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法国国王出生于1638年9月 在位1643年5月-1715年9月 tm1638

Louis XIV

路易十四

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



路易十四,(1701年)

在位1643年5月14日 - 1715年9月1日

加冕1654年6月7日

全名路易-迪厄多内

出生1638年9月5日

圣日耳曼昂莱城堡

去世1715年9月1日

凡尔赛宫

葬于圣丹尼斯教堂

前任路易十三

王储路易王储

继任路易十五

配偶第一任奥地利玛丽亚·泰雷扎、西班牙公主、法国王后

第二任曼特农女侯爵

子嗣路易王储

Anne-élisabeth de France

Marie-Anne de France

Marie-Thérèse de France

Philippe-Charles de France

Louis-Fran?ois de France

王室波旁王朝

父亲路易十三

母亲奥地利安妮、西班牙公主、法国王后

路易十四(法语、英语: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e),自号太阳王(法语: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会献上的“大帝”(le Grande,路易大帝)尊号。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1],从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长达72年3月18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则于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摄政,直到1661年法国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国。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他建立起的这一绝对君主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在他亲政期间(1661-1715年),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两次小规模的冲突[2]。法荷战争和两次小冲突让他建立霸权,使他在1680年开始成为至高无上的欧洲霸主;后两场大战对上荷-英-奥的三强联盟,大同盟战争因双方厌战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后由法国王孙继承王位,但战争负担使他亲手缔造的伟大形象(大帝)的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殆尽。

目录

[隐藏]

1 婚姻与生平 2 在位前期(1685年前) 2.1 幼年苦难 2.2 亲政与绝对王权 2.3 经济发展

3 启蒙时代 4 科学贡献 5 凡尔赛宫 6 枫丹白露敕令 7 法荷战争(1672年-1678年)、大同盟战争(1688-1697) 7.1 反法同盟的形成 7.2 开战与战局扩大 7.3 暂时的和平

8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8.1 战争起因 8.2 战争过程 8.3 影响

9 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0 名言 11 评价 12 儿女 13 相关作品 13.1 小说 13.2 电影

14 参考文献 14.1 脚注 14.2 书籍

15 外部链接 16 参见

婚姻与生平[编辑]

主条目:马萨林



王太子时代的路易十四。Philippe de Champaigne画。



红衣主教马萨林。

路易十四的诞生当年被视为一项奇迹,因为他的父母结婚23年都未生育子女(另有一说为路易十四是母亲安妮王后与人通奸生下的孩子,且路易十四另有一名双胞胎兄弟被关闭在监狱,终身带着铁面具度过余生,这是一种手法——避免引发王位继承人的更多纷争)。他五岁时(1643年)登基为王,但至23岁之前红衣主教马萨林是法国的真正统治者。1660年,22岁的路易与西班牙公主玛丽亚·泰丽莎结婚。

在二十一岁与西班牙公主玛莉·泰瑞莎成婚前,路易十四已经往来过不少其他女士了,就从独眼女郎波维夫人开始。波维夫人在芳龄一十八时勾引他,她是他母亲寝宫的首席女仆,据信是该家政部门的资深人员。他也和马萨林主教其中一名年轻侄女奥林佩·麦西尼约会。此外,确有传言说其中一名园丁的女儿怀了他的孩子。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并亲自参加演出,先后在26部大型芭蕾中担任主角。他于13岁首次登台演出,30岁时因身材过胖而退出舞台。他曾经演出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而被后世尊称“太阳王”。这个时期宫庭组织了三位艺术大师-吕利、莫里哀和博尚专门负责芭蕾艺术的创作和演出,同时确立了芭蕾的5个基本脚位、12个手位和一些舞步,皆以法文命名之,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体系。

1679年,路易十四发现与他十分要好的一位情妇蒙提斯斑女侯爵(Fran?oise-Athéna?s,marquis de Montespan)在1666年至1668年期间就开始利用巫术举行黑色弥撒,用婴儿当祭物的作法,妄图赢得国王的爱,驱使国王娶她。巫术被揭发之后,她与国王的关系旋宣告结束。去请女巫拉·瓦辛作法的仕女不计其数,被侦讯的就有218人。当时蒙提斯斑女侯爵将做法后的药物加在国王的餐饮里面,以致国王早上起床就会头痛,此后蒙提斯斑女侯爵被要求接受宗教感化。

1683年,当皇后玛丽·泰丽莎死后,1685年至1686年间他又与奥比尼(Constant d'Aubigné)家族之女-弗朗索瓦丝·德·奥比尼(Fran?oise d'Aubigné)秘密结婚。她是一个虔诚的女人,虽然离过婚,但国王因为某些原因仍愿意娶她。国王册赐给她曼特农(Maintenon)的领地,并封她为曼特农女侯爵。但是路易十四主要的目的只是要利用这些入宫的仕女开眼界,增加她们学识与机会,所以所生子女多是私生子。

路易比他的子女、两名孙子和两名曾孙在世时间更长。他死后,他唯一还在世的曾孙路易十五于1715年继承王位。

路易十四不管在活着还是死后,都对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位前期(1685年前)[编辑]



路易十四时期获得的领土。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648)

比利牛斯条约(1659)

1661~1662年间获得的土地

亚琛条约(1668)

奈梅亨条约(1678-1679)

吞并夏洛莱(1684)

赖斯韦克条约(1697)

乌得勒支条约(1713)

幼年苦难[编辑]

主条目:马萨林和投石党运动

路易登基初期,全欧洲处于混乱与废墟中。当时因为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不合,造成全面的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1636年-1637年西班牙进攻法国,法军获胜。1648年三十年战争平息,民穷财尽、濒临崩溃的双方: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但是法国又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暴乱(巴黎为首的投石党,1648年-1653年),它主要是针对首相马萨林的政策。因为年幼的路易在暴乱中两次逃出巴黎,很可能对小路易造成深远的影响。他决定永不允许这样的暴乱重现,并对巴黎留下沉重的负面印象,开始计划在未来定居凡尔赛宫。

1648年投石党爆发之时,因为法国仍与西班牙作战(1635-1659年),所以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当中。法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并导致它原本称霸在即的事业,被硬生生中断;而且叛乱之后,法国的国力短时间仍难以恢复,国际地位暂时下降至二流国家。可以说叛乱不但造成社会的大混乱,政府还因为税收大减,军力从十五万衰退到五万多。

法西战争的过程就像现代历史学者保罗·肯尼迪所形容:“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后的法、西11年战争中,两个对手就像被打得昏头昏脑的拳击手一样,在几乎耗尽体力的情况下,互相紧紧地抓住对方,而不能将另一方打倒。双方都遭受国内叛乱、普遍贫困化和厌战情绪的折磨,也都处于财政崩溃的边缘。”一直到1659年,法国才彻底击败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条约确认胜利,西班牙将阿图瓦和鲁西永割让给法国,并承诺在隔年将王室公主玛丽亚·特雷莎嫁给路易十四,但玛丽亚公主不得继承西班牙王位;法国重新朝称霸欧洲的方向,大步迈进(埋下1667-1668年“产权转移战争”的伏笔)。

亲政与绝对王权[编辑]



1672年路易十四发动法荷战争,领军渡过莱茵河的图像。路易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不但造成荷兰的“灾难年”,更打响“太阳王”的名号,受到国内外的景仰



在凡尔赛宫镜厅,热那亚总督谒见路易十四,请求路易的宽恕。(1685年)Claude Guy Hallé画。

主条目:法荷战争

1661年马萨林病逝,死前密瞩路易十四要亲自掌权、不再任命宰相;于是24岁的青年国王,宣布亲政。他一天工作八小时以上,以无比的热诚与精神治理国家,很快就成为全欧洲最优秀的英明君王,创立有史以来无与伦比的绝对君主制。借由天才宣教士博旭哀主教(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积极宣传君权神授与绝对君主制,以及路易自身的努力,他彻底驯服法国贵族与教会主教,并重用有非凡才干的中产阶级(布尔乔亚),为他打理分工越趋精细的国家事务,当中最优秀的天才就是柯尔贝尔(见后述);而能干的皮埃尔·塞吉埃(1588-1672年)则是负责外交与法院事务,对法国早期的外交成就贡献卓著。

因为路易在1666年,任命治军天才卢福瓦(Louvois,1641-1691年,贵族出身)担任法国的战争部长。严厉能干的卢福瓦,替路易十四大刀阔斧地整顿军备、孜孜不倦地训练将士;在他54年的亲政时期,法国的贵族参加了四次大型战争:1667年至1668年与西班牙争夺南尼德兰(产权转移战争),1672年至1678年的法荷战争,1688年至1697年的大同盟战争,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促使贵族服从中央并进化成优秀的军官。前两次战争因为法国战胜,获得丰硕的战果;后两次大战法国一和一胜(详见后述)。

1674年法国政府从一个私人企业手中买下了马提尼克岛。

因为1678年法荷战争的辉煌胜利,1680年路易十四接受巴黎市政会献上的“大帝”(the great)尊号,获得“路易大帝”的头衔,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霸主。但同一时间,他终生的死敌——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也积极的在外交上合纵连横,酝酿打击路易十四的霸权。

1685年路易十四颁布了“黑人法典”(Code Noir)允许在法国贵族所有殖民地雇用黑人帮佣做工。这部法典为柯尔伯所起草,明文禁止贩卖奴隶,禁止拆散夫妻和强行使父母同幼年的子女分离。这部法典有利于法国殖民地的黑人,这些人从来没有享受过人权。

一位意大利的化学家向路易十四兜售细菌生化武器,路易十四拒绝这项计划,并每年付给他薪水为了避免这项武器的外流。

路易十四生前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纪里,法语是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18世纪的俄罗斯上层贵族说法语的比说俄语的多。但随着启蒙运动的推广,法国人的民主意识因为战争与人民越来越多的言论而越来越强。

经济发展[编辑]



财经天才柯尔贝尔,集重商主义之大成。但未能建立中央银行、完成法国的商业革命,因此最终在财政力量上输给17世纪末的荷兰、英国

主条目: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和重商主义

从1660年代开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贝尔(1661-1683年主持法国财政与经济建设),以消除贪污和整顿官僚机构的方法来提高法国的税收,获得巨大的成效。他让政府介入民间生展,督促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制定细则,使得民间工商业配合国家军事的扩张而蓬勃发展、利润激增。但随着经济在18世纪的持续发展,这些被奉为圭臬的原则,越来越无法满足人民的经济与民生需求(违背自由放任的原则),这时柯尔贝尔早已在1683年过世了。因此总体来说,柯尔贝尔确实是个天才的财经专家,他推行先进的重商主义,重设法国的东、西印度公司,使法国的殖民与商贸大幅扩展,并让国内的经济飞跃性成长(是17世纪成长速度最快的22年),提供路易十四建立霸业的雄厚根基。

透过大量的战争和宫廷支出,路易十四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他统治的晚期(1685-1715年)估计法国税收的一半用在凡尔赛宫的支出中;同时许多钱财消失在官僚机构的贪污中,不复1680年代以前柯尔贝尔主政下的廉洁有效。

当时法国的税收有商业税(aides, douanes)、盐税(gabelle)和土地税(taille)。当时法国的税收制度,规定贵族和教士不必纳税,因此沉重的税务负担就完全落到农民和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市民)身上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富裕的中产阶级,对法国不公平税收制度的发泄。

1683年柯尔贝尔死后,路易十四推翻他所维持的宗教与外交政策,于1685年迫害法国的胡格诺教徒,使法国的工商业蒙受重大损失、经济成长瞬间迟缓,一口气让柯尔贝尔的心血丧失近半;之后路易又在1688年后,悍然与西欧各强国两度大战(大同盟战争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飙升的战费与海上劫掠使法国的工商业全毁、经济崩溃,导致柯尔贝尔一生的事业尽付东流。

启蒙时代[编辑]

奖励多位政治家如孟德斯鸠与伏尔泰以及其他经济学者所开创的政治思想。

科学贡献[编辑]

路易十四他提出了一些方案[来源请求]:

电与蓄电的构想,来自于分析海洋元素来找适合产生电的物质。 并且鼓励实验燃烧合适金属线,以金属代替蜡烛。 利用武器来了解各种金属的特性,甚至密度等等。 研究潮汐现象与大气。 还有提醒科学界立法尊重个人的智慧权利与发明物。

凡尔赛宫[编辑]



营造初期的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权力的策略之一。路易十四完成了李希留和马萨林为了建立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民族国家的努力。他将贵族们变成了他宫廷的成员,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借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为此他建造了凡尔赛宫。1682年5月6日他搬进这座位于巴黎城郊的巨大的宫殿。宫廷的规矩迫使贵族们为了衣装费用而付出巨款,他们从早到晚都得待在宫殿里参加舞会、宴席和其他庆祝活动。据说路易十四记忆惊人,当他进入大厅后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在场,谁缺席,因此每个希望得宠于国王的贵族都必须每天在场。路易十四让这些贵族们沉溺于博取国王的宠幸,没有时间去管理地方的问题,渐渐地他们就丧失统治地方的权力了。
路易十四——法国国王(出生于1638年9月 在位1643年5月-1715年9月 tm1638

枫丹白露敕令[编辑]

主条目:枫丹白露敕令

路易十四认为,要获得无上的权力,就必须统一法国人的宗教信仰。所以他对新教徒施加压力。尤其以1685年的枫丹白露敕令为甚。在热诚的天主教徒——战争部长卢福瓦与大主教博旭哀等人的鼓动下,他因此推翻了先王亨利四世于1598年宽容新教的南特敕令。敕令下达后胡格诺派的教堂被摧毁,新教的学校被关闭,多数胡格诺教徒被迫改宗天主教。路易的这个命令,迫使不愿改宗的二十多万胡格诺教徒移居国外,他们各自移居荷兰、普鲁士、英国、北欧和北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个致命性的错误,[3]因为许多这些逃亡者是非常好的手工业者,他们的技巧与他们一起流亡国外。这些流亡者,给他们到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对路易和他虔诚的大主教们来说,一个统一的法国就应该是一个天主教的法国;而且事实上,强迫胡格诺教徒改宗的政策,获得法国多数天主教徒的狂热支持(天主教徒占人口的九成多),大多数法国人认为,打击“异端”的胡格诺派,是上帝给予他们的重要任务。[4]

法荷战争(1672年-1678年)、大同盟战争(1688-1697)[编辑]

主条目:法荷战争和大同盟战争

反法同盟的形成[编辑]

1672年路易十四发动法荷战争,路易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不但造成荷兰的“灾难年”,更打响“太阳王”的名号,受到国内外的景仰,路易十四在1678年法荷战争大胜后,推行更大的扩军计划,数年后,其海陆两军冠绝整个欧洲,“太阳王”的金光垄罩全欧。因此1680年代的路易十四,决定继续对外征服,以完成在欧洲彻底称霸的梦想。但路易十四在1685年废除南特诏令、迫害国内胡格诺教徒的政策,却激起了欧洲新教国家的广泛敌意,严重破坏其外交成果,譬如原来的盟友普鲁士与瑞典,就疏远了法国并举戈相向。[5] 因为1678年法荷战争的辉煌胜利,1680年路易十四接受巴黎市政会献上的“大帝”(the great)尊号,获得“路易大帝”的头衔,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霸主。但同一时间,他终生的死敌——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也积极的在外交上合纵连横,酝酿打击路易十四的霸权。 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鄂图曼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借此时机,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其影响力。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的意图,于是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号召与牵线下,于1686年7月9日组成奥格斯堡同盟(1689年英国加入后,改称“大同盟”),希望能阻止路易在德意志扩张。



1690年英王威廉三世于爱尔兰博因河战役,打败法王路易十四支持的前英王詹姆斯二世



1692年的拉和岬海战,英荷舰队击败刚称霸的法国海军。图为被攻击焚烧的法国船舰。

开战与战局扩大[编辑]

可是路易十四却在1688年9月,乘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刚在东面战胜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先发制人地侵略德意志,展开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战计划,“大同盟战争”正式开启。10月,法军攻占帕拉蒂纳特,并于次年彻底毁灭这个地区。哈布斯堡皇帝只得在东方以部份兵力牵制着土耳其,并分兵西线,勉力对付法国,使法军来回蹂躏德意志西部。[6]

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当上英国国王,并使英国在1689年加入奥格斯堡同盟,升高大同盟战争的等级。这是路易十四继1685年迫害胡格诺教徒之后的另一次外交大挫败(原本英国在1670年后一直相当于法国的附庸),从此路易面对英-荷-奥的三强联盟,注定他最后统一全欧野心消亡的命运。

光荣革命对法国影响更深远的是,英国的反法情绪从此飙高不下,在1689-1815年发生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拿破仑的军队击败英国后,普国军队前来增援,而拿破仑的增援军队失约而被普军打败,英国就把拿破仑终身监禁,于19世纪初被英国夺走欧洲第一强的宝座。(1815年战后,大英帝国正式成为世界顶峰的日不落帝国)

因为大同盟的结成,法国速战取胜的计划遇到阻碍,并且被迫在事前无作持久作战准备的情况下打了一场长达九年的大型战争。在欧洲大陆,这场战争以持久战为主,并且以围攻较多,而重要战役则较少,双方亦未曾发生决定战事局势的大决战。陆战主要战场在低地国家如荷兰,次要战场则在意大利和西班牙。1695年1月,路易十四最重要的将军之一,在法荷战争与这场大同盟战争里战功彪炳的卢森堡元帅去世,使法国开始保不住大同盟战争初期陆战的优势(路易十四从来没有信任过卢森堡,因为卢森堡在投石运动中曾反叛过路易十四。);在1692年的拉和岬海战(battle of la Hogue),扩建后的英荷舰队打败新兴的法国海军,取得制海权的优势,法国的只好用海盗行动还击,取得制海权的势力均衡。由于所有参战国都因这场持久战而使其自身的经济负担加重,因此战事趋向和解,但法国仍是欧洲最强的霸权。

暂时的和平[编辑]

当时法国农业在1694年底的大寒灾中受到巨大打击,数十万甚至可能百万人以上冻饿病死;富裕的荷兰也被迫向趁机抬价的德意志诸国购买昂贵的谷物,英国的反战情绪也不断升高,使得反战的托利党被选为新的国会多数派。于是在1697年,厌战的两方签订赖斯韦克和约(Treaty of Ryswick),结束大同盟战争。法国降低对荷兰的关税;法国为讨好西班牙而名义上归还1679年以后占领的多数领土萨伏依、德意志的洛林与卢森堡(但几年后路易十四对西班牙王位的占领实质上已占有整个西班牙);同时路易十四承认威廉三世为合法的英王(取消对詹姆斯二世的支持),认可他欧洲第二强大的君王地位。[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编辑]

主条目: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起因[编辑]

曾经在16世纪时称霸欧洲的西班牙王国在三十年战争后渐渐衰落,而欧洲新兴的君主制列强,如英国、法国、荷兰等均对西班牙的领土虎视眈眈。而战争的起端就在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二世死后绝嗣,而查理二世死前,遭到群臣力荐与罗马教宗的诱导,于遗嘱宣明传位外甥安茹公爵腓力,腓力同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等于是法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波旁王朝获得广大的西班牙帝国。这引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满,他们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该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即后来的皇帝查理六世)继承,因此他们积极寻找同盟,以期对法宣战,并夺回西班牙的王位。而英、荷等海上强权震惊于势力均衡被法国破坏,很快在1701年与奥地利签订反法盟约。[8]

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德意志邦国、萨伏依、葡萄牙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当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以及多数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份意大利城邦组成新的反法“大同盟”(1703年萨伏依、葡萄牙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2年5月大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正式开打。[9]

战争过程[编辑]



法国与西班牙舰队在维哥湾海战被英荷联合舰队击败的情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在马尔普拉凯战役中虽未能大获全胜。但敌方约翰·丘吉尔和欧根亲王的军队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反法同盟内部开始出现议和的意见。这个木刻板的制作者是R Canton Woodville。

战争刚开始是法国占得绝对的优胜。但在1702年10月23日,法国与西班牙少数舰队在维哥湾海战里被英荷联合的多数舰队歼灭后,战情开始急转直下,出现一波波对法国不利的负面战果。首先,高度依赖海贸的萨伏依、葡萄牙两国,见识到英荷海军的威力后,于1703年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4年,英国海军攻占了西班牙南面的直布罗陀,西班牙本土受到威胁;该年8月13日,大同盟军在欧根亲王和约翰·丘吉尔统率下,集中兵力,在豪什塔特附近攻破法巴联军(布伦汉姆战役),巴伐利亚的防线崩溃,大同盟军占领巴伐利亚全境,使法巴联军退出战争。根据温斯顿·丘吉尔的描述:“路易十四不能理解,他的优良军队不但战败,而且灭亡了,从此,他考虑的已经不是怎样统一欧洲,而是如何体面地结束这场由他挑起的战争”。[10]虽有人说布伦汉姆战役打破1643年路易十四在位以来法军的不败神话,但由于布伦汉姆战役的军力形势数据出现不同的记载,真实情况存疑,而且法巴联军只是退出战争,没有战败或灭亡,所以路易十四不能理解,加上法巴联军不全是法军,而这些战役又不是太阳王亲自上战场主导的。根据存疑的有限记载,布伦汉姆战役的两方士兵都是5.6万人,但英军元帅约翰·丘吉尔俘虏了法军元帅,以致1.4万法军士兵不能参战;最后大同盟联军1.2万伤亡,法巴联军2万伤亡,相差7千多,于是约翰·丘吉尔(马尔博罗公爵)就成了史上最伟大著名的英军元帅、太阳王的最大克星。

因为反法盟军拒绝和解,因此战事继续发展,受布伦汉姆战役影响心理,1706年气衰的法军在拉米利地区被气盛的反法盟军的约翰·丘吉尔所败,当时形势对法军极为不利。[11] 经过1706-1709年来回拉锯战之后,1709年双方部队在马尔普拉凯战役最后决战, 太阳王的维拉尔元帅指挥法国军队(9万人)单挑约翰·丘吉尔和欧根亲王指挥的荷-英-奥三强国联军(11.7万人), 荷英奥联军伤亡3万人,法军伤亡1.4万人,法军可说是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性胜利,惨烈巨大的重创伤亡使英国国内掀起反约翰·丘吉尔的浪潮、以致于反法盟军内部震惊恐惧而开始出现议和的意见,那次战争主要是与查理六世争西班牙王位,最后约瑟夫的罗马王位给了查理六世继承,破坏了反法同盟的势力均衡而被逼支持法国继承西班牙王位,因此在1713年法国与除奥国外的反法同盟各国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而在1714年,不肯签约的奥国欧根亲王(英国约翰·丘吉尔最佳拍档)败于法国元帅维拉尔(德南战役)。[12]维拉尔这位元帅是当时法军中唯一未被约翰·丘吉尔等人击败过的。

影响[编辑]

法国最终成了西班牙王位继承的最大赢家,因为西班牙王位最后被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继承,法国从此消除被哈布斯堡王朝两面夹攻的忧虑,并且得到未来极为有力的西班牙作盟友,大大扩展了法国的潜力。《乌得勒支和约》规定奥、萨瓜分西班牙帝国的欧陆飞地,同时法国与西班牙名义上不可合并。法军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海军几乎全灭,陆军同样残破,只剩全盛时的三分之一,但路易十四的霸权并没瓦解。与此同时,寒冷的天灾(1709年的大寒害)与飙升的战费拖垮了法国的经济,饥民大量死亡更造成社会濒临崩溃,法国人口可能从1670年代的2100万左右,下降到1712年的不足1900万。虽然路易十四仍然保留了法国在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但当苛刻的《乌得勒支和约》公布后,法国人对结果严重失望,使得路易十四原本的伟大形象与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13];人民不再把国王比作太阳,“路易大帝”的称号更从此消失在法国人的言论与记忆中。[14]但在路易十四的时代,法国的军力始终围持在全欧第一,这是一直保持住超高民气的拿破仑也不能做到的。

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编辑]

在法国,路易十四因为他使法国强大而受到尊敬,但他的无计量的战争使法国的国家经济破产,他不得不逐渐加强对农民的税收要求。法国历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认为,这个重税以及他对贵族的削权和没有政治权力的市民阶层对政策的不满是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原因。

名言[编辑]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它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朕即国家”这句话通常被认为是路易十四的名言,尽管历史学家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据报道,路易十四在临终时说的话是:“朕走了,但永存法国。”

其实“即”的意思也是“走”,其实路易十四是想说:“朕即将在法国永存。”

评价[编辑]

宫廷女官莫特维尔夫人评价说,在公正、仁厚、宽大、自制、严明方面,当代与历代所有的君王都赶不上路易十四;法国贵族学者圣西门伯爵则认为,路易的性情是温和谨慎的,行动与言语都极有节制;包含伏尔泰在内的批评者,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错误归咎于骄傲自大,认为他对权势与荣耀的喜好,导致法国社会的贫困与灾难;杜克洛说:“许多市民在他的灵柩经过时,甚至认为不值得去侮辱一番”。

同时代德意志的新教哲学家莱布尼兹评论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后来的文学家歌德称赞说:“他是自然造就的帝王中的完美样本,但是这样做,却使他自身耗竭,且毁掉了模子”;反对波旁王朝的拿破仑,赞美说:“路易十四是一位伟大的国王,是他造就了法国在国际中的一流地位,自查理曼以来又有哪位君王能够与他相比?”(暗示只有自己可与查理曼和路易十四相比)19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则认为,他是现代国王中最有能力的一位;最后连伏尔泰也颂扬他的统治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时代”(伟大的时代)。

儿女[编辑]



路易十四之家族

路易十四与他的王后有三男三女,但除了王太子长大成人以外,其余都早夭。此外他有16个经承认的养子女,但他和庶妻无子女。

长子:路易王太子 = 巴伐利亚的安娜·玛丽亚·维多利亚,皇太子妃 长孙:路易皇太孙,勃艮第公爵 = 萨沃伊的玛丽·阿德莱德,皇太孙妃 长曾孙:路易皇太曾孙,布列塔尼公爵 次曾孙:路易十五

次孙:菲利普,西班牙国王,安茹公爵 三孙:查尔斯,贝里公爵

长女:安妮·伊丽莎白公主 次女:玛丽·安妮公主 三女:玛丽·苔蕾丝公主 次子:菲利普·查尔斯,安茹公爵 三子:路易斯·弗朗索瓦,安茹公爵

相关作品[编辑]

小说[编辑]

大仲马的《二十年后》及《布拉热洛纳子爵》(Le Vicomte de Bragelonne)

电影[编辑]

路易十四的崛起La Prise de pouvoir par Louis XIV(1966),由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 铁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1998) 巴黎春梦 Vatel(2000) 国王之舞Le Roi Danse(2000)

参考文献[编辑]

脚注[编辑]

^ “1589年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继承了法国王位,成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并将两国王冠归入一个王朝。1620年下纳瓦拉正式并入法国,但各代法国国王继续使用纳瓦拉国王的称号直至1791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室。”见纳瓦拉君主列表 ^ 这两次小规模的冲突为产权转移战争和再统合战争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铨译,《法国史》,页180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铨译,《法国史》,页180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英)温斯顿·丘吉尔 著,薛力敏、林林 译,《英语国家史略》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 伏尔泰曾在1751年说:“在大多数路易十四的臣民看来,他一生因伟大事件和难忘事件而获得的巨大荣誉,在自己最后的三年里丧失”,见(法)伏尔泰著、王晓东编译,《路易十四的时代》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八卷?路易十四时代》,第一部第七章

书籍[编辑]

制作路易十四 作者:彼得?柏克(Peter Burke) 出版社:麦田 出版日期:20050530 ISBN:9867252349 路易十四时代(Le Siecle de Louis XIV) 作者:伏尔泰/著 译者: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 出版社:台湾商务 出版日期:20010528

ISBN:970517107 路易十四 作者:谢南(J.H.Shennan) 译者:李宁怡 出版社:麦田 书系:世界史文库 出版日期:19991121 ISBN:9577089135 与国王作爱:500年性与权力的交欢(Im Bett mit dem Kochnig: Die Geschichte der kochniglichen Matressen) 作者:伊莲娜?荷曼

译者:钟清瑜 出版社:先觉 出版日期:20050930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录:路易十四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路易十四

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 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二) 法国文物访北京 康熙与路易十四有交情 康熙与路易十四科学国策比较 路易十四时代(全文)--伏尔泰著 路易十四 从路易十四不洗脸说起 第二十四位路易十四 太阳王路易十四 绝对的君王---太阳王路易十四(续) Louis XIV The Sun King CATHOLIC ENCYCLOPEDIA--Louis XIV LOUIS XIV(1638 - 1715) WEBSHOTS--Louis XIV(Pictures) King Louis XIV RIJKSMUSEUM(objects)--Louis XIV of France Louis XIV le Grand dit le Roi Soleil-L'Histoire en Ligne Collection about Louis XIV in RIJK Museum 凡尔赛宫:17世纪的法国王宫

参见[编辑]

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列表 法国军事史 第二次百年战争

前任:

路易十三法国国王

1643-1715继任:

路易十五

纳瓦拉国王

1643-1715

巴塞罗那伯爵

1643-1652继任:

腓力三世

[显示] 查 论 编

法国君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0410.html

更多阅读

路易十四游花草园 路易十四

西历公元后2011年6月18日,下午时分,自称且人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骑着心爱的马儿来欧洲第一大红地广场溜达,却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路易十四:我的上帝呀!我的广场怎么变成这样了!随从:国王,L城在办为期三天的“自然之都”花草节,今天是展

太阳王路易十四 太阳王路易十四xo 价位

路易十四一共执政72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路易十四铜像路易十四统治法国前后达72年之久。因曾在话剧中出演过太阳神阿波罗,他被称为太阳王(Roi Soleil)。 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路易十四在当时被看做一个奇迹,

出生于狗年的国内外名人 狗年是哪年

出生于狗年的国内外名人江山代代出英豪,在狗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来历数一下出生于狗年的国内外名人。  郎朗(1982)  1982年生于沈阳一个平凡的家庭。他3岁学习钢琴,5岁起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9岁入中央音乐学院。1997年从中央

声明:《路易十四——法国国王出生于1638年9月 在位1643年5月-1715年9月 tm1638》为网友丑怪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