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还是宽松,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家长每天都需要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本文探讨的严格是指要求、执行上的严格,是心平气和、平静的严格。严厉是我坚决反对的,它是指在严格的要求之上加了一种态度、情绪,所谓声色俱厉,也指做错事情后给予高程度的惩罚,对之不做探讨。
很多家长信奉“高标准严要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有句老话“严师出高徒”,也是这个意思。
“高标准严要求”本身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如果想在某一方面做到优秀,毕竟需要扎实有效的努力,需要时间的付出、效率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好的习惯。如果不具备过人天赋,没有较高标准和要求是难以做到优秀的,在学习、体育、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是如此,而孩子本性不一定喜欢如此,所以需要家长的推动,有所要求。大家知道我提倡对孩子要宽松些,给孩子一定自主自由,但是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比如学习,心里还是有较高标准、较严要求的,只不过目光放得远一些,不要求马上达到,慢慢来。
这种标准和要求的来源可以有两种,一是家长的外在要求和压力,二是孩子内在的自我要求。两者可能都是需要的,不过长远之计在于激发孩子内在的自我要求。父母的要求最好能顺乎孩子的心理,得到孩子的认同,这就需要我们讲究策略和方法。我对女儿学习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在过程中看似一直比较宽松,孩子由于逐步适应,不觉得难受甚至会觉得舒服,就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这样得来的高标准严要求,相对容易内化为孩子的自身要求,从而成为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
如果不顺乎孩子的心理,不考虑孩子能力的现状,不主动寻求孩子的认同,硬性地高标准严要求、勉强孩子,那么这些标准和要求就会变成困扰孩子的枷锁,会经常不高兴,造成压抑,进而影响性格,甚至形成抽动、强迫等心理问题,处理不当会败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厌学。最终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破坏亲子关系,抵触父母的一切。
不恰当地高标准严要求,最后却连低标准、低要求都无法推进了。
在我咨询的实例当中,由于过于严格造成的问题占大多数,都是让人心痛的教训。
一位妈妈告诉我: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的否定,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足,孩子感觉永远也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我还自以为是地认为高标准的要求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快。现在看看孩子出现的问题:抑郁、厌学、逆反、说谎、自残、早恋、敏感多疑等等都能从我们不恰当的“高标准严要求”上找到根源。沉痛的教训!
适当的高标准严要求是需要的,那么如何去做呢?
一、关于优秀
为什么要“高标准严要求”?一般是期望孩子能够优秀。但是如果太过执着,就难免做得过头,难以把握好严格的度。
我建议,期待孩子优秀,如果平凡也顺其自然,这是一种合乎中庸的理念。另外,以幸福为出发点去期望孩子优秀,不要忘了我们严格要求的终极目的:幸福。
这样心态放平和了,做事就会理智一些。
二、有所严格,有所宽松
有一些妈妈对孩子处处要求严格,生活小事都要一丝不苟。其背后的一个重要认知是:事情是相通的,互相影响的。生活上的严谨,会促成学业和事业的严谨;生活上丢三落四、不认真,可能会造成学习的随意、不认真。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是出名的,也没有影响他的成就。其实约束太多、规矩太多,会限制一个人思想的自由,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不利于成材的。
我提倡大部分事情可以宽松些,包括自理能力、睡觉、吃饭、卫生、礼貌等顺其自然地去培育就可以了,规矩也要少而精,就像尹老师说的;随性一些。想想我们自己,大都喜欢自由、自在、自主一些,没有多少人喜欢处处被限制、被束缚吧。
有些方面需要逐渐严格,在需要长期积累的方面,比如学习、弹琴,可以逐渐有较高较严的要求。另外,我们制定了一些规矩之后,字充分理解尊重之后,可以坚决执行约定…
这样,孩子会比较快乐舒心,宽松对性格心理的发展都有利;另一方面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之后,相对愿意听父母的话,即使有时要求严格,孩子也相对愿意接受。参考没想到,女儿还挺听话。关系好了,可以适当严格要求。
相反,如果限制和要求太多,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就像一位妈妈说的:我的规矩太多,最后孩子什么规矩都不遵守了。
三、高标准,慢要求
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期望孩子有一个好的表现,比如性格、习惯等,但不要着急,慢慢来,顺乎自然地去引导、培育就可以了,不要求马上达到。比如阅读的习惯是一定要培养好的,但是我没有着急,从一年级开始慢慢地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到了三年级开始痴迷于读书,早上一起床就要看书,拉都拉不住。慢一点儿有什么关系,可以扎实推进,主要不会出问题。
育儿不需要只争朝夕,急什么呢?欲速则不达,过于着急,会引起障碍;顺乎自然,反而容易引起兴趣。比如,一个妈妈总是逼着孩子有礼貌,结果后来孩子见了人很紧张。我不大管女儿礼貌的事情,她模仿其他小朋友,也逐渐见面问好。
即使我们对孩子有些严格的要求,也要允许孩子有时做不到。比如睡前刷牙,偶尔不刷也是可以的,没必要为一两次刷牙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
标准可以高一些,但是执行不必次次那么严格。参考: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 。
这样的要求,会使孩子舒服,愿意接受,至少不引起逆反,是合乎心理的。
四、严格要像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是一个投资中的术语,也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规律,用在严格要求上正好适合。突然的严格要求会使孩子不适应、抗拒、不接受,但是慢慢提高要求,孩子逐渐适应,一直觉得比较舒服,在不知不觉中要求和标准就提高了,孩子也是乐于接受。
很多家长从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要求严格,而且大多数也不懂得严格的方法和度,结果孩子不愿意接受,抗拒,亲子关系糟糕,很多措施都无法实施。
我对女儿的学习开始要求是比较宽松的,不过在她的兴趣、信心和上进心培养得比较好了之后,开始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比如写字要认真,时间要抓紧,作业要做透彻清楚。由于关系不错,有了各方面的基础,实施起来没有遇到多少障碍,对这些比较严格的要求很快就接受了。
严格和宽松也只是相对而言,只要亲子关系好,孩子肯合作,而且形成习惯,成为孩子的自我要求,适当严格对孩子来说是可以承受的。等孩子形成了习惯,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即使不严格要求,孩子也可能会自觉要求。
先宽松后严格,不知不觉中提高要求,就像温水煮青蛙。
五、严格也要灵活、有弹性
我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要求适当严格,但是执行起来却貌似宽容。参考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我不喜欢生硬而没有弹性的严格。而且只是要求上严格,态度上是一点儿也不严厉的,貌似很宽容。另外,要求执行起来,是比较灵活的。比如钢琴的练习时间有要求,但是如果情况变了,不适合练琴,也可以灵活调整。
六、严格不要干巴巴
不能只是一味地严格要求,而不给于孩子实际的帮助。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只是一味地要求严格是没有用的,要多去找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参考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严格最好与培养兴趣和讲究方法相结合。干巴巴地严格要求效果不好,甚至有反作用的。
慢就是快,宽松是为了可以严格。
高标准,慢要求,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
有弹性、有人性、弹性灵活,忌生硬严厉。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