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5个校长推荐生的成长案例 北大第一任校长

梦里江河引言:

2010年,北京大学通过“中学校长推荐制”推荐制从39所中学确定了90名优秀学生,最终有85名学生如愿被北大录取。其中,北京4位中学校长推荐的16名学生,有15名被北大录取,另外1名学生的高考成绩没到降分后的录取线。

梦里江河前不久从人大附中橱窗的录取名单上看到,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推荐的5名学生,全部被北大录取!这5名学生都在课堂学习之外有着特别的才华和优异的表现。

今天京华时报以《英才少年》为题,刊登了6位北大新生的故事和访谈,除了李敖的儿子,5位是校长推荐生,其中两位是人大附中的学生。

以下是转帖:


理科生写歌拍戏尝试另类生活

http://www.jinghua.cn2010-08-31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 贾卉一


北大5个校长推荐生的成长案例 北大第一任校长
英才档案录取院校: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院校: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


虽是理科生,刘頔(dí)却做了许多不符合理科生身份的“另类尝试”:写小说、办杂志、创作歌曲……为了熟悉影视创作,她还偷偷跑去做模特。和她聊天,你会觉得她的高中生活像在经历一场奇妙的冒险,其实这些经历都是刘頔的兴趣所在,“在把主业做好的情况下,我很放任自己喜欢一些东西,然后去追求它”。刘頔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官,未来四年,她将在北大外院朝这个目标迈进。

初三完成第一本书

和大部分投身数理化题海的理科生不同,刘頔在文学方面颇有所长,她不仅爱看书,也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作品,5岁就读完了72部世界名著简编版,“读书会带给我一些很敏感的东西,容易被触动,怀着这种心情去看这个世界,就会觉得有那么多可写的地方”。

初三暑假,不到15岁的刘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阳光正浓—奔儿头的精华》,这本10万字的纪实文学,记录的是她的初中生活。刘頔回忆说,创作《阳光正浓》时,面临毕业离校,她非常舍不得朝夕共处的大家庭,“我的初中同学都是一群头脑特别聪明的人,大家相处得轻松愉快,有一点有趣的事情我都想记下来”。

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按照正常轨道行进,在写作和联系出版社过程中她一直对外保密,不仅用了笔名“徐舒凡”,连新书宣传也没有做。直到上高二后,此书在国际展览中心展出时才告诉同学。

目前,《阳光正浓》的盲文版将很快面市。刘頔说,盲文版出来后,她可能会带着书走进盲人学校,“希望通过这本书融入盲人群体,切实地为他们做些事情”。

这个暑假,刘頔开始了小说《望不穿》的创作,目前已进入尾声阶段。刘頔说,希望《望不穿》能够为她带来全新的体验。

办杂志、爱写歌、爱拍戏

从小接触奥数,初高中一路走来,进入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学理科已经成了刘頔的一种习惯。但即便在去年拿到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刘頔仍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她将学习上的成绩归功于出色的任课老师,“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学得很轻松了”。学有余力时,她更喜欢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高二那年,刘頔尝试过办杂志。当时她和三位班里的女生一起策划,做一份中学生自己的校园刊物,名为《Maga2ine》。这个名字由Magazine演变而来,几个90后的北京女孩赋予了它新的含义。“2表示这个人有点傻、有点呆,我们经常会用2开同学玩笑”,刘頔说,她还搬出了郑板桥的那句著名的“难得糊涂”,“有时候你需要‘二’一点,‘二’是一种处世态度,就是很轻松地面对这个世界。”

《Maga2ine》的出版筹备了很长时间,因为不想把内容局限在某校,她们还联合了其他四所中学的朋友,10个人常常跑到中关村地下的和合谷“议事”,堆一桌杂志,看别人怎么做版式、用什么样的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工作,还要负责杂志内容的采编。

《Maga2ine》的创办过程十分不易,从版面策划、采集稿件到拉赞助商、排版印刷、宣传全部由这个十人团队一手完成。到后期,这本杂志由于一些原因停刊了。刘頔不无遗憾地说,有机会仍然会继续尝试做杂志。

创作歌曲也是刘頔生活的一部分,她和同样学钢琴的闺密合作词曲,创作领域囊括了情歌、意识流、人生等各种题材。“鬼魅的伤感,信鸽把锦绣刺在黑暗的边缘。彻心的痛感,我拾回流放在孤岛古老的思念”,这是刘頔作词的歌曲《阿贡亲王》,读起来有些周杰伦的味道。去年国庆阅兵时,西哈努克亲王的出现给了她灵感,她用两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词,然后发给闺密谱曲。“最初创作的两首歌我会边弹边唱,爸爸妈妈听了之后认为非常棒”,刘頔开心地说。已经创作出的20多支歌曲,她和闺密都会用弹唱的方式录下来,希望将来可以找到公司,让作品面市。

有点缀才叫生活

高考完,刘頔和朋友跑到京郊一影视基地“探班”,某现代都市剧正在那里拍摄,她很幸运地要到了一个有几句台词的护士角色,体验了一把做演员的感觉。但因为护士服比较大,穿上显得松松垮垮,刘頔不好意思地说,首次做演员的经历有些尴尬。

在此之前,她还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过模特。那是高二下半学期,刘頔的想法很简单:拍广告是艺人的重要工作,又和影视“属于一个圈子里的”,于是瞒着妈妈偷偷找了家广告公司,自己跑去面试,想了解广告代言的运作。不过纸里毕竟包不住火。某天因为工作推迟,刘頔在公司等了很久都不能回家,妈妈就一直打电话催。无奈之下,刘頔只好全招了,那时已临近高三,“业余模特”被家长勒令禁止。

正如对文学、杂志、创作歌曲一样,刘頔同样投入地对待表演这个爱好,她不仅看了许多电影、电视剧作品,了解影视圈的各种消息,还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请教北影的老师,“我希望在这方面同样能有作品呈现出来,像文学一样”。当记者问到数学、文学、写歌作曲、影视艺术,哪个才是最爱?刘頔认真地想了半天,还是选择了数学。对她来说,数学是主业、是学业,是赖以生存的东西,而其他的则是兴趣、爱好。

高中三年,刘頔其实一直在准备美国大学的申请,但校长推荐名额确定后,她马上就停止了,她认为那不仅是人大附中给她的殊荣,也是对北大、对母校的责任。关于北大,她说:“北大的厚重能够帮助我打牢根基,让我有能力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冲刺。”

刘頔期望,进入北大后,自己的生活能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刘頔,希望在北大的环境里踏踏实实地学习、做学问,实现自己做外交官的志向。另一个身份是“徐舒凡”,她可以写书、写歌、去影视圈尝试不同的生活。

刘頔从不为自己的兴趣设阻碍:“我不会说,我不能喜欢这个,太费时间了。人需要有主业、专业才能生存,但必须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样的点缀才能叫做生活。我首先要守住我的主业,没错,但我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丰富多彩。”

对话英才

学理科是一种习惯

记者:作为一个理科生,写小说时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或者习惯?

刘頔:头脑很清晰。学理科是一种习惯,用理科的方式去思维也是一种习惯。写小说前,我会列出来要写的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关系、性格等。有很明确的思路。必须要很有条理地去做,不然我会觉得非常非常乱。

记者:《阳光正浓》后,又尝试过创作新的作品吗?

刘頔:现在,我正在写一部新的小说《望不穿》,同样也是10万字,但和《阳光正浓》不同,这是一部悲剧。描写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在生活中的诸多无奈和意外之下,逐渐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其中加入了很多很现实的东西,包括我自己经历的、听到和看到的事情。

记者:你这么喜欢影视艺术,想过做明星吗?

刘頔:这个也要看机会。但我肯定不会放弃主业,因为我的生活经历、背景决定了我要走这条路。

记者:如果你不是一直以来的优等生,而是成绩平平的孩子,你会做出另外一种选择吗?

刘頔:那我一定去考电影学院了,哈哈。

记者: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演员?

刘頔:我喜欢周星驰。他非常非常有才。

记者: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刘頔:优秀的同学太多了,可能也不太需要我去宣传这个。我自己的感觉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高三的时候,像智商、努力之类的因素,可能大家都不会差很多。最重要的是,一定保持轻松、进取的心态。

《摆渡者》

作词:刘頔

茫茫芦苇岸/只我一人在湖面木桨碎了月圆/激起了水声潺潺月夜星垂/照亮/这孤寂的黑暗人未眠/鬓先斑/愁眉刻下心酸

我只知道送客下船/却不知道哪里是终点

日日年年/洒满慨叹/又一轮无奈上演

我只知道送客下船/却不知道哪里是终点

日日年年/洒满慨叹/又一轮无奈上演

遥不可及的夙愿/在没有止境的彼岸

命运画的圈/扯不断的线/停不下的旋转

风撩起了烟/舞得曼妙令人艳羡

月色被墨染/独自酒酣醉的熏染

想那门半掩/桌上备着竹笋豆干

思我未归的轻叹/今生我怎得有缘

本报记者贾卉一受访者供图

音乐才女钟情文化产业

http://www.jinghua.cn2010-08-31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 李琦


英才档案录取院校: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院校:人大附中

梦里江河注:8月7日,髙珊在人大附中校庆大会演唱了自己创造的英文歌曲。


一头垂顺直发,一把古典吉他,90后的高姗已经是拥有十余首原创音乐的小才女了。作为人大附中的文艺部部长,她从歌舞嘉年华的参与者变为组织者;从自组乐队到亲自操刀电影主题曲,10年的音乐“修为”,和富于创新的音乐才情,让高姗得到了校长的青睐,以校推生的身份考入北大新闻传播学专业。

首部原创主题曲一炮打响

对音乐有着高度热情的高姗,初中考入人大附中后一展所长,在全校每年一度的歌舞嘉年华中频繁获奖。进入高中后的她更加如鱼得水,作为学校文艺部部长,高姗从参与者变为组织者,将学校的传统项目歌舞嘉年华办得红红火火,并亲自操刀为学校电影节的作品创作主题曲。

“我的第一首电影主题曲是帮同学的忙。”但让高姗意外的是,她的处女作首次“触电”就一炮打响。“第二首是为了‘救火’!”词、曲、演唱、录制都亲力亲为。“因为时间紧,我从第一天晚上8点开始,从写歌词和曲子,到做伴奏,演唱,录制,一夜没睡,自己在卧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一直弄到第二天早上6点。等全都搞定,整个人也快呆滞了!”高姗颇感歉疚地说,“有时候觉得做我们家的邻居太可怜了!”

10年音乐修为乐队破茧而出

从小时候学电子琴,到小学学习古筝,再到初中玩吉他,直至高中组乐队,创作歌曲。高姗的音乐之路随着她一步一个台阶,渐行渐远。

或许是电子琴唤醒了高姗的音乐细胞,她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古筝9级(当时最高级别)。进入初中后,高姗迷上了吉他并报名了吉他班。“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后来自组乐队积累了不少人脉!”经过7年的“内功修炼”,高姗这只“音乐之蝶”终于破茧而出,于高一期间组建乐队并担任主唱,在海淀区22校联合校园歌手大赛中,高姗率领乐队在总决赛中获第三名。

原创十余首期待出专辑

高姗从高二开始尝试原创音乐。“其实最开始的创作就像写日记一样,一些音符会随着情绪冒出来!”对于歌曲创作,她形容素材来源于生活。如果是带着任务创作,高姗也有一剂找灵感的偏方,“我的办法是看电影和书,从别人的故事中寻找灵感。”

秉承着创作源于生活的理念,高姗成为了原创音乐“高产户”,她利用两年的课余时间创作了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大概有一半发布过,其中有几首我传到了网上,一些搞音乐的业内人士听过后给了我不少建议。”高姗的音乐在网络上有不俗的人气,曾经有小公司听过她的歌后希望与她签约,但是被拒绝了,她的解释是,“之前的音乐小打小闹的多,现在对自己的期望是做独立音乐。希望经过几年的积累,能做出自己的专辑!”

对话英才

北大给我意想不到的灵感碰撞

记者:作为校推生,北大在面试的时候有没有特别关注你音乐方面的特长?

高姗:完全没有。当时我抽到的题目是:“水蒸气也是温室气体,为什么大家更关注二氧化碳?”虽然自己是文科学生,但之前经常关注环保的相关内容,也和同学一起在学校申请成立了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社团,之前还正好看过一些关于温室气体的文章,所以当时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难回答,还引用了几个数据。

记者:你音乐底子这么好,为什么不选择中央音乐学院这样专业的院校,而选择北大?

高姗:我想进入北大,而不去专业院校,也是想从更高的层面上学习这些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技术上的提高,北大的文化积淀、学习环境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灵感碰撞。

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想从事怎样的工作?

高姗:对商业的兴趣,加上对艺术的钟爱,所以我想从事文化产业工作。这既是商业和文化的结合,也是我的兴趣、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因为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这两方面对于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在大学辅修经济学位或者艺术学位,让二者结合得更好。

本报记者李琦

15岁女生跳级上北大

http://www.jinghua.cn 2010-08-31来源:京华时报记者:周逸梅

英才档案姓名:洪欣格出生年月:1995年8月 毕业院校:江苏省天一中学高考成绩:430分(江苏理科)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兴趣:旅游、看书、看电影、听歌 本报实习记者赵恩泽摄

当她的同龄人正准备上高中时,她已经考上了北京大学。去年,年仅14岁的洪欣格获得北大首批校长推荐学生的资格,也成为全国90个校推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人。记者在北大校园见到这个“95后”新生,由于年纪小,她比其他新生显得瘦小一些,戴着眼镜的她看起来有些文弱,但是聊起天来却很开朗。

年龄最小的“校推生”

去年,江苏的天一中学成为北大首批39所试行校长推荐制的学校之一,洪欣格和其他两名同学成为了候选人。按照洪欣格所说,他们三人平时成绩都比较拔尖,在伯仲之间,所以“选谁都有可能”。学校对三人进行面试,面试问题包括对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等的考验。面试结束后,考评小组又召开了会议,决定洪欣格成为最终人选。

虽然三人各有所长,但是洪欣格的当选也在同学的意料之中。他们班的团支书梁佳艾认为,洪欣格和其他两名同学比起来,发展更加全面:“她各科均衡,综合素质高,不仅包括文化素质,还包括心理素质,知识面比较宽。”

虽然当时考虑过要出国,但是由于年纪太小,父母还是希望她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习。而北大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学府之一,也是洪欣格在国内最心仪的大学。

于是,当时只有14岁的洪欣格,成为了全国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不靠加分考上北大

天一中学的校长非常喜欢这个年纪小的优等生,在推荐词里不乏赞美,称其“个性显著、有着较强语言天赋和出色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明确的人生规划”、“在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

获得了这个资格以后,洪欣格承认自己一方面不免会因为30分到手有些懈怠,一方面发现自己不再是代表自己去考试,还代表着学校,更平添了压力。

到了高考阶段,洪欣格的心理状态却变得非常不好,“我其实考试就紧张,紧张到会肚子疼”。在上考场前,洪欣格为自己设计了一套心理暗示减压法:第一门语文考试前,不去听广播里播放的考试说明,闭眼沉思,忘记紧张;到第二门考数学时,就不停对自己说,语文都过来了,数学怕什么;后面的科目也以此类推。

对洪欣格来说,这样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她在江苏高考中得到430分,以她自己的评价是正常水平偏上的成绩。这个成绩让她不用加自主招生的30分就考上北大。但是她还是很感激自己获得了校长推荐的资格,因为江苏理科前十名都有各种加分,如果没有了30分,她就可能无缘自己最喜欢的光华管理学院。

上小学时接连跳级

为什么洪欣格会早3年读大学?原来,洪欣格就读的小学是一所私立小学,所以体制上更为灵活。当时,希望孩子早点读书的父母把没有上过幼儿园大班的洪欣格带去学校,通过了入学测试。

一年级时,洪欣格虽然比同学小一岁,但是成绩却很突出。于是家里就想让她试试去跳级。经过学校同意后,小洪欣格就直接跟着三年级上课。她一边自学二年级的课一边跟三年级:“好在二年级课程不难,很快在三年级里成绩也排在了前面。”

读完五年级后,9周岁的洪欣格直接进入了天一少年班,初中也只读了两年。到了高中,她就比同学们小了三岁,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阴差阳错考出雅思高分

除了年纪小,洪欣格的种种成绩甚至让比她大三岁的学生都要汗颜。按照校长推荐的介绍,她对金融学、经济学、中外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包括很多英文原版书籍;同时,她还选修了中学国际部的AP经济学、AP数学、AP物理及学术英语四门美国课程。

最让人咂舌的是她在语言学习上的天赋:取得IELTS考试7.5分,TOEFL考试106分,SAT1考试2160分,SAT2考试2400分(满分)的好成绩。但令人意外的是,参加这些外语水平测试,其实是缘于她母亲的一次失误。高一暑假时,洪欣格要参加一场外语口语比赛,让母亲给她报一门口语补习班,可妈妈却弄错报了雅思教学班。既然学了,洪欣格就让自己试试,可是这一试连她自己都没料到,一举得到了7.5分的高分,“这个成绩可以去申请任意一所英国大学”。

雅思考出了高分,洪欣格便萌生出国读书的念头。第二年,她又连续考了托福和SAT1和SAT2,准备每项考试的时间都只有一两个月,却全部取得了高分成绩。

让洪欣格印象最深的是考SAT1的时候,会考结束以后,她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为了专心备考,她向学校提出免修语文和英语的要求。天一中学不仅开明地同意了这个要求,还批给她自己一间教室自学了一个月。校长评价说:“这一个月的时间,洪欣格表现出了比同龄人更强的自律能力和自学功底。”

说不出来的学习秘籍

跳级耽误一年的课10多天就能赶上,英语也是突然“莫名其妙”就冒尖,对于自己优异的成绩,洪欣格却认为是有些“运气”。她说不出自己的学习秘诀,也称不会多给自己加量加题,“我做的和其他同学都一样,并不比他们多做一些。”也许这就是天赋使然。

不过这些荣誉倒没有让洪欣格很较真,她认为是否能进班级前十靠的是实力,而究竟是在第几名,有时靠的却是运气,而自己在关键时候总有那么点运气。这样的好心态也让她在学业上表现突出:“考试就是这样,你越在心理上轻视它,反而结果越好。”

作为95后的洪欣格,在90后的同学中是个小妹妹,但和同龄人比,却又多了点成熟。这个好像是活在“夹层”中的孩子,却拥有“两头”的朋友,而且在“两头”都玩得很开心。“我不觉得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发泄解压写小说

成绩越好,压力越大,洪欣格也同样会被压力困扰,但是她有自己独特的解压方法:写小说,而且专门写虐文。“我心情越不好,就越虐我文里的主人公。虐惨了我也发泄完了。”她至今已有50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如《水做的女儿》《亡国之女——西施》等,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

因为爱看网络文学,洪欣格写的小说文体也各异,武侠、玄幻、穿越全都尝试,但是这些作品都是她个人心情宣泄的一种方式,“没想过去发表,甚至很多都没写完,等我心情好了也许就不写下去,下次心情不好又重新开始写一篇。”

到高三时,写小说甚至成为她的一种期盼,每天做作业时,她就不停对自己说:“赶紧做,做完我就能去写上一段。”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她的学习效率。

提前来京学习GMAT

虽然北大要9月1日报到,洪欣格却在8月8日就赶到了北京。她是和中学老师一起,作为学校天文社团的代表,参加北大青年天文学会的活动,一起去内蒙古观看流星雨。

洪欣格自嘲虽然高中参加过天文社,但是连天文望远镜都没看过:“我就是个‘打酱油’的。”

从内蒙古回来后,洪欣格并没有回无锡,而是留在北京上GMAT的班。还没有开始本科学业就开始准备GMAT,听起来匪夷所思,洪欣格却把它当成开学前收心的一种方式。她为自己定的计划是在2012年前考完GMAT,毕业后去国外留学。

对话英才

记者: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满意吗,还记得出分时的心情吗?

洪欣格:其实当时查分的网络都瘫痪了,我自己都没查到分,后来还是老师查到告诉我爸爸然后再告诉我的。其实我爸爸告诉我的时候,我还不相信,因为他之前就骗过我,说帮我查了才300多分,当时都害我伤心得不行。这个分数还不错吧,我高考有一点点的超常发挥了。

记者:你爸爸为什么要在高考分上骗你啊,为了不让你紧张还是让你做好最坏的打算?

洪欣格:其实没什么,我家就是这样的氛围,爱开玩笑。

记者:很多人都说,孩子过小学习会失去天性和一段童真的时光,你后悔你跳级早读书吗?

洪欣格:我是不后悔,觉得现在这样很好,因为没有走过另外一段路,所以也没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当然也许我当年没有跳级,现在也不会后悔。

记者:你这个95后,混在了90后的班级里,会觉得不一样吗?

洪欣格:啊,90后分那么细啊,我没觉得自己特殊。

记者:你现在这个年龄应该正是叛逆期,你有叛逆的感觉吗?

洪欣格:我好像真没有叛逆期啊,如果说有的话,应该是提前了吧。初一的时候有阵子心理上抵触父母,不过好在是住校所以冲突并不多,在学校里我当然还是乖乖的样子。

记者:你怎么看自己的学习,是靠天赋吗?

洪欣格:我就是学的时候特别快,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讲,然后基本就都能学进去了。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不过学得快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觉得自己会的,练得就少了。

记者:在高中还有一些和你一样是少年班的同学,到了大学,你大概就是班里最小的学生,会希望自己被特别对待吗?

洪欣格:当然不了,我现在已经加了今后班级的QQ群,我是里面的活跃分子,已经交了很多朋友,他们也不会特别对我。我觉得入学以后会很适应。

本报记者周逸梅

“学生股神”手握两项保送权

http://www.jinghua.cn 2010-08-31来源:京华时报记者:张灵英才档案录取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院校:广州华南师大附中

作为首批北大校长推荐生之一,毕业于广州华南师大附中的梁昊的成长经历颇有些不同寻常。13岁投身股市,从初始资金5万元到现在的数十万元;学习成绩出色的他,将自己的炒股爱好与数学完美结合,开发了一套股票收益估值法,一举拿下了全国第九届“明天小小科学家”银奖……如今,梁昊已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学生股神”。怀着对金融投资的浓厚兴趣,他即将迈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继续他的逐梦之旅。

5万起家“杀入”股市

梁昊涉足股市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2004年9月初,大盘跌得很凶,爸爸觉得抄底时机到来了,便带领儿子入市。当时的梁昊年仅14岁,拿着以妈妈名义开的户,用从小积攒下来的5万多元钱杀入股市。

梁昊的父母都没有从事金融投资工作的背景,母亲是大学历史老师,做贸易的爸爸也只是对股市略有兴趣,没有深入研究。幸好家族中有一长者涉猎股市多年,梁昊便拜师于他,完成炒股的启蒙教育。“刚开始也只是学了些皮毛,比如最基本的买卖操作,偶尔也看下技术图表。”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读初一、连k线图都不会看的梁昊一出手就买入1000股的双鹤药业,一周就赚了400块钱。财富如此轻易到手,梁昊信心大增,自以为可以大展身手赚钱了。可是盲目乐观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接下来越买越多,越亏越多。“乱买股的作风给我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初入股市让梁昊懂得,股市永远会让新手先赚一笔,但大多数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后来的倾家荡产。

在股市的小试牛刀让梁昊从此对炒股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坚持就是6年。由于平时要上课,梁昊无法跟专业股民一样,每天盯大盘、看走势。他只能利用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的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股市行情、财经新闻、操作股票。也正因如此,梁昊的投资策略也以中长线为主,很少做短线。

作为中国亿万股民中的一员,几年间梁昊也经历着几轮牛熊市的考验。在惨淡的2008年,梁昊坚定地买入并大举增仓了中信证券和山西汾酒两家上市公司,结果亏损极其惨重,最终只好低位斩仓。

在2009年的牛市中,梁昊最成功的一次操作是一笔A+H市场的套利交易,他买入大陆中国神华能源A股,同时又购入香港的中煤能源熊证,以求对冲。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自己就赚了20%的收益。凭着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在这一轮牛市中,他实现了100%的获利。当年的5万元,已经滚雪球般地变成了几十万。

在股市沉浮几年,18岁的梁昊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练。在梁昊看来,炒股是一项爱好,更是磨练自己意志品质的一种方式。投资绝不能心急,不要总是想买卖股票来赚钱。当你觉得某个投资机会实在是非常合适、十拿九稳时,它才是值得你去做的。正确的投资心理和投资思路比什么都重要。投资最关键的不是要想赚大钱,而是要保住资本。

牛市获利100%

在梁妈妈的记忆中,梁昊小时候特别喜欢去银行,对金融知识很感兴趣,梁昊8岁时,就把父母替他从小积攒的9000多元压岁钱存入银行。

2003年五一,梁昊跟妈妈去存钱,发现一种7天通知存款的理财方式利息高于活期存款,就把自己的钱和爸爸公司的一些闲散资金转入7天通知存款账户,一周下来获利接近200元。这次经历让梁昊的父母开始注意到儿子的理财天赋。“我的家庭环境比较宽松,父母看到我对金融理财方面有天赋都很支持我。”梁昊进入股市后,父母也陆续给他一些资金支持,妈妈甚至拿出“私房钱”支持他炒股。

起初,梁妈妈也曾担心儿子对金钱看得过重,会过早变得市侩,但见梁昊在准确预测指数上落或仓里的股票有盈利时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父母也就比较放心让儿子去炒股了。

从小培养理财观

手握两项北大保送权通过炒股,梁昊萌生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股市的念头。为了系统评判股票的投资价值,他建立了收益估值法之数列模型,计算股票分红回报率,评判股票投资价值的高低。在此基础上,他又紧密结合股票价值与价格波动规律,提出弹簧小球理论,预测股指未来的趋势与其高低点区域。

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梁昊将这套理论写成了论文——《股票收益估值法与弹簧小球理论——关于股票何时何地中枢与价格波动关系的数学模型》,参加了全国第九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获得银奖并赢得一万元的奖励。同年,他参加全国化学竞赛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凭借这两个奖项梁昊提前获得北大保送资格。在今年的北大校长推荐计划中,他更是被中学校长称为“全才”向北大推荐,获得进军北大的“双保险”。

看淡财富将来回报社会

在学校,梁昊被同学称为“史前人”。而90后们普遍喜欢的追逐新潮、爱跟风等特点在梁昊身上却丝毫找不到。

“其实,我更像70年代生人。”梁昊表示,因为喜欢炒股、平时喜欢研究财经新闻,让他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另类”,而90后们迷恋的如郭敬明、韩寒等新生偶像,他更是从不关心。但是,关于偶像巴菲特的典故他却能如数家珍。

对于学习,梁昊有自己的一套心得:注重课堂效率,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也是早早地就锁定了国内学金融最好的地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尽管已有数十万身家,但对于财富梁昊看得很明白。“我不要贪财如命,要做金钱的主人。”梁昊表示,现在所有的财富都是父母的,自己所享受的是通过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市场准确预测的过程。

对于未来,梁昊表示,如果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就,拥有一定的财富和能力时,一定会去做一些环保事业回馈社会。

对话英才

巴菲特是我的偶像

记者:你炒股有没有什么秘诀?

梁昊:最关注基本面,技术指标很少看,免得搞坏心态。没啥选股秘诀,主要看市盈率和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还有,会非常广泛地比较和同行业的公司,比较它们的发展前景、行业地位,并主要看公司有没有估值优势,当然我也会参考香港的同类上市公司,毕竟人家的估值体系更加成熟。我现在很少“陪”玩那些小公司,毕竟我不了解它们,不想拿自己的钱冒险。

记者:你的炒股知识都是从哪里获得的?

梁昊: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图书城看书,除了看书自学以外,每一次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名词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收集一切资料,以辅助自己了解。记得有一次,我不明白期货市场上的对冲交易是怎么回事时,便在网络上寻求答案,耗时近一周,终于把期市的来龙去脉吃透。

记者:当年你跟父亲一起杀进股市,6年下来,你们俩谁的战绩更好?

梁昊:当然是我,老爸做得太烂,已经退市了(笑)。主要还是因为他转不过弯,方法不对,还是习惯追涨杀跌,被套后不及时止损,典型的散户心态。

记者: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梁昊:本科毕业后希望能出国继续深造,将来从事金融投资的工作。我的终极目标是未来能够创办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就像我的偶像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样。

本报记者张灵受访者供图

“红楼”诗人自创武侠小说

http://www.jinghua.cn2010-08-31来源:京华时报记者:贾卉一

英才档案录取院校: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院校: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相关链接:

中学校长向北大推荐学生名单和理由

北大“校长推荐生”高考失利的不少,明年全国推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9200.html

更多阅读

继续活下去的5个故事 活下去的五个故事原著

看了乙一的一部小说《ZOO》之后就立刻被他的风格所吸引了,灰暗晦涩中透露着悲伤和温情。立刻把电影化的5个小说找来看看,果然精彩,但是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在电影中很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一个故事 小饰和洋子如果妈妈杀了我,我会高

清末以来的北大校长 北大第一任校长

来源:北大官网 编辑:学妹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清咸丰状元。历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许景澄(1845-1900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运动员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运动员是谁?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田径选手刘长春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 1896年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召开前,国际奥委会向清政府发出邀请;处于内忧外患、不知奥林匹克运动为何物的清政府与奥运会“

声明:《北大5个校长推荐生的成长案例 北大第一任校长》为网友学霸刷作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