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连丽如评书三国演义想到的 三国演义评书单田芳

《三国演义》是我读得最多的一部古代长篇小说。小时候就看那套上海美术版的连环画,大概十年前有一阵子,出差在外也要带上原著,走一路看一路。听袁阔成讲的评书,也不止一遍了。这次在网上找到连丽如的评书,忍不住听了下去。总共三百段的书,听了很长时间,至少走在鲁朗的草坡上的时候就在听白门楼了。

说实话的,听的感觉不是太好。首先是语气上,连老师在很多的时候表现得不十分连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觉得一口气上来,一句话还是没说完,感觉像是忘记词了,把这一部书说得有些泥泥水水的。再就是对情节的处理上,可能过于程式化了,严肃有余,有趣不足。这一点上完全没有袁老先生放得开。按说以侯耀文姑姑的身份,不应该把整部书处理成这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的时候感觉都有些枯燥了,不愿意听下去了,但还是坚持听到了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对原著的处理,有的时候过份“忠实”了,没有评书的特色,似乎是在讲历史课,但这课分明不够精彩,也缺乏权威感。有的时候又删改太多,如后一部分的处理,非常草率,匆匆收场。七擒孟获这样出彩的内容,她竟几句话带过,让我吃惊。后面的姜邓斗智、二士争功的内容也讲得寡淡无味。最后一点,连老师在艺术性的处理上,表演缺乏美感,描摹马蹄声、哭声等内容时,真实得有些傻大黑粗。总之,听这个评书的过程,没有太多的享受感。

在听书之前我看过一个节目,她讲到当年其父亲说三国的时候,整个北京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因此我带着很高的期待来听。那么听的过程中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失望呢?最主要的原因,时代不同了!

在先前娱乐产品极度匮乏的状态下,似乎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引起一些关注。我没听过连老师之父连阔如老先生的评书,但单讲她的这部书,不必放在四五十年代,单单放在七十年代末与刘兰芳去争,也能占些风头。那个时候,大街小巷放着同一个《岳飞传》,不知为什么在六十年代就在说三国的连老师那时竟没有一点声音。虽然刘老师的评书在连贯性与有趣性上面还是比此番听的三国好一些,但倘在那时,连应该不会如今天一样的低调。一个艺术产品,整个社会就是它的受众,社会变了,它的整个价值就变了。缺乏这种适应性,说不上什么对错,只不过它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更多的群体所接受,它就缺乏了作为“经典”的特征,只是如烟云般的一个产品了。在今天,历史课已经越来越像评书的时候,评书为什么要说成这样呢?

当然也有与时俱进的。刘老师就不甘寂寞,在《岳飞传》与《杨家将》的狂潮过去后,她一直没闲着,只是再也没有更好的东西出来了。直到这两年,当了某曲艺团体领导的她,被逼无耐,竟以她那种“没煮熟的豆子”一样的嗓音,说了个有关中国历史上的巴荣巴耻的评书,让人对她的堕落深感惋惜。

好在,连丽如老师还没有这样的晚节不保,而且毕竟陪我经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候,所以我还会记得她说的这部三国的。

听连丽如评书三国演义想到的 三国演义评书单田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490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评书网 评书网单田芳隋唐演义

七种武器之多情环07-06 七种武器之碧玉刀07-06 七种武器之孔雀翎07-06 七种武器之长生剑07-06 七六风云07-06 风雨关山07-05 聊斋志异07-05 绝密行动07-05 秘密列车07-05 燕子李三传奇07-04 火牛阵07-04 民国风云07-04 柳敬庭07-04

声明:《听连丽如评书三国演义想到的 三国演义评书单田芳》为网友你不懂我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