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规则--股市职业操盘手自述二_ca 股市剑客金牌操盘手

术语初学

倒仓:指庄家自身或庄家之间股票筹码的转移。

洗盘:指庄家大户为降低拉升成本和阻力,先把股价大幅度杀低,回收散户恐慌抛售的股票,然后抬高股价乘机获取价差利益的行为。

出货:庄家在高价时,不动声色地卖出股票,称为出货。

分仓:指庄家多头开户,将股票分置于不同的帐户,以避兔他人发觉。

做庄杂说---操盘运作之普及版

从王先生的对话中似乎看不出什么绝招,就像看韩国围棋高手李昌镐的棋一样。仔细读来,我们会发现,机构操盘手的是这样思维的:风险第一,自主判断,把握热点,顺利退场。散户往往以资金量少而对机构思维敬而远之,其实,投资的道理是相通的,既然想通过投资盈利,就必须遵循操盘手们再三强调的投资普遍规律。

操盘手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公众对他们形象的评价见仁见智。初夏的一个上午,笔者走访了一位普通操盘手。作为一位入市较早的操盘手,王先生坦诚的谈话,为我们撩开操盘手业务的一角。

笔者:你是1993年8月进入证券公司的,不久,就成为一名操盘手,最近才退出这一领域。大家都很想知道,早期机构的操盘手,是如何产生的?

被访者:早期股市的参与者主要是散户,虽然也有行情,但市场并无操盘手。操盘手是随着证券公司开展自营业务,才出现的。中国最早一批操盘手,通常由证券公司在自己公司的红马甲中选拔,时间大约在1993年。可以说,他们起步于早期的国债市场,尔后,在A股市场中磨练和成长。

国债期货业务停了以后,A股市场逐渐走强了。而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股市走出了几波比较像样的行情,产生了四川长虹、深发展等绩优股。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机构投资者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一同成长起来。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市场的这一批机构投资者,激活了股市,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盘演绎出一波波行情。

笔者:机构投资者炒的是公司的钱,又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在一般散户眼里,操盘手“财大气粗”,惯于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有一句话,投资者早已听得耳熟能详,“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不知“风险”二字在你们心里,有没有如散户那般刻骨铭心的感受?

被访者:机构投资者固然有很多优势,但风险控制仍是第一位的。

l、机构投资者是以一定期限来考察投资能力的,比如,一年或半年的收益率。一般说来,个人投资者的年收益可能高达100%,因为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量较少,相对容易达到高收益。而机构投资由于资金量大,通常讲求的是稳定的收益,一般年收益在30%-40%左右,就算很不错了。l亿元的资金,能取得100%的年收益,可以说是奇迹了。在这点上,机构的操作有些类似基金的操作,先讲保障,后求收益。跑赢大市就上上大吉了。

2、在上涨行情中,机构投资者首先讲求控制风险。在下跌行情中,机构投资者更讲求风险的控制。

3、机构投资者会充分利用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规避股市风险。比如,在大资金的运作上,有统筹安排,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个股,会通过投资品种和时机的搭配,分散风险。通常我们听到的都是,船小好掉头,但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可能是船大掉头快。机构投资者千方百计地把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理智灵活是其操作的最大特点。

最终的主意得自己拿

笔者:看来,风险控制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公司重要的业务领域,自营业务总是格外受到重视,其它部门如何配合它工作呢?

被访者:其实,自营业务通常是相对独立的,像研发部门等只是配合它做些调研工作。通常是,自营部门发掘上市公司价值在先,研发部门调查在后。在决定投资对象之前,操盘手会通过各种渠道,对这个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所以,操盘手主要是靠自己独立判断,当然也会参考其他部门的投资分析,但最终的主意得自己拿。

笔者:那么,操盘手又是如何来选择股票的,通过什么渠道?

被访者:渠道很多。每个自营机构,都有自己的信息圈。相对来说,资金越大,信息圈越大。

笔者:在前几年的市场上,还脱离不了消息市的痕迹。市场的信息与公司的信息相比,对操盘手来说哪个更重要?

被访者:通常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对操盘手来说,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多。对他来说,也有一个信息的判断问题。但由于他的信息渠道较多,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也较强。

笔者:对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加以甄别,也算得上是一门学问,有什么诀窍吗?

被访者:我们会根据证券走势、市场反映,来判断消息的真假。在我们看来,有消息的股票,在走势上还是能够反映出来的。

笔者:这完全凭职业的敏感和经验了。听你介绍说,当一个机构介入一个股票前,对它的方方面面会有所了解,这是理性投资必须做到的。入驻某股票后,操盘手会做些什么?

被访者:这跟操盘手的操作风格有很大的关系。通常,他会通过观察盘面,跟踪市场对这个股票的认可度。而采用的手法,也是时常变化的。有时,他会配合大盘做些股价上的小幅调整:有时,会沉寂一段时间。有的人喜欢过段时间就洗洗盘,有的会采取急拉的方式。

笔者:这样说来,操盘子用不着整日对他的股票虎视眈眈。

被访者:对,他有对风险的全盘控制能力。所以,大部分时间,机构操作者的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

鸡毛如何变成“老母鸡”

笔者:股市上有炒题材的说法,那么,题材又是怎样产生的?

被访者:举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一根鸡毛变成老母鸡。先有一个说法,后来市场认可了,就成为题材。做短线的机构投资者,对题材的把握最敏感。做题材就是认同市场热点。但作为机构投资者,也不一定去搏题材,更多还得靠自己的判断。

笔者:1998年,资产重组题材在市场上得到了较大的认同,是不是机构投资者后来也“随波逐流”,认可了这个题材?

被访者:绩优股的沉寂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当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放弃了原来对绩优股的追随,就会加剧绩优股行情的衰退。大部分自营机构,在1998年如果能赢利的话,几乎都是先后从绩优股转到资产重组板块,在资产重组板块上赚的钱。

笔者:那最初的热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被访者:是紧跟宏观经济形势产生的吧。比如,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处于低谷,过了一段时间,在一定的利好刺激下,如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房地产行业又重新启动了,房地产就会成为一个题材。题材得到市场的认可后,就成为一个热点。只有股票涨,才能吸引人。很少有人为了操作的需要,制造一个题材。热点的产生与经济趋势一般总是契合的,做股票要关心国家大事,也是必然的。

顺利退出 才是胜利

笔者:对一个股票的操作,通常会经历哪些过程?

被访者:一般有这样三个阶段:收集筹码阶段、拉升阶段、逢高派发阶段。

笔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营机构会相中一只股票,进行炒作呢?

被访者:如某个股票的价值被低估,或者已经有人炒作而走势强劲了。

笔者:某只股票是否有“庄”,很重要吗?

被访者:操盘手不会单纯凭这个股票是否有“庄”,而参与其中。毕竟,机构投资者不同于个人投资者,会贸然买进某只股票。机构投资者会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在一个相对低迷的股市中,介入某一个股票。真的有强“庄”的,跟庄的数量反而不会太大。因为,跟在人家后面,反而赚不到钱。

笔者:做庄与跟庄,如何区分呢?

被访者:做庄的需要吸纳大量筹码。控盘的话,所需筹码量更大。跟庄则自由许多。

笔者:做庄有没有风险?

被访者:自营跟做庄不是一回事。自营中的一部分是做庄,很多时候,公司的资金只是单纯性的股票买卖,它的自由度是比较大的。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集中在一个或几个股票,而是分散在不同股票上,就是靠分散投资来控制风险。

做庄的风险是很大的,你看有很多股票,庄家进去后,就出不来了。做庄比跟庄的风险更大。

笔者:许多资金进入一只股票,会对股票产生什么影响呢?

被访者:会提高股价,会加剧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笔者:那是在知道对手的情况下,还是不知晓对手的情况下?

被访者:通常大家各做各的,互相不打听情况。事实上,即使你打听,通常也是无法得到答案的。而他入驻的股票的走势,不一定就是在他的参与下形成的。很多做活了的股票,在一波操作后,它还在上涨,然后,又有新的机构介入。

笔者:这样一来,不同的机构之间,不就存在竞争关系了吗?谁赢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被访者:那就要看综合实力了。这就跟下围棋一样,只下一盘,八段也可能赢九段;但如果下20盘,九段赢的机会要多于八段。

笔者:一个操盘手可运用的资金大约是多少?

被访者:这要视这个操盘手在操盘机构中的地位。有的处于培养过程,有的处于成熟期,有的处于考察过程,有的是几百万元,有的是几千万元,有的则上亿元。操盘手之间千差万别,有些指挥千军万马,有些只是马前卒,境界与水平自然参差不齐。

笔者:同是某个机构的操盘手,相互之间在资金的操作上是相互独立的,那他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影响吗?

被访者:在大势的判断上,大家是互相影响的。聚集在一个地方,如果大部分人做多,你一个人做空,会直接反映在收益上。

笔者:作为操盘手,也有尴尬的时候吧?

被访者:有时,一个股票做来做去,股价高了,热点也没有了,成交量也没了,做“僵”掉了。做“僵”的概率,现在看来还是蛮高的。还有,有的大券商为了配合自己的投行业务,开展相应的自营业务。从这个角度看,机构的自营业务就不一定都是完全独立的,有可能为公司的整体利益服务,使得一些自营业务偏离正常轨道。

我们的市场,目前只能做多,但股价上涨并不是最终目的,能够顺利退出,才是最后的胜利。(张勇军/文)

也是股民---选股标准及其他

笔者:小股民对操盘手总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有点儿敬畏又有点儿痛恨,你觉得自己是否比他们高明?

操盘手:我就是从一个小股民过来的。记得刚开始炒股的时候,资金只有5000块钱,还是父母借给我的。在蹒跚学步时,我的账户里曾穷到3000元,也曾富到过1万多元。其实现在我每天的工作跟一个普通的股民没有太大的差别,无非就是读报、看盘、讨论、买进、卖出,一点也不神秘。和大家一样,我的喜怒哀乐和股市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高明,要说和一般股民的区别,也就是我们手上的资金量更大些,信息来源更广些。

笔者:你们选股的标准是什么?是跟庄、有特别的消息渠道还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第一手资料?

操盘手:坦白说这几种方法都有,更确切一点说是这几种方法的综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基本面。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像沃伦·巴菲特一样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更直接的例子就是前一阶段的ST股票,整个板块不分青红皂白一齐下跌,完全是受了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但有些ST股票基本面己经发生了改变,下跌完全是受到牵连的缘故,我认为此时是介入这类股票的绝好机会,现在事实己经证明了我的判断。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听消息,但不会听风就是雨,我们会加以分析。消息除了小道消息还有正规披露的消息,但人们往往不会去注意那些正规途径出来的消息,而是削尖了脑袋要去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你问问周围炒股的人,有哪个没有被所谓的“内幕消息”套住过?对于正规途径出来的信息,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也会获益匪浅。就拿报纸上公布的配股信息来说吧,主承销商“吃进”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不排除他们后市拉抬价格然后出货。做有心人就可以从类似的公开消息中发现赚钱的机会。说到跟庄,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笔者:说到做庄,这可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能不能问一下你们和别的庄家是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呢?

操盘手:你是问会不会和别的庄家合作,是吧(笑)?这是不可避免的。你不帮人家,下一次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又有谁来帮你呢?不过,这种联系不会太紧密,还是保持一点距离的好。有一次一只股票,说好22块抛的,我22块挂在上面,谁知他们自己挂的是21块。这可不是出入一块钱的问题!最后我是以16块的价格好不容易才出货的。

笔者:你们有多少资金才会选择自己做庄?什么时候又会跟庄,跟多少?

操盘手:这有些不太好说。先说跟庄吧,如果一般跟跟,要跟进流通盘10%左右;如果是看好一只股票,做主庄,那得要30%。也不一定,行情好的时候,你进10%,后面立马有人跟着冲进来,也能做一回主庄了。一般来说,我们做主庄的资金大约就在一只股流通盘的1O%-3O%之间浮动吧。

笔者:在平时的操作中,你们的权限有多少呢?

操盘手:具体的不能说,我们的权限是根据上一年的表现而定的。如果上一年的成绩好,就多给你些权利。反之,就减少点权利。总的来说,一些重大决定还是要向上级汇报的。

笔者:你们的操作计划是如何制定的呢?会否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临时变动原计划?

操盘手:这个问题各个公司不一样,我们采取的是分成基金小组的形式,这样更科学一些。有的公司是以某一个人为核心,其他操盘手给他打打下手。一般在年初,我们会制定工作计划,如通过就会按照计划来工作。当然,一切还是围绕着市场,一旦市场有变,我们的计划也会随之调整。

笔者:股民们对庄家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感兴趣,他们认定两者之间有猫腻。

操盘手:和上市公司打交道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和他们的董秘、副总或是总经理吃吃饭,聊聊天,主要目的是了解一些公司的发展方向或是计划之类的信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做出行动决策。(青海证券)

术语初学

ST股票:沪深交易所从1998年4月22日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在简称前冠以“ST”,被称为ST股。

主承销商:由上市公司聘请的负责对其进行上市辅导并帮助其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的证券公司。

密码规则--股市职业操盘手自述二_ca 股市剑客金牌操盘手

董秘:董事会秘书,负责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信息发布等事务,属于公司高管人员。

私募江湖---全能操盘手细说地下基金

在券商与投资基金之后,证券市场中一支新的力量的正在壮大崛起,这就是引人瞩目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操盘手大多出身于券商及国有投资机构等“名门望族”,在私募基

金中他们变成了全能选手,集融资、调研、操盘等功能于一身。了解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将是以后在股市中盈利的必修课。

私募基金运作在股市上的资金据说已有7000亿元之多,是些什么人在操纵这些大大小小私募基金呢?其中的运作“规则”是怎样的呢?张育生是一位职业操盘手,据他说,他正在与另外一位朋友运作几千万的资金炒股。笔者最近通过关系找到并采访了他,得以窥见私募基金的一些内幕。

笔者:委托你们运作资金的人有哪些呢?

张:有企业,有个人,个人居多。有些老板赚了钱却不知往哪儿投资,就让我们给炒股。

笔者:最低资金量要多少呢?

张:一般要100万以上。在深圳,炒股资金达到100万的人很多。但现在很多人发现自己炒股赚不了钱,于是找我们帮炒股。太小的资金比较麻烦,这些人钱不多,却很计较,没法合作,而且还容易走漏消息。所以,低于100万元的客户我们都不谈。

笔者:凭什么人家要委托你们炒股呢?你们凭什么一定赚钱呢?

张:首先,我们的资金量大,比较容易炒作成功。第二,我们有一些特殊关系,能得到内部消息。这些消息等散户知道时,股价已经提前反映,涨到天上了。再有,我们比一般人更熟悉股市的情况。

笔者:你们运作的资金有多少呢?

张:这个你就不要问了。如果你一定要知道,我只能说大约有几千万。

收益按二八分成

笔者:你们怎么分成呢?

张:根据资金面大小,资金面大的,提成比较少。一般是二八分成。我们要二,客户得八。如果设定了最低盈利率,比如30%,那超过盈利率的部分分成我们更高,可以做到对半分成。比如有人委托我操作500万元资金,设定目标是30%,就是150万元。赢利150万以内,算我白干。如果赢利250万,剩下这100万我就可以拿50万元。就这么简单。

笔者:有没有保底?亏损了由谁承担?

张:我们一般不保底。亏损了我们不负责,由客户自己负责。这是合同规定好的。

笔者:这不对称啊。

张:没有办法。客户为什么相信你,有一个考察期,他认为你有本事为他赢利,他才会把资金交给你运作。他们当然也有风险的考虑。

笔者:你们是怎么运作资金的呢?

张:对资金量大的客户,我们一般要求他多开几个账户,不然我们一旦大量买入或者卖出同一只股票,成交量前100名的账户都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查到。这样,别人对我们的举动就产生警惕,下面的炒作就很难了。

笔者:普通股民也可以查到吗?

张:不可以。我们通过上市公司查。上市公司可以查所有的股东名称,交一点费用就行了。

笔者:如果客户拿不到这么多身份证开户呢?

张:那好办,有人专门找我们做这种生意。他们提供身份证,我们只要付一些钱就可以拿去开户。把资金分到各个账户上,别人就查不出来了。

笔者:你们是怎样选股的?

张:从基本面、技术面看。股票未来要有成长空间,股价不能太高,未来有送配题材,有送配的股票必定成为大黑马。或者是有重组题材的。

笔者:但送配也好,重组也好,这些消息散户不是事先能知道的。

张:我们有办法事先获得消息。

笔者:是上市公司告诉你们吗?获得这样的消息要付费吗?

张:你最好不要问得这么详细。

怎样保障资金的安全

笔者:你们凭什么吸引社会上的游资?

张:我们有成功的业绩。我们向他们出示交割单,在什么时候买什么股票,在什么时候卖,赚多少,都一清二楚。这是假造不出来的。像东方电子,一个多月我翻了一倍多。天龙集团、景谷林业在一周内赚了20%至30%。

笔者:你们操作一年回报有多少呢?

张:这要看大势好不好。最差的一年也有5O%,最好的有一两倍。

笔者:你们压力大吗?

张:压力当然大。我买什么股票一定希望它涨,它一涨一落,对我们心理是有很大影响的。

笔者:客户怎样信任你们呢?或者说,怎样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张:客户这种担心是很自然的。只有我相信你,你相信我,才能合作。一般是客户自己掌握银行存折和密码。如果在证券部取钱,要用本人身份证、股东代码,有的证券部要求本人亲自取钱。客户只把股票账户和密码告诉我,由我运作。在约定的时期内,客户不得提取账户里的资金,也不得强令我买卖什么股票。怎样炒股,由我作主。

到合同期满,我把账户还给他,他把我应该得到的钱打到我的账户上,双方就了结了。客户的钱我们是动不了的,因为存折账户和密码都在他自己手里。我们的权利只是买卖。有一种合作是这样的:资金和股票账户都在客户手里,我告诉他什么时候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抛,他赚了钱,把20%的收益打到我的银行账户上。合作的方式是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客户而定。

笔者:你怎么知道客户赚了多少,他不履约怎么办?

张:在谈的时候,我是知道他有多少资金的,而且在买卖什么股票的同时,我也建议买卖数量,所以能算出赢利。至于他赚钱后给不给我报酬,我认为这完全是个人品行问题,不信任的人,我不会做这种交易。我干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不给我付钱的。因为客户也知道,将来想继续赚钱,必须遵守诺言。不诚实,会失去更多的机会。

笔者:这类客户,会把你提供的信息告诉他的亲友,实际上他的收益是放大了的。这会不会影响你的炒作?

张:有这种可能。我希望他们不要多买,因为买得多,就会引起别的机构注意,可能最后这个股都做不成了。这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机构操盘手与散户:既是友又为敌

笔者:你们是庄家吗?

张:最好不要说我们是庄家,我们是跟着主力炒作罢了。我们还没有大到可以操纵股价的地步,只不过比别人获得更多关于高送配题材或者重组题材的消息。我们要到上市公司调研,通过一些深层的关系获得信息。

笔者:他们接不接待你?

张:他们愿意接待我,关键看怎么商谈,怎样处理关系了。具体的东西你不要问,我也不会说明。一般来说,小盘股比较愿意扩股,增发或者高送配。

笔者:你们机构操盘手与散户是什么关系?是伙伴还是敌人?

张:在不同阶段,关系的性质不同。一开始是“敌人”。在吸货阶段,操盘手要通过各种手段,折磨散户,让他们失掉信心,抛盘走人。在主升段和末升段,我们与散户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没有散户跟进,我们不可能抬起股价。到了最后要出货阶段,又变成了敌人。我们通过各种技术图形,比如KDJ黄金交叉、W底、早晨之星,前期高位突破等等,让散户更多跟进,或者紧握股票不动,我们则在悄悄出货。散户不小心,就会从小亏变为大亏。这种情况总是发生在股价高位。为什么有人在120元价位买进亿安科技?就是因为庄家的引诱,加上一些宣传。

笔者:作为操盘手,你的最大的经验是什么?

张:不管大势怎样,你要有比较长远的眼光。你要敏锐地捕捉到大黑马,还能衡量买入一只股票的风险有多大。尽量减少风险,增加收益。所有杰出的操盘手都只做自己能赚的那些股票,对没有把握的股票谨慎对待。

高送配题材,是最有号召力的题材。那些基本面不好的股票,要看有没有重组题材。可以到上市公司了解,见到他们的老总,看看有没有被收购的可能。这两类股票,是我最感兴趣的。在大盘下跌时,我们要看自己关注的股票会跌到什么地方,有多少上升空间。我们对公司的研究是很下功夫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这方面。

(深圳商报傅盛宁/文)

术语初学

交割单:由证券公司出具的每一笔买卖委托的记录。

KDJ黄金交叉:一个著名的技术指标,通常认为形成黄金交叉时为买入股票的时机。

W底:形态理论中的股票底部的一种形态,通常认为这种形态下股价将开始上涨。

早晨之星:一种K线组合,通常被认为股价将持续上涨。

高送配:指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股或配股,一般被认为对该股二级市场走势是利好。

幕后三重奏---机构投资秘密规则

申购新股的“战略投资者”为何如何走运?上市公司的巨额资产为何要托管给证券公司?二级市场做庄究竟有哪些秘密规则?最顶尖的操盘手,功夫更在盘外。股市确实是遍

地黄金,但越是看来简单的巨大利益,越是隐藏着秘密规则。无论中外,股市中的公平永远只是市场大多数人的追求,要想得真正得到公平,必须熟知秘密规则。

笔者与一位证券业内人士的秘密访谈。访谈为时三天,并根据谈话内容整理而成本文。按照笔者对提供线索者保密的约定,被访者不允许录音,同时要求把语气进行虚拟。

留下“买路钱”的战略投资者

笔者:企业发行新股时经常有战略投资者介入,他们是由谁来选?谁来定呢?

被访者:上市公司定。

笔者:怎么个选法儿?

被访者:学问就在这里边。一般来说,选择权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而董事会谁说了算?也就一个人顶多两个人。这两个人什么身份?你猜都猜得到。

笔者:成为战略投资者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被访者:情况不一样。一种情况是,你要想成为战略投资者,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有产品,比方说是一般大众消费品或者是生产资料类产品,你就得先为这家上市公司包销产品。

笔者:战略投资者还管卖东西?

被访者:东西能不能卖出去不重要,会卖不会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战略投资者得把约定包销产品的那笔钱拿出来。

笔者:先垫付吗?

被访者:有先垫付的,关键是垫底。

笔者:垫什么底?

被访者:为上市公司的业绩,为基本面垫底啦!有了这笔钱垫底,中报年报,每股收益几毛几毛,也就意味着今后二级市场股价拉升空间有多大了。最关键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头两年什么都不干,就能维持绩优形象。

笔者:对战略投资者合算吗?

被访者:不划算谁干?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

笔者:那些没法包销产品的上市公司怎么办?

被访者:交护盘费啦。

笔者:什么护盘费?

被访者:比方说,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是每股十块钱,上市公司向战略投资者保证在公司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内,股价维持在二十块钱。而战略投资者得把获得差价利润的30%返还给上市公司,这笔钱就是护盘费。

笔者:有的新股二级市场开盘价比发行价高了不止一倍。

被访者:对了,就因为这里这包含着护盘费,因此做开盘价底气才十足。一般战略投资者在一级市场获得最廉价的筹码后,还会在二级市场上努力争取吸收低价筹码,这样不就两头赚吗?

笔者:那上市公司怎么敢拍着胸脯保证二级市场的价格维持在承诺的价位上,并让战略投资者顺利出局呢?

被访者:你见过一级市场发行有失败的案例吗?

笔者:是不是只要交了护盘费就可以成为战略投资者了?

被访者:那可不一定,有的是人拿着钱追着上市公司给的,但关键要看交情如何。如果是生人,没在圈子里,没过过手,给钱也不敢做。

笔者:要是不返还护盘费呢?

被访者:没可能的。大家不要做了?关系硬,利益全拴在一起的。不交护盘费,大家都甭想过了。谁那么傻呀!况且相互之间都握有对方的把柄,大家互相帮忙啦。这里的信誉交易都是建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上。平白无故的人想挤进来捞点便宜,想都别想。

笔者::选谁不选谁,董事会不是还有其他人吗?

被访者:懂事的董事,就心照不宣啦!不懂事的董事,就蒙在鼓里。开董事会走走过场而已。

笔者::所以股权之争,人头打出猪脑花来。

被访者:一个董事长后面栓着一堆人,不争怎么行?人家都花了钱的,没赚回来,你突然要换人是不可以的。

股市中的非常定理

定理一:黑幕交易的前提,是交易双方或各方对交易安全性的确认。而这种确认取决于以往交易安全性的记录,取决于资金实力,取决于人际关系的疏密程度以及对规则约定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

定理二:相对于社会表层交易行为普遍的信用缺失,黑幕交易中的信用牢固程度则要高得多。这种信用的牢固程度是通过以往的所有交易成本支撑起来的。而这些交易成本的要素无非是时间、金钱、经验和可交换的权力资源的大小。

募集资金投向:如此“为股民负责”

笔者:上市公司募来钱以后,怎么用?

被访者:募资之前,自然会设计好一套漂亮的招股说明书,给大家一个圈钱的说法,说我用这钱干什么,市场多么有前景。一般投资者,再加上一帮股评家,抱着招股说明书对投资项目从头到尾地研究。其实有什么可研究的,什么市场前景,什么回收周期,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一旦钱到手之后,马上就会说:原来准备投资的项目因市场变化等等诸多原因已不适合投资了,理由很简单:“为股民负责”。

笔者:那些钱干嘛去了?

被访者;炒股呀!做实体多累呀,回报周期长,风险大,说不定一下就赔进去了;存银行,利息太低,不划算。不如搞“巨额资产委托管理”还有保底承诺来得轻松。

笔者:多少算巨额?

被访者:几千万,上亿。

笔者:受托方保证有多少回报率?

被访者:一般情况下10%,早些年最高能达到20%。

笔者:身不动膀不摇,比做实体容易多了。不是有规定不允许保底承诺吗?

被访者: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说,我不说,谁会查呢?现在钱不好赚,生意不好做,只好炒股了,互相都照应点日子不就好过了!

笔者:证监会不是有规定,募集资金的使用投向不得擅自更改吗?

被访者:这还不容易,只要在12月3O日之前这一大把钱放在银行,然后让监管部门看看,钱没乱花。其他时间他能天天盯着你吗?

笔者:上市公司如何挑选巨额资产管理人呢?

被访者:在行情好的时候,庄家手里缺钱时可真着急呀,只要谁那里有钱肯定会找上去。上市公司对于主动找上门的,只要条件合适,钱闲着也是闲着,不用不就是浪费了吗?难道这不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吗?

笔者:怎么个托管法?

被访者:有的托管人可以把国债套现,上市公司就把那些“闲钱”买成国债,然后再给托管人一份授权委托书,合理合洁。托管人拿到委托书以后,把国债套现的钱去炒股赚钱,钱生钱嘛。再有便是直接拿现钱交给托管人炒股。

笔者:托管人掌握着上市公司大量的资金,会不会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呢?

被访者:准确地说,受托方拿着上市公司的钱,炒着该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上市出消息配合时,一般来讲上市公司轻易不敢拒绝,否则还想不想把钱安全地收回来?等炒完股分完钱,双方握握手,这单做完了,下一单再说下一单的啦!

笔者: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不就成了牵线木偶了?

被访者:钱到手之前,是受托管人求上市公司,一旦钱到手之后,就是上市公司听受托管人的。有题材就给题材,没题材就挖题材,实在没有就装题材。

笔者:上市公司的“闲钱”就那么好拿吗?

被访者:有交情,有回扣,什么事情都好办。

笔者:回扣的钱怎么做账呢?

被访者:这容易解决,受托管人一般都会成立一个风险投资或者咨询类的中介公司。这些公司一般租上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别小看这些小公司,没准握有几个亿的资金。通过该类公司,上市公司的老总便可正大光明地将现金装入口袋里,不需要留下任何证据。

笔者:要是中间配合不默契,比方说该出消息时不给出?

被访者:一般情况下不会,所有人的利益都拴在一起,没有那么不懂事的。

定理三: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投向,依据的是路径最短和操作最简易原则:

募集资金——购买国债——由委托人在银行抵押——变现——二级市场炒股——双方分享利润;

募集资金——直接给托管人——二级市场炒股——双方分享利润。

定理四:由于募集资金流向二级市场炒股获利的大门并不坚固,所以这个通道必然会被冒险者、心存侥幸者、更多地是被合谋群体打开。

笔者:据说巨额资金托管人融资炒股来源的构成比例里,银行资金20%左右,从上市公司拉资金是60%---80%左右,社会闲散资金只有10%--- 20%左右。为什么巨额资金托管人的融资构成是中间大、两头小?

被访者:因为上市公司的钱最多,这是股民的钱和国家的钱,好用。银行的钱用起来太麻烦,其他闲散资金拉起来比较麻烦,又没多少。

笔者:都是巨额资金托管人去上市公司拉钱吗?

被访者:也有上市公司主动送上门去的。

笔者:巨额资金托管人肯定不会拒绝吧?

被访者:送上门来的肉,端到嘴边,肯定是要吃的。

笔者:还是10%保底吗?

被访者:不一定啦,看托管人自己出不出钱,出钱一个比例,不出钱又是个比例。上市公司自己要有人会炒股的话,自己就炒了。

笔者:什么情况下上市公司自己会炒?

被访者:上市公司如果业绩好,题材好,现金容量也好,盘子又不大,适合炒作,他为什么要让二级市场把这钱赚走,为什么要让别人赚自己不赚?

做庄秘密规则小考

笔者:做庄容易吗?

被访者:做庄容易,出货难。关键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建仓。跟选老婆一样的,选不好就被套牢。那是高智商的活动。

笔者:步骤?怎么弄?

被访者:一般先在众多只股票中选,看看哪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然后实地进行调研。写利润报告,写做庄计划。再往后就是选大盘以及股价的低点开始建仓,三步曲,例行公事而已。

笔者:相当于发牌?

被访者:在发牌的时候作弊不是不可能,这太傻了。一场游戏要玩下去,选择发牌的时候作弊,这戏就会很快结束,没的看了。没了观众,没了后边参与者,后边的钱怎么赚?戏是要大家一起演,大家一起看的。(机构在选择股票时,基本还是遵循价值判断的原则,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这即所谓在发牌时不能作弊。散户跟庄,这一原则同样重要——编者注)

笔者:庄家如何出货呢?

被访者:跟前边说的一样,好企业自己有题材属于自己带饭票,不好的企业往里装题材,实在没题材,那就来个十送十、十送五的预案公告,然后股东大会来否决。

笔者:利好出货,利空吸货,股民现在不是也知道这些了吗?

被访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一组连环套,总有一“套”适合你。关键还不在散户,在于那些“敢死队”。就是排在前100名到500名不等的股东账户。看他们的“底牌”!比如筹码进出的情况。

笔者:怎么才能看到底牌?

被访者:一般中小散户半年才能看到一次股东筹码情况。其实这时看不看都一样了。但是庄家就不同了,和上市公司一勾,大额股东的背景和持筹情况就能知道。

笔者:庄家去交易所能打出单子来吗?

被访者:通过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打出股东账户名单。

笔者:接下来又该干什么了?

被访者:吸筹。打着向偏远山区扶贫的旗号,去农村收购一大堆农民的身份证,再去不同的营业部开设几百个账户。

笔者:一张身份证多少钱?

被访者:20—30元不等。

笔者:这件事己经成为公开事实,现在上面抓得紧,会不会太危险了?

被访者: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也可建仓。你看看那么多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注册地大部分在海南,奥妙就在于,在海南注册一家公司比其他地区容易,并且政府为了吸引投资给予了多种政策优惠。

笔者:谁是真正的操盘手?

被访者:招聘操盘手。选择操盘手的条件是不能懂股票。做一只股票的庄,有一批互相不认识的,在不同营业部操盘的人。其实,这个操盘子顶多只是大户管理员,只需要接受指令(买多少,卖多少);操盘子也许还以为是“老板”在建仓,自己也弄个小仓(老鼠仓)跟进。其实,“老板”已经快出货了,而且这边席位买的,很可能是另一个席位“对敲”过来的股票。

笔者:挺复杂。

被访者:这些还只是一般的操作流程,手段变化无穷。

笔者:你眼中的高手是怎么做庄的?

被访者:资本市场中的高手便是空手套白狼即“无成本收购”。钱先花出去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等重组消息出台前,先把股价炒上去,借重组利好以便出货。最后一算总账,发现出去的钱又回来了,白白捡一个上市公司,说不定还有赢余。这就叫“无成本收购”。

笔者:你说的是上市公司重组吗?

被访者:是,炒作一只股票关键在方案设计,每一步都设计好了。比方说,拍卖知识产权,给出一个天价作作秀而已。

笔者:作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如何套现呢?

被访者:作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募集来的资金收购东家的资产,使得东家的资产高价套现。另外借助重组题材在二级市场炒作获利。

笔者:庄家出货不那么容易吧?

被访者:股价拉高容易,出货难。没关系,贴上商标就好卖了。比如高校或者是高科技等新兴行业的标签。

笔者:实在没人跟呢?

被访者:不是还有基金吗?基金管理人大部分都是证券公司培训出去的,总有些师承关系嘛,师傅教出来的徒弟,能不找机会报答一下师傅的再造之恩吗?

定理五:桌面协议一定是桌下协议的面纱,所不同的是,核心内容不能为外人所知。

定理六:庄家最大的危险在于走漏风声,为了保密而付出的交易成本,应当足以保证计划以及实施的密闭性。

定理七:做庄赢利的前提是能看到底牌,想看底牌必须打通内部关节。

定理八:分而治之是保证交易核心目标密闭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操盘手不能选择内行人。

定理九:生锈的茶壶用沙子擦亮之后,还可以上光,短暂的闪光阶段,便有获利的可能。

定理十:股市黑幕交易是集团高智商行为、高信用行为。因此,它必然是系统交易行为。系统交易的复杂性是不可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一旦出了事必须由某一人的牺牲来作代价,以此保证其他人的安全。

(中国经营报老仲周建莉/文)

术语初学

战略投资者:证券监管机构对战略投资者的定义是:与发行人有紧密的业务联系,并且愿意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企业法人。

资产委托管理:即委托理财,一般指公司、企业或个人委托券商、投资机构等在股票市场投资。

国债套现:利用手中的国债作为抵押,贷出现金。

桌下协议---理应外合炒旋风

这是黑幕炒作的“标准作业”:庄家与上市公司“旋风实业”达成合谋协议,共同出资拴在一根绳上炒作;操盘手绞尽脑汁打压吸等;上市公司出朦胧消息做好进军“生化”的

准备;控盘主力“镇压”贴庄游资;“旋风实业”搭车生物医药板块强劲涨升,操盘手利用交易所公开信息准备出货,上市公司却趁拉高之际暗中派发……

局外人面对K线图揣测之文早已屡见不鲜,哪有局中人身在此山中识得操盘真面目。

2001年3月21日,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笔者结识了一个庄家。被称为庄家的竟是一位刚3O岁的白面书生秦某。秦先生1993年就进了一家证券公司任职,1996年受聘于外地一家投资公司。他说,这年头,庄家越来越难做了,做庄的周期越来越长,资金成本越来越大。不像三四年前,几千万元的资金,一个庄几个月就做成了。

秦先生谈了一次做庄的经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回,文章中的“旋风实业”系一家上市公司的化名。

拜访“旋风”结下炒作同盟

我们这个公司的刘老板原先是一个地级市政府办的信托投资公司的中层干部,1998年以后,他就搞起了投资公司,戴的是“红帽子”,其实是私人的。

我是1999年春天到他手下当操盘手的,月工资5000元,再加上盈利的提成,还为我配了一辆轿车和电脑、手机之类。

庄家仅仅是一个炒家,关键是要有资金。刘老板有办法,他搞来的资金起步是1OOO万,最多的一次是9000万。

一般情况下,他融来的资金利率是银行同期利率的3倍,期限最长是半年。因此,他对操盘手的考核标准之一是:某只股票价格上去了不少,但手中的筹码增加却很少。

1999年5月,刘老板看中了上市不久的次新股“旋风实业”,这是一家西部企业,流通股仅5000万,主营化肥、化工等,由一家国企改制而来,年收益只有几分钱。

做庄前夕,刘老板带我去了一次“旋风实业”,这家上市公司的陈董事长和刘老板非常熟。原来,在“旋风实业”刚上市时,刘老板已经来过了,据说是朋友介绍认识的。

刘老板和我一起参与谈判,“旋风实业”方面参加的只有陈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部经理。

这次绝密的谈判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旋风实业”方面和我方在启动初期各投入5000万元买进“旋风实业”,以表现“风雨同舟”;二.为期6个月的炒作阶段全由我方负责,并承担费用;三.需要“旋风实业”配合的,“旋风实业”全力配合,但不承担费用;四.不准将计划泄漏给任何人,以防其他庄家坐轿子。

这种协议,其实只是“君子协议”,不能拿上台面。

事后,刘老板对我说,做庄“旋风实业”,是十拿九稳的。因为,它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地方政府说啥也会保,另外,上市后股价一直在十元左右低价位徘徊,而且,它的主营可以有“生物”、“高科技”的联想。

砸盘震仓半月吸筹500万

6月初,我们准备进场了。这时,刘老板搞到的资金有90O0万,“旋风实业”股价在1O.10元左右。必须在半个月里完成500万股左右的吸筹任务,而且不能有痕迹。

我们留下三、四千万元作后期拉升股价用,就像打仗子弹不能用光一样。陈董事长那边,刘老板亲自监督,专门派了一个人坐镇在那里。

好在我们有无数个股票账户,这半个月里,我是见缝插针地吸筹,一个人摆弄着许多电脑和电话。为了让全国股民抛掉手上的“旋风实业”,我不得不每天设法让K线图按我的意思走。只有设法把股价压下去,我们的建仓成本才会降低。

可是,那段时期大盘开始上涨,“旋风实业”股价下不来,我能低价买入的股票越来越少,而我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吸筹任务。请示了刘老板后,我决定“砸盘震仓”,当我砸出大批抛单时,不明就里的人都纷纷跟着抛出,这只股票终于出现了“价跌量增”。第二天,就有“市场人士”在报上说,“旋风实业”难以企稳,有庄家出货迹象。

这以后几天,我在10元以上价位顺利地完成了囤仓500万股的目标,时间正好是半个月,平均价位10.02元。

初战告捷,刘老板奖励了我一次。

微风徐吹待价而沽拼耐心

这以后一个月,我基本上是坐在电脑前看盘,因为,这个阶段是“旋风实业”那边开始吸筹,那边的操盘手,用的是涨一天,跌上个三四天的手法,使众多散户纷纷抛出,而且股价连连下跌。一个月后,“旋风实业”股价已经跌到了9.40元左右。

这以后,我在电脑上整整观察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观察有没有别的机构或庄家在染指我们的“旋风”,如果发现有这种迹象,我们必须调整战略。因为,做庄绝不能让别的机构或庄家的持股成本和我们相同。

7月底,“旋风实业”那边来了两个人。刘老板问我,你看“旋风实业”能升到多少?我说大概是15元左右吧,15元也有50%的回报了。刘老板说不会有问题。

不久,旋风实业的中报公布了,业绩还是很一般,不过,在中报里出现一项投资说明:“旋风实业”正与XX大学合作,进入开发“多肽类”产品的启动阶段……

这个大多数股民都不认识的“多肽类”很吸引人,中报公布两天后,带有“生物概念”的“旋风实业”涨到11.55元,升幅累计达15%。

我在盘上看,还是中小散户们跟进的。当时我就想,中小散户们啊,这个投资说明你得读完啊,这“启动阶段”算啥?

毕竟是中小散户行情,没几天,“旋风实业”就涨不动了,躺在11元左右。

顺风搭船张弛有序奏凯歌

刘老板对我说,密切注意沪深股市“生物医药板块”行情,不要再盯住“旋风实业”盘了。我明白,刘老板等着“乘船”了。

9月初,我从盘上发现,沪深股市的几只生物医药股票有启动迹象,刘问我,你估计什么时候会有大动作?我当时的判断是,9月中旬会启动。

这时,“旋风实业”还处在11元左右,成交量极小。5天以后,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旋风实业”突然开盘涨停,不少网站上都出现了“旋风实业‘多肽类’开发有进展”的消息,再看报纸、电视,股评都在吹喇叭。

刘老板对我说,要对股价实行宏观调控。我明白他的意思,我们要干预“旋风实业”的走势和成交量,夯实它的基础,否则,以后它怎么能走到20元呢?

周—一开盘,“旋风”以12.80元跳空高开,但没有涨停。周二开盘,又跳空高开,我开始用大笔卖单打压,虽然筹码损失了一些,但股价被稳住了,不再乱涨。

这以后几天,“旋风”基本上处于盘整状态,这恰恰是我的目的。真正的“生物医药板块”不动,它形单影只地能涨到多远?所以不能让它先疯涨。

9月下旬,我注意到“生物医药板块”启动在即,下午收盘前,我连续用对敲盘将“旋风”股价抬高了3.7%。

第二天,一只医药股开盘就涨停,这下,“旋风实业”搭上了“生物医药板块”的车,又涨了7.5%收盘。

第三天,“生物医药板块”全线启动,“旋风实业”涨停,股价站到了15元以上。

帐面已经赚了50%了,按原先的方案我已经该“金盆洗手”了。但是,刘老板坚持一定要到20元。

“十一”以后,“旋风实业”已经涨到17元左右,但这时我手中的资金只有300O万元,要用这些资金去拉升“旋风实业”很困难。因为,这时“生物医药板块”已经不动了。刘老板说,你按照自己的思路放手做。

我选择了同一家证券公司的几个营业部,开始挂出大笔买单,用了1400万元,就让“旋风实业”当天涨7%,成交量放大5倍。由于超过7%,按照交易规则,这家证券公司被交易所披露了,而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只有引起市场的注意,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按照深沪交易所规则,当日涨跌幅度在7%以上的股票,当日要披露成交金额前五名营业部的名称和金额。这一规则是为了信息透明,但有时被操盘手们以上述的方式所利用以混淆市场视

线——编者注)

第二天,我突然在盘面上发现,我每挂出大笔买单,同时也有大笔卖单出现。“有人出货!”这人是谁呢?我只能怀疑是“旋风实业”方面。刘老板大怒:“他XX的!旋风的陈老板要跑了。”

“盟军”想先摘果子了,刘老板也没法再坚持20元的目标位了,我们开始了“胜利大逃亡”。当然,“盟军”方面,刘老板特地又派了一个操盘手过去监控。

这以后,我们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把自己和“盟军”手上控制的一千多万股“旋风实业”以均价16.45元出手了,最后累计获利超过了50%。

(青岛晚报佚名/文)

术语初学

坐轿子:识破主力意图,在低位买入股票,利用主力向上拉升,轻松实现获利。

砸盘震仓:主力在向上拉升前将股价先打低,使获利盘、止损盘恐慌出局,以减少日后拉升时的抛压。

价跌量增:即放量下跌,一般认为是主力出货的行为。

囤仓:即买入大量股票,并不卖出,一般是做庄前的准备。

[名嘴]末路---掉进陷阱的业余股评家

一位好心善意帮助散户的“业余股评家”,在得到大操盘手的照应,享受到一呼百应的殊荣后,最终发现,自己本也是局中的一粒棋子,是庄家钓鱼的一根长线......

文章本身讲述的是几年前的事情。这些年,股市扩容了,股民增加了,传播的媒介也发展了:报纸、电视、网络成为宣传的主阵地,利用几个“业余股评家”已经起不到当时一

呼百应的作用了。形式、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黑幕的内核机制无疑还在有效运转。

作者档案:

姓名:金XX

年龄:27岁

股龄:6年

职业:专业炒股

家庭状况:未婚,女友和父母都反对他炒股

那次买了“青岛啤酒”,如此之快就被套牢,几乎使我丧失了再炒股的信心!

原来我就本钱不多,还找朋友借了不少,猛的一下子几万元被套进股市,再后来,不到一年时间跌到买入时市值的一半还不到,你说我心情能好受吗?除去手里一堆贬值的股票,剩下的钱也不多了,可房租还得照付,每月的水电费、电话费都成了令我头痛的事。而且,更难受的是我还得在家信中经常编一些好听的话,告诉母亲我很好,已经有了一定收获,并满怀信心之类的话。

我害怕朝前走,却又没有回头路。

正在这时候,我在上海惟一的朋友说要介绍一位炒股大户给我认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这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我是怀着近于虔诚的心陆见到那位大户的。在上海股市里很多人都知道他,姓曾,大家都叫他“曾千万”,据说他是白手起家。

几天后我又见到了他,想不到他带我去了他的超大户室,并毫不避讳地给我讲了一些炒股的事。尽管他的态度很随意,但那整个上午的一切却深深地留在我脑海里。他的房间里电脑、电话、手机一应俱全,电脑屏上可以随时观察股市的涨跌动态,不时有深圳及全国各地的炒股同行打电话来和他通气。他需要买进卖出,吩咐一声坐在电脑旁边的小姐,她在一分钟内就可以为他搞定。我听到他好几次指令那位小姐为他交割,短短半天,他的成交量至少有几百万。而且我隐隐感到,全国各地都有人和他保持同一步调,抛出买进。

“曾千万”送我下楼时,很肯定的告诉我一句话:

“从明天起青海明胶会上涨,你不妨大胆地入市。

第二天一开盘,沉寂已久的“青海明胶”真的动了起来,开始时一点一点往上涨,到下午时竟开始往上狂升。经过短暂的观望,无数的股民涌向柜台,全是买进,买进,很多人甚至骂起了交割柜台的小姐手脚太慢。我当然也买进了,投进去我仅剩的几万块钱。那一刻,我像个赌徒一样押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

到下午收盘时,当天股指竟上涨了30%,而“青海明胶“的暴涨幅度之大,亦是前所未有。

不过,在这种股市反常的大好气氛中,我的心却比任何时候都绷得更紧,我担心再次出现我意料不到的情况。第二天“青海明胶”高开后我就将手中的股票全部卖了出去。嘿,还不错,每股赚了近两元,仅仅1天时间,赚了1万多元。

当时我还有点后悔,因为“青海明胶”还在一路上升。要等两天再出手,岂不是可以赚更多,唉,只怪我太没耐心了。

谁知我的后悔尚未过去,到下午“青海明胶”忽然调头下滑,下滑速度之快,前所未见。很多人来不及抛出手中的股票,股价一路跳水。看着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欲哭无泪甚至捶胸顿足,我坐在交易大厅的椅子里半天没有动过脚步。

那一天我可以说很庆幸,但竟然没有多少胜利的喜悦。真的,我似乎觉得这种成功并不那么值得庆贺。它耗尽了我所有的激情,而且带来无数人不明不白的痛苦。

我得承认,我炒股前期是沾了这少数人的好处才站起来的,也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可悲的是,我发现自己同时也被人利用了。

那次以后我炒股经常会听到“曾千万”传给我的消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把这些被炒股圈内视为机密的信息毫无保留的告诉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是我那个市政府工作的朋友起了作用。

由于有这层特别的关系,我炒股的准确性和获利比以前高了很多。几乎十之八九都能赚钱,我不仅摆脱了困境,也在股民中渐渐有了名气。我这人,一旦自己好了起来,也盼着别人也能好一些,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给身边的人分析行情,做个预测什么的。

想起来可笑,我因此还被那些股民们封了个“业余股评家”的雅号。我自己也感觉当之无愧,要说股市里像我这样学金融专业出身的人并不多见,我似乎又觉得自己的学识终于派上了用场,有了发挥场合。

我这个“业余股评家”声威之盛,远远出乎我的意料。每天一上营业厅,我都会像众星捧月似的被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围起来,一定要我谈谈当天走势、市场状况及未来走向。我能理解,大家都是冲着赚钱这个目标而来的。

我没有想到,没有多久,我就在股市里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有次我请“曾千万”小聚,席间他又照例透露一些消息给我。当然,这次的消息很令人振奋,他告诉我,熊了近半年的股市近期内可能会强劲反弹。

没有想到,第二天我的预测在众多股民中宣布不久,几只从不被人看好的垃圾股忽地涨了起来,势头迅猛得令人不敢相信。

仅仅半天时间,人气低落的股市又热闹起来。到下午时分,营业厅里热闹非凡,刷卡机前排起了久已绝迹的长龙。人们都认为我预测的大好行倩出现了,更加疯了一般买进,凡是有动静的垃圾股都被人视为热点。一时间,这种壮观景象让人疑是梦中。而我这个早已抢先购入一大笔股票的“股评家”,颇为自己准确的预测感到得意,仿佛这千百人的热情全是由我制造一般。

当时的情形,堪称股市奇观。可能因为熊市太久,每个人都盼着股市利好局面出现的这一刻。而一旦这种机会真的来临,没有一个人愿意与它失之交臂。人们心目中只想着买进,电子屏上不断向上攀升的股指令每个人都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凡是能买入股票的人都喜笑颜开,踌躇满志。

每个人都在笑,毫无掩饰地笑!只是,人们的这种笑太短暂了。就在许多人刚为自己能买入而兴奋不已时,股指却在收盘前不久倏然间调头下滑,开始是一点一点降,几分钟后竟成直线下滑。股市再次轰动,惊呆了的股民们又忙不迭冲向刷卡机前去抛出自己的股票。

然而,中小散户极少有人能幸免被套牢的结局,在大家还来不及出手的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股价已下滑到令人心寒的价位。我没有例外,投入的十几万资金全数被套。

对我来说,自己被套牢不算什么,最感不幸的是无数听了我的“鼓励”后仓促入市的股民们。他们同我当初一样势单力薄,很可能同为这一次的冲动就毁掉很多希望。

在那一刻,在我看到无数股民由眉开眼笑很快变得万分沮丧的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被人利用了。要不是我(当然,还有许多扮演类似于我的角色的人),“曾千万”这些人的消息哪会传这么快,哪会造成这样的轰动效应,很自然的,也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股民上当了。

这以后的我,忽然间变得缄默不语起来。这不仅是我问心有愧,而是那些被“愚弄”的人们再也不可能来听我的胡言乱语,有些冲动的股民甚至扬言要报复我。那以后很久我没去过股票营业厅,连走在上海的大街上,我都会有种过街老鼠的感觉。当然,还有更令我气愤不平的事,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赔了钱,但却有人在短短的半天内就完成拉高出货、赚钱走人的过程。他们所赚到的钱,也许是我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

我忽然发现,我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阶!

(纵横股市大家谈 Fengyun/文)

术语初学

交割:即买卖股票并出具成交证明。

高开:指股票当天的开盘价高于昨日的收盘价。

跳水:指股价在短时间内快速深幅下跌。

妻子[成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操盘手重仓被套,走投无路中想起了平素人缘极好的妻子,遂假意透露操盘计划让妻子放风出去,信以为真的妻子四处通知亲朋好友,操盘手得以顺利出货脱身,只是妻子傻

了眼……这并不是虚构的故事,面对这个充满巨大利益的复杂斗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贬斥的?判断标准又应该是什么?

他说:“股市,这位一丝不挂、浑身鲜活的新生儿,桀骜不驯、毫不客气;虚怀若谷又热情涌动……”

他因此就成了我最感兴趣的一位职业操盘手。

在他近8年的操盘生涯中,两次做庄操盘的经历,其孤独又寂寞的近千个日日夜夜,虽然相应地缩小了他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但却极大地丰富了他内心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位操盘手就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透露一种欲说还休的职业气质。据我所知,他交往的人不多,而交往中能长时间相谈的人更是少而甚少。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在此以前,由于职业因素便耳闻他的一些“传说”,而对传说中的真真假假,我从来的态度就是不屑一顾。就在认识他的第一次,我从他的沉默寡言中,看出他其实是渴望“倾诉”,一种无需任何承诺,无需任何设防的“倾诉”。

股市结束了一天又一天的紧张,我终于挂通他的电话。电话中的他,一反往常的少言寡语,口若悬河的讲起股市中的种种传奇,特别是他对自己操盘中时常转瞬即逝的操盘手法剖析得相当的淋漓尽致……

“你不怕我泄露秘密?”多次的交谈之后,我第一次这样问他。

“早就知道你对股票毫无兴趣,尽管你一直活跃在股市中心。

“那你岂不是找错了听故事的对象?”

“不,此言差矣。很多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你恰恰是有识股市真面目,只因不在股票中,所以你是再好不过的倾诉对象……”

不知不觉,电话里就交谈了两小时。

他向我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操盘运作。

起因是这样的:一向格守操盘职业纪律的他,因平日很难向任何人透露半点蛛丝马迹,因而在圈内享有“一言顶千斤”的美誉之称。但那一次,真不知是鬼使神差,还是一种天意,他居然主动向一位朋友说到“XX股票”,而这只股票正是他当时加紧动作的一个庄股。不到一星期,他意想不到地遭到了“围追堵截”,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紧要关头,他破例地向妻子主动讲起那只“XX股票”的一些核心机密,而一向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妻

子短短几分钟内便把此消息告诉给了无数次向她打探内部绝密消息的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果不其然,不到10分钟他便转危为安,并很快就借机而“逃”。

然而,他的妻子却傻眼了……

当他向我讲完这个故事,突然又对我说出这样一句话:“其实我很卑鄙,我利用了妻子。”

“但你也很勇敢,你还能剖析自己。”

电话里,他莫名其妙地沉默了足足五分钟。

就这样,我们成了能一直交谈的朋友。

是的,股市就是这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幻想,也充满了变数,想生存的人尽力去适应它,不适应它的人生存得越来越困惑。(证券导报明君/文)

掀起盖头---操盘手生存现状扫描

操盘手,你觉得他们神秘吗?其实这也只是一个职业选择;你觉得他们富有吗?他每月的工资可能还没有你高;你觉得他们威风吗?很多所谓操盘手可能只是个下单员;你觉

得他们幸福吗?人性在利益中的挣扎使他们更渴望真诚:你觉得他们可敬吗?这只是一个自视过高缺乏人文厚重的脆弱群体。你觉得......

而正是这样一批人,把握着金融的脉搏,执守着专业的精神,心怀着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想,在推动和塑造着股市。操盘手们,究竟是何种生存状态?

证券市场的职业操盘手,俗称“操盘手”、“炒手”。他们的职业特点就是操作巨额资金在证券市场买卖股票,为出资者牟取利润。他们的服务对象既有各种企业,也有民间资金,但更多的是券商自营业务的具体执行者。职业操盘手的业绩成为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

操盘手的神秘性与他们职业的保密性和生活的低调方式是统一的。一位证券业内的资深人士说:“那种在传媒上频频露面、四处亮相的活跃分子中没有大操盘手”。他的话也许过于绝对,但确实触及到操盘手这个职业的内在底蕴。守口如瓶,被许多职业操盘手当作行规中的第一信条。

在联络过的职业操盘手中,只有不足半数的人真正意义地接受了访谈,而其中又只有一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据了解,该人士可能在为一笔私募资金操盘。即便如此,他最终也没有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拒不透露他的委托方的有关资料。

操盘手们被称为“白领中的白领”,他们个人资产的迅速增长被传为证券市场的“神话”。即便在一般的证券从业人员眼中,这些职业操盘手也是被羡慕的对象。在他们所属的公司内部,他们往往是受老总直接领导的“一小撮”精英人物,正是他们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强烈的优越感也养成了个别操盘手“恃才(财)傲物”的性格,踌躇满志、目中无人。把自己局限在所谓的“某种阶层”内,人为地缩小生活圈子。记得有几位散户问一位操盘手有何业余爱好时,该操盘手冷冷地说道:“我只爱打高尔夫球。”一句话便拒人千里之外。他们也许对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深切的了解,但可能缺少更多的对真实人生的体验。

阮先生今年27岁,本科读的是数学,名校金融硕士毕业。毕业后来到一家投资公司,不久就被选为操盘手。由于工作勤奋,业绩出色,深得老板赏识,现在已升为部门经理,管理着这个只有3个人的小群体。据他所言,1996年公司给他们下的利润指标是资金增值50%,他们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并顺利拿到了20%的奖励。1997年任务也完成得不错,但奖金现在尚未兑现。但他认为拿到这笔奖金没有问题。对于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阮先生坦言尚未建立。就目前而言,操盘手对公司基本上都是包赢不包亏,区别主要在于奖励比例的大小,对操盘手最大的惩罚就是辞退。因此,这个职业更换的频率是相当快的。阮先生称,仅在他工作的两年间,该公司就换了两三茬人,五六个操盘手或辞或退。除非这些人口碑、业绩极佳,一般很难再找到一份同样的工作。同学朋友间早已传言阮先生个人资产超过7位数,对此他哈哈一笑:“无稽之谈。”但他不否认生活很优裕:“可能是同学中最富有的。”他承认自己是个幸运儿。

杨先生是位资历较老的操盘手,他现在就职于一家地方券商。最近刚“跑公司”(到上市公司做实地考察)回来,很有收获。他说,时时刻刻都看盘的并不是一个好的操盘手,将军决战岂止在疆场,操盘手的成败往往在盘外。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对宏观经济的研判,也是操盘手的重要工作之一。问起他的收入,说“自然比同事们要好得多”。至于奖励,虽有提成允诺,但因关涉到有关财务规定真正能拿到的不多。

资深股评人士安妮,早年有过职业操盘手的经历,她也认为上述问题普遍存在。她直言:目前行内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不足以调动操盘手的全部个人才智为所在公司效力,为活跃证券市场效力。

在访谈中,没有一个操盘手承认自己在公司的薪金和奖金外还有灰色收入,但他们又普遍相信操盘手中有不少人利用自己近水楼台的有利位置为个人谋利。如在为公司操作“大盘”打压拉抬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小盘”渔利,也有个别人甚至对外私下代客操盘。虽然目前尚未有法规政策的明确规定,但这类举动在行内也是十分忌讳的。可以说,前几年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现在由于行业内的自我规范正在完善,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减少,当然并未绝迹。

范先生是在行内较有声望的操盘手,他对以上行为不屑一顾。他说:“证券市场给了操盘手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和正当获取财富的渠道,一个优秀的操盘手完全能在职业范围内获得高回报。”但他不否认,自己偶尔也免不了有一些小小的“犯规”行为,如在操盘的过程有确切的内幕消息时,他会小范围内告知至爱亲朋。

操盘手这一职业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着。它的存在极大地活跃了证券市场,但又难免造成证券市场一时的混乱。相信他将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而逐步完善。

虽然职业操盘手的行为目前尚未有政策法规进行完全有效管理,但一些理论和实践先行者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探索。尤其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急步走来的今天,职业操盘手作为基金经理的前身和预备军,已越来越受到证券市场各方人士的瞩目。

(芥如/文)

术语初学

跑公司:指券商派人去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或沟通。

小盘:文中指操盘手在为公司操盘时,同时用自己个人的资金跟随炒作,从中渔利。

青春机遇---暴富出局咫尺之间

许多人认为,人性在金钱面前是脆弱的,而偏偏在股市这个充斥着金钱的游戏中,人性的善恶成了胜负关键的砝码,尤其对于手握重金的操盘手而言、小K——一个迫切希望通过资本积累证实自己能力的年轻操盘手,被同伴的“老鼠仓”拖累失去了职位,之后又以人品与实力抓住机遇,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积累。

随着中国股市的起起落落,形形色色的各种地下私募基金也在渐渐浮出水面,这些基金背后众多的操盘手尽管刻意保持低调,但是年纪轻轻的他们,手握巨资,驰骋市场,一进一出影响巨大,早已成为股民心中的一个传奇。

投身私暮基金初战告捷

刚移民澳大利亚的小K也许能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小K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三十出头的他,七年前来到上海掘金,短短的几年内,就把两三只股票炒得翻了一倍多,操作过的资金高达十余亿,谁也不知道这几年他到底自己赚了多少。

小K在回国度假之际,欣然接受了采访,娓娓道来:

我现在已经暂时离开了这个圈子,所以可以谈谈我自己的经历。七年前我从一家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到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了两三年,主要是和各种上市和准上市公司打交道,帮助他们策划融资和资本运作。当时,周围通过认购证、职工股、做庄跟庄短期暴富的人很多,对我形成了不小的刺激,所以一心想到民间投资机构闯荡,想尽快发一笔大财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1997年初的股市刚刚经过媒介的批评,一片萧条。我加入了一家深圳投资公司的上海分部,该机构据说能一下了调动15到20亿的资金,实力惊人。当时和我一起进入这家公司的人约还有一二十多人,都是从研究分析员开始做起,大多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和我一样有证券投资机构的背景。老板给予我们每人三百万资金试操作三个月,业绩最好的两名考虑任用为主要操盘人员,其他的留下一部分做研究员,其余的解雇。

在巨大的谋生压力和刺激下,每个人都不敢怠慢。我按照美国大师格雷厄姆的价值分析理论,找了几家相对较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如深圳发展银行和四川长虹等,咨询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后,决定在23.00元左右全仓买入四川长虹。一段时间后长虹公布了业绩,不仅超过了市场预计而且还有高比例的送股——每10股送5股,内在价值大幅上升,证实了我的判断,我认为按它公布的业绩和分配方案,股价会上升到60元左右。果不其然,市场上的超级机构对它青睐有加,短短三个月后长虹已经高达60余元,我在55—61元之间把公司的股票陆续清仓,实际赢利超过100%,大获全胜,在同事中也首屈一指。老板本来对我的科班财务和公司价值分析理论不以为然,这一下对我刮目相看,选择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小D为他操作高达几亿元的资金,许诺我们做好了有高额奖金提成,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则被立即解雇了。

受牵连 痛失职位

我们这些所谓的操盘手也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具体要做哪只股票,短期和长期的操作方案都在老板脑子里,他并不信任我们,我们上班时候一切通信工具都要上交,所有来往电话都会被录音,每个买卖指令都要老板亲自签字认可。他还经常处心积虑地不让我和小D有良好关系,以防我们私下合作。在大半年的时间里,老板只陆陆续续地交代我们经常买进A、B、C三只股票,过了一段时间,这两只股票都已经有了将近一倍的涨幅,而且我们公司所有账户上的股票数额加起来,已经占到了这三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很大比例。小D觉得肯定有戏,偷偷地自己跟着买了一点,果然不出所料,半年不到,借着各种利好和送配消息,这几只股票又涨了将近一倍,脱手后获利颇丰。小D高兴异常,觉得摸到了发财的门道,准备以后有机会融更大数额的资金跟着公司做。很快机会似乎就来了,一天老板一反常态地交代我们说,公司准备把股票B再拉40%左右后出货,明天开盘后一小时等他的指令先拉个涨停板。小D很激动,当天就用自己的所有资金约一百万向朋友抵押借出了五百万资金,准备第二天早上抢在公司前先买入该股。我觉得这样做风险大,而且损害了公司利益,劝他小心为妙,但小D什么都听不进去。第二天开盘后,小D顺利地买好了股票,喜不自禁地等着老板下指令,谁知这竟是个悲剧的开始。老板发现了在指令下达前就有大买单,觉得消息肯定走漏了,突然下令,当天开始用连续跌停的方式出货。短短三天,B股票就下跌了30%还多,在第三个跌停板上被散户接走了大半,小D不仅损失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还亏损了一些朋友的钱。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这一事件,我和他被老板怀疑泄密,一起被解雇了,所谓的奖金连影子都没有。

网络热潮中,完成财富积累

说到这里,小K一阵怅然,眼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呷了一口咖啡,又继续谈了下去:小D从此郁郁不知所终。我比较幸运,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运作过大资金,人品较好,1999年初被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看中,担任了它的证券投资部经理,负责证券投资和资本运作,从而真正开始了赚钱的生涯。我一手策划替公司收购了几个规模中等的网络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在市场上把我们公司的形象由传统行业变成了高科技行业;同时参股了一些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为公司创造了收购兼并概念;并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了大批的网络概念股,由于赶上了1999年到2000年股市的火爆行情,高科技网络概念大放异彩,我一手替公司赚了上亿,公司自己股价也增值了一倍多,我个人由于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利润提成,所以能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

神往巴菲特投资理念

现在的私募基金已有几千家,其中不乏一些恶庄。今年又是监管年,证监会一方面强调要发展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打击操纵市场的机构,规范私募基金发展。小K是这样看待私募基金的前景的:证券市场发育早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机构操纵市场,但证监会的监管机制越来越成熟和严厉,处罚亿安科技庄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同时,缺少了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机构参与,市场就发展不起来,中外股市无不如此。

小K还特别忠告那些有志于成为私募基金经理人的年轻朋友,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专业判断,失败者不胜枚举。希望中国能多有一些类似巴菲特的基金经理,来引导市场的正确投资理念。(21世纪经济报道姚尧/文)

术语初学

私募基金: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而设立的基金,有资料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私募基金规模约7000亿元。

认购证:早期股票市场规模小而需求大,曾经以发行认购证的方式来分配新股申购资格,因此认购证本身也形成了市场价格。

职工股: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时,其中一部分股票由公司内部职工认购,形成职工股。

亿安科技:中国股市著名的庄股,股价曾超过100元,现已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巴菲特: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

压力的回报---在私募基金的日子

在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压力下,私募基金为操盘精英们提供了价值实现与财富积累的平台。小曾---一个私募基金的操盘手,1999年毕业的大学生,从2001年起,就靠着自己一年多搏来的万贯家财,在上海滩富人扎堆的顶级别墅里过上了“无业游民’”的日子。激流勇退,为的是等待私募基金合法化后再重新出山。

小曾现在的身份是“无业游民”,每天坐在上海富人扎堆的顶级别墅里,看看书上上网,用他的话来说:“这样的日子过得真爽。”他原来的身份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操盘手,确切地说是一只人们通常所说的地下私募基金的操盘手。1999年,小曾从一所著名的财经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对花花绿绿的股票价格数字的敏感,独立运作上亿的资金,在证券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为自己赚得了千万的身家。2001年春节过后,他将自己的股票全部套现,落袋为安,在公司兑现了原先约定的提成后,离开这家公司,赋闲在家。

在淮海路一家僻静的酒吧,笔者通过朋友的介绍,和他聊起了他原来的工作,聊起了现在议论纷纷的私募基金,聊起了他激流勇退的选择和他现在的生活状态。或许是年轻的缘故,他没有任何的拘谨和戒备,而这也恰好可以为我们重现类似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私募基金最真实的东西。

上海有超过1000家私募基金

我们的谈话是从投资基金立法开始的,他很肯定地介绍,这些地下基金的规模虽然无法准确统计,但总量估计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根据最新的报告,有7O00亿元的规模),大大超过目前的公募基金规模。实际上,当人们谈论是否给予私募基金合法身份的时候,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已经很多了,仅上海一地的投资管理类公司就超过1000家,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私募基金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民间资本、国有企业流动资金、金融机构资金等等,在股市大热的1999年和2OOO年,无数游资争相流向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来谋求超额利润。

“证券公司是最有条件参与私募基金的。”小曾向笔者描述了证券公司组织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通过一级市场业务,证券公司和一些大客户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这些客户上市后,大量闲置资金亦顺理成章地委托给证券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在国家放开三类企业入市以后,委托的资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太丰厚了,委托的资金多得很。”小曾说。其他一些准私募基金大多以投资管理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的形式运转,或者以工作室和个人专用账户的形式操作。

在上海,比较普遍的是一些民营或者是上市公司投资的投资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1千万以上,代理资金在几千万到上亿不等。

那些委托给证券公司的资金大多被券商投入了相对风险较小的一级市场,专事申购新股。上亿元的大资金通过二级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远不如小资金有保证。因此,为了吸引大量资金,一些营业部就有类似的“一级市场基金”,专门在一级市场中打新股。利用营业部的优势,收益率不仅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风险。

1997年以来,随着一级市场的活跃,这类基金增长亦十分迅速。当综合类券商经批准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现金、国债或者上市证券后,从地下秘密转为地上公开后,各券商之间在这块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了。大券商通过其金字招牌和其与上市公司的良好关系,在承诺一定的无风险固定回报的基础上,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通过一个个自己制造的概念——资产重组概念、网络、高科技概念等,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而一些资金小一点的投资管理公司一般采取跟庄和组合投资,兼顾一级市场;资金几个亿以上的有的以一级市场为主,有的以做庄为主。一般都和上市公司与券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些投资机构一般采取代理投资的形式运作,前两年股市走牛,游资要求的回报率较高,一般是保底10%以上按比例分成,投资公司必须提供一定的原始资金作为抵押,在相关的证券营业部监督下进行投资,一旦到达某个事先约定的止损点,就必须立即清空所有股票筹码以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对上市公司设立的投资公司来说,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求派出的投资人员有一个较好的投资报酬即可。

一群富有的年轻人

“像我这样身份的人,即所谓的基金管理人,除了一些民间的个人大户外,比较常见的是一批从证券公司流出来的精英,主要是原来的券商的操盘手和投资银行人员,背靠券商的资源和原来在业界的名气,加上自己的高素质和业绩,相对比较容易取得巨额资本的信任。”

“别看我现在这么逍遥,其实在工作的时候,我的压力很大。”基金经理人个人,不仅要把个人的原始资本抵押在其中,而且平时只能拿一份固定的不算高的工资维持生计,一旦操作不理想个人财产往往毁于一旦,而且在以信用机制为基础的地下私募基金市场也会失去名声和未来的机会。我原来的一些同事因为错误的消息和操作时机,或投资决策高层的有意陷害而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的原始积累,有的因为透支资金而背负了一生都还不起的巨债,有的成功了拿不到应有的提成,还有的在即将做完一只股票的庄时,被莫名其妙的解雇,这样的例子很多。

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生活,面对笔者的疑惑,小曾回答,虽然这里面的风险很大,但收益也很诱人。私募基金迎合了一朝暴富的心态和精英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一旦操作成功,短时间内就可以给个人带来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财富和投资高手的名气和满足感。除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外,工作时间很短,交际渠道和利润获得相对简单,再加上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机会较多,所以众多的年轻证券精英对私募基金管理无不向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脱颖而出,由于无风险的一级市场超额利润现在已很难获得,劣质上市公司已经开始被摘牌,市场又刚经历过牛市,除非有超人一等的眼光和对时机的良好把握,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

不愿和恶庄混为一谈

“像我们这样习惯了这种高风险、高报酬的生活的人,很难转换到其他行业去谋生,这可能是我现在赋闲在家的一个原因。”在这一行业的成功者,年轻时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又看透了高风险和人心险恶,往往选择激流勇退。

由于散户也越来越成熟,不像以前那样跟风,接最后一棒,我们的收益己大不如前,况且国家对违规机构监管越来越严,每天提心吊胆的工作,这种滋味十分不好受,而我辞去原来的工作,最大的原因也就在此。“如果哪一天国家清理这些基金,我所有的收益会成为一张废纸,所以我选择了激流勇退。”

在我们的谈话中,他几次强调自己不是恶庄。因为像他这样的不少新一代私募基金管理人来源于券商,拥有很高学历和能力,并按照公私募基金设立了相对规范化的制度和账户,而且把基金投资当作了一项事业来做。很多管理人都想效仿大师巴菲特,提前介入有前途的公司和产业,长期投资,不想和声名狼藉、扰乱市场的恶庄混为一谈。在谈及他未来的生活时,小曾告诉笔者,“如果哪一天私募基金合法了,我会重新出山,现在每天在家里看看盘,使自己还能保持操盘的感觉,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成了中国巴菲特。”说完这些话,小曾做了一个鬼脸。

当我们离开酒吧的时候,已是深夜,小曾消失在远处的黑暗中,而我们曾经谈论的私募基金却是一步步走向光明。(21世纪经济报道 姚尧/文)

术语初学

公募基金:指目前市场上对公众发行的各种基金,如基金裕华等。

游资:指在各种资本市场上频繁流动,专以投资套利为目的的资金。

摘牌:指上市公司因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或其他原因而被停止上市交易资格。

三类企业:指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为防止股市泡沫与金融风险,原先禁止这些企业进入股市,目前政策已经放开,这三类企业已被允许进入股市,是战略投资者的重要构成部分。

操盘手的脱胎换骨

在这位操盘手的自述中,很多用词是同类中稀罕听到的,比如“宁静致远”、“激流勇退”、“高尚的人生态度”、“与人为善和正直”。一个炒手,与金钱为伍的人,真能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吗?股市里的每个人都已被千锤百炼,什么险恶的、贪婪的、聪明的、愚蠢的事情没有见过,想过。除非“宁静致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作者认为正是如此。

作者认为:“太自私自利、太斤斤计较的人在股市里是赚不了钱的,不追涨是因为追求宁静致远的意境。”

细细体会,高手的气息总是相通的、人生的智慧,能让人成为剑术高手,也能让人成为股市高手。

主人公档案:杨辉,男,1975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曾先后在浙江南天集团、沈阳信托(上海)、国泰君安证券等单位从事投资管理、自营操盘、证券研究工作。现为职业投资者。

初涉股市

从七年前关注证券市场开始,我走过了从业余投资者到证券分析师、再从券商操盘手到研发部负责人的辗转历程。其间三次变更工作单位与所在城市,而现在,我己经踏上职业投资者的自由之路,以期实现七年前的梦想:超越股市,超越自我。

我对于证券市场的关注是从1993年就开始了,那时候我还是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新生。由于低年级所处校区在长江以北,加上功课的紧张,我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研究国内股市的走向,但却喜欢在逛书店的时候买些证券投资方面的小册子。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即便在新街口旁的新华书店里,也找不出比较系统的证券投资方面的书籍。1995年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终于告别了江北世外桃源,搬到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楼校区,同学们为之欢呼雀跃,而我也终于有条件研究国内股市了。或许是由于谨慎的天性,一开始我并没有象很多人那样贸然闯入股市,而是几乎读完了大学图书馆里所有证券投资方面的书籍,然后是纸上谈兵式的操作。在我自认为时机成熟的1996年,我开了自己的股票账户,并且存入2500元生活费作为启动资金。

牛市,热火朝天!不需要太多的技巧,我赚得不温不火,悠然自得。一开始我的主战场是沪市,可那年深市却疯涨了4倍!快到年底的时候我终于觉得不平衡了,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怎能战胜不了指数?于是我向家人提出短期融资的要求,随后就投入了两万多元,这对学生时代的我来说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之后的市场情形想必老股民都记忆犹新,在连续跌停的灾难中,我第一次体验了资本市场的残酷,第一次产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失败感。三天时间,我就损失了两年的生活费呀!

穷则思变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性格之中有执着的一面,股灾之后我开始尝试用传统的企业分析方法选股,认为股票的价值理所当然地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预期。当年上半年我选择了东方集团,年中持有吉发股份,下半年转战沪州老窖,竟然取得不菲收益!那年年底我离开杭州转战上海滩,并且顺理成章地通过两轮面试成为证券从业人员。

穷则思变,输则思变!当一些毫无投资价值的股票激情飞越而手中的蓝筹股止步不前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了。否则我可能既做不成巴菲特,也做不成索罗斯了。理念的增变,犹如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面对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我暂时把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的知识还给老师,取而代之以波浪理论、技术指标、形态分析、交易行为与心理分析等,以统计学为基础的技术分析使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一种以前从未达到过的全新境界。由于已经成为从业人员,我不得不停止个人账户的操作,同时却有机会接手营业部的自营盘,体验大资金运作的感觉。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对于我宠辱不惊心态的形成,功不可没。

解甲归田

2000年之后我开始萌生退意,因为对于出色的操盘人员来说,巴菲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梦,尽管我目前的投资理念与其通然不同,但是希望能有殊途同归的结果。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在华尔街经受了两年磨练,25岁那年回到了他的家乡——荒凉偏僻的中西部城市奥马哈。而我也是在证券市场锻炼了两年,辞职的时候正好也是25岁。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在上海发展,那儿毕竟是金融中心。而我的回答是:做股票,哪儿都一样。因为我不听信小道消息、不追随市场热点。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我研究了一套自称“统计分析法”的东西,通过对朋友的实战指导,取得了远远跑赢大盘的不菲战绩。在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我喜欢的操作手法是:单一选股,满仓介入,一路持有,翻番再走。2000年以来仅仅指导客户操作了两只股票,一是1999年底开始介入的,春节前后该股一口气拉了十一个涨停板;二是2000年五月初介入的一只股票,不久后升幅就超过50%。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我的回答是:坚持不懈的研究态度、与人为善的人生信条。这两点启示是我几年来最大的感受。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做股票的没一个好人,因为大家都是冲着钱来的。当时我跟他讲,太自私自利、太斤斤计较的人在股市里是赚不了钱的,老和尚炒股的故事现在几乎家喻户晓了(股市里有个和尚炒股的笑话,大概意思是说,当大家都争相“割肉”,忍痛甩卖股票时,和尚不忍看众人吐血跳楼,于是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照单全收了;当和尚见大家都蜂拥而上买股时,他又发慈悲,生怕大家买不上股票睡不好觉,于是就把自己手中的股票悉数卖了。到了最后,这位和尚倒因此而富甲一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正直的心,或许在冥冥中会得到神明的佑护。。

其实在操作上,我近年来从不追涨杀跌。追涨在生活中可以比作在一辆即将启动的公共汽车上与人抢座,其实并不是值得倡导的人生境界。不追涨是因为我追求宁静致远的意境,不愿与人争一时之短长,更何况股海茫茫,“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追涨的结果是有从容的时间选股,很多情况下,我选择的股票都是一些处于底部无人问津的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股的方法不存在大的问题,自然就不会导致杀跌的结果,从而在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战局中可以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说到底,杀跌其实是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就像汽车的安全气囊,对于驾驶员来说,最好是一辈子也别让它发挥作用。

空闲的时候我常常会想,理想的股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应该是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大多数投资者每年都可取得稳定的回报,而不像现在这样大起大落。而目前高度投机的局面,始作涌者除了我们经常指责的操纵者外,其实很多散户的贪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试想,如果大家都遵守逢低建仓的原则,那么像亿安科技这样的股票就让庄家自己去玩吧。正因为很多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具有可利用之处,股市中才产生了庄家操纵。

有时候我喜欢找一些股价刚脱离底部走好又出现异常暴跌的股票建议客户重仓介入,这种暴跌一般都是庄家凶悍震仓的行为,此时如果下方出现源源不断的承接盘,最胆战心惊的莫过于庄家了!这个时候其实是庄家最脆弱的时候!此时勇敢承接的结果经常是庄家殺羽而归不忍再砸,并以高于原价10%至20%的价格重新把砸出去的筹码捡回来;有时候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每当持仓个股的短期涨幅超越正常水平时,尤其是放量拉升之际,我经常建

议客户大胆砸盘,此时一些新客户往往会不忍下手,生怕错过大涨的时机。其实仔细想想,在庄家疯狂扫盘的时候激流勇退,是一种多么高尚的人生态度,即便它可能还会有一段升幅。如果我们能替交易对手想想,就不会因为没在最高点卖出股票而遗憾。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想,辞职以后作为职业投资者,我的人生是不是没有一点价值?后来终于想明白了,我决心用我的实际操作,来诠释一种力求完美的股市人生。

(证券时报 杨辉 孟宪威/文)

术语初学

波浪理论:美国人艾略特发明的股票分析法,认为股市的所有走势都可归并为上升五浪,下跌三浪。

形态分析:一种利用K线组合的各种形态来预测后市的分析方法。

杀跌:指在股价下跌时抛出股票,使股价继续下跌。

财富的足迹---一个准私募基金的诞生

一个朴素的愿望,一个狂野的梦想,铺就一个操盘手的成长之路。

工资只有200元时把代人炒股的1万元亏掉了一半,发现自己三四年不吃不喝才能还清时,他的朴素愿望就是一定要搞清楚别人是怎么赚钱的。当他已明白其中道理,并任上海某证券公司主操盘手时,他狂野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几十亿、上百亿规模的基金,成就“巴菲特之梦”。而今,文先生已是一个能操作10亿资金的准私募基金的主持者。

自信,勤奋,以及与众不同的思维,会实现人们所有的梦想。人应该多些梦想,股市更是放大这种梦想的地方。

初入股市开门绿

与许多的普通股民一样,最初文先生也是借钱炒股开始的。

“我大学里是学经济的,亲戚朋友拿了一些积蓄交给我炒股,说好赚了平分,当时都没有风险意识,根本就没考虑亏钱的问题,在经历过一次次盲目的追涨杀跌之后,凑来的一万块钱就不见了一大半。当时,我月工资也就只有200来块,即使不吃不喝也要三四年才能还上!”

讲起当时惨痛的教训,他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想来想去,既不服气又不甘心,唯一的希望是从股市上把赔的钱再赚回来。”

“我当时想到,要搞清楚别人是怎么赚钱的,我又是怎么亏钱的。因此,接下来的半年多,我就没有再去买卖股票,而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当时还不多见的一些炒股的书籍、股市的公告、公司的材料,与其他股民聊天,了解他们的盈亏。”

模拟炒股小有名气

“慢慢地,就有了一些感觉了。我开始每天模拟着买卖了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又开始实际买卖,却接连失手,赶紧就停了下来,分析原因,就发现做模拟的时候和实际拿钱买卖的心态有很大的差别。”

不久,文先生在他所在的H市唯一的证券营业部里就小有名气了,大家都知道他虽然不买股票却看得很准,很多人都来向他请教。文先生每天公布自己的模拟操作,大群股民跟着他买进卖出。营业部的经理请他吃饭,请他做兼职的投资顾问,每天在营业部公布模拟操作,给股民做建议,营业部按照每月跟他操作而产生的成交量给予他300-1000元不等的提成,他欣然接受了。

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模拟操作的成功率比较高,不光散户,一些中户、大户也开始注意他的模拟操作,他的投资方案在这段时间,最多的一天曾经带动营业部近70%的成交量。

停薪留职闯荡沪上

“三、四个月后,一天中午收市,营业部的经理找到我,说他有个朋友想认识我,问我有没有空去聊一聊。当时我就去了。”

找上门来的是某证券公司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当时正在四处物色一些“有潜质的对象”,准备培养做操盘手的,双方面谈之后,不久,文先生就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到了上海。

在上海两年多时间里,凭着他的勤奋、聪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角度,文先生由一个生手变成了投资项目的负责人,也就是所谓“主任操盘手”。期间,他操作过的两只庄股,在业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包括前一段时间“中科事件”中的某家被几易其手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操盘手的经历使他对庄家操作股票的各种手法悉数尽知。

“那时市面上就能够看到介绍外国投资家和投资理念的书了,我们当时都对股神巴菲特敬佩不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拥有一个几十亿、上百亿规模资金,由我操控的基金公司,进行长线控股投资,成就我的‘巴菲特之梦’!”

神机妙算“5·19”

1998年,上海某实力机构找到他,开出了难以拒绝的条件:按获利提成10%,要请他策划兼操盘。他再次来到上海,重操旧行当。

但同时,文还兼着指导大户操作和为操盘手找资金的工作,为了解决一身不能顾两头的问题,他推出了会员制,会员们的资金量要求在5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会员每月交纳固定数目的会费,可以获得投资指导。他找了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和亲戚,出资成立了一个投资咨询公司,负责处理与会员有关的日常事务,会员们有疑问可以由公司代为转达,重要的也可直接跟他联系。

这次,项目的运作出了一些问题,做庄机构许诺的资金未能全部到位,他不得不在几天之内坐着飞机,转遍半个中国,去找一些朋友和机构借资金。而由于操作方式、风格等技术性的问题,与机构老总闹得很僵,最后又由于做庄的消息泄漏,争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提前出局。结果是不欢而散,文先生没有得到许诺的10%,因为机构坚持认为他对消息泄漏负有责任,而文先生说自己根本没有向任何人,包括他的会员透露过。

这一次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要自己组建一个投资基金的信念,1999年2、3月间,当一些市场人士对后市极度悲观,认为沪指将跌破800点时,他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出:将有一波冲天的主升浪行情到来,因此加快了招收会员的工作。

5月7日,“导弹事件”引发股市大跌,他指挥着各地的会员抢进科技股和网络股,随后的一个多月,他们基本上享受着天天涨停板的快乐,6月25日,当市场陷入看好后市的疯狂中时,他在1650点给各地的会员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把你们手上所有的股票统统抛掉,把资金划出来,然后回家去睡觉,不要再踏进营业部。”7月1日,大盘高开之后迅速跳水,两天之内,几百只股票一度跌停。经过这轮行情,会员们已经死心塌地的要跟着他了,更多的资金找来,挤破了门槛。无奈之下,他只得将会员的资金要求提高到100万以上,即使如此,他还是很快吸引了数亿元的资金。

为了规范运作,他规定,资金在每次参与合作前,预先交纳本期的会员费16800元,确认收到钱后,公司统一安排介入某只股票的时间、价位、方式,而这些事先已经经过公司与操盘手详细的沟通,每次合作,公司承诺为会员实现10%的赢利,超过部分对半分成,为了不出现过多资金加入打乱做庄的计划,文先生对他的会员作了严格要求,发现有违规行为就会有处罚,乃至结束合作。而操盘机构由于能够经常打印股东名册,对于名册中股东名单的

变化了如指掌,一旦发现有异常的大量增持,马上就会有应变措施。

组建准私募基金

这种情况下,文先生实质上已经拥有了做庄一只股票的资金,不再需要仰人鼻息做事了。联合几个操盘手朋友,再筹集了一些自有资金,他们玩起“散变庄”的游戏,通过周密的安排和有序的调度,以及充分地利用各种舆论工具,操作了2000年初的某只引起轰动的股票。

经过筹备和募集,文先生终于注册成立了他自己的投资公司,实现了他一直梦想的像巴菲特一样执掌庞大私募基金的第一步。

新公司成立后,原来委托操盘的客户与公司订立了代客理财协议,规定了委托的时间资金量和利润对半分成,公司也拿出10%的资金作为保本的抵押金。双方将资金都转到信得过的营业部,代客理财协议也由该营业部作中,公司享有运作权,客户不能干涉,公司会定期向客户通报资金的市值,但不涉及具体的股票。如果发生亏损,双方协议就此平仓或由公司出资补足。不过据文先生讲,他的公司还没有发生过亏损的事情。

除此之外,文先生还自己做庄,以手中掌握的资金买进股票,遇到资金不足,就将股票通过营业部抵押贷款,由于可以调动数目庞大的高级会员的外围资金,文先生的运作显得举重若轻。

通过各种合作,这个私募的投资公司所操控和带动的逐利资金己接近10个亿。(信息时报张国良/文)

术语初学

导弹事件:指美国导弹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一事,被市场作为打压股价的重要题材。

老鼠仓:指利用内幕消息或有利职位,跟随主力资金操作。

工作室:组织者在证券营业部指导股民操作的一种形式,多以券商的手续费返还或收取股民会员费为盈利方式。

信用无价---资金之诺千金重

一个操盘手还钱的故事。所有的情节发生在一天之内,在这一天,操盘手要还一笔短期资金。看到操盘手在通向银行堵车的路上狂奔,看到众人一起在银行用长城卡透支,看到电脑屏幕上数字跳动,资金从四面汇集,直至最后一笔款项被填平,尤如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般刺激。而这位操盘手要捍卫的是:信用。

信用是什么:就是主力资金高速运转的命脉。

很长一段时间,真正说起操盘手,业内从不多言多语。大家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很轻松、很牛的职业,其实未必。了解这个行业的人,肯定知道,这些操盘高手,更大程度上并不是出售自己的“技术”,他们出售的是自己的信用、道德与忠诚,以维系资金的高速周转。守口如瓶,非常寂寞,如此而已。这个信用,是非常真实的东西,是操盘手的命脉,是支持所谓“操盘手”能在盘口呼风唤雨的根本。

我了解几位操盘手,不多。不经意间却有许多往事沉淀在心里,平时决不会露出任何痕迹。但是其中的刻骨铭心,不能碰触,以至于在潜意识中也要深深地封闭好。有时午夜梦回,心中只有疲惫。

其中有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今天却很想说给大家。相信对很多朋友有用。这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在一份影响不小的报告中,已经揭开了私募基金的这个盖子,而且有个数字:7000亿。

在新浪网,就有一位经常作股市评论的网友,名字不提了,这里就叫“南海”吧。南海曾是某主力机构的操盘手(现已移民法国),这里说的就是我和南海共同经历的故事。

有一次,南海在中行(香港)以承兑汇票的形式获得一笔短线资金。有些金融常识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承兑汇票对于按时还款的要求是非常非常严格的,迟一天都不可以。否则,不是罚几个利息,而是在金融界彻底失去信用,从而失去任何继续获得大资金支持的可能。对于市场来说,意味不可挽回的惨败。

由于明白这笔贷款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到期前的一个月,南海就开始准备了。

开始一切都很顺利,预期中的款项—一到位,按时还款似乎不在话下,然而到离最后期限只有2天时,南海得到财务方面的汇总,还是有一笔款没有及时到位(有一家公司临时停牌了二天),以至于出现了不小的资金缺口。

当天上午,南海在盘面上挂出了特定的信号,用盘面语通知各地说“出事了”,我当时离她最近,立即去给资金的备付方打了电话。幸运的是,还有一家朋友说在中行有钱,可以拆借给南海,但是要后天才能拿到支票,并保证准时到达香港中行。于是,南海松了口气,只不过还是留了个心眼,当天把香港兑付以加息的方式,改为了境内的深圳兑付,(这个决定事后看来,因为延展了2个小时的账期,几乎是决定胜负的一步棋。也决定了南海的一生)。

到账期的这一天,这边机构去取支票,拿回来一看,大伙全傻了。有两个问题。一是数目不对,差了几十万拆借利息;二是支票根本不是中行的,而是发展行的。当时,从发展行转中行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到账,这时,中午已经收市了。也就是说,南海要在下午收市之前,必须把所有的香港的兑付还清,这也意味着,要在3个小时之内解决这一切麻烦。3个小时。

下面以当时真实的过程来说明什么是操盘手。

一意识到情况紧急,南海的神经一下就镇定下来。这时,越紧急越不能慌乱。还是要先解决支票问题。她当即想到联系中行,要求密押,要求异行转账,以保证还款的准时。中行表示支持。南海稍微松了一口气。

第二步,就是补上几十万的利息缺口。钱不多,但是此前谁也没有准备。南海打了一圈电话,都没有中行的外汇。这时南海打破沉默说:我们必须筹到钱,必须自救。方案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有份,我们自己掏腰包,也要度过这一关。

第三步,南海自己带着财务人员赶到中行,让财务上楼去办理转账手续,她自己在车上用车载电话指挥跑道上的其它资金。当时,利息这块也己经有二十多万从各个高层管理人员的手中集到了。南海一再地感谢大家。谁知此时中行又出问题了。由于行长不给签字,南海拿不到转账到中行的承兑票。电话这边听得很清楚,南海说话的声音都哆嗦了。更有甚者,那位行长还说,南海的事,能管也不管。这个消息一下子把南海砸懵了。平时,南海与他们是有一些工作上的矛盾,但是南海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计较,见死不救。时间紧急,震惊之余,南海连愤怒都来不及,立即返回商量对策。

第四步,支票的事已经很严重了。信用是输不起的。但明明有钱,就是汇不过去。为了将其及时兑现,所有的人都向南海伸出了自己的手,所在机构四处求助。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戏剧性的巧合出现了,香港汇丰的一位财务经理正好在深圳转款,南海在电话中对他喊了一句,先别入账。带上财务人员,第二次赶回中行。当天不巧,深圳大塞车,南海的车被堵在一个街区以外,南海立即下车,开始狂奔。当她把发展行的支票拍给汇丰的时候,这笔钱终于可以在深圳中行及时人账了。

第五步,这时还有十几万利息实在没有着落。大家就利用当时长城卡中的三万透支额,五个人,五张卡,一起赶到中行文锦渡支行,有护照,有身份证,一共透支了15万,先存入南海的账号,然后立即办理长城卡转账。记得文锦渡支行的办事人员全停下了手中的业务,人们都很吃惊,在那些办事员惊讶的目光和窃窃议论中,那种尴尬,终生难忘。

多年以后,中行(香港)的人还记得此事,曾对缥缈说,当时他们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情景,资金从许多方向汇集:10万,30万,3万,3万,3万,3万……一点点地往上跳,一开始他们有些奇怪,后来就意识到了,是南海,正在竭尽全力地履行自己的信用。虽然,他们不知道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所有的当班高管,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开始沉默,账面的差额越来越小,当最后一笔款被填平的时候,办公室一片寂静,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场面震慑住了,所以没有人说话,也没有话说。是感动是惊奇是信任是感慨,万千滋味在心里。

在深圳,巨大的压力突然解除了,大家已经陷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回到公司,南海已经一句话都懒得多说。所有的人也都像傻瓜似的坐在那里(麻烦还有很多,因为还有大笔资金被冻结在股市)。这时南海的电话响了,是中行香港,对方说:谢谢你们的合作。南海突然惊觉,连忙说:要谢谢你们,以后多合作,多多合作。放下电话,南海忍不住落泪了。只为了一天的信用,多少屈辱、紧张、愤怒、感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因为,一诺千金这个行规,对于一个操盘手来说,是生存之本,也上人格上的份量。问题在于,她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拖欠承兑,根本没有动过这个简单的念头。今天,这种事情已经不多见了。

宋代词家贺铸有一首《水龙吟》,开始几句是:“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相信就是对于这种信用的写照。这种人。这种事,居然是真实的。

此后,双方彼此之间建立了相当信任的关系,南海成为所在机构非常扶植的重中之重,演绎了许多行情与大浪。其素质成为一个象征:一个操盘手对于信用的尊重,转化为后来一个大机构的腾飞和发展。

近年来,在市场上许多人不讲信用了,有的机构也不讲信用了,所以很多长庄股票终于崩盘。其中的风险极其巨大。

事实上,大家肯定相信,在每一只狂跌不己的股票后面,都有“信用”的故事。只不过,经济学家看见起因,财经笔者看见刺激,社会学家看见腐败,立法专家看见违规。而信用的故事呢,可能很多年以后,才会浮出水面。

回过头来,我们认为,像南海这样的操盘手,之所以非常重视自己的信用,是因为她坚信:无论手中有多少钱,对于行情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够的,一定要融入社会的钱,依靠使用其他社会资源。说白了,所谓主力资金也是通过对社会的短期负债来赚钱、通过融资来生存的。

正如前期有位网友留言说:“上帝”有的是钱,是这样的。但是这钱“上帝”自己不能用,也用不好。所以,闲着也是闲着。问题在于,这钱由谁来运作?所以,只有信用是根本,钱嘛,只是小事一桩。

(新浪财经缥缈/文)

术语初学

承兑汇票:一种资金信用借贷方式,由银行贷款并要求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

停牌:指因公告信息、召开股东大会等原因按照规定暂时停止交易。

拆借:金融系统内一种短期的融资方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0435.html

更多阅读

股市心理学实战系列全集(股市剑客) 股市心理学实战系列

股市心理学实战系列第一讲 :赤裸裸的人性系列简介:在华尔街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市场是由两种力量来推动的——贪婪和恐惧。在股市中,能够最终让你赚钱的,不是技术面,也不是基本面,而是心理面,可想而知,股市心理学在实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是

职业操盘手自我训练方法(转 操盘手强化训练大全1

一 盘口感觉怎样培养我认为盘感(盘口感觉)是交易的核心所在。培养盘感并在市场上有效实施要花费很长时间,许多人买了一套交易系统或读过一本关于交易的书,就说他们对某一笔交易有了真正的盘感,这简直是笑话。从我的观点看,人必须通过正确

声明:《密码规则--股市职业操盘手自述二_ca 股市剑客金牌操盘手》为网友舊綪鉃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