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译文] 满城都是挂满灯彩的火树,树上银花闪烁,到处都很明亮;城河桥上也星光闪耀,今夜也打开了铁锁不宵禁。

[出典]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注:

1、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2、注释:

火树银花:灯火灿烂。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落梅:乐曲《梅花落》。

金吾:京城禁卫军。

漏:古代计时器具。此句说不禁夜,漏鼓就不必催人了。



3、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摸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作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诗词、书画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5、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6、“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道味所写的《正月十五夜》。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情景。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大路两旁、园林深处,灯火辉煌,象明艳的花朵。城河上的桥,被节日的灯火,使城河也如天上的星河,桥上的人海象铁锁刚打开似的,摩肩接踵、熙熙嚷嚷。可见游人之盛!人潮涌动,马蹄扬尘;明月当头,随处可见。歌妓们打扮得分外漂亮,边走边唱着《梅花落》。观赏不尽的元宵夜,不知不觉已到了深更时分,游意未尽,希望明年元宵之夜不要匆匆而过。作者用这样的诗句结束,使人读来言尽而意不尽,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因为元宵节,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都要上班去了。元宵活动的盛大,主要是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也就是守卫皇宫的卫兵。“金吾不禁”,就是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来参观游玩。焰火,也就设在金水桥附近进行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们,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它比西式的烟火,更加精彩、绚丽。但是,它的危险性也来得大些。唐代诗人苏味道所写的《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就是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盛况。

对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据说有好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开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他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还命令士族庶民,家家都要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因此,也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就已经下命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也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的节日。

另有一说法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因为天官喜欢快乐,故所上元节就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就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它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还有许多重要习俗和活动项目。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以及舞狮子等。这些重要习俗和活动项目,现在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艺术,已深为广大群众的喜闻乐见。



7、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古典味儿特别浓的“情人节”。我对这一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喜爱,喜爱她那浓浓的意境,喜爱它那动人的传说!

北宋欧阳修“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诗句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更是字字蘸情,句句含意;清代诗人姚元之在他的《咏元宵节》诗中也曾感叹“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如此美丽而动人的节日,叫我怎能不爱她!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一幅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的画卷顿时迎面飘来,让人如入梦境;

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8、唐代的灯轮,所谓“火树银花”到底是什么样子?包括很多历史学家也说不清楚。实际上在敦煌的唐代壁画中就画有不少灯轮、灯台的样子,从这些壁画上就可以印证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如莫高窟第220窟这个有明确纪年,建于唐代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洞窟里,就画出了唐代的灯轮,以及在灯轮旁边舞蹈的舞伎。从中我们就可以对唐代的灯轮有真实的感受吧。

这是一个象树一样的灯轮,中央有柱,分四层,每一层伸出很多“树枝”,上面承着一个个油灯。旁边的菩萨正在细心地点灯。



这里的灯台是建在水池中的七重楼阁上,每一层点着无数盏灯。近处是跳着胡旋舞的天人。这样高大的“灯楼”令人想到睿宗时代高二十丈的灯轮。这样看来,唐人笔记中讲燃放五万盏灯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9、古往今来,元宵节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又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传统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如今已慢慢消褪,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仅存吃元宵汤圆为最深的记忆了。

灯火阑珊,烛影迷蒙,月上柳梢头。元宵夜,今夕在,大人小孩该何度?



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在15层楼上,看着窗外不断绽放的星辰,突然觉得世事若空。

今夜的北京有最美的夜景。璀璨的焰火在窗外放肆绽放。一束束明亮绚丽的光芒跃上天空,倏忽得带着一点狡黠。在半空里轰然炸开,于是每一束光芒又散做更恢弘的光束。暗紫色的烟雾缭绕,那些明亮的辉光于是在最耀眼的时刻坠落。生如夏花,死若秋叶。决绝得没有半分迟疑。

十五层楼的高度,总是可以看到窗外如织的灯影。金色的,明亮的,流动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然而这个夜晚,整个空间都增添了新的光影。那些斑斓的光,星辰一样明亮,带着柔和的弧度坠落,承载着绮丽的愿望。

也许,焰火的美,就在于它倾尽生命的绽放。安静地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瞬间爆发。要忘乎所以,要不顾一切,要绚烂地释放。要为美丽、耀眼,倾尽所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1483.html

更多阅读

《画壁》影评 聊斋3画壁

电影《画壁》取材自《聊斋志异》中的第六篇,7月底在京郊开机,9月29号杀青,预计2011年10月国庆档全国公映。香港导演陈嘉上的上一部作品《画皮》在2008年的十一档收获了2.2亿票房,成为当年的头号黑马,拍摄续集顺利成章。如今陈嘉上投入光

陈星《流浪歌》 陈星歌曲大全歌曲163

一首《流浪歌》自97年起就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可是歌曲的词曲及演唱者陈星却并没有随着歌曲的热唱而升温,但他心中的小小心愿依然促使他执著地追求着。终于,在南方养精蓄锐几年之后的陈星,带着歌迷的盼望与等待开始进军北京歌坛。陈星是

《好书美文》大合集 好书推荐卡图片大全

最全老子道德经阅读合集一本历代统治者的枕边秘籍—《鉴人智源》【在线阅读】做人做事系列智慧书(共八部)《朝闻道集》:一本讲真话的书亲子财商训练第一书胜道:破解历史上赢家的智慧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诡辨术——诡辩·

央视微博发布朱令高中译作《大麦歌》 央视非常星发布

央视官方微博发布清华铊中毒女生朱令高中译作《大麦歌》,朱令翻译的歌词是:大麦俯身偃,海滨有低地,巨风动地来,放歌殊未已;大麦俯身偃,既偃且复起,颠仆不能折,昂扬伤痛里;我生也柔弱,日夜逝如此,直把千古愁,化作临风曲。英文原词是:Like Barley Be

声明:《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为网友打野的高级教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