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 可乐喷泉实验

一、探究主题:

(1)成功进行喷泉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2)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可以做喷泉实验?

二、探究过程

1、探究形成喷泉的关键条件

形成喷泉的原理是由于烧瓶内气压急剧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形成内外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进了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由此得出:降低烧瓶内的气压则是形成喷泉的关键。

2、设计实验方案

只要降低烧瓶内的气压就可形成喷泉。那用哪些方法可以做到呢?经查询资料可知:一是减少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二是降低气体的温度;三是增大烧瓶内气体的体积。

在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验证。

(1)减少烧瓶内气体的质量
《喷泉实验》 可乐喷泉实验

在喷泉实验中常用溶解吸收法来减少烧瓶内气体的质量。显然这与溶剂的选择有关。

①对于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氯化氢、氨气等溶剂可选择水。

②对于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可选择有关溶剂代替水。如氯气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实验一】验证氯气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形成喷泉

[实验准备] 在圆底烧瓶内收集满氯气,胶头滴管中装入四氯化碳溶液,烧杯内盛水。并按图所示固定在铁架台上。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胶头滴管、烧杯、导管、双孔橡皮塞、铁架台、四氯化碳

[实验现象] 挤压胶头滴管内少许四氯化碳进入烧瓶,使氯气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减少烧瓶内气体的压强,最终形成喷泉。

③ 对于在水中溶解度比氯化氢、氨气小得多的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可选择能与气体发生反应的溶液做溶剂。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喷泉

[实验准备]在圆底烧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胶头滴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盛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加酚酞。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胶头滴管、烧杯、导管、双孔橡皮塞、铁架台、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酚酞。

[实验现象] 挤压胶头滴管内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减少二氧化碳分子数,以至减少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从而形成红色喷泉

【实验三】验证当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下降时能形成喷泉。

[实验准备] 在圆底烧瓶内收集满氨气气,烧杯内盛水并滴加酚酞,然后将冰水袋敷于圆底烧瓶上。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烧杯、导管、单孔橡皮塞、弹簧夹、橡皮管、水槽、酚酞。

[实验现象] 由于烧瓶浸在冰水中,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降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松开弹簧夹后,红色喷泉立即形成。

(3)增大瓶内气体的体积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改进了上图的装置,将胶头滴管取下,改插一段玻璃管,然后在玻璃管外,连接一个挤扁的洗耳球,借此来增大气体的体积,并仍以氨气为例进行实验。

【实验四】验证当氨气体积增大时能形成喷泉。

[实验准备] 在圆底烧瓶内收集满氨气气体,烧杯内盛水并滴加酚酞,然后把洗耳球挤扁并用弹簧夹夹住。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烧杯、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 橡皮管、洗耳球、酚酞。

[实验现象] 松开洗耳球上的弹簧夹后,烧瓶内气体就会自动进入洗耳球,从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减小瓶内气压,形成红色喷泉。

探究结果

通过研究探索,对喷泉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不仅氨气极易溶于水后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也能形成喷泉,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他气体与合适的溶剂反应也能形成喷泉,具体归纳见下表:

常见较易形成喷泉实验组合

气体

吸收液

氯化氢

水+石蕊

氨气

水+酚酞

氯气

氢氧化钠

硫化氢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硫

水+石蕊

2、形成喷泉实验的关键条件是: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方法有三种:

(1)减少瓶内气体的物质的量。途径是根据气体性质,选择不同溶剂。

(2)降低瓶内气体的温度。途径是采用冰水袋冷却烧瓶,使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3)增大气体的体积。途径是改变烧瓶的容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896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沂蒙教育》2015年第6期目录 转载武侠玄幻区目录

专栏《沂蒙教育》之《干草垛,麦秸垛》。原文地址:《沂蒙教育》2015年第6期目录作者:朱祥慧启卷1永葆向上生长的能力殷国雄铎声4为临沂教育把脉为课程改革启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家团来临沂调研临沂市教科研中心梁士

《终极大脑》在爆笑中感受科学的力量 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

《终极大脑》在爆笑中感受科学的力量前有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成功奠基,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科学和智慧的强大力量。如今,又一档更具特色的大型实验类节目《终极大脑》登陆了北京卡酷、江苏优漫两大少儿频道。作为国内首档爆笑科学实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主备人: 付启碧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

美版《死亡实验》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英文

影片位置: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59/59439.shtml相关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64a57d3e0912a216147929c4.html额,时间不够,只能断断续续写了。对门外汉的我来说这是必须花很长时间边想边写的文字,没办法一气呵成

儿歌《小书包》的教学反思 我的书包教学反思

儿歌《小书包》的教学反思实验小学张茹一、情况分析:儿歌《小书包》,是学前语言教材最后一单元“我快要上小学啦”的最后一课。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快完成学前教育了,孩子们对小学的生活即向往又陌生,为了帮助幼儿更好适应小学的活动。

声明:《《喷泉实验》 可乐喷泉实验》为网友努力奮戰中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