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新区规划概况
一、建设平顶山新区的基础和条件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煤炭和能源化工基地。市域面积7882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50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2亿元,居全省第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6亿元,居全省第3位;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6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6.3%;城镇化率达到43.4%,中心城区人口91万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平顶山市是豫中南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距郑州、洛阳、南阳等城市均在130公里左右,距漯河、许昌在50公里范围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挥比较优势,规划建设平顶山新区,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从交通条件看,焦枝和孟平铁路在市区西部交汇,规划建设的郑渝铁路通过平顶山西部并设站,孟平铁路复线贯穿新老城区;郑尧、宁洛高速在市区西部交汇,兰南、宁洛高速在市区东南部交汇,二广高速从市区外围通过;鲁山机场距平顶山新城区25公里,距宝丰县城20公里。
从城市发展方向看,近年来,平顶山市按照“向西跳跃式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西部新城区建设,到2010年底,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新老城区间沉陷区生态公园初具规模,新老城区连成一体的态势已经显现。
从生态环境条件看,城区北部伏牛山余脉山体生态公园、香山寺风景区逐步成形,沙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白龟山水库水面达7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上游6.7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完备,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产业空间布局看,目前,平顶山中心城市产业主要布局在东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西部的平新产业集聚区。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7.38平方公里,平新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0.01平方公里,距新城区仅6公里的宝丰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形态看,随着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以老城区为依托、以新城区为重心,与周边的宝丰、叶县、鲁山县城组团式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总体看,通过规划建设平顶山新区,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产业、生态等功能布局,实现与周边县城组团式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人口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支撑。
二、平顶山新区空间布局
从城市空间发展条件看,市区北部是伏牛山余脉,为煤炭采集区,西南部为白龟山水库,是城市水源地,南部有沙河阻隔,东部大部分为煤、盐资源分布区,且距许昌市界仅有2公里,发展空间有限,南水北调干渠从宝丰县城西部和北部绕过。总体上看,在西部白龟山水库北岸和西岸地区进行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较为适宜,符合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按照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以及与中心城区布局、产业布局、交通体系和城市功能定位等相衔接的原则,初步考虑,平顶山新区空间范围为:东起平桐路,南至规划南环路,西沿规划南环路、宝丰杨庄乡界、南水北调干渠,北沿南水北调干渠、宁洛高速、S329(郸城—平顶山石龙区)、宝丰周庄镇边界和S236(禹州—平顶山),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涉及新华区的滍阳镇和湛河区的曹镇乡,宝丰县城及杨庄镇、周庄镇,鲁山县的滚子营乡、张良镇和马楼乡。
三、平顶山新区功能定位
平顶山新区是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功能定位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战略,充分体现平顶山自身区位和产业及生态等优势,充分体现平顶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从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城乡统筹、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形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发展,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
初步考虑,平顶山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三区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对外开放示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促进中心城区与叶县、鲁山组团式集群化发展。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新区依托平高电气等现有优势企业,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吸纳链条的高端部分,大力发展以电力装备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发展商务、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对外开放示范区。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围绕中原电气谷,加强与机电装备世界行业500强和国内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全省对外开放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平顶山西站是焦枝和孟平铁路的客货运集散中心。依托平顶山西站和规划的郑渝铁路、鲁山机场,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构建平顶山新区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豫中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平顶山晚报记者巫鹏: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平顶山新区总体规划近日通过评审。
打造豫中南物流中心
本次新区规划范围东至平桐路,南至规划南二环路,西至规划南二环路、宝丰县杨庄镇界、南水北调干渠,北至南水北调干渠、宁洛高速、省道231线、宝丰县周庄镇边界、新华区界和省道329线,总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平顶山新区以“山水福地、近悦远来”为发展愿景,功能定位为“三区一中心”,即: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对外开放示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两轴”连接宝丰与新城区
在发展战略上,新区将以产业链拓展、技术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以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文化底蕴挖掘和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
规划新区形成“一核两轴四片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核”为综合型现代服务业核心;“两轴”分别为连接宝丰县城南部与新城区的长安大道服务业发展轴和连接宝丰县城北部与新城区的复兴路工业发展轴;“四片区”分别为现代商贸片区、现代制造片区、文化旅游片区和都市农业片区。
新区在功能布局上,共划分为“4大分区、10大组团、34个规划单元”。其中“山前分区”包括农林工矿组团和旅游观光组团,共6个规划单元;“新城分区”包括高铁组团、商务行政组团和文教组团,共6个规划单元;“滨湖分区”包括白龟山水库、养生度假组团、湿地组团和生态旅游组团,共12个规划单元;“宝丰分区”包括老城商业组团和城南休闲组团,共10个规划单元。
记者注意到,在新区的主要专项规划中,对新区的行政办公、文教卫生、社会福利、体育设施、文物宗教等设施布局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都进行了详细规划。
外有高铁远送,内有轻轨连接
市民关注的交通方面,新区综合交通规划也进行了说明。在轨道交通方面,郑万(郑州-重庆万州)高铁采用西线方案从新区西部经过,在宝丰县城和新城区间设高铁站。城际铁路同焦枝铁路、孟平铁路并线设置,结合平西站和平顶山站设城际铁路站,与国铁、轻轨同站换乘。
轻轨联系新区与平顶山老城区间远距离通勤,将高铁东西选线的站点选址、平西站、高铁站和平顶山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各服务中心串联起来。
矿区铁路仍保留煤炭运输功能,远期逐步转化为兼容旅游服务的客运铁路。
道路系统方面,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组团间环路、快速路、城市主干路构建中心城市组团道路网,连接尧山机场、平顶山港和高铁站等大型区域交通枢纽。
北环路-G311-南二环路-宝丰西外环路-S329形成串联宝丰县城、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快速环路。新区规划形成“八横十四纵”网状城市主干路系统,连接新区内各功能分区,并同老城区道路相对接。
5条BRT线连接交通节点
公共交通方面,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补充,形成“走廊+枢纽”的公交组织模式。在现有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增设“大站快车”,连接老城区、新城区和宝丰县城;近期规划5条快速公交线(BRT线),连接各长途客运站和铁路站点,满足主要交通走廊和交通节点上的出行需求;远期以轻轨支撑远距离通勤。
此外,新区总体规划还对新区的城乡居住用地、绿地系统与水系、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村庄发展、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系统、综合防灾、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做出了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