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 二 徐志摩诗集爱情经典诗

干着急

朋友,这干着急有什么用,

喝酒玩吧,这槐树下凉快;

看槐花直掉在你的杯中---

别嫌它:这也是一种的爱。

胡知了到天黑还在直叫

(她为我的心跳还不一样?)

那紫金山头有夕阳返照

(我心头,不是夕阳,是惆帐!)

这天黑得草木全交了形

(天黑可盖不了我的心焦;)

又是一天,天上点满了银

(又是一天,真是,这怎么好!)

秀山公园八月二十七日

活该

活该你早不来!

热情已变死灰。

提什么已往?---

骷髅的磷光!

将来?——各走各的道

长庚管不着“黄昏晓”。

爱是痴,恨也是傻;

谁点得清恒河的沙?

不论你梦有多么圆,

周围是黑暗没有边。

比是消散了的诗意,

趁早掩埋你的旧忆。

这苦脸也不用装,

到头儿总是个忘!

得!我就再亲你一口:

热热的!去,再不许停留。

季候



他俩初起的日子,

像春风吹着春花。

花对风说:“我要,”

风不回话:他给!



但春花早变了泥,

春风也不知去向。

她怨,说天时太冷;

“不久就冻冰,”他说。

死尸

我爱,记得那一天好天气

你我在路旁见着那东西;

横躺在乱右与蔓草里,

一具溃烂的尸体。

它直开着腿,荡妇似的放肆

泄漏着秽气,沾恶腥的粘味,

它那痈溃的胸腹也无有遮盖,

没忌惮的淫秽。

火热的阳光照临着这腐溃,

化验似的蒸发,煎煮,消毁,

解化着原来组成整体的成分,

重向自然返归。

青天微粲的俯看着这变态,

仿佛是眷注一茎向阳的朝卉;

那空气里却满是秽息,难堪,

多亏你不曾昏醉。

大群的蝇蚋在烂肉间喧哄,

酝酿着细蛆,黑水似的汹涌,

他们吞噬着生命的遗蜕,

啊,报仇似的凶猛。

那蛆群潮澜似的起落,

无餍的飞虫仓皇的争夺;

转像是无形中有生命的吹息,

巨量的微生滋育。

丑恶的尸体,从这繁生的世界,

仿佛有风与水似的异乐纵泻。

又像是在风车旋动的和音中,

谷衣急雨似的四射。

眼前的万象迟早不免消翳,

梦幻似的,只模糊的轮廓存遗,

有时在美术师的腕底不期的,

掩映着辽远的回忆。

在那磐石的后背躲着一只野狗,

它那火赤的眼睛向着你我守候,

它也撕下了一块烂肉,愤愤的,

等我们过后来享受。

就是我爱,也不免一般的腐朽,

这样恶腥的传染,谁能忍受

你,我愿望的明星!照我的光明!

这般的纯洁,温柔!

是呀,就你也难免,美丽的后,

等到那最后的祈祷为你诵咒,

这美妙的丰姿也不免到泥草里,

与陈死人共朽。

因此,我爱呀,吩咐那趑趄的虫蠕,

它来亲吻你的生命,吞噬你的体肤,

说我的心永远葆着你的妙影,

即使你的肉化群蛆!

十三年十三月

【注释】

①意为:选自沙尔·波德莱尔(恶之花),沙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象征派诗人.

山中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曲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

四月一日

卑微

卑微,卑微,卑微

风在吹

无抵抗的残苇:

枯槁它的形容,

心已空,

音调如何吹弄?

它在向风祈祷:

“忍心好,

将我一举推倒;

“也是一总解化---

本无家,

任漂泊到天涯!”

渺小

我仰望群山的苍老,

他们不说一句话.

阳光描出我的渺小,

小草在我的脚下。

我一人停步在路隅,

顿听空谷的松籁;

青天里有白云盘踞--

转眼间忽又不在。

西窗



这西窗

四月天时下午三点钟的阳光

一条条直的斜的羼躺在我的床上;

放进一团捣乱的风片

搂住了难免处女羞的花窗帘,

呵她痒,腰弯里,脖子上,

羞得她直飚在半空里,甜破了脸;

放进下面走道上洗被单

衬衣大小毛巾的胰子味,

厨房里饭焦鱼腥蒜苗是腐乳的沁芳南,

还有弄堂里的人声比狗叫更显得松脆。



当然不知趣也不止是这西窗,

但这西窗是够顽皮的,

它何尝不知道这是人们打中觉的好时光!

拿一件衣服,不,拿这条绣外国花的毛毯,

堵死了它,给闷死了它:

耶稣死了我们也好睡觉!

直着身子,不好,弯着来,

学一只卖弄风骚的大龙虾,

在清浅的水滩上引诱水波的荡意!

对呀,叫迷离的梦意像浪丝似的

爬上你的胡须,你的衣袖,你的呼吸····

你对着你脚上又新破了一个大窟窿的袜子发愣或是

忙着送玲巧的手指到神秘的胳肢窝搔痒——可不

是搔痒的时候

你的思想不见会得长上那拿把不住的大翅膀:

谢谢天,这是烟士披里纯来到的刹那间

因为有窟窿的破袜是绝对的理性,

胳肢窝里虱类的痒是不可怀疑的实在。



香炉里的烟,远山上的雾,人的贪嗔和心机:

经络里的风湿,话里的刺,笑脸上的毒,

谁说这宇宙这人生不够富丽的?

你看那市场上的盘算,比那矗着大烟筒

走大洋海的船的肚子里的机轮更来得复杂,

血管里疙瘩着几两几钱,几钱几两,

脑子里也不知哪来这许多尖嘴的耗子爷?

还有那些比柱石更重实的大人们,他们也有他们的盘算;

他们手指间央着的雪茄虽则也冒着一卷卷成云彩的烟,

但更曲折,更奥妙,更像长虫的翻戏,

是他们心里的算计,怎样到意大利喀辣辣矿山里去

搬运一个大石座来站他一个

足够与灵龟比赛的年岁,

何况还有波斯兵的长枪,匈奴的暗箭……

再有从上帝的创造里单独创造出来曾向农商部呈请

创造专利的文学先生们,道是个奇迹的奇迹,

正如狐狸精对着月光吞畦她的命珠,

他们也是在月光勾引潮汐时学得他们的职业秘密。

青年的血,尤其是遭沸过的心血,是可口的:——

他们借用普罗列塔里亚的瓢匙在彼此请呀请的舀着喝。

他们将来铜像的地位一定望得见朱温张献忠的。

绣着大红花的俄罗斯毛毯方才拿来蒙住西窗的也不

知怎的滑溜了下来,不客做梦人继续他的冒险,

但这些滑腻的梦意钻软了我的心

像春雨的细脚踹软了道上的春泥。

西窗还是不挡着的好,虽则弄堂里的人声

有时比狗叫更显得松脆。

这是谁说的:“拿手擦擦你的嘴,

这人间世在洪荒中不住的转,

像老妇人在空地里捡可以当柴烧的材料?”

杜鹃

杜鹃,多情的鸟,他终宵唱:

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

飞蛾似围绕月亮的明灯,

星光疏散如海滨的渔火,

甜美的夜在露湛里休憩,

他唱,他唱一声“割麦插禾”---

农夫们在天放晓时惊起。

多情的鹃鸟,他终宵声诉,

是怨,是墓,他心头满是爱,

满是苦,化成、缠绵的新歌,

柔情在静夜的怀中颤动;

他唱,口滴着鲜血,斑斑的,

染红露盈盈的草尖,晨光

轻摇着园林的迷梦;他叫,

他叫,他叫一声“我爱哥哥!”



C·罗赛蒂原作

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须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零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枉然

你枉然用手锁着我的手,

女人,用口擒住我的口,

枉然用鲜血注入我的心,

火烫的泪珠见证你的真;

迟了!你再不能叫死的复活,

从灰土里唤起原来的神奇;

纵然上帝怜念你的过错,

他也不能拿爱再交给你!

给——

我记不得维也纳,

除了你,阿丽思,

我想不起佛兰克府,

除了你,桃乐斯,

尼司,佛洛伦司,巴黎,

也都没有意味,

要不是你们的艳丽,--

玖思,麦蒂特,腊妹,

翩翩的,盈盈的,

孜孜的,婷婷的,

照亮着我记忆的幽黑,

像冬夜的明星,

像暑夜的游萤,--

怎教我不倾颓!

怎教我不迷醉!

猛虎

猛虎,猛虎,火焰似的烧红

在深夜曲莽丛,

何等神明的巨眼或是手

能擘画你的骇人的雄厚?

在何等遥远的海底还是天顶

烧着你眼火的纯晶?

跨什么翅膀他胆敢飞腾?

凭什么手敢擒住那威棱?

是何等肩腕,是何等神通,

能摩楼你的藏府的系境?

等到你的心开始了活跳,

何等震惊的手,何等震惊的脚?

椎的是什么锤?使的是什么练?

在什么洪炉里熬炼你的脑液?

什么砧座?什么骇异的拿把

胆敢它的凶恶的惊怕擒抓?

当群星放射它们的金芒,

满天上泛滥着它们的泪光,

见到他的工程,他露不露笑容?

造你的不就是那造小羊的神工?

猛虎,猛虎,火焰似的烧红

在深夜的莽丛,

何等神明的巨眼或是手

胆敢擘画你的惊人的雄厚?

五月一日

【注释】

①英文,意为:(猛虎,布莱克作.”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英国诗人、版画家.

深夜

深夜里,街角上

梦一般的灯芒。

烟雾迷裹着树!

怪得人错走了路?

“你害苦了我——冤家!”

她哭,他——不答话。

晓风轻摇着树尖:

掉了,早秋的红艳。

伦敦旅次九月

春的投生

昨晚上,

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雷雨的猖狂中

春投生入残冬的尸体。

不觉得脚下的松软,

耳鬓间的温驯吗?

树枝土浮着青,

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

再有你我肢体上

胸膛间的异样的跳动;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的消受

你的媚,吞咽

你的连珠的笑;

你不觉得我的手臂

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到你的身上

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光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的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

春的投生。

二月二十八日

我等候你①

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希望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火焰似的笑,

要你灵活的腰身,

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像一座岛,

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确然是痴;

但我不能转拨一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息都不容许我犹豫──

我不能回头,运命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为了你,为了你,

我什么都甘愿;

这不仅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的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实在,

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

饥渴着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任何的痴想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昏黄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鸟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的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

像是同情,像的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

活埋的丧钟。

【注释】

①此诗发表于1929年10月10日《新月》第三卷8期,曾作为首篇收入《新月诗选》。

再别康桥①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注释】

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赏析】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迭句,将全诗推向高丨防和谐丨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丨防和谐丨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王川)

拜献①

山,我不赞美你的壮健,

海,我不歌咏你的阔大,

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的无边,

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小草花,

路旁冥盲中无告的孤寡,

烧死在沙漠里想归去的雏燕,——

给他们,给宇宙间一切无名的不幸,

我拜献,拜献我胸胁间的热,

管里的血,灵性里的光明,

我的诗歌——在歌声嘹亮的一俄顷,

天外的云彩为你们织造快乐,

起一座虹桥,

指点着永恒的消遥,

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厄!

一九二九年初春作

【注释】

①此诗原载1929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期,收入《猛虎集》。

生活①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五月二十九日

【注释】

①写于1928年5月29日,初载1929年5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和3号,署名志摩,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赏析】

好的诗都是用真诚和生命写就的。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是悲剧性的,或苦难的人生经历或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美不仅是作家艰苦劳动的结果,也是以作者在生活中的坎坷、甚至牺牲为代价的。《生活》可以说是这样的作品。

《生活》是一曲"行路难"。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诗人在全诗一开始便以蓄愤已久的态度点题"生活"。作者避免了形象化的直观性的话语,直接采用感情色彩非常明显而强烈的形容词对"生活"的特征进行揭示,足见诗人对"生活"的不满甚至仇恨。社会本来应该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现在却被剥夺了各种美好的方面,简化成也就是丑化为"一条甬道"。不仅狭窄,而且阴沉、黑暗,一点光明和希望都没有,更甚者是它还象"毒蛇似的蜿蜒"曲折、险恶、恐惧。

然而更可悲的是人无法逃避这种"生活"。生活总是个人的具体经历,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过"生活";现在"生活"成了"一条甬道",人便无可选择地被扶持在这条绝望线中经受痛苦绝望的煎熬:"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前方"是什么呢?诗人写道:"手扪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几句诗仍然扣着"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这一总的意象,但是却把"甬道"中的感受具体化了。在这条甬道中没有温情、正直、关怀,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扶壁而行,感受到的是冷壁和冷壁上的粘潮;这里没有空气,没有出路,没有自主的权利,象在妖魔的脏腑内令人窒息,并有时刻被妖魔消化掉的危险;这里没有光明,一切丑恶在这里滋生、繁衍,美好和生命与黑暗无缘,而丑恶总是与黑暗结伴而行。对人的摧残,身体上的重荷与艰难还是其次的,气氛的恐怖以及信仰的毁灭、前途的绝望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人的精神;最后两句诗正揭示了这种痛苦的人生经验:"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这首诗很短,却极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得以实现与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抒情视角有直接关系。在本诗中,诗人把"生活"比喻成"甬道",然后以这一意象为出发点,把各种丰富的人生经验浓缩为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陷入"——"挣扎":——"消灭"揭示着主体不断的努力;而"毒蛇"、"冷壁"、"妖魔"、"天光"等等意象则是具体揭示"甬道"的特征,这些意象独立看并无更深的意义,但在"生活"如"甬道"这一大背景下组合起来,强化了"生活"的否定性性质。诗虽小,却如七宝楼台,层层叠叠,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美的艺术世界。

我们应该突破语义层,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和痛苦的诗人心心相印。

面对生活的种种丑恶与黑暗,诗人拒绝了同流合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其中挣扎;挣扎就是抗争,挣扎需要力量和勇气,而面对强大的不讲完善与美的对手的挣扎命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这种挣扎除了需要与对手抗争的力量和勇气之外,还必须面对来自自己精神世界的对前途的绝望的挑战;这正如深夜在长河中行船,要想战胜各种激流险滩,首要的是航行者心中要有一片光明和期待。这首诗正是诗人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对经验世界与人生的反省,是对生活真谛的追问。然而诗人自我追问的结论却是不仅对世界,而且对自己既定追求的绝望,这样产生影响的不是发现了世界的丑恶,而是发现了自己生活的无意义,于是诗人在最后才说:"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最可悲的就是这样的结局:个人主动放弃生活。放弃的痛苦当然从反面却证着对生活的热烈期待,但这种对生活的最热烈的挚爱却导致对生活的根本否定,生命的逻辑真是不可思议。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最好剖析还是诗人自己的话:"人的最大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你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自剖》)这首诗的好处不在于对社会的批判;作为心灵的艺术,其感人之处在于它昭示了生命的艰难、选择的艰难。

徐志摩是一位飘然来又飘然去的诗人(《再别康桥》),似乎潇洒浪漫,实际上他承受着太多的心灵重荷。在这首诗中,他对生活和人生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事实上他并没有抛弃生活,而命运却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诗人的诗久经风雨却还活着,它用艺术的美好启示我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吴怀东)

残春①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注释】

①此诗写于1927年4月,发表于1928年5月10日《新月》1卷3期。

残破①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也不饶恕我的肢体: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

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

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

比着绝望的姿势,

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

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

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

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注释】

①写于1931年3月,初载1931年4月《现代学生》第1卷第6期,署名徐志摩,后收入《猛虎集》。

【赏析】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诗人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而机毁人亡。诗人正值英年,非正常的辞世,可以说他的人生是残破的;回过头来看,他死之前几个月发表的诗作《残破》恰成了他自己人生的谶语。诗人人生的残破,不仅指在世时间的短暂及辞世之突然与意外,其实诗人在世时感觉更多的是生之艰难;《残破》正是诗人的长歌当哭。

全诗由四小节组成。每一节的开始都重复着同一句诗:"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它是全诗诗境的起点,一开始就在读者心头引起了冷峻扑面的感觉,并且通过多次重现,强化了读者的这种感觉,它就象一首宏伟乐章中悲怆的主弦律。它描述了一个直观的画面:天与地被笼罩在一片灰暗里面,夜深人寂,一个人没有如常人那样睡觉,不是与好友作彻夜畅谈,更不是欣赏音乐,而是孤独地坐着。这种反常便刺激着读者的想象力:别的人都是在睡梦中在不知不觉中度过黑暗、寒冷、凄惨甚至恐怖的漫漫长夜,而他却坐着,他肯定是因为什么不顺心的事而长夜难眠,而长夜难眠不仅不能消解或逃离不顺心,反而使他感受到常人看不到的夜的阴暗与恐惧,于是他自然而然多了一份对生活和人生的反省和思索。显然,作为一首抒情诗,就不能把这个画面理解为写实;既然它已经作为诗句进入全诗的总体结构中,进入了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它便增殖了审美效应,它必然具有象喻意义。黑夜具有双重意义,一个是坐着的自然时间,一个是生存的人文时间,后者的意义是以前者为基础生发出来的。这样,环境与人,夜与坐者便构成了一对矛盾关系。诗句强调了夜之深,这表明夜的力量之强大,而人采取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姿态,则表明主体的挣扎与反抗。第一句诗在全诗中屡次复观,就是把环境与人的冲突加以展开,从而可以表明这一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尖锐性。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作者为了加强夜的质感,用描写的笔调对夜进行铺展。明亮的月光让人心旷神怡,可这里的月亮是不圆的,残缺的,光线是隐约而灰暗的,在朦胧中生命被阻止了活动,只有风在呜呜地追逐着,充满了大街和小巷,传布着荒凉和恐惧。生存环境的险恶激起了"坐者"对生存方式的思考,对生存本真意义的追索:"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面对生命的艰难,作为主体的人并没有畏惧、退缩,尽管"思潮"残破了、"音调"残破了、"笔尖"枯秃了,但生命仍要表达。在这里,关键的不是表达什么,而是表达本身,选择了表达这一行动足以昭示生存的顽强、生命的韧性。至此在第一节里环境与人的矛盾得到了第一次较量和展示。

为了突出夜的否定性品质,作者在第二节则把笔触由对屋外的光亮、声音的描写转移到室内的气温上,在第三节则由实在的环境构成硬件转移到树影等较空灵的氛围因素上。诗人把这些环境因素诗化,把它们涂染上社会意义,并在社会意义这一层面上组织成统一的诗境。

前三节偏重于正面描写或揭露夜的否定性构成,第四节则写它们形成一致的力量摧毁了美丽:"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白莲"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美好的理想等等一切人所追求的、高于现实的事物。白色的莲花,在晨风中袅娜地盛开,亭亭玉立,并且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她美丽却不免脆弱,唯其美丽才更加脆弱,她需要露水的滋润,她需要阳光的抚慰。可是,"我却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无法保护她、实现她,结果她只有死亡。美好东西的毁灭是特别让人触目惊心的。人生如果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就象大自然失去了鲜花和绿色,一片荒芜;在这种条件下,人要想生存,或者说只要存在着,人就如生活在黑暗中的老鼠一样猥琐、毫无意义。

诗题叫"残破",世界残破得只剩下黑暗、恐怖,而人也只能活得象老鼠,这人生自然也是残破的。残破的人生是由残破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正是用个人的残破批判残破的社会。

作者选择"夜"作为抒情总起点,但是并没有沦于模式化的比附,因为全诗用各种夜的具体意象充实了夜这个意境之核心,使全诗形成了整体性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夜的意象,不仅出于审美的安排,还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无意识,即宿命论。夜的展开必然以黑暗为基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生存的空间,却无法逃离时间,时间宿命地把人限制在白天和夜晚的单调的交替循环中,逃离时间即等于否定生命。作者用人与时间的关系注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或安排表现了诗人对个体无可选择的悲哀、对社会的绝望。(吴怀东)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①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注释】

①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道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不过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态度》)

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从这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王川)

阔的海①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象一个小孩爬伏

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

缝,一点

光,一分

钟。

【注释】

①写作时间小详。发表报刊不详。

【赏析】

一天到晚老"想飞"(同名散文),总想"云游"(同名诗歌),总是以忘情而淋漓尽致、潇洒空灵的笔墨写他所向往之"飞翔"的徐志摩,竟然在这首诗中绝决然宣称: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那四面八方的风;"

岂非咄咄怪事!

徐志摩在他为数并不算很多的诗文中多次描写过"飞翔","飞翔、飞翔、飞翔"(《雪花的快乐》),这几乎已成为他个人创作心理的某种挥之难去的深刻情结,也成为其诗歌本文中反复出现的,某种充满动感的"姿势"和"幻像",成为一种经由个人私设象征而沟通整个人类的飞翔之梦,并上升到公共本体象征的"原型意象"。

而于各种各样的飞翔中,尤为令徐志摩神往的恰恰是那种庄子"逍遥游"式的"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壮飞"!他宣称:"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

何其壮观!何其逍遥!

然而,此刻,作者竟宣称放弃所有这些壮观和逍遥,宣称无疑象征自由的"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这里面,满溢着诗人理想幻灭的几许沉重?几许"浓得化不开"的悲凉?

在这里,一个天真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希望显得如此的卑微,渺小而可怜:不再是"壮飞"和"云游"的奢望,而只是"一分钟"的时间,"一点光"的明亮和"一线天"似"一条缝"的希望。

作者接着以破折号强调并刻划出一幅令人终身难忘的画面:一个小孩——"小孩"当然是纯真、新鲜、生命刚开始,希望刚萌生,绝对应该拥有更多的光明,更美好的希望、更开阔的自由与更长远的生命力的"宁馨儿"——"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

一点光,

一分钟。"

这个画面具有一种类似电影中镜头"定格"的强烈视觉效果,象明暗反差极大的黑白片镜头,感官刺激尤其强烈。

"一分钟"这一时间意象,在这里同时起到了两种作用:一者,"一分钟"对应作者前面宣称的"我只要",仿佛总算达到了如此卑微可怜、时间上仅需"一分钟"的希望;另者,"一分钟"本身作为表达客观物理时间长度的语词,势必在读者的阅读想象中,留下短促而凝固暂停的"定格"般的阅读效果。

这首诗歌,明显使用了为西方"新批评派"所推崇的"反讽"的手法。在语言陈述上,深究一点的话,则是使用了"反讽"方式中主要的一种"——"夸大陈述"性的"反讽"。所谓"反讽",就是正话反说,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谓"夸大陈述",则是假情假意地夸张,然而,却大言若反,暗示相反的性质。我们正应该从"反讽"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诗歌一开篇如"石破天惊逗秋雨"般先声夺人的几个"我不要"的宣称,无疑正是一种"夸大陈述"。诗人正是因为太想要"阔的海空的天"了,才会这样说,才会象一个顽强爬伏追求的小孩那样,孜孜以求"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可以说,追求光明的的可怜、卑微而顽强执着正反衬出一片"阔的海空的天"——这"自由与光明"的象征——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这首诗歌不但在局部语言技巧上使用了"反讽"的手法,在整个诗篇总体结构安排上,也同样成功地使用了"反讽性"的"张力结构"。

标题"阔的海"与最后所追求的结局,构成了"反讽性"的强烈对比效果。诗歌句子的展开和排列,从"阔的海空的天"开始,最后可怜巴巴地被挤兑成"一条缝"似的狭窄的时间的短暂的时间。作者明显有意识地在句子排列上注重视觉效果的强调,整篇诗歌呈现出"倒三角形"(B)的形状。"缝"、"光"、"钟"排成整齐而局促的一条线,"一分钟"的"钟"最后孤零零地单独成行……所有这些,都不难见出诗人独具的匠心和深刻的寓意,足以让读者想见追求光明与"阔的海空的天"之艰难,又充分揭示出此种追求对于人之必然而然的"天性"性质。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①

什么无名的苦痛,悲悼的新鲜,

什么压迫,什么冤曲,什么烧烫

你体肤的伤,妇人,使你蒙着脸

在这昏夜,在这不知名的道旁,

任凭过往人停步,讶异的看你,

你只是不作声,黑绵绵的坐地?

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

一双小黑跟闪荡着异样的光,

象暗云天偶露的星唏,她是谁?

疑惧在她脸上,可怜的小羔羊,

她怎知道人生的严重,夜的黑,

她怎能明白运命的无情,惨刻?

聚了,又散了,过往人们的讶异。

刹那的同情也许,但他们不能

为你停留,妇人,你与你的儿女,

伴着你的孤单,只昏夜的阴沉,

与黑暗里的萤光,飞来你身旁,

来照亮那小黑眼闪荡的星芒!

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印度作

【注释】

①此诗原载1929年2月1日《金屋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收入1931年8月上海新月书店版《猛虎集》。

黄鹂①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注释】

①写作时间不详,初载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属名徐志摩。

【赏析】

《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诗很简单: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稍,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热情。"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诗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论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于是带走了春天,带走了火焰,也带走了热情。

这首诗意不尽于言终。如果我们鉴品的触角仅仅满足于诗的表象,那我们将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这首诗的深层结构,或如黑格尔所言,寻找它的"暗寓意"(《美学》第二卷,13页)。在这个意义上说,《黄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篇类寓言;或曰,一首象征的诗。

指出徐志摩诗中象征手法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诗艺不无裨益。因为诗人对于各种"主义"腹诽甚多。早在1922年的《艺术与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评中国新诗表面上是现实主义,骨子里却是根本的非现实性;此外还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义,以及成功地发明了没有意义的象征的象征主义。其结果是虽然达到了什么主义,却没有人再敢称它为诗了。在后来写就的《"新月"的态度》(1928)中,他又对当时文坛上的13个派别大举讨伐之师。然而腹诽归腹诽,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他还是兼收并蓄,广征博引,真正"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做"(《诗刊弁言》)。所以他的诗并非千人一面,一律采取单调的直线抒情法,而是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风格和手法,以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黄鹂》中象征的运用,便是一个明证。

指出《黄鹂》是一首象征的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指出"黄鹂"形象具体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了,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首先应该注意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选择"我"这一更为强烈的主体抒情意象作为这首诗的主词,而是采用了"我们"这种集体性的称谓。作为一群观望者,"我们"始终缄默无言(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流露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情绪。不过"我们"作为群体性的存在,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即:"黄鹂"的象征意义不只是对"我"而言的。其次,诗中两次出现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的比喻,也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了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经"不见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韶光易逝,青春不回,爱情并非不朽的,等等。因此要想确定"黄鹂"形象具体的意指,还必须联系到徐志摩当时的思想状况来分析。

我们知道,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露棱角"。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单纯信仰",胡适则洗炼地将其概括为"爱、自由、美"三个大字。正因了这"单纯信仰",他拒绝一切现实的东西,追求一种更完满、更超脱的结局。在政治上则左右开弓,以至于有人认为"新月"派是当时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然而在现实面前,任何这类的"单纯信仰"都是要破灭的。世易时移,再加上家庭罹变,诗人逐渐变得消极而颓废。他感染上哈代的悲观主义情绪,"托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得放手"(《哈代》)正是他彼时心情的写照。人们总以为徐志摩活得潇洒,死得超脱,蔡元培的挽联上就写着: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

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

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可又有谁知道诗人心中的滋味呢?由是观,我认为"黄鹂"的形象正象征他那远去的"爱、自由,美"的理想;而徐志摩们也只能无奈地观望,年青时的热情被那只远去的黄鹂鸟带得杳无踪迹了。

有人认为"黄鹂"的形象是雪莱的"云雀"形象的再现。若果此说成立,那么我想也是反其意而用之。《云雀》中那种张扬挺拔的热情在《黄鹂》中已经欲觅无痕了。

云游

云游①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注释】

①写于1931年7月,初以《献词》为题辑入同年8月上海新月书店版《猛虎集》,后改此题载同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署名徐志摩。

【赏析】

从《沙扬娜拉》、《再别康桥》到《云游》,人们很自然在其中找出徐志摩诗作中基本一致的诗歌形象和抒情风格。在这类最能代表徐志摩才性和诗情的诗歌里,不仅以其优美的想象以及意境的空灵洒脱打动着读者,而且也因为其中隐约着的对人生的理解与生命的把握时时透出的希望与信仰使读者认识到艺术的价值与美的意义。在这些诗中,徐志摩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世界。《云游》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钦慕向往之情。诗里云游的特征是空无依傍的自在逍遥:"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为何会给抒情主体以深深的向往,诗中没有明说,但却在后面作了间接的交代,"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至此,抒情主体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抒情主体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那"一流涧水"无疑是抒情主体客观化的象征,诗中以第三人称"他"称呼,与"你"形成了不同的词语情感效果。同时,第三者"他"的存在是以与云游相对的形象出现,也含有抒情主体那万般忧愁又渴望得到新生与慰藉的心境。"明艳"一词极富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抒情主体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诗人以"一流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在徐志摩的诗中,"云游"的形象多带有虚幻空灵的美,如《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而徐志摩自己也常以"涧水"自喻,如给胡适的信中提到自己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其中凄清孤单的韵味与此诗何其相似,里头是否蕴含着更深的内涵背景或生命体验,我们禁不住作如是想。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忧愁以绵密,系古代诗词手法的运用,如"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无形的忧愁以形象的比喻来加以形容,说明一流涧水期待的欣喜与遗憾,当"明艳"给自己的"空灵"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时,涧水醒了,一种长期期待的幸福的充实已悄悄降临,超越时空的生命本体实现的狂喜在抱紧倩影的动作中得到完成,那是怎样的心醉神迷的战栗!可是,"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一流涧水的欣喜只是一种梦幻般的稍纵即逝,是因为美只能属于那个逍遥无拦阻的天空世界还是因为抒情主体那个理想的心由于过分关注现实而自觉其污浊的心境?姑妄测之,诗歌在此给读者提供了容量极大的想象空间。"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与一流涧水相对的"湖海"已不是单纯的字面浅层意义,而是与美相应合的所具的深层象征意义。如说一流涧水只是个体孤单的审美意象。那么阔大的湖海则代表着博大精深的生命原型力量。而云游也正因如此超越了个体单纯的意义而取得了普遍的永恒性象征。"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诗句中流露出哀怨缠绵的情调使人不禁恻然泪滴。一流涧水希望云游常驻心头的希望终不能实现,唯有把一腔心愿付诸日月的等待。在此盼望中,比起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显韵清而味长。此诗极能体现徐志摩诗歌温柔婉转的审美风格。

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说了一段颇带伤感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眼前展开,有声色与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再别走错了路。"这似乎是经历了一生大苦大难的人才能体会到并且能说出来的话,在此之后不久,诗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经历了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奋斗与危机之后,他是否已经由此体会到超越凡庸无能的生之奥秘?那个"栩栩的神通"是否昭示了诗人另外一个更加湛蓝希望的天空世界?在那里,没有怀疑,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信心与幸福的许诺。

此诗显然受欧洲商簌体的影响,商簌体系14行诗的音译(Sonnet)。欧洲14行诗大体上有彼得拉克14行和莎士比业14两种,当然,后来变化者大有人在,如弥尔顿、斯宾塞等。其中的区别主要在韵脚变化上,如彼得拉克14行诗的韵脚变化是abbaabbacdedde,而莎士比亚14行诗的韵脚变化是ababcdcdefefgg。此诗前8行的韵脚变化是aabbccdd,后6行与英国14行诗相一致。闻一多、徐志摩主张诗歌的"三美",徐志摩的诗更倾向于音乐美。这与欧洲诗歌中强调音乐性不无关系。同时,中国传统诗词本有入乐之事,诗与音乐固不可分。诗人对古文颇有根底,同时在欧洲留学期间,接触了许多大家作品,特别对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推崇备至。华滋华斯、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影响在他的诗中并不少见。"云游"的象征性比喻以及由此引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可以明显地看出雪莱、济慈等诗作中的痕迹。《云游》是一首中西合璧的好诗。

奥文满垒狄斯①的诗

OwenMeredith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位置在文学史里并不重要,但他有几首诗却有特别的姿趣.我下面翻的一首《ThePortrait》是在英国诗里最表现巴黎堕落色彩——“Blase”的作品,不仅是悲观,简直是极不堪的厌世声,最近代放纵的人道——巴黎社会当然是代表——一幅囊恶毒的写照。满垒狄斯的真名是BulworLytton,他是大小说家LordLytton的儿子.

小影(TheProtrait)

半夜过了,凄情的屋内

无有声息,只有他祈祷的音节;

我独坐在衰熄的炉火之边,

冥念楼上我爱的妇人已死。

整夜的哭泣!暴雨虽已敛息,

檐前却还不住的沥淅,

月在云间窥伺,仿佛也悲切,

满面苍白的神情,泪痕历历。

更无人相伴,解我岑寂,

只有男子一人,我好友之一,

他亦因伤感而倦极,

已上楼去眠无音息。

悄悄的村前,悄悄的村后,

更有谁同情今夜的惨剧,

只有那貌似拉飞尔的少年牧师,

她去世时相伴同在一室。

那年青的牧师,秉心慈和,

他见我悲愁,他也伤苦;

我见他在她临死的祈祷,

他亦阵阵变色,唇颤无度。

我独坐在凄寞的壁炉之前,

缅想已往的欢乐,已往的时日;

我说“我心爱的人已经长眠,

我的生活自此惨无颜色。”

她胸前有一盛我肖像的牙盒,

她生时常挂在芳心之前——

她媚眼不厌千万遍的瞻恋,

此中涵有无限的温情绻缱。

这是我宝物的宝物,我说,

她不久即长埋在墓庭之侧;

若不及早去把那小盒取出,

岂非留在她胸前,永远埋没。

我从死焰里点起一盏油灯,

爬上楼梯,级级在怖惧颤震,

我悄步地掩入了死者之房,

我爱人遍体白衣,僵卧在床。

月光临照在她衣衾之上,

惨白的尸身,无声静偃,

她足旁燃有小白烛七支,

她头边也有七烛燃点。

我展臂向前,深深的呼吸,

转身将床前的帐幔揭开;

我不敢直视死者之面,

我探手摸索她心窝所在。

我手下落在她腐前,啊!

莫非她芳魂的生命,一度回还?

我敢誓言,我手觉着温暖,

而且悚悚的在动弹。

那是只男子的手,从床的那边,

缓缓的也在死者胸前移转;

吓得我冷汗在眉额间直沉,

我嚷一声“谁在行窃尸身?”

面对我,烛光分明的照出,

我的好友,伴我度夜的好友,

站立在尸身之畔,形容惨变;---

彼此不期的互视,相与惊骇。

“你干什么来,我的朋友?”

他先望望我,再望望尸身。

他说“这里有一个肖像,”

“不错有的,”我说,“那是我的。”

“不错你的,”我的好友说,

“那肖像原是你的,一月以前,

但已仙去的安琪儿,早已取出,

我知道她把我的小影放入。”

“这妇人爱我是真的,”我说,

“爱你,”他说,“一月以前,也许。”

“哪有的事,”我说,“你分明谎说,”

他答,“好,我们来看个明白。”

得了,我说,让死的来判决,

这照相是谁的就是谁的,

如其恋爱的心意改变,

你我谁也不能怨谁。

那相盒果然还在死者的胸前,

我们在烛光下把盒子打开,

盒内宝石的镶嵌,依然无改,

但只肖像却变成非我非他的谁。

“这钉赶出那钉,真是的!

这不是你也不是我,”我嚷道——

“却是那貌似拉飞尔的少年牧师,

他独自伴着她离生入死。”

十二年六月十日

【注释】

(原载1923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4卷7期)

①即英国外交官、诗人EdwardRobertBulwe,Lylton(1831-1891)Meredith是他写诗时的笔名,通译为欧文·梅瑞狄斯。

鲤跳

那天你走近一道小溪,

我说“我抱你过去,”你说“不;”

“那我总得搀你,”你又说“不。

“你先过去,”你说,“这水多丽!”

“我愿意做一尾鱼,一支草

在风光里长,在风光里睡,

收拾起烦恼,再不用流泪:

现在看!我这锦鲤似的跳!”

一闪光艳,你已纵过了水,

脚点地时那轻,一身的笑,

像柳丝,腰哪在俏丽的摇;

水波里满是鲤鳞的霞绮!

七月九日

【注释】

(原载1931年1月10日《新月》第3卷10期)

九三0春

霹雳的一声笑,

从云空直透到地,

刮它的脸扎它的心,

说:“醒吧,老睡着干

.........

.........

三日沪宁车上

领罪

这也许是个最好的时刻。

不是静。听对面园里的鸟,

从杜鹃到麻雀,已在叫晓。

我也再不能抵抗我的困,

它压着我像霜压蓉树根;

断片的梦已在我的眼前

飘拂,像在晓风中的树尖。

也不是有什么非常的事,

逼着我决定一个否与是。

但我非得留着我的清醒,

用手推着黑甜乡的诱引:

因为,这是我唯一的机会,

自己到自己跟前来领罪。

领罪,我说不是罪是什么?

这日子过得有什么话说!

【注释】

(原载1932年?月30日《诗刊》第4期)

雁儿们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翘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她们身上,

晚霞在她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芒。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听她们的歌唱!

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伤悲,

有时候欢畅。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为什么翱翔?

为什么翱翔?

她们少不少旅伴?

她们有没有家乡?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子们往哪儿飞?

天地在昏黑里安睡,

昏黑迷住了山林,

昏黑催眠了海水;

这时候有谁在倾听

昏黑里泛起的伤悲。

【注释】

(原载1931年9月20日《北斗》创刊号)

你去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棵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期待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注释】

(原载19“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

火车擒住轨①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

过桥,听钢骨牛喘似的叫,

过荒野,过门户破烂的庙;

过池塘,群蛙在黑水里打鼓,

过噤口的村庄,不见一粒火;

过冰清的小站,上下没有客,

月台袒露着肚子,象是罪恶。

这时车的呻吟惊醒了天上

三两个星,躲在云缝里张望;

那是干什么的,他们在疑问,

大凉夜不歇着,直闹又是哼,

长虫似的一条,呼吸是火焰,

一死儿往暗里闯,不顾危险,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

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累坠!那些奇异的善良的人,

放平了心安睡,把他们不论

俊的村的命全盘交给了它,

不论爬的是高山还是低洼,

不问深林里有怪鸟在诅咒,

天象的辉煌全对着毁灭走;

只图眼着过得,裂大嘴打呼,

明儿车一到,抢了皮包走路!

这态度也不错!愁没有个底;

你我在天空,那天也不休息,

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

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命?

说什么光明,智慧永恒的美,

彼此同是在一条线上受罪,

就差你我的寿数比他们强,

这玩艺反正是一片湖涂账。

【注释】

①对于1931年7月19日,初载同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署名志摩。此诗原名《一片糊涂帐》,是徐志摩最后一篇诗作。

【赏析】

在徐志摩写完这首《火车擒住轨》后,他人生的旅程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其中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的确一言难尽。在情爱方面,先是与林徽音相恋的风言推波于前,后又因陆小曼一事助澜于后,而徐志摩最终又因无法与陆小曼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痛苦不已。其中的苦涩只有自己在心里慢慢咀嚼了。在人生理想方面,先是出洋留学养成的民主思想,可后来在国内屡遭碰壁,且浙江农村改革一事流于泡影,其中的失望显然可见。徐志摩一生追求理想,对钱财势利克尽鄙薄,而后来却每为钱所困,时间多半花在"钱"字上,其中难言之隐谁能知解,他自己也说:"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到了枯窘的深处。"于是便发出了"这玩艺反正是一片糊涂帐"的慨叹。《火车擒住轨》便是这慨叹下的"发愤之作"了。

从诗的层次发展来看,可分三部分。首先是描绘火车在黑夜里奔的情形。一开始,"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一个"擒"字把火车拟人化,并暗示其奔跑的毫无顾忌,并且以黑暗为背景,更衬托其阴森咄咄逼人的气势,为下文读者看过山、过水等作好心里的准备,读者可能会问,火车在黑夜里奔,到底要奔到哪儿?是否有尽头?于是紧接着开出了火车经过一系列地方的名单:"山、水、坟、桥、荒野、破庙、池塘、村庄、小站。"这些地方总摆脱不了黑夜的阴森给它们染上的色彩。如"陈死人的坟"、"冰清的小站",同时又以听觉效果来强化这一阴森的气氛。"听钢骨牛喘似的叫"、"群蛙在黑水里打鼓"等,而"月台袒露着肚子,象是罪恶"更以人生经验来比喻世间的阴森邪恶,《旧约·传道书》上说:"阳光下没有新东西",《新约·马太福音》上说:"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啊。"人世的罪恶总是与黑暗连在一起,在此突出黑暗势力的强大与现实的丑陋,诗中的四小节构成诗歌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从第五节开始,视角从地上转到天上,笔法由纯然客观的描述转到星星作为主体的发问上,这一发问还是以相同的拟人手法来实现:"三两个星,躲在云缝里张望",两个不同的世界开始形成对比。地上的世界不论火车如何叫吼着往前奔,可始终无人,始终是静悄悄的,阴森森的,可是地下安宁,天上不宁,他们看到了"一死儿往里闯,不顾危险"的情形,诗句于此一方面照应着前面"在黑夜里奔"那种吓人的气势,另一方面也突出星星的疑惑,这一疑惑不仅在于星星所看到的表象世界,更在于车上人们对危险安之若素的精神状态,他们对诅咒和毁灭抱着纯然不在乎的态度:"只图眼着过得,咧大嘴大呼/明儿车一到,抢了皮包走路。"诗中以天上星星的眼光来看待地上的世界并因此发出种种疑问,在这些疑问的背后,隐着它们对地上世界的生存方式的不理解,也隐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判断并进而体现出对生存的终极问题产生追问的潜在思想。同时,读者也禁不住追问,天上星星的世界又该如何?正是这些疑问诱发着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并产生阅读期待心理,基于此,很自然地过渡到诗歌的第三层次。

最后4节也是诗的最后一个层次。诗的叙述视角依然不变,还是采用星星的口吻,只是意思已全然不同。星星从"那些奇异的善良的人"那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引伸出另外一种生活价值观念,这一观念不仅体现了自己许久以来生活的思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而且也体现了长期的智性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已突然澄清。一方面是久已因扰心头的纠结与苦恼豁然解开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则是问题的答案以无答案为结局。这一悖论使得星星能以旁观者的姿态来俯视世间:"说什么光明,智慧永恒的美/彼此同是在一条线上受罪"。当人们总是赞美星星,总是把星星说成是光明的使者时,它对自己不能支配命运的慨叹便具有了反讽的性质。后面一句极富隐喻性质,为何在同一条线上受罪的确切含义并没有说明,"受罪"的具体含义也没说明,但是其中表达出的对生存的困惑使其具有诗与人生的内在张力,一方面,"受什么罪""为何受罪"的疑问在读者心头盘绕,对"罪"的理解天上地下是否相同;另一方面,既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为何又都在同一条线上?这些问题显然拓宽了诗歌的想象空间,读者不仅可以从情感的角度来加以判断,而且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末尾一节以星星的态度来结束显然意存双关:"这玩艺反正是一片糊涂帐",是否也带有徐志摩本人某种程度的自我写照呢?

在徐志摩的全部诗作中,以两行为一节的诗并不多,《火车擒住轨》算是较为突出的一篇了。诗中讲求韵脚的变化,全诗押韵的形式起伏变化:abcdeafgahijklge,除了三个重韵以外,其余各为一韵。这首诗和徐志摩一贯主张的"音乐美",也没多大瓜葛,只是以感官的摄取以及现象的铺叙来加以展开,同时夹杂着调侃乃至反讽的语调,使得他的诗呈现着另一种面目,作为一个抒情性极强的诗人,自己有意识地在诗中夹用口语固然有时代的背景在里头(如白话文运动,徐志摩对此也不遗余力),但至少也说明他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艺术创作空间。"这态度不错,愁没个底"纯然是口语入诗,"这世界反正是一片糊涂帐"一句隐含着多少人生遗憾与不如意。对于习惯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诗的读者来说,读读这首诗将会对全面理解徐志摩的美学主张及创作实践不无裨益。

最后的那一天①

在春风不再回来的那一年,

在枯枝不再青条的那一天,

那时间天空再没有光照,

只黑蒙蒙的妖氛弥漫着

太阳,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间;

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

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

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

赤裸裸的灵魂们匍匐在主的跟前;——

我爱,那时间你我再不必张皇,

更不须声诉,辨冤,再不必隐藏,——

你我的心,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莲,

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注释】

①写作时间和发表报刊不详。

【赏析】

基督教经典《圣经·新约》中关于"末日审判"的假想性预言,尽管在缺乏"宗教感"的我们国人看来未免虚幻可笑。但对富于"罪感文化"精神的西人和基督徒来说,却实在非同小可。

基督教认为在"世界末日"到来之际,所有的世人,都要接受上帝的审判。《新约·马太福音》中描绘审判的情景是:基督坐在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聚集在他面前,王向右边的义人说,你们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王向左边的人说,你们要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也就是说,作恶者往永刑里去,虔敬为善的好人则往永生里去。

徐志摩是现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极重的一位,他对西方文明的谙熟和倾心赞美认同是不言自明的。在这首《最后的那一天》中,徐志摩正是借用了《圣经》中关于"末日审判"的典故,用诗的语言和形式创造设置一个理想化的,想象出来的情境,寄托并表达自己对纯洁美好而自由的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第一节描绘出了"最后的那一天"所出现的黑暗恐怖的情景:春风不再回来,枯枝也不再泛青,太阳、月亮、星星等发光体都失去了光芒,整个天空黑茫茫浑沌一片。诗人着力喧染那一天的不同寻常,这自然是为了衬托对比出两类人在这一情景面前的不同心境,坏人只能惶惶然,好人却能坦坦然。

第二节进一步展开描绘那一天将发生的不同寻常的事情——"价值重估。"那一天,一切现实中成旧的,习以为常甚或神圣不可动摇的价值标准都必须重新估价甚至完全推翻。在这"最后审判"的威严中,在公正严厉的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灵魂都是赤裸裸的,不加掩饰也无法掩饰,完全暴露呈现在上帝面前,再也没有了诸如财富、地位、权力等身外之物,也没有了诸如"仁义"、"道德"、"忠孝节义"之类的"掩羞布"和"贞节坊"。

已有不少论者指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弱于对现实生活有关事物的联想和描绘,而长于潇洒空灵,飞天似地虚空无依的想象。

这个特点在这首诗歌中确乎足以略窥豹于一斑。

在第一二节诗味并不很浓的,沾滞于现实的意象设置和描绘说明之后,作者在第三节转入他最拿手的对爱情的空灵想象和潇洒描绘。到那个时候,在现实生活中遭受诟病,冤屈,不能堂堂正正、自由无拘地相爱的"你我的心",却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莲/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在这里,诗人以"并蒂莲"比喻两颗相爱的"心",化虚为实,巧妙贴切,并且使得"雪白"不但修饰"并蒂莲",更象征寓意了"你我"爱情的圣洁。"爱的青梗",在意象设置上,也是虚实并置,使意象间充满张力,"秀挺"、"欢欣"、"鲜妍"三个动词(或动词化的形容词)则生气满溢,动感极强。徐志摩在第三节中对爱情的描写,显然与第一二节的黑暗、恐怖或庄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出了爱情"是唯一的荣光"的纯洁和神圣。"你我"在上帝面前再不必象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张皇"。躲躲藏藏,完全可以在上帝面前问心无愧,上帝也一定能为"你我"作主,让"你我""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获得美满之爱。

徐志摩是一个总想"飞"的诗人,总想"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徐志摩脱离实际的空想性和面对现实的软弱性。然而,艺术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从某种角度说,艺术是现实的补充和升华,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好理想,正可以在艺术中得以实现,得以补偿。这不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要义吗?古往今来,《孔雀东南飞》中男女主人公死后化为"连理枝",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为美丽的蝴蝶而比翼齐飞,不都脍炙人口,流传久远吗?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追求爱情上,徐志摩还是表现出相当的热烈大胆,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一切流言之勇气的。

爱的灵感——奉适之①

下面这些诗行好歹是他撩拨出来的,正如这十年来大多数

的诗行好歹是他拨出来的!

不妨事了,你先坐着吧,

这阵子可不轻,我当是

已经完了,已经整个的

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

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

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

(她脸上浮着莲花似的笑)

拥着到远极了的地方去……

唉,我真不希罕再回来,

人说解脱,那许就是吧!

我就象是一朵云,一朵

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

不见分量,阳光抱着我,

我就是光,轻灵的一球,

往远处飞,往更远的飞;

什么累赘,一切的烦愁,

恩情,痛苦,怨,全都远了,

就是你——请你给我口水,

是橙子吧,上口甜着哪——

就是你,你是我的谁呀!

就你也不知哪里去了:

就有也不过是晓光里

一发的青山,一缕游丝,

一翳微妙的晕;说至多

也不过如此,你再要多

我那朵云也不能承载,

你,你得原谅,我的冤家!……

不碍,我不累,你让我说,

我只要你睁着眼,就这样,

叫哀怜与同情,不说爱,

在你的泪水里开着花,

我陶醉着它们的幽香;

在你我这最后,怕是吧,

一次的会面,许我放娇,

容许我完全占定了你,

就这一响,让你的热情,

象阳光照着一流幽涧,

透澈我的凄冷的意识,

你手把住我的,正这样,

你看你的壮健,我的衰,

容许我感受你的温暖,

感受你在我血液里流,

鼓动我将次停歇的心,

留下一个不死的印痕:

这是我唯一,唯一的祈求……

好,我再喝一口,美极了,

多谢你。现在你听我说。

但我说什么呢,到今天,

一切事都已到了尽头,

我只等待死,等待黑暗,

我还能见到你,偎着你,

真象情人似的说着话,

因为我够不上说那个,

你的温柔春风似的围绕,

这于我是意外的幸福,

我只有感谢,(她合上眼。)

什么话都是多余,因为

话只能说明能说明的,

更深的意义,更大的真,

朋友,你只能在我的眼里,

在枯干的泪伤的眼里

认取。

我是个平常的人,

我不能盼望在人海里

值得你一转眼的注意。

你是天风:每一个浪花

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从它的心里激出变化,

每一根小草也一定得

在你的踪迹下低头,在

缘的颤动中表示惊异;

但谁能止限风的前程,

他横掠过海,作一声吼,

狮虎似的扫荡着田野,

当前是冥茫的无穷,他

如何能想起曾经呼吸

到浪的一花,草的一瓣?

遥远是你我间的距离;

远,太远!假如一支夜蝶

有一天得能飞出天外,

在星的烈焰里去变灰

(我常自己想)那我也许

有希望接近你的时间。

唉,痴心,女子是有痴心的,

你不能不信吧?有时候

我自己也觉得真奇怪,

心窝里的牢结是谁给

打上的?为什么打不开?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陷入了爱,”真是的!前缘,

孽债,不知到底是什么?

但从此我再没有平安,

是中了毒,是受了催眠,

教运命的铁链给锁住,

我再不能踌躇:我爱你!

从此起,我的一瓣瓣的

思想都染着你,在醒时,

在梦里,想躲也躲不去,

我抬头望,蓝天里有你,

我开口唱,悠扬里有你,

我要遗忘,我向远处跑,

另走一道,又碰到了你!

枉然是理智的殷勤,因为

我不是盲目,我只是痴。

但我爱你,我不是自私。

爱你,但永不能接近你。

爱你,但从不要享受你。

即使你来到我的身边,

我许向你望,但你不能

丝毫觉察到我的秘密。

我不妒忌,不艳羡,因为

我知道你永远是我的,

它不能脱离我正如我

不能躲避你,别人的爱

我不知道,也无须知晓,

我的是我自己的造作,

正如那林叶在无形中

收取早晚的霞光,我也

在无形中收取了你的。

我可以,我是准备,到死

不露一句,因为我不必。

死,我是早已望见了的。

那天爱的结打上我的

心头,我就望见死,那个

美丽的永恒的世界;死,

我甘愿的投向,因为它

是光明与自由的诞生。

从此我轻视我的躯体,

更不计较今世的浮荣,

我只企望着更绵延的

时间来收容我的呼吸,

灿烂的星做我的眼睛,

我的发丝,那般的晶莹,

是纷披在天外的云霞,

博大的风在我的腋下

胸前眉宇间盘旋,波涛

冲洗我的胫踝,每一个

激荡涌出光艳的神明!

再有电火做我的思想

天边掣起蛇龙的交舞,

雷震我的声音,蓦地里

叫醒了春,叫醒了生命。

无可思量,呵,无可比况,

这爱的灵感,爱的力量!

正如旭日的威棱扫荡

田野的迷雾,爱的来临

也不容平凡,卑琐以及

一切的庸俗侵占心灵,

它那原来青爽的平阳。

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

再没有疑虑,再不吝惜

这躯体如同一个财虏;

我勇猛的用我的时光。

用我的时光,我说?天哪,

这多少年是亏我过的!

没有朋友,离背了家乡,

我投到那寂寞的荒城,

在老农中间学做老农,

穿着大布,脚登着草鞋,

栽青的桑,栽白的木棉,

在天不曾放亮时起身,

手搅着泥,头戴着炎阳,

我做工,满身浸透了汗,

一颗热心抵挡着劳倦;

但渐次的我感到趣味,

收拾一把草如同珍宝,

在泥水里照见我的脸,

涂着泥,在坦白的云影

前不露一些羞愧!自然

是我的享受;我爱秋林,

我爱晚风的吹动,我爱

枯苇在晚凉中的颤动,

半残的红叶飘摇到地,

鸦影侵入斜日的光圈;

更可爱是远寺的钟声

交挽村舍的炊烟共做

静穆的黄昏!我做完工,

我慢步的归去,冥茫中

有飞虫在交哄,在天上

有星,我心中亦有光明!

到晚上我点上一支蜡,

在红焰的摇曳中照出

板壁上唯一的画像,

独立在旷野里的耶稣,

(因为我没有你的除了

悬在我心里的那一幅),

到夜深静定时我下跪,

望着画像做我的祈祷,

有时我也唱,低声的唱,

发放我的热烈的情愫

缕缕青烟似的上通到天。

但有谁听到,有谁哀怜?

你踞坐在荣名的顶巅,

有千万人迎着你鼓掌,

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

我流着泪,独跪在床前!

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

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

寒雁排成了字,又分散,

鲜艳长上我手栽的树,

又叫一阵风给刮做灰。

我认识了季候,星月与

黑夜的神秘,太阳的威,

我认识了地土,它能把

一颗子培成美的神奇,

我也认识一切的生存,

爬虫,飞鸟,河边的小草,

再有乡人们的生趣,我

也认识,他们的单纯与

真,我都认识。

跟着认识

是愉快,是爱,再不畏虑

孤寂的侵凌。那三年间

虽则我的肌肤变成粗,

焦黑薰上脸,剥坼刻上

手脚,我心头只有感谢:

因为照亮我的途径有

爱,那盏神灵的灯,再有

穷苦给我精力,推着我

向前,使我怡然的承当

更大的穷苦,更多的险。

你奇怪吧,我有那能耐?

不可思量是爱的灵感!

我听说古时间有一个

孝女,她为救她的父亲

胆敢上犯君王的天威,

那是纯爱的驱使我信。

我又听说法国中古时

有一个乡女子叫贞德,

她有一天忽然脱去了

她的村服,丢了她的羊,

穿上戎装拿着刀,带领

十万兵,高叫一声“杀贼”,

就冲破了敌人的重围,

救全了国,那也一定是

爱!因为只有爱能给人

不可理解的英勇和胆,

只有爱能使人睁开眼,

认识真,认识价值,只有

爱能使人全神的奋发,

向前闯,为了一个目标,

忘了火是能烧,水能淹。

正如没有光热这地上

就没有生命,要不是爱,

那精神的光热的根源,

一切光明的惊人的事

也就不能有。

啊,我懂得!

我说“我懂得”我不惭愧:

因为天知道我这几年,

独自一个柔弱的女子,

投身到灾荒的地域去,

走千百里巉岈的路程,

自身挨着饿冻的惨酷

以及一切不可名状的

苦处说来够写几部书,

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

我把每一个老年灾民

不问他是老人是老妇,

当作生身父母一样看,

每一个儿女当作自身

骨血,即使不能给他们

救度,至少也要吹几口

同情的热气到他们的

脸上,叫他们从我的手

感到一个完全在爱的

纯净中生活着的同类?

为了什么甘愿哺啜

在平时乞丐都不屑的

饮食,吞咽腐朽与肮脏

如同可口的膏梁;甘愿

在尸体的恶臭能醉倒

人的村落里工作如同

发见了什么珍异?为了

什么?就为“我懂得”,朋友,

你信不?我不说,也不能

说,因为我心里有一个

不可能的爱所以发放

满怀的热到另一方向,

也许我即使不知爱也

能同样做,谁知道,但我

总得感谢你,因为从你

我获得生命的意识和

在我内心光亮的点上,

又从意识的沉潜引渡

到一种灵界的莹澈,又

从此产生智慧的微芒

致无穷尽的精神的勇。

啊,假如你能想象我在

灾地时一个夜的看守!

一样的天,一样的星空,

我独自有旷野里或在,

桥梁边或在剩有几簇

残花的藤蔓的村篱边

仰望,那时天际每一个

光亮都为我生着意义,

我饮咽它们的美如同

音乐,奇妙的韵味通流

到内脏与百骸,坦然的

我承受这天赐不觉得

虚怯与羞惭,因我知道

不为己的劳作虽不免

疲乏体肤,但它能拂拭

我们的灵窍如同琉璃,

利便天光无碍的通行。

我话说远了不是?但我

已然诉说到我最后的

回目,你纵使疲倦也得

听到底,因为别的机会

再不会来,你看我的脸

烧红得如同石榴的花;

这是生命最后的光焰,

多谢你不时的把甜水

浸润我的咽喉,要不然

我一定早叫喘息窒死。

你的“懂得”是我的快乐。

我的时刻是可数的了,

我不能不赶快!

我方才

说过我怎样学农,怎样

到灾荒的魔窟中去伸

一支柔弱的奋斗的手,

我也说过我灵的安乐

对满天星斗不生内疚。

但我终究是人是软弱,

不久我的身体得了病,

风雨的毒浸入了纤微,

酿成了猖狂的热。我哥

将我从昏盲中带回家,

我奇怪那一次还不死,

也许因为还有一种罪

我必得在人间受。他们

叫我嫁人,我不能推托。

我或许要反抗假如我

对你的爱是次一等的,

但因我的既不是时空

所能衡量,我即不计较

分秒间的短长,我做了

新娘,我还做了娘,虽则

天不许我的骨血存留。

这几年来我是个木偶,

一堆任凭摆布的泥土;

虽则有时也想到你,但

这想到是正如我想到

西天的明霞或一朵花,

徐志摩诗集 二 徐志摩诗集爱情经典诗
不更少也不更多。同时

病,一再的回复,销蚀了

我的躯壳,我早准备死,

怀抱一个美丽的秘密,

将永恒的光明交付给

无涯的幽冥。我如果有

一个母亲我也许不忍

不让她知道,但她早已

死去,我更没有沾恋;我

每次想到这一点便忍

不住微笑漾上了口角。

我想我死去再将我的

秘密化成仁慈的风雨,

化成指点希望的长虹,

化成石上的苔藓,葱翠

淹没它们的冥顽;化成

黑暗中翅膀的舞,化成

农时的鸟歌;化成水面

锦绣的文章;化成波涛,

永远宣扬宇宙的灵通;

化成月的惨绿在每个

睡孩的梦上添深颜色;

化成系星间的妙乐……

最后的转变是未料的;

天叫我不遂理想的心愿

又叫在热谵中漏泄了

我的怀内的珠光!但我

再也不梦想你竟能来,

血肉的你与血肉的我

竟能在我临去的俄顷

陶然的相偎倚,我说,你

听,你听,我说。真是奇怪。

这人生的聚散!

现在我

真,真可以死了,我要你

这样抱着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睁开,

直到我飞,飞,飞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

啊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暂时的;快乐是长的,

爱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十二月二十五日晚六时完成

【注释】

①写于1930年12月25日,初载1931年1月20日《诗刊》第1期,署名徐志摩。

别拧我,疼

“别拧我,疼,”····

你说,微锁着眉心。

那“疼”,一个精圆的半吐,

在舌尖上溜——转。

一双眼也在说话,

睛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



洒开了

轻纱的网。

“你在哪里?”

“让我们死,”你说。

【注释】

(原载1931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

难忘

这日子——从天亮到昏黄,

虽则有时花般的阳光,

从郊外的麦田,

半空中的飞燕,

照亮到我劳倦的眼前,

给我刹那间的舒爽,

我还是不能忘——

不忘旧时的积累,

也不分是恼是愁是悔,

在心头,在思潮的起伏间,

像是迷雾,像是诅咒的凶险:

它们包围,它们缠绕,

它们狞露着牙,它们咬,

它们烈火般的煎熬,

它们伸拓着巨灵的掌,

把所有的忻快拦挡……

【注释】

(原载1932年2月30日《诗刊》第4期)

罗密欧与朱丽叶



啊,轻些!什么光在那边窗前透亮?

那是东方,朱丽叶是东方的太阳。

升起来呀,美丽的太阳,快来盖倒

那有忌心的月,她因为你,她的侍女,

远比她美,已然忧愁得满面苍白:

再别做她的侍女,既然她的心眼不大;

她的处女的衣裳都是绿阴阴的病态,

除了唱丑角的再没有人穿;快脱了去

那是我的小姐,啊,那是我的恋爱!

啊,但愿她自己承认她已是我的!

她开口了,可又没有话:那是怎么的;

她的眼在做文章;让我来答复她。

可不要太莽撞了,她不是向我说话:

全天上最明艳的一双星,为了有事

请求她的媚眼去升登她们的星座,

替代她们在太空照耀,直到她们回来

果然她们两下里交换了地位便怎样?

那双星光就敌不住她的颊上的明霞,

如同灯光在白天里羞缩;同时她的眼

在天上就会在虚空中放出异样清光,

亮得鸟雀们开始歌唱,只当不是黑夜。

看,她怎样把她的香腮托在她的手上!

啊我只想做她那只手上的一只手套,

那我就得满揠她的香腮!



啊呀!



她说话了;

啊,再说呀,光艳的安琪,因为你是灵光

一脉,正好临照在我头上,这夜望着你

正如人间的凡夫翻白着讶异的肉眼,

在惊喜中瞻仰天上翅羽生动的使者,

看他偎傍倦飞的行云,在海空里振翻。

朱啊罗米欧,罗米欧!为什么你是罗米欧?

你怎不否认你的生父,放弃你的姓名?

再不然,你如果不愿,只要你起誓爱我,

真心的爱我,那我立时就不是高家人。



我还是往下听,还是就在这时候接口?



说来我的仇敌还不就只是你那门第,

你还是你自己,就说不是一个孟泰谷.

什么是孟泰谷?那既不是手,也不是脚,

不是臂膀,不是脸,不是一个人身上的

任何一部分。啊,你何妨另姓了一个姓!

一个名字有什么道理?我们叫作玫瑰

那东西如果别样称呼那香还是一样,

罗米欧即使不叫罗米欧也能一样的,

保留他那可爱的完美,那是天给他的

不是他的门第。罗米欧,不要你的姓吧,

只要你舍得放弃那满不关你事的姓,

你就有整个的我。



那我准照你话办:

只要你叫我一声爱;我就再世投生,

从此起我再不是罗米欧的了。



你是个什么人胆敢藏躲在黑夜里,

这样胡乱的对我说话?



我有我的名姓;

但我不知道怎样来告诉你说我是谁:

我的名姓,亲爱的天人,我自己都厌恶

因为它不幸是你的仇敌,如果我已经

把它写了下来,我要一把扯碎那个宇。



我的耳朵还不曾听到那嗓子发出的

满一百个宇,但我已能辨认那个声音:

你不是罗米欧,不是孟泰谷家的人吗?



都不是,美丽的天人,如果你都不喜欢



你怎样到这里来的,告诉我,为什么来

果园的墙围是那样高,不是容易爬过,

况且这地方是死,说到你是个什么人,

如果我的本家不论谁在这里碰见你.



凭着爱的轻翅我安然飞度这些高墙;

因为顽石的拦阻不能限止爱的飞翔,

爱有胆量来尝试爱所能做到的一切;

说什么你的本家,他们不是我的阻碍。



他们果真见到你,他们一定要将你害死



啊哈!说到危险,现成在你的眼里的就

凶过他们的二十把刀剑:只要你对我

有情,他们的仇孽就害不到我的分毫。



我可是再也不愿他们在这里见到你,



我穿着黑夜的袍服,他们再不能见我,

况且只要你爱我,他们找到我又何妨:

我的命,有了你的爱,送给他们的仇恨

还不强如死期的延展,空想着你的爱,



是谁指点了你来找到我这里的住处?



受指点我的,他打起始就鼓动我根究:

他给我高明的主意,我借给他一双眼,

我没有航海的能耐,可是如果你远得

如同那最远的海所冲洗的阔大边岸,

我为了这样的宝物也得志命去冒险.



你知道夜的幕纱是笼罩在我的胜上,

要不然,知道你听到我今夜说过的话,

一个处女的羞红就得涂上我的胜庞。

我何尝不想顾着体面,何尝不想否认。

我说过的话:但是够了够了你的恭维!

你爱不爱我?我知道你一定急口说“爱

我也愿意信你的话;但如果你一起誓,

你也许结果会变心,听到情人的说谎,

他们说,觉巫大声笑,啊温柔的罗米欧

你爱我如果是真心,请你忠诚的说出口

再说如果你想我是被征服得太轻易,

我就来皱起眉头,给你背扭,说我不干

这样你再来求情,但除此,.我再不刁难

说实话,秀美的孟秦谷,我心头满是爱

因此你也许以为我的举止未免轻狂:

但是信任我,先生,信任我这一份真心

正比一般装腔作样的更要来得晶莹。

论理我不该这样直白,这不是我始愿,

但我自己不曾知觉,你已然全盘听得

我的真诚的爱恋的热情;所以宽恕我,

请你不要把我这降服认作轻飘的爱,

要不是黑夜这份心事怎能轻易遗漏?



小姐,请指那边圣净的月色我泉起誓

那月把纯银涂上了全圃果树的顶尖——



啊!不要指着月儿起誓,那不恒定的月,

她每晚上按着她的夭轨亮她的满阙,

正怕你的爱到将来也是一样的易变。



那叫我凭什么起誓?



筒直的不用起誓:

不然,如果非得要,就凭你温雅的自身,

那是我的偶像崇拜的一尊唯一天神,

我准定相信你。、-



如果我的心里的爱恋——



得,不要起誓了:虽则我见到你我欢喜,

今晚上我可不欢喜什么契约的缔合,

那是太卤莽了,大不慎重了,也太快了,

太像那天边的闪电了,一掣亮。就完事,

等不及你说“天在闪电”。甜蜜的,夜安

这个爱的蓓蕾,受了夏的催熟的呼吸,

许会在我们再见时开成艳异的花朵。

夜安,夜安,我祝望一般甜蜜的安息与

舒适降临到你的心胸如同我有我的!



啊,难遭你就这样丢下我不给我满足?



哪一类的满足你想在今晚上向我要?



你的相爱的忠贞的誓言来交换我的。



我早已给了你那时你还不曾问我要:

可是我也愿意我就重来给过一次。



你要收回那先给的吗?为什么了,亲爱?



无非为表示我的爽直,我再给你一次。

可是我想要的也无非是我自己有的。

我的恩情是如同大海一样无有边沿,

我的爱也有海样深;更多的我施给你,

更多的我自有,因为两样都是无限的。

(奶妈在幕后叫唤)

我听得里面有人叫我;亲爱的再会吧!

来了;好奶妈!甜蜜的孟秦谷,你得真心

你再等我一会儿,我就回来,还有话说。



啊!神圣的神圣的夜!我怕,怕因为是夜

这一切,这一切难说竟是一场的梦幻,

这是甜蜜得叫人心痒,如何能是真实?

(朱丽叶重上)



再说三句话,亲爱的罗米欧,你非得走,

如果你的情爱的倾向是完全光明的,

如果你志愿是婚姻,你明天给我回话,

我会派人到你那里去,你有话交给他,

说清白了在哪儿什么时候举行大礼,

我就把我一切的命运放在你的跟前,

从此跟从你,我的主,任凭是上天下地。



(内)姑娘!



我就来了,一忽儿

那我求你——



姑娘!



稍为等一等我就来了,——

立即收起你的心肠,让我独自去悲伤:

明天我就派人。



让我的灵魂借此惊醒---



一千次的夜安!

一千次的夜不安,:没了

你的光亮。爱向着爱如同学童们离别

他们的书本,但相离,便如同抱着重书

上学。



吁!罗米欧,吁!一个养鹰人在呼啸

为要从天上招回这“流苏温驯”的苍鹰!

束缚的嗓子是嘶哑的,它不能说响;

否则我就会打开“爱姑”藏匿着的岩穴,

使她震动太空的妙舌也帮着我叫唤,

叫我的罗米欧,直到她的嗓子哑过我的。



是我自己的灵魂在叫响着我的名字:

夜晚情侣们的喉舌够多么银样鲜甜,

错落在倾听的耳鼓上如同最柔媚的

音乐!



罗米欧!



我的爱?



明早上什么钟点

你让我派人上你那里去?



正九点钟。



我准不耽误:从现在到明早中间相差

足有二十个春秋。我忘了为什么叫你

回来。



让我站在这里等你记起什么事。



我记不起不更好,你就得站着等我想。

你知道有你在跟前我是怎样的心喜。



我也甘愿这样耽下去,任凭你想不起,

忘你别的家除了我俩共同的月夜。



真的都快天亮了,我知道你早该回去:

可是我放你如同放一头供把玩的鸟,

纵容它跳,三步两步的,不离人的掌

正像一个可怜的囚犯带着一身镣铐,

只要轻轻的抽动一根丝你他就回来,

因为爱,所以便妒忌他的高飞的自由。



我愿意我是你的鸟。



蜜甜的,我也愿意:

但正怕我爱过了分我可以把你爱死。

夜安,夜安!分别是这样甜蜜的忧愁,



让睡眠祝福你的明眸,平安你的心地!

愿我是你的睡眠和平安,接近你的芳躯!

现在我得赶向我那鬼样神父的僧房,

去求他的帮助,告诉他这意外的佳遏。(下)

【注释】

(原载1931年4月10日《新月》第4卷2期和1932年?月30日《诗刊》第4期)

集外

情死①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的

信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醇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

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你的美是你的运命!

我走近来了;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一—我是你

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这里发抖,

你已经登了生命的峰极。你向你足下望——一个天底的深

潭!

你站在潭边,我站在你的背后,——我,你的俘虏。

我在这里微笑!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

我已经将你禽捉在手内:我爱你,玫瑰!

色、香、肉体、灵魂、美、迷力——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你——笑。

玫瑰!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我爱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一多么痛快啊!一—

尽胶结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

玫瑰!我爱你!

①此诗写于1922年6月,发表于1923年2月4日《努力周报》。

夜①



夜,无所不包的夜,我颂美你!

夜,现在万象都象乳饱了的婴孩,在你大母温柔的

怀抱中眠熟。

一天只是紧叠的乌云,象野外一座帐篷,静悄悄的,

静悄悄的;

河面只闪着些纤微,软弱的辉芒,桥边的长梗水草,

黑沉沉的象几条烂醉的鲜鱼横浮在水上,任凭惫

懒的柳条,在他们的肩尾边撩拂;

对岸的牧场,屏围着墨青色的榆荫,阴森森的,象

一座才空的古墓;那边树背光芒,又是什么呢?

我在这沉静的境界中徘徊,在凝神地倾听,……听

不出青林的夜乐,听不出康河的梦呓,听不出鸟

翅的飞声;

我却在这静温中,听出宇宙进行的声息,黑夜的脉

搏与呼吸,听出无数的梦魂的匆忙踪迹;

也听出我自己的幻想,感受了神秘的冲动,在豁动

他久敛的习翮,准备飞出他沉闷的巢居,飞出这

沉寂的环境,去寻访

黑夜的奇观,去寻访更玄奥的秘密——

听呀,他已经沙沙的飞出云外去了!



一座大海的边沿,黑夜将慈母似的胸怀,紧贴住安

息的万象;

波澜也只是睡意,只是懒懒向空疏的沙滩上洗淹,

象一个小沙弥在瞌睡地撞他的夜钟,只是一片模

糊的声响。

那边岩石的面前,直竖着一个伟大的黑影——是人

吗?

一头的长发,散披在肩上,在微风中颤动;

他的两肩,瘦的,长的,向着无限的的天空举着,

——

他似在祷告,又似在悲泣——

是呀,悲泣——

海浪还只在慢沉沉的推送——

看呀,那不是他的一滴眼泪?

一颗明星似的眼泪,掉落在空疏的海砂上,落在倦

懒的浪头上,落在睡海的心窝上,落在黑夜的脚

边——一颗明星似的眼泪!

一颗神灵,有力的眼泪,仿佛是发酵的酒酿,作炸

的引火,霹雳的电子;

他唤醒了海,唤醒了天,唤醒了黑夜,唤醒了浪涛

——真伟大的革命——

霎时地扯开了满天的云幕,化散了迟重的雾气,

纯碧的天中,复现出一轮团圆的明月,

一阵威武的西风,猛扫着大宝的琴弦,开始,神伟

的音乐。

海见了月光的笑容,听了大风的呼啸,也象初醒的

狮虎,摇摆咆哮起来——

霎时地浩大的声响,霎时地普遍的猖狂!

夜呀!你曾经见过几滴那明星似的眼泪?



到了二十世纪的不夜城。

夜呀,这是你的叛逆,这是恶俗文明的广告,无耻,

淫猥,残暴,肮脏,——表面却是一致的辉耀,

看,这边是跳舞会的尾声,

那边是夜宴的收梢,那厢高楼上一个肥狠的犹大,

正在奸污他钱掳的新娘;

那边街道转角上,有两个强人,擒住一个过客,一

手用刀割断他的喉管,一手掏他的钱包;

那边酒店的门外,麇聚着一群醉鬼,蹒跚地在秽语,

狂歌,音似钝刀刮锅底——

幻想更不忍观望,赶快的掉转翅膀,向清净境界飞

去。

飞过了海,飞过了山,也飞回了一百多年的光阴——

他到了“湖滨诗侣”的故乡。

多明净的夜色!只淡淡的星辉在湖胸上舞旋,三四

个草虫叫夜;

四围的山峰都把宽广的身影,寄宿在葛濑士迷亚柔

软的湖心,沉酣的睡熟;

那边“乳鸽山庄”放射出几缕油灯的稀光,斜偻在

庄前的荆篱上;

听呀,那不是罪翁②吟诗的清音——

Thepoetswhoinearthhavemadeusheirs

oftruthapuredelightbyheavenlylays!

Oh!Mightmynamebenumberdamongtheirs,

Thegladywouldendmymortaldays!

诗人解释大自然的精神,

美妙与诗歌的欢乐,苏解人间爱困!

无羡富贵,但求为此高尚的诗歌者之一人,

便撒手长瞑,我已不负吾生。

我便无憾地辞尘埃,返归无垠。

他音虽不亮,然韵节流畅,证见旷达的情怀,一个

个的音符,都变成了活动的火星,从窗棂里点飞

出来!飞入天空,仿佛一串鸢灯,凭彻青云,下

照流波,余音洒洒的惊起了林里的栖禽,放歌称

叹。

接着清脆的嗓音,又不是他妹妹桃绿水(Dorothy)③

的?

呀,原来新染烟癖的高柳列奇(Coleridge)④也在

他家作客,三人围坐在那间湫隘的客室里,壁炉

前烤火炉里烧着他们早上在园里亲劈的栗柴,在

必拍的作响,铁架上的水壶也已经滚沸,嗤嗤有

声:

Tositwithoutemotion,hopeoraim

Inthelovedpresenceofmycottagefire,

AndListentotheflappingoftheflame

Orkettlewhisperingitsfaintundersong,

坐处在可爱的将息炉火之前,

无情绪的兴奋,无冀,无筹营,

听,但听火焰,飐摇的微喧,

听水壶的沸响,自然的乐音。

夜呀,象这样人间难得的纪念,你保了多少……



他又离了诗侣的山庄,飞出了湖滨,重复逆溯着汹

涌的时潮,到了几百年前海岱儿堡(Heidelberg)

的一个跳舞盛会。

雄伟的赭色宫堡一体沉浸在满目的银涛中,山下的

尼波河(Nubes)有悄悄的进行。

堡内只是舞过闹酒的欢声,那位海量的侏儒今晚已

喝到第六十三瓶啤酒,嚷着要吃那大厨里烧烤的

全牛,引得满庭假发粉面的男客、长裙如云女宾,

哄堂的大笑。

在笑声里幻想又溜回了不知几十世纪的一个昏

夜——

眼前只见烽烟四起,巴南苏斯的群山点成一座照彻

云天大火屏,

远远听得呼声,古朴壮硕的呼声,——

“阿加孟龙⑤打破了屈次奄⑥,夺回了海伦⑦,

现在凯旋回雅典了,

希腊的人氏呀,大家快来欢呼呀!——

阿加孟龙,王中的王!”

这呼声又将我幻想的双翼,吹回更不知无量数的由

旬,到了一个更古的黑夜,一座大山洞的跟前;

一群男女、老的、少的、腰围兽皮或树叶的原民,

蹲踞在一堆柴火的跟前,在煨烤大块的兽肉。猛

烈地腾窜的火花,同他们强固的躯体,黔黑多毛

的肌肤——

这是人类文明的摇荡时期。

夜呀,你是我们的老乳娘!



最后飞出气围,飞出了时空的关塞。

当前是宇宙的大观!

几百万个太阳,大的小的,红的黄的,放花竹似的

在无极中激震,旋转——

但人类的地球呢?

一海的星砂,却向哪里找去,

不好,他的归路迷了!

夜呀,你在哪里?

光明,你又在哪里?



“不要怕,前面有我。”一个声音说。

“你是谁呀?”

“不必问,跟着我来不会错的。我是宇宙的枢纽,

我是光明的泉源,我是神圣的冲动,我是生命的

生命,我是诗魂的向导;不要多心,跟我来不会

错的。”

“我不认识你。”

“你已经认识我!在我的眼前,太阳,草木,星,

月,介壳,鸟兽,各类的人,虫豸,都是同胞,

他们都是从我取得生命,都受我的爱护,我是太阳

的太阳,永生的火焰;

你只要听我指导,不必猜疑,我叫你上山,你不要

怕险;我教你入水,你不要怕淹;我教你蹈火,

你不要怕烧;我叫你跟我走,你不要问我是谁;

我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但只随便哪里都有我。

若然万象都是空的幻的,我是终古不变的真理与

实在;

你方才遨游黑夜的胜迹,你已经得见他许多珍藏的

秘密,——你方才经过大海的边沿,不是看见一

颗明星似的眼泪吗?——那就是我。

你要真静定,须向狂风暴雨的底里求去;你要真和

谐,须向混沌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平安,须向大变乱,大革命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幸福,须向真痛里尝去;

你要真实在,须向真空虚里悟去;

你要真生命,须向最危险的方向访去;

你要真天堂,须向地狱里守去;

这方向就是我。

这是我的话,我的教训,我的启方;

我现在已经领你回到你好奇的出发处,引起游兴的

夜里;

你看这不是湛露的绿草,这不是温驯的康河?愿你

再不要多疑,听我的话,不会错的,——我永远

在你的周围。

一九二二年七月康桥

【注释】

①写于1922年7月,发表于1923年12月1日《晨报·文学旬刊》,原诗后编者附言:“志摩这首长诗,确是另创一种新的格局与艺术,请读者注意!”

②指英国著名的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

③华兹华斯的妹妹,通译为多萝西。

④即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

⑤现通译为阿伽门农,希腊神话里的迈锡尼王。发动过特洛伊战争。曾任希腊联军统帅。

⑥现通译为特洛伊。为小亚西亚古镇。

⑦希腊神话中的美貌女子,曾被特洛伊王子诱骗,最后,被阿伽门农夺回。

【赏析】

徐志摩的确是现代中国少有的至情至性的诗人!真的。有谁象他那样喜欢仰看天空?比他诗作丰盈的人不在少数,但似乎还没有别的诗人象他那样钟情于云彩、明星、神明之类的天空意象。这个特点很重要。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之诗人"的荷尔德林曾唱道:

假如生活是十足的辛劳,人可否

抬望眼,仰天而问:我甘愿这样?

是否仰望天空,往往是物性与诗性,现实与超越的尺度。因为诗人是以追求神性、歌吟神性的方式来确定人的本真生存,为人的本真探寻尺度,为人的超越筑造栈道的。所以,海德格尔断言:"诗便是对神性尺度的采纳,是为了人的栖居而对神性尺度的采纳。"(《……人诗意地栖居……》)这种采纳决定了真正的诗人必然都是在世俗中站出自身的天空仰望者和聆听者,他们将一切天空的灿烂景观与每一行进的声响都召唤到歌词之中,从而使它们光彩夺目悦耳动听,同时也将自身被生存尘埃所遮蔽的本真敞亮出来。

徐志摩正是这样的诗人。《夜》这章散文诗是他早年留学英国写下的作品,艺术上还不很成熟,但无疑是在生存现实中面向神明的站出,一次对存在的"出神"聆听。这里,诗的说话者把自己当作"大母"怀中的一个,在沉静的夜色下呼请平等物的出场,从而使自己真正置身于一个敞开之域:

我却在这静温中,听出宇宙进行的声息,

夜的脉博与呼吸,听出无数的梦魂的

匆忙踪迹;

也听出我自己的幻想,感受了神秘的冲动,

在豁动他久敛的习翮,准备飞出他沉闷

的巢居,飞出这沉寂的环境,去寻访黑夜的奇观,去

寻访更玄奥的秘密——

这是一种真正的敞开,敞开的不只是日常现实中看不见(即被遮蔽)的存在,还有被遮蔽的本真的自我。正是由于这种双重的,互为关系的敞亮,诗人能够经由夜进入存在,看见"神"的站立,听见"神"的召唤,从而获得一种存在的尺度。这种尺度使诗人看到了二十世纪表面"一致的辉耀"背面那恶俗文明的后果:无耻,淫猥,残暴,肮脏。不夜城的灯红酒绿并不意味着精神的健全和诗意的丰盈,恰恰相反,这里是真正的诗意的贫乏——通过一百多年前"湖滨诗侣"故乡的神游,诗人发现了自然精神和本真的失落,从而仰天而问:"象这样难得的纪念,你保了多少……"

失落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充满精神的声响之路,诗人逆溯着汹涌的时潮,甚至追寻到了人类文明的摇荡时期,并把它们置放在宇宙的时空中。最后发现,在这条失落之路上,大地上的生存者成了大地的陌生者,连我们的栖居之所,连黑夜与白昼,也含混莫辨了("但人类的地球呢?/一海的星砂,却向哪里找去,/不好,他的归路迷了!/夜呀,你在哪里?/光明,你又在哪里?")的确,当思考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样一些存在的根本问题,对生存作终极性的追问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虚无和绝望之境的。然而,能否对生存作终极性的追问,是否有一颗关怀源初和未来的心,往往是丈量一般诗匠与真正诗人的尺度。真正的诗人不只给人们带来快感、抚慰和愉悦,他还把读者引入新的发现里,引入已经忘记的、很重要的洞见里,引入人类经验的本质里,使读者能更广阔地领悟存在,理解同类和自己,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人生经验中悲剧与遭遇、激动与欢乐的复杂性。可贵之处还在于,面对自然精神和人类本真的失落,《夜》不是指向虚无或轻飘的浪漫幻想,而是面对真实的生存遮蔽,探寻真正的自我救赎之路

你要真静定,须向狂风暴雨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和谐,须向混沌的底里求去;你要真平安,须向大变乱,大革命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幸福,须向真痛里尝去;

你要真实在,须向真空虚里悟去;

你要真生命,须向最危险的方向访去;

你要真天堂,须向地狱里守去;……

这种下入深渊,上追神灵的诗句,在诗意贫乏的时代,具有生存感悟的深刻性。作为今天与未来的应答,《夜》几乎走到了绝望的边缘,然而正是在这意识的边缘,诗人握到了转机和超越的可能性:不是虚无,也不是简单逃向过去,回到人类的童年,而是更深地进入深渊,在狂风暴雨里,在浑沌动荡里,在真实的痛苦和空虚里,在炼狱和危险里,寻求真正的拯救与和谐。是的,救赎的可能植根于存在之中并有待于人类自身的超越。正因为领悟到这一点,在这章散文诗的结尾,说话者在经历了真正的焦虑与绝望之后,获得了心的安宁,从而真正与如同大母的夜取得了和解,站在万象平等共处的位置上,重新见到了如同源初记忆的湛露的绿草与温驯的康河。这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禅宗的一个著名公案来:老僧几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了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私语①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边,

一棵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恩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私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水流去。

这秋的私语,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已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水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作

【注释】

①此诗原载1923年4月30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泰山日出

振铎①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埃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的写出。

【注释】

①振铎,即郑振铎(1898-1958),作家、编辑、文学活动家。他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当时正主编《小说月报》。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有才华的作家跟一般的作者相比,就是有点不一样,那怕是应命而作,那怕是匆促成章,也总会显露出一些天才的麟爪来。

《泰山日出》是篇应命之作自不待言,这在文章的小序中已有说明(第一段即小序)。更重要的是,泰戈尔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为"泰戈尔专号"写颂词,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我的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这里的想象和构图都是不同凡响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通篇描写的只是泰山看日出的情景和幻想,欢迎泰戈尔来华只在结尾提到。诗人的潇洒,诗人的才华都体现在这里:徐志摩并不把为泰戈尔来华写颂词的大事,当作一项精神负担,照样游山玩水,乐而忘返。他不想为文苦吟,而是兴之所至,全凭灵感。但他能把切身的经验感受调动起来,融入一种更有意味和张力的艺术创造,即使偷懒取巧,也表现出偷懒取巧的才气,不失基本的艺术魅力和奇思妙笔。正因为此,这篇《泰山日出》仍比一般平庸的颂词要高明十倍。这不仅体现在作者笔笔紧扣泰山日出的奇伟景观,却又每笔都蕴含着欢迎泰戈尔的情思与赞美方面;而且反映在独特的个人经验与普遍情感的融合方面。特别是前面长风散发的祷祝巨人的描写,以及临结尾时写这巨人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叫人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最能体现徐志摩的才情和创造性。

然而,这究竟是匆促成篇之作,诗人的才气也未能遮掩艺术上的粗糙。首先是这篇文章的文体感不强,前面一大段是散文的文笔,是细致的经验与感受的实写,而后面的文字语气则明显是散文诗的,是抒情的、幻想的、暗示的。这两种文笔虽然各自都很美,但放在一起则很不和谐。本来,传统的、经验的文体感不强也不要紧,伟大的作家往往是新文体的创造家,只要自成一体,具有自身气脉、神韵的贯通和完整性。艺术创格是好事。但问题在于这篇《泰山日出》恰恰气韵上前后不够贯通,没有浑融境界,不能自成一格。艺术创造毕竟不是一种可以矜才使气的工作,它需要的不仅是才华,还有全神贯注的精神投入和艰苦的艺术经营。完美的作品,总是才华与自觉艺术经营的平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0617.html

更多阅读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徐克电影10大经典

文字来源:《博览群书》2013年10期 图片博主摘自网络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徐克电影10大经典  李小飞  9月28日,徐克导演的《狄仁杰2:神都龙王》上映,其3D还原唐朝盛景,以及出色的悬疑设计都勾起了影迷们的胃口,徐克从影三十余年,无

《创世纪》商战二十篇商战剧的经典 经典商战电视剧排行榜

创世纪的商战,无论从实际操作的详细程度、事件的复杂程度都是其他商战片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也是当年创世纪1收视不如预期的原因,因为丝奶们看不明,“整天看着他们在斗,不知道他们在斗什么”。因此后来TVB再也没在商战片上下工夫,02年的流

徐志摩经典诗歌全集 张爱玲诗集爱情经典诗

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声明:《徐志摩诗集 二 徐志摩诗集爱情经典诗》为网友久经风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