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片来改变世界---重新评价图片《饥饿的苏丹》 饥饿的苏丹图片分析

用照片去改变世界----摄影师凯文.卡特


用图片来改变世界---重新评价图片《饥饿的苏丹》 饥饿的苏丹图片分析

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

凯文·卡特(KevinCarter,1960.9.13-1994.7.27),南非自由摄影师,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因直面人性的罪恶和巨大的人性争议而引发舆论,并因该作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这张照片于1993年3月26日,被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秃鹫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通常人们是这样描述的。

这幅图片是如此的简洁,在苏丹荒野背景下,只有两个元素,一为女孩、一为秃鹫。卡特采取对角线构图力图使画面生动起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手法。但问题是这两个元素之间真的会有那么强烈的视觉冲突吗?如果试着将秃鹫换成其他鸟类,又会有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比如换成一只鸽子,显然观者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视觉感受,最多会使观者联想女孩离世后幻化成天使;又比如换成一只老鹰呢?人们当然有理由担心小女孩的命运,但饥饿反而会退为次要地位,捕食与被捕食上升到了主要地位;但是因为秃鹫属于大型食腐鸟类,这就会导致两种暗示,其一,瘦骨嶙峋的女孩即将因饥饿而死;其二,在这饥饿的国度连食腐的鸟类都饥饿难耐,迫不及待地等着自己的下一餐。所以画面中的两个元素的冲突达到了极致,无形中在画面中产生了一种张力,自然就会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有人批评“这幅作品的一个问题在于取景时只取了这样一部分冲击人性的部分,而未能看到孩子的母亲或其他监护人等。......在小女孩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作者应该首先表现出人道的一面:伸出手救援,而不是旁观拍照。”

对此,我自己有几点看法。首先对一个摄影人来讲,对于素材的选取应该培养一种摄影眼,简洁明快是摄影的最高要求。卡特对素材的选取无可厚非,那些认为需要增加更多元素的要求都是不理解摄影;其次对于一个国家的饥饿这样的主题仅用一张照片来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这张照片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但也仅仅是说明一个女孩的悲剧,因此旁人对卡特的误读也是情有可谅的。一个女孩的悲剧无法承载一个国家的痛,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人们反而忽视了国家的饥饿。换句话讲,单幅照片被命名为《饥饿的苏丹》多少有些夸张,就如同一幅在落日余辉中工作的照片被命名为“火红的年代”一样。我也注意到有些传媒中对这幅照片采用了更直白的命名-----《饥饿的女孩与秃鹫》。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其实不妨在图片的命名中采用更隐晦的办法,比如说《饥饿的女孩》、《饥饿》,甚至再进一步---无主题,仅附上少量的说明文字,把联想的展开完全交给观者。照片的命名其实也体现了拍摄者的智慧,它至少从一个方面减少了观者的误读,对深化主题也是大有补益的;其三对摄影者提出更多的要求都是非分之想,摄影者能仅仅做到一名忠实的记录者就已经足够了。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写道:“摄影基本上是一种不干预的行为。干预就没办法记录,记录就没办法干预。”

画面中饥饿并不是刺点,女孩背后的秃鹫才是问题的核心。秃鹫属于大型食腐鸟类,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而且秃鹫生性多疑,即便发现动物尸体后也只会在上空盘旋观察,有时甚至会观察几天,确认没有危险后才去掠食。并且秃鹫仅有少量主动捕食小型动物的例子。那么这只秃鹫为何会出现在小女孩的身后呢?是人类侵入了秃鹫的领地吗?其实如果用理智去分析,秃鹫并不构成对小女孩的威胁,它的出现也仅仅是引发人们的联想罢了。

说到这里,似乎对这张照片的分析就要结束了。但是一张图片给观者带来的并不仅限于画面本身,特别是作为一名摄影人,探索照片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应是我们更高的追求。

让我们继续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各国媒体的传播,卡特拍的《饥饿的苏丹》在世界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然而事与愿违,这张本来震惊世界的照片,并没有引起世人对苏丹饥饿的进一步关注,反而引来了诸多关于新闻伦理和道德观的批判与质疑。

特别是颁奖之后不久,一家日本电视机构驻美国的记者打电话采访作为评委之一的约翰·卡普兰。采访中记者转述了佛罗里达一个记者就这张照片写的一篇专栏文章,大意是:你看这自私的、不关心民众的媒体和记者,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了普利策奖。

这张照片不知是哪里触动了道德洁癖者的神经。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分析,这幅照片纯粹属于被过度消费,那些有话语权的媒体先是占据了道德的至高点,进而在传播过程中忽视了图片原来所传递的信息------饥饿。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的意见被忽视,最终卡特被视为“另一只秃鹫”。“人言可畏”,在获得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这个“可爱的大男孩”告别了这个使他身心俱疲的世界。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照片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定格事物外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偷窥欲和自我意识的心理需求。然而图片符号本身在表意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传播者也可能在图片传播中人为地造成信息误读,这些都是摄影者所必须引以为戒的。《饥饿的苏丹》的最后结局肯定不是普利策奖的评委们所希望看到的。

文字写到最后,我想有必要给“视觉冲击力”做个精确的解释?因为摄影人经常喜欢的评论就是“看这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然而究竟何为“视觉冲击力”?经过寻找最终找到下面这段话,算是对‘视觉冲击力’的-----我认为----最准确的说明(这当然比俺当初的大白话更有权威)。

“画面上的视觉冲击力,其实是指直接鲜明显现于形象上的思想(有时也可以说成‘思想的穿透力’),绝不是什么贴标签式的‘观念’或眼下所流行的自我标榜的什么‘理念’,应当是活灵活现地显现于作品中的可见可感的深刻思想。”------摘自唐东平著《摄影作品分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8242.html

更多阅读

gif动画怎么用软件来制作 gif动画制作软件下载

gif动画怎么用软件来制作——简介 gif图片是一种文件格式,这种图片有放多独特的特点,首先它是图片,但是它却具有普通图片不具备的功能,就是可以是连续的图片组合在一起,有很多的经验都是写怎么通过网络制作这类图片,但是通过在线的方式远

百度识图 教你怎样用图片搜索图片 精 百度图片识别搜索

你有没有为找不到图的来源而发愁,你有没有看到图而不想知道名字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看到别人头像好看而想知道他头像更多资料的时候......在这里本经验将跟大家分享怎样以图搜图 很多时候,我们手上会有一些不错的图片,但质量不怎样,例如

如何评价电影《后会无期》? | 韩寒电影后会无期

【朱炫的回答(5799票)】:谢邀先说结论,我,仅仅指我,我觉得很糟糕。我并不会剧透,但我的影评,也许你们不会喜欢,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我原本也不太想发。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这

声明:《用图片来改变世界---重新评价图片《饥饿的苏丹》 饥饿的苏丹图片分析》为网友姐的冷漠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