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
2015年5月6日
徐景安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5年之际,迎来了新的市委书记马兴瑞。摆在新书记面前的问题一定很多,既要了解深圳的现状,更要把握深圳的未来;既要贯彻中央的意图,又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深圳的定位。这是深圳的方向和目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深圳的成功就是定位明确。今天深圳的问题就是不知走向何方?
35年来,深圳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居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然而,今天深圳特区还“特”什么,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对今天的中国起什么示范作用?一句话,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吗?或是继续办有名无实的特区?
过去的深圳“特”在哪里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的起初想法,就是搞一个出口加工区,为对外开放探路。所以,给了深圳免税进口货物与所得税减免的特殊政策,为防止免税货物运入内地,就设置了二线。深圳经济特区由此而来,中央给了3000万贷款,小平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
随着14个沿海城市开放,以及开发区、保税区的普遍建立,深圳免税进口货物的特殊政策取消,所得税全国趋同,深圳原先的“特”早就不存在了。深圳今天的成就,主要的不是靠特殊政策,而是创新精神。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是价值理念的创新,并进行了土地、住房、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立了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交易所。正是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吸引了各种人才,使深圳充满活力,带来深圳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最快的工业化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我国从政治为本位向物质为本位,政治第一向发展第一的转折中,通过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实现快速发展,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是深圳作为“特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今天的深圳怎么“特”
深圳提出2015年,GDP总量达到1.5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这个目标己提前2014年实现了。关键是以GDP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今天没有什么新意,而且弊端多多,一点不“特”了。
深圳曾提出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是好口号,可是依然不成其为“特”,北、上、广等许多城市也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也有传说,深圳成为直辖市,这是深圳的新定位,但与“特”无关,天津、重庆也是直辖市。
深圳该怎么“特”呢?当年小平要把经济搞上去,缺的就是改革开放的经验,要深圳闯出一条路来,所以赋予深圳为特区。那么,今天的中国最缺的是什么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里的关键在于通过什么路径实现“四个全面”,究竟上什么“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中国梦,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就为深圳的定位提供了思路,实现“四个全面”就是中国梦的内涵,“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总目标、总纲领。今天中国最缺的是在抓好发展的同时,怎么使人民幸福起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圳能不能提供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幸福的新经验,深圳的“特”就是让深圳人民特别幸福。深圳在发展的拼比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幸福的竞赛中如何呢?
深圳人为何特不幸福
从2003年到2015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中,深圳不仅无缘前10名,而且位居榜尾。2011年第93位,2012年还倒退到第94。评选标准是依据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2010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在全省21地市开展了“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设定的指标是生存状况、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同状况、幸福感受等方面,深圳居然排名20,倒数第2。
深圳为全国内地大城市首富,但幸福感排名却几乎最低,对此深圳采取不关注、不理睬、不回应、不研究的态度,按照追求GDP增长的老目标、老思维、老路子继续前行。我作为深圳第一任的体改委主任,认为这是深圳特区的头号问题,为此写了不少文章:
2008年2月1日《如何解放思想,深圳再当排头兵》
2008年6月1日《提高民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应成为深圳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对“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的建议”》
2008年6月7日《深圳向中国、世界示范什么?---“深圳新一轮改革目标”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8年11月14日《深圳,你还有理想主义的激情吗?--“在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0年7月20日《深圳未来的选择:GDP深圳与幸福深圳的抉择》
2010年8月26日《特区还“特什么”?--为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年周年而作》
2010年9月3日《深圳再出发,须举幸福旗》
2014年8月17日《深圳新征程的里程碑---为倡议深圳幸福日赞》
深圳的重新定位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作为不在其位、还谋其政的我还是要继续呼吁,希望新上任的书记予以关注。
深圳幸福感低的原因在哪里呢?
2013年深圳户籍人口310万,非户籍常住人口752万,加暂住及未办证的,称之为流动人口达1500万。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9%,占总人口的17%。中国城市化水平,即常住人口(住满6个月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3.73%,真实的城市化水平即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5%。而深圳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8.6%,真实的城市化水平极低,只有17%,比全国低一半。深圳发展速特高,城市化水平特低。这意味着什么呢?
请看网上介绍,深圳户口有什么好处:
1、深圳的学位很紧张,有了深户,你就不用担忧。2、15年后,可以领到4000-5000元的养老金。3、住院门诊可以报销90%。4、非户籍在深圳生育会花好几万,深圳户口只要几百块钱。
5、深户可以申请微利房才3000-4000一个平方。6、有工资13%的住房公积金,还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7、工资低的还可以申请廉价房住房补贴,每人每月600元。
8、一人入户,3年后全家即可随迁。9、有些好单位要有深圳户口才可以参加考试.如: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要求是深户。10、非户籍找工作要找深户担保
11、失业可申请失业保险,加上补贴每月差不多有800元。
12、凭失业证,可参加深圳市劳动局组织的培训,一年可以报销2000元培训费。13、很容易贷款买车,非深户贷款买车较难。14、办各类证明,包括出国办护照、港澳通行证非常方便,出国签证也容易签。
……归结起来说,深圳户籍人口是一等公民,非户籍人口是二等公民,深圳户籍人口是贵族,非户籍人口是平民。
幸福感调查一般是按户籍、非户籍常住、暂住人口,按比例抽样,深圳户籍人口比例小,非户籍常住加暂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5倍,按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评分,深圳人幸福感当然就低。
我的一位员工孩子考高中,由于不是深圳户籍,分数差几分就不录取,想交择校费,但找不到关系,只好回老家。让她对深圳评分,能有好结果吗?
在改革开放的感召下,外来务工人员带着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到深圳,他们与户籍人口一样为深圳的发展作贡献,也同样要纳税,但是他们不能像户籍人口一样享受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当他们老了,就返回原地。这个问题全国都存在,不过深圳更特出。我这样说,不是一下子全盘解决,而是一方面扩大户籍人口的比重,另一方面分别不同情况,逐步提高对非户籍人口公共服务的水平。总之,不能置这种不公平的状况于不顾,一味地求发展、争速度。
深圳需要新转折
深圳应该明白,中国正面临一场新改革。经过30年革命、30年斗争、30年发展,今天我们应该感悟,幸福是人的终极目的,让社会成员幸福是社会的终极目标,这就是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真谛。
八十年代初,我们曾经进行了“生产目的”的大讨论。今天,很有必要进行幸福为题的大讨论:发展是为什么?改革是为什么?开放是为什么?人类经常在元问题上不思考、不觉悟、不反省,结果是忙了半天,不知是为什么,最终堕入误区。
今天的中国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2位,2013年联合国公布的全球156个国家幸福感排名中国是第93位。民众幸福感,不是学术问题,更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关系党的执政理念、使命、责任的根本问题。共产党不为人民谋幸福,还是共产党吗?社会主义不造福人民,还是社会主义吗?今天中国发生的问题种种,归根到底是没有真正把民众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和中国梦,核心是要回归本元,即造福人民。因此,深圳应该走出一条新路,即深圳的幸福之路,为中国的幸福之路做示范。
开创深圳的幸福之路,比当年的求发展,任务艰巨得多。一是价值理念重塑,从追求资源有限条件下的财富最大化转为资源有限条件下的幸福最大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新口号应该是“效率创造财富,时间创造幸福”。二是社会系统再造,横向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纵向关系政府、社会、民众,创建幸福城市、幸福社区、幸福校园、幸福企业、幸福家庭,直至幸福人生。
这就是今天深圳作为特区的新任务、新示范、新作用。
举行“深圳市民幸福感问卷调查”
我们一直说,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呢?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综合体现就是幸福。而幸福是不能代表的,这就要尊重、关注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知道老百姓不满意,但就是不愿、不敢、不想面对,依然按照老思维、老路子、老方法行事。有一种说法,现在改革很难,不像八十年。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八十年代从计划转向市场、封闭转向开放,困难重重,有敢闯敢干的精神,也就闯过来了。今天改革难也不难,不想改革就难,想改革也不难。把民众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确立了这个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就破题好做了。
建设深圳的幸福之路,评价主体就是民众,就要问老百姓哪里幸福、哪里不幸福?幸福感调查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于问卷调查设定的指标参数不同,必然带来结果的不同。我曾为汕头设计了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设定“生活状况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治理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婚恋家庭满意度”、“自我状态满意度”、“汕头未来满意度”等八个方面,一共114个问题。我也为德州设计了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围绕德州提出的“六个感”即“富足感;稳定感;安全感;成就感;舒适感;归属感”进行调查。建议深圳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全面反映市民幸福感的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市民的意见和感受,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由各区和各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这体现了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创新形式,也是政府治理与公共决策反映民意的一种民主形式。
问卷调查不仅可以反映深圳市民的总体幸福感,还反映了各区、各部门、各类职业、各类收入、各年龄段等的幸福感,为改进政府工作、改善社会治理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调查每年举行一次,实行幸福指数量化管理,成为评价、考核的手段。
根据群众意愿认真实行整改,从民众最不满的地方改起,从最容易改的地方改起,从最重要的项目改起。
制定“深圳市十三.五民生规划”
建设深圳的幸福之路最直接、最迫切的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已搞十二个五年计划和规划了,从来没搞过“民生长远规划”。五年规划都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指标量化、项目落实、资金到位,民生也有一章,但大都是定性、不量化的,什么逐步、健全、覆盖,无法考核。财政分配,先保政府开支,再保重点项目,民生永远放在最后,于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美其名曰一年办几件实事,零敲碎打、贴膏药,结果弄成养老五轨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城镇、农村都不同,而且差距百倍。
从根本上来说,发展经济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深圳十三.五民生规划》,就是要系统化、制度化、目标化地解决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步提高非户籍市民的公共服务水准。
首先要根据深圳的实际情况,确定民生的范围,有直接民生与简接民生之分,提高直接民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公共服务在各类人群的均等化,降低直接民生中的行政开支成本,增加民众受惠比重,这样才能把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实处。
民生规划的主要内容:居民收入增长、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财政制度、整合社会资源。
用民生规划“倒逼”产业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不合理开支,实现向非户籍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区基层倾斜。
启动财政改革
民生的背后是财政分配问题,要做到财政向民生倾斜,就要实行公开、透明、合理、公平。深圳能否拿出当年改革的勇气,在这方面做点探索?
中国有两个控制不住,一是政府行政开支膨胀,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而民生欠账越来越多。财政分配缺乏监督、审议机制是重要原因。当官暂时做不到民选,但消费、开支要告诉老百姓,接受人大的监督。这一点没有理由做不到,因为这是大家的钱袋子。
预算公开透明,是人大审议、公众监督的基本前提和最低要求。什么才是公开透明呢?应该有规范的格式和要求,现在是财政该公开的不公开、该透明的不透明。深圳财政部门每年都向人大报告上年决算与下年预算。报告决算的标题是“我市预算执行主要有哪些特点”,报告预算的标题是“我市预算支出主要突出以下特点”,那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2011年深圳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么大的项目,2010年预算一句不提,2011年决算一句不说,事先既不需要人大审议,事后也不向人大报告。2013年预决算报告有所改进,第一次列出了2013年九类重点民生支出情况,如教育支出274.2亿,增长11.4%。但只报告到“类”,既没列“款”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更没到“项”,比如“普通教育”下分为“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至于“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的支出究竟花到哪里?更不得而知。每年报告几乎都提到民生支出增长,但从未提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圳2013年财政预预算收入2152亿,政府性基金收入625亿,国有资本预算收入21亿,共达2798亿。这么大笔收入,是怎么分配的,按什么原则分配,怎么实现公平、合理,民众没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人大的审议也形同虚设。这全国都一样,怎么不出问题?所以,经济越发展,分配越不合理。二级分配的功能是校正一级分配的不合理,可是我国二级分配往往反向调节,越有保障的越多保障,越少保障的越少保障。这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民众不满增加,幸福感下降。
财政分配法治化、民主化,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底线要求。财政的钱,是民众委托管理的钱袋子,不是政府的小金库。怎么花、花哪里、花多少,必须由民众知情、监督、参与。浙江温岭创造了在党委领导下,以人大为主导,以政府为主角,以公众参与为主要特征,以民主恳谈和专题询问为主要形式的参与式预算。深圳是否可学习一下?
谁都明白,财政分配权是最大的既得利益,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深圳只有确立了民众幸福为目标的执政理念,财政分配的公开、透明、合理、公平才有可能提到议事日程。
创建幸福社区
深圳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服务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但社区工作主要是按上级指挥棒转,这种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建设“幸福社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以此为目标对已开展的社区工作进行提升与整合,同时需要有创新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
(一)“幸福社区”考核评价
“幸福社区”的评价主体是社区居民,对“幸福社区”的考核,一是完成政府下达绩效指标,这类指标适当简化,占40%。二是社区居民幸福感评分,由独立第三方进行抽样调查,占60%。考核评分向社区居民公开。
(二)创建“幸福社区”问需于民
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建设“幸福社区”的依据。创造和利用各种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设计《社区居民幸福感调查向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工作
根据民意调查的结果,社区环境、社区治理、社区管理,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居民委员会负责联系、落实和回应;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改善,由居民委员会提出方案和负责实施。
(三)建立幸福驿站
建设“幸福社区”,需要创立各种类型的居民自治组织,反映民意、自我服务。可设立一至二个幸福驿站,由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组成。可下设联络组:负责反映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文体组: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学习组:开展幸福理念、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等。
(四)建立情感护理站
吸收退休的党群工作者、老师、医生,经过培训上岗。他们的主要工作:接听电话和接待来访,对发生情感困惑或冲突的居民进行疏导,关注居民情感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派辅导员对情感护理站的工作开展进行指导,并举办心理专题讲座。
(五)建立爱心互助银行
向社区居民发放“爱心互助登记表”,将自愿提供服务的专长与时间以及求助者的需求登记输入,然后进行互助。按照提供服务的时间,评星级志愿者。按照提供服务的成效,评优秀志愿者。对志愿者的求助需求,优先予以安排。
(六)创建幸福活动场馆
开辟幸福园、表彰台、笑脸墙、展示窗、阅览角、视听室、报告厅、谈心屋、便民门,成为社区居民聚会、休闲,也是体验、传播幸福的场所。
(七)传播幸福理念
在社区创造幸福文化的氛围,张贴幸福口号,歌唱幸福歌曲,倡议幸福准则,举办幸福讲堂,进行幸福演讲,举行幸福评比。通过各种形式把幸福理念入耳、入目、入脑、入心,升华心灵、改善行为。
建设“幸福社区”给社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建设“幸福社区”,是以提高居民幸福感为价值理念与价值目标。与以往主要根据上级指示开展社区工作不同,建设“幸福社区”,主要是根据居民的意愿与需求开展工作。
(二)建设“幸福社区”,要求我们的工作深入到社区的家庭、居民。以往社区工作,大多停留在社区退休人员、老人与妇女,很难深入到家庭的主体成员。建设“幸福社区”,通过情感护理、互助银行、幸福评比等方式,推动幸福家庭建设。
(三)建设“幸福社区”的服务对象是辖区所有居民。以往社区工作主要服务户籍居民,一般不把外来人员作为服务对象。建设“幸福社区”,要把社区工作覆盖到社会所有成员。外来劳务工以及临时居住居民也要纳入工作范围。
(四)建设“幸福社区”要在创建载体、建立制度上下功夫。以往社区工作,主要表现为是做一件件事、完成一项项任务。建设“幸福社区”,重点是创建各种形式的居民自治组织,如建立幸福驿站、情感护理站、爱心互助银行等,通过载体与制度建设来发动与组织居民自我服务。
(五)建设“幸福社区”,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引导。以往社区建设,大多停留在组织文体活动层面,很难深入到居民的心灵、情感、精神、理念。建设“幸福社区”,要创造各种形式传播幸福理念,真正起到升华心灵、规范行为的作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创举。
创建幸福企业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幸福。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一是企业目的是创造利润。这是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把利润作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带来为了追逐利润而不择手段,勿视员工、损害顾客、破坏环境的现象与事件频频发生。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理念依然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二是企业目的是创造顾客。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说:“顾客想买什么,决定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尊重顾客、重视营销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进步。但这依然是企业谋利的需要,在顾客是上帝的口号下欺骗顾客,欺诈成为营销的手段之一。
三是企业目的是创造幸福。股东办企业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赚钱,企业从生存进入发展阶段,就把企业做强做大、领先排名作为追求,这已超越了物质利益,是为了获得认同、成就、荣誉,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生幸福。
西方的产权理论出现了新变化,提出利益攸关方理论,认为企业不仅仅是股东所有,应为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不同当事人的联盟,要兼顾股东、员工、顾客、社区等各方面的利益。
2000年联合国为促成世界企业认识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推进全球化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必须遵循“人权原则、劳工原则、环境原则”的“全球协议”。
幸福企业理论是利益攸关方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与凝炼,以股东回报、员工满意、社会责任为评价幸福企业标准。幸福企业以幸福最大化为企业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念,不仅仅把利润作为目的与成就,而且把员工幸福与社会责任也作为目的与成就,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健康、持续发展。幸福企业管理者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念是,不仅仅完成业绩,对公司负责;还要善待下属,对员工负责。幸福企业员工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念是,把工作不仅仅作为获取报酬的手段,而且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具有超越物质利益的敬业精神,将维护公司与顾客的终极利益成为行为准则。
编制《幸福企业指数》,设股东回报;员工满意;社会责任三项指标。股东回报设收入、净利润,社会责任设纳税额、就业岗位数、环保投入、公益慈善,员工满意以员工工作、员工利益、员工发展、员工情感和员工生活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权重为:股东回报40%,员工满意30%,社会责任30%。可以选择深圳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进行幸福指数评比。
创建幸福学校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幸福校园,让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人,学习幸福、感悟幸福、体验幸福。为此,编制一套可以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选择一个区的教育系统试行。
一、指标体系构成
“学校幸福指数”由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构成,教师资质、教育设施、学生规模等为客观指标,教师幸福感、学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值为主观指标,按4:6比例加权。作为主观指标的教师幸福感、学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值按4:4:2比例加权。
二、教师幸福感测评
1、召开学校领导、行政管理、教职员工座谈会,设计“教职员工幸福感问卷”。
2、按全体人员的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进行无记名评分。
3、撰写“教职员工幸福感调查报告”,提出提高教职员工幸福感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三、学生满意度测评
1、召开学生座谈会,设计“学生满意度问卷”。
2、按学生的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进行无记名评分。
3、撰写“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提出提高学生满意度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四、社会认可值测评
1、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设计“家长满意度问卷”。
2、按家长的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进行无记名评分。
3、撰写“家长满意度调查报告”,提出提高家长满意度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4、根据学校获得的国家、省、市奖项、荣誉换算成量化的满意度。
4、家长满意度与奖项荣誉以6:4比例加权得出社会认可值。
五、客观幸福指标测评
1、根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以教师资质、教育设施、学生规模等指标,设计“学校客观幸福指标评价体系”。
2、“客观幸福指标评价体系”设水平法(与同行比)与发展法(与上一年度自身比),以5:5比例进行测评。
3、提出提高客观幸福指标评价的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六、成果意义
1、编制“学校幸福指数”,将幸福校园建设量化为可测量的指标,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创举。
2、对提升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方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情感护理纳入社会公共服务
深圳每年有2000人死于自杀,十年间心理障碍率增加了100倍,心理性疾病人群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高达24%,远高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深圳流动人口多,他们远离亲人和朋友,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容易发生情感精神困扰,如果没有地方排解、没有渠道诉说,就会发生精神障碍甚至自杀。深圳市康宁医院一项涉及7000多位市民的抽样调查显示,没有深圳户籍的比有深圳户口的精神压力相对更高,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高。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民众由于社会不公、工作压力、人际矛盾产生的怨恨、愤怒、委曲、厌世、抑郁而没有渠道倾诉、排解、抚慰。我国有利益调节系统,但不是所有的利益诉求都能滿足,有的诉求不合理不能解决,有的诉求合理而由于制度不合理或官僚作风没能解决。这就需要情感疏导和情绪排解。
我创办了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
,2009年4月28日开通情感热线88851085,截止2015年4月30日,免费接听了25004个电话,接待来访面询1450人次,中心成功处理高危事件31起,其中企图自杀案15起,报复家人案9起,报复社会案7起。
中心成为2011年深圳公益创新十佳项目,2012年获中国社会创新奖入围奖,2012年为广东社会观察项目,2013年评为广东社会创新实验基地。
实践证明,中心对稳定社会、化解矛盾、思想引导、培育心态具有积极作用,是保障精神健康、促进精神文明的好形式。
我们要改变一切能改变的,为民众幸福创造条件;我们必须面对没有改变的,一个公平、合理、美好的社会是不可能一夜建成的。情感护理的作用,就是当市民遇到生活、工作中的困惑,引导他们积极面对。为此,还要开展情感护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信访,在全社会倡导情感关怀的理念、创造情感关怀的氛围、建立情感关怀的制度。
中心对市民实行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中心需要政府的支持,2009年与2010年获得福彩公益金与市民政局支持,此后一直靠自筹维持。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将市民的精神健康作为公共服务纳入预算。这取决于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反思、感悟和调整。我们的目标与理念应该是,不仅要关心人的物质,也要关心人的精神;不仅要发展经济,也要社会安宁;不仅要生活富裕,更要精神愉悦。一个自杀严重、精神不宁的社会,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把保障民众的精神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把降低精神障碍率与自杀率纳入政府规划,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起预防自杀、情感关爱的体系,一定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建立深圳幸福之友
政府和社会不能包办幸福,应该发动民众自己组织起来,满足幸福的多样性需求。发起、设立社会组织---深圳幸福之友,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只要承认幸福之友章程,每个人可以发起设立幸福之友创会分会,组织20人以上,募集活动资金,并任会长。
由幸福之友总会授以队旗、歌词、体裇,分会以募集资金的一定比例上交总会,分会将开展幸福活动的计划向总会备案,总会组织进行评比。对优秀的分会和分会长进行表彰。
通过幸福之友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幸福活动,可以是爬山、走路、摄影等满足兴趣的活动,也可以是救助、低碳、环保等社会公益的活动,充分发挥爱心、特长、兴趣,去体验幸福、造福社会。
推广幸福文化和理念
怎么教育民众,提升道德素养,我国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路径和方法。重要的前提是让民众爱听、愿听。为什么要讲道德?基督教是为上帝。佛教是为来世。儒学是为祖宗。对不信上帝、不信来世、不信祖宗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能信什么呢?那就是为了幸福。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过得愉快、快乐,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这就要讲道德,起码不损害别人,进而造福他人。一个不讲道德的人,最终是不会幸福的。道德与幸福同在,为了幸福要讲道德。这个道理是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接受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同样要解决怎么落地的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在哪里?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幸福。
所以,要大力倡导、推广幸福文化和理念。幸福是智慧、方法、艺术、能力、知识、学问。幸福是需要学习、感悟、体验的。要启蒙、普及、传播幸福知识,宣传幸福理念,内化心灵、外化行为。
建立幸福场馆,开辟“幸福园”、“表彰簿”、“靓我台”、“书报亭”、“网吧台”、“视听室”、“渲泄角”、“谈心屋”、“报告厅”,“便民门”成为居民、员工交流、互动、学习、休闲的场所。
征集笑脸,在深圳最繁华的地段,通过电子频幕滚动播出,社区、企业、学校广设“笑脸墙”,这可成为深圳一景,以笑脸来传播、感染幸福。
结束语
改革开放中,深圳速度闻名全国,中国速度闻名世界。现在世界开始醒悟,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是社会的终极目标。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宣布3月20日
为“国际幸福日
”。
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建设民众幸福的社会本是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人口多、资源少,中国人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高消费,像北欧人那样高福利,但可以做到:经济殷实、分配公平、物质低耗、环境清洁、政治民主、社会和谐、道德良好、精神愉悦。中国人就会普遍幸福、普遍满意。这就是中国的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圳的幸福之路,为中国做示范,这不仅具有全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不少,但国民幸福的国家不多。在探索幸福之路上,深圳不仅当中国的排头兵,是否争当一下世界的排头兵?树立这样的理想目标,我们就会重新唤起改革的激情,有什么阻力不可以冲破,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当年共产党是靠物质利益驱动与价值意义驱动成功。打土豪、分田地吸引农民,这是利益驱动。建立没有剥削、压迫、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吸引精英,这是价值驱动。今天中国的问题的根本,是只有物质利益驱动,没有了价值意义驱动。一个只有利益驱动,没有价值意义、理想精神追求的党、国家、民族,怎么会不出问题呢?探索、创建深圳的幸福之路,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业,可凝聚党心、团结民心,让深圳上一个新台阶、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