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影像论》
第一篇影像创作概论
第一章 摄影概论
第二论 光与色
万物表像皆为色。色的呈现取决于光。光与色,是摄影画面构成的两大基础元素。色依赖于光而呈现。色随着光的变化而变化。说得诗意一点,色是光的华裳,光是色的灵魂。归根到底,摄影是用光的艺术。
用光,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光与色效果而进行的照明调整等各种行为及其相关范畴。用光不仅仅在于调整光的亮度、硬度、方向、颜色等,用光更重要的是一种整体光效的构想和调整,包括:光位选择,光型经营,光色经营等。
没有光,摄影将无所作为。
一、光位选择
光位,指主光照明方向与拍摄方向的相对位置。户外景物摄影的光位比较简单,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即可。相对而言,室内(尤其是摄影棚内)人像摄影的光位比较复杂。其中,单体人像用光的光位说道较多。
室内单体人像摄影的基本光位(也称“钟面光位”)如下:
1、顺光,也称正光,指拍摄方向与照明方向在被摄主体眼睛汇聚处形成角度在15度以内的光。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眼睛相对水平高度的不同,顺光还可分为俯顺光、平顺光、仰顺光。
2、侧顺光,指拍摄方向与照明方向在被摄主体眼睛汇聚处形成角度约在15-75度范围内的光。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眼睛相对水平高度的不同,侧顺光还可分为俯侧顺光、平侧顺光、仰侧顺光。以拍摄方向为轴,根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角至照明方向的不同,侧顺光还可分为右侧顺光、左侧顺光。
3、侧光,指拍摄方向与照明方向在被摄主体眼睛汇聚处形成角度约在75-105度范围内的光。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眼睛相对水平高度的不同,侧光还可分为俯侧光、平侧光、仰侧光。以拍摄方向为轴,根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角至照明方向的不同,侧光还可分为右侧光、左侧光。
4、侧逆光,指拍摄方向与照明方向在被摄主体眼睛汇聚处形成角度约在105-165度范围内的光。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眼睛相对水平高度的不同,侧逆光还可分为俯侧逆光、平侧逆光、仰侧逆光。以拍摄方向为轴,根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角至照明方向的不同,侧逆光还可分为右侧逆光、左侧逆光。
5、逆光,指拍摄方向与照明方向在被摄主体眼睛汇聚处形成角度约在165-195度范围内的光。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眼睛相对水平高度的不同,逆光还可分为俯逆光、平逆光、仰逆光。
6、顶光,指照明方向从被摄主体头顶上方向下的光。
7、脚光,指照明方向从被摄主体脚下垂直向上的光。
选择恰当的光位,是用光成功的基础。调整光位,要么改变机位,要么改变被摄主体。艺术摄影摆拍,改变机位或改变被摄主体一般不成问题。纪录摄影抓拍,则应首先考虑如何拍到,可在先拍到一两张后,再尝试改变机位来调整光位。毕竟纪录摄影的拍摄现场,被摄主体很难按照摄影主体的意愿去改变。当然,如果可以预期被摄主体的移动方向,在先拍一、二张后,不妨耐心等待。许多理想光位的拍摄效果,都是等来的。
我论光位选择小民谣:
艺术摄影弃顺光,抓拍才不忌顺光。早九午四好阳光,可拍人像和风光。日出日落拍剪影,顶光脚光是丑光。喜欢线条用逆光,喜欢色块侧用光。
二、光型经营
光型,指光效类型。
光效,指光的造型效果。
光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太阳光、天空反光、雪地反光等都属于自然光。照明灯光、闪光灯光、烛光等,都属于人工光。
在自然光环境下拍风光,或者抓拍人物,光型经营都可以忽略。但在自然光中摆拍人像,以太阳为主光,以反光板或者闪光灯做辅助光,比较常见。
在室内运用人工光拍摄,不论是拍广告还是拍人像,光型经营都不可忽视。以室内人像摄影为例,光型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装饰光、背景光及模拟光等六种类型。
主光,指对被摄主体主要特征和部位进行照明的光。主光一般是照明强度最亮的光。
错误的概念定义:用以造型的主要光线。
辅助光,也称补光,指对被摄主体主光阴影部位进行补充照明的光。其主要作用是减弱光比。
错误的概念定义:辅助照明的光线。
轮廓光,指以俯逆光照明,使被摄主体的轮廓产生明亮线条的光。
装饰光,指对一些局部进行照明或修饰的光。例如,通过反光来呈现眼神光;通过慢门拍摄移动的灯,形成某些线条来修饰画面等。
背景光,指对被摄主体后面景物进行照明的光。
模拟光,指模拟日、月、灯、火等发光效果的光。
了解上述各类光型,目的在于将不同光型进行组合应用。在实际布光中,不仅要注意光位、光型的布局合理,还要注意光比、光质的调整。
所谓光比,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就室内人像摄影而言,光比就是主光与辅助光照明部位之间的亮度差。因此,光比也称反差。拍摄室内男士人像时,常见的光比是3比1,或4比1.;拍摄室内女士或儿童人像时,常见的光比是2比1。
所谓光质,指拍摄用光的软硬性质。阳光、聚光灯、闪光灯的直射光,能使被照明的景物有较深的投影,光质较硬,故称“硬质光”;天空反光、散光灯以及加柔光箱的光,没有深重投影,光质较软,故称“软质光”。硬质光适合拍摄男人,软质光适合拍摄女人和儿童。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布光方法。
1、基本布光法
布光方法:将主光加柔后置于俯侧顺光位(左右皆可),辅助光加柔后置于机位后上方的俯正顺光位,再辅之以背景光等。
基本布光法是肖像摄影中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布光,适合呈现单人肖像的正面细节。用光弱点是光效柔和而平淡,立体感不强。
2、三角光布光法
布光方法:在柔光基本布光法的基础上,在原本没有主光的另一边,再加一个与原有主光对称灯位且相同亮度和光质的主光。
由三个主光和辅助光组成,故称三角光。三角光是双人婚纱摄影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光,适合呈现两位被摄主体的正面细节。用光弱点是柔和而平淡,立体感不强。
3、伦勃朗布光法
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是著名的荷兰画家,尤其擅长人物画。伦勃朗作品《以马忤斯的晚餐》、《杜普教授的解剖课》、《花神》中的一些人物脸部常常被灯光照亮一边,而另一边脸部呈现出一个由阴影为边界的倒三角形亮部。当人像摄影也拍出接近伦勃朗作品中人物倒三角形亮部光效时,人像摄影的这种用光就称为伦勃朗布光法,也称伦勃朗用光。
布光方法:主光为硬光,于俯侧光(鼻梁低者于俯逆侧光)位照明,辅助光可以是硬光,也可以是软光,于俯正顺光位照明。拍摄男士肖像,有时候辅助光可以省略。再辅之以发光、背景光、眼神光等。光效是被摄主体脸部的一侧大部分为亮部,而另一侧因鼻影、眼袋阴影、脸颊阴影连接,呈现出以阴影为三条边界的倒三角形亮部。
伦勃朗布光法是一种经典的单人肖像用光,它使人像的两侧脸部因照明变化而显得生动,人物脸部有较强的立体感。
4、蝶形布光法
布光方法:主光为硬光,于俯正顺光位照明。主光的远近高低要根据被摄主体的鼻影来确定,原则上鼻影不超过上唇与鼻子距离的二分之一。辅助光可以是硬光,也可以是软光,也置于俯正顺光位,但应该与主光拉开一点距离。如果被摄主体是单人,脸部稍侧,辅助光可置于脸部面积较多的一边。再辅之以发光、背景光、眼神光等即可。蝶形布光法要注意鼻影不可过于深重,以免鼻影显得像胡子。
蝶形布光法因鼻影呈现蝴蝶状而得名,既适合单人肖像,也适合拍摄合影。蝶形布光法与机身闪光灯拍摄的光效较为接近。光效特点是能够较好地呈现被摄主体的面部细节。弱点是鼻影无法回避,有时候会影响画面美感。
我论光型经营小民谣:
主光定调统大局,反差调整辅助光。发光切勿亮鼻头,背景单纯才见光。伦勃朗光最经典,婚纱摄影三角光。用光俗手爱闪光,用光高手现场光。
以上用光知识为前人的经验总结。常规情况下应予以遵守。不过艺术创作法无定法。常识不应该成为特殊创意或摄影想象力的束缚。
在我看来,光型组合的目的在于呈现和隐藏。能强化呈现、突出被摄对象值得欣赏的部分,或者能隐藏、减弱被摄范围与呈现内容无关的部分,用光才算有较高境界。
苏珊.桑塔格说:“照片乃是一则空间和时间的切片。”我觉得这句话换一种角度来说更好。即:用光乃是表现意图的切片。不想看到的细节,用明暗来切除远比用画框来取舍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价值。
三、光色经营
光与色,是相互对立,却又可以相互转换的矛盾体。强光盖色,弱光褪色。光适中,色彩饱和;光过度,可能经营出淡彩效果。许多色彩构成,归根到底在于对光的控制和经营。
何谓色?色指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色是人脑对光的一种视知觉经验。色是影像作品构成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色的概念体系,包括色的系列概念、色彩三要素概念、原色补色系列概念、色调的概念等。
1、色的系列概念
色别指色的种类特征。摄影对色别的认识并不是指一种颜色,而是指一类颜色。比如,深红、纯红、浅红等,统称为红色。
颜色指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具有某种色别特征的印象。
色彩指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具有多种色别特征的印象。色彩效果指一定面积或体积上所有颜色的构成效果。
消色(achromaticcolours),指从白到灰再到黑的一系列只有亮度差别,没有冷暖色别特征的颜色。用白话表达,消色指白色、灰色和黑色。其中,灰色又分浅灰、中灰、深灰等。仅以消色来成像的胶片(卷)称为黑白胶片(卷)。
彩色(colours),指除消色以外的各种颜色。不过,可以所有颜色成像的胶片(卷)称为彩色胶片(卷)。
2、色彩三要素概念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相,指颜色的一种相貌属性。色相较之色别,颜色的特征更具体,更细致。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即便是同一种颜色,也能分为几种色相。例如,黄颜色可以分为中黄、土黄、柠檬黄等,灰颜色则可以分为红灰、蓝灰、紫灰等。光谱中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基本色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程度。对于摄影而言,某个景物局部按照标准曝光,其颜色成像后的明度适中,影像的色彩还原效果较好;如果曝光过度,颜色的明度成像后就过度偏白;如果曝光不足,颜色的明度成像后就偏暗。明度取决于景物被照明的亮度和拍摄时的曝光量。
饱和度,也称颜色纯度,指体现颜色色别特征的色相纯度。通俗地说,饱和度指颜色鲜艳程度。饱和度的高低与颜色中含消色成分的大小成反比。颜色中含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低。
3、原色补色系列概念
原色,指不能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常见“三原色”有摄影的色光三原色、绘画的颜料三原色以及印刷的三原色。
摄影的色光三原色是根据光学实验确定的。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相加,等于白色;不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相加,便会产生其它各种颜色。根据这个加色法原理,摄影的色光三原色(简称RGB)是红(red)、绿(green)、蓝(blue)。绘画中的颜料三原色与摄影不同。颜料三原色指红、黄、蓝。
光学实验证明,色光三原色中的两种色光相加,会产生另外一种色光。例如,红+绿=黄(yellow),蓝+绿=青(cyan),红+蓝=品红(magenta)。而且,红光+青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绿光+品红=白光。由此,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可以得到相应颜色。根据这样的减色法原理,印刷和相片打印设备相继出现。因此,印刷三原色(简称CMY)是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
补色,又称互补色,指两种等量混合后呈黑灰色的颜色。消色无补色。在色环图上,互为补色的颜色,是相距最远的两种颜色。
4、冷暖色概念
冷暖色,指颜色的冷暖属性。颜色的冷暖感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因联想而形成的。红、橙、黄色容易使人联想起东方旭日或燃烧的火焰,有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蓝色容易使人联想起高空的蓝天、阴影处的冰雪,有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绿、紫等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暖,故称为“中性色”。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在同类几种颜色构成的色彩关系中,含暖意成分更多的较暖,反之较冷。在视觉效果中,暖色为进色,看起来比同样距离的其他颜色更近;冷色为退色,看起来比同样距离的其他颜色更远。
色温(colourtemperature)指光源固有的拍摄后成像偏色的一种量化指标。色温单位简写为K。常见的光源色温是:标准烛光为1930K,钨丝灯为2760K-2900K,荧光灯约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一般情况下,中午阳光下拍摄成像不偏色;色温低的时候,拍摄成像偏暖色;色温高的时候,拍摄成像偏冷色。
颜色暗示,指颜色给人通常的视觉联想。
黑色容易联想到凝重、威严、肃穆、深沉、沉稳、深渊、寂寞、奥秘、孤独、放弃、恐怖、绝望、死亡等;
灰色容易联想到淡漠、柔润、温和、中庸、朴素、亵渎、浑浊、模糊、怠慢、失望等;
白色容易联想到、纯洁、明净、神圣、光明、素雅、脱俗、晶莹、空灵、冰冷、医院、哀悼等;
红色容易联想到热烈、热情、革命、伟大、热诚、喜庆、危险、血腥等;
粉色容易联想到聪明、活泼、可爱,梦幻、浪漫、梦想、轻浮、妖艳等;
黄色容易联想到尊贵、繁华、财富、辉煌、丰收、忠义、温暖、土地、顽固、傲慢等;
紫色容易联想到思念、忍耐、友谊、优雅、神秘、压抑、哀伤、凄惨、奸诈、不安等;
绿色容易联想到希望、和平、青春、生机、复苏、幽静、天真、竞争等;
蓝色容易联想到永恒、创造、宁静、清澈、脱俗、诚实、信任、科技、寂寞、忧郁、冷酷、凄凉等。
5、色调的概念
色调,指一幅作品画面色彩构成的某种倾向性基调。按照冷暖色的倾向不同,色调分为:暖色调(暖色面积超画面的四分之三)、冷色调(冷色面积超画面的四分之三)、冷暖对比调(冷、暖色均有大面积色块),中性调。按照颜色的明度不同,色调分为:重彩调(明度较低,深重彩色面积超画面的四分之三)、轻彩调(也称淡彩调,较高明度颜色面积超画面的四分之三)、平常调。按照颜色的饱和度不同,色调分为:消色调(即黑白调,作品画面无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半消色调(消色面积超画面的三分之二)、彩色调。
影调,指一幅作品画面白、灰、黑构成的某种倾向性基调。影调是消色调的极限调子。按照白、灰、黑的倾向不同,影调分为:高调(白色或浅灰面积超画面的四分之三)、低调(黑色或深灰面积超画面的四分之三)、剪影(只有白色和黑色,几乎没有灰色)和一般影调。
光色经营的常见手法:
1、通过选择不同的滤光镜、感光片等来控制色温;
2、通过调整化妆、服饰、道具、背景来改变画面色彩构成;
3、通过曝光量调整来控制整体或局部的颜色明度、饱和度;
4、在光前加色片,或直接运用有色光。
我的光色经营小民谣:
色多则乱却常见,色少和谐显纯意。消色可衬任何色,补色冲突难回避。纪录摄影求还原,朴素色彩最真实。艺术摄影求调子,浓妆淡抹都相宜。
综上所述,摄影用光有两大类,其一,尊重客观的用光;其二,创造性的主观用光。尊重客观的用光更适合于纪录摄影;创造性的主观用光更适合于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
(转载《宋醉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