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

采访之前,要列出个采访提纲,这是为了自己采访的时候方便,把自己想问的问题都列出来,写在一张纸上,然后采访的时候拿出来,照着这个去问。

我一般不爱列采访提纲,想到哪里问到哪里。我觉得这样不至于过于刻板。但有时候,必须要列采访提纲,比如采访一些副部级以上的国家干部。

采访领导干部列提纲是规定,谁让他们丫的比我们普通老百姓级别高呢,这人民的公仆就是意味着和人民不一样,虽然政府的职能是服务,但真的要为人民服务了,就开始摆谱。你看领导种树的时候都有电视台的摄像机跟着,一锹下去,整个过程都让人民知道,丫现在干活了,估计他们平时板锹什么样都没见过。所以他们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要摆摆谱。

采访这些领导,只能按规矩办事,我做记者之后,有过四次采访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的机会,结果全都未遂。首先他们要采访提纲,于是我列出来了,传真给他们,然后一天两个电话催促那些秘书,秘书们尽展腾挪之势,把一个时效性很强的选题拖到没有时效性为止。要不怎么说他们是官僚机构呢,什么时候办事效率像媒体一样,美国早就不敢跟咱们叫板了。

我后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列举提纲才能接受采访:
一、干部们要知道媒体问什么问题,因为有些话他们可能不能乱说,所以采访提纲是一个过滤器。
二、干部们要先做好采访前的工作,准备一些必要的外交辞令,来对付记者。
三、采访提纲可能存档。
四、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所以得让秘书把答案准备好。

一次,我要采访某部的副部长,副部长的秘书说:“把提纲传过来。”我传过去,过了一周,秘书回电,说:“上面的十个问题,部长能不能只回答四个?”我说为什么?秘书说:“这些问题比较敏感。”我说:“这都是常规问题,不涉及任何方面的禁忌,怎么就敏感了?”秘书说:“如果他接受采访,就不能问这些问题。”语气很霸道。

过后我仔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发现,可能他们实在太难找到答案了,所以不许我问。可是那些问题,但凡坐在一个对口位置上的领导,都该知道的,可见这个领导平时总在天上飞,太不贴近群众了。

一个值得一提的采访提纲

前言:我对我的朋友与伙伴的忠言之一是:“大家来地球的时间有限,请不要浪费时间,糟蹋生命”。因此,虽然经常有记着要采访我,但是我并不喜欢被那些没有做过“Homework(功课)”的记者采访。为了节省采访的时间,往往记者们在采访我之前必须先提供采访大纲,以便我的助理们认真筛选后,才安排我接受访谈。

最近中国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周刊上将刊登一篇由一位年轻记者,杨伟先生,对我近一万字的采访稿。我认为他所写的访谈是对我访问写的最好的访谈之一。从他提出的采访大纲以及写我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冉冉上升的新闻之星。

其实,在采访之前,我并不认识杨伟先生与陪同他采访的刘宁摄影记者,但是,我想他们两人前途无量,因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杨伟能够用那么多的心血研究采访的对象,我想他成为中国名记者将指日可待。

在中国周刊刊登后,如果能获得他们的允许,我会将他写的文章放在我的博客上,同大家分享他那篇精彩的文笔。当然,心痒等不住的人,你也可以立即联系中国周刊,看如果能购得这一期的杂志。

Cheers!

饶及人 2007年7月27日星期五写于飞驰在万里云霄的飞机上。

采 访 提纲
饶先生您好!
我是中国周刊的编辑杨伟,下面是我的采访提纲。采访分为两部分:

一、饶先生您的成长历程、新书、东西方文化差异

1、您是一个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家,也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可我更加认为您是一个文化家、思想家,这不仅从您的言行举止更从您的《十年规划中国情》中能够深深的读得:丈夫四海,胸襟和气度可见。既具东方智慧,又有西方才气,而您对自己有个怎么样的认识呢?能谈谈吗?

2、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您认为那些决定改变了您的人生轨迹?为什么那样决定?每一个人的胸怀、气度、才气、智慧等,他们都是和自小的教育和身边环境决定的,您认为使你成功的是那些因素?

3、听说您的新书《寻找中国城市魂》即将出版,它的内容和前一本《十年规划中国情》有那些不同?你对它有什么样的期待或寄语?

4、听说你在中英语言应用上已经游刃有余,而且粤语、闽南语、西班牙语也说得有模有样的,您是怎样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学习别的语言的?能告诉我们诀窍吗?

5、看了你在博客上写到“我在北京被盗了(I was robbed inBeijing)”,你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对我国的一些现状有什么看法?

6、我国建筑文化流传千年,有人说建筑它是凝固的音乐,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的建筑文化———梁枋、斗拱、云头、雀替、昂嘴、石鼓、台基、柱础、墙檐、屋脊、砖雕、线角、贴脸、仰尘、饰面、彩绘、门墩、窗牖、隔扇、瓦当和藻井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审美思想的加工和再创造,都将是不可多得的国粹,等等你怎么看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二、就我国建筑、城市规划问题

1、作为经常游走在不同文化的两栖人,你对这我国的城市、环保、交通、人文等等,有什么看法?能做怎么样的改进?您认为中国城市规划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政府以及城市规划人,应该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您觉得我国未来的建筑模式和城市规划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3、您为我国城市规划指出了一条避免断裂走向融合的途径:效率,加上文化,加上传统,加上空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途径的?

4、现在一些大中城市,甚至是一些小的城市,他们的城市规划和房屋构造基本都是重复和翻版,您怎么看这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它?

5、现在城市化过程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您觉得中国的乡镇城市化适合走哪条道路?国外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应该避免?

6、最后问个关于房价的问题,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房价虚高,而您在博客上写着“中国政府降低房价的八大药方”,感觉很有意思,可按照我国的国情,应该说很难实施,不知道您怎么看?

谢谢饶先生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中国周刊 杨伟
2007-7-14

饶及人 (James Jao)美国龙安集团总裁 职业:设计业的经营者年龄:已经知天命了 位置:中国,美国,香港 个性介绍:中西文化的两栖人 美国龙安新获奖项:美国龙安集团获得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颁发的200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科学发展特别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红角洲生产基地项目获得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第六届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规划建筑设计优秀奖唐山南湖生态城总体概念规划项目获得联合国人居署2009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 饶及人先生最新荣获:2009年12月和谐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 2009年11月浙江省青田县侨界六十杰-十大创业精英2008中国责任地产年度人物奖(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中国房地产协会联合颁发)2008中国城市化进程10大贡献力人物奖(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委员会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共同颁发)

一个男人的入世和出世--中国周刊的访谈

(2007-08-03 18:07:00)转载
分类:采访与报道

一个男人的入世和出世
-
访美国龙安集团总裁饶及人
中国周刊记者/杨伟

他,一个城市的经营者、一个规划的拓荒者。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企业家、一个思想者、一个文字者。在一遍遍的沉思后,他于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

他是一个贪心的人,在事业上永不满足;他是一个意识者,生活就得有品质——活色生香;他很绝情——毅然离开事业有成的美国,而他又很痴情——在朱镕基总理一句话的感召下欣然来到中国;他更是一个佛学爱好者,为此,他参拜中国的名山大川、荒山古刹,以求宁静和智慧。

“两栖人”成长路

饶及人的父亲16岁便离开老家浙江青田,展转到过温州、上海、台湾、美国。而在1957年出生于台湾的饶及人,受着纯粹文化氛围的熏陶,是香港的永久居民,而高二时便移民美国,接触着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所以自号两栖文化。

初到美国在就读于纽约普拉特大学建筑系,在校期间曾为系代表、学生自联会副主席,以及学生校董事。1990年,获得该校 “百年校庆校友奖”,1994年,并获该校颁发“年度杰出建筑系校友奖”。而在纽约普拉特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他又攻读了纽约佩斯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MBA)市场系,并获得MBA学位。在人们的诧异中他说:“我要学习懂会计、报表、营销和管理等开办公司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为自己开公司或是日后管理公司做准备。”于此记者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和高远。

饶及人的父亲1968年到美国生活,4年后年将全家移民到纽约。而刚到美国的饶及人也遇到很多困惑和迷茫,自己定位的问题。是做一个衣锦还乡的华侨还是做一个美籍华人荣归故里?

“去美国不是去打工的,也不是来留学的,我们移民美国的人,一定要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饶父的态度很明确:“讲英语尽量不能带口音,要入境随俗,就地扎根。”因此,英语的学习就提上记事日程,虽然当时及人由于早年在香港和新加坡住过几年,英语也有些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到美国时,我的英语水平也算不错了,至少看卡通片是没有问题的。”但即便如此,要达到真正和美国人交谈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所以饶父专门请了私家教师,练习他的英语,而饶及人也很争气,不仅英语说得比一般美国人强,而且西班牙语也说得不错。在校时被老师叫到讲台前带同学朗诵西班牙语。


说起语言方面的天赋,饶及人满脸掩饰不住的自豪:“小时候我不大说话,可我仍然熟练掌握了广东话、闵南话、西班牙语以及英语。这需要强化锻炼,慢慢的练习——国王不是天生的,国王是被培训出来的。说话是很讲求技巧的,比如说话音效的抑扬顿挫、舌头的灵活度等都很关键。说话要达到交流的目的就不能带很重的口音,在适当的环境中,说点俏皮话、用点成语,别人会觉得你很有造诣,会加强互相谈话的气氛和沟通的条件。”

通过学习,饶及人的英语说得比普通的美国人还美国了。他经常改写老美的稿件,而且能在纽约城闹市的酒吧里和人谈天到天亮。

当然学习得有动力的,学习英语是得打入上流社会;而学习西班牙语,他戏谑的说,那是为了追求西班牙裔漂亮的女子。西班牙的女孩子一般到16岁已经很漂亮了。从那时的心态、言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青春少年的情窦初开,为了朦胧的爱慕便把西语学得纯熟。

做什么像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甚至能比你做得更好,这大约是他“鹦鹉”称号的来历了。在他朋友的圈子里,有些人戏称饶及人为“鹦鹉”,这不仅因为他能学、能用,更因为他说话幽默、有技巧、旁征博引。而这一切,他归功于语言感应,也就是语言磁场效应,用他自己的话:“只要到一地方,一下飞机,听见当地的语言,我就会根据当时的语境,也能说上去了。”三年前,一德国人来到了饶及人的寓所,德国人不会讲中文和英语,只会讲德语和西班牙语。那时饶及人的西班牙语也放下好些年了,而在和德国人聊天中,他用西班牙语流利的交谈甚欢,其间,德国人不住的竖起了大拇指。

在中文的学习上,饶父也很重视对饶的培养,树高千尺,浓浓中国情。为了更好的学习中文,饶及人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常常去纽约曼哈顿中国城,借中文书给我们阅读。他让我们保持中国人血的精神,一直影响我们。由于小时候功课好,得过书法比赛第二名,因此,我爱看书法,收集字画,字帖。他为了让我们对中国有感情,特别叫我们看许多历史书籍,培养我们小孩,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目前,饶及人已经把《资治通鉴》翻阅了无数遍。

此外,饶父还要求饶每天必须写日记,自己亲自批注和修改。在如此的情况下,尽管饶及人的中文只受过正规的初中教育,但在记者和他的谈话中,记者能感受到的是他的旁征博引、幽默诙谐的语言,并闪出智慧的光芒。由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所以目前为止,饶及人已经收藏了很多的名人字画,视为珍宝。记者看到,在饶及人的办公室,挂有山西老省长送他的名画:“中国山水一片情。”可见饶对中国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中国朋友的珍惜。

在英语和中文相互的转换中,饶及人把自己比喻成了“语言交换器”,尤其是中文、英文、可以同步发言,同步翻译。他说;“在一个国家不说本地话,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比如在中国,你长得一副东方面孔,而不会中文只是能操一口英语,就大约显得格格不入了。我们应该入乡随俗,融入当地的生活“圈”里。

饶及人的“圈圈”理论,说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美国,他就愿意交“洋鬼子”朋友,可以和他们聊天、打高尔夫、游玩,甚至是争吵。他说:“只有你融入他们的‘圈圈’里,你才有机会接触到他们的工作、生活、想法,才能在他们之间取得发展。”他不像一般的留学生,在国外只交中国朋友、听中国歌、看中国DVD,这样就会把自己的交际圈子缩小,看不到整体局势的发展,无形之中把自己封闭了。

而在中国他就只愿意交中国的朋友,学习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的底蕴。他说:“这也都感谢中国的朋友,能给我这些机会,让我成为他们之间的一份子,成为‘圈圈’里的人。”如今饶及人的朋友“圈圈”已经是四通八达了。所以,在朋友的“圈圈”里中国人都称饶及人是“最懂共产党的美国人”而美国人都称他是“最被美国同化的亚洲人”。

他从不抱怨,他说,抱怨只会让人越发偏激,抱怨的人都是失败者(excuses are onlyforfailures),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转化为自身的主宰,那才叫一个男人,一个骨子里流着浙江青田血液的青田人。

在美期间,饶及人还阐述了华人参政三步曲:首先得认同一种文化;其二是关心时事;其三是参与。他认为,只有认同了一种文化才会去理解它、关心它,进而参与、行使它。


在管理上,饶及人自有他的管理方式:西方科学式的文书管理,中国禅学的成果管理。他说:“我们办事讲求效率,一句话绝不重复的讲。要以图画代替说话、以文字代替口述,除非是私事,一切都是可以公开的。”

饶及人的成长经历是一个个蛙跳史,从台湾、香港、新加坡,高中时到美国后就读纽约普拉特大学建筑系,成为纽约州、加州、麻省、宾州、康州、乔州、新泽西州等开业注册建筑师,而最后又回到中国。

饶及人一直不乏荣誉:1987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选为“杰出少数族裔建筑师”(Outstanding MinorityArchitect);1989年,被选为美国十大青年建筑师。饶及人在1989年被美国民主党参议院选为“21世纪亚太领袖”;1990年7月,成为饶及人的一个关键时刻,他被选为纽约市360年来首位亚裔都市计划委员(局长)。当时的他年仅32岁,是当时纽约市华裔最高公职人员,也是纽约市最年轻的首位有建筑师执照的局级官员。为了感谢他任内对纽约市的贡献,纽约曼哈顿区在1993年12月7日定当日为“饶及人日”(JamesJao Day)。

如今饶及人已是荣誉缠身,各种头衔纷至沓来,单单几张名片是表达不完了。对此他也有做明星的苦恼:找做顾问和名誉领导的太多,不承诺得罪人,承诺后,自己又忙得找不着北,得罪了自己。

如今,饶及人已是中国26个省市的顾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像一个疑难杂症的医生,哪有问题,我都得去看看。作为“城市的医生”,在各城市之间奔波,也只能采取空中加油的模式了,飞机不是A到B,中间还得有加油站。很忙!这是责任也是心情。

据记者粗略统计,饶及人的头衔还真不少:做过纽约市都市规划局局长、担任美国龙安集团行政总裁、美国龙安建筑设计规划顾问公司设计总指导、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驻中国地区商务代表、美中城市规划建设基金会会长。此外,他还是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美籍规划建筑专家、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建筑与规划与经济开发专家、全中国房地产设计联盟CEO。

“光环也罢、名誉也好。”饶及人说:“我在乎的仅仅是我能为中国做多少实事。”


一句话,一辈子

“你回来吧,帮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的建筑与规划手法。”朱镕基总理的这句话至今仍在饶及人的脑中萦绕。他说:“在的工作中,我时时都拿这句话拿来鞭策自己。”

上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间的各种交流已经此起彼伏。1991年,饶及人带领纽约市局长考察团到中国进行首次官方访问,期间,代表团获得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接见。饶及人回忆说:“朱总理叫我回来有三个期望,第一是为中国引进最新的西方规划理念和哲学;第二是为中国政府培养一流规划人才;第三是适当为中国留下好的规划作品。”

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一片拳拳中国情。饶及人毅然辞去美国的公职,行进在中国的人文列车上。

在刚来中国的时候饶及人也吃了些“苦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而他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入境随俗,就地生根。饶及人说:“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要想办法融入它。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适应。更何况中国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谚语。

在中国的这些年来饶及人的手笔随处可见:在中国大陆的30多个城市留下了龙安集团公司的100多项不同规模的规划作品,其中较知名的有上海市淮海路改造计划中淮海路瑞安广场大厦、常州市南大街CBD改造计划、辽宁省葫芦岛市CBD规划、温州市中央公园规划、温州市天盛地块CBD规划、上海新江湾城、北京中关村西区规划、赣州三江六岸规划,江西瑞金革命景区规划等等。其中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人大常委在1996年,通过将他负责规划的88公顷新区,在建成后易名为“及人广场”。 他同时获得该市 “荣誉市民” 的称号。


近年来饶及人以及他所创办的美国龙安公司,被社会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共获得80多项知名国际设计大奖(其中包括40多项中国设计第一名奖)。2004年12月,中国住宅交易会上,龙安公司被推举为“中国建筑二十大品牌影响力规划设计事务所”之一,饶先生本人被选为2004年中国的“规划风云人物”。2006年1月8日,龙安公司荣获“中国商务建筑设计机构10强”称号。饶及人获得“影响中国公建十大设计师”的称号。为了增加中国设计师的职业感,他和一些中国建筑大师发起了“中国房地产商会设计联盟”,目前已被推选为首席执行官。由他所带领设计的苏州建设银行大厦,被评为“商业经典建筑”。

在谈到来中国的这些年,对中国的评价时,饶及人的表情有些复杂:爱愈深而伤愈重、情愈浓而恨愈真。

整体来说他对中国的评价是一片高歌。饶及人说:“目前,中国的交通、环境、科学、医疗等等都在变好,且中国有不少优秀、勤奋、敬业的官员、有着勤奋质朴的人民。”当然,中国官场确有贪官污吏,也有无所事事的平庸之辈。饶及人完全能够理解这些,说这是转换体制中的正常现象。“各种制度都有好坏,美国的官场、中国的官场文化也不是一夜之间可以改变的,我也是从里面出来的人。作为一个海外华侨,我相信中国官场会越来越民主而且透明。”饶及人这样总结了对官场的感悟。

至于,我在北京被盗了(I was robbed inBeijing),饶及人表示了深深的无奈。他说:“中国的小偷很厉害、很大胆,有一种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嚣张。”其间,饶及人还讲了个在美国听过的笑话,但记者却一点都笑不起来:一只兔子被杀了,在美国,警方会把方圆2公里的兔子全抓起来,逐个排查,最后30天查出凶手;而中国的警方会打麻将、喝茶29天,到30天的时候警方马上抓一只熊过来,使劲的打,最后熊承认自己是凶手了。


笑话也好、戏谑也好。可记者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

尽管如此,当饶及人的美国朋友问到是否还来中国看奥运会时,饶及人爽快的说,来,怎么不来啊,来了也好感受东方大都市的风范。其实任何大都市都有他的弊端,仅仅是被我遇见了一次而已。

饶及人说:“我相信中国,包括热爱它的一切。”

两本书承载中国情

两本书:《十年规划中国情》、《寻找中国城市魂》,第一本书已于2005年6月出版,第二本8月3号出版。用饶及人自己的说法是:第一本书是让人们了解规划、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大家知道,规划大道理之中也蕴涵着小故事。一本书记录10年情,而饶及人对中国的感情其实远远不止10年,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建筑规划专家对现代规划理念所进行的系统阐述。这些阐述是中西文化精髓的互相渗透与融合、这些阐述表现出作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既有理性的批判与建设又充满感性的情怀;而第二本书则是,自己对规划的感悟,激起大家对规划的兴趣,以便全民参与。魂,中国人一直很在乎的东西,而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灵魂,江南的小桥流水、西北的大气沧桑等等这些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规划人追寻的目标。

“这是两本很有意思的书,你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美国人在用中国字写书。无论它的构词和造句。”饶及人说:“我这两本书适合在厕所看、适合在休闲的时候看;而且从后边往前看比从前边往后看更有意思。”

“我不希望它们是一本畅销书,希望他们是一本‘常销书’,在经过几十年后仍然有人会想起我的书,闲来翻翻,以打发无聊时光。”饶及人是这样对自己的书做评价的。“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没把握,但仁者见仁吧!

的确,我们从书中,不仅能看到浓浓的中国情,更能看出一个著名规划专家以非专业的文字写出了专业的故事。

《十年规划中国情》,早已有君写出了读后感:“十年磨一剑,大器自天成,拳拳赤子心,中西合璧情,中华规划路,耕耘推及人。”书中,“丈夫四海、情丝白头”足见其情怀、抱负。书中不说是字字珠玑,可也处处充满饶及人的智慧和思辨。

规划家是个杂学家,所以必须涉猎宗教,哲学,文化,政治,商贸和规划建筑等多个领域。所以他一直努力着,并已经成为了很多报纸、杂志的专栏作者。

“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空间设计更要以人为本。城市不是设计师、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的城市,它是老百姓的城市,建设老百姓的城市。”这一直是饶及人的规划观点。

饶及人的建筑哲学既具有中国式的思维——中庸之道,也具有西方的个性理念想法。他说:“规划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只有好坏,或者是更好更坏。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因此,饶及人的“四因二应”法则就顺理成章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地而起,因水而洄,回应历史,呼应未来。如饶及人在呼和浩特的改造计划:把原来的破旧房子,建立成了一座文化城建设成了中国唯一的回民街。看着新建的回民一条街,就感觉像到了中东一样。这就是更新城市、和谐化的一种体验。

他说:“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城市都在寻找定位,比如上海金融中心城市,杭州休闲城市,宁波商贸中心的定位都是比较准确的。北京还不够多元性和综合性。”一个城市空间是要靠老百姓去使用的,没人住又好看的地方,只能是绿地,或是公园。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空间设计更要以人为本。城市不是设计师、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的城市,它是老百姓的城市。今天,你住在东城方便,明天,你换了工作了,这个空间就不适合你生存了。

饶及人指出:“目前最好的城市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SustainableDevelopment)。它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有个平衡的发展计划(Balanced Plan),适合老百姓可以居住城市(Livable City)。另外,就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Sense ofPlace)。这两个理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能领悟它的精髓,很不容易。”

说到中国的城市规划,饶及人焦灼的说:“很多城市定位不准,千城一面、规划师出一脉,出现了一种随便文化、凑合文化,不像西方那样精准的文化。很多时候建筑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迷失,而更是一种国家机制的迷失和生硬。我们在做规划时,要考虑到长远性、整体性、延续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中国的城市化不能统一标准穿‘制服’,必须根据历史、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特色变化而变化,既能保留当地的文化特色、底蕴,又能按照现代的规划原理来实施。他表示:“最适合中国的规划,应该是中西结合的规划。如,污染,交通的拥堵,必须要用西方的理性和科学尽快解决。但对于一些环境的营造、人的休闲空间,可以按照中国传统的精髓来做布局协调。”

在饶及人看来,当下的中国社会,政府强调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但中国的实情是,很多时候,口号的提出总是容易停留在空洞的抽象中,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现实行为和具体项目中。

如果不从地方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历史的积淀,人文的底蕴,那么规划恐怕无法避免地成为官员的形象工程,开发商的暴利项目,也无法避免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延及子孙后代的批评责骂。事实上,在中国近十几年突飞猛进的城镇建设中,这样的结果几乎不断地重复着。当官员们比较明智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体现着“文脉”的许多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的价值时,往往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和毁灭性的损失了。

所以,在做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交通问题,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协调。否则,只有越做越糟糕。老百姓住在城市,最重要的享受是,城市的方便。反之,城市交通的拥挤,会造成城市被老百姓,以及企业所唾弃。饶及人认为:“最好的规划,是能让老百姓参与规划的规划。规划过程,必须让老百姓参加,有发言权。它的过程,也许缓慢,也许罗嗦,但可以避免大遗憾,它可以减少许多考虑不周的错误。这个规划立法过程,中国应该参考。”

雨果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他是有灵魂的。而我国远古先人也留下了无数的建筑文化——梁枋、斗拱、云头、雀替、昂嘴、石鼓、台基、柱础、墙檐、屋脊、砖雕、线角、贴脸、仰尘、饰面、彩绘、门墩、窗牖、隔扇、瓦当和藻井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审美思想的加工和再创造,他们都是古代建筑文化的精粹。饶及人说:“对于这些文化,我们应该珍视它,但不能固步自封。每个时代都有都有它自己的特定文化,建筑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沿用和抄袭。就像我们少年时候是标新立异,属于前卫文化,当我们中年时就属于主流文化了,而老年时候就成了保守文化。比如,唐三彩在唐朝很有名而在宋朝、清朝可能就不那么实用了。”

“传统的建筑文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难道我们还要像明清时穿长袍、留辫子?还要用一本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来继续主宰中国未来300年的建筑?”饶及人忧心忡忡的说:“中国的建筑师要么没什么内涵、要么喜欢标新立异,最为痛恨的是没有时代感和道德感。”

他用四句话概括了他的体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西学,不搞义和团。

两本书,能承载多少作者的情怀和心胸?大略也就只能是作者和我们读者最为清楚了。拳拳赤子、心系华夏。

桃李满天下勿忘有几人

饶及人是重感情的,亲情、友情、爱情,也包括师生情。他说:“自小,我和老师的关系都比较好,很有老师缘。到目前我还一直和以前的老师联系着,能感受到老师的幸福、快乐、老师们能够安度晚年,是我的欣慰。”

今年饶及人回台湾讲学,没有事先约定便去拜访他的小学老师,一进房间90多岁的老太太立马就喊出了饶及人的名字,让饶及人很感动。已经近三十年没见面了,可仍然能一下子叫出名字。说饶及人不热泪盈眶那是假的。

生命的体念

在饶及人的思想中:一个人来到世间,首先是来体念生命、体验生活。不能白活。他说:“在同样的时间里,有的人在冥思苦想、有的人在看书、又的人在发呆、有的人假装很忙而有的人的确很忙,不一而足。所以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生活。”

饶及人很会玩,歌舞都很好,是个会玩的人。用他的话说是,生活本就酸甜苦辣,所以我们必须活得活色生香。他不赞成自己加班,也不赞成自己的员工加班。除非你有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而没完成。

闲暇时光和朋友、家人,喝点茶、看场电影、打会球、打会小盹。天伦之乐何乐不为?


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
人一生的时间很短暂,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工作要做,可生活也得保重质量,活就活出精彩。这是一个能把生活好好体念的揭语。

隐于闹市做禅翁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白居易的这句诗歌或许能有一些饶及人的心境。


喜欢禅道、珍惜佛缘。饶及人认为自己很有悟性,也就是佛学中的慧根。

他在参拜全国的名山大川之时,总能遇见一些得道高僧。和他们聊天、品茶、论天下事,互道心经。他把这一切归结为缘:没有缘你见不到那些得道高僧和道长,正所谓回眸也得500年,更何况促膝而谈、其乐融融。

饶及人兴致勃勃的回忆着。一次去厦门南少林寺拜访住持参禅,不巧正遇上住持在主持海陆法会,而他哪时正西装革履,却被住持叫去一齐坐拜。看着和当时场面不相合和穿着,旁边观看的朋友们忍俊不禁。最后到了住持家,很自然的和住持谈经论道。住持也拿出珍藏很久的茶叶和他一起品尝。如此他解释道:“我和他们聊天能产生共鸣,而他们也认为我很有慧根和诚意。”当然这在记者看来,似乎和饶及人的特殊身份应该有些关系。

在成都青城山时,一道姑教会了饶及人很多东西,并合影留念,最后道姑还送了饶及人一本《道德经》。照片和书,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饶及人还一一的拿出来,记者分明能从他的脸上能看出平和及欣慰。

无欲无求愿做蓬莱高人

饶及人来到中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不求官、不求工作,我来到中国希望最多的是中国早日挺立,而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而记者看到的是:清风、明月,几屡琴弦随波荡漾,一浪、一浪追逐彼岸星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5581.html

更多阅读

谁能书阁下——大秦人物采访专辑二 邓紫棋采访视频专辑

第二期 忧来其如何,叹息应未闲本期嘉宾:荧玉人物介绍:公主妻今天来到节目的嘉宾颇有来头,有请秦国公主。名字就不报了,大家领会精神。“今天您能来到我们节目作客,本人深感荣幸。”荧玉给了我一个礼貌性的笑容。“您和商君是秦国上下有名

采访刘方洲学长 采访学长

(记者:杨萍 陈静 袁晓丽) 奔走于企业间,洽谈兼职,真诚为同学服务,尽心于部门成长,改革人力部,加强内部管理,致力中心发展,付出与奉献,苦累无言。本次采访人物: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勤工俭学服务中心第六届主任。今年大四的刘方洲是大学生勤工俭学

企业访谈的采访提纲 企业采访提纲

下面是有许多关于企业、人物访谈的工作,先大致罗列一些访谈的问题,给各位编辑做参考。其实我觉得采访,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风格,不应搞什么固定模式。呵呵……企业访谈的采访提纲***财富网企业访谈——针对业内知名企业及用户进行的专

怎么写好新闻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怎么写

怎么写好新闻采访提纲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1.采访目的2.采访方式3.采访对象4.提问提纲:(1)(2)...5.采访步骤6.可能碰到的问题7.设想解决的方法8.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各方面备注均

声明:《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为网友喜欢你的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