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楚国历史八 ——楚殇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战国也是很绚烂的,春秋末期冒出来的一些民间流派。经过洗礼后,更加成熟,也由此诞生了许多代表人物。比如,儒家的孟子、法家的荀子、道家的庄子,他们虽然不是开创者,确实集大成者,实现了中国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就在这残酷而绚烂的年代,我们的楚怀王粉墨登场了。公元前329年楚威王驾崩,其子熊槐继位,是为楚怀王。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就在这一年,魏国人张仪入秦为相。我们不敢说历史带有什么宿命之说,但张仪入秦,这个楚怀王的克星,现在我们看来,倒真有点不可思议,他敢把一个大国之君玩弄于股掌之间,使楚国从此陷入屡被羞辱被动挨打的境地。
同时我们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个更有名气的人物,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屈氏也是羋姓,是武王一个儿子分封到屈地而区的姓氏,所以说屈原和怀王是同宗的。他大约出生在威王登基的时候(公元前340年),大约在郢都攻破时投江自尽,前后大约60年,正式这60年,他见证了楚国的由盛转衰,从超级大国到国都被破的曲折历程。正如阎崇年老师所说,明清兴亡60年和袁崇焕有着某种命理,那么楚国的再次兴衰和屈原也有某种暗合。
屈原在《九歌》中以东皇太一、大司命等神灵来命名写了前八首,却以《国殇》作为最后的结尾,讴歌了楚国将士浴血奋战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表现在老百姓和将士的身上,同样也体现在帝王将相的骨血之中。这段历史坚强而悲怆,感动但却凄凉。
楚怀王登基,继承了“宣威盛世”的遗产,楚国当时国力应该是最强盛。但是几年后,即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正式称王,秦人称王比楚武王称王晚了四百余年。
但是武王称王主要原因是“不服周”,因为鬻熊老前辈陪着老姬家闹革命,结果啥也没有捞到,要不是周公避难,估计子爵不都承认,就是封了个子爵,还要被当成烧烤师傅那样羞辱,而且连个谢字都没有,这下就使楚人心理上大大地不平衡了。楚人回来,就大大发了许多“兮”叹,开始足了劲与周王室对着干。楚国人虽然称王比其他诸侯之国早了长达四百余年,但它的称王带有赌气的性质,我们从后世一些有为之君身上就可以看出,比如楚庄王,他也就是带领楚师去中原炫耀一下。根本就没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纲领,这就有点像民国时期的同盟会和国民党的区别了。
但是秦国就完全不同了,秦惠文王则不一样之所以要称王,一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接受了法家的那一套政治体系,虽然商鞅被秦惠文王车裂了,但是商鞅的变法体系依然为秦国所沿用;二是感到周王室已经气息奄奄,他要取彼而代之;三是关西肥沃的秦川(不像现在),还有函谷关的天然屏障。他称王是为一统江山打下理论基础,是非常明了的政治之举。所以,一个国家有多大的抱负,就会挖掘多大的潜力,做多大的伟业,秦人称王昭告天下之日,就注定了历史将为他们而大书特书了。
战国后期,有识之士皆以天下为己任。当时,一些小国差不多都被灭亡了,争雄争霸自然在几个大国之间展开。尤其是秦国经过变法以后,国力变得很强大,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秦国的崛起,都决定以自己忽悠的本领为自己赚取资本。于是江湖上就出现了两大协会组织“连横”和“合纵”,连横就是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弱国中的一部分去攻打其他弱国,以求慢慢的削弱弱国,其代表人物就是张仪。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当时的韩、赵、魏、齐、楚、燕,这些国家,防止被秦国兼并,代表人物是苏秦。
当时齐在楚国之东北面,秦国则在楚国之西北面,齐秦两国充分认识到联楚必赢,纷纷拢楚国。楚国因为占此地利之势,便与一些纷纷来朝的强国组成联合国军,听听这一方的说辞,又听一听另一方的意见,感到各方都讲得十分透彻,这就使楚怀王举棋不定了。最后,魏国的相国说楚,揭露秦国的狼子野心,告知如楚国之策再不明朗,秦必亡楚而得天下。
于是,公元前318年,魏、韩、赵、燕、楚五国,推举楚怀王为纵约长,攻秦至函谷关。从此开了秦国与楚国近百年的统一战争。战争开始时,楚国的攻势十分凌厉,打得秦国抬不起头来。到了公元前313年,齐国见楚国联合国军攻秦,战果频频,也对秦发起攻势,助楚取曲沃之地。看来六国合力还是比秦国力量强大些、
虽然楚国的联合国军,他们表面看来铁板一块,但是这种联合体,如有外力很快就会分崩离析(我们旅行社的联合体也差不多这样)。先说魏国,它是三家分晋最大最强之国,与楚国有世仇,从春秋到战国,两国间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几场大战的胜负,两国都可以彪炳历史的。楚人提到魏人,差不多带有今人提到日本人那样的心态。这次由魏国发起的联合国军,尽管是楚怀王牵头,在利益趋同下进行战争,也只是积了几场小胜而已。
另一个举足轻重的齐国,在楚齐的交往中,双方没有什么时候能称之为亲密的关系。从前齐桓公带领八国联军南下伐楚,定下召陵之盟;在楚威王时,楚败齐师。只是秦国日益强大,使各国政府忧心忡忡,必须组织联合体,以抗击强秦,在道理上都说得明白,但实际操作起来则风云变幻。
再说楚国与秦国的关系,历史上甚至有“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当年吴侵入楚之郢都,楚人搬救兵于秦师。现在楚秦通婚,好像在两国交往中,有两国公主相互定点供应,昭王就是平王和琴女所生,同样后来秦始皇的祖母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所以别看联合体一时气焰熏天,秦人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可以把它肢解。
于是秦国就派初入相位者张仪去访问楚国。这在战国中后期,是一件重大新闻,各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政要人物纷纷猜测今后的事态发展(其影响快要达到基辛格访华的地步了)。其实,张仪来楚的确是叙旧,他历数了秦楚两国几个世纪以来的亲密关系,说得楚怀王又感动又惭愧,因为张仪叙旧是话中有话,暗指楚国不顾传统友谊,背信弃义,使楚怀王觉得他身上就流有秦人的血液。张仪先生见楚怀王有所触动,也就见好就收了,都是聪明人,讲究个点到为止,他那如簧巧舌话锋一转,自我检讨了一番,我们也有该检讨之处,秦人性急,且国内有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暗中操纵政局,蛊惑秦王,使贵我两方有隙。一些别有用心之国,则乘虚而入,使我们两个世代友好之国,闹到了使亲者痛仇者快的地步。这时大臣中有人说话了,认为秦国不在理之处多也,大谈友谊,好像楚人忘恩负义似的。好个张仪,觉得楚人真是不见鬼子不挂弦呀。便清清了嗓门,大声说,这次我来访问楚国,受秦王之托,一是邀请楚王在适当的时候,访问我国;二来秦国为了表示对楚国的亲善,共建联盟,决定把过去属楚的六百里商於之地交还于楚。
楚怀王生怕听错了,他掩住激动的心情,故意装听不见,要张仪重复一遍。张仪又重复了“商於六百里地”。于是乎,咱们的楚怀王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收复失地,而且是六百里,这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天大的好事,但只有强大的楚国才有如此的威慑力。张仪此言一出,一群马屁精山呼万岁,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楚国是真正的宗主之国,彼时可以替代周王朝行使天子权。楚怀王也感到这等好事,不会“天上掉馅饼”,就问有什么交换条件吗?张仪见楚王如此爽快,就说明人不做暗事,条件就是与楚国与齐国断交。
有个大臣名叫陈轸,楚国夏(今武汉市)人,此人头脑很清醒,他不仅没有祝贺,而且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之情。他明确道出自己的担忧来,这是秦使诈,他们是要摧毁我们的联盟。如果楚与齐绝交,就会使楚国陷入孤立的状况下。到时秦国不肯归还商於之地,必会发生战争,到时只有我们孤军奋战,又未必是秦的对手。楚怀王已经被这天大的好事弄昏了头脑,加上众臣兴高采烈地祝贺,陈轸的话半句也听不进去。他倒是受了点启发,特别授张仪以相玺,想用此法把张仪贿赂成自己人。仪式过后,召来齐国驻楚国大使,宣布与齐断交的条款,有十条之多,气得齐使两眼翻白。齐与楚立即断交。
等张仪回国,楚怀王立马派使臣去追,因为六百里土地太诱人了。可是,他的秦楚两国合用的张相国,下车时不小心闪了腰,住进了首都高干医院的特护病房,好不容易等了一个月,见到这位名誉令尹,他哼哼哈哈一阵,告诉楚使说,你们“兮人”的记忆有误,秦王只同意归还六里之地,我怎么敢擅自做主给你们六百里土地呢?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事件的后果对于楚非常严重。楚怀王暴跳如雷,他由狂喜变成暴怒,要大举进攻秦国,加倍夺回千里之地。就像易中天先生所言,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踌躇满志,二是万念俱灰。而怀王可以说是从踌躇满志直接到了万念俱灰,中间没有过程,一千多年后我们的范仲淹曾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对对怀王完全失效。他是楚国这条巨轮的舵手,他的一言一行关乎到楚国的安危,如此行事,楚国离灭顶之灾不远也。这时聪明的武汉人陈轸又出来劝阻,但一错再错的楚怀王哪里还有半点心智听得进逆耳忠言。楚怀王发兵进攻秦国,被秦将魏章大破于丹阳,楚怀王再举全国之军,又惨败于蓝田,连屈原的家门楚国大将屈丐也在这场打仗中丧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看来忽悠不是赵本上发明的,范伟也不仅仅存在于老百姓之中。
楚国在丹阳、蓝田惨败之后,楚怀王感到联齐抗秦的重要性了,秦惠文王对楚留有余地,在公元前311年(楚怀王十八年),大败楚国的第二年,又要拿土地换和平,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愿意“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怀王恨恨地表示,宁可得到张仪而不要地。怀王完全忘了楚国“国重君轻”国家政策,太过计较个人得失,而把国家利益放在一边。此时应该屈原已经进入郢都为官,但是他的意见完全不能被怀王采纳。
而张仪何许人也,他再次主动向秦惠文王请缨,愿意出使楚国。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秦惠文王很是不放心,但张仪十分有把握地告知秦惠文王:“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负楚以商於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
张仪乃豪赌之士,他就敢赌一把,楚怀王不敢把他怎么样。因为楚国统治集团已经腐朽不堪,在内政外交政策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特别是守旧贵族的政治势力,像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夫人郑袖等人唯利是图又贪得无厌,且妒贤忌能,视进步势力为仇敌。在军国大事上,毫无主张,以进献谗言为能事,如有战事一开,必苟且偷安,不图进取。张仪判断能力很强,他看出了楚国的色厉内荏,他还认定了一点,有强秦在,楚国不敢拿他怎么样。
这里有必要介绍使张仪敢再度赴楚的关键人物南后郑袖。这个女人的心机深不可测,这个女的的歹毒绝不亚于后世的吕雉。楚怀王在郑袖之后又得了魏美人,一时间宠爱得搂在怀里怕飞了,放在嘴里怕化了。好个郑袖,对魏美人比君王还要喜爱,如有外国进献的什么玩艺,必定把最好的留给魏美人;如果有什么可口的食品,必定会留一份给魏美人;在楚怀王面前,言必称赞魏美人如何贤德如何美妙。于是俩人以好姐妹相称,如不侍奉楚怀王,甚至可以同床共枕。楚怀王感到自己得南后郑袖,就得了天下最贤德的夫人。这种“齐人之福”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怀王心中美滋滋的。
有一天,郑袖夫人告诉魏美人,她什么都好,就是鼻子有那么点歪,楚王曾在她面前表示过遗憾。魏美人听后,十分急切地讨主意,向郑袖讨教博取欢心的秘诀。郑袖夫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就是为了这个局,她让魏美人不要惊慌,遇到难题就想一想。没有心计的魏美女只晓得喊:“姐姐救我”。郑袖便附耳嘀咕一句,用手帕掩掩鼻子不就行了吗?这个主意一出,魏美人一张焦急要哭的脸马上就破涕为笑了。这以后,魏美人与楚怀王相伴,便手捂其鼻,使楚王大惑不解。问其故,魏美人扭捏不肯直言。楚王只好问魏美人的好姐妹,郑袖告知,她说大王身上有股子味道。楚王一听,他的牛脾气在此,第二天即召见魏美人,见魏美人又是捂鼻见他,他气极而怒,就下令割掉她的鼻子。魏美人在不知不觉中被郑袖破了相。歹毒之事,使郑袖夫人在历史上成了典型人物。所以如果生在古代,最好不要进宫,因为在宫里不仅要有超人的生存智慧,而且要有过人的狠毒劲。我们看过的很多电视不都这样,什么《宫心计》、《美人心计》、《至尊红颜》,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黄蜂尾上刺,最毒妇人心。”尤其是处在深宫的夫人。
张仪再赴楚而来,因为早就对楚国的摸得一清二楚,上官大夫靳尚贪财,郑袖对尚言听计从,而楚怀王对郑袖这个天下最贤德的夫人乃是百依百顺。张仪这次来楚国,当然再也不会给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了,楚怀王见到这个使他惨遭羞辱,尝两次败仗的张仪,两眼冒火,恨不能拿来一碗水,就着把张仪生吞而下,他决定把张仪先投到监狱再发落。同一个人,“朋友来了有美酒,如是敌人来了就是监狱了。其实张仪早料到这一手了,他已经先遣人给靳尚等一批谗臣打点过了。他愿意自投监狱,乃是消消楚怀王之气。他进去不久,上官大夫靳尚便匆匆找到了郑袖夫人,神色忧心地告知郑后,秦人见张仪投进监狱,准备了“以美女聘楚王”之计,如秦人计成,郑夫人后位不保,我等也自然失宠了。郑后一听,几乎要晕了,她好不容易把个魏美人弄破相,死了自己多少脑细胞,这次来个张仪,得了他一点贿赂,却也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弄得秦人又使美女救张仪,一定要使秦人这个阴谋破产。好个郑袖,硬是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影响了楚王。如此这般,说得楚怀王连连信服地点头,冒了一身冷汗,称赞夫人乃女中豪杰,治国之良材,感叹世间事真乃福倚祸伏,这张仪果真是杀不得杀不得。
等张仪出境,历史上最伟大的楚国诗人屈原使齐归来,几句话提醒了楚怀王,待他再要去追杀这个敢把楚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秦相时 ,可惜张仪似乎早已料定楚怀王会后悔,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早没影了。怀王就这样被忽悠了两次,你要是以为咱们的怀王吸取了教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猪撞树上了尚且知道转弯,怀王貌似少根筋。
张仪回到秦国,得到了英雄一般的欢迎。他认为时不待我,便风尘仆仆地出使韩国、齐国、赵国、燕国,推销他的连横战略。但是很遗憾,他亦到了英雄末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欣赏者秦惠文王驾崩,其子秦武王立。秦武王对这个狡诈之人很不喜欢,尽管他有大功于秦,还是打发他而去。后张仪出任魏相不到一年,郁郁而终,这是题外话。当然秦惠文王死去,秦国要割让汉中之地予楚国的事,也就无果而终了。
秦武王继位,野心勃勃,继续推行连横战略。秦王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老嬴家出来的还真不是一般的“银”啊!此时的楚怀王面对齐秦的一边打压一边许诺,做了个骑墙派,左右摇摆不定,这个时候有没有主见了,所幸他没有主见比发怒和狂喜的有主见强多了。而对手秦武王果如谥号,乃一赳赳武夫,在公元前307年(楚怀王二十二年),秦武王如当年楚庄王一样,入洛邑而“窥周室”,但此人却没有楚庄王睿智,他竟然身先士卒,与大力士孟说举鼎,弄得折断筋骨而死。秦武王无子,立同父异母稷王,是为秦昭王。秦昭王年幼,宣太后听政,宣太后乃楚国的公主,实行亲楚政策,并将汉中一半之地划给楚国。楚国貌似遇到了一个好外甥,其实大错特错,这是一个与楚文王差不多的外甥,比张仪还厉害的“忽悠王”。
秦楚两国亲善,激起了魏韩齐三国的愤怒,他们认为受了楚国的欺和玩弄,联合伐楚。楚以太子做人质,求助于秦,秦发兵,三国乃退。战国时的战局几乎是瞬息万变,魏韩又有和好的趋势,这时发生了楚太子横与秦大夫的殴打事件,太子竟然把秦大夫打死后逃回楚国,秦楚关系宣告破裂。公元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韩魏齐三国攻楚。这时面对四国的征战,楚国先派一支军队抗击秦国,又派精锐之师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拒秦一路,双方陈兵对峙,没有发生太多的争战,而三国联军攻楚国的方城,相持达六个月之久。齐军发现楚军防守严密之地,就是水浅之处,便在夜间从楚军防守严密处发动进攻,大败楚军于宛、叶以北地区。从来没有看到楚国如此奔命。
到了第二年,秦又攻楚,楚被迫与齐联合,令太子横去齐做人质,楚齐算是重修旧好。秦师来势凶猛,一下夺取楚国八座城池,并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对楚怀王软硬兼施。先是大谈传统友谊,又说秦之诚意,将汉中之半地划给楚国,然后指责太子横杀人逃亡,失去楚国作为一个大国的风范,致函的结尾,即要会盟,重修旧好。楚臣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楚怀王前往,乃以庶子子兰和勒尚为代表;一派以大夫昭睢和屈原为代表,认为秦毫无信用可言,千万不能去,去了恐生变,被秦扣为人质。楚怀王这时候有头脑发热了,认为偌大之楚国,纵横五千里,人口众多,精兵良将,秦就是胆大包天,也不敢把我怎么样。奇怪的是那位心计很深的郑袖夫人竟然也智力下降到幼儿园阶段,愿意让自己的“大树”去冒险。
楚怀王发扬了张仪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前往武关。这边秦昭王先让一位和自己很像的军官冒充昭王在武关等候,一见楚王入关,即关闭武关,把楚怀王劫持到秦国咸阳,并以下国之礼待楚王,要挟楚王割地结盟,楚怀王誓死不同意,被扣押秦国成为人质。
面对这种局面,楚向齐告急楚怀王驾崩,太子必须回国继位。在齐国孟尝君的大力支持下,太子横得以回国,是楚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韩魏两国在齐相孟尝君策动下,攻秦国至函谷关。楚怀王乘机潜逃,从小道奔赵国以求回楚,赵国不敢放行,楚怀王想逃至魏国,被秦军发现又带回秦国。第二年楚怀王郁郁而病死于秦国。秦国将楚怀王灵柩送回楚国,“诸侯由是不直秦。”范伟被忽悠了两次尚且开始研究兵书,我们的怀王却觉得两次不过瘾,该拐时没有拐,改卖的时候没有卖,结果自己被人给“拐卖”了。
楚怀王在位三十年,楚国在其之初,也处在强势之中。用当时的话说,真正具备统一条件的只有楚秦两国,“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楚怀王在内政上受制于自私自利的旧贵族(看来不彻底的变法害死人啊),在外交上总是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中,且他因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使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纵观楚怀王,我多少是怀着同情之心来看他。他继位之初也能励精图治,以国家大事为重,被扣为人质后,个人惨遭羞辱而不失国格,面对淫威,不曾退让。故客死于秦,被楚人怀念,磨山也有“怀王不屈”的雕塑。其实楚怀王如果生在其他时代,国际局势不这样瞬息万变,他倒可以有所作为。正如人们对他的怀念,因此谥号为“怀”。八十多年后,项梁和项羽叔侄为了推翻暴秦,从民间找到怀王的孙子熊心,让他即位楚王,王号也是怀王,说明怀王的声誉在百姓心中长存,说明楚人对他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
但是楚国在他之手走向毁灭,其实是一种决策失误,只不过世人对他多惋惜少咒骂。顷襄王即位了,正如其号,“大厦将倾”。楚国在一连串的失利之后,已经不可能独立面对秦国的战争了。顷襄王也不是一个英明的“中兴之君”,他继续信任自己的弟弟子兰和勒尚这些自私的人,而疏远屈原这样正直的斗士,甚至流放出都城。“亲小人,远贤臣”楚国已经开始自己毁灭自己了。襄王本人也是好色之徒,民间传说,他喜欢莫愁女,要强纳为妃,可惜“襄王有梦,神女无心”,莫愁女不为所动,投江而死,因此在南京就有了莫愁湖。
秦国的国君从孝公开始是一代比一代强,而楚国的国君确实一代比一代差。顷襄王在荒于内政的同时,强秦又出现了一位更厉害的军队统帅,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人屠”的白起,战国四大将之一。白起在上一文中提到过,是白公胜的后代,白公胜自缢后,他的儿子们跑到了秦国,到白起这一代,由于秦王室是由从楚国来的宣夫人主政,他的弟弟穰侯魏冉大权在握,对有楚国背景的人格外重视,再加上白起自身的才干,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提拔到了将军。公元前262年的那一场长平之战,让白起在历史上留下深厚的烙印。
楚国在几次兵败,和丧失大片国土后,由于秦国扣押怀王至死,受到诸侯的谴责,所以襄王即位很长一段时间,秦国和楚国没有什么战事。但是顷襄王并没有利用这和平的良机发展国力,反而带着一群小人到处狩猎,而将屈原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偏远的地方发配,国家的国力更加不如从前了。只是在公元前284年到公元前282年间乘乱捞到一点好处。
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十五年),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兵伐齐,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顷刻之间连克齐国70座城池,齐国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两座城池,齐湣王躲在莒,向楚国求救,楚王派淖齿率师救齐,湣王任之为相。淖齿却杀湣王,与燕、魏分齐之卤器,收取淮北之地。战国真是尔虞我诈,刚刚怀王那样死了,这边楚国也没做出什么好事。齐国后来在田单的带领下,利用反间计,将乐毅从燕国赶出去,后来又用火牛阵冲破燕军的包围,瞬间恢复了被占领的70座城。乐毅后来到了赵国为官,其破齐的战绩让后人颇为赞颂,以至于《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是“管乐之才”,就是指管仲和乐毅、
大概在公元前前282,楚将庄蹻出黔中,后西入滇池,将云南的一部分纳入到了楚国的版图,这只相当于远征军了,背离楚国的故土,后来庄蹻就割据在当地一段时间(天高皇帝远),这个割据在黄易先生的《寻秦记》中也曾经提及过。
楚国依靠这两次出兵,获得了一片土地,但是好景不长。秦国绝对不会安静的坐在那里不动。公元前281年(顷襄王十八年),秦国从蜀地(秦惠文王时期就利用巴蜀两国的矛盾,将两国灭掉,变成自己的郡县)兴师伐楚,取邓,拔黔中。楚只能割让上庸、汉北地与秦。让秦国罢兵。然而更大的灾难就要降临到楚国的头上了。
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取西陵。继而攻鄢(今天湖北宜城),引西山长谷水灌鄢,楚军民死数十万。秦大军压境,但是顷襄王仍常与其宠幸者游猎于云梦之中,不顾国政。庄辛诤谏,但是顷襄王不听,庄辛因离楚去赵。大灾难就要降临了。公元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拔郢,占领了整个郢都,又往东占领了竟陵(今天门),攻打安陆(今安陆云梦一带)。往西取得了夷陵(今宜昌),一把火吧楚先王墓都给烧毁了。白起烧楚王墓就是为了为先祖泄愤,但是我很奇怪,白公胜难道就试试楚先王的后代了吗?古人的做法真是匪夷所思。白起最后的下场也不好,长平之战后,他受到秦王和秦相范雎的猜疑,后来被赐自尽,也算是他杀戮太多的一种回报吧。
顷襄王败后,带着流兵残勇向东逃窜,随后迁都陈,郢都作为楚国400年的都城到此寿终正寝了。我们的爱国诗人在听到了郢都被攻陷后,悲痛的写下了《哀郢》,然后抱石自沉于汨罗江。我们今天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顷襄王迁都到陈后,从赵国召回庄辛。庄辛向襄王再进亡羊补牢之策,劝告楚王不要亲佞臣而且每天到处游乐,应该以以蔡国被楚国灭亡为鉴,注意国事,以备秦患。顷襄王授之以执圭,封为阳陵君。再重整朝政后,楚地江南一带的人民反抗秦国的统治。顷襄王收复一部分土地,得到士兵10余人,后来向西取得秦国所占江旁15邑为郡以抗秦。此时另外一位战国风云人物登场了,他就是春申君黄歇。
公元前273年(顷襄王二十三年),楚左徒黄歇出使秦国,上书秦昭王,力陈“善楚”的好处。 第二年,秦派遣使者出使楚国,并送来重礼,楚秦两国取得短时的和平。同年楚国派遣黄歇侍奉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此时齐、韩、魏共同伐燕,燕太子请救于楚。顷襄王派景阳率3万人驰援,牵制魏、齐之师。公元前271年到前264年,楚子思在寿春南兴建芍陂,引水灌田,从此这一代不在担忧水患。这位后来楚国迁都寿春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63年(顷襄王三十六年),顷襄王病重,而太子还在秦国做人质。陪同太子的黄歇对秦相英厚说,如果让楚国太子回去,太子能当上国君,将来一定会很好的侍奉秦国和应侯的;如果不让太子回去,那么他就是咸阳的一个平民罢了,而且楚国会立别人当国君,这样秦国和应侯什么都得不到。应侯把此事奏告了秦王。秦王说让黄歇先回去摸清情况,在来谋划。结果黄歇跟太子商议,让太子乘机会逃出秦国。于是太子变换服装替楚国使者驾车而出关,黄歇守候馆舍,常常替太子托病谢绝来访者。估计太子已走远,黄歇就自己对秦王说:“楚国太子已回楚国,出秦国很远了。我愿意被您杀死!”秦王大怒,想要听从他这样做。应侯说:“黄歇作为人臣,献出自身为他的主人而死,太子当上国君,一定重用黄歇。不如免除他的罪而让他回楚国,来亲近楚国。”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秋天,顷襄王死了,考烈王即位,他让黄歇作相国,把淮北地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考烈王即位后,楚国不敢与秦国正面交锋,转而攻打剩余的一些小国。楚考烈王二年(公元前262年),楚国乘着秦国刚刚结束长平之战,率师伐鲁,取得了徐州。公元前260年到前258年,楚相继吞灭费、邾、邳、郯等国(今天江苏和山东交界一带)。后来的项羽、刘邦就是这一代的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里称为“西楚”。而在公元前259年,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公元前257年(考烈王六年),秦国军队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孝成王以灵丘封赏黄歇,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毛遂自荐,鸡鸣狗盗成语就出自这里)。春申君与景阳带兵救赵,到达新中,楚、魏、赵三国合力攻击秦师,秦将郑安平以2万人投降。从此解决了赵国的围困。《寻秦记》中的项少龙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到达古代的。春申君黄歇广招贤士,食客至数千人,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齐名,时人并称之为“四公子”。
公元前256年(考烈王七年),秦昭王灭掉了东周,周朝八百年至此终结。同年楚国灭掉鲁国,周文王姬昌的两个儿子的国家都没有了。公元前253年,考烈王迁都于巨阳。
公元前251年(考烈王十二年),秦昭王病逝,春申君到秦国吊丧。同年楚国的“梁柱”景伯去世。秦昭王去世后,做了三十年太子的秦孝文王即位,并从赵国换回人质公子异人,这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正式登基,但是只做了三个月的秦王就死了。其子异人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因为侍奉来自楚国的华阳夫人为母,所以异人也叫子楚。
公元前248年(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将所受封之淮北12县献给王室为郡,后来被考烈王改封于江东。春申君因为所封城是前吴国的故地,就以这块地方为自己的封邑了。后来春申君派人教化当地人易楚国风俗,并且兴修水利,大力发展。今天的湖州等地都是当时开发出来的。尤其是对一条河流的开发更是影响深远,这条江就是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取名黄浦江也是和黄歇有一定关系,而上海简称“申”,也是从春申君中化出来的。
公元前247年(考烈王十六年),秦将蒙骜(蒙恬的爷爷)率秦军攻打魏国,魏信陵君魏无忌率领赵、魏、韩、楚、燕五国军队共同攻秦,与秦师会战于河外。秦将蒙骜败逃,五国兵追至函谷关而还。但是蒙骜等五国联军退去后,又攻打魏国,取得20城。就在这一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嬴政即位,大名鼎鼎的秦始皇登场了,六国注定要被一一灭亡。
公元前241年(考烈王二十二年),赵、楚、燕、魏、韩,再次合纵组成了五国联军共同攻秦,以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用事,对秦主动出击,军至函谷关,秦师反击,五国就退兵了。当时秦国已锐不可挡,战国时期最后一次的合纵抗秦,就这样失败了。楚国害怕秦国威逼,迁都到寿春,命曰“郢”,以示对郢都的怀念。同在这一年春申君进李园之妹于考烈王。开始了楚国一段混乱的内政。本来就已经被秦国折磨的不行了,还要自己瞎折腾。
我们再来看一看周围的形式。赵国经长平一役,白起坑杀40万赵国士兵,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韩国本来就是七国最弱的,再加上和秦国接壤,向来就是被欺负的对象;魏国也好不到那里去,文侯的霸业早被他孙子消耗一空;燕国处在寒冷的北边,虽有连夺齐国七十城的壮举,但是和齐赵为邻也没有讨到好处;东边的齐国,经过乐毅那一占,再好的家底也被耗得一空了;楚国在怀王时期的丹阳和蓝田两战以及顷襄王被白起拔郢之后,国力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了。反倒是秦国,在秦惠文王时期得到了巴蜀之地,可以说后方的粮仓富足,在经历几代像狮子一样的秦王治理,秦国是蒸蒸日上,不断的蚕食六国。到了公元前240年的时候,六国已经是风雨飘摇,而秦国已经变成了巨无霸。
公元前238年(考烈王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建议他自立为王,并杀王舅李园,春申君没有答应。考烈王死后,李园埋伏死士于王宫门外,等春申君前来吊丧,将他杀之,同时尽灭其家。李园妹所生子熊悍立,是为楚幽王。
楚幽王时期,曾经也计划组织一次合纵,可惜被秦王嬴政派人用重金分化了。反倒是秦国不停的继续征伐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了韩国,三晋已经不复存在了。
公元前228年(幽王十年),幽王卒,葬于寿春东。楚国人立幽王的弟弟犹继承王位,是为哀王。熊犹当楚王仅仅两个月,幽王和哀王的庶兄负刍就杀掉了熊犹和李太后,并尽灭李园之家,自立为楚王。负刍二年(前226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贲(秦将王翦之子)率军伐楚,大破楚军,占十余城。负刍三年(前225年),秦国又灭掉了魏国,至此秦国已经和楚国交界的地域更大了。楚王负刍向秦国提出,拟献青阳(今湖南长沙)以西地以求和。
但是此时秦王嬴政,已经开始部署一统六国了。他以老将王翦需要60万军队灭楚,而大将李信只需要二十万,认为王翦“廉颇老矣”。所以秦王政就派李信、蒙武将兵20万从楚国的北方伐楚。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武攻寝(今安徽临泉),楚国很快就打败。李信又攻陈城(今河南淮阳),引兵而东,与蒙武会城父。楚均尾随秦军,趁秦军不备,进行反击,三日三夜不停留,楚军大败秦军,杀秦军七个都尉,收回失地。此时楚国竟然敢去摸老虎屁股,算是不屈服的一种象征。并于前224年派楚军袭击原楚都郢所在地的秦之南郡(今湖北武汉以西至四川巫山以东,郡治设在今湖北江陵东北郢城,后迁江陵)。楚军获得胜利后,楚王负刍因此不献青阳以西地。
同年,秦始皇吸取前次灭楚之战的教训,隆重请出大将王翦,让他领兵六十万攻楚。楚大将项燕(项羽的爷爷)坚守不出,秦军一时讨不到便宜。但是楚王负刍要求项燕出动主力与秦军对抗。结果大将项燕被秦军击败,自杀。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郢都(今安徽寿县),俘获楚王负刍,楚国亡。公元前222年,秦军又向江南楚地进攻,尽占楚境。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灭燕赵两国,公元前221年,齐国投降,至此,秦始皇一统六国。
就这样,当年“不服周”, 敢第一个称王的楚国灭亡了;就这样,当年“观兵于周疆”,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灭亡了;就这样,当年“地方千里,带甲百万”,战国时期最大的一个国家灭亡了。但是楚国的灭亡却不同于其他几国,不像齐国那样主动缴械,完全不像秦齐两国东西称帝那种豪气;不像韩魏两国经常做秦朝的帮凶,还最早被秦国所灭;不像赵国在长平被秦国两万人坑杀四十万,那样悲怆;也不像燕国那样,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还派出职业杀手演出一场历史剧,最后杀手比燕国还有名。楚国是浴血奋战,迫使秦国不得不拿出全部的家底才能终结对楚国的征伐,楚国灭亡的过程有泪,有血,有惋惜,更有的是像屈原《九歌·国殇》所说那种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这就是楚殇。
楚国抵不过命运,历史的车轮必须前进。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开天辟地的“千古一帝”,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楚国真的灭亡了吗?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浅谈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 八上语文名著导读
浅谈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内容摘要: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增加语感积累,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还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环节中存在着盲目性
浅谈闻一多诗集《红烛》与《死水》 死水微澜
浅谈闻一多诗集《红烛》与《死水》[中文摘要]作为爱国诗人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集《红烛》与《死水》更体现了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能。相比《红烛》的多情感伤、浪漫秀丽,《死水》更显沉郁理性
浅谈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
2010年中国旅游文化小论文题目:浅谈中国茶文化课程:《中国旅游文化》经济贸易系****班*****学号:*******授课老师:****浅谈中国茶文化【摘要】: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
浅谈美军历史最高军衔 美军军衔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因为装备人员混在,并没有统一的军服和军衔,所以在1870年美国立法确立了一星准将和二星少将的将官军衔肩章制度。而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历经南北战争,一战和二战发生,美军军衔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的五级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