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pdf

我们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科学知识教育,可是我们知道教育史上最著名的科学教育的倡导人是谁吗?是谁首先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吗?

我们现在都知道“快乐教育”这个词,都知道孩子没有快乐就没有成功的道理,可是我们知道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和推行“快乐教育”了吗?

我们现在有专家提出“父性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知道是谁最早系统论证了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吗?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和快乐教育思想就像一块宝石,经过岁月和时光的打磨后,更加光彩夺目,它因为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无数的孩子和家庭受益。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教育学家和科学家们把斯宾塞尊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现代的亚里士多德”,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聆听”。著名教育家杜威也称赞他为“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一定对我们今天的父母具有不少的启发。

特别值得说的是,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针对当时英国父母不学习教育子女科学知识的情况,非常严肃、尖锐地指出:“如果一个商人毫无算术和簿记的知识就开始经商,我们会说那是瞎干,而看他要得到惨痛的后果。或者一个人如果没有学过解剖学,就开始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会对他的胆大包天感到惊讶,而可怜他的病人。可是,一般父母从未考虑过那些在身体、道德、智慧方面应该指导他们的原则,就开始从事教养儿童这个艰巨任务,却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惊讶,也没有引起对受害者的怜悯。"斯宾塞批评了这种人们习以为常的咄咄怪事,强烈呼吁要对父母进行专门的教育,他反复强调:千万”不能忽视这个最主要的教育。”

“对父母进行专门的教育”!这是一个世纪以前这个欧洲富有智慧的哲人对后人的忠告。让我们记住他的教诲吧。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是一本对世界上许多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作者斯宾塞博士客观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父母探索教育孩子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在这本书里,斯宾塞博士告诉父母: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父爱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

精彩话语

1、就教育对性格的塑造来说,强迫训练并不符合道德法则,同时也是一种徒劳。

2、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父母。并不是儿童对强制的影响不敏感,而是父母的德行不足以运用这些影响。

3、父母们夸大了子女的不正当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苦恼,总认为一切过错都是由于子女的不良行为所致,而与他们自己的行为无关。但是我们稍作公正的自我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父母发出的强制性指令,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行事,而不是为了矫正错误。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pdf

4、心智和身体一样,超过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吸收。如果你给它的知识过多过快,使它无法吸收,不久它就会丧失掉。这些材料如不能和心智结合在一起,就会在应付完考试后从记忆中溜掉。更糟糕的是,这个办法会使学习变得越来越讨厌。

5、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进行钻研,要头脑理智,要能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要少对孩子发布命令。

6、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都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7、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8、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机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

9、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10、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 在越来越亲近”。

11、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支配权,但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慎用这种权力,不应该成为吓唬孩子的稻草人,使孩子总是在恐惧的情绪中颤栗。“就像你不可能在一张抖动的纸张上画下什么美观的图案一样,你也不可能在一个颤抖的心灵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

12、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它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积极的暗示中能隐约看见未来的曙光。

13、大自然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孩子的悟性;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身心,又可以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休整;大自然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公正、宽容、粗犷、热情,让每一个孩子的知性、灵性都得到升华。

14、孩子尽管在天性上是自然的亲近者,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去聆听、触摸、呼吸大自然的美与和谐。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

15、任何作为楷模的东西无一例外都会得到很多荣誉、关注,甚至不切实际的赞扬。这样会使孩子生活在虚幻的现实中,并且会培养出一种虚假的人格。孩子为了得到赞扬和回报,可能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愿望,可以地表现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赞赏,则会加倍失望和不满。

16、许多在小学阶段一度被父母和老师赞赏、鼓励的孩子(主要原因是考试分数高),最后无论是在更高一级学校,还是在社会,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反而被压力和挫折感所折磨。相反,一部分并不那么被父母和老师重视的孩子,则成为了无论是社会成就还是品质道德方面令人尊敬的人。

17、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18、孩子,我无法牵着手把你从这里带到那里,这条路你必须自己走去。我能够真正向你承诺的,只是对你坚定不移的支持。我会给你一些指引,把我的经验告诉你,但这代替不了什么,一切得又你自己决定,作出选择,并承担责任。

19、与自然界万物的成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渐渐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激切的要求,则是有害的。父亲,在很多时候应该放弃一些自己的冲动和权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20、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

赫伯特·斯宾塞

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的快乐教育理念来自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揭示了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开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德化郡的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里,其父亲、叔父、祖父都是教师。

斯宾塞少年时代在家庭接受父亲的教育,自幼对动植物感兴趣。13岁时被送到叔父家接受更严格的科学训练,经过三年的学习,他掌握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三角学、拉丁文、希腊文、机械学、化学等课程的知识。

斯宾塞特别喜欢数学和机械学,最感兴趣的是独立观察、分析、探讨问题。1837年,17岁的斯宾塞按照父亲希望的那样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到一所学校做代课教师,同年因其优异的数学成绩而被其父亲的好友邀去参加筑路工程。1837年~1846年间,斯宾塞一边担任筑路工程技术员,一边继续钻研力学、机械学、测量学、地质学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1848年~1853年,斯宾塞担任了《经济学家》杂志编辑。1850年写出《社会青年力学》,1852年出版《进化的假说》。1855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原理》,1858年,开始撰写《综合巨著》,这部巨著共十卷,内容包括《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研究》、《伦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1896年完成。在此巨著撰写和出版前后,斯宾塞还在杂志上发表了《智育》、《德育》、《体育》以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教育论文,1861年将之汇集成册在美国出版,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该书先后被译成法、俄、德、拉丁、荷兰、丹麦等几十种文字,发印数百万册。凭着自己自学以及喜爱独立思考的个性,他写出的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颇深。

1903年12月,斯宾塞病逝,享年83岁。

斯宾塞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他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他的快乐教育理念来自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揭示了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斯宾塞曾获英、美、法、丹麦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学术荣誉称号,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的斯宾塞,一生都在倡导一种快乐的教育方法。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孩子小斯宾塞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教育方法已成为欧美大多数家庭培养社会英才的指南。一位叫艾利奥特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这样评价斯宾塞:“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对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民有那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统治着美国大学达30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

斯宾塞的教育著作自问世以来,成为西方家庭和学校的教科书,成功培养了无数卓越的孩子。

斯宾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

——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

——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斯宾塞深切地了解孩子的天性,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他能够在妥善驾驭孩子天性的同时,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斯宾塞认为学习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方可成就,比如毅力、定力、静心力、领悟力、努力和练习等等。所以学习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它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情感、人品、智力、道德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其学习能力自然也会提高,学习上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一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群蜜蜂或者是一条小鱼,会吸引孩子很长时间的注意力。要他们花20分钟去背诵一段名篇或一首小诗,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们会在没有任何督促和要求的情况下,花上一个下午去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这几乎是每个父母都熟悉的情景,他们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把背晒脱皮,或者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然而,很多家长理智地、毫不怀疑地认为,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与蚂蚁玩,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这时的关键就在引导。引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小斯宾塞正是从“蚂蚁的课堂”开始了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知识之旅的。

当斯宾塞发现小斯宾塞开始在花园里对蚂蚁产生兴趣时,便也加入了他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仅仅是看,是玩。看它们怎样把一粒面包屑搬回来,怎样跑回去报信,带来更多的蚂蚁……第二天,斯宾塞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

——在“自然笔记”里开设蚂蚁的专页。

——从书本上更多地了解蚂蚁,并作上笔记。

——蚂蚁的生理特点:吃什么?用什么走路?用什么工作?

——蚂蚁群的生存特点:蚂蚁群有没有王?怎样分工?怎样培育小蚂蚁?

有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如果说开始他只是觉得好玩,那么现在他还觉得有意义了。这项研究持续了几乎一个夏天。实际上,在这份计划里,已溶入了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能培养孩子专注达到目标的意志。

类似这样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发生在小斯宾塞的身上。蚂蚁之后是鱼,鱼之后是鸟类,鸟类之后是蜜蜂。有趣的是,小斯宾塞不仅仅学习这些动物的一般知识,而且开始发现它们的一些“群类特点”。

父母在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使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的引导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了求知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

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引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父母们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

所有的父母都应当知道,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会引导孩子培养某种特长;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也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就利用孩子的兴趣,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斯宾塞给家长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能简单地因为自己认为“没用”而指责、否定他。

——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的快乐专注,从而使他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

——引导孩子通过自己查阅和请教别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

——记录是使知识存留下来,并训练使用文字、图画、书籍的好办法。

——对于还不具备文字记录能力的孩子,父母也要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题目写下来,让他口述。

——尽量不使用“任务”、“作业”这类词,而代之以有趣的开头。

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好胜心理,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小斯宾塞一直被铁匠的儿子强尼视为竞争对象,因为小斯宾塞的成绩都在班里遥遥领先。

小斯宾塞对这件事向来都不在意。直到有一次他在体育课上长跑输给了强尼,并且被强尼和其他孩子奚落,小斯宾塞才愤怒了,冲上去扑打强尼,但是强尼个子比他高,力气也比较大,小斯宾塞反而被推倒在地。

当斯宾塞了解了整件事后,说:“孩子,你输给强尼是很自然的,”他安慰孩子说,“但是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有加强你平时的体育锻炼……现在弥补还来得及,你愿意吗?你还想赢他吗?”

“想!”小斯宾塞擦干脸上的泪痕,精神马上就足了。

于是,从第二天,小斯宾塞就开始锻炼——为了超越自己,在跑步上胜过强尼。

在第二个学期的长跑比赛中,强尼和小斯宾塞并列第一。小斯宾塞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足。

这就是好胜心带给孩子的动力。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但是,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如早上起床,可以让孩子与父母比一比,看谁能按时起床。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并有意识地运用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比高低、赛胜负。如比一比谁跑得快、谁跳得高、谁的积木搭得好等。在这些简单、轻松的小竞赛中逐渐激励孩子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6岁的小汤姆好胜心很强。平时让他练琴,他一点没兴趣。有一天,妈妈带他去亲戚家玩,无意间看到表妹照着那蝌蚪似的五线谱用电子琴弹出几支他所熟悉的歌曲时,小汤姆羡慕极了。回家后,他赶紧找出电子琴,擦干上面的浮尘,拿出来弹,还让妈妈教他弹。有一段时间,小汤姆一听到别人家的琴声,他就连忙拿出自己的电子琴来弹,连玩都不想出去了,好像在和表妹悄悄比赛似的。

看到小汤姆这样,妈妈想,这正是利用他好胜心的好机会。于是就给孩子请来了音乐老师,并买了一些正规的音乐教材,让小汤姆好好练。

小汤姆颇有音乐天赋,简谱掌握得很快,两只手弹起来也非常协调。仅仅半年的时间,小汤姆就熟练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全美少年音乐大赛中还获得了个二等奖。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

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实力,而要提高实力,关键是超越自己。当然,孩子要提高自己就得向别人学习,要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是无论怎样横向比较,最终还要改变自我,才能有成效。连自我都不能超越的人是无法超越别人的,超越自我是超越别人的前提,超越别人只不过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自然结果。很多家长把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的关系颠倒了,他们总是搞横向比较,忽视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进步。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眼睛盯着别人位置的不正常的“排队心理”,于是很自然就会滑向嫉妒的泥坑。

——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所谓“胜”,只是说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别人做得好,如此而已,并不是说整个人比别人高一等。语文不如你,但数学可能比你好;学习不如你,但体育可能比你强;绘画不如你,但音乐可能比你好。也就是说,所谓胜负,主要是对事而不对人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好孩子。这样的“好胜”和“竞争”就不容易造成某些孩子的妄自尊大和另一些孩子的自卑,就比较健康。如果对孩子某次考试成绩的高低和某次比赛的输赢太在意,老要分出个“好生”和“差生”,这种竞争的结果就会涉及到孩子整个的生活质量,于是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事情的比赛转移到人的位置上去了。

——敢于面对失败

在竞争中,孩子难免会遭到失败,受到打击。这时,父母千万不能责备、讥笑孩子,这样会使他气馁,甚至失去信心,丧失竞争意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竞争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使他懂得竞争既是展示自己的力量,也是检验自己的不足,其目的是求得进步。

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很多孩子对学习是非常敌视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重要时间和吃零食的时间。他们宁愿在沙地上玩闹打滚,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坐在书桌前学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他们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

小斯宾塞有一段时间只爱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老斯宾塞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小斯宾塞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老斯宾塞说,以沙漏为计时器,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小斯宾塞很高兴地答应了。小斯宾塞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

老斯宾塞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小斯宾塞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小斯宾塞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老斯宾塞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小斯宾塞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开始的时候,老斯宾塞在一旁陪伴孩子读书。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小斯宾塞也懂得询问了。

不久,老斯宾塞教孩子学习查字典。他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所学习的生字超过了很多大孩子。

当然,故事书也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阅读兴趣了,小斯宾塞开始广泛地阅读有用的书籍,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在人类社会里,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这种人对大家觉得平常的问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驱使着他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小的时候更是这样,孩子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惊奇,常常会向父母问这问那,久而久之即使最有耐心的父母也会感到麻烦、费劲,其实他们往往忽视重要的一点,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

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学习的内容就像一壶白开水,没有一点悬念,没有人会对此产生兴趣,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有一对父母,他们不是把孩子看的书放在书桌上,而是把这些书籍藏起来,可爱的孩子觉得父母既然把它藏起来,肯定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便“偷”来仔细阅读。可见,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别怕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教育孩子读书也要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才会被认为有意思,有奔头。眼前的事物才会变得其乐无穷。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乖乖地学习,还以此为乐。

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斯宾塞认为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这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注重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爱好越广泛,自然就越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生活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父母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首先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重调整心理状态,使其恢复快乐的心情。

快乐教育的禁区

斯宾塞认为要实现快乐教育,就必须避免走入下列教育的误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小斯宾塞有一个同学莎拉,他胆子很小,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精心呵护,日常生活几乎大包大揽地代办,慢慢地,莎拉养成了内向、胆怯的性格。

后来,莎拉开始到父母身边生活,爸爸脾气比较暴躁,莎拉在他面前经常吓得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做。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莎拉给客人倒水,一不小心,茶杯摔在了地上,爸爸当着客人的面劈头盖脸地就骂道:“你真是个笨猪!”生性敏感的莎拉羞愧得无地自容。

当天晚上,莎拉做了一个噩梦,看见爸爸恶狠狠地指着他的鼻子,用手指着他的脸。从今以后,莎拉看到爸爸就紧张,越紧张越是出错,每当这时,爸爸都毫不留情地加以训斥。莎拉最后患了恐惧症,每天晚上做噩梦,一点风吹草动都紧张得不行。

莎拉的父母是爱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会以粗暴的打骂来发泄情绪。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不注意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如:“你看看人家邻居的孩子,学习多好啊,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没出息的东西。”“你真笨,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这些语言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最可怕的是它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长大了以后心里始终有缺陷。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体现在身体上和智力上,而且还体现在心理上。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庭尊重之于小孩,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苗。要想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切忌在众人面前用命令和训斥的口吻和他们说话,对孩子采取冷漠和粗暴的方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教育孩子时恶言相向是一种极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过分地批评孩子

很多父母易犯这样的错误:孩子犯了小错误,父母跟孩子一样,不去注意,更不用说提醒孩子注意了;而当孩子犯了大错误,正在内疚、痛苦,需要安抚的时候,父母不但不去抚慰那颗脆弱的心,反而不等孩子从挫折感中恢复过来,就在现场大呼小叫,一遍遍捶胸顿足地数落孩子,甚至将孩子过去所犯的错误都翻出来数落一遍。

事实上,只要孩子不是犯错过大,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可以加以提醒,不需要横加指责。过多地指责会使孩子常常处于无地自容的境地,尤其是在生人面前斥责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更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思想“我不行”、“我干不了”等等,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对于小错误,父母应当保留孩子的面子,做出适当的提醒。对于大错误,父母同样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防止批评过度。

——冷漠和麻木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孩子既愿意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意忍受父母的批评,而最不希望自己被父母忽视。

冷漠,对孩子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行为,冷漠留给孩子的心理阴影将会终身不散。在斯宾塞看来,冷漠地对待孩子比打骂孩子更加恐怖。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心理变态。

六岁的小女孩泰瑞总是打她两岁的弟弟,她的父母也总是告诫她别碰弟弟或做点好事,如若不然,她就会受到惩罚。但泰瑞的坏行为却并未停止。因此,泰瑞常常是在挨骂之后再被送进她自己的房间。

其实,泰瑞是因为感到自己的位置被小弟弟取代了,而她又太小,不知道怎样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于是,她才用打弟弟的方式来换取她所期望的父母的关注。

用挨打来获得母亲的重视和赏识,可见孩子用心之良苦,可见获得重视的感觉对孩子有多么重要。

但遗憾的是,父母常常因被繁忙的日常生活所累而忘记了去表扬孩子的优点,也忘记了在孩子困惑时帮孩子一把。相反,他们只有等到孩子犯错误之后才去关注他们。

想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父母一定要注意:

经常抚摸、拥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爱、被关怀;

不要经常惩罚孩子,尤其不能重罚,更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即使拒绝孩子的要求,也应该让孩子知道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对孩子下达命令;

必须满足孩子合理的生理需求,不要用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不准睡觉等手段来处罚孩子。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斯宾塞指出: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尊严可以带给人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尊,尤其是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因为年龄阅历的关系更为在意别人的话语,尤其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潜入孩子意识当中,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成年生活中不断地支配他们的行为。

孩子的自尊心像幼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父母除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常的自尊心。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弥补父母的遗憾。比如曾经希望当画家的父母,最后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于是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计划把孩子培养成画家来一偿夙愿。

不加选择地为孩子的未来做很多规划,是很多父母的毛病。孩子们在父母准确给自己定位的人生道路上疲于奔命,更多的精力浪费在以后可能不会用到的知识的学习上,真正自己想学的知识的也可能因此而耽误。

为人父母者应该知道,当孩子去努力地弥补你遗憾的时候,或许孩子正在制造他自己的遗憾。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给他自由的权利,什么都想让他来完成,往往得不偿失。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和才能,这些优点便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作为父母要能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特长,确信能在什么方面取得贡献,然后引导孩子朝这个方向努力,那样孩子才容易迈向成功。相反,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优点和才能,让孩子放弃自己的优势,来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遗憾,最后肯定无法如愿以偿。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帮孩子寻找并确立一个好的开始,努力之前,先弄清方向,远比一开始就把孩子固定在自己的角色上要来得有效率。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

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挑剔是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错误。这些家长时时刻刻地盯着孩子,当他们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或不对时,就急切地去纠正,直到他们完全无误才肯罢休。

世界上没有完人,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斯宾塞这样真诚地告诫为人父母者。

家长对孩子进行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是想让孩子的行为和做事达到完美无缺。然而,只要每个人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们多关心孩子表现优秀的一面,并不断地给予鼓励,那么孩子犯错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相反,家长老是挑孩子的错,不仅会使孩子存在自己常犯错的印象,还会使其对犯错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心理可导致孩子拒绝做任何事。恐惧的压力会使孩子变得无能,他们认为凡事难以做得完美是因为自己愚笨和无能。

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父母的宽容常常会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加倍的补偿、回报,适当的激励也会使孩子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

参与孩子的活动

要想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感到快乐,这需要家长的配合。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同时,父母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除家庭之外的社会活动。

斯宾塞常常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比如音乐会、运动比赛、乐团等任何你算得出来的活动。即使孩子告诉你他不希望父亲去时,他也要去,因为斯宾塞知道,其实孩子希望他去。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腾出一段特定时间与孩子一起从事爱好,是无比重要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会持之以恒的品质,掌握其他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你就要用你自己的兴趣、可依赖性及独特的指导,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是明智的。

比如,如果你正帮助年幼的孩子学习一项魔术戏法,你自己首先应该掌握,然后才能教会孩子,进而鼓励他练习戏法和表演。如果孩子年龄稍大一些,那么你就应该带他去图书馆,找本关于魔术和魔术家的书,看这方面的电影和录像,帮助他造一个表演台或者在电脑中找到这方面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在他厌烦或灰心丧气时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你可以建议他休息5分钟,但其后要立即投入工作。不要因为自己不感兴趣或疲劳就泄孩子的气,要他们“今天就这样吧”,或者让他们干些别的有兴趣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请记住,孩子天性顽强,有弹性,在他们沮丧泄气之时,你纵容他们,就等于损害了这些天生的优点。你在定向及参与程度上要稍有变化,尤其在孩子具有注意力不持久,缺乏动力等问题时更应该如此。首先,要确保自己的爱好与孩子的水平相适应。如果太难,与学校作业十分相像,许多孩子会失去兴趣。如果太简单,没有一点挑战性,那么就不可能让孩子长久保持兴趣。

即使孩子兴趣转移或者某些方面令人灰心丧气,也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要想使某个爱好对培养情商技能有用,就必须坚持6个月的时间,最好更长些。请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选择某个爱好,最好能找到某个让你们双方都很感兴趣的爱好,这样就能保证你自己也能坚持下去,从而教会孩子坚持不移的精神。

鼓励孩子坚持某个爱好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要想培养孩子勤奋工作、持之以恒的精神,你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在一个崇尚立刻满足和迅速完成的文化氛围中,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颇费时间和精力。你必须让孩子明白彻底的重要含义清理过的房间与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房间有本质的区别?。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时需要耐心如钢琴老师让孩子练习音阶20分钟后不要让他停下来?、耐力用体育锻炼来增强,这方面孩子们比较容易表现出来?和坚定性一旦目标确定下来,就要实现?。

参与孩子的一次活动,做一件你和孩子都想去做的事情,也尽力找到一件需要你们共同努力的工作,就是设计一个有挑战性的家庭合作计划。

假使你能选出一件大家都感兴趣的工作而一直做下去,会令家人兴奋。不妨试行种植盆栽,或把那一大箱旧相片整理成为家庭照相簿,再或是学会怎样烤制面包。

有位父亲记得和儿子共同制成一张餐桌时所共享的那份得意心情。他说:“6个月前我们拿着草图和木板动手开工。完工后我们互相对望,嚷道:‘哇!我们做好了!’”

有位爸爸和儿子想将他们家老而旧的汽车改头换面,他们花了无数个小时一起工作,预想着一天儿子能把它作为自己的车去驾驶。

家庭计划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开展家庭读书读报活动、学习写作计划,为报刊撰稿、参观博物馆或定期进行乡土旅游与异地旅游、开展家庭小收藏活动、建一座游戏室或屋外的储藏间等等。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将某一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并按因果关系或优先原则而划分任务,接受指导以及正确衡量,制定并执行资金预算。从而开发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促进各种感官的协调配合等。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来教会孩子某种本领与合作精神。家长表现出的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新技能。

与孩子共同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通常游戏时,儿童的认知、记忆、思维、注意力等状况都远比在课堂中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儿童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景下,更容易激发出想像力和创造欲望。。可是很多的家长们常爱对孩子重复一句这样的话:都那么大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玩。

这是对游戏的误解造成的。斯宾塞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样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想法和感受。”

玩布娃娃这样简单的游戏,可能玩得很巧妙;下象棋这种看似“高等”的游戏,却可能玩得很蠢,并且很孩子气。救火、打猎或者假扮印度人的游戏,玩起来都可能颇为有趣,且充满了生动的想像力;相反,读书有时却会毫无意义。

孩子的游戏如果能够得到家长很好的鼓励和帮助,同样能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做父母的角度,通过游戏赏识和鼓励自己的孩子也不失为很好的途径。

著名建筑师伯努瓦在他的回忆录曾写到:父亲曾送给他一大盒做工精致的玩具小兵,幼时的他常常几个小时地玩这些精巧的玩意。他总在和小兵的交战中战胜它们,然后“照料”伤员,把损坏的小兵粘起来,再重新上色。数年之后,这些儿时游戏里的想像跃然于他气势磅礴的剧院设计草图上。

“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这种对游戏的感受影响了这位建筑师的一生。童年时养成的扮演胜者角色的习惯,给了他自信和鼓舞,并把这种习惯作为一个起点,直至鬓发斑白。

游戏或者运动本身固然对身心有益,但更重要的是,它使全家有机会一起开心地玩几小时。

一位有三个子女的母亲说:“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周末常去野外露营。在下雨天我们就在带小帐篷的拖车上,找出那副商品期货纸牌游戏来,假装自己是谷类期货交易所的经纪人。我们会大声呼喝,弄得公园管理员误以为我们是在打架。”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催化剂”。一个感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其情感发展也不可能正常,而情感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无形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少了一份情感交流与沟通,这是造成一些孩子冷漠、孤僻的最重要的原因。

不少家长认为游戏和玩耍不是重要的事情,甚至是有害无利的,并把这种观点带到家庭教育中。因此,有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对孩子进行早期知识技能的训练。

其实,很多教育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提前开始的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并不能给孩子带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挑战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而其所造成的短期危害是使幼儿出现过度紧张、厌食、头晕及耳鸣等症状,长期危害是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伤害。究其原因,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认知的规律。

许多研究证明,由婴幼儿自定前进步伐,自我控制的游戏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最佳途径;游戏是幼年时期重要的任务,缺少游戏的机会和经验,将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游戏还是婴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游戏对于成人而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娱乐,但游戏对于婴幼儿来说,却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生活中的正经事。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保障婴幼儿做游戏的权利。

普通的机器越使用越受到磨损,性能越变得落后,这是毫无办法的。然而,人的头脑却完全相反,通过对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知,人的大脑越使用越几乎是可以无限制地延长使用。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只要父母在孩子娱乐的时候,稍微动脑想办法,做一些努力,把理论基础知识融于娱乐之中,单纯的玩耍也会马上变成使大脑变聪明的工具。

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孩子在游戏中,身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各种不同的游戏,大小不同的运动量,活动着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促进着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孩子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利。孩子在进行游戏时,总是非常积极的、欢乐的,总是伴随着愉快的情绪。

这种愉快的心,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游戏是孩子对现实生活的特殊反映。在游戏中,孩子广泛使用着各种玩具,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运用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游戏的同时也是运用智慧的活动。在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不断地解决不同游戏情景中产生的不同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所有游戏都离不开想像,而想像和创造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没有大胆的“异想天开”的想像,也就无所谓创造。

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就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充满了奇特想像和不同凡响的创造与主动探索精神。

倾听孩子的心声

小斯宾塞喜欢在吃晚饭时和爸爸说他们学校、同学以及周边发生的事情:哪个同学被老师表扬了,哪个同学被老师惩罚了;他在田野里发现的蝴蝶开始飞舞了;同桌的乔治在女同学的书桌里放蟾蜍……小斯宾塞总是滔滔不绝地说着,尽管斯宾塞有时候很忙需要静下心来想些事情,但对于孩子的话,他还是饶有兴致地倾听着。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餐桌上说话是不对的,但斯宾塞却不这样认为,他能够倾听孩子说话。你可以想一想,当孩子兴致勃勃说话的时候,父母不但不愿意听,而且还打断他说话,让他好好吃饭,那多让孩子扫兴啊!即使是大人,如果受到这样的对待,也会感到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分量。

在家庭教育中,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能够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一位母亲在咽喉病被迫噤声后所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思考。

一天,安放学回家,进门就嚷着:“我恨老师!我再也不到学校去了!”

听到孩子这么说,在我声带没病时,我就要严厉地回敬他了。但是,那天我没那样做,我要看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那愤怒的孩子,蜷伏在我身边,把头搁在我的膝盖上,伤心地哭了,他说:“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指出了这个错字,引起哄堂大笑,我窘极了!”

我用手搂着他,他沉默了几分钟,接着他挣脱了我,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会杰米了。谢谢妈妈!”

我的沉默换来了迪安的信任和理解,使他能向我吐露他的内心痛苦,实际上,他不需要我的教训与忠告,他受到了伤害,他需要有人听他诉说内心的痛苦。

要当一个好听众。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

一个离家出走的十几岁姑娘的母亲深有感慨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头,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绝。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

一个孩子说:“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只有您肯听我讲,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讲。”善解人意的人是能够听得出这番话是隐藏着委屈和挫折的。

现在,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父母似乎越来越少了。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当小孩子靠近时不得不应酬一下,并说出“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之类的话,说完就急忙躲开了。而作为孩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听到父母叹息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给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在不断蔓延之中。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精神病学家的诊所挤满了需要别人聆听的人。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听。一个挽回家庭关系成绩优良的调解人说:“我令一家人言归于好,真不费什么劲。我只是让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别的人都在听——但不准插嘴。往往这是全家人多年来初次细心聆听彼此说话。”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使亲子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也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家长有必要定期抽出专门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孩子对你的信任感会越来越深。他会向你袒露内心世界,让你知道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

学会倾听不光是听孩子讲话,而是一块儿“交心”,孩子和大人共创一个共享快乐的世界。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注意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让他选择题目,表示谅解和同情,对于他的感受或意见不要作出轻率的结论。

许多家长与孩子打交道感到苦恼是因为还没有与孩子真正交心的缘故。如果能够与孩子交心谈心,大人和孩子就处在没有“墙壁”、“互相理解”的安全感之中;如果孩子从幼小时期就有这种体验的话,那就决不会出现家长与孩子断绝关系的现象了。

只有把耐心倾听孩子的话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孩子的世界就能渐渐地看清楚了,做父母就会从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苦恼。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认真倾听,不能只是一种姿态。如果我们将这种态度当作一个技巧采用,只是用此来“骗取”孩子的信任,“套”出他们的真实思想,一边做出倾听的样子,一边想着驳回的理由和转变他的想法的途径,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新观点中可取之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看法就一概否定,内心深处还是认为以孩子的经验与认识又能懂得多少,如此反复几次,孩子便有上当的感觉,不再会接受你的亲近了。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斯宾塞认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父母的教养态度如果比较热情、民主而非冷漠、独裁,孩子的智能就比较高。在温暖而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能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问题,鼓励和赞美孩子的优良表现,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还能激发其创意而使其变得更聪明。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呢?

——父母相爱

父母应该真诚相爱,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们看到这种爱情。父亲要很真实地让他们看到那些细微的关心:在饭桌边为她摆好椅子,逢年过节向他们的母亲赠送礼物,出门时给她写信……

如果一个孩子了解他的父母是相亲相爱的话,就无需更多地向他解释什么是友爱和美善了。爸爸妈妈的真实情感流入了孩子的心田,从而培养他能够在将来的各种关系中发现真挚的感情。当妈妈和爸爸手拉着手散步时,孩子也会和他们拉着手,但如果他们各行其道,孩子便很自然地跑到了一边。

——父母共同教育孩子

大多情况下,在家务和养育孩子方面妻子要比丈夫付出的多,而一个良好的家庭里,父亲应该自觉地帮助妻子,这样不但会赢得孩子的尊敬,而且会使夫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抚养教育孩子,帮助妻子就是对孩子的爱。

——家长做出榜样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当我们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而如果我们随处乱丢的话,孩子也会乱丢杂物。孩子在潜移默化地模仿着我们,因此我们需要使自己成为好的榜样。如果我们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助人为乐,处世豁达,我们的孩子也就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人格独立平等

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和孩子的人格应保持平等,父母不应该因子女年纪小,而漠视他在家中的地位。平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家庭成员人格的平等使孩子乐于把家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孩子也易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一个甜蜜的家庭,父母与子女间应该有最好的沟通而且彼此体谅与尊重。父母给孩子自由,同时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使子女能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赏识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相互欣赏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陷。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小斯宾塞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塞尔玛的转变》,尽管这个故事他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还是喜欢听。

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是华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急忙打开一看,塞尔玛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回去,上面只有三行字:“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塞尔玛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时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经过这样的改变,塞尔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因为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选择消极的一面,现在她习惯选择积极的一面去看。后来,她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积极的心态对每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问题就在于孩子用怎样的心态去选择、对待它们。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我们从早到晚也都是在做着选择的事情,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孩子沮丧、失望,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而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垃圾。一个积极心态的孩子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的孩子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因境,也能以愉悦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不看重积极的一面,专挑孩子的缺点,孩子考数学时如果20题里错了5题,他们便会责备孩子。他们只看到错了的5题,却没有看到算对了15题,这种态度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知道成绩不理想吗?他早知道了,老师已经在考卷上写上了,父母不要再给他增加压力,而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获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他们鼓励,应该重视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要单看成果。

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一个自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孩子,总是倾向于向人们说自己不行,而父母把孩子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人家听时,孩子的自责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渐地在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非事实的事实,这是非常有害的。这样,会使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严重地压抑孩子的进取心和创造性。

积极的心态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到的,不论孩子以前是什么人,也不论你原来的处境、气质与智力怎样,凭着积极的思维,你都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的人。

斯宾塞提供了以下方法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他感受到了你的积极,他会慢慢获得一种美好的人生感觉,信心倍增,人生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孩子还会用这种积极的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他人获得积极心态。

——在家里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最差劲的人身上也有优点,最完美的人身上也有缺点,你眼睛盯住什么,你肯定就能看到什么,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这会使他们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能促使他们成长,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卓有成效的环境。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面性,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他们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段时间,小斯宾塞成绩下滑得很厉害,虽然他平时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但还是感觉在某些方面似乎差人一等。因此,他感到很沮丧。

小斯宾塞终于带着失望的心情来到父亲的卧室,难过地说:“爸爸,我想退学。”

“为什么?”父亲奇怪地问。

“我……我感觉比别人笨,有些课程越学越退步。”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孩子!”父亲说。

“在我的感觉中,这一个月来,你虽然比以前稍有退步,但在其他课程上进步明显,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个勤奋而又成功的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小斯宾塞略带惊喜地问。

“真的是这样的!照这样发展,只要你能弥补那门课程的缺陷,你一定会重新取得优异的成绩的。”父亲继续说,“在我小时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孩子,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难过!后来,我摆脱了忧郁,同时也摆脱了‘笨’,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经过这一段对话之后,小斯宾塞内心深处升起了希望。他的信心又回来了,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孩子的自信心他自我激励外,也需要来自父母的赏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你要给孩子充足的自信,不断激励孩子,相信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对他的前途充满希望。这样你才能更快地帮助他取得成功。

家长要学会适时鼓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每一个做家长的,都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如何去鼓励孩子,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

鼓励听起来十分吸引人,但它的概念及如何实行却很不清楚。人们常常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以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鼓励是教育孩子生活的基本能力,孩子需要这种能力而成为个人生活与社会交流中的成功者。

鼓励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如赞扬孩子几句,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偶尔为之并不困难,然而要成为父母的一种心态,并时时刻刻表现出来,着实有些困难。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随意性很强,心情好的时候一个劲地表扬和鼓励,心情不好则肆意责骂。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做父母应该认真审视他们身上的优势,采取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帮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自信。

“你真棒!”“你能行!只要努力做,你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样的话语应该经常出现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渐渐地,孩子的积极性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强了。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自信却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对于成功有决定意义,由于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因此,优秀父母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般人都会有一种体会,如果自己的才能受到重视或褒奖,特别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视,往往会发挥得更加充分。孩子更是这样,听到表扬的话,做事的意愿会大大提高,尤其是受到自己信赖的人,如父母、老师的表扬,会增添孩子的自信心,更加用功努力。但如果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成绩,而父母对此表示冷漠或不屑一顾,那么对儿童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并学习各种方法,以便自己适应并融入到这个世界中。作为成年人,尤其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然而许多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孩子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在他们的偏见中,认为只有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一种事情。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如果帮助父母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你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你的举动在孩子的信心上却投下了阴影,而且推迟了他的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者说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

父母们常常漫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他们的每一句话,比如:“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或“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是多么的缺乏经验。其实,他们哪里想得到,他们这么做,就会使孩子慢慢地失去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当孩子犯错误或试图做一件事情而没有成功时,父母应该避免用语言、行动向孩子来证明其失败;应该把事情和做事的人分开。在父母的脑子里,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能说明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是因为父母没有很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该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价值的判断。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同时并不降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意识。孩子和成人一样,有勇气去犯错误,去纠正和改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父母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顾及到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还要知道,如何去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程度表现在他的行为中,如果孩子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信任,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积极主动性,他们不会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起码还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家长主观地不问青红皂白随便训斥或打骂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

肯定孩子的成绩哪怕再小的成绩,让孩子知道父母看出了他们的进步,如果父母肯定孩子朝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每一步,就会使孩子感受到鼓舞,因而产生争取更大成绩的动力。

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由于工作关系,斯宾塞的时间非常紧张,但还是尽量抽时间来陪孩子。他有个特别的记事本,每个星期天晚上,他就在上面记上下星期每人要办的事——上班、开会以及参加体育运动。他记完后,如果发现其中有一段时间有空,就在上面画个标志,表示那是留给孩子的时间。在记事本上标记出来,这就能保证有时间孩子共度美好的时光。

在这个忙乱的世界中,有些父母没有安排好时间或没有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往往把与孩子亲近的时间给挤掉了。他们认为该给孩子的都给了,已经满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只不过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而已。这种情况如果是偶然的,那也无可非议,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父亲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不顾孩子和父母亲密接触的需要,长此以往,必定会从感情上疏远了孩子。

父母只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情需要,这种爱是片面的、缺乏感情的。人都是需要感情的,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亲热的情感和父母的温暖。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更需要和父母进行亲密的接触。因为,孩子除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外,还需要从和父母的接触中获得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不能通过从亲子情感交流中满足情感的需要,那么对他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对孩子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当孩子需要父母关心、陪伴的请求被拒绝以后,他会非常失望,会导致孩子烦躁、脾气多变,甚至他会通过摔打自己的玩具发泄内心的不满,成人之后很难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父母不能很好地和孩子接触、不重视与孩子的交往,会导致孩子性格的孤僻、冷漠,产生攻击性和行为失控。

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把孩子进了幼儿园就可以放手不管,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工作之余,务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与他做一些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因为工作忙,无法满足孩子的这点要求,请耐心向孩子作解释,以得到孩子的理解。

尽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不像小婴儿那样需要父母更多的抚摸、拥抱等肌肤接触,但他们对父母情感上的需求却更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父母与他一起做游戏、一起看图书、希望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他在一起,给他讲故事、解答他的问题,能得到父母的赞赏和鼓励是他最感快乐的事情。请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不是要你看着他玩,而是要你多和他一起做游戏,走进他的生活。

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的中心是父母和他们在一起休息、娱乐和交流的时光。可是父母能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总是不够。父母与孩子都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在这方面,斯宾塞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与孩子一起共进晚餐

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家人可以进行有趣谈话的唯一时刻。连最忙碌的家庭,每个星期也至少可以安排一两个晚上大家一起轻松地用餐。晚餐是一家人建立感情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享用食物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

一起用餐可以增进彼此的沟通、鼓励、讨论、分享,也可以增进彼此的爱。一起享用晚餐也是更了解孩子生活的一个好方法。

另一个增进家庭融洽的方法,是不时鼓励孩子请个朋友来吃饭,让每个孩子轮流选邀客人。这样可以帮助父母认识子女的朋友,也使子女感到自己在家里受尊重。

——跟孩子约会

魏斯迪,一位住在威斯康星州的父亲,说他想不出比带9岁大的女儿出去吃早餐或晚餐更好的方法了。“她知道我们出去吃饭的原因是为了方便谈话,”魏斯迪说:“面对面坐着聊天,彼此一问一答,跟爸爸约会,让我女儿知道,她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长到八九岁时,是开始父子或父女?约会的最好时机,“不要等到他已经20岁,那已经太迟了。”魏斯迪说。单独跟孩子在一起可以使你们变得像朋友一样,等到真正的大问题如恋爱、约会和性?出现的时候,你们之间已经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度假

蓝帝是住在德州的一位农场主人,他和家人一起开车去度假,这样蓝帝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车上谈话。你一定不相信,这正是他要的??其中一个孩子跟父亲坐在前座,窗外的风景一直过去,父亲跟孩子也会有很多事可以谈。

——安排专门时间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不是父母的错。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的职能令人遗憾地被低估和误解了。大多数父母都期望能致力于小家庭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却发现自己承担的种种职责已足够占去三个人的全部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

安排专门时间和孩子一起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的问题,可以较容易而又行之有效地密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沮丧的、经常责备自己不够称职的父母们也是一剂良药。当父母使用专门的时间致力于改善与子女的关系时,内心深处的对于爱和亲密关系的需求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我们还会充分体验到身为父母的自豪感。由于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以一种活泼的形式倾听孩子,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从一开始你就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不是漫不经心地玩耍,也不是随意地交流。你要注意孩子的所有表现,包括讲话、表情、语调、姿势、动作等等。要运用你全部的感官去捕捉信息,权当你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

——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让孩子小时候养成早起晨跑的习惯,或者星期天就全家一起去爬山。孩子上初中以后,可以教他们打棒球、网球或桌球,也可以教他们下象棋和围棋。因为每天一起运动、玩耍,家长与孩子之间,当然就会有许多共通的话题。

在日本不少家庭中,母亲往往会负责修剪孩子的头发等看似琐碎的工作,当然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借此起到意想不到的亲子效果。想想看,母亲一面为孩子们剪头发,一面和他们谈谈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交往的情形,真是其乐融融啊?

多与孩子在一起,能给孩子提供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斯宾塞建议,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那么,父母应该坚持每周几天有规律地与孩子一起玩耍,并保证遵守时间规定,持之以恒。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再规定严格的玩耍时间则是比较笨拙的做法,应该随时寻找机会参加适合他们的积极活动。

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斯宾塞还是小宝宝的时候,就已经被菲雪丝顿太太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能清楚地知道午睡时间到了,因为菲雪丝顿太太像往常一样,唱了一首歌,然后把窗帘拉上;而当菲雪丝顿太太在花园里摆放下午茶具的时候,他就知道去洗手,并且洗完手就去端果汁和饼干。

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孩子的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脉相承的,一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上也有许多不良习惯。因此,培养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更为密切与长久,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多更大。父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更为重要和有意义。在孩子幼儿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这一点对父母和孩子同样重要。否则等孩子们到了这个年龄,自我意识渐渐形成,父母过多的指令就会比较容易遭到孩子的逆反心理。

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詹姆斯夫妇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三个孩子都乖巧伶俐,学习很是自觉,詹姆斯夫妇因此深得邻居羡慕。

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它与詹姆斯夫妇的用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詹姆斯夫妇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大儿子还很小的时候,詹姆斯夫妇就经常和儿子围坐在一张桌子上,教孩子画画儿和识字,养成一起愉快游戏并学习的习惯。

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这个习惯仍然保持着,哥哥读书时,弟弟就在旁边学画画儿,爸爸妈妈一有空就围在桌边跟他们一起学习。

不久,又一个小妹妹出生了,妹妹渐渐长大,也跟着哥哥们开始自觉地学习。当妹妹开始在桌上学画画时,大哥哥就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独自学习,毕竟同一张桌子坐三个太拥挤也太吵闹。

弟弟妹妹们看到哥哥每天独自一人学习的样子,也跟样学样。没过多久,老二也自己找了一张自己专用的桌子,并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之后,最小的妹妹也在两个哥哥的榜样作用下,找了一张自己专用的桌子,开始独自学习起来。

年幼时养成的这些生活习惯,都是很“顽固”的。家长如果能像詹姆斯夫妇一样,静下心来、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桌前娱乐一番。每天这样做,不久就会使孩子养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自觉性了。

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变到突变的原则。因此,父母要明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

习惯也分好坏。年幼时如果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也很顽固不易改掉,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健康。所以,父母要摒除恶习,鼓励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父母和孩子双方面的努力。

首先,父母必要时要强制和约束自己的孩子。“强制出习惯”是个不折不扣的真理!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我们现在都说要饭前、便后洗手,这个好习惯是经过父母或他人的数次强制和纠正才得以养成。可见,在养成好习惯,去除坏习惯的初期必须靠父母的强制作用进行约束。

此外,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决心。除了制度的约束、教育的陶冶外,孩子需要依靠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而决心和勇气就要归结于家庭文化了,即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气氛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超越了制度的强制力、超越了习惯的恋旧性,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

习惯的培养要使用恰当的批评和表扬。要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使用恰当的批评和表扬用语。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基本技巧,是我们表扬、批评孩子时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7843.html

更多阅读

《迷失的盛宴》读书笔记 迷失的盛宴 2014 pdf

陈恳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关于中国保险产业至2009年的历史第一章到解放初AIG在上海,由美国人Cornelius Vander Starr在1919年创立第二章1978~19911979年邓小平提出办真正的银行,当年陆续成立农行、中行、建行,工行是1983年成立的。中国人

转载 回家吃饭的智慧2 回家吃饭的智慧2 pdf

第一部分绝不能扔掉的宝贝食材第1章 菜篮子 小药房连皮带叶吃红薯,生红薯也有妙用常吃红薯藤,血糖可降低很多人不知道,红薯藤也是可以吃的。红薯是公认的健康食品,红薯藤的保健作用也很强。糖尿病人吃红薯藤对降血糖有帮助。红薯藤的嫩

声明:《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pdf》为网友刺眼的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