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会滹沱河一号水面陆续蓄水,为此,石家庄日报、河北青年报有关采编人员,就滹沱河的历史文化采访于我,下面是我提供的资料。
滹沱河,石家庄的母亲河
一、滹沱河,文明的摇篮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母亲滹沱河孕育了一方文明。
她从远古出发,西出太行,东奔大海,时而湍急,时而舒缓,日夜不息地流淌走了多少岁月。
岁月淤积了沃野,岁月催生了文明之花。在她的身后,留下了广袤的冲击扇平原,也把太行沟谷河汊30万年前萌生的那星人类文明薪火,带出了太行,带向了沃野。
在远古,由于受水源和抗拒自然灾害能力的限制,人类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山谷和冲积平原的台地上。而滹沱河流域就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了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热土。
滹沱河,子牙河系主要干支,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下,流经晋中黄土丘陵,横穿太行山,入平原,东奔大海,历史上名称多异,《周礼》和《汉志》作滹池,《史记》称滹沱,也作亚沱,《水经注》叫滹沱。滹沱河是流经石家庄市的最大河流,全长311公里,在石家庄境内流长206公里。
滹沱河源远流长,流经山西黄土地区,自黄壁庄出山口后,河床坡降骤减,所带大量泥沙在山前沉积,随着新构造运动太行山间歇抬升,形成了广袤的冲击扇平原。石家庄区域内的平原,主要是以滹沱河洪积、冲积扇为主体。石家庄雄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的首端,成了连接太行山和河北平原的要冲。
在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丰富,水肥土沃,成了富庶之地,为人类生活繁衍提供了优裕的自然条件,成为我们的先祖栖居地,成为北方最早开发的地域之一,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早期人类原始文明的兴起。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母亲滹沱河孕育了一方文明。在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丰富,水肥土沃,成了富庶之地,为人类生活繁衍提供了优裕的自然条件,成为我们的先祖栖居地,成为北方最早开发的地域之一,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考古证明,在这里,早在距今约1万至3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期早、中、晚期,在太行山中的滹沱河水系流域,就繁衍生息着我们的先祖。在这里,至晚在1万年前,居住生存在太行山中的人类先民,从太行山的洞穴中走出,沿着滹沱河进入平原,在滹沱河沿岸定居,开始新的生活,在漫长的日月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发生着重大变化。正是在这些变化中,华夏文明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二是农业文化的起源地。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进步,是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石家庄区域的农业文化,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我国社会进入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从太行山中走出,在滹沱河流域的平原定居,拉开了创造人类文明的序幕,升腾起华夏文明起源之光,在这里,至晚在六七千年前就萌发了农业文明,从渔猎为生向着原始农耕迈进,发明了的饲养家蚕的技术、原始的纺织技术和烧制高温原始瓷器的技术,开创了和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同步的滹沱河流域农业文化,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最有代表性的是滹沱河南岸的南杨庄文化遗址。
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河北华北平原仰韶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是新石器早期华北平原上势力强大的一支文化,成为考古学上的“南杨庄文化类型”,树立起石家庄历史文化在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南杨庄遗址的典型意义,一是在遗址内发现的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说明在滹沱河流域,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即以粟为主要食物了,已有了较为发达的粮食生产。这表明,至晚在6000年前,在石家庄农业文明已起源,并有了相当的进步,这和黄河流域最早的农业文化是同步的。石家庄作为黄河流城最早的农业文化区域之一,掀开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帷幕。
二是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出土的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人类饲养家蚕最古老的文物证据。该遗址还发现了“加捻牵伸的陶纺轮,以及既可理丝,又能打纬的薄刃条形骨匕70件。”由此证明,滹沱河流域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从事育蚕丝织手工业,这也是我国目前见诸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养蚕丝织业文物。养蚕、缫丝和织丝以我国为最早,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所以,南杨庄出土的陶制蚕蛹,开创了历史文化的世界之最。
三是同样开创了世界之最的还有出土的三片釉陶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瓷器,对于瓷器在中国的独特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据记载,在其他地方,商代中期始有原始瓷器,而南杨庄遗址出土的瓷器,则使我国瓷器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以上,自然也是世界最早的瓷器。
南杨庄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用充分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石家庄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三是商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走出了先商的祖先,开创了璀璨的商文化,成为华夏文明走向成熟期的商文化发源地。
在中国历史上,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商文化是华夏进入成熟文明时代的标志。越来越多的考古和历史研究学证明,滹沱河流域石家庄区域是商文化的源头。先商祖先在这里繁衍,从滹沱河流域由北向南,逐渐走向中原,灭夏建商,开始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目前,全市已发现的商代遗址近百处,在石家庄区域众多商文化遗址中,藁城台西遗址以其发掘面积大,出土文物丰富,集中展示了早商文化最北类型的文化面貌,是早商文化最北类型的典型代表,考古学上称之为台西型。台西遗址的发掘,撩开了河北中南部,特别是石家庄的历史面纱,揭示了这一地区历史文明的起源。台西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从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到房屋建造、水井开凿;从制陶、冶炼、酿造、纺织业的技术水平,到粮食、林果种植业标示的农业文明,都说明了河北中南部石家庄区域早在商代已进入了文明时代,是华夏较早进入文明的地域之一。特别是,台西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多项中国和世界之最,奠定了石家庄历史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
四是城市文化密集区。在这里,丰富的生活资源,使人口大量繁衍聚集成为可能,从而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使这一区域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城垣密集、中心城市起源早的区域。出现了源远流长的城市群,使人类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起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石家庄是北方城市起源较早的地区,石家庄城市的源头,根据考古资料,应该萌芽于商代,兴起于西周时期。在目前发现的商代文化遗址,如正定新城铺、藁城台西、鹿泉将台湾、灵寿北寨等地,都发现了大型居民点遗址,表明,至晚在商代,这一地区就部落密集、人口聚居,这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藁城台西发现的建有多处礼仪建筑的商代大型聚落遗址,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奢华,等级分明,考古分析认为,这应是商朝王畿内的一个重要都邑,这是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城垣遗址之一。
石家庄也是古代城垣密集的区域,出现了源远流长的城市群。到秦汉时期,随着郡国县政权的建设,石家庄一带成为城垣密集的地区,在商代以来的3500多年的历史上,见诸史籍记载的作过县或县以上政区治所的历代城垣至少有60余处,其中有17座古城作为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有15座城市至今仍是县(市)政府驻地,其中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城垣有14座。
特别是,这里是中心城市起源早的区域,中心城市一直传承、延续不断。在滹沱河畔,在2400年前就形成了中心城市——东垣(真定)、真定(正定),从秦汉时期起,作为县、郡、州、国、路、府治所,一直传承延续到近代,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石家庄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石家庄的中心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呈现了古代中心城市形态和现代中心城市形态,东垣——真定——正定——石家庄,是一脉相承的。依托中心城市的发展,凝结了外延广阔、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
二、滹沱河资源,提升石家庄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
历史上,石家庄区域的中心城市依水兴起,傍水迁徙。今日的石家庄,同样要依水而兴,滹沱河的“水元素”和历史文化,是提升石家庄城市形象、凝结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可资利用的基础条件和资源元素。滹沱河整治工程,以及石家庄实行跨北发展战略,滹沱河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石家庄跨北发展,为打造和建立城市品牌战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提供着丰富的资源。
这一区域横跨滹沱河,有着丰富的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经过改造,滹沱河水系和滩涂为提升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新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条件;这里又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资源条件,构成了区别于任何城市和石家庄市区其他区域的独特个性特点,为打造城市品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打造石家庄城市品牌提供了最佳路径。
三、文人吟咏滹沱河
历史上文人留下了众多吟咏滹沱河的诗文。著名的诗人,如欧阳修、范成大、文天祥等都曾留下了吟咏滹沱河的诗句。在这些历史名家的众多诗文中,以滹沱河为题的,不少诗句在赞美滹沱河的如画景致外,更多的是借滹沱河抒发怀旧叹古的情怀。字里行间,重现了曾发生在滹沱河沿岸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感叹历史沧桑,从而折射出了滹沱河以及真定(正定)作为雄踞河朔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地位。
比较有名的是唐代是与李贺齐名的诗人李益的《临滹沱见蕃使列名》,是他在滹沱河畔见“蕃使”(即外族使节)的一首感怀诗。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江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由诗的描述可见,滹沱河是中原的屏障。
另一首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诗人胡曾的诗,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真定走国为题材:
渡滹沱河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
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诗中感怀的是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王朗赶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传说刘秀经略河北,讨伐王郎,败退至滹沱河,无舟可渡,前锋王霸恐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郎兵赶到时,冰却融化,从而救了刘秀。传说归传说,但是,不是凭空编造,刘秀和王朗在西汉末年确实在滹沱河一带你死我活地争斗着。由此可见,包括真定(正定)在内的石家庄滹沱河流域,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以此为题材的,还有宋代爱国名将文天祥、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以及元明清一些文人诗作。
通过诗文,概括和反映滹沱河战略地位,莫过于清代的容巫华的一首律诗了:
起伏沙冈一郡环, 唐藩成德汉常山,
西抱恒岳千峰峭, 南载滹沱百道湾。
中国咽喉通九省, 神京锁钥控三关。
地当河朔称雄镇, 虎踞龙蟠燕赵间。
寥寥八行诗句,滹沱河和正定城的重要战略地位却昭然若揭。而元代陈孚的一首《真定怀古》,描募了滹沱河畔、真定古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盛景。
千里桑麻绿荫城, 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 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 尉佗荒冢暮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 犹有当时旧姓名。
诗中的“主父故宫”,是指战国时,赵武灵王攻取东垣,夜梦神女,在此筑神女楼。 “尉佗荒冢”是指赵佗先人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