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霍去病之死 我眼中霍去病论文

汉朝,这是一个伟大朝代。黄沙漫漫,吹过两千多年,然而不减其雄伟辉煌之姿。一个平民皇帝的创举,一个文景的大一统盛世,一个张骞打通西域要道,一个司马迁书写千古绝唱,一个司马相如唱尽诗赋风采,一个昭君出塞换得两地和平……虽隔了千年的时间长河,但我怎能不对河那岸的人和事,产生兴趣和憧憬。所以我选择了霍去病,一个提及西汉武帝时期不得不说的英雄人物。

去年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当下流行的通俗小说,叫《大漠谣》,作者桐华,以西汉武帝时期为背景,以霍去病为主角,在不违背大致历史的基础上,臆造了一段传奇的故事。姑且不论这个故事如何,只说那结局倒是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故事的最后,霍去病24岁时,作者并没有把他写死,在表面上霍去病受伤中箭,未能治愈,病死了,然而背后作者给了霍去病一个“死遁”的结局。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文学论文——霍去病之死 我眼中霍去病论文

桐华在后记中,给了理由。其一作者钻了史料的空子,司马迁在记述这件事时,不厌其烦的描述葬礼的细节,可对霍去病的死因惜墨如金,仅一个字“死”,桐华认为这十分罕见,于是她有了写死遁结局的信心。原因之二是霍去病所做的琴歌“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未央兮。载戢干戈,弓失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桐华从中悟出了霍去病对停止战争的渴望,以及他言辞间的进退得宜,分寸把握,还有谦卑。这和司马迁笔下飞扬跋扈根本不像一个人。所以作者有了另外一番揣测。

于我也是如此,由于史料的详,和不尽详,我对霍去病之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一探究竟。霍去病到底死因为何?是死于沙场,还是政治的漩涡,抑或真如桐华所言,死遁避世?

我在写论文之前,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一些人认为霍去病的死是因为,他是一名单纯的武将。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官场,所以被一些人利用,最后死于政治阴谋。对此,我不敢苟同。

那么,霍去病到底是不是一个老练的政客?

论述这个问题,就要先看看霍去病此人的身世和经历。

霍去病是何人?不说他舅舅是大将军卫青,不说她姨妈是皇后卫子夫,单论其真正的出身也不过是个私生子。从一个私生子到一代战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霍去病要经历些什么,才能做到如此?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霍去病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叫卫少儿,父亲叫霍仲孺。卫少儿本身只是平阳公主的女奴,而霍仲孺也只是个小吏,他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斯通,所以霍去病即使姓霍,但也是个私生子。我不敢贸然把现代社会私生子的待遇直接放到霍去病身上。但我们倒是能从大将军卫青身上窥探一二。

这甥舅二人相似的身世,确实值得一提。大将军卫青也有一个卑贱的出身。“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出自《史记》)。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平阳侯的小妾和平阳侯家的小吏私通,生下的不是别人,正是卫青。另外《史记》中还有写到:“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这个意思就是说,因为卫子夫得了天子的势,卫青才把自己的姓氏改为卫!不论古今,这势必遭人白眼。

外边的人已经这么看卫青了,郑家自己人又怎么看卫青呢?史记中也写道过:“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郑家人也不拿卫青当回事儿,而是把他当做奴隶。只是到了后来,卫家风光了,卫青的人生才有了新的境遇。所以,卫青早年的生活过的十分不好。

霍去病的身世和卫青极其相似,但也有些不同之处的。约BC137年,霍去病3岁时,卫子夫就怀孕了,并产下皇子,被封为皇后。从此卫家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封侯的封侯,该做官的做官,至于卫家的女人,汉武帝都为她们找好了新的夫君。所以,霍去病生为奴子,却长在绮罗。在内,霍去病不可能像卫青一样,遭人虐待,被父家人当做奴隶,当然这也是因为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外在,敢当面对霍去病指指点点的人也没有几个,然而背后呢?司马迁作为一个普通的底层人写历史,明目张胆的写卫青和霍去病的“私生活”,除了他本身尊重历史,更主要的是,这些事情人所周知,并且也被人津津乐道。霍去病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虽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说些什么不三不四的话,但是他挡不住老百姓的闲言闲语,舆论的力量不可忽视,正所谓人言可畏呀。

霍去病就是这样一个在绮罗中长大,却没有沦陷在绮罗中的人。他是早熟的。他从小长在卫青身边,他也知道舅父卫青的身世,而卫青也因为霍去病与自己几近相同的身世,而对他倍加照顾。这舅侄二人大概情比父子吧。

就是这样,在霍去病的成长过程中,卫青是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对霍去病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说:三岁定终身。大概也是三岁的时候吧,霍去病就已经跟在卫青身边。他见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卫青从一个因为裙带关系得势的人,变成了一个靠着自己的力量和奋斗,用赫赫的军功赢得爱戴和权势的人。

我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就好战、嗜战并且善战的人。霍去病之所以年仅十八岁就首战告捷,并在这之后短时间内迅速升至骠骑大将军,而且管理了一支善战且忠实的士兵,以至于他每战必胜,英勇辉煌到巅峰,成为人们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代战胜。必然事出有因。他的英勇善战,他堪称神奇的战术,他领兵的才能,都不可能只归因于天赋二字,霍去病必定付出过一段艰辛的努力!

他为什么会如此努力? 在我看来,就是卫青对其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以至于霍去病把打仗,征服匈奴当成了毕生的追求。因为只有那样,才能保存霍去病高傲的尊严!

所以,霍去病从小便在学习,学习如何打仗,学习那些如何在生死关头救自己命的东西!

所以我说霍去病不是傻子,甚至有可能比一般人智商还要高一些。如此才能在年幼时便意志坚定,刻苦努力,骁勇善战。

说了这么多,我们便有理由相信,聪明如霍去病,早熟如霍去病,一定冷眼旁观的看透了家族与皇族的利害关系,并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游刃有余的成长,甚至利用这层关系达到他要“学习”的目的。这并不夸张。我们可以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对匈奴作战,但是胜少败多,直到汉武帝时期,卫青出现,才有了一些转变。主要是因为匈奴人剽悍善战,并且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作保障,所以我们才不易攻破。而霍去病为什么足不出长安,便能熟知匈奴的地理情况,首击即中,全身而退?霍去病同学必定在私底下下过功夫,研究过,试验过,才会兵行险招而取胜!他如何下功夫?明目张胆的、招摇过市的“学习”吗?所谓枪打出头鸟,霍同学如果如此学习,必定会被痛恨卫氏的人揪住小辫子的。所以他又是隐忍的,在背地里下功夫,而在表面上吃喝玩乐,玩世不恭,被人称为“长安公子”。蓄势而待发。此人城府不浅!

还有一方面可以证明霍去病此人并不简单。那就是汉武帝刘彻。此人在霍去病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随着霍去病的长大,卫青的官越升越高,权越来越大,卫氏可谓如日中天。而刘彻是谁?能眼看着卫氏横行于世而袖手旁观?刘彻作为皇帝,更准确一点儿说是一个有实力的皇帝,他有抱负,有理想,有雄伟远大的目标,不是个沦于女色的人,对卫氏宠爱有加,也不过是“老来得子”外加卫青功勋显赫。然而物极必反,卫青或者是说卫氏的权势越大,即使没有异心,对刘彻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心病。历来皇帝最怕自己皇权不保,如果卫青掌握了军事大权,再有朝中的势力,哪一天他挟持了自己怎么办?挟天子,令诸侯,古来有之。所以自古以来皇帝就懂得制衡的思想。留卫青亲近的人在自己身边,对卫青便是一种变相的牵制。所以卫青一打胜仗,刘彻就先给他儿子封官,“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出自《史记》)背后的意思就是先把他的儿子控制在长安,看在自己身边。对霍去病也是这个道理。卫青从小疼爱霍去病,刘彻也不太敢忽视霍去病。对霍去病到也多加关心。

在刘彻身边呆的久了,霍去病即使在笨,也得变聪明了,伴君如伴虎啊。而事实上也大致如此,从《史记》中的一些言语不难看出,霍去病不只是简单的呆在刘彻身边,他甚至获得了刘彻的宠爱。不然怎能年仅18岁,刘彻就特别照顾他让他出战,还特地命令卫青给霍去病挑一些精壮的士兵跟随,旨在保护他,也有意让霍去病有一些军功来牵制卫青。(“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出自史记)

说了这么多,我们想要论证的,关于霍去病是否是一个老练的政客这个论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霍去病绝对是一个通晓为官之道的人。这是由他所生长的环境决定的。就凭他长在卫氏裙带关系的泥沼中,就凭他长在刘彻身边,就凭他的隐忍与坚定。

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前提。霍去病之死就不可能是简单的死亡了。如果他真如史料所讲在打仗的时候,被射中了,救治不愈,病死了,那就表示匈奴那边有了一个比霍去病还强的人出现了,他轻易的把从未失败过的霍去病给杀了。可是这怎么可能?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那最后的结局就不会是,大汉的全胜。再有也有人说霍去病是感染瘟疫而死的,这也不太可能,如果霍去病那么强壮的体质都感染瘟疫,那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大规模的士兵感染瘟疫?另外如果真是瘟疫导致的死亡,为什么不明白的讲出来?为什么不火化,而是举行隆重的葬礼,难道不怕感染吗?

既然霍去病不是自然死亡。那么到底是什么杀死了这位精明的战神?

于此,我给出的答案便是,霍去病的死因基本可以归于——自杀,但这当然不能等同于一般跳楼割腕。大概可以形容为:心死导致身死。

下面是我给出的理由:

其一:便是上文写的,桐华的质疑,为什么司马迁会对霍去病的死,只是简单的一个“卒”字,而对他的葬礼大肆渲染?司马迁原文是这样写的“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我们从字面上看,可以看出霍去病很得刘彻喜欢,他死了,刘彻很伤心,给他隆重的葬礼。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刘彻借霍去病产出卫氏,然后连累霍去病死了,所以对这位战功累累的英雄很愧疚,再加上霍去病也确实值得他这么做。于是才会如史记所写留于世。这类人认为霍去病死于政治的阴谋。

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如果霍去病是一个老练的政客,他又怎么会被卫家的人玩得团团转,最后还丢了性命?就算霍去病可能被利用,但以他的智谋保命还是不成问题的,为什么会死?但历史的事实确是霍去病对于卫氏的衰落有着不小的作用。如果说霍去病没趟这趟混水,实在说不过去。他还是参与了,只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区别。霍去病窥探到了卫氏的一些小动作(不一定是全部),他也预料到了一些事情,出于一些或许是亲情,或许是别的什么的原因,他顺着时局做了一些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做完他该做的,打匈奴打完了,为家族出力他出过了,他还能干些什么?难道走那些老将的老路?在朝堂这个泥潭中磨灭掉他所有的骄傲?他一早就清楚刘彻的为人,刘彻既然要扳倒卫氏,又怎会留着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或许刘彻会留着他的命,但最后他必定不会从心所欲的生活,骄傲如他,怎会同意?这世上哪里还有值得他活下去的理由?所以如果霍去病是变相的自杀身亡,大家对他的死便讳莫如深了。

其二便是霍去病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众所周知霍去病领兵打仗奇神无比,简单的说,就是快!每每都是出其不意的获胜!史记也曾写道:“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不尊古法,他有他的一套,那也是只有他自己明白的一套。别人不只是不能模仿,根本是不能理解。打仗是这样,霍去病的人生在我看来也是这样。他的人生也是不按常理出牌,他走了一条别人不能理解的路。

其三:哀莫大于心死。之前说了,霍去病一生想消灭匈奴,然而在最后的那场大决战中,他却没有遇上他想要打到的敌人。姑且不论这中间的原因,反正结果就是这样的。如果霍去病这样的人生未逢时也就算了,让他赶上了,确没能和对手交上战,这其中的不甘和感慨,不是你我所能想象的。(也有一点所谓独孤求败的意思吧。)

再有他一直小心处事,周旋于刘彻和卫氏之间,然而无论他怎么做,刘彻和卫家还是只能留下一个。这并不是信口开河。有一些史料可以证明,霍去病在历史上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温饱而闻名的。这在一些人看来,认为霍去病不是一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他们甚至拿出了这句话:“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来佐证。说士兵粮食匮乏,甚至饥饿而不能举手时,霍去病却还在蹴鞠健身。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正是霍去病的聪明之处,他看到了卫青的例子,从中得到教训,他便不会像卫青那样关爱手下的士兵,这样只会引起刘彻新一轮的怀疑和赶尽杀绝。他本就是刘彻用来牵制卫青的,所以他便不跟卫青走的太近,他一定要有些地方跟卫青做得相反。我们管这个叫做忍辱负重。

写了这么多理由,我的一个室友看了我的文章之后,更加觉得霍去病是死遁了,怎么会是自杀了?

说到这儿,霍去病确实有可能死遁。毕竟那个时代,一个聪明的人想要躲起来,并不算困难,又没有网络,又没有DNA比对。但是如果说霍去病死遁,那就要给出一个他死遁的理由!他活着还为了什么?亲情?他有么?爱情?那是少女的梦幻吧。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霍去病是有儿子的,那么肯定是有女人为他生的,可这女人极有可能又是刘彻为了牵制霍去病的故技重施,退一万步讲,那女人是霍去病情之所钟,那么死遁之后,他怎么会留下自己的儿子在刘彻身边?亲情、爱情都不是原因,难道是友情,这个就更离谱了,那个时代有谁能做他的朋友?有谁敢?有谁配?

没有情感上的支柱,他又完成了想做的事儿,他把该做的都做了,他还能怎样?这时候有个契机,他便顺着死去了,不去挣扎,不想反抗。这个契机可能是那只箭,不是他躲不开,而是他不想躲;这个契机可能是卫氏和刘彻的阴谋,他不是看不清,而是不想去看清;这个契机或许真是某种难治的病,他不想治愈,便谁都不能把他治愈了。总之他是死了。心先死了,身体活着忍受时间的苦与难,不是霍去病的作风。他不想跟他舅舅是一个下场。于是身随心走,便也去了。

年仅24岁的霍去病,像一颗流星一样,虽转瞬即逝,但却耀眼夺目,根本让人无法忽视和忘记。他大概想化成那大漠上的一只雄鹰吧,在人们到达不了的高处,自由的飞翔!

老师没看上的论文……拿出来自我安慰一下……纯当老师白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622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美女谭晶之死 我爱你中国谭晶伴奏

一个叫谭晶的美丽女孩死了。谭晶是一个名气不算非常大的美女演员,生前虽然在几部电影电视剧中饰演过角色,但基本上没什么大名气,是她的死,让她一夜成名。最先把她的死讯公布出来的是广州的《新快报》。而后便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传言

浅谈林黛玉之死 新版红楼梦林黛玉之死

8.浅谈林黛玉之死浅谈林黛玉之死 来源:红学网关于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有三种常见的说法,其一是病死的,其二是上吊死的,其三是沉湖而死。我个人认为,病死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沉湖,上吊而死可能性微乎其

声明:《文学论文——霍去病之死 我眼中霍去病论文》为网友你用什么回忆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