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解:

声声慢 按律填词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句)

仄⊙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豆)

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句)

仄平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1)本调九十七字,十七句,前后片各五韵,亦有两片首句不入韵者。原来多用平韵格,自李易安词出,便以用仄韵格称著于世。

(2)首句与第二句为四字对偶。 第四、五句,李词作上六下四,亦可作上四下六(见例二)。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九字结句,他词多作两四字句加一字豆,独李词作上三下六。据《词律》载,李易安《声声慢》中多以上声、入声字作平者,前者如惨、盏、点,后者如戚、滴等,因这类词原可作平,故能协律,而仄声字中的去声则不能替代,这是宋人填词使用变声遵循的规矩。

注释:

1、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2、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3、忺(qiān)摘:乐意摘取。忺:所欲,想要。
4、怎生:怎么。
5、次第:情境,况味。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

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赵明诚奔母丧南下金陵。几个月后李清照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书藏丧失殆尽。
  1132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地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翻译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武陵春·春晚(1)

风住尘香花已尽(2),日晚倦梳头(3)。

物是人非事事休(4),欲语泪先流(5)。

闻说双溪春尚好(6),也拟泛轻舟(7)。

只恐双溪舴艋舟(8),载不动、许多愁(9)。

词解:

武陵春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仄平平(韵)。

武陵春:又名《花想容》 ━━双调 四十九字 平韵

注释:

  (1)1153年3月。由于金兵进犯,她避乱金华。时年五十二岁。

  (2)“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3)“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4)“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5)“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6)“问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问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7)“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拟准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8)“舴艋”(zé měng),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译文:

  春风停息,芳华不在,残红飘落化作了尘土。

  日夕之时,我临镜而坐却已是无心梳妆。

  眼前风物依然,而人世已变,顿觉万事休矣。

  正想要诉说悲苦,恍然察觉到双眸尽湿。

  听说位于金华城外的双溪那里春光依旧如初。

  我曾经也打算乘坐着一叶小舟前往观赏。

  但一想到溪上那叶单薄的小舟却又只得作罢。

  因为我害怕它,无法承载起这许多的忧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通观全词,处处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上片极言眼前暮春的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7101.html

更多阅读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爱格声声慢全文阅读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对古典诗歌的品鉴是当代这些“90后”高中生们颇感动头疼的一件事,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洋快餐、超女快男、NBA、各种最新的游戏和街舞嘻哈,几千年前的诗人们低吟浅唱顾影自怜几乎没有办法打动他们的内心

声声慢 赏析 声声慢翻译

声声慢 开放分类: 文学、宋词、词牌、赏析 目录1. 声声慢简介 2. 词牌格式 3. 译文 4.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5.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6. 《声声慢》由来典故 1.声声慢简介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

《国香慢》文案 百香果文案

《国香慢》 策划:秦亚文 文案:照墨 配文:迟意&清彦 诗词:秦亚文 人物:璇玑&秦亚文 摄影:翰林漢畫 服裝:初塵居工作室人设:谢庭(师姐):隐医九畹(师妹):香药局女官前言:在山为幽,出世不失怀大义。出山为蕙,庙堂不忘本初心。师

声明:《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翻译》为网友我只做我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