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公园 赵佗简介

赵佗公园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西临赵陵铺大街,北接赵佗路,东临农田,南侧边界为一条通向农田的土路,东西长253m,南北宽211m,总用地面积5.33公顷。交通便利,其周围被中山小区、燕都金地城、赵陵铺村及其他居民区所环绕。

赵佗为南越武王,开国君王,在位67年,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建元四年(前137年)。祖籍河北真定(现石家庄市正定县),秦末汉初,赵佗带着北方文明南下,进入南方的蛮荒之地,对其进行开发,逐渐繁荣并统一了岭南,统一岭南之后,他念念不忘祖国,一心向往统一,忠心对汉称臣,他是渴望并坚持多民族统一的典范。为了使今人更好的体验其文化精髓,也为了让人们更多的了解石家庄的历史,弘扬历史文化,石家庄市政府投资修建了省会第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公园——赵佗公园。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和赵佗南征,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南海郡下辖现在广东大部分地区,下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也有说是四会)四县——首任龙川县令就是赵陀。到了秦末,任嚣欲托大任于赵佗,召赵佗到南海郡首府番禺(今广州市)。赵佗赴召途中登览了越王山。任嚣死后,赵佗代理南海郡都尉职务。秦灭之后,赵佗统一岭南政权,立南越国。汉高祖时,赵佗受赐“南越王”归属汉中央政权。吕后当政时期,赵佗自称南武帝,与中央政权关系紧张。汉文帝时,赵佗主动撤帝号,与汉修好,岭南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赵佗是最早开发和建设岭南的秦军将帅,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是南越国的创始人。赵佗奉行“以越俗笼络越人”的方针。他常常“充冠带”,着越装,接见汉高祖使者时,也是一副当地人的打扮,并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当地生活惯了而忘记了中原老家的礼仪。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百岁。

赵佗,秦东垣县(汉改为真定治今石家庄东古城)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助任囂率军平定岭南,后任南海郡龙川县令。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百零八年),奉任囂命行南海郡尉之职,闭关聚兵自守,依法杀秦长吏,控制南海局势。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二百零四年),赵佗兼并桂林与象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百九十六年),听从陆贾劝说归汉至汉高后五年(公元前一百八十三年),因朝廷禁绝与南越关市,派三批使者到汉朝请求开市被扣留,于是建南越帝制称武帝,出兵长沙于汉高后七年(公元前一百八十一年),使闽越、西瓯和骆越役属于南越国。汉文帝元年(公元前一百七十九年),皇帝命人修建赵佗先人冢,惠其族人,派陆贾出使南越后赵佗取消帝制,仍称南越王。汉景帝时,遣使入朝守约不移。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一百三十七年)去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赵佗因地制宜采用郡县制、分封制与民族自治的政治体制,推广铁器、牛耕等技术,修筑城郭,推广汉字等,传播先进文化。同时尊重百越的风俗习惯,实行汉越融合并吸收越人参政,鼓励汉越通婚等而赵佗的治国措施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维护了大汉的统一,推动了南越经济文化的进步,是岭南文明的先驱。

汉朝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前后相传29帝(其中西汉15帝;东汉14帝),延续406年。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南越王赵佗墓明 欧大任

故国多荆榛,累累带丘陇。

北眷天井罔,莫辨尉佗冢。

缅惟称制时,中原已云滃。

闭关并杨粤,画甸赋秸总。

闽蛮渐东羁,瓯骆尽西拥。

黄屋并汉仪,威边自尊宠。

陆生逾岭来,班轮再南軵。

奉蕃谨上书,正极众星共。

桂蠧贡虽入,湟溪道仍壅。

志远蒿里催,运往朝台耸。

黍苗被隧涂,麏鹿交町畽。

金凫幸不飞,银海岂能涌。

登垄踯躅歌,空有牧竖踵。

谁为雍门弹,千秋涙汹汹。

南越王趙佗墓 明 歐大任

故國多荊榛,累累帶丘隴。

北睠天井罔,莫辨尉佗塚。

緬惟稱制時,中原已雲滃。

閉關並楊粵,畵甸賦秸總。

閩蠻漸東羈,甌駱盡西擁。

黃屋並漢儀,威邉自尊寵。

陸生踰嶺來,班輪再南軵。

奉蕃謹上書,正極眾星共。

桂蠧貢雖入,湟溪道仍壅。

志遠蒿裏催,運往朝臺聳。

黍苗被隧塗,麏鹿交町畽。

金鳧幸不飛,銀海豈能湧。

登壟躑躅歌,空有牧豎踵。

誰為雍門彈,千秋涙洶洶。

明 歐大任 南越王趙佗墓

詩見明詩綜卷五十二

丙戌初夏于京華旃檀寺中

晴牕 浄几 曲堂曾翔

欧大任(1516—1595)明广东顺德人,字桢伯。嘉靖中以贡生官江都训导,迁光州学正。后迁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同卢冉、俞允文、李先芳、吴维岳并称“广五子”。所著有《虞部集》二十二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有《思玄堂集》、《旅燕集》、《浮淮集》、《轺中集》等。

睠juàn ◎同“眷”。

◎ 罔wǎng 1. 蒙蔽,诬:~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诳骗)。欺~。

2. 无,没有:~极(a.没有定准,变化无常;b.无穷,久远)。置若~闻。

3. 古同“惘”,失意。

4. 古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miǎn wéi ㄇㄧㄢˇ ㄨㄟˊ

缅惟(緬惟) 亦作“ 缅维 ”。遥想。 宋秦观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缅惟情所亲,佳辰谁与共。” 明 汪弘滏 《寄谢同门曹翼宸》诗:“缅惟束发初,南北鲜停骑。” 清 魏源 《题嘉禾冯广文登府陔园图》诗:“缅维 汉 周 盘,兴起孔迩诗。”

yún wěng ㄧㄨㄣˊ ㄨㄥˇ

云滃(云滃)云气四起。比喻盛多。 宋 陈傅良 《送国子监丞颜几圣提举江东分韵得动字》:“六飞自天下,多士溘云滃。” 明 刘基 《伐寄生赋》:“迎春而碧叶云滃,望秋而硕果星繁。” 梁启超 《新民说》九:“狂风怒潮,震荡全 欧 ,列国继之,云滃水涌。”

◎ 滃 wěng

〈形〉

(1) 云气腾涌的样子;青烟弥漫的样子[cloudy]。如:滃然(云气腾涌、烟雾弥漫的样子);滃渤(滃浡、滃勃。云蒸雾涌的样子);滃滃(滃滃澹澹云气腾涌的样子);滃滃翳翳(云烟笼罩、昏暗晦冥的样子);滃溶(云气飘浮貌);滃郁(云烟弥漫)

(2) 大水沸涌的样子 [surging]

水耗初而釜治,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廉清,信净美而甘分。——宋· 苏轼《菜羹赋》

(3) 浓 [strong]。如:滃染(中国绘画技法一种,即用水墨淡彩润画面,不露或少露笔痕);滃泱(水弥漫)

(4) 另见 wēng

◎ 滃 Wēng

〈名〉

滃江 [WengjiangRiver],水名。在广东

◎ 滃 wēng

〈动〉

(1) 浓染 [painted strongly]。如:难滃(纸面油光,难以染上颜色)

(2) 另见 wěng

瓯骆(甌駱) ōuluò ㄡ ㄌㄨㄛˋ

即 洛越。古族名。 百越 的一支。以古 贵州 (今 广西贵县 地)为中心,分布在今 广东 、 广西 、 贵州 以及 越南 北部。《史记·南越列传》:“ 越 桂林 监 居翁 谕 瓯骆 属 汉 :皆得为侯。” 晋 张协 《杂诗》:“行行入幽荒,瓯骆 从祝发。”

踰:yú 1. 同“逾”。 1. 越过,超过:~期。~常(超过寻常)。~分(fèn )(过分)。~越。~恒(超过寻常)。2. 更加:~甚。

2. 同“窬”。1. 从墙上爬过去:穿~之盗(穿墙和爬墙的贼)。

2. 中空:“乃为~木方板,以为舟航”。

黄屋 huáng wū ㄏㄨㄤˊ ㄨ

(1).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 裴骃 集解引蔡邕 曰:“黄屋者,盖以黄为里。”

(2).借指帝王之车。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刘 项 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明 唐顺之 《荥阳行》:“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3).帝王所居宫室。《太平御览》卷四三一引汉 应劭 《风俗通》:“ 殷汤 寐寝黄屋,驾而乘露舆。”《魏书·李彪传》:“故夏禹 卑宫室而恶衣服, 殷汤 寝黄屋而乘辂舆,此示俭于后王。” 南朝 陈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望身居黄屋,手御青纶。” 宋 王观国 《学林·路》:“车者贵贱之所通乘,惟天子所乘独谓之路;亦犹屋者贵贱之所通居,惟天子所居独谓之黄屋。”

(4).指帝王权位。《北史·魏诸宗室传论》:“至如 神武 之不事黄屋,高揖万乘,义感邻国,祚隆帝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朕本无黄屋之心,今横议若此,据朕本心,惟有养母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 汉 人邪?”

(5).帝王的代称。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宋 王安石 《澶州》诗:“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猬。” 清 孙枝蔚 《九日梁仲林侍郎宴集黑窑厂登高》诗:“及其佐黄屋,鲠直古人俦。”

汉仪(漢儀)hàn yí ㄏㄢˋ ㄧˊ

汉 官威仪。泛指中国 礼仪制度。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庶同 昆阳 举,再覩 汉 仪新。” 唐刘知几 《史通·叙事》:“文非文,史非史,譬夫 乌孙 造室,杂以 汉 仪,而刻鹄不成,反类于鹜者也。” 明 高启 《奉天殿进<元史>》诗:“书成一代存 殷 鉴,朝列千官备 汉 仪。” 孙中山《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 文 ﹞赖国人之力,得返故土,重覩 汉仪。”参见“ 汉官威仪 ”。

班轮(班輪)bān lún ㄅㄢㄌㄨㄣˊ

(1).班轮,有纹饰的车轮。亦借指轮有纹饰之车。古为显贵所用。班,通“ 斑 ”。《后汉书·舆服志上》:“诸使车皆朱班轮,四辐,赤衡轭。” 三国 魏曹植 《鞞舞歌·圣皇篇》:“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梁书·昭明太子统传》:“金华玉璪,玄驷班轮;隆家干国,主祭安民。”

(2).有固定班次的轮船。

● 軵: rǒng ㄖㄨㄥˇ

◎ 推:“厮徒马圉,~车奉饷。”

桂蠧guì dùㄍㄨㄟˋ ㄉㄨˋ:1.寄生在桂树上的一种虫。 2.喻只知食禄的官吏。

湟溪huang xi

湟溪关,秦置,位于湘粤交界处的古湟水驿道上,在今湖南省兰山县南和广东省广东连县西北,由南向北攀援而上,越过气势雄伟的南天门,再向北就是湟溪关所在。《史记南越尉佗传》“檄千湟溪关,绝道自守,”盖在今县西北湟水上。为由湖入粤之要道。

古来是游宦、商贾、墨客从中原至南粤的必经之地;地势险要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韩愈和张署,刘禹锡和柳宗元从长安被贬南粤都曾在此留诗惜别。现已废弃,仅存2千公尺完好的青石板古驿道。

《史记》记载,赵佗于公元前202年,几乎和西汉王朝建立的同时,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公元前213年,赵佗在岭南担任秦朝南海郡的龙川县令。

公元前209年,致命的危机在帝国的中心爆发了,中原突然爆发的反秦起义蜂拥扑来,貌似强大的秦帝国刹那间岌岌可危。

任嚣在秦末风云突变的局势中去世了,继任南海尉的赵佗,面对中原连天的战火,开始实施割据岭南、建立独立王国的步骤……

赵佗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断决岭南和中原沟通的要道三关道,并且称“盗兵且至”。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当年秦军修筑在五岭山脉险要处的关口,正好卡死了从中原进入岭南的通道。

三个关口在地理布局上形成了一个军事大三角,可以互相支援,大三角的支点,正是连江下游的湟溪关。

湟溪关正好处在西江和连江汇合的地方,它设置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支援上游的横浦关和阳山关,如果上游的关口一旦被突破,湟溪关还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

赵佗正是凭借这三个关口和另一道横跨五岭山脉的军事防线,几乎卡死了所有从岭北进入岭南的要道。为后来南越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麏jūn

◎ 古同“麇”,指獐子。

町畽 tīngtuǎn ㄊㄧㄥ ㄊㄨㄢˇ

亦作“盯畽”。田舍旁空地。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构栖噪之所集,筑町畽之所交。”唐 许敬宗《掖庭山赋》:“荫町疃之毛羣,咔间关之羽族。” 清 曹寅 《松茨四兄远西池感悲今昔成诗》之十:“交游山水间,町疃罗松茨。”

◎ 凫 鳬fú

〈名〉

(1) 动物名。俗名野鸭 [teal]。鸟纲,雁鸭目,雁鸭科。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过群集生活

凫,水鸭也。——《广韵》

(2) 另一说凫是“家鸭”

(3) 又如:凫雏(幼凫);凫雁(野鸭与大雁);凫胫(野鸭的小腿)

◎ 凫

鳬 fú

〈动〉

浮游;泅水 [swim]。如:凫水(泅水);凫泛(浮游)

zhí zhú ㄓㄧˊ ㄓㄨˊ

踯躅(躑躅)◎ 踯躅zhízhú

(1) [pace up and down;loiter around]∶徘徊不前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2) [tread]∶用脚踏地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mù shù ㄇㄨˋㄕㄨˋ

牧竖(牧豎| 牧竖)

亦作“ 牧竖 ”。牧奴;牧童。《楚辞·天问》:“ 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宋 陆游《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 太祖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 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 启 讨灭了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 踵zhǒng

1. 脚后跟:举~。接~而至。

2. 走到:~见(常去相见)。~谢。~门相告。

3. 追随,继承:~继。~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曾翔:号一夫、曲堂,1958年生于湖北省随州市。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师从王任、刘炳森、沈鹏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小刀汇成员。作品入选全国第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第五、六届全国书法展,20世纪书法展,中日名家书法展,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等。主要著作有《启功论书钢笔字帖》,编着回宫格《颜真卿多宝塔》字帖、《草书入门电视书法教程》、《中国书法家书风·曾翔卷》、《流行书风提名书家精品卷·曾翔》、《曾翔书法篆刻作品精选》。现任中华女子学院高丽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杂志青年版专栏主持人,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宋 郭祥正

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

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

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

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篙莱。

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

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湮丘来。

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卷旌旗回。

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

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

登台何似凳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

愿公及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

郭祥正朝汉台诗一首

朝漢臺寄呈蒋帅待制 宋 郭祥正

鹿入望夷秦欲滅,真劍先流白蛇血。

尉佗椎髻爾何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歸,豈假陸生三寸舌。

千金裝橐未為多,更上高臺拜堯闕。

至今人說朝漢臺,不知此地藏篙萊。

使君好事一登賞,譬若古鏡初磨開。

香爐煙生石門曉,三山翠擁湮丘來。

風松自作笙簫響,暮霞卻卷旌旗回。

長空無礙鳥無跡,人事寧須問今昔。

瓊漿且泛琉璃船,滿眼夕陽留不得。

登臺何似凳金門,爛吐文章侍君側。

願公及作老姚崇,莫學江東窮李白。

郭祥正朝漢臺詩一首

丙戌夏曲堂曾翔书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佑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着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白蛇bái shé ㄅㄞˊ ㄕㄜˊ

(1).白色的蛇。《山海经·西山经》:“﹝ 泰冒之山 ﹞ 浴水 出焉,东流注于 河 ,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郭璞 注:“﹝白蛇﹞水蛇。” 汉 班彪 《王命论》:“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 关 则五星聚。”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 明 徐渭 《女仙弹琴》诗:“流水东来响白虵,高松西畔隔红霞。”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有个叫作 许仙 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 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

(2).剑名。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刀剑》:“ 吴大帝有寳剑六:其一曰白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上·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落草山中 芒砀斩蛇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椎髻chuí jì

1.亦作"椎结"。

2.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颜师古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发,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郭沫若《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

3.汉梁鸿妻孟光"椎髻,着布衣",愿与"梁鸿"俱隐◇遂以"椎髻"形容为妻贤良,衣饰简朴,与夫共志。



髻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发型,它的出现是中国发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为挽发成髻,头发自行缠绕,没有束发的头饰。《事物纪原》引《二仪实录》载:“燧人氏时为髻,但以发相缠,而无物束缚。”二为以绳束发成髻。《事物纪原》载:“至女娲之女,以羊毛为绳,向后系之,后世易之,以丝及采绢、名头巾,绳之遗状也。”三为以笄贯发成髻。

海隅 hǎi yú ㄏㄞˇㄧㄩˊ

(1).亦作“ 海嵎 ”。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书·君奭》:“我咸成文王 功於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孔 传:“今我 周家皆成 文王 功於不懈怠,则德教大覆冒海隅日所出之地,无不循化而使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嵎,脱冠谢朝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何容对仇敌而不惩,暴草木于海嵎乎?” 清 李渔《怜香伴·惊飓》:“敝国远在海隅,久疎贡献。”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忆君生海隅,少小入军籍。”

(2).古代泽薮名。十薮之一。《尔雅·释地》:“ 齐 有 海隅 。” 邢昺 疏:“此 营州藪也。”一说,指九薮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藪…… 齐 之 海隅 。”参见“ 九藪 ”、“ 十藪 ”。

蛟蜃 jiāo shèn ㄐㄧㄠ ㄕㄣˋ

蛟与蜃。亦泛指水族。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僨,触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江西 分野,旧属豫章 ,其地四百年后,当有蛟蜃为妖,无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祝融 zhù róng ㄓㄨˋ ㄖㄨㄙˊ

(1).神名。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注:“ 祝融,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3).传说中的古帝。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老童 lǎo tóng ㄌㄠˇㄊㄨㄙˊ

也称耆童。古代神话中的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榣山 ,其上有人,号曰 太子长琴 。 顓頊 生 老童 , 老童 生 祝融 , 祝融 生 太子长琴 。” 袁珂校注:“《西次三经》云:‘ 騩山 ,神耆童 居之,其音常如鐘磬。’ 郭璞 注:‘ 耆童 ,老童 , 顓頊 之子。’即此 老童也。” 三国魏 嵇康 《琴赋》:“慕老童 于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琼: qióng1. 一种美玉。《广韵·平声·清韵》:“琼,玉名。”《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毛亨·传:“琼,玉之美者。”

2. 骰子。《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六博”句下章怀太子·注引鲍宏博经曰:“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

3. 美好的、精美的。如:“琼浆”、“琼楼玉宇”。《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闰秀玉。”

● 烂(烂)làn

1. 食物熟透而松软。《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红楼梦·第十一回》:“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很烂的。”

2. 腐败的、破旧的。如:“烂苹果”、“破铜烂铁”。

3. 光明、显著。如:“灿烂”、“绚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上》:“四年于兹,功德烂然。”

4. 紊乱没头绪。如:“烂摊子”、“一本烂帐”。

5. 形容人不好、差劲。如:“你这个人太烂了!”

6. 极、过分。如;“烂熟”、“烂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

7. 腐败。如:“溃烂”、“海枯石烂”。《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十万之师,土崩鱼烂。”

8. 烧灼。《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曲突徙薪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

及ji 1.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金门(金門) jīn mén ㄐㄧㄣ ㄇㄣˊ

1).见“ 金马门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金马门(金馬門) jīn mǎ mén ㄐㄧㄣ ㄇㄚˇㄇㄣˊ

汉 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 金马门 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唐刘禹锡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 金马门,身在 铜驼陌 。” 宋高似孙 《纬略》卷七:“待詔 金马门, 汉 盛选也。以 汉 之久,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殊不轻畀也。”亦省称“ 金门 ”。 汉扬雄 《解嘲》:“与羣贤同行,歷 金门上 玉堂 有日矣。” 唐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金门 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金明门(金明門)jīnmíng mén ㄐㄧㄣ ㄇㄧㄥˊ ㄇㄣˊ

唐 时宫门名。金明门 内为翰林院所在。《旧唐书·职官志二》:“翰林院。天子在 大明宫 ,其院在 右银臺门 内。在 兴庆宫 ,院在 金明门 内。若在西内,院在 显福门 。若在 东都 、 华清宫 ,皆有待詔之所。”亦省称“ 金门 ”。 唐李白 《走笔赠独孤驸马》诗:“是时僕在 金门里,待詔公车謁天子。”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符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硖石乡)。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寻朝汉台遗迹 清人吴绮

五羊城下草如茵,欲访遗台迹久湮。

上客何来真汉使,老夫原是旧秦人。

雄图已尽珠江晚,往事徒留锦石春。

惆怅函关千万里,乱山斜日少停轮。

尋朝漢臺遺跡 清人 吳綺

五羊城下草如茵,欲訪遺臺跡久湮。

上客何來真漢使,老夫原是舊秦人。

雄圖已盡珠江晚,往事徒留錦石春。

惆悵函關千萬裏,亂山斜日少停輪。

丙戌初夏于京中旃坛寺曲堂曾翔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题材狭窄。如〔醉花间〕《春闺》上阕:"思时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传诵,因有"红豆词人"之称。他的〔浣溪沙〕《有感》"南浦轻烟蘸碧波"、"吴苑青苔锁画廊"两首,也被人认为是"含凄古淡,乃为不负"之作(谭献《箧中词》)。长调如〔满江红〕《岳坟次武穆原韵》、《金山》和〔沁园春〕《述怀》等,意境和格调较高。

吴绮也能诗,摹仿徐陵、庾信,以清新为尚,他的骈文学李商隐,以秀逸见胜,比诗名更着。

还着有传奇三种:《忠愍记》、《啸秋风》和《绣平原》,当时多被管弦,今均无存。

著作有《林蕙堂集》26卷,有康熙刻本、乾隆刻本。

湮:yān 1. 埋没:~灭。~没(mò)。

2. 淤塞,堵塞:“昔者禹之~洪水,决江河。”

yīn◎ 同“洇”。〈名〉(1) 水名 [Yin River]洇,水也。——《说文》

(2) 亦指水流[汜人]因撰《风光词》曰:“…迷千里兮涵洇湄,晨陶陶兮暮熙熙”。—— 唐· 沈亚之《湘中怨解》

〈动〉(1) 液体在纸、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spread and sink in]。如:洇润(润泽);血已经把纱布洇湿了 “洇”(2)另见 yān

上客 shàng kè ㄕㄤˋ ㄎㄜˋ

(1).尊客,贵宾。《礼记·曲礼上》:“食至起,上客起。”《战国策·秦策五》:“ 秦 兵下赵 ,上客从 赵 来, 赵 事何如?” 姚宏 注:“上客,尊客。” 南朝 齐 谢朓 《金台聚》诗:“渠碗送佳人,玉杯邀上客。”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晏元献公 ﹞幕下, 王琪 、 张亢 最为上客。”《儒林外史》三六回:“怎想老师把门生待作上客!门生不是来收管,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

(2).上等门客。唐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诗之一:“十万雄军幕,三千上客才。”

(3). 宋时 浙 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宋陆游 《秋日郊居》诗之六:“上客已随新雁到,晚禾犹待薄霜收。”原注:“ 剡 及 诸暨 人以八月来水乡助穫,谓之上客,以其自山中来也。”

(4). 北魏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魏书·严稜传》:“ 稜 率文武五百人诣 斤 降,驛送 稜 朝 太宗 於 冀州 ……随驾南讨,还为上客。”《北史·房法寿传》:“及 歷城 、 梁邹 降, 法寿 、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 刘休宾 俱至京师,以 法寿 为上客, 崇吉 为次客, 崔 、 刘 为下客。”

惆怅:chóuchàng

伤感;愁闷;失意。

函关hán guān

函谷关的省称。关名。古关为 战国 秦置,在今 河南 灵宝县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汉 元鼎 三年移至今河南 新安县 境,去故关三百里。参阅《元和郡县志·陕州》。

真定怀古

朝代:元 作者:陈孚 体裁:七律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出处:元诗别裁集)

真定懷古

朝代:元 作者:陳孚 體裁:七律

千里桑麻綠蔭城,萬家燈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見雲氣,滹水西來聞雁聲。

主父故宮秋草合,尉陀荒塚暮煙平。

開元寺下青苔石,猶有當時舊姓名。

元陈孚真定怀古 丙戌端午大量徐海书

徐海: 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本科。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毕业,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教师。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一、二、三、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提名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二等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一等奖”、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首届中国书法年展。国画《溪山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

恒山(恆山)héng shān ㄏㄥˊ ㄕㄢ

(1).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主峰在今河北省 曲阳县 西北。《书·禹贡》:“ 太行 恆山,至于 碣石 ,入于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恆山 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 西北。”

(2).历代王朝皆祀北岳于曲阳 。 明 定 山西 浑源 之 玄岳 为 恒山 。 清 雍正 十七年改于 浑源 行岳祭。参阅《清通典·礼四》。

主父zhǔ fù

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给小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就是后来所说的太上皇,他要求国人穿胡人服装,以便于骑射。骑马代替了战车,国中军力渐强,有吞秦之意,后因二子争王位,被困饿死于沙丘宫。相传姓主父者就是他的后人。见《史记·赵世家》。《韩非子·奸劫弑臣》:“ 李兑 之用 赵 也,饿 主父 百日而死。”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 主父 故宫秋草合, 尉陀 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開元寺)kāiyuán sì ㄎㄞ ㄧㄨㄢˊ ㄙㄧˋ

河北省正定县开元寺正定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现存的建筑却是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建筑特点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钟楼是一座两层楼阁,可以登上去,但台阶实在陡峭得很。在二楼可以看到屋顶的木结构和那口大钟。钟楼的屋檐四角也悬有风铃,和正定的其他几座寺庙一样,这里的风铃的铃舌也是四瓣心形的,非常漂亮。

这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又称雁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历史沿革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bìxì)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因此其形象经常出现在石碑之下。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有关专家初步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现已移至开元寺内,供游客观瞻。

赑屃旁边还有几块五代的残碑,碑文还非常清晰,字迹飘逸清秀。

开元寺的草坪里全是三叶草。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不胜其数。

陈孚(1259 — 1309),字刚中,号勿庵,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生于元太宗十二年,卒于成宗大德七年,年六十四岁。《元史》有传,称其“幼清峻颖悟,读书过目辄成诵,终身不忘。”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陈孚将其所作的《大一统赋》献给朝廷,受到青睐,授临海上蔡书院山长,任满后升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奉训大夫、礼部郎中。元至二十九年(1292),朝廷任命陈孚为五品副使,随梁肃出使安南(即今越南)。至元三十年(1293)正月,陈孚等至安南。按当时安南接待中国使者礼节,安南世子应开中门,亲自前往郊外迎候。但是,安南世子陈日燇却以丁忧为由,派“陪臣”,开边门迎接。陈孚对安南国这种不友好、不礼貌的行为,极为气愤,立即返回使馆,连续给安南世子写子三封信,指出这种不友好的行为是错误的,迫使对方按正常礼仪接待,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陈孚出使安南,未尝辱命。按常规回国后应委以重任。但当时蒙古统治者在人才使用上,实行民族歧视,它把自己统治下的人分为4等:一是蒙古人,属自己人;二是色目人,指近东及中东—带较早与其合作的人;三是汉人,指原金朝统治区域而归属较早的人;四是南人,指南宋统治地区最后被征服的人。陈孚是南人,当然不能重用。所以,先后只任翰林待制及建德、衢州、台州三路治中(相当于这个地区行政领导的第三把手)等职。他在这种情况下,仍不顾歧视和个人的安危,尽力做好护民工作。大德七年(1303),台州大旱,百姓无食,路上常有饿死 者,不堪目睹。这时,陈孚就如实将台州的灾情上书江浙行省浙东元帅脱欢察儿,要求“发粟赈济”,但是,脱欢察儿贪渎成性仍“怙势立威不恤民隐”,并威胁下属州县,严刑镇压不满的人。这时,陈孚拍案而起说:“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脱欢察儿也。”于是,他就向宣抚使上书,控告脱欢察儿“不法蠹民”的十九条罪状。接着,宣抚使查实了脱欢察儿的罪行作了严肃查办。并命有司“发仓赈济,民赖以全活者众”。这时,谁也想不到,陈孚却为解决台州百姓赈济问题,日夜奔波,积劳成疾,—病不起,卒于台州路治中任上,终年64岁。墓建在现白水洋镇杨岙前园。

游五羊观 清人 吴绮

琪树萧疎甲观荒,蓝舆偶涉转苍茫。

人门那待千年鹤,海上虚侍五色羊。

断钮寒钟留古阁,晚凬斜日下空廊。

尉佗去后雄图尽,朝汉台边碧草长。

遊五羊觀 清人 吳綺

琪樹蕭疎甲觀荒,藍輿偶涉轉蒼茫。

人門那待千年鶴,海上虛侍五色羊。

斷鈕寒鐘留古閣,晚凬斜日下空廊。

尉佗去後雄圖盡,朝漢臺邉碧草長。

游五羊观 清人 吴绮

诗也出自林蕙堂全集卷十九 时在丙戌初夏于京华

曲堂曾翔书

琪树(琪樹)qíshù ㄑㄧˊ ㄕㄨˋ

(1).仙境中的玉树。《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 唐 崔珏 《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着霓衣上玉坛。” 宋 范成大 《步虚词》:“琪树玲珑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元 萨都剌 《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 ,琪树秋声隔夜闻。”

(2).树名。唐 李德裕 《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颎而莫觌。” 唐 李绅 《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于条上,璀错相间。” 宋 张敦颐《六朝事迹·宝林寺》:“ 寳林寺 有琪树,在法堂前。”

(3).比喻亭亭玉立的美人。唐 温庭筠 《女冠子》词:“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五代 鹿虔扆 《女冠子》词:“凤楼琪树,惆怅 刘郎 一去,正春深。”

(4).指枝条被雪覆盖的树。宋 杨万里 《贺吉州李州守腊雪》诗:“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玑为英。” 宋 朱熹 《咏雪》:“不堪琪树犹含冻,飜笑梅花许耐寒。”

萧疎:萧疎(萧疎)xiāo shūㄒㄧㄠ ㄕㄨ见“ 萧疏 ”。 ◎ 萧疏 xiāoshū

(1)[desolate;be sparse but graceful;be thinly scattered]∶凄凉的,孤寂的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

(2)[thinly scattered]∶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瓠叶转萧疏。——杜甫《除架》

甲观(甲觀)jiǎ guān ㄐㄧㄚˇㄍㄨㄢ

(1). 汉代楼观名。犹言第一观。为皇太子所居。后泛指太子宫。《汉书·成帝纪》:“ 元帝 在太子宫生 甲观 画堂 ,为世嫡皇孙。”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 甲观 ,观名……《三辅黄图》云太子宫有 甲观 。’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文词高於 甲观 ,楷模盛於 漳 滨。” 唐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高禖诞圣, 甲观 昇灵。” 宋苏轼 《春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二》:“ 甲观 开千柱,飞楼擢(zhuó)九层。”

(2).借指藏书之馆。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仪轩 富於收藏,实自以此为甲观也。”

蓝舆(蓝舆)  拼音:lán yú  注音:ㄌㄢˊ ㄧㄩˊ

[引证解释]

竹轿。 宋司马光 《王安之以诗二绝见招依韵和呈》之一:“蓝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 清 查慎行《寿朱竹垞》诗:“茗碗登堂无俗客,蓝舆扶路有门生。”

◎ 蓝 藍 lán

〈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indigo plant]。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temple]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词性变化

◎ 蓝 藍 lán

〈形〉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blue]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wornout]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 偶 ǒu

〈名〉

(1)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 yù,又音 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2) 同本义 [image;idol]

偶,相人也。——《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

鲁以偶人,而 孔子叹。——《淮南子·缪称》

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史记·孟尝君列传》

(3) 又如:头偶;偶戏(木偶戏)

(4) 伙伴;同伴;与人共处 [companion]

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史记·黥布列传》

(5) 又如:偶行(结伴同行);偶攻(结伙攻击);偶耕(两人并耕);偶影(与影为偶,形容孤独);偶寝(同睡)

(6) 对偶 [antithesis]。如:偶句(对偶的句子);偶对(指诗文的对偶);偶辞(对偶的词语);偶俪(骈体;对偶);偶属(连缀句子使成对偶);偶章(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偶倡(可以比并的歌词)

(7) [中医]∶偶方(中药方剂名称,七方之一。指药味合于双数或两味药合成的方剂。亦指两方相合而成的复方)[prescription with ingredients even in number]

词性变化

◎ 偶 ǒu

〈动〉

(1) 配合 [coordinate;concert]

汝明勗偶王,在亶,乘兹大命。——《书·君奭》

(2) 匹对;配偶[mate;spouse]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偶,动词。与…为配偶,这里作“嫁”字解释。)——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良偶;丧偶;偶成(配成婚姻);偶配(结成配偶);偶婚(即对偶婚)

(4) 迎合;投合;适应 [pander to]。如:偶世(投合时世);偶俗(迎合世俗);偶时(适应时势);偶变投隙(投机取巧)

(5) 假借为“遇”。遇合,得到赏识[meettogether;get along together]

然士亦有遇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赞》

◎ 偶 ǒu〈形〉

通“耦”。双数。与“奇”相对[even(number);in pairs]。如:奇偶检查;偶年(逢双的年纪)

◎ 偶 ǒu〈副〉

(1) 相对 [face to face]

偶视也先俯。——《荀子·脩身》

有敢偶言《诗》《书》者弃市。——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偶视(相对而视);偶坐(相对而坐;同坐;陪坐);偶言(相聚议论)

(3) 偶然;偶尔 [by chance]

偶命厨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

偶陈戏乐。——清· 张廷玉《明史》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偶兴(偶然产生的意趣);偶一(偶或;偶然);偶成(偶然成功);偶发(偶然发生);偶题(偶然而题)

苍茫(蒼茫)cāng máng ㄘㄤ ㄇㄤˊ
赵佗公园 赵佗简介

(1).广阔无边的样子。晋 潘岳 《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林野苍茫,青天高而九州迥。”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猿啸暮天长,景色凄凉,盘迴百里路苍茫。” 刘白羽 《日出》:“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2).模糊不清的样子。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海上多云雾,苍茫失洲屿。” 唐 王昌龄 《沙苑南渡头》诗:“蓬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悵立少时,闻村犬鸣吠,苍茫中见树木屋庐,皆故里景物。”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在苍茫的暮色中一见那人颔下有一撮小胡子,便知道是吴府 总管 费小胡子 费晓生 。”

(3).犹匆忙。唐 杜甫 《北征》诗:“ 杜子 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仇兆鳌 注:“苍茫,急遽之意。”

● 虚xūㄒㄩˉ

1.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2.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3. 内心怯懦:做贼心~。

4.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5. 抽象的:~词。

6.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8. 古同“墟”,大丘。

9. 古同“圩”,集市。

凬: fēng

古同“风”。《玉篇》古文风字。《正字通》风从天气形,从日中出气成风。《字彙》作凮,非。今攺正。飌檒凨 凮 風 风 fēng〈名〉(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字汇(字彙)zì huìㄗㄧˋ ㄏㄨㄟˋ

◎ 字汇zìhuì

(1) [glossary;wordbook;lexicon]∶ 字典一类的工具书

(2) [vocabulary;words;terms]∶词汇;词语

碧草bì cǎo ㄅㄧˋ ㄘㄠˇ

(1).青草。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诗:“ 幽 冀生碧草, 沅 湘 含翠烟。” 唐 陈子昂《春台引》:“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臺而写忧。”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一:“春晚落花餘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可酿酒的草。旧题汉 郭宪 《洞冥记》:“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以酿酒,则味如醇酎。饮一合,三旬不醒;但饮甜水,随饮随醒。”

秦鹿中原走,群雄共逐之。

老夫开霸业,大长在蛮夷。

牛斗新王气,山河旧帝基。

村巫崇报赛,歌舞尚荒祠。

秦鹿中原赱,群雄共逐之。

老夫開霸業,大長在蠻夷。

牛斗新王氣,山河舊帝基。

邨巫崇報賽,歌舞尚荒祠。

清人殷师尹诗 抗美

胡抗美: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助理导师,东方九泽龙书画研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并获奖,参加一、二、三、四届北京十月书法展,北京、沈阳中国书法双年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005中国美术馆名家邀请展等。2010年12月当选中国书协第六届副主席。

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和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出版有《胡抗美书法集》《中国书法家精品集·胡抗美卷》《胡抗美诗词书法》等。

胡抗美 湖北襄阳人,号鹿门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副研究员。

自幼喜爱书法,习书从《勤礼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等颜楷入手,并以《祭侄稿》、《争座位》向行草书过渡,此间广泛涉猎二王等晋人行草帖。

20世纪8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米芾、王铎的行草帖,从而确立了米(芾)王(铎)风格。

其草书从汉前的草书现象入手,领会汉、晋至清各朝代的草书经典之作,米、王草书风格尤为突出。

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中青展、全国展和全国楹联展。

同时数次参加中国·新加坡和中日书法交流展,此外还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系列书法大展、

1999年《中国书法》年展、20世纪书法展、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暨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全国优秀会员书法展、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书法展,2002年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

编着出版有《胡抗美书法集》。

其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秦鹿 qínlù ㄑㄧㄣˊ ㄌㄨˋ

指 秦国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中原 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金 元好问 《萧贡·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楚 骓推倒立封疆。” 清 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三:“ 秦 鹿讵为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

楚猴chǔ hóu ㄔㄨˇㄏㄡˊ

《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羽 攻下 咸阳 后,想回故乡炫耀富贵,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时人讽刺其爱虚荣,曰:“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因以“楚猴”戏称 项羽。 金 萧贡 《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 明王世贞 《偶成》诗:“ 楚 猴重瞳那足论,杀心枉自横鸿门 。” 清 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词:“ 秦 鹿詎为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笑纷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

楚骓(楚騅)chǔ zhuī ㄔㄨˇㄓㄨㄟ

指 西楚霸王项羽 所骑的乌骓马。喻 项羽 的霸业。《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楚 騅推倒立封疆。”

霸业(霸業)bà yè ㄅㄚˋ ㄧㄜˋ

(1).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史记·匈奴列传》:“ 晋文公 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 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汉 室可兴矣!”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霸业荒凉遗堞坠,但苍崖,日閲征帆渡。” 清 张养重《闽江春暮怀古》诗:“只好 无诸 成霸业,何堪 南宋 作行宫。” 无诸, 汉 时 闽粤王 。

(2).谓使国家强盛之业。清 谭嗣同 《报唐才常书》:“即 湖南 一切办法,以矿救垂絶之贫民则可耳,以云霸业,未见其可。”

大长(大長)dà zhǎng ㄉㄚˋ ㄓㄤˇ

首领。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使东三省尚在,而 满洲 大长得以兼统汉人,吾民犹勉自抑制以事之。”

骨牌用语。《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 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

dà cháng ㄉㄚˋ ㄔㄤˊ

牛斗(牛鬭)niú dòu ㄋㄧㄨˊ ㄉㄡˋ

指牛宿和斗宿。传说 吴 灭 晋 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雷焕 告诉尚书 张华 ,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豫东 丰城 。 张华 派 雷 为 丰城 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 张华被诛后,失所持剑。后 雷焕 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晋书·张华传》。后常用以为典。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剑没 丰城,气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 元 萨都剌 《过延平津》诗:“神光射霄汉,牛斗为不明。” 何其芳 《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

牛鬭:1.谓牛相斗。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张雨 《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

(2).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刘孝标 注引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牛宿 niú sù ㄋㄧㄨˊ ㄙㄨˋ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又称牵牛。《宋史·天文志三》:“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 郑文光 席泽宗 《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第四章:“牵牛即牛宿……每年八九月黄昏时经过中天,而毕宿和昴宿要到二月才于黄昏时经过中天。两组恒星恰好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按,一说,牛宿非指牵牛。参阅《尔雅·释天》 清郝懿行 义疏。

斗宿dòu sù ㄉㄡˋ ㄙㄨˋ

(1).二十八宿之一。俗称南斗,共六星。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乃惟嗣德,实秉英灵,身图斗宿,面绕枢星。”

(2).神怪小说中指南斗之神。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青衣曰:‘阎摩不敢擅专,又持 大圣 旨上咨斗宿,是以来迟。’”

(3).指北斗星。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

● 旧jiùㄐㄧㄡˋ

◎ 见“旧”。●旧

(旧)jiù ㄐㄧㄡˋ

1.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 巫wūㄨˉ

1. 以祈祷求神骗取财物的人:~婆。女~。男~。~术。小~见大~(喻小的跟大的一比,就显得小不如大)。

2. 姓。

◎ 尚 shàng

〈副〉

(1)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2) 同本义[still;yet;even]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3)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5) 还;仍然 [still;yet]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仆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鸣呼哀哉!伏惟尚飨。——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传·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upper;up]。如:尚论(往上追论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体中,下位者,必须对上服从,必须向上认同)

词性变化

◎ 尚shàng

〈动〉

(1) 尚假借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广雅》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书·孔安国序》

尚有晋国。——《国语·晋语》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史记·五帝纪》

尚论古之人。——《孟子·万章下》

尚三王只。——《楚辞·大招》

尚左。——《仪礼·觐礼》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齿(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长者);尚左(以左为尊);尚右(以右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尚文(重视文治);尚气(重气节,重义气;负气)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汉· 张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给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宝(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宫中筵席);尚宫(宫中女官名。为宫官的首长,掌管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

(9) 夸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10) 超过;高出 [surpass]

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张衡《东京赋》

(11) 奉;承 [present]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 司马长卿晚。——《史记》

(13) 加上,往…上补充东西[increase]

尚之以琼华乎而。——《诗·齐风·著》

(14) 又如:尚絅(穿锦衣时加上罩袍,以使华美不显耀于外)

(15) 荐举;选拔 [valuehighly]

尚者,《五制》:“上贤以崇德”,“上贤谓举贤也”。上与尚通。——《广雅》王念孙疏证

(16) 喜欢;爱好 [like]。如:尚诙谑(喜欢戏谑)

(17) 娶帝王之女为妻 [marry a princess]

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李斯列传》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为妻)

◎ 尚shàng

〈名〉

(1) 志向;愿望[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 尚shàng

〈形〉

(1) 久远;古远[remote;ages ago]

乐所由来者尚矣。——《吕氏春秋·古乐》

(2) 又如:尚远(久远)

(3) 自负;骄傲 [beconceite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4) 上,高尚 [noble]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报赛(報賽) bàosài ㄅㄠˋ ㄙㄞˋ

(1).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周礼·春官·小祝》“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 唐 贾公彦疏:“求福谓之祷,报赛谓之祠。” 唐 王建《赛神曲》:“但愿牛羊满家宅,十月报赛南山神。”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农人耕稼,岁几无休时,递得余闲,则有报赛,举酒自劳,洁牲酬神,精神体质,两愉悦也。”

(2).泛指谢神。《太平广记》卷二七六引唐 卢肇 《逸史·皇甫弘》:“乳母曰:‘ 皇甫郎 须求石婆神。’乃相与去店北,草间行数里,入一小屋中,见破石人。生拜之,乳母曰:‘小娘子壻 皇甫郎欲应举,婆与看,得否?’石人点头曰:‘得。’乳母曰:‘石婆言得,即必得矣,他日莫忘报赛。’”《明史·戚贤传》:“县有萧总管庙 ,报赛无虚日。”

第147卷129首〖送裴二十端公使岭南〗

书名:《全唐诗》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律

苍梧万里路,空见白云来。远国知何在,怜君去未回。

桂林无叶落,梅岭自花开。陆贾千年后,谁看朝汉台。

送裴二十端公使岭南

苍梧万里路,空见白云来。

远国知何在,怜君去未回。

桂林无叶落,梅岭自花开。

陆贾千年后,谁看朝汉台。

送裴二十端公使嶺南

蒼梧萬里路,空見白雲來。

遠國知何在,憐君去未回。

桂林無葉落,梅嶺自花開。

陸賈千年後,誰看朝漢臺。

sòng péi èr shí duān gōng shǐ lǐng nán

cāng wú wàn lǐ lù , kōng jiàn bái yún lái 。

yuǎn guó zhī hé zài , lián jūn qù wèi huí 。

guì lín wú yè luò , méi lǐng zì huā kāi 。

lù jiǎ qiān nián hòu , shuí kàn zhāo hàn tái 。

苍梧:秦朝县地属桂林郡(一说属南海郡)。汉初赵佗(南越武帝)封其宗人越光为苍梧王,治广信。前111年(汉元鼎六年)置广信县(今巷梧县及梧州市全境),县治广信城(今梧州市)。前106年(元封五年),置猛陵县(今人和镇、岭脚镇地),县治猛陵(今人和镇孟陵村)。广信、猛陵两县隶苍梧郡。280年(三国吴天纪四年),由广信县分置新宁县(今大坡镇、广平镇地),县治大城村(今大坡镇城村)。同年,由广信县分置农城县(今龙圩镇、新地镇);新宁县改名宁新县。东晋时农城县改名遂城县。广信、猛陵、遂城、宁新4县同隶苍梧郡。到南北朝建制不变。

远国(遠國)yuǎn guó ㄧㄨㄢˇㄍㄨㄛˊ

远方的属国。《周礼·考工记·梓人》:“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 贾公彦 疏:“夷狄为远国。”《管子·小匡》:“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洞冥记》:“ 天汉 二年,帝昇 苍龙阁 ,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事。” 明 宋濂《林氏诗序》:“ 周 之盛时,凡远国遐壤,穷閭陋巷之民,皆能为诗。”

◎ 桂林Guìlín

[Guilin]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西岸,面积1983平方公里,人口69万。历来为南岭以南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同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城市,以奇丽的喀斯特风光闻名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梅岭(梅嶺)méi lǐng ㄇㄟˊ ㄌㄧㄥˇ

(1).山名。即大庾岭 。五岭之一。在 江西 、 广东 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短日行 梅岭 ,寒山落 桂林 。” 宋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却登 梅岭 望枫宸。”

(2).山名。亦名飞鸿山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湾里区 。据传 梅福 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梅仙坛 。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3).山名。亦作“ 梅领 ”。在 江西省 宁都县 东北。《史记·东越列传》:“是时楼船将军 杨僕 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 东越 。上曰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屯 豫章梅领 待命。”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梅岭 在 虔化县 东北百二十八里。’ 虔州 汉亦属 豫章郡 。”

朝汉台(朝漢臺)cháohàn tái ㄔㄠˊ ㄏㄢˋ ㄊㄞˊ

即朝台。 唐刘长卿 《送裴二十端公使岭南》诗:“ 陆贾 千年后,谁看朝汉臺 。”参见“ 朝臺 ”。

朝台(朝臺)cháo táiㄔㄠˊ ㄊㄞˊ

台名。又称 朝汉台。在 广东省 南海县 东北。相传 汉文帝 遣 陆贾 出使 南粤 ,晓之以义,感之以诚,其王赵佗 遂称臣。因冈作台,北面朝 汉 ,朔望升拜。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唐 刘禹锡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旌节下 朝臺 ,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驛树凤栖来。” 唐 许浑 有《朝台送客诗》。

陆贾:出生于约前240~前170,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先为楚人。刘邦起事时﹐以陆贾有口才﹐善辩论﹐常派他出使诸侯各国。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一带)﹐招谕故秦南海尉赵佗臣属汉朝﹐立为南越王﹐对于安定国内局势﹐沟通南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陆贾出使归来﹐擢为太中大夫。高祖死后﹐吕后擅权。陆贾参预诛灭诸吕﹑迎立文帝刘恒﹐出力颇多。文帝即位后﹐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劝说自称南越武帝的赵佗废去帝号。重新恢复与中原的臣属关系。

昔者虞翰林,盛制越台碑。

读碑多胜概,登台但荒基。

王昔乘黄屋,自云帝蛮夷。

迷途殊早复,臣节终无亏。

陆贾信自贤,任嚣岂真痴。

台今废兴几,终古名不移。

海山万景赴,岂殊隆汉时。

乃知登览胜,曷以台观为。

明人陈谟 吊越王台诗

丙戌夏胡抗美

昔者虞翰林,盛制越臺碑。

讀碑多勝槩,登臺但荒基。

王昔乘黃屋,自(雲)云帝蠻夷。

迷途殊早複,臣節終無虧。

陸賈信自賢,任囂豈真癡。

臺今廢興幾,終古名不移。

海山萬景赴,豈殊隆漢時。

乃知登覽勝,曷以臺觀為。

明人陈谟 吊越王台诗

丙戌夏胡抗美

昔者xī zhě

1.往日;从前。《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 孔颖达 疏:“据今而称上世,谓之昔者也。”唐 韩愈《赠崔立之》诗:“昔者十日雨, 子桑 苦寒飢。”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所以昔者古典主义者和罗曼主义者相骂,甚而至于相打,他们并不都成为丑角。”

2.昨天。《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赵岐 注:“昔者,昨天也。”

3.昨夜。《晏子春秋·杂下四》:“有梟昔者鸣。” 王念孙《读书杂志·内篇杂下》:“ 卢 曰:‘者字衍。昔鸣,夜鸣也。’案, 卢 説非也。古谓夜曰昔,或曰昔者。《庄子·田子方篇》曰‘昔者梦见良人’是也。”

虞 [yú]

预料:不~。

忧虑:无冻馁之~。

欺骗:尔~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翰林hàn lín ㄏㄢˋ ㄌㄧㄣˊ

(1).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

(2).指文士。唐 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

(3).鸟栖之林。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翰林鸟,双飞一朝只。” 唐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诗:“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4).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 翰林学士 ”。

(5).官名。指唐 宋 翰林院官员。

(6).官名。指清 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

(7).指翰林院。唐 韩愈 《董公行状》:“﹝ 公 ﹞拜秘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折也。”

槩gài

●槩gài ㄍㄞˋ

1. 古同“概”。

2. 古通“慨”,感慨。

3. 古同“溉”,洗涤。

4. 姓。

(6) 景象;状况[circumstance]

故山多药物,胜概(美丽的景象)忆桃源。——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正字通》杚??槩槪??同。

胜概  shènggài  [fine scenery; scenic spot] 非常好的风景或环境

shèng gài ㄕㄥˋㄍㄞˋ  胜概(胜概)

亦作“胜槩”。美景;美好的境界。唐 李白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此亭跨 姑熟 之水,可称为 姑熟亭 焉。嘉名胜概,自我作也。”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三:“精舍第五曲,亦复少胜概。”

黄屋: huáng wū(1).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 裴骃 集解引蔡邕 曰:“黄屋者,盖以黄为里。”

(2).借指帝王之车。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刘 项 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明 唐顺之 《荥阳行》:“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3).帝王所居宫室。《太平御览》卷四三一引汉 应劭 《风俗通》:“ 殷汤 寐寝黄屋,驾而乘露舆。”《魏书·李彪传》:“故夏禹 卑宫室而恶衣服, 殷汤 寝黄屋而乘辂舆,此示俭于后王。” 南朝 陈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望身居黄屋,手御青纶。” 宋 王观国 《学林·路》:“车者贵贱之所通乘,惟天子所乘独谓之路;亦犹屋者贵贱之所通居,惟天子所居独谓之黄屋。”

(4).指帝王权位。《北史·魏诸宗室传论》:“至如 神武 之不事黄屋,高揖万乘,义感邻国,祚隆帝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朕本无黄屋之心,今横议若此,据朕本心,惟有养母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 汉 人邪?”

(5).帝王的代称。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宋 王安石 《澶州》诗:“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猬。” 清 孙枝蔚 《九日梁仲林侍郎宴集黑窑厂登高》诗:“及其佐黄屋,鲠直古人俦。”

蛮夷(蠻夷)mán yí ㄇㄢˊ ㄧˊ

亦作“ 蛮彝 ”。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总论》:“ 蜀 地僻陋有蛮彝风。” 欧榘甲 《新广东》五:“况南方自古以为蛮夷,然其地温暖,万物繁生,觅食甚易。”

臣节(臣節)chén jié ㄔㄣˊ ㄐㄧㄝ ˊ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处 刘瑾 、 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任嚣(?-前206年),任不齐七世孙,秦朝将领。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首次领兵攻打岭南,但失利。后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于秦始皇33年(前214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

任嚣墓就是位于广州市最中心闹市区风景秀丽的迎宾馆里面的一个古榕环抱下的,有约6、7米高一个小土岗,这土岗就是秦南海郡尉任嚣的墓。

民国时期,当时的广东教育厅厅长黄麟书考证认为,任嚣为南海郡尉多年,卓有建树,他临终之际,将南海郡尉一职交给赵佗,赵佗厚葬任嚣。在《南海百咏》中“任嚣墓条记《番禺杂志》这样写道:‘嚣庙在今法性寺前道东四十余步,广民岁时享之,墓在庙下。’法性寺今光孝寺也,而墓与庙已不复存。”黄麟书先生经过了仔细考证,认为任嚣墓在此,于是在民国25年(1936年)6月竖碑并撰铭以示后人。此碑铭洋洋千言,夹叙夹议,与一般碑铭有别,故尤足珍贵。

◎ 殊shū

〈动〉

(1) (形声。从攴( 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2) 同本义 [behead]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3) 引申为死 [die]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4) 又如:不殊(不死)

(5) 断绝 [cut off]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6) 分开;离开 [separate]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7) 分;区别[distinguish]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8) 超过 [surpass]

母氏年殊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词性变化

◎ 殊 shū

〈形〉

(1) 异;不同 [different]

而万殊为一。——《淮南子·本经》。注:“异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级);殊方(异域;他乡);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殊文别语(不同的文字与语言);殊类(不同的类别);殊礼(不同的礼制);殊称(不同的名称;特殊的名称);殊心(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称);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3) 特异;出众;突出 [outstanding]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殊观(奇观;异观);殊庭(异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胜(特异;绝佳);殊乡(异乡。多指仙乡);殊形(奇异的形状);殊奇(奇特);殊相(奇异的状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颈毛)

(5) 特别,独特 [special]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殊觉(特别觉得);殊礼(特殊的礼遇);殊渴(特别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奖(特别的奖励);殊选(破格选用);殊赏(特别的赏赐);殊态(特殊的姿态);殊量(特殊的才能。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别的恩惠)

◎ 殊 shū

〈副〉

(1) 很;甚 [very]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殊难相信;殊久

◎ 曷 hé

〈代〉

(1) 何,什么 [what]

曷,何也。——《说文》

呜呼!曷归?——《五·五子之歌》

汝曷弗告朕?——《书·盘庚上》

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

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

亦曷故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曷故(何故);曷胜(何胜);曷尝(何尝)

(3) 何日,何时 [when] 。如:曷归(何日回)

◎ 曷 hé

〈副〉

(1) 怎么;为什么 [how;why]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曷为(为何;为什么);曷苦(怎么样;怎样)

(3) 为什么不,何不?——常含有劝告的意思[why not]

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4)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岂”,“难道” [howcan]

礼云礼云,曷其然哉?——《后汉书》

1.为[wéi] 2.为[wèi]

为 [wéi]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变成:成~。

是:十两~一斤。

治理,处理:~政。

被:~天下笑。

表示强调:大~恼火。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姓。

为 [wèi]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表目的:~了。~何。

对,向:不足~外人道。

帮助,卫护。

终筑朝汉台,未预诛秦会。

吕雉不能臣,伟哉南武帝。

清人丘逢甲诗 丙戌胡抗美

終築朝漢台,未預誅秦會。

呂雉不能臣,偉哉南武帝。

清人丘逢甲诗 丙戌 胡抗美

诛 Zhū 1.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灭。~锄。~戮。伏~。

2. 责罚:~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笔伐。

3. 责求:~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吕雉:汉高皇后,姓吕名雉(音:zhì,ㄓˋ)(前241年-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又称为汉高后、吕后、吕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

吕氏名雉,是汉王朝创始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夫人。早年其父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刘邦任亭长时吕雉嫁给了他,婚后数年下田劳作、持家,生下一儿一女。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女儿封鲁元公主。

丘逢甲   简介

丘逢甲(1864~1912),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生于台湾省苗粟县。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工部主事,回台讲学于书院,入巡抚唐景崧幕府。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弃台湾,邱逢甲联合台绅驰电抗议,并倡议自救,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随即病故。

丘逢甲少有诗名,内渡前所作已多,但代表其诗歌思想、艺术成就的,是内渡后的作品。这部分诗约1700多首,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愁云》、《春愁》、《往事》、《送颂臣之台湾》、《夏夜与季平肖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和前后《秋怀》等,倾诉台湾沦亡的悲愤,抒写思念故园的愁情和恢复失土的壮志。《香港书感》、《海军衙门歌》、《闻胶州事书感》、《汕头海关歌》、《答敬南见赠次原韵》(其三)等,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谴责清政府的昏聩无能,要求变革图强,"诛秦"除暴。这些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体现了丘逢甲"重开诗史作雄谈"(《论诗次铁庐韵》)的创作特点。此外,他的怀古、纪游诗,表彰前贤,刻画山川,往往寄托了忧时济世的怀抱。在艺术风格上,抒怀感时之作悲凉激越,写景小诗清新爽秀,叙事之作酣畅淋漓。在形式上,颇为放恣,不为格律所拘,语言圆熟流畅,好用俗语新词。所作以七律、七绝及七古居多。在风格卑靡、崇尚拟古的晚清诗坛上,丘逢甲的爱国诗篇,气壮而志奋、情真而意切,"震动一时"(江□《丘仓海传》)。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饮冰室诗话》),黄遵宪说"此君诗真天下健者也"(《与梁启超书》)。唯其诗骋笔而书,不免有题意乃至语言雷同的缺陷,表现上也较率直而少含蓄。

诗集主要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柏庄诗草》为内渡前作品,作者原以为毁于战火,后人亦长期未见,1979年始被发现,今由丘氏后人收藏,有手稿影印本传世。《岭云海日楼诗钞》12卷,为其弟丘瑞甲从遗稿选辑编年,均为内渡后所作,1913年粤东编译公司刊印。1936年中山大学出版《诗钞》13卷本,系将原书第5卷"己亥稿上、下"分为2卷,又另辑"选外集"1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标点本,即以此为底本。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云海日楼抄》12卷,附《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其它诗作》,为现行丘诗的最足本。此外,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是丘逢甲之子丘琮据《诗钞》12卷本所选,增入《离台诗》等作品。

清·丘逢甲《春愁》鉴赏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①。

四百万人同一哭②,去年今日割台湾③。

【简注】

①潸: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指台湾当时总人口。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 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韩江有感 作者: 丘逢甲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书名:《全宋词》卷197.【朝汉台】作者:洪适

尉佗怒臂帝番禺。远屈王人陆大夫。只用一言回倔强,遂令魋结换襟裾。使归已实千金橐。朝汉心倾比葵藿。高台突兀切星辰,后代登临奏音乐。

音乐。传佳作。盖海旌幢开观阁。绮霞飞渡青油幕。好是登临行乐。当时朝汉心倾藿。望断长安城郭。

尉佗怒臂帝番禺。远屈王人陆大夫。

只用一言回倔强,遂令魋结换襟裾。

使归已实千金橐。朝汉心倾比葵藿。

高台突兀切星辰,后代登临奏音乐。

宋 洪适 朝汉台曲堂曾翔书

尉佗怒臂帝番禺。遠屈王人陸大夫。

只用一言回倔強,遂令魋結換襟裾。

使歸已實千金橐。朝漢傾心比葵藿。

高臺突兀切星辰,後代登臨奏音樂。

宋 洪适 朝汉台 曲堂曾翔书

◎ 番禺Pānyú

[Panyu county] 县名。在广州市南郊

倔强 juéjiàng

◎ 刚强,不屈服

倔强劲,倔强的脾气

魋结:tuí jì

见“ 魋髻 ”。亦作“ 魋结 ”。结成椎形的髻。《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至, 尉他 魋结箕倨见 陆生 。” 司马贞 索隐:“谓为髻一撮似椎而结之,故字从结。” 晋 左思《魏都赋》:“或魋髻而左言,或镂肤而钻发。” 明 王世贞 《为吴舍人题匈奴出猎图》诗:“魋结健儿鞭寒空,中间尽纛摩双熊。” 清 李来泰 《中山贡使入朝纪事》诗:“却贡趋朝礼遇殊,碧矑魋结语乌乌。”

襟裾: jīn jū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2).引申为胸前。清 尤侗 《游灵岩记》:“历阶而望,则 太湖 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于襟裾。”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 袁宗道《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着,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

橐:tuó

1. 口袋:负书担~。

2. 〔~驼〕即“骆驼”。

3.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葵藿: kuí huò

(1).指葵与藿,圴为菜名。南朝 宋 鲍照 《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宋 梅尧臣 《答持国遗魦鱼皮脍》诗:“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葵藿常弗饱,焉能免憔悴。”

(2).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 柳宗元《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

● 切:qièㄑㄧㄝˋ

1. 密合,贴近:~当(dàng )。~肤(切身)。~己。亲~。

卷534_26 「朝台送客有怀」许浑

赵佗西拜已登坛,马援南征土宇宽。

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

江云带日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

朝台送客有懷 唐 許渾

趙佗西拜已登壇,馬援南征土宇寬。

越國舊無唐印綬,蠻鄉今有漢衣冠。

江雲帶日秋偏熱,海雨隨風夏亦寒。

嶺北歸人莫回首,蓼花楓葉萬重灘。

马援: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孙中山先生在给蔡锷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印绶:yìnshòu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



丝织带子。本用于穿联玉器,战国始成为系印之带。汉代形成佩绶制度。绶约三指宽,织有丙丁纹,用不同颜色和绪头多少分别等级,同官印一起由朝廷颁发。退职和死亡,应一同缴还。其长度,帝王有长过二丈的,短的也有一丈七八尺(汉约约当市尺六寸半)。绶的佩带,挂在右腰一侧,打成一大回环,让剩余部分下垂。贮绶有绶囊。宋代宫中妇女又常系于胸前,在腰下正中部分增加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借以贴压裙幅,使其走路和活动时不至于随风飘扬,影响美观,称“玉环绶”。这种结环加玉佩方式,一直影响到明清。《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绶”;“诸侯王赤绶”;“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公、侯、将军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百石青绀绶”。《隋书.何稠传》:“又从省之服,初无佩绶。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人臣谒帝而去印绶,兼无佩玉之节乎?’乃加兽头小绶及佩一只。”《宋史.舆服志四》:“仍乞分官为七等,冠绶亦如之。”“天下乐晕锦绶,为第一等”;“杂花晕锦绶,为第二等”;“方胜宜男锦绶,为第三等”;“翠毛锦绶,为第四等”;“簇四雕锦绶,为第五等”;“黄狮子锦绶,为第六等”;“第七等,方胜练鹊锦绶”。

蓼花 拼音 Liao Hua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我国各地均产。最普通的如酸模叶蓼、水蓼、荭草等。(俗称“狗尾巴花”。 )

◎ 蓼 liǎo 〈名〉

(1) 蓼属植物的泛称 [knot-wee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

(2) 春秋古国名 [Liao state] (3) 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

(4) 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

(5) 古县名 [Liao county]。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县 (6) 姓

◎ 蓼 lù 〈形〉

(1) 形容植物高大 [(of plants) tall]

蓼蓼者莪。——《诗·小雅·蓼萧》

(2) 又如:蓼蓼(长大的样子);蓼萧(指君王恩泽及于四海)

(3) 另见 liǎo

南越谣

朝代:唐 作者:于濆 体裁:五古全唐诗:卷599-9

迢迢东南天,巨浸无津壖。雄风卷昏雾,干戈满楼船。

此时尉佗心,儿童待幽燕。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若令交趾货,尽生虞芮田。天意苟如此,遐人谁肯怜?

迢迢東南天,巨浸無津壖。雄風卷昏霧,干戈滿樓船。

此時尉佗心,兒童待幽燕。三寸陸賈舌,萬里漢山川。

若令交趾貨,盡生虞芮田。天意苟如此,遐人誰肯憐?

卷599_10 「述己叹」于濆

不长不成人,及长老逼身。

履善本求乐,及善尤苦辛。

如何幽并儿,一箭取功勋。

于濆 fénpēn

[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字子漪,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二年,(公元八六一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迢迢 tiáo tiáo ㄊㄧㄠˊ ㄊㄧㄠˊ

(1).高貌。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沉湘云《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巨浸jù jìn ㄐㄨˋ ㄐㄧㄣˋ

(1).大水。指大河流。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 鬲津 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唐 卫次公《渭水贯都赋》:“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 长江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清 黄景仁 《望泗州旧城》诗:“ 泗 淮 合处流汤汤,作此巨浸如天长。”

(2).大水。指大海。唐 许彬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诗:“不易识 蓬瀛 ,凭高望有程。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 太湖 ﹞虽北压 扬子江 而东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第四章:“倘无罗经以定方向,则汪洋巨浸,水天一色,四顾无涯,谁敢冒险远离海岸,深蹈迷途,而赴不可知之地哉?”

(3).大水。指洪水。宋 陆游 《读夏书》诗:“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呜呼!巨浸、大疫,杀人成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授经图>》:“此书旧无刊本, 大梁 水后, 西亭 藏书数万卷皆付巨浸。”

(4).大水。指大湖泽。《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湖 者,数州之巨浸,而独洩以 松江 之一川,宜其势有所不逮。”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其山滙於巨浸中,是名 西湖 。” 清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蟾蜍》:“ 嘉庆己卯八月, 河 决, 开封 兰阳 一带皆成巨浸。”

津壖jīn ruán ㄐㄧㄣ ㄖㄨㄢˊ

水边地;涯岸。 唐于濆 《南越谣》:“迢迢东南天,巨浸无津壖。”

雄风(雄風)xióng fēng ㄒㄩㄥˊ ㄈㄥ

(1).强劲的风。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风中人……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寧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宋 柳永 《竹马子》词:“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清 姚鼐 《渚宫》诗:“锦帆暮雨迴 江 渚,鸣籟雄风起 洞庭 。”

(2).犹威风。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怎么灭自己志气,长别人雄风?”《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闭户忽然有起色,驱兵自此逞雄风。”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十三:“我们的元帅和将军,个个都集虎将之雄风和儒家之文采于一身。”

干戈gān gē ㄍㄢ ㄍㄜ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2).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王安石《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孙武 曰:‘吾以 吴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幽燕yōu yàn ㄧㄡ ㄧㄢˋ

古称今 河北北部及 辽宁 一带。 唐 以前属 幽州 , 战国 时属 燕国 ,故名。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旦刷 幽 燕 ,昼秣 荆 越 。” 唐杜甫 《恨别》诗:“闻道 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 幽 燕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我朝定鼎 幽 燕 ,正 河 道敝坏之后,溃决频仍。”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交趾jiāo zhǐ ㄐㄧㄠ ㄓㄧˇ

亦作“ 交阯 ”。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 以南。 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 、 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 东汉 末改为 交州 。 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 。《礼记·王制》:“南方曰蛮, 雕题 、 交趾 。”《汉书·武帝纪》:“遂定 越 地,以为 南海 、 苍梧 、 鬱林 、 合浦 、 交阯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郡 。” 宋赵汝适 《诸蕃志·交趾国》:“ 交趾 ,古 交州 ,东南薄海,接 占城 ,西通 白衣蛮 ,北抵 钦州 ,歷代置守不絶。”

虞芮yú ruì ㄧㄩˊ ㄖㄨㄟˋ

周 初二国名。相传两国有人曾因争地兴讼,到周 求 西伯 姬昌 平断。《诗·大典·緜》:“ 虞 芮 质厥成, 文王 蹶厥生。”《史记·周本纪》:“於是 虞 芮 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 周 。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 芮 之人未见 西伯 ,皆慙,相谓曰:‘吾所争, 周 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后因以“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但当先令而后诛,得情而勿喜,使 伯氏 无怨於失邑, 虞 芮 知耻而无讼耳。” 明 李东阳 《若虚诗来欲平马讼五迭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欲令 虞 芮 成礼让,不遣 秦 越 相讥訶。”

天意tiān yì ㄊㄧㄢ ㄧˋ

(1).上天的意旨。《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汉书·礼乐志》:“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宋 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吾儕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红楼梦》第九十回:“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老舍 《神拳》第三幕:“凡事都有天意,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管它干到几时为止?”

(2).帝王的心意。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 苟gǒu

1. 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

2. 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3. 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无相忘”。

4. 姓。

● 遐xiá

1. 远:~方。~心。~观。~迩(远近)。~举(进行;远扬)。~想。

2. 长久:~龄。

◎ 遐xiá

〈形〉

(1) (形声。从辵( chuò),叚( xiá)声。本义:远)

(2) 同本义 [far]

遐,远也。——《说文新附》

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

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汉· 扬雄《长杨赋》

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在我傍。——《警世通言》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宋· 范祖禹《资州路东津寺》

(3) 又如:遐僻(偏远);遐宣(远远宣扬);遐方(远方);遐布(传播到远处)

(4) 长久,久远 [long]

降尔遐福,维日不足。——《诗·小雅·天保》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唐· 德宗《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5) 又如:遐福(久远之福);遐祉(永远长保的福祉)

(6) 又长又大 [long and big]

爰有遐狄,镣质轮菌,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文选·何晏·景福殿赋》

(7) 又如:遐志(远大的志向);遐愁(深长的愁绪)

(8) 疏远 [distant]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小雅·白驹》。朱熹集传:“毋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

(9) 又如:遐弃(疏远抛弃);遐遗(疏远遗弃)

词性变化

◎ 遐xiá

〈名〉

(1) 前人;以往 [former]

遵许郭之遐轨。——《晋书》

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汉· 阮瑀《纪征赋》

(2) 又如:遐轨(古人的遗迹;前人之法度);遐籍(古代的典籍)

(3) 边远地方 [distant land]。如:遐荒(边远的荒芜地区);遐陬(边远角落);遐氓(边远地区的人民)

◎ 遐xiá

〈动〉

(1) 远去 [go far away]

俟阊风而西遐,致恭祀乎高祖。——《文选·张衡·东京赋》

(2) 又如:遐升(死亡的婉称)

全唐诗卷53-22 【登粤王台】宋之问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江上粵王台,登高望幾回。南溟天外合,北戶日邊開。

地濕煙嘗起,山晴雨半來。冬花采盧橘,夏果摘楊梅。

跡類虞翻枉,人非賈誼才。歸心不可見,白髮重相催

唐人宋之问 登越王台 全唐诗卷五十三

丙戌夏于旃檀寺 曲堂 曾翔

南溟: nán míng ㄣㄢˊ ㄇㄧㄥˊ见“ 南冥 ”。 亦作“ 南溟 ”。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 杜甫《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 《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鼋鼍吹浪渡沧洲。”

北户;běi hù1).古国名。亦借指南方边远地区。《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北户 在南。” 邢昺 疏:“ 北户 者,即日南郡 是也。 颜师古 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北户以向日者。’” 秦 李斯《琅玡台刻石》:“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 ,南尽 北户 ,东有 东海 ,北过 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唐 郎士元 《送林宗配雷州》诗:“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遥怜 北户月,与子独相亲。”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圣孝攸崇,推恩庻类, 北户 而北, 穷发 之南,靡弗欣怿。”

(2).向北开的门。晋 左思 《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齐 南冥 于 幽都 。” 唐宋之问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絶。” 宋 戴复古《大热》诗之四:“西照坐东偏,南熏开北户。”

● 虞Yú ㄩˊ

1. 预料:不~。 2. 忧虑:无冻馁之~。

3. 欺骗:尔~我诈。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5. 古同“娱”,安乐。6.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7.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8. 姓。

◎ 迹 跡、蹟 jì

〈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 迹jì

〈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贾谊生平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

贾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基本上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读书习文为主。18岁时,他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当时的名士河南守吴廷尉欣赏他的才学俱优,将他列置门下。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听闻河南守吴公颇有学识,且政绩卓著,便征召吴公为廷尉。汉元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从此,22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又与诸大臣商议,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并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卷745_9【番禺道中作】陈陶

博罗程远近,海塞愁先入。瘴雨出虹蝀,蛮江渡山急。

常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雁至草犹春,潮回樯半湿。

丹丘凤凰隐,水庙蛟龙集。何处树能言,几乡珠是泣。

千年赵佗国,霸气委原隰。龌龊笑终军,长缨祸先及。

博羅程遠近,海塞愁先入。瘴雨出虹蝀,蠻江渡山急。

常聞島夷俗,犀象滿城邑。雁至草猶春,潮回檣半濕。

丹丘鳳凰隱,水廟蛟龍集。何處樹能言,幾鄉珠是泣。

千年趙佗國,霸氣委原隰。齷齪笑終軍,長纓禍先及。

丙戌五月徐海书

博罗(博羅)bó luó ㄅㄛˊ ㄌㄨㄛˊ

(1).芋头的异名。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博罗,《蔬谱》:大者谓之芋头,嘉定 名之博罗,旁生小者谓之芋嬭。”

(2).蒙古语boru音译。青色;灰褐色。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孛罗者,青也。亦作博罗。”

瘴雨zhàng yǔ ㄓㄤˋ ㄧㄩˇ

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宋 陈师道 《南乡子》词:“唤取佳人听旧曲,休休,瘴雨无花孰与愁。” 清 孙枝蔚 《张虞山文学游海南》诗:“ 海南 为客少,瘴雨尔初霑。”

虹蝀hóng dōng ㄏㄨㄥˊ ㄉㄨㄙ

泛指虹。 唐殷尧藩 《寄岭南张明甫》逸句:“瘴雨出虹蝀,蛮烟渡江急。”

● 樯(檣)qiáng

◎ 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帆~林立。~倾楫摧。

丹丘dān qiū ㄉㄢ ㄑㄧㄡ

亦作“ 丹邱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王逸 注:“ 丹丘 昼夜常明也。”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汳水》:“於是好道之儔自远方集,或絃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歷 丹丘 。” 唐 韩翃《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 丹丘 。” 宋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诗:“荒驛 丹邱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吴伟业 《海市四首次张石平观察韵》之三:“却笑 燕 齐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水庙(水廟)shuǐ miào ㄕㄨㄟˇㄇㄧㄠˋ

(1).即龙王庙。唐 李约 《观祈雨》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簫管迎龙水庙前。”

(2).指临水的庙宇。元 陈旅 《潇湘八景图》诗:“归帆傍水庙,簫鼓下神鸦。”

原隰 yuán xí ㄧㄨㄢˊ ㄒㄧˊ

(1).广平与低湿之地。《书·禹贡》:“原隰厎绩,至于 猪野 。”《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韦昭 注:“广平曰原,下湿曰隰。”《汉书·货殖传序》:“於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 唐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山川勤远略,原隰軫皇情。” 清 戴名世 《陈某诗序》:“家在郊野,村落环匝,原隰上下,云烟縹緲。”

(2).泛指原野。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於是驱马原隰,卷甲遄征。”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重登城头望,喜气满原隰。”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一:“星燧燎原隰,蚁壤溃江河。”

龌龊(齷齪)wò chuò ㄨㄛˋ ㄔㄨㄛˋ

(1).器量局促;狭小。《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 薛综 注:“《汉书》注曰:齷齪,小节也。”南朝 宋鲍照 《代放歌行》:“小人自齷齪,安知旷士怀?”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重经学》:“故一时耆儒夙学,布列朝班,而 汉 学始大著,齷齪之儒,自蹍足而退矣。”

(2).肮脏。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风吹的齷齪,是这鼻凹里黑。”《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赁房儘有,只是齷齪低洼,急切难得中意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不管什么衣服穿到他身上总不像样,也不大合身,不等两天,不是龌龊了,就是扯破了。”

(3).卑鄙,丑恶。宋 方勺 《青溪寇轨》:“当轴者皆齷齪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与其客饮酒放歌,絶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齷齪,必以气陵之。”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这些政治社会上的黑暗龌龊,使得 赵自芳 近来更加常常动感情,更加躁急。”

终军zhongjun

终军, 字子云, 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 凭着博闻善辩、会写文章, 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 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 太守听说他有奇才, 召见了终军, 认为他确实奇异, 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太守离郡, 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 拜终军为谒者, 供职宫禁中。

跟随皇上去雍地, 在五??祭祀, 捕获白麟, 一只头角, 每只脚有五只蹄子。当时又得到奇树, 树枝向旁边斜长, 又在树的上部合拢。皇上觉得这两样东西很奇异, 向群臣询问征应。终军呈上对策说:我听说《诗》颂扬君主之德,《乐》歌咏帝王之功。经书不同, 意思相同, 都是为了表明盛德的崇高伟大。南越逃窜藏匿在芦苇丛中, 与鸟鱼同处。天子正朔不能达到那里, 汉朝官员临境, 东瓯归附汉朝, 闽越王伏罪被杀, 南越靠此得救。北面匈奴, 追逐水草居住, 与禽兽同类,虎狼一样的心, 上古以来就不能使他们畏惧。大将军挥戈, 单于逃奔到大漠; 骠骑将军举旗, 昆邪听从汉朝的教化。这样, 天子恩泽沐浴南方, 汉朝威势畅达北部。如果刑罚不偏袒近臣, 荐举不遗漏远方, 设置官职, 等待贤人, 悬赏等待有功之臣。有能力的人升官, 保有禄位; 没能力的人免职, 退归农田, 天下就有统一的法规。皇上具有很多优点却不满足,睿智圣明却不专断, 建立明堂、辟雍、灵台三处学宫, 明确各自的职责, 前代封禅之君的政绩也没有听说像这样完美。

汉朝初建, 万事草创, 等到天下风俗一致, 九州井然有序时,还要等待圣明之君发扬光大, 祖宗创下的基业才能永远传下去。所以周朝到成王时, 才制定制度, 于是就出现了祥瑞的征应。陛下光明睿智, 敬神明, 奉祭祀, 精诚上达神灵,捕获奇异之兽是应该的。从前武王在河中还未渡河, 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 点燃火把取来, 大臣们都说:“吉祥的征兆啊!”现在祭祀还未举行, 就捕获到灵兽来进献, 这是上天用来显示吉祥的祭物,也与陛下精诚上通于天相符。应乘此吉祥美好的时刻, 改元定号, 上告神灵。用江淮的白茅织席, 登泰山封禅, 以应和光明, 让史官有记载。

六益鸟倒退着飞, 是叛逆的象征; 白鱼跃进船里, 是和顺的象征。政治的清明与昏暗, 上搅乱飞鸟, 下感动河鱼, 各以此类推。现在野兽独角, 象征天下一统;众多枝条在树的上部合拢,表示没有外心, 如果这些征兆应验, 也许将有外族解开发辫, 除去夷装, 戴上汉朝的帽子, 穿上汉朝的服装, 从而接受教化, 归附汉朝的。请拱手而待之!

对策奏上, 皇上认为很奇异, 因此改年号为元狩。几月后, 越地与匈奴都有称为王的率领部下投降, 当时都认为终军的对策确实说中了。

元鼎年间, 朝廷派博士徐偃到各郡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 让胶东、鲁国煮盐铸铁。返京后, 汇报情况, 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 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 大夫出国境, 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 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 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 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 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 百里之外, 消息不通, 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 安危形势, 瞬息万变, 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 现在天下统一, 万里风俗相同, 所以《春秋》有‘王者无外’的说法, 是说天子总在自己的疆域内。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 却说是‘出疆’, 什么道理? 再说盐铁, 各郡均有储蓄, 你让二国煮盐铸铁, 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 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 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 胶东南近琅笽,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 东有东海, 从四郡得到盐铁, 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 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 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 还是实际有余, 官吏无能呢? 凭什么这样说呢? 你假称受诏铸铁的理由, 是想到春天耕种时满足百姓的器具需求。现在鲁国的铸铁, 应先做好准备,到秋天才能点火。这话与事实是否相反呢? 你以前上过三道奏折, 皇上没有答复,你不考虑你的建议皇上不允许, 竟然假称受诏, 自作主张, 作威作福, 顺从百姓心愿, 沽名钓誉, 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 枉尺直寻’, 是说小不直而大直, 孟子认为不能这样说, 现在你所犯的罪责很重, 为什么还要做呢? 还是希望侥幸不死,想以此钓取名声呢?”徐偃理屈辞穷, 承认有罪该死。终军奏道:“徐偃假称受诏, 独断专行, 不是奉命出使的臣子应该做的, 请求交给御史, 召徐偃接受审判。”奏折被批准。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曾有诏令明确告诉御史大夫。

当初, 终军从济南出发, 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 进入函谷关, 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 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 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 大丈夫西游进京, 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当了谒者, 皇上让他巡视郡国, 他持着节杖东行出函谷关, 守关官吏认得他, 说:“这个使者就是从前那个丢下符信的儒生。”终军巡视郡国, 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报告给皇上。返回后奏事, 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 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 我没有点滴之功, 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 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 臣子应当披上战甲, 拿起武器, 冲锋陷阵, 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 不会打仗, 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 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 辅助使者, 针对单于出谋划策, 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 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 不能担当一方重任, 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诏问他出谋划策、趋吉避凶的情况, 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 提拔他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 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 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 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 希望领取长绳子, 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 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 南越王听从, 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天子很高兴, 赐给南越王大臣的官印和绶带, 全部用汉朝法制来改变风俗, 命令使臣留在南越, 镇抚那里。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 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 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详见《南越传》) 。终军死时, 才二十多岁, 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

长缨(長纓)cháng yīng ㄔㄤˊ ㄧㄥ

(1).古时系帽的长丝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邹君 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 汉 李陵《与苏武》诗之二:“临 河 濯长缨,念子悵悠悠。”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长缨鄙好,且变 邹俗。”

(2).指华衣美服者或达官显贵。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羁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3).指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长革带。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赤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4).指捕缚敌人的长绳。《汉书·终军传》:“ 军 自请:‘愿受长缨,必覊 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之十一:“臣 靖 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句》殷尧藩

瘴雨出虹蝀,蛮烟渡江急。

尝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

登尉佗楼唐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熏弦万古风!

登尉佗楼 唐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熏弦万古风!

丙戌 胡抗美

刘项(劉項)liú xiàng ㄌㄧㄨˊ ㄒㄧㄤˋ

刘邦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黄屋: huáng wū

(1).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 裴骃 集解引蔡邕 曰:“黄屋者,盖以黄为里。”

(2).借指帝王之车。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刘 项 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明 唐顺之 《荥阳行》:“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3).帝王所居宫室。《太平御览》卷四三一引汉 应劭 《风俗通》:“ 殷汤 寐寝黄屋,驾而乘露舆。”《魏书·李彪传》:“故夏禹 卑宫室而恶衣服, 殷汤 寝黄屋而乘辂舆,此示俭于后王。” 南朝 陈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望身居黄屋,手御青纶。” 宋 王观国 《学林·路》:“车者贵贱之所通乘,惟天子所乘独谓之路;亦犹屋者贵贱之所通居,惟天子所居独谓之黄屋。”

(4).指帝王权位。《北史·魏诸宗室传论》:“至如 神武 之不事黄屋,高揖万乘,义感邻国,祚隆帝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朕本无黄屋之心,今横议若此,据朕本心,惟有养母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 汉 人邪?”

(5).帝王的代称。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宋 王安石 《澶州》诗:“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猬。” 清 孙枝蔚 《九日梁仲林侍郎宴集黑窑厂登高》诗:“及其佐黄屋,鲠直古人俦。”

箫鼓(簫鼓) xiāo gǔ ㄒㄧㄠ ㄍㄨˇ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旌旗(旌旂)jīng qí ㄐㄧㄥ ㄑㄧˊ

亦作“ 旌旂 ”。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汉 应瑒 《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 汉 枚乘《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三国 魏曹植 《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 墨乌戚尔 。”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借指军士。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虞舜 yú shùn ㄧㄩˊ ㄕㄨㄣˋ

上古五帝之一。姓 姚 ,名 重华 ,因其先国于 虞 ,故称 虞舜 。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鰥在下,曰 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 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史记·五帝本纪》:“ 虞舜 者,名曰重华 。” 司马贞 索隐:“ 虞 ,国名…… 舜 ,謚也。” 张守节 正义:“ 瞽叟 姓嬀 。妻曰 握登 ,见大虹意感而生 舜 於 姚墟 ,故姓 姚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

熏弦:xūnxián同“薰弦”。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熏弦"指《南风歌》。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唐 许浑《登尉佗楼》诗:“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万古风。” 五代 齐己《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赵佗先人冢明 梁梦龙

高冢累累列道旁,尉佗南粤久成王。

功成七郡归真主,事去千年留故乡。

古树烽烟巢鹳鹤,夕阳坡垄下牛羊。

牧儿刍树闲耒往,一曲哀歌感孟尝。

过赵佗先冢 明 石瑶

高冢累累列道旁,尉佗南向越称王。

功成七郡归西汉,事去千年留故乡。

古树烽烟巢鹳鹤,夕阳坡垄下牛羊。

牧儿刍竪闲来往,一曲哀歌感孟尝。

過趙佗先冢 明 石瑶

高冢累累列道旁,尉佗南向越稱王。功成七郡歸西漢,事去千年畱故鄉。

古树烽烟巢鹳鹤,夕陽坡壟下牛羊。牧兒刍竪閑來往,一曲哀歌感孟甞。

丙戌 五月 大量 徐海书於京华

粤 yuè

黄现璠著《壮族通史》说:”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与粤通,越是“人”的意思。越族就是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秦代南海郡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县)令赵佗曾建南越国,割据自立为“南越武王。”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鹳鹤(鸛鶴)guàn hè ㄍㄨㄢˋ ㄏㄜˋ

泛指鹤类。 唐杜甫 《宿江边阁》诗:“鸛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明 唐顺之 《雁训》:“于是鸛鹤为之罢唳,鳱鴡为之噤舌。” 清 顾炎武《京口》诗之二:“云浮鸛鹤春空远,水拥蛟龙夜月閒。”

牧儿  mù ér ㄇㄨˋ ㄦˊ

牧儿(牧兒)

牧童。《汉书·刘向传》:“ 项籍 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后汉书·儒林传序》:“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於薪刈其下。” 元 高克恭 《过弋阳》诗:“日暮牧儿归不得,料应白水涨前溪。”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生憎圉人控骄马,绝爱牧儿飘纸鸢。”

◎刍 芻chú

〈动〉

(1)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义:割草)

(2) 同本义 [mow]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七曰刍粖之式。——《周礼·太宰》

淫刍荛者。——《左传·昭公十三年》

禁刍牧采樵。——《左传·昭公六年》

刍莝养马。——《越绝书·外传本事》

(3) 又如:刍牧(割草放牧)

(4) 用草喂牲口 [feed]

刍之三月。——《周礼·地官·充人》

(5) 又如:刍养(饲养)

词性变化

◎刍 芻chú

〈名〉

(1)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刍叔。——《庄子·列御寇》

馈之刍米。——《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民争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宋史》

(2) 又如:刍菽(饲养牛马 的草料);刍粟(粮草);刍薪(柴草);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刍豆(草和豆);刍茭(干草);刍粮(刍食,刍粟,粮草);刍厩(饲料屋);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刍藁(干草);刍菽(刍豆)

(3) 谷类植物的茎杆 [straw]

(4)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旧唐书》

(5)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刍豢。——《庄子·齐物论》

(6) 又如:刍豢(指牛羊猪狗。牛羊食草,称刍;犬豕食谷,称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牺牲)

◎刍

芻chú

〈形〉

浅陋,鄙俗 [mea-ger]。如:刍语(谦辞。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同“刍议”);刍论(刍议。浅陋的议论)

● 刍(刍)chú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

2. 割草:~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议(同“刍言”)。

3. 草把:~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竪、豎shù

〈动〉

竖,竖立也。——《说文》

竖,立也。——《广雅》

槐树自拔倒竖。——《后汉书·灵帝纪》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明·魏学洢《核舟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长竿入城》

又如:竖柜(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竖一个目标来向它射击

词性变化

◎竖 竪shù

〈形〉

(1) 纵。与“横”相反 [longitudinal;vertical]

緅色斜临,霞文横竖。——南朝·梁简文帝《明月山铭》

(2) 又如:竖井

(3) 短小 [short]。如:竖褐(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竖

竪shù

〈名〉

(1) 童仆 [young servant]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2) 又如:竖人(童仆)

(3) 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petty officers in the palace]

晋侯之竖头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竖臣(小臣);竖宦(宦官)

(5) 书法的直笔画,从上一直向下[vertical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努者,中心竖画也。——张绅《法书通释》

(6) 又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7) 童子,未成年的人 [boy]。如:竖子(小子。含贬义);竖儿(小人)

(8) 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fellow]

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9) 又如:竖夫(低贱的人);竖儒(对知识分子的鄙称;没见识的儒生);竖褐(古代童仆或穷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10) 对宦官的蔑称 [eunch]

阉竖恐终为其患。——范晔《后汉书》

(11) 姓

孟尝:即田文 , 战国 齐 贵族,封于 薛 (今 山东 滕县 南),称薛公 ,号 孟尝君 。为 战国 四公子之一,以善养士著称。一度入 秦 , 秦昭王 要杀害他,赖门客中擅长狗盗鸡鸣者的说明而逃归。后卒于 薛 。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 宋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士皆称 孟尝君 能得士。”《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要学那 石太尉 的奢华,孟尝君 的气概。”亦省作“ 孟尝 ”。《战国策·秦策四》:“ 王 问左右曰:‘今之 如耳 、 魏齐 ,孰与 孟尝 、 芒卯 之贤?’” 汉 贾谊 《过秦论》:“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晋 张华 《游侠篇》诗:“ 孟尝 东出关,济身由鸡鸣。”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孟尝 习狡兔,三窟赖 冯谖 。” 明 李贽 《赠两禅客》诗:“ 孟尝 门下客三千,狗盗鸡鸣絶可怜。”

冯谖三窟(馮諼三窟)féng xuān sān kū

指 战国时 齐 人 冯谖 为 孟尝君 收买 薛 地民心、使 齐王 重用 孟尝君 及为 孟尝君 立宗庙于 薛 之事,致使 孟尝君 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见《战国策·齐策四》。 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参见“ 狡兔三窟 ”。

冯谖剑(馮諼劍)féng xuān jiàn

谓怀才未遇者希望为人赏识重用。 唐 钱起《新丰主人》诗:“客里 冯諼 剑,歌中 宁戚 牛。”参见“ 冯驩弹鋏 ”。

冯驩弹铗(馮驩彈鋏)féng huān dàn jiá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 门客,不受重视。 冯 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 一一满足其要求,使 冯 食有鱼,出有车, 冯 母供养无乏。于是 冯 全心为 孟尝君 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冯驩弹鋏”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 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 薛邑 闻歌,揖 冯驩 於弹鋏; 夷门 命驾,顾 侯嬴 於抱关。” 清 蒲松龄《赠毕子韦仲》诗:“博士乘车依 鄠 杜 , 冯驩 弹鋏老 平原 。” 清 钱芳标《击鲜行》:“ 张掾 秋风频悵望, 冯生 弹鋏未归来。”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汉族,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丁。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闵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辆四匹马拉的绘有文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齐王果然照办。)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石瑶[明](公元?年至一五二八年)字邦彦,稿城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从李东阳受业,为东阳所特许。成化二十三年,(公元一四八七年)与同登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正德间,累官礼部左侍郎。廷臣谏南巡,将被祸,瑶疏救之。世宗立,迁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数有谏争。帝大愠,瑶遂致仕,归装惟朴车一辆而巳,人都叹异。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瑶诗文平正通达,具有茶陵之体。撰有熊峰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清远佳山水,英雄多墓田。赵佗余四世,刘汉几何年。

云势连衡岳,江源起蜀川。海帮归职贡,应处产时贤。

明 陈谟 过清远县爱其山水追赋

清遠佳山水,英雄多墓田。

趙佗余四世,劉漢幾何年。

雲勢連衡岳,江源起蜀川。

海幫歸職貢,應處產時賢。

明 陳謨 過清遠縣愛其山水追賦

趙佗劉漢墓

丙戌五月徐海書

清远(清遠)qīng yuǎn ㄑㄧㄥ ㄧㄨㄢˇ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

清远县(Qīng yuǎn xiàn)在广州市北部。县人民政府驻清 城镇。1987年辖28镇。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冽江县,因北江流经,取江水清冽为名。汉元鼎六年(前111)改名中宿县,因当时海潮溯北江达县内飞来峡,经一宿(昼夜)即退而取名。梁武帝元年(502)改属清远郡,隋开皇十年(590)以中 宿及梁代新置的威正、廉平、恩洽、浮护等县合并置清远县,县名袭冽江之义。后改立为清远市,1983年改属广州市。

衡岳(衡嶽)héng yuè ㄏㄥˊ ㄩㄝˋ

同“ 衡岳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二:“万重岭嶠辞 衡岳 ,千里山陂问 竟陵 。”岳,一本作“ 岳 ”。 宋 胡宏 《题上封寺》诗:“ 瀟湘 水与苍梧 通,环绕 衡岳 青冥中。” 清 顾炎武《怀人》诗:“嶔崟七十有二峯,紫盖独不朝 衡岳 。” 柳亚子《哭龚铁铮烈士》诗:“ 衡岳 荒荒峙, 湘 波怒岂平。”

南岳 衡山 。 晋 左思 《吴都赋》:“指 衡岳以镇野,目 龙川 而带坰。”《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王僧镇 同游 衡岳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西南云气来 衡岳,日夜江声下 洞庭 。”

蜀川shǔ chuān ㄕㄨˇㄔㄨㄢ

(1). 蜀地的川流。 唐 皎然 《咏数探得七》:“鹤驾迎 緱岭,星桥下 蜀 川。”

(2).指蜀 地。《旧唐书·毕构传》:“卿孤洁独行,有古人之风,自临 蜀川,弊化顿易。”

职贡(職貢)zhí gòng ㄓㄧˊ ㄍㄨㄙˋ

古代称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鲁 之於 晋 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 摩揭陀国 婆罗阿迭多王 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 大族王 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职贡。”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山海若时共职贡,郊原何处有戈兵。”《清史稿·礼志十》:“厥后至者弥众,廼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理藩院统之。”

时贤(時賢) shí xián ㄕㄧˊ ㄒㄧㄢˊ

当时有德才的人。《后汉书·韦义传》:“﹝曹节 ﹞欲借宠时贤以为名,白帝就家拜著东海 相。” 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王文肃密揭之发》:“其时为中丞者,既无胠篋始谋,即宜直辨其诬,乃冒居发奸首功,取悦时贤,以为拥戴入阁之地。” 郁达夫 《题<红树室书画集>》诗:“不将风雅薄时贤, 红树室 中别有天。”

过真定尉佗先冢 元 傅若金

殊方久识汉廷尊,异代能忘圣主恩。

南粤若逢人僭问,尉佗先冢至今存。

殊方久識漢廷尊,異代能忘聖主恩。

南粵若逢人僭問,尉佗先塚至今存。

元 傅若金 过真定尉佗先冢

丙戌五月大量徐海

傅若金(1303—1342)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傅若金的文章“无可长短,特以诗传”。其诗“高出魏晋,下亦不失于唐”。《四库全书》收录了《傅与砺诗文集》,并说:“今观其集,当以士祯为定论”。胡应麟《诗薮》云其五律雄浑悲壮,有“老杜遗风”。

殊方 shū fāng ㄕㄨ ㄈㄤ

(1).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2).远方,异域。汉 班固 《西都赋》:“踰 崑崙 ,越 巨海 ,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唐 王维 《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鶯为旧国声。”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集殊方之货实,聚列国之商氓。”

异代(異代)yì dài ㄧˋ ㄉㄞˋ

(1).后代,后世。《文选·班固<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素文信而厎麟兮,汉 賔祚于异代。” 李周翰 注:“賔祚,谓礼其后祚也。异代,谓 汉 也。” 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之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 浚 终不得侑食,则浚 在当时已有定论矣。岂有见摈於本国,而崇祀於异代者。”

(2).指后世之人。唐 李咸用 《览文僧卷》诗:“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3).不同时代;不同世代。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桀 紂殊世而齐恶,姦人异代而等伪。”《南史·萧允传》:“ 允 又为长史,带会稽 郡丞。行经 延陵季子 庙,设苹藻之荐,託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夫圣人用心,异代同体。”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二:“力振衰淫 伯玉 功, 卢 王 宋 沉 未为功; 考亭 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4).前代,前世。《新唐书·李绛传》:“圣人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异代图书藏几篋,倾城罗綺散谁家。”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 刘向 《列仙传》、 葛洪 《神仙传》、 沉汾 《续仙传》、 曾慥 《集仙传》,以异代事著于本朝者。”

◎ 僭 jiàn

〈形〉

(1) 虚伪 [sham;hypocritical]

僭而无征。——《左传·昭公八年》

覆为我僭。——《诗·大雅·抑》

(2) 又如:僭乱(虚妄淆乱);僭词(虚妄之辞)

(3) 过分 [undue]

不僭不滥,不敢怠遑。——《诗·商颂·殷武》

(4) 又如:僭溢(过分);僭奢(过分奢侈)

(5) 差失,罪过;乱 [fault;crime;in disorder]

不僭不贼。——《诗·大雅·抑》

(6) 表示自谦 [modest]。如:僭先(越礼先。谦词);僭忝(谓越分愧居上位。用为谦词);僭易(冒昧、轻慢。谦词);僭谈(谦词。所说的超越本分)

◎ 僭jiàn

〈动〉

(1) 超越身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exceed one’sresponsibility of office]

诸侯僭于天子。——《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庶位逾节兹谓僭。——《汉书·五行志》

(2) 又如:僭越(超出本分行事);僭拟(超越本分,自比于居上位者);僭居(超越身分而窃居);僭位(越分窃据上位)

秋登越王台

诗人:康有为朝代:清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登越王台

作者:吕定 朝代:宋代 体裁:无

海上荒台草树平,登临不尽古人情。白云万里怀亲舍,红日中天望帝京。

百粤山咱秋历落,山城楼阁晚峥嵘。醉来徙倚栏干曲。听彻西风画角声。

冬日登越王台怀归 许浑

月沉高岫宿云开,万里归心独上来。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

泷分桂岭鱼难过,瘴近衡峰雁却回。乡信渐稀人渐老,只应频看一枝梅。

越王台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

题越王台 作者:崔子向 朝代:唐体裁:七绝

越井岗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

越王城吊古 明·孙学思

越峤迢迢旧有城,越王曾此驻行兵。当年霸气全消歇,此日龛灯复更明。

敌国谩论尝胆事,野台还着卧薪名。至今月黑千峰夜,似有排空战马声。

春日登越秀山寻朝汉台故址 清王瑔

芜绝当年朝汉台,东风三月木棉开。祗今城郭余春色,如此江山称霸才。

翠羽珠玑曾北去,楼船戈戟竟西来。休论左纛无消息,沛邑歌风亦草莱。

醉花间 清 吴绮

思时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嘱东风,种出双红豆。

鸦啼门外柳,逐渐教人瘦。花影暗窗纱,最怕黄昏又。

春日独酌

诗人:郭祥正朝代:宋

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

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

五仙谣 诗人:郭祥正朝代:宋

番禹五仙人, 骑羊各一色。手持六耟穗, 翱翔绕城壁。

翩然去乘云, 诸羊化为石。至今留空祠, 异象犹可识。

曾闻经猛火, 毫发无痕迹。五仙宁复来, 三说颇难测。

只忧风雨至, 半夜随霹雳。

君不见羌庐刘越之洞天,万象森罗无一尺。

获鹿八景 明 杨睿

灵岩隐动自天成,抱犊峰岚瑞蔼宁。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

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

陈谟:夹谷同知画像赞

烈烈神彩,堂堂粹容。廉以律身,而坚守勿易。勤以莅政,而允得其中。宽裕不遗于细务,严明一出于至公。暂淹留乎贰守,实简在于宸聪。轼乎宜刺史之雄,马乎宜御史之聪。蔚蔚乎古名臣之风。(《海桑集》卷十)

苍梧舜庙 明·王佑

南海苍梧万里遥,重华遗迹在山椒。地灵尚忆迎龙驭,天簌如闻奏凤韶。

大禹元圭功已告,二妃斑竹恨难消。小臣再拜瞻龙衮,但觉熏风满袖飘。

(1)苍梧八景 明·解缙

千古苍梧剑气明,白云深锁鹤回程。孤洲系住龙潜伏,双井中分水浊清。

牛粪黄金遗古迹,鱼生丙穴出嘉亭。鳄鱼已去无消息,皓月清风一舜庭。

卷755_38【庐陵别朱观先辈】徐铉

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解怜才子宁唯我,远作卑官尚见君。

岭外独持严助节,宫中谁荐长卿文。新诗试为重高咏,朝汉台前不可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6311.html

更多阅读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南越王赵佗墓找到了吗

半壁江山一纸书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擅权为变,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

《杜导正日记:赵公还说过甚么》简介

  作者杜导正,责任编辑徐庆全续心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10年1月初版  此书封底提要称:  “本书作者杜导正曾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任新闻出版署署长,现正主持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刊物《炎黄春秋》,在赵ZY迹近被『软禁』的十多

千年之谜赵佗墓 赵佗墓 越秀山

千年之谜赵佗墓来源:铁血社区根据文献记载,南越国共传5主93年,第一代王赵佗在位长达67年之久。第二代王赵胡是赵佗之孙,在位十余年病死,葬于象岗,其陵墓已经发掘。第三代王赵婴齐是赵胡之子,在位只有八九年。第四代王是婴齐之子赵兴,即位不

赵佗归汉 南越王赵佗墓

『煮酒论史』 [历史随笔]赵佗归汉解读大国风范点击:4527 回复:56作者:jygg发表日期:2006-3-20 11:48:00回复作者 居庸关在茫茫的史海中,西汉时期著名的“文景之治”可以算作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清明政治的代表。汉文帝刘恒由于身处

声明:《赵佗公园 赵佗简介》为网友不期而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