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选举 乌克兰

普京所领导统一俄罗斯党宣布赢得杜马选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02:13 环球时报

环球网(微博)记者汤恩浩12月5日报道 据俄新社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总理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得票率明显领先对手,该党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已经宣布赢得胜利。

“‘统一俄罗斯’赢得了胜利。我们取到的这一成果非常显著。”格雷兹洛夫向记者们宣布。“已经明确的一点是,‘统一俄罗斯’党获获得了第六届国家杜马的多数席位。这意味着,建立强大、统一的俄罗斯的原有方针将得以延续。”他说。

报道表示,在投票站所做的出口民调显示,“统俄党”的得票率在46%至48.5%之间。“统一俄罗斯”党人选举前曾经宣布,自己的目标是保住在国家杜马的宪法多数席位,即获得450个议席中的三分之二(300席)以上。

另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所做的出口民调显示,“统一俄罗斯”党在此次杜马选举中得票率为48.5%,在另外六个参与国家杜马竞选的政党中,俄联邦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和自由民主党也成功跨越7%的门槛,它们的得票率依次为19.8%、12.8%和11.42%。至于其他三个政党——亚博卢党、俄罗斯爱国者党和“右翼事业”党,得票率则都未达到7%。

希拉里称美国对俄罗斯杜马选举感到严重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23:32 环球时报 微博

环球网记者李亮报道,在12月4日的第六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总理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以较高得票率赢得胜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2月5日称,美国对于俄罗斯举办此次杜马选举的方式感到“严重忧虑”。

法新社12月5日报道称,希拉里在5日的新闻发布会援引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一份初步报告称:“我们确实对于此次选举的实施方式感到严重忧虑。”这份报告提出了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诸如堵住投票箱及操纵选民名单的做法。

希拉里称,她将在5日稍晚抵达欧安组织总部维尔纽斯里对这一情况做简单介绍。

“我们还为俄罗斯选举的独立观察者们遭到骚扰、其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的报道感到忧虑。”希拉里说。

希拉里称俄罗斯选举既不公平也不自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15:00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专稿:据俄新社12月6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日前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外长会议上,要求对俄罗斯举行的议会选举进行调查,因为有大量选举舞弊报道。她称此次选举既不公平也不自由。俄罗斯官员认为希拉里的评论“很奇怪”。

希拉里说:“俄罗斯选民应该对选举舞弊和操纵选举的可信报道进行全面调查,我们很希望俄罗斯当局能够采取行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官员也表示,俄罗斯议会选举对统一俄罗斯党有偏袒,投票期间存在大量违反选举法律的行为。

报道称,截至6日下午,俄罗斯所有选票几乎都已经点计完毕。选举官员称,俄罗斯总理普京(Vladimir Putin)所在政党仅获得不到50%的选票。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称,此次选举是自由而民主的。

俄罗斯杜马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称,希拉里的“奇怪评论”无助于改善双边关系。他说:“如果美国方面支持希拉里所谓的‘民主’,我们将予以严厉回击。”

此前,希拉里曾说,美国非常关注俄罗斯选举,担心选举监督等网站遭到攻击。俄罗斯独立选举监督组织Golos和另外几家政治媒体称,它们的网站近日遭到持续攻击。

莫斯科数千人示威要求终结普京统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02:30 新京



5日,莫斯科,警察组成人墙阻拦示威者。



5日,莫斯科,示威者在集会现场敲鼓。



5日,圣彼得堡,警方逮捕一名示威者。



5日,莫斯科街头的示威者。当天莫斯科爆发最近几年来最大规模的反普京示威游行。

在一些地方,统一俄罗斯党确实表现不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信任统一俄罗斯党,而是地方工作人员激怒了人民。

——梅德韦杰夫

莫斯科时间5日晚,在俄罗斯杜马选举结束后,数千名示威者走上首都街头,要求终结总理普京12年对俄罗斯的统治。俄媒体称,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抗议集会。

警方称,当天,有3000至5000人走上莫斯科街头,举行反对普京的游行示威。

“俄罗斯不需要普京”

起初,抗议人群获准在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附近的一条林阴大道上冒雨聚集。他们高喊“俄罗斯不需要普京”、“窃贼普京”口号,指责选举中存在舞弊,要求“改革”。随后,很多抗议民众试图将游行推进到主要街道上。大量防暴警察通过手肘相连形成防守带阻挡人群,将涌上来的人潮一分为二,并在该地区逮捕了数名抗议者。

但仍有几十名抗议者成功突破警方警戒线,还有部分示威者绕过警方,试图到克里姆林宫的中央选举委员会举行抗议活动。警方在示威者抵达克里姆林宫之前将其制止,至少逮捕了30人,并将他们赶上公交车。

更多军警部署莫斯科

据悉,在当天的示威游行中,警方先后逮捕了300名示威者,包括一个名为雅辛的示威游行领袖,他因冲撞警察,被处以15天监禁。雅辛说:“我们的示威不会停止。”

除了5日晚的游行活动,示威者还计划在6日当晚组织一场新示威,以表达他们的诉求。俄罗斯已于当天安排更多军警在莫斯科街头巡逻,以防止更多反对普京的游行示威。

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也爆发类似集会活动,警方逮捕了120人。

12月4日的杜马选举结束后,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遭遇重挫,该党在国家杜马席位已从315个下降到了238个。这一结果是普京12年当政生涯中遇到的最严重选举挫折。

分析人士称,这一选举结果暗示不少俄民众已经对普京执政感到厌倦,俄罗斯民众不满腐败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也与日俱增。

反对党称,目前公布的统一俄罗斯党的得票率是接近50%,而事实上,他们获得的选票远远低于这一结果。

“选民已传递出信号”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表示,俄选民“已经向当局传递出信号”。他还暗示,如果部分地区的统一俄罗斯党官员不思改革,将被免职。

“在一些地方,统一俄罗斯党确实表现不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信任统一俄罗斯党,而是地方工作人员激怒了人民。”梅德韦杰夫说。(冯中豪)

■ 质疑

“有人堵住投票箱”

俄罗斯多个反对党抗议称,选举存在舞弊,俄罗斯监督选举的独立组织“格罗斯”称,该组织已收到5300多份选举投诉。

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指责称,“俄罗斯从未遭遇过如此肮脏的选举。”他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并将之形容为“一场规模空前的盗窃”。另一反对党自由民主党也认为,虽然本届选举从全国范围内来说是合法的,但一些地区“根本没有进行选举”。该党国家杜马党团领导人列别杰夫5日说,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自由民主党获得14%的选票,“统一俄罗斯”党获得35%选票。“但在距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不到一小时车程的莫尔多瓦,‘统一俄罗斯’党获得了92%的选票,而自由民主党选票仅有1%,这怎么可能呢?”列别杰夫还说,北高加索各个共和国全部一边倒地投了“统一俄罗斯”党人的票。

5日,欧安组织的选举观察员称,他们已经注意到选举中的欺诈行为,包括有人“堵住投票箱”。他们表示,选举筹备工作“干预了政治竞争,使竞选缺乏公平”。

(冯中豪)

■ 反应

普京承诺重组政府更换官员

谈及执政党选举不利,称对执政党而言,支持率下滑不可避免

俄总理普京6日说,尽管他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在4日的大选中失去了不少议席,但他仍满意该党的表现。他说,对任何一个执政党而言,支持率下滑都不可避免。

5日,在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初步明朗后,普京虽然露面,但只发表了寥寥数语,也未提及执政党选举失利之事。6日,普京再次发表讲话,承认执政党的选举结果不尽如人意。“是的,我们的确丢了一些议席。”普京说,“但那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政治力量都难以逃避这一点,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国家的形势下,对承担着重大责任的党派而言。”

在当天的统一俄罗斯党会议上,普京还表示,他将改组政府。“政府人员组成肯定会有重大的改组,也包括地方政府的官员。”普京说。

在会议上,还有统一俄罗斯党成员问普京,如果在3月份的总统大选中得以重返克里姆林宫,那时将是一个“旧的普京”还是“新的普京”。对此普京称,他将适应俄罗斯“社会发展的需要”。

(百千)

■ 声音

俄官员警告美勿干涉俄选举

俄媒体称国际观察员发现选举违规;希拉里发声指责

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言论进行评论时,警告美国不要直接支持一系列俄罗斯政治力量。希拉里此前对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发表批评言论。

俄媒体报道,希拉里5日批评俄罗斯举行的议会选举,她呼吁调查欺诈,称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正”。

科萨切夫说:“我希望,美国政府不会从希拉里女士的奇怪言论中得出任何实际结论,否则的话,将完全是越俎代庖。”

他强调,俄罗斯将为自己“做个记号”,这“远远不是最闪光的一页,很可能是俄美近年关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据俄媒体报道,5日,来自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观察员称,他们记录下俄杜马选举计票过程当中的一些违规行为,尤其是一些投票站存在丢弃选票和阻碍观察员工作的现象。

视频:媒体曝光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舞弊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12-07/123561594457.html

普京指责希拉里批评俄议会选举是煽动动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20:34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了普京指责美国的讲话。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星期四(8日)发表谈话,指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俄罗斯议会选举提出批评是在煽动动乱。

希拉里·克林顿早些时候曾公开对俄罗斯议会选举的公平性提出质疑,令克里姆林宫感到愤怒。

普京在会见“全俄人民阵线”成员时说,美国国务卿在评论俄罗斯议会选举的时候说选举是不公平的,这给俄罗斯国内的一些人定了个调子,发出一个信号,而这些人听到了这个信号,开始在美国的支持下行动了。

普京还说,“至于街头发生的事件,所谓街头民主,我的立场是:如果人们依法行事,就应该得到表达意见的权利,我们不会限制任何人的权利。但是如果有人违反法律,当局和执法部门就会以一切法律手段维护法律。”

普京指责希拉里煽动俄示威 白宫回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0日09:3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12月9日电 (记者 吴庆才)对于俄罗斯总理普京8日指名道姓斥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煽风点火鼓动俄民众上街示威一事,白宫发言人卡尼9日回应称,对于美国公开支持民主,没必要感到“大惊小怪”。

在当天白宫例行记者会上,卡尼承认,美国寻求深化与俄民间社会和组织的接触以促进普世价值,这是事实。“我们一直支持民主,所以,对我们公开说出支持民主不应大惊小怪。”他说:“我们这么做,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不必感到吃惊,因为这是美国及其本届政府最坚定的立场。”

虽然现场记者问的是有关普京的问题,但卡尼对他只字不提,反而对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表态大加赞赏,称赞他承诺将调查选举过程中涉嫌违法的行为,并对他承认莫斯科和其他城市的示威是民主进程的一部分表示欢迎。

卡尼强调,美俄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奥巴马总统过去三年一直致力于推动美俄关系的“重启”,促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他还重申,美方将继续与俄罗斯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的机会。

8日,普京指责希拉里在批评俄罗斯议会选举不民主时并没有实际资料为依据,但却向俄国内某些“活动家”释放了开始积极运作的信号,称正是在美国国务院的支持下,他们开始积极示威。他还谴责了美国花费大量资金来插手俄内部事务,并誓言保卫俄主权免受外部干涉。

而对于普京的指责,希拉里8日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回应称,她对俄国家杜马选举中的一些行为表示关切,这是“有充分根据的”。6日,希拉里曾在欧安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会议上表示,俄罗斯4日举行的议会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正”。

从5日开始,俄罗斯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大城市都爆发数千人参与的示威,抗议在刚刚落幕的杜马选举中可能存在舞弊。

对于俄罗斯的示威活动,一些美国政要似乎难掩“幸灾乐祸”之情,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也加入了批评俄罗斯的行列,他甚至在社交网络上给普京留言称:“亲爱的普京,阿拉伯之春正在你家附近上演。”

麦卡恩的言论很快遭到了俄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同样辛辣的回击,他将麦凯恩比作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内神经不正常的疯癫兔子“三月兔”。

对于美俄之间如此罕见的相互抨击,有外媒称,一场新的冷战似乎正在重现。

西方媒体借选举结果唱衰普京政治前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17:37 世界新闻报

普京强势回归撞上麻烦

在西方和俄国内反对势力的夹击下,普京能否一硬再硬?

本报记者/魏东旭

本报实习记者/赵捷

12月5日,俄罗斯议会下院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初步揭晓,统一俄罗斯党(简称“统俄党”)以49.54%的得票率险获胜利。虽然此次险胜不会对普京重回总统宝座产生太大影响,但这样的结果与2007年议会选举时统俄党64%的得票率相比已然退步不少。西方媒体借此纷纷唱衰普京政治前途。

路透社在12月4日的评论中认为,“选举结果重创了普京长久以来的统治权威,似乎预示了他的统治将要走向终结”。《华盛顿邮报》说,得票率上的意外受挫是给普京“战无不胜的光环上砸了一个坑”。《渥太华公民报》和《法国新观察家报》则分别把这次选举结果称为统俄党的“大出血”和“普京苦涩的胜利”。俄杜马选举结束后,有民众质疑选举存在舞弊。近日,莫斯科爆发大规模街头集会,人群中喊出“俄罗斯不需要普京”的口号。

面对西方别有用心的唱衰论调,“普梅组合”似乎并不介意。普京认为此次杜马选举“有一个最佳的结果,显示了国内的实际情况”。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没有人能垄断真理。这是正常的,这也是议会制度和民主的体现。”

西方强烈抵制普京回归

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正面临“十字路口”,在很多重大战略及国际问题上,双方正处于较劲的僵持时期。在中东地区,俄罗斯与西方争锋相对。据俄新社12月6日报道,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编队已经动身前往大西洋东北部和地中海。俄航母此行显然是为了警告西方不要轻举妄动,并表明俄罗斯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强硬下去的决心。在欧洲,俄罗斯与西方几乎“刀枪相向”。美国常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表伊沃达尔德12月2日说,“无论俄罗斯是否赞成,美国都决意在欧洲完成导弹防御系统部署。”面对逼近家门口的北约“反导阵地”、美国“宙斯盾”驱逐舰,俄罗斯也毫不示弱。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此指出,依然愿意就欧洲反导问题与美谈判,但如果今后无法与美国和北约达成一致,“俄方将不得不分步实施一系列应对措施”。为了反制美国和北约的“反导包围圈”,俄罗斯启动了空天防御部队、威胁用“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反制……这样看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紧张期,明年尤其是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束后,双方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可能会最终有个了断。如果对西方从不服软的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那么俄很可能在战略、外交领域对西方“展示肌肉”。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指出,“9·11”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曾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并为美军入驻中亚开绿灯,甚至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也未作过多评论,双方态度甚至可称“亲密”。

然而,在认清了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在价值观上存在的分歧之后,普京对于地缘政治上更具优势的“东方伙伴”给予了很多关注。俄罗斯向东看之后,对西方的态度自然趋冷,这或许也是欧洲、美国对俄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另一个诱因。

显然,在西方眼中,普京是一个敢于说不的强势人物。就目前俄罗斯政局走向来看,“普京总统”强势回归几乎成定局。西方要想阻止普京,只有“拿选举说事”这唯一的惯用手段。当统俄党稍稍出现弱势苗头、俄罗斯国内爆发反对普京的施威游行后,西方自然不会错过借题发挥的机会。

普京强势地位动了吗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称,不久前的一次搏击擂台赛期间,普京上台演讲却遭遇观众嘘声。当时有人大喊“走开!”没过多久,普京前往杜马参加选举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时,一些议员没有起立。据称,当时普京的表情很尴尬。西方舆论据此认为,俄罗斯国内对普京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多。不过,一些俄罗斯企业家和政治人士指出,“普京仍然是领袖,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人们对他的态度已发生变化。不过,俄罗斯国内没有能取代他的人。”

一名支持统俄党的退休妇女表示,“腐败丑闻毁掉了这个党(统俄党)的形象,但是目前普京仍然是俄罗斯国内最有能力的政治人物。”

普京对外界一直保持着硬汉形象,他骑马打猎、捕杀猛虎、驾驶战斗机,这样一个有教养的强人形象在俄罗斯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当中还是有着相当的支持率和号召力。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关官员尼古拉说:“我支持统俄党,我喜欢普京,他是我们所需要的强大领导人。”

显然,在民众心中,普京仍是领导俄罗斯的不二人选。这样看来,即使西方乘选举之机对俄罗斯暗中出招,但很难彻底扭转俄民众对普京的支持态度。

不过,即使普京强势回归,也不大可能同西方彻底翻脸,最有可能保持一种东西均衡的外交政策。国际台原驻俄罗斯记者苑听雷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从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到后来转任总理,在这过去的12年中,通过组建统俄党、加强青年组织建设、任命一系列政府官员,普京已经打造起一支以他为精神领袖的“普京团队”。苑听雷指出,这个团队中的个人可能在外交风格上会有差别,但是外交思路始终一致的,即对俄罗斯作为东西方世界的平衡者与协调者这一基本定位不会改变。

西方扶植党派 实力正在上升

海外地区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投票中,统一俄罗斯党虽然占据领先位置,但却杀出了一匹黑马——“亚博卢”党。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亚博卢”党在俄境内外的总共得票率约为3%,但在境外却拥有8%的支持率,与除统俄党之外的其他党派相当。

有评论认为,“亚博卢”党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暗地支持的俄反对党之一,其虽能在海外获得不少支持,但在俄罗斯国内却难以掀起大风浪。

最近的一系列迹象表明,西方国家可能一直在暗中支持俄罗斯反对派,但从此次杜马选举结果来看,西方国家并没有讨到什么好。

普京任党主席的统俄党和俄罗斯共产党分别排在得票率的前两位,总得票率接近70%。由于历史原因,俄共得到西方支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像“亚博卢”党一类可能得到了西方支持的政党还难以有所作为。

由于统俄党和俄共仍得到了俄罗斯大多数民众的认可,西方扶植的政党很难有大的作为。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指责此次杜马选举不够诚实和公正的时候,还会为“一些俄罗斯独立政党没能够得到参举资格”而遗憾了。//

富人与贪官瓦解俄罗斯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燕玺 本报记者/魏东旭

不久前,统一俄罗斯党(简称“统俄党”)正式推举普京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由于在国内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厚影响力,又有统俄党力挺,普京当选俄罗斯下任总统几乎没有悬念。不过,统俄党在杜马选举中得票率未过半、俄国内近日接连爆发反对普京的示威游行……这些迹象似乎预示着新总统并不好当。《世界新闻报》驻俄罗斯记者通过采访考察了解到,普京重回政治权力中心后将面临不少列棘手难题。

富人带钱纷纷出走

支持普京的统俄党在议会选举中的疲弱表现加剧了政治的不确定性,导致俄罗斯国内资本外流现象日渐严重。不久前,《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统俄党全国代表大会时,俄罗斯女记者开的一个玩笑很能说明问题。当时,她问在场的中国同行,“俄罗斯人如何才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否定了众多答案后,她笑着说,“谢列梅捷沃、弗努科沃和多莫杰多沃!”了解到这是莫斯科三个机场的名字后,本报记者这才明白,女记者是想借此表示,“离开俄罗斯就能走出金融危机。”现如今,这句俄罗斯同行的冷笑话已成为严峻的事实。今年以来,已有640亿美元从俄罗斯外流。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指出,预计今年资本净流出量将超过85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欧洲银行和俄罗斯富人担忧俄政府重组。法国巴黎银行驻莫斯科首席经济学家泽普里亚娃也表示,人们不知道哪些官员明年会在位,如果商人或企业跟某位官员有安排,那么最近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他们把资本转移到国外。

资本外流同样是外界看衰俄罗斯经济前景的最直接体现。《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原油市场持续低迷,重创了主打“石油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另外,股市暴跌连累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大批企业倒闭使得失业人口激增;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导致物价上涨……俄罗斯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越积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富有阶层看衰俄经济前景,自然急于转移资金。这样看来,普京一旦当选总统,首要任务就是解开“经济结症”。正因如此,普京在统俄党全国代表会上多次强调,切实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增加民众的实际收入,解决住房、就业等实际问题将成为统俄党未来十年内的首要目标。

贪腐引发民众仇恨

腐败是加剧俄罗斯社会矛盾的另一大痼疾。英国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泛起“寡头政治”,大批官员借机揽财;如今,一些官员虽是靠做生意致富,但仍有不少政界人士与腐败有染。

莫斯科最大地产商、“便士港”房地产公司老板基奥尔吉·扎古罗夫直言,“购买豪宅的客户中有40%到60%都是政府雇员,虽不能说他们的钱都不干净,但其中确实有人拿着赃款买房。”

公正俄罗斯党成员古德科夫通过调查发现,规模较小的俄罗斯政府部门和大学都纷纷购置最顶级的奥迪、宝马、奔驰。古德科夫说,“我们的官员没有任何节约观念,他们耗费巨资购买豪车仅仅是为了享受。”古德科夫认为,这些乱花钱的官员根本没有考虑到民众的需求,“当工资和福利缩水时,民众看到这些官员使用豪车必然心生恨意,这是十分危险的”。

从普京针对腐败问题的表态来看,其反腐决心还是很大的。普京曾言辞激烈地表示,“应该怎么对付贪污腐败分子?应该把他们绞死!”不过,他随后话锋一转:“这并不是我们的手段”,俄罗斯不应使用中世纪的手段,而应提高法律实践的效率。同时,普京还强调了媒体和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除了资本外流、腐败,俄罗斯还面临人口减少等其他问题,留给俄罗斯新一任总统的担子并不轻。不过,考虑到普京的强硬派作风及其在国内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号召力,其解决俄罗斯国内问题还是有不少好牌可打的。至于普京是否能兑现其“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承诺,人们将拭目以待。

俄专家称有人企图挑拨流血冲突让俄丧失主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16:03 环球时报

环球网实习记者胥文琦12月9日报道 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再次获胜,这却引了反对派连续组织集会抗议,西方也借机猛批俄罗斯。俄罗斯著名政治学者、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谢尔盖•马尔科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某些人企图为私利而挑起民众与护法者之间的暴力冲突,并警告示威者不要上当。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2月8日报道,马尔科夫针对反对派接连组织抗议集会的原因行了分析。他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造成的,而最主要的就是活动的策划者试图最大限度地否定“统一俄罗斯”党的胜利,显示这种胜利根本不存在。

其次,就是俄罗斯国内外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他们想最大限度地否定俄罗斯政治体系,削弱俄罗斯,使西伯利亚脱离俄罗斯,控制石油和天然气并在俄罗斯建立一种不独立、无主权的依赖外部势力的体制。“很明显,这种计划正在实施。”马尔科夫说。

第三,某些莫斯科人反对执政党。俄近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抗议”文化,在那些百万人口级的城市里形成了足够庞大的人群,他们不断对周围的人说:“我没有投‘统俄党’的票,我身边的朋友、我朋友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支持‘统俄党’。为什么它还能得到46%的选票?”于是,这些人就聚集起来,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而怀疑“统俄党”通过作弊赢得选举胜利。

马尔科夫指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让“策划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类似基辅几年前爆发“橙色革命”时的感觉:当时大多数人确信乌克兰政府在选举中通过舞弊窃取了维克托•尤先科的胜利。“但我肯定,在‘橙色革命’时期,乌克兰支持的是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他说。

马尔科夫还表示,当时曾警告过乌克兰抗议者,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只是利用他们的抗议来达到自己的狭隘目的,只是为了让乌克兰与俄罗斯发生争执,而且最终一定会背叛这些抗议者。“但抗议者根本不信。遗憾的是,这些最终成了现实。”他说。

马尔科夫认为,莫斯科知识分子的反抗情绪很有可能被某些人利用,那些人有着非常肮脏目的,包括使祖国蒙受失败并丧失政治主权。

马尔科夫认可俄罗斯政府针对示威采取的措施,强调“我未发现护法机关采取了任何特别严厉的措施”,至于有些示威者被警方拘留,则要“视具体情况而论”。这位政治学家非常担心地说,某些人正在策划某种挑衅行动,以促使当局以武力回应,就像2010年12月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在选举之夜发生的情况一样。

“说实话,我曾认为杜马投票当天夜里莫斯科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也许,它只是被推迟了而已。”他说,“我相信,有人想挑拨莫斯科群众与执法机构发生流血冲突。无论是莫斯科人,还是护法人员,都不应该中了这些挑拨离间者的圈套。”

马尔科夫最后表示,12月10日莫斯科显然将会有一场大规模的群众集会,问题是集会的规模会大到什么程度,又是否会超出反对派政治组织的控制范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已经进入议会的政党是否也会参与进去。

“我暂时还无法对局势的发展做出预测。”他说,“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莫斯科人和护法机构尽量疏远这些挑拨离间者,不要受他们的号召的影响。他们显然企图在莫斯科民众与抗法机构之间挑起冲突。”★

美国称有责任指出俄罗斯人权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15:33 中国日报网站 微博

据印度媒体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12月8日在每日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奥巴马政府一直以来在寻求与俄罗斯在诸多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加强合作,不过俄罗斯国内若出现侵犯人权的状况,美国政府仍有责任予以指出。

近日来,美俄两国关系趋紧。本月6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责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不真实、不公正”。8日,俄总理普京回应说,希拉里的言论是在向俄国内抗议者释放信号,他强硬宣称,国外资金试图对俄选举程序施加影响是“不可容忍”的,俄权力机关将会对违法行为采取法律手段。卡尼是在回答有关普京指责美国在选举问题上干预俄内政的问题时作上述表态的。

俄罗斯1.5万人在首都集会抗议杜马选举不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0日19:09 环球时报 微博

环球网记者汤恩浩报道 据俄罗斯媒体12月10日消息,对国家杜马结果不满、指责投票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的反对派,已开始在莫斯科“沼泽”广场举行抗议集会。根据警方宣布的数字,那里目前已经聚集了1.5万人。与此同时,其他多座城市当天也出现示威活动,其中大部分过程比较平静,而哈巴罗夫斯克有40名示威者被拘留。

据报道,反对派在莫斯科的抗议集会地点最早选在“革命”广场,但莫斯科市政当局考虑到参加集会者数量可能远高于最初的300人,因此建议将集会地点改在“沼泽”广场,并准许反对派组织3万人参加。

据俄新社报道,根据莫斯科内务总局的最新消息,截至莫斯科时间10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18点30分),在“沼泽”广场已经聚集了1.5万名示威者,而在“胜利”广场也有将近100人。

俄通社-塔斯社此前报道说,莫斯科时间13点30分左右,此次抗议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大约200名不了解集会地点已经更改的示威者,仍然聚集到了“革命”广场。记者在现场看到,集会场面非常平静,没有意外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警方通过高音喇叭向集会者喊话:“尊敬的公民们,集会活动已改在‘沼泽’广场举行。请求你们转至‘沼泽’广场。”在现场值勤的警察同时提醒示威者,应该经“卢比扬卡”广场和“中国城”广场从“胜利”广场前往“沼泽”广场。

报道还表示,“革命”地铁站通往“革命”广场和“剧院”广场的出口安装了金属探测器,而包括“马涅什”广场在内一些相邻的广场,则被封锁起来。在莫斯科市中心,除了部署了很多警察,还有很多志愿人协助维持秩序。

另据俄联邦内务部新闻处公布的资料,除了莫斯科之后,很多地区当天都发生了非法示威活动,不过参加者数量不足1000人,其中45人被警方拘留。“一系列联邦主体都发生了未获权力机关批准的社会活动,例如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有150人参加集会,没有人被拘留。在赤塔的集会人数为100人,有15名警察在那里负责维护秩序,有3名集会者因试图散发传单而被带到警局值班室。”俄联邦内务部向媒体透露说。

此外,在伊尔库茨克也发生了非法集会,但参考者只有4人,其中1人被拘留。在新西伯利亚,大约有20人参加,无人被拘捕。而在哈巴罗夫斯克,虽然参加示威者只有80人,但却有40人被拘留。在巴尔瑙举行的示威活动规模最大,但参与者也只有350人。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示威者达到323人,其中1人被拘留。

俄联邦内务部新闻处同时解释说,有一些联邦主体的示威活动中之所以无人被拘留,是因为在警方提醒示威者他们的集会非法行之后,这些示威者立即解散离开。此外,有些人出现在示威现场只是出于好奇,他们纯粹是旁观者。

俄外长称将公开俄杜马选举违规调查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17:3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12月14日电 据俄新网14日报道,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莫斯科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议会选举违规事实的调查结果将向国际社会公开。

拉夫罗夫说:“总统已经直接责成检察院和内务机关调查收到的所有(有关选举的)投诉。我们无疑将这么做,并且俄罗斯社会将了解到这些调查的结果,并且相关信息不会向国际社会封锁。"

俄罗斯亿万富翁角逐总统挑战普京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03:54 京华时报 微博



普罗霍罗夫(前)与普京在一起(资料图片)。

俄罗斯亿万富翁、美国篮球协会新泽西网队老板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12日宣布,他将于明年3月竞选俄罗斯总统。普罗霍罗夫今年早些时候打算竞争总理职位,但中途被党内反对者解除主席职务,随后放弃参加国家杜马选举。

四人竞选总统

普罗霍罗夫12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也许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竞选总统。”他说:“当前放在我面前的是大量复杂工作,收集签名和注册。”

普罗霍罗夫表示,在正式登记注册为总统候选人后,将公布自己的竞选纲领。

俄罗斯定于明年3月举行总统选举,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已经正式提名现任总理普京作为统俄党总统候选人,参加选举。

当天晚些时候,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告诉俄新社记者,普京已经得知普罗霍罗夫有意参选。但他没有描述普京如何反应。他说:“任何一名按宪法可以竞选总统的人都有权这么做,这不会令人惊讶。”

此外,俄罗斯中左派政党公正俄罗斯党推举党首、前联邦委员会即议会上院主席米罗诺夫为总统候选人。

13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正式推举该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为总统候选人。现年65岁的日里诺夫斯基向来以独特、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大胆的民族主义言论著称。他曾于1991年、1996年、2000年和2008年4次参加俄罗斯总统竞选。

重点不在批评普京

当被问及是否就参选一事与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讨论过时,普罗霍罗夫说,没有谈过,也没有见过面。

普罗霍罗夫说,他在竞选中,不会把重点放在对竞争对手普京的批评上,“我想把重点集中在‘要做什么’”。

对于媒体记者提及另一名从政富豪霍多尔科夫斯基深陷囹圄一事,他说:“我不会做任何违法的事情……我会昂首前进,无所畏惧。”

同时,普罗霍罗夫不排除与前副总理兼财长库德林合作。他声称自己与库德林在许多问题上观点一致,但双方尚未讨论具体事宜。

今年9月,梅德韦杰夫提议普京代表统俄党竞选下届总统,而普京表示,如果当选总统,将提名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此后,库德林宣布与梅氏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分歧而辞职。

库德林最近接受采访时说,他在12月4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没有投票支持统一俄罗斯党,他准备成立新的右翼政党,自己与普京“并非志同道合”。

而从俄罗斯媒体报道看,普罗霍罗夫没有发表过什么反对政府政策的言论。

从政经历一波三折

普罗霍罗夫现年46岁,名列美国《福布斯》杂志2011年俄罗斯富豪榜第三位,身家大约180亿美元。

普罗霍罗夫早年卖过牛仔裤,2008年经济危机前,靠出售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股份发家,现在掌控俄罗斯联合进出口银行,持有世界最大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17%股份以及俄罗斯极地黄金公司30%股份。

普罗霍罗夫身高2.06米,对体育兴趣浓厚。他曾担任俄罗斯冬季两项运动主管,先前大量注资莫斯科中央陆军篮球俱乐部,去年5月成为新泽西网队老板。

尽管在商业取得成就,但普罗霍罗夫的从政经历并不顺利。

今年6月,普罗霍罗夫高票当选正义事业党主席。不久,他高调宣布将带领这支小党杀入国家杜马,自己则冲击总理职位。但9月,他被党内反对者投票解除党主席职务。随后,他宣布退出国家杜马选举,并宣布准备退出正义事业党,另组新党。

尽管普罗霍罗夫从政经验欠缺,但对他竞选总统前景,一些政治分析师并非完全看衰,甚至认为他将取得不错成绩。

俄新社报道,政治学家霍米亚科夫认为,普罗霍罗夫可能取得“第三、甚至第二的得票率”。参选对他来说,“至少什么都不会失去”。

但另一名政治分析师列米佐夫认为,普罗霍罗夫最终参选可能性不大。他认为,这名富豪“忠于普京”,参选可能会分散选票,因此怀疑其参选可能性。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辞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20:39 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12月14日电 (记者 刘恺)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14日宣布,放弃其在国家杜马的议员资格,这意味着他自动失去本届国家杜马主席一职,也不再谋求连任下一届国家杜马主席。

格雷兹洛夫当天发表公开声明说,尽管俄罗斯法律对国家杜马主席的连任次数没有限制,但他认为超过连续两次担任这一职务是“不对的”,因此决定不再谋求国家杜马主席一职。他同时认为,自己担任杜马主席的8年时间里落实了很多既定设想。

格雷兹洛夫说,他将继续担任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主席一职。另外,他未来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将由俄总统决定。

现年61岁的格雷兹洛夫从2002年起担任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主席,从2003年起连续担任第四届和第五届国家杜马主席。在今年12月4日举行的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在450个席位中获得238个席位,仍将维持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格雷兹洛夫本人领衔统一俄罗斯党在图拉州的竞选名单,并获得议员资格。

格雷兹洛夫此前表示,新一届国家杜马主席仍将由统一俄罗斯党的代表担任,具体候选人名单将在21日前提交。根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命令,新一届国家杜马首次工作会议将在本月21日举行。

普京称如未获俄罗斯民众支持将辞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21:48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12月15日电 据俄新网15日报道,将参加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的现任总理普京声明说,如果感觉俄罗斯民众不支持他,他不会在自己的岗位多留一天。

普京在与俄民众直播连线期间说:“今天只能依靠俄罗斯人民。如果没有这种支持,那么掌权也没什么作为。我可以完全明确的说,如果我感觉不到这种支持,这种支持的存在与否不是哪个网站或者广场能确定的,在民主社会支持率是通过投票结果来确定的,如果我看到没有支持,我不会在我的办公室多留一天。”

普京回应杜马选举质疑强调结果是现实反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17:03 环球时报 微博

环球网记者汤恩浩报道 据俄新社消息,俄总理普京12月15日在与民众直接连线时,对反对派指责当局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舞弊一事强调,选举结果是俄政治力量对比的真实反映。

据报道,普京是在15日中午开始的“与普京对话”特别节目中做上述表态的。他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说:“我们走过了非常复杂的危机时期。你们看一看其他国家都在发生什么。”

普京表示,很显然,危机导致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负面影响,比如生活水平下降,很多人失了业。因此,反对派召集了一些对当前状况不满的人,“而现在这样做比以前容易得多”。

作为“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普京强调“统俄党”保住了主导地位,并称“这是个非常好的标志”。

普京指责美国特种部队涉及杀害卡扎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18:00 环球时报 微博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据法新社12月15日消息,俄罗斯总理普京15日在与民众直播连线节目期间指出,美国特种部队涉及杀害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

“这事是谁做的?”普京说道,“无人机,包括美国的无人机。它们攻击了他(卡扎菲)的车辆。然后,通过(美国的)特种部队——他们原本不应该在那里的,它们引来了所谓的反对派和战士,未经法庭审判或调查就杀害了他(卡扎菲)。”

法新社说,普京的言论也是俄罗斯首次将美国政府与卡扎菲之死牵连在一起.

2011年12月24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爆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民众集会游行,近3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杜马选举舞弊



普京的欧亚联盟梦想

www.eastmoney.com2011年12月24日 02:0121世纪经济报道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中不仅失去了全部,而且一无所获。俄国人认为苏联是俄罗斯人的国家,因此,俄罗斯联邦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获得了独立,而是被分离和肢解后残存下来的大部分。所有加盟共和国中,只有俄罗斯才有这种切肤之痛,这是理解普京欧亚联盟的基本政治背景。

欧亚联盟的构想始于1994年,但之后俄罗斯外交重心几经调整,直到最近才被普京重新大张旗鼓的提起,成为其第三次总统竞选的主要纲领。其意图清晰可见,即通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自贸区,建立一个由莫斯科主导的环俄罗斯政治、军事、经济共同体,将之塑造为欧亚地域内的核心力量集团。但和当初靠华约、经互会联接起来的苏东社会主义阵营一样,这一共同体也有同样致命的缺陷:一体化的基础不是经济的,而是政治的;联合的目标不是自发的,而是强制的。

独联体国家中,有能力推动一体化的国家除俄罗斯外,只有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是“欧亚思想”的热衷者,曾希望出任苏联总理,对普京欧亚联盟构想有很大认同。乌克兰退出最早的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后,正是在纳扎尔巴耶夫的全力支持下,普京才得以推动俄白哈关税同盟建成,使独联体一体化有了质的飞跃。

但纳扎尔巴耶夫作为苏联元老,政治雄心颇高。他明确提出欧亚联盟应和欧盟一样,将总部设在位于欧亚地理中心的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纳认为,这是考验欧亚联盟是否是由平等伙伴组成的联合体的基本标准。纳扎尔巴耶夫还多次申明,加入欧亚联盟后,哈萨克将继续保持多元化的外交和政治的完全独立。这与普京的初衷显然相去甚远。

乌克兰现任总统亚努克维奇对独联体一体化态度暧昧,虽迫于俄天然气价格上的压力,以观察员身份加入关税同盟,但始终不愿放弃与欧盟的自贸区谈判。乌克兰驻布鲁塞尔大使明确表示,“尽管入盟的门票昂贵,但坐上了这趟车就不能再下来”。梅德韦杰夫因此批评乌“想脚踏两条船是不可能的”。哈萨克斯坦也从2008年起积极实施“欧洲之路”计划,认为欧盟是其现代化效仿的对象。乌哈两国的亲欧倾向,将是对普京“欧亚联盟”构想最大的政治威胁。

白俄罗斯一直是俄在独联体的“铁杆兄弟”。但随着近年来俄白经济利益纠葛加深,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俄白国家联盟只是为了低廉油气供应和白俄罗斯产品进入俄罗斯的政治表态。至于更深层次的“欧亚联盟”则要走一步看一步。友谊必须用实际利益来交换,这也是绝大多数中亚国家对俄政策的精髓。到目前为止,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个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仍未签署俄提出的独联体自贸区协议,对普京的欧亚联盟构想,绝大多数国家也予以冷处理。

欧亚联盟要恢复苏联时代的经济联系,这恰恰与各国现在奉行的经济政策相悖。苏联解体前,各国就采取了严厉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独立后,各国更是坚定按照自己的方式阐释市场和发展的含义,对进口施加了严厉的关税限制和贸易壁垒。新的政治边界很快成为新的经济边界,原来通畅的经济联系和流通被人为阻隔,导致各国间最初的贸易只能通过地下经济进行。市场转型最初激发的自由贸易和一体化倾向被各国维护本国经济独立的政治要求所扼杀。

独联体经济委员会的数据统计表明,1990年代初,各国间的贸易额下降了6-7倍,之后也长期在600亿-650亿美元这样的低水平徘徊。相反,各国与域外国家的贸易水平则呈大幅上升之势。与更广阔的域外经济空间的合作成为新独立国家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砝码。

各国之所以参与独联体一体化,主要还是协商如何更好分配前苏联留下来的能源资源。其次是在美欧均陷入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尝试从俄获得资金引进的新渠道。因此,到目前为止,独联体一体化更多表现为来自上层的推动,这与市场机制下自发的地区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各国的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也没有作为实际支撑的经济基础,这使一体化无法深入展开。

俄罗斯作为一体化的发动机,并不愿为目前的这种现状付出太多的“早期红利”,以促进各国经济水平的趋同。莫斯科仍主要是利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解决独联体内部的政治和安全问题,利用欧亚经济共同体协调处理独联体内部的经济事务,各多边机制的功能均是单一的,相互间没有形成推动一体化的合力。俄在各一体化组织中的策略也首先是找到一个盟友作为地区支撑点,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一体化。比如,与白俄罗斯的国家联盟妨碍了统一经济空间的进一步深化,与哈萨克类似联盟的宣言也让阿塞拜疆和塔吉克斯坦对莫斯科敬而远之。

专家做客谈俄罗斯总统大选和普京竞选(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7:07 新浪嘉宾访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



OV《海外文摘》主编苗刚(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右)

12月26日下午14时,新浪网联合《OV海外文摘》杂志社邀请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做客新浪,谈俄罗斯明年总统大选以及普京竞选的相关情况。以下是节目实录:

“金融危机以后普京走下神坛”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俄罗斯大选在即,国内的声音各有不同,今天对于这样的话题,请到两位嘉宾跟我们一起聊一下,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的冯玉军所长,欢迎您冯所长。

冯玉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另外一位是OV《海外文摘》的主编苗刚(笔名麦苗)。

苗刚: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请教冯所长,现在俄罗斯的经济情况比苏联时期好很多,但是俄国内民众失望情绪和那个时候不相上下,这是为什么?

冯玉军:确实有很多老百姓对现在的体制有很多不满,特别从最近一个阶段的反普京的抗议浪潮里非常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如果说把现在对体制的不满和苏联时期对体制的不满相比较来说,两者是一样的,这个和事实上有很大的差距。现在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不满,在民众当中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比如说最近一个阶段,在莫斯科举行的所谓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里,参加的人数一般是两万到三万,对莫斯科这样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讲,也是微不足道的数字。如果回到苏联解体之前的时候,民众对当时整个政权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觉得反差是非常巨大的。那个时候在苏联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包括波罗的海国家,包括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足以占多数的加盟共和国,对于苏联政府、苏联共产党的冷漠和抗议都是非常巨大的。

当时我们可以看到叶利钦在白宫上面振臂一呼,整个俄罗斯对于他的跟随,对于苏联政府批判的态度都是非常强烈的。包括对于当时苏联解体的巨大历史事件民众的态度,可以看得很清楚,就在20年前的昨天,12月25号,当飘洋了70多年的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宫殿上面红旗落地的时候,老百姓对这么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它的态度非常冷落。

主持人王莹:但是举世震惊。

冯玉军:我觉得这个事件现在有不满,我们不能否认,但是这个不满和苏联时期的不满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主持人王莹:麦苗,海外文摘这期专门策划了有关俄罗斯总统大选的话题,重点在哪里呢?

苗刚:首先来说对于中国,和我们举世瞩目的邻国俄罗斯之间的文化渊源包括在历史上两个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回过头来看中国革命史,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身影一直都存在。但是这些年以来,大家对这个事件关注的角度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我们也是在转型变革的年代当中来取材这样的话题。

这次普京在俄罗斯身边的再次转变,最近有新词叫“二人转”,大家拿这个事情来调侃。这个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很早的时候得到反馈。选择这个时点,一是之前的杜马的选举,再一个20周年的纪念日的时点。所以我们推出这本杂志的目的是在历史时点,我们重新再去审视整个民族它的精神的流程。当然,作为目前这个民族的领袖或者英雄式的人物普京他个人的成长历程包括在整个政治生涯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断的转换,就变成了这次编辑逻辑非常明确的主线,只是选择这个时点。因为我们承载了很多海外的比较重点的优秀杂志的内容资源,比如像《纽约时报》、《明镜周刊》、《经济学人》、《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外交政策》,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已经开始有意识向这个话题渗透,我们只是把这些资源汇总,重新编辑,展现给国内的读者。

主持人王莹:杂志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史实,更重要的元素是让读者觉得好看,事实是非常客观存在的,想问一下冯所长,普京再次上台,面临的压力有哪些呢?

冯玉军:这次大的抗议示威,在圣彼得堡是他起家的地方,都有浪潮。这和普京2008年刚刚结束第二任总统任期,转任总理,有非常大的反差,那个时候普京支持率一直保持70%以上,现在有最新掌握的数据,俄罗斯民意调查机构,如果今天就进行俄罗斯总统选举的话,完全支持普京的人只有36%。

主持人王莹:这说明什么?

冯玉军:这说明在这四年过程中,民众对于普京的认识他的感受和评价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

主持人王莹:是不是说明民众对现任领导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可以这么说吗?

冯玉军:普京就是现任领导人,这没有问题,尽管他在总理的问题上,仍然是俄罗斯最终的真正的决策者。说明这四年时间里,俄罗斯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众对普京的评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主持人王莹:我们都搜集了哪些声音?

苗刚:首先来说,我们关注到俄罗斯有一部分人会把普京神化,把他像教父一样膜拜,在一些组织把普京供起来,像耶稣基督一样把他神化,在民众里仍然是很强硬的声音,这个不容忽视,虽然在统计资料里,这是民众巨大的反差,差不多一倍以上的支持率的下降。但是实际上在俄罗斯整个一些区域来说,普京的支持率仍然蛮高的,可能跟年龄段有相关的正向关系。

另外一点,普京从他走到台前,走到政治舞台的进行过程,有两个时点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2000年,在编辑逻辑上也是重点强调的,2000年整个普京的华丽登场,当时也是在全球非常混乱的状态之下。

冯玉军:在俄罗斯是更为混乱,1999年12月31号,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叶利钦把他的权力交到普京手上。

苗刚:当时大家对普京有非常高的期许,认为这样的英雄式的人物可以带着俄罗斯民族再度可以向美国抗衡。之前的两极的文化和冷战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整个影响力还是持续存在的。只不过后来开始出现了变化,应该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么忽然,也没有在中间产生很大的暴力情节,应该算是比较平稳的,一下就变成这样。

主持人王莹:感觉没有特别的征兆。

苗刚:征兆倒是有,在政治分歧上来说,还算比较平稳的,在90年代初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俄罗斯民众在沉淀过程中,那十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思考的十年,包括青年人当时有很多的想法,各种尝试,也是全球格局,尤其在90年代应该是全球,包括东欧的变化,一直到2000年,划上结点,这个时点是很重要的。这个时点当时焕发出来标志性的东西就是普京对于整个俄罗斯未来民族走向的所谓指引吧。

一直到07年,进入所谓休止符的状态,普京结合他的《宪章》,退居到所谓总理,实际上还是客观上,实际的操盘手,当时有段时间拿啤酒举例子,普京是普通燕京啤酒,梅德韦杰夫是另外一个啤酒。二人传开始上演,一直到今年,这又是历史跨度。刚才说的四年变化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时间轴,2007年一直到2011年这四年。在这个期间,确实是普京的支持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

在这四年,还要看国际政治环境大的变革,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都乱套了,不是说这个事情俄罗斯是一个孤立的视角,实际上是在全球大的思潮,因为国际金融大的背景产生了一些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走的还是比较独特的路线,他没有过深的去介入,这次不是说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但是在国际里,俄罗斯主要问题是石油问题,石油问题对俄罗斯的牵扯比较大,包括远东的石油战略,跟国际政治环境有关大家回顾这四年发生的事情,油价窜到天又砸到低谷。

主持人王莹:冯所长,您赞同麦苗的说法吗?

冯玉军:毫无疑问,国际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环节,但是任何事情的变化,基本上都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这次反普京游行以后,很多人说希拉里、克林顿在批评普京,美国在策动俄罗斯之动新的力量,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普京执政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到12年,他的执政以来,跟他本人的执行效果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2008年普京结束自己第二任总统任期的时候,大家把视为俄罗斯的领袖,为什么当时的支持率这么高,人气那么旺,到现在仅仅过了四年以后,他的支持率又跌了几乎一半以上。最关键还是这四年以来,俄罗斯百姓对普京的执政和对现在的政治环境评价不一样,有几点,第一在经济领域,普京从2000年到2008年,他的其是非常好的,他上台不久就是伊拉克战争,导致油价大幅度的上涨,给俄罗斯带来极其丰厚的石油美元,普京用石油美元,不仅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而且让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到苏联解体之前的水平,当时普京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十年之内翻两番。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但是在金融危机以后,我要讲的一点在金融危机过程中,俄罗斯是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打击,08年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信誓旦旦讲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安全岛,美国人会出问题,欧洲人会出问题,但是俄罗斯不会出问题。他讲这个话有两个稳定的基金,有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两个基金里,对他的宏观财政稳定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就在短短半年以后,如果回过头再看,08年年底俄罗斯经济已经下降到非常大的幅度。

主持人王莹:为什么扛不住?

冯玉军:因为尽管是他有这些钱,但是整个俄罗斯经济结构是完全依赖于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当国际油价大规模下跌的时候,他手里的现金和他可以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都大大下降。

主持人王莹:可不可以这样想,普京没有想到国际环境恶劣到这般程度,没有进一步准备。

冯玉军:第一,对国际经济下行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第二难道没有想到俄罗斯经济如此脆弱,在整个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打击下面,俄罗斯经济在四个竞争国家里,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是受到打击最大的。在八国集团里,俄罗斯也是八国集团的成员,受到的打击也是最大的,2009年经济GDP下降19%,是任何发达国家或者新兴国家都没有的。对于经济的恶化,特别是老百姓生活的恶化,让百姓对于普京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大家认识到普京并不是像大家原来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神,所以说在金融危机以后,可以明显感觉到,俄罗斯的政坛上非常明显的变化,普京从神坛上走了下来。

第二个政治上面的原因,刚才麦苗主编也谈到了,就是二人转,2008年普京把总统职位让给了小梅,前不久9月26号在统俄党大会上,普京决定重新参选,而且说如果我当选总统,还让小梅当总理。等于说两个人之间内部的交易就决定了俄罗斯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在这个之前,小梅和普京的支持率一直保持60%以上,就这个事件以后,很多的俄罗斯民众认为国家的政治生活完全像一个游戏一样,只是取决于两个人的内部决定。我们尽管有宪法规定的投票权,选举权,对国家经济生活产生不了实质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民众的抗议浪潮起来了。这两个因素是普京最近一个阶段以来,他的声望和支持度大幅度下降的最关键的因素。

主持人王莹:冯所长一分析,对整个俄罗斯现在的状况非常清晰的大概的轮廓,我们是有了,但是我还想问一下麦苗,经济的状况对于俄罗斯政治情况有这么深的影响,这是您之前预料到的吗?

苗刚:这个是地球上人都没预料到。雷曼兄弟倒闭这件事情就是一个黑天鹅事件。

主持人王莹:谁也不可能想到的事情。

苗刚:对。因为我们一直在比照的这样全球的经济体系是美国人设计出来的或者说华尔街的巨大背景笼罩下的所谓的金融环境。而现在大家意识到一个问题,进入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了,金融在整个世界格局体系里,他所占到的主导地位浮出水面了,过去是浅层的,比如在2000点以前,不会觉得美国某个州的银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冯玉军:美国人打喷嚏,别人就会什么。

苗刚:对,当时觉得有点流感的意思,包括我们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的冲击,我们也看到,包括香港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心理准备的,但是0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比1929年的金融危机还要严重,说明人类搭建起来的制度和体系有本质的缺陷。

俄强力部门缺乏监督滋生腐败招致不满

主持人王莹:另一方面,很多人说是全球化的结果。

苗刚:全球化的结果也对,这就是双刃剑,实话实说,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比如金砖四国,全球化对我们来说不是坏消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如说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30周年,恰逢又是WTO十周年,WTO对于中国来说,对整个产业,包括制造业的发展,都是起到了相当的积极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能差这一脚,它没有WTO,刚刚加入,这个对俄罗斯来说不一定是好消息,全球化在这个意义上来谈,俄罗斯原本有受益的机会,但是没坐到桌上,就差这双筷子,没加他碗。现在再进入这一环节,现在这个逻辑要重新调一下,再说这个事情。

金融危机在这里可以给两个数据,足以证明为什么石油在整个这次俄罗斯这四年变局当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而且到底幅度有多大,如果不拿数字来谈,大家可能没感觉。最高点的时候,石油一桶是147美金,最低点砸到35美金,这一上一下,恰恰是刚才我们的所长说的。你说一个人说我石油跌,我相信跌70美金,80美金,都OK,跌到35美金的时候,普京有没有这样的预期,我估计他是神,他也想不到,因为这是出乎上帝意料之外的事情。毕竟大家在之前说的都是全球能源枯竭,能源这个问题只是能向上走的逻辑,怎么可能向下走。全球经济熄火这个问题确实是导致了非常惨痛的教训。

反倒俄罗斯又是在很多的经济投入上来说,以能源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这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经济受到打击,与他的政治承诺确实是产生了非常大的悖论。普京这一点,即便他意识到,也没有特别好的招,经济体不是说比如石油不行了,干点其他的,弄点木料,不是这个逻辑。他在整个经济体系,经济运转格局上来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调整,而且需要时间去实现。

冯玉军:说到底的是俄罗斯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太重了,石油、天然气的出口在俄罗斯无论是国家预算里,收入里,还是在它进出口贸易里,都是最大的量。对俄罗斯宏观财政稳定和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是有着直接的,巨大的影响。我们每家过日子都要算帐,一个国家更是这样,每年俄罗斯决定预算的时候是以乌拉尔油价作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今年花多少钱,完全是取决于乌拉尔油价。比如未来三年,俄罗斯国家预算对油价的依赖,它保持在一个九十几美元到一百多美元区间里,随着手里的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它稳定基金的下行,国家财政对于油价的依赖越来越大,如果2012年对油价需求是90多美元,再过几年,可能会达到一百多美元。对油价依赖越来越高,财政预算弹性越来越小,灵活性越来越差。就证明了最根本的原因,俄罗斯还是患上荷兰病,当油价非常高的时候,有很多现实收入,没有问题。这个时候缺乏创新发展的动力,只要简单卖石油就会有这么高收入,为什么要发展工业,发展第三产业。但是当油价下行的时候,感觉需要发展创新经济了,需要改变我的经济结构,需要让我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的时候,他手里没有了投资,没有了钱去搞这些创新发展,这就是他最大的悖论。应急的东西是有限的,他曾经有过稳定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有几千亿美元的储备,真正金融危机来的时候,这些钱其实是很小的数字。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

主持人王莹: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普京支持率有所下降,一个是国际环境,这是客观存在,另外一方面麦苗说的普京不再那么幸运了,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最近媒体上,他和小梅频频亮相,这样能不能巩固他的地位或者起码有一个缓解。

冯玉军:从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政治政坛上的变化,已经非常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普京前几天有一个和电视连线,四个小时的连线,前几天是梅德韦杰夫作为总统最后一次国情咨文,还有一次普京在商业俄罗斯论坛上,和企业家之间的交流,谈未来的政策,都已经很清楚地感受到普京确实对现在面临的困境有着非常清楚的了解,他知道他的支持率在下降,而且在即将来临的明年三月份的总统大选里,会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他都很清楚这一点,而且他现在已经开始调整政策,为未来参加总统选举,或者当总统以后,整个俄罗斯国家的发展,做了很多的谋划。比如说在政治方面,因为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权力过于集中在强力部门手里,强力部门就是普京原来在克格勃一起共事的弟兄们手里,过于集中在政权党也就是统一俄罗斯党手里,大家对这个有很多批评。

针对这个问题,普京通过梅德韦杰夫总统咨文已经说出了在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设想,比如他要重新恢复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的公民直选,普京在第二个总统任期里,尽管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规定了俄罗斯百姓有直接选举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利,但是普京在第二总统任期里,去掉这一点,通过修改选举法,改成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总统直接任命制,未来要重新恢复公民的直接选举地方行政长官,州长、市长。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去掉杜马选举的选区,应该国家杜马由450个席位组成,按照原来的宪法和宪法,其中225席通过俄罗斯整个国家里边225个选区来产生,每个选区都会选出按地域划分的一个选区的代表进入国家杜马作为立法委员。另外的225席通过政党比例制,所有参加杜马选举的政党看你在杜马选举得多少票,通过加权的方式,确定你在杜马里的席位。在普京第二总统任期里也把这个改变掉了,也变成了完全的政党比例制。最后的结果是俄罗斯的政权党基本上把持了杜马绝对的多数,在上一届国家杜马里,统一俄罗斯党占的席位达到300多席,完全可以通过任何的法律,甚至包括修改宪法的协议。2008年大家提出来通过修改宪法让普京第三任,有这个实力。在新的形势之下,看到这一点,权利过于集中,会引起民众非常强烈的反弹。

主持人王莹:现在民众主要不满也是在这部分内容。

苗刚:我可以插一下。

主持人王莹:这是网友和读者可以参考的吗?

苗刚:这期引用经济学的一个数据,可以看到很明确的民调结果,民众不满的情绪根源有三点,咱们拿数据来说,第一条67%的民众不满,就是经济,一方面来说经济发展迟缓动力不足,最近慢慢有起色,还好。关键的问题是生活成本太高,大家对于生活的,如果去俄罗斯旅游的朋友大家有这种感觉,俄罗斯基础生活费用还是不低的,不是想象的买东西很便宜,其实不便宜。

主持人王莹:和北京比呢?

苗刚:房价高,吃的东西也贵一些,生活成本和消费成本非常高,民众不满和民生问题,来自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以缓解。第二个问题,低劣的医疗服务,大家对整个生活保障还是心里没底,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明确度相对来说比较差。第三,官僚体系的腐败问题,这个就是刚才说到普京嫡系,前克格勃强权集团。

主持人王莹: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关心的,通过一系列改变,他的政权还是会被前克格勃铁杆兄弟控制吗?

冯玉军:首先对这个概念有清晰的界定,大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非常担心的。下一任里,会认为克格勃是非常糟糕的东西。

主持人王莹:不是吗?

冯玉军:是秘密警察,是很多由乱七八糟的人组成的,但是又掌握着无限的权利,可以为所欲为的机构。我们认真去回顾的话,历史上克格勃有很多恣意妄为,贪赃枉法的事情。克格勃集中了俄罗斯很多精英。进入克格勃是以前苏联和现在俄罗斯很多人的梦想,能进入克格勃是社会当中有知识,有影响,对事物有着明确把握的精英的人物。现在普京当总统以后,把原来曾经在克格勃一起共事的很多同事、朋友都安插在了各个岗位上面,包括在政府里,各个部委,总统办公厅,总理办公厅等等核心的权力部门,同时在克格勃工作的朋友,也被安排到了各大国企,大的公司,委以重任。说起来很复杂,但是有一个当时的背景,我们必须去考察。叶利钦后期的时候,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基本上是被寡头所控制的,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的话。普京用克格勃兄弟打掉这些老的寡头,然后把曾经私有化的很多资产又集中到国家手里,把克格勃的战友派去做国家的代理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一方面打掉了寡头,确立了国家对经济的重新主导,另外一方面,缺乏监督的强力部门在十年时间里,他们又过于做大,也滋生了俄罗斯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这也是俄罗斯百姓非常不满的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也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要采取措施,其实已经采取了措施,从今年年初开始,俄罗斯就已经开始了第二轮私有化的进程,就是把大型的国有企业的股份重新非国有化,也不一定是私有化,把它国有公司很多股份上市也好,通过其他IPO的方式也好,来吸引本国国民的投资和外国的投资,已经减少了国有股在大型国企里的比例。另外非常重要的措施,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要求曾经担任过国有企业董事会主席、执委会主席,这些政府高官要政商分离,如果是政府高官的话,就把你公务干好,当好你的部长,不要和经济牵涉得过深。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无论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这些政府高官已经逐渐退出董事会的管理。我们看到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是这十年以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俄罗斯的腐败问题确实是根深蒂固的,尽管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反腐败法,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要想去治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还是要时间。

苗刚:俄罗斯这个民族从更大的角度去看,很多的视角要放到一个文化的范畴去看,俄罗斯这个民族对于精神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民族,像托尔斯泰这样82岁的老人就离家出走。

主持人王莹:每个民族都会有那么个别的人。

苗刚:很少。但是俄罗斯这个民族不是一个两个,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一批,不同样式的。

冯玉军:俄罗斯的诗人秋德捷夫有一首诗,翻译成汉语就是你是理解不了俄罗斯,只有去信仰俄罗斯。因为他有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俄罗斯人一方面很看重物质利益,同时又对精神的追求是非常非常向往。为什么出了黄金时代和白金时代,俄罗斯的文学、哲学,都是产生那么多世界级的巨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苗刚:所长刚才说的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刚才提到这些人物和历史简单了解一下,有一个新的体验。我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有这种感受的,我们很多中国的当时的开国建国者在俄罗斯去留学,我们是带着朝圣的心态。后来全球的,前苏联的解体以及后续经济开始衰靡,觉得谈出视线。最近谈到普京有什么招,至于说治理腐败都在比较现实的层面上谈,还有一个算比较高级的招,他最近这几年也在思考另外一个可能性,钩起大家对情怀的重新认知,尤其现在俄罗斯年轻人也在蹦迪,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挖掘,是高级战略。

主持人王莹:您观察到了吗,冯所长?

冯玉军: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总结普京执政两个总统任期治国理念的时候,清楚感觉到他有几个治国理念是非常关注,第一个经济上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建立大型国企解决经济问题。政治上主权民主。俄罗斯93年宪法制定非常好的,宪法是非常到位,也符合俄罗斯的国情。文化上强调爱国主义。每年5月9号是卫国战争的胜利日,这一天的时候,红场上肯定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这些老战士都要穿上老军装到红场上,让人们对于曾经的战争的胜利,对于苏联的强大,利用这个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另外普京执政以来,对于东正教在俄罗斯文化当中发挥的非常充分。苏联解体宗教复兴对俄罗斯社会稳定,维系俄罗斯在社会巨变当中人们心灵的宁静和道德底线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俄关系的前景不会令人非常乐观”

主持人王莹:他还是非常善于调动人们的情节。

苗刚:这本杂志,克格勃是非常重要的逻辑主线,我们也希望有跨度的给大家一个展示克格勃。

主持人王莹:麦苗你说的是最新一期吗?

苗刚:应该算是比较新的一期,这期马上上摊在711和屈臣氏和重要的报摊能买到,已经是关于博彩业的。因为到年底的时候,我们说让大家换一个轻松的话题,到年末的时候,搞好玩的来聊聊。这本杂志现在能买到。当时把克格勃提出来,因为普京这个人物本身脑袋上刻了三个字母。

主持人王莹:哪三个?

冯玉军:克格勃,KGB。

苗刚:这三个字母在整个俄罗斯生活当中是一个隐性线索,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克格勃事情,我相信未来的历史学家回过头看这个事情,再观察这十年过程中,一定会把克格勃三个字母提纯出来,专门解读,在文化上面,政治上面,经济上面是什么现象,这是很独特的事情。应该说这样秘密的部门和组织,已经进入了高端的政治领域,对政治领域的掌控和影响,这也是很有趣的现象。

冯玉军:说到这个问题,也是世界性的话题,曾经美国的国防部门盖茨批评俄罗斯的政治生态,说俄罗斯的政治是完全被克格勃这些人所掌控的。普京非常聪明,反唇相讥,说盖茨先生曾经也是做过美国中情局局长。那么美国的总统胡夫也是中情局的局长。如果按照您的逻辑的话,美国同样是被特工部门所掌控的国家。这种相互的斗嘴更多的体现出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对于政治文化的认识。

苗刚:在文化的视角上,我们去看一些政治问题的时候,可能让我们剥离一些纷扰或者争辩,我们可能会更客观更冷静审视一些问题,我个人主张大文化小政治。在这里看到的是英雄情节,到底克格勃焕发出来三个字母是什么,而俄罗斯这个民族对于英雄的认知在全人类整个发展史过程中,一直到今天,这个情节是根深蒂固的。可以举几个例子,在俄罗斯历史上有贵族被流放,这些贵族被流放也就罢了,而且是十二月党人流放到西伯利亚,是非常艰苦的环境,之前是锦衣华食,那是他们的生活,到西伯利亚伐树,种土豆。关键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情妇也跟着去了。另外一个现象,也很逗,上万贵族决斗,通过决斗的形式,死了上万人。这是在其他民族很少看到的奇怪的现象。焕发出来俄罗斯民族队英雄的情节,包括东正教神的引导,在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情节,它的土壤一直都是非常肥沃的。只是普京现在发现这个东西需要重新在政治视角和执政视角里要去挖掘,从思想的角度来说,提升整个民族意识的斗志,这是我个人认为很聪明的,很高级的打法。

他这些年持之以恒地去做,包括对老军人的宣传,对传统文化的宣传,爱国主义的宣传,甚至东正教地位的重塑,有内在逻辑,这个东西是现实的,低成本,成本不高,干其他的事还花钱,这个事搞搞宣传,包括树一下典型。

主持人王莹:不知道麦苗主编是不是去过俄罗斯,如果到俄罗斯的任何一个城市,甚至乡村,其他的东西可以没有,两样东西必须是有的,第一样东西就是远远望去,在茫茫的东陆大平原上,可以看到教堂的金顶,特别在冬天的时候,会感受到非常崇高的感觉。第二个就是纪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俄罗斯的话讲是卫国战争纪念这些牺牲烈士的长鸣火,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这两样东西一定有的,这是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非常重要的情怀。

主持人王莹:我们刚才说了很多有关俄罗斯当局的一些事情,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之后,美俄之间的外部,他们外部的关系会发生怎样?

冯玉军:在梅德韦杰夫当总统的时候,一个说得最多的政绩就是美俄关系的重启,两个新一代的领导人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打破了美俄关系的僵局,实现了关系的重新升温,一个最突出的标志性的东西就是美俄之间签署了新的削减精工战略武器条约。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现在俄美关系重新面临挑战,特别再往后看,如果普京重新回到克里姆林宫,美俄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趋冷的势头。

主要的矛盾可以概括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仍然是意识形态上的干涉和反干涉,昨天是苏联解体20周年的忌日,美国对俄的基点引导俄罗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按照美国人设计的路径去发展,让俄罗斯永远不能成为美国战略上的威胁。现在随着普京即将重新回到克里姆林宫,美国人对俄罗斯的批评,最近一个阶段是增加了很多,无论是希拉里、克林顿还是美国国务院,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指责梅德韦杰夫在玩弄民主,进行独裁。未来一个阶段,随着俄罗斯国内政治形势的趋向不稳定,我觉得普京要做的仍然是牢牢把国家内政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美国人 指手划脚,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角逐仍然是非常激烈的。

第二个在烦恼问题上的争斗,俄罗斯现在都可以看到和美国人平起平坐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地位大大下降。在综合国里,现在可以支撑俄罗斯大国地位的东西不是太多,但是核武器和美国人的战略平衡是最重要的支撑,如果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再被打破,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的保证就更少了。俄罗斯人在反导问题上和美国的角逐是非常现实的。现在都知道美国开始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在亚太地区通过和日本和韩国也在部署反导系统,这对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是重大的挑战。如果两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他们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

第三个方面的较量在后苏联空间地缘政治上的角逐。俄罗斯一直把原苏联国家作为他的传统后院,美国人把苏联传统的势力范围打破,不让俄罗斯通过重新掌控原苏联地区,重新崛起一个帝国,是美国地缘政治上的既定战略。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美国人随着撤出阿富汗,在酝酿新的战略计划,退出新丝绸之路,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等原苏联国家部署军事基地。而俄罗斯看到美国人的计划也出了自己的牌,通过加强和这些国家的经济说的谈话,包括在这些国家军事基地延期到21世纪,基本上现在都到2050年他的军事基地的驻扎期限。已经在和美国人的地缘政治抗争很多。

从这三个方面,我觉得美俄关系的前景不会令人非常乐观。

主持人王莹:要角逐的战场还很多。

苗刚:从大的国际战略角度来说,这里的潜台词,会不会回到冷战时期,至少我们在可预期的将来,我们能看得见的将来,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的微乎其微的。美俄战争在一些细节上有一些新的打法,包括这本杂志在新闻综合类了关注度上以小见大,找到很明确的视角,展现在这样逻辑架构里,焕发出来的东西,之前专门有一期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讨论北极的开发问题,听上去简直是特别扯的话题,这个事太遥远了。实际上这个是非常大的话题,而且俄罗斯个权重里,整个军事部署对北部海洋区域,他的强调包括控制现在在这个视角上,还是很强大的。包括其他的所谓北部国家,也发现了人类没什么地去,除非去月球、土星、火星,但是特贵。能摸得着,在资源开发商来说,现在已经上升到非常高的战略高度。类似于这样的话题,我们也会在网络平台上,我们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同时有新浪微博跟网友产生交流和互动。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趣的,未来会有趣的故事和话题,通过这种方式和网友朋友产生交流和互动,我们定期会请专家跟我们一起在线共同来做讨论。

今天您看到我们节目过程,可以注册新浪微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机会会得到半年杂志的赠阅。希望未来这本杂志也好,还是依托指导上级单位就是现代国际关系学院,能够更加精专地讨论问题,现在网络需要共同维护语言环境,大家能够拿出行之有效的,而且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聊,而不是到这里宣泄。

主持人王莹:还是就事论事。

苗刚:这是我们比较推崇的方法。

主持人王莹:今天这么大的话题,短短几十分钟,时间太有限,我们说的有限,虽然两位嘉宾说得非常精彩,我们还是希望在日后能够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交流,希望把这个话题再深入,再深入。谢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分析。

专家:独联体国家民族自豪感成欧亚联盟制约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7日07:59 环球时报 微博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陈志新 李中海穆平 柳玉鹏 王会聪

“不为苏联垮台遗憾的人无心,但认为苏联将回来的人无脑。”俄罗斯前将军亚历山大·列别德曾在谈论独联体国家的话题时说过这样一句话。1991年12月21日,相继从苏联解体出来的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至今,它已走过20年的坎坷历程。20年来,俄罗斯“一家独大”,由弱变强;塔吉克斯坦发生过内战,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上演过“颜色革命”;因为民族冲突,格鲁吉亚还在2008年俄格战争后退出独联体;而美国为对付俄罗斯,插足独联体“小”成员国的举措始终未停,并长期租借中亚的军事基地……伴随而来的,是国际上对独联体国家抱团取暖,还是同床异梦的种种议论。从独联体国家纪念自己20岁的大氛围中,人们发现,尽管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前途坎坷,但“埋葬独联体的说法”确实就像一位俄罗斯高官所说的,还有些“为时过早”。

“谁也没打算埋葬独联体”

一场纪念独联体成立20周年的峰会刚刚在莫斯科闭幕。峰会期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签署了启动统一经济空间的系列文件,成立了欧亚经济委员会,这个“超国家机构”为俄罗斯打造“欧亚联盟”的构想拉开了序幕。俄罗斯“新闻”电视台在报道莫斯科独联体峰会时说,“该组织具有良好的前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近年来首次与会,他一反从前的立场,对独联体的未来充满希望。卡里莫夫说:“独联体20年来曾面临一系列阵痛,直到今天还有人对此有一定的忧虑感,但乌国和其他中亚国家都明白,是强大的俄罗斯将我们所有国家联合在一起。”

这20年,独联体国家经历了不少,也出现很多变化。独联体成立后的头10年,各国为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1992年至1997年的内战还使塔吉克斯坦成了最为贫穷的亚洲国家之一。悲观人士曾形容这一组织“像一只旧皮箱,拎之沉重,弃之可惜”。此后,在西方势力的参与下,先后发生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又让独联体“命不久矣”、“是独是联”的论调此起彼伏。2008年的俄格战争,最终造成格鲁吉亚于2009年8月正式退出独联体。

俄罗斯《生意人报》12月21日报道说,独联体已走过20年,此前,许多专家都认为,这一机构将会崩溃。从这20年的发展来看,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发展非常缓慢,而且俄罗斯一家独大也让一些成员国非常不满,甚至有学者对这个松散的俱乐部组织持悲观态度,认为独联体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文章列举近几次召开的独联体峰会,总会有个别国家的元首缺席,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独联体内部存在的矛盾。

对外界的质疑,俄总统助理普里霍季科回应说:“独联体成立20年来,依然是生机勃勃的有用机制。埋葬独联体还为时过早,最起码我们的感觉是谁也不打算这么做。”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我们共同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但今天我们像朋友般坐在这张谈判桌前,独联体就是为此目的而设的,它成为我们聚会的平台……使我们的各个国家获得发展,使我们的人民感觉亲近。”阿塞拜疆《今日报》21日报道,该国总统阿利耶夫表示,阿将继续参与独联体的事务。阿驻俄大使表示,虽然两国在独联体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但俄罗斯一直尊重阿国的主权。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则表示,独联体有助于加强各国联系和合作。

“维系纽带是对苏联时代的留恋”

谈到独联体国家20年来的变迁,路透社驻前苏联中亚地区的摄影记者沙米尔·朱马托夫的感受很深。现年40岁的沙米尔,前20年和后20年分别以苏联公民和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公民身份度过。20年前的1991年12月21日,他以哈萨克斯坦摄影记者的身份亲历独联体成立,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的“阿拉木图会议”。沙米尔近日撰文说,当时一些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心态犹如“惊慌失措的孩子,想紧紧抓住父母的衣角不愿放开”,但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沙米尔写道:“苏联曾给予我们许多馈赠,有良好的教育,有我父母至今仍称之为‘家’的坚固公寓,但曾经伴随我们的恐惧和不安也随之而去,代替它们的是应对挑战的成熟和独立。”

路透社12月8日一篇报道说:“对苏联的留恋将迥然不同的独联体国家联系在一起,这个松散的贫穷新生国家的集合体,被分裂主义、民族冲突和经济纠纷折磨得四分五裂,人们不禁要问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点?”文章采访了塔、吉等独联体国家经历过苏联时期的中老年人,他们的观点是,20年后,对前苏联岁月的留恋似乎成为维系该组织的唯一纽带。46岁的阿什莫娃是吉尔吉斯斯坦一家美容院老板,她回忆起苏联时代的低工资和禁止普通公民出国旅行的限制,但谈到吉近年来的变化,她表示“这是个在6年来爆发过推翻两任总统的革命国家,去年的民族冲突又造成数百人死亡”,想到这些不稳定因素,她愿意以当前的相对富裕换回苏联时期的“人民友谊”。

俄罗斯社会研究协会主席博尔久戈夫表示,20年前的12月21日,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了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的文件,如今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将苏联的和平解体,以及随后冷战的和平结束视为“20世纪令人惊讶的成就”,原因是“同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帝国、奥斯曼帝国或者葡萄牙帝国的解体相比,苏联的终结是相对和平的”。

相对于这种“和平结束”,一些独联体国家20年来却不平静。苏联解体后,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立起了一尊看上去很像是美国自由女神的雕像,但仔细看去,这尊自由女神像手里高擎着的不是火炬,而是一轮金色太阳。这尊“混搭”的自由女神,带给吉国居民的不仅是概念上的自由,也有时隐时现的政局动荡。到了2011年夏天,这尊混搭的自由女神像终于被柯尔克孜族民族英雄玛纳斯替代。

“欧亚联盟”面临现实考验

独联体作为整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使俄罗斯有了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据俄新网报道,独联体国家面积占全球的16.4%,拥有全球4.4%的人口,还有全球1/5的石油、2/5的天然气储量、1/4的煤炭、10%的电力生产量、1/4的森林和大约11%的全球可再生淡水资源与13%的耕地。不过,美国经济咨询机构IHS环球透视的俄罗斯问题专家格沃拉亚认为,独联体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将是制约“欧亚联盟”扩大的一个因素。严重依赖俄罗斯提供能源的乌克兰就对俄罗斯的意图表示怀疑。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分析家阿里克谢·马拉申科也分析说,有着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或阿塞拜疆,短时间内都不会考虑加入俄罗斯主导的联盟。

独联体纪念峰会在莫斯科举行之际,乌克兰—欧盟峰会几乎同时召开。峰会前夕,乌克兰外长格里先科在德国媒体上撰文称,尽管受到外界压力,乌克兰还是做出了融入欧洲的“文明选择”。格沃拉亚也说:“俄罗斯以西和以南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最终将有可能融入西方。”有俄罗斯学者断言:“没有乌克兰加入,独联体一体化就没有前途。”

美国智库“美国安全项目”研究员约书亚·福斯特12月16日在《大西洋月刊》网站撰文说,对独联体来说,中亚大部分地区仍发展滞后,比如,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使该国政府疲于应付,塔吉克斯坦经历了长期残酷的灾难性内战,突然爆发的民族暴力冲突事件使吉尔吉斯斯坦陷入沉寂。约书亚还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统治者“都在进入其第二个10年统治期”,从很多方面而言,该地区的钟摆已经停止,严重缺乏政治和社会进步。

西方舆论还一直批评部分独联体国家的政治体制。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文揶揄说:“该做个新计划了,‘斯坦’们。”文章说,脱离苏联20年后,依靠能源产业,哈萨克斯坦等国出现变化,但该地区各国面临的风险是缺乏变革的国内政治,中亚几国仍在前苏联强人的统治之下,他们害怕社会骚乱和激进伊斯兰运动。与此同时,肆虐的裙带关系不但阻碍经济增长,还导致社会不公,政府机关内的苏联官僚作风根深蒂固。

因此,当西亚北非发生动荡时,人们会猜测“阿拉伯之春”会不会刮到独联体国家,它们中谁将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其实,如何防范“阿拉伯之春”扩散也是莫斯科纪念峰会上的一个话题,独联体各国希望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共同阻止这一革命的蔓延。

困扰独联体国家的还有各成员国发展不平衡、国内腐败等社会问题。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均GDP为843美元,不到其邻国哈萨克斯坦的1/10。在吉尔吉斯斯坦流传着一则前苏联时期的黑色幽默:某农庄换届选举,大多数社员打算撤换掉现任领导,理由是贪污。但有一个智者却告诉大家,我们不能这么做。他解释说要换掉他,还会再来一个同样贪婪、拎着提包的领导。现在,一些吉尔吉斯斯坦民众仍对国家的腐败现象十分不满。家住吉总统府“白宫”对面街道的家庭主妇努尔古丽抱怨说:“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他的家眷把半个国家资产变成了自家财产;而后面的政府,又把另一半国家资产变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什么都没有。”

独联体内的一些成员国还要在俄美之间搞平衡。为遏制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加强军事关系,向这些国家派出军事教官并邀请当地军官参加美国军事院校培训。2003年当美国入侵伊拉克时,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似乎已如日中天。以向阿富汗派遣部队的名义,美国还高价租用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空军基地。但最近几年,俄罗斯逐渐恢复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亚各国领导人向俄罗斯做出的让步增多,才使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开始减弱。

普京拒绝对话称反对派领导人不够资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07:51 新闻晨报

□柳洪杰(中国日报特稿)

综合外国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当地时间12月28日表示,他愿意与反对派对话,只可惜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代表性人物。普京还拒绝与其他总统竞选人举行电视辩论。

称反对派没有共同纲领

普京28日在接受俄罗斯国有通讯社采访时说,政府的确应该与反对派领导人进行对话,但找不到“可以进行对话的人”。“反对派领导者们应该形成某种共同纲领或共同立场,以便让政府了解他们的诉求。但是,他们有共同纲领吗?没有。那么,我们该与谁对话呢?”

此前一天,普京也曾做出过类似表示,并批评示威者缺乏具体的目标和统一的领导者。他还拒绝了示威者提出的重新审查选举结果的要求。

28日,在被问及对俄罗斯著名“反腐败博主”阿列克谢·纳沃尔尼的看法时,普京认为纳沃尔尼“还不够资格”,因为他只是众多领导者之一。这是普京首次评价纳沃尔尼,后者已被很多观察者认为是俄罗斯反对派中最具声望的“潜在领导人”。

在本月4日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选举之后,一些俄罗斯反对党和媒体纷纷指责投票违规,成千上万民众陆续发起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仅在25日就有数万人走上首都莫斯科的萨哈罗夫大街,抗议选举舞弊。

不会参加大选电视辩论

普京此前曾宣布,他不会参加总统竞选人电视辩论会。在28日接受采访过程中谈到这一问题时,普京解释说,竞争对手并没有像他一样承担繁重的具体工作,而且他们总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这类辩论是“毫无意义的”。

普京还说,反对派总统竞选人往往会做出各种承诺,但并不准备付诸实施,而他本人作为总理肩负着更大责任,必须言而有信;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会派遣自己的“助手兄弟们”参加电视辩论。

最新民调显示42%俄罗斯人支持普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3日16:48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莫斯科1月13日电 (记者 施晓慧) 俄罗斯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今天公布的调查结果,大多数(75%)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总理普京2012年会成为总统,同时有42%的俄罗斯人准备在3月份的大选中投票给普京。

这项民调显示,对于谁将在2012年成为国家总统的回答,3%的人认为,是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2%的人认为,自由民主党领袖日里诺夫斯基;还有2%的人认为,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不到1%的人表示,成为国家元首的可能是商人米哈伊尔·普罗霍洛夫、或者“公正俄罗斯”党领袖谢尔盖·米罗诺夫、或者符拉迪沃斯托克前市长维克托·切列普科夫、或者反对派爱德华·利莫诺夫、伊尔库茨克州州长德米特里·梅杰采夫或者“亚博卢”党创始人之一的格里戈里·亚夫林斯基。

超过半数(55%)俄罗斯人认为,普京会在第一轮选举中获胜,还有21%的人认为,他只能在第二轮中获胜,4%的人预言,普京会失败。

调查资料表明,42%的人准备投票给普京。9%的人倾向于投票给久加诺夫,9%的人给日里诺夫斯基,4%的人给米罗诺夫,3%的人给普罗霍诺夫,1%的人给亚夫林斯基。不到1%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大选中投票给其他人(伊瓦绍夫、梅杰采夫、利莫诺夫)。还有1%的受访者说,会毁掉选票,有8%的人不打算参加投票。还有12%的俄罗斯人会去投票,但目前还没有决定投票选哪位候选人。

普京竞选可能遭遇六人挑战 分析称其当选无悬念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0日02:29 新京报 微博



俄总理普京的再任总统之路并不轻松。



亚夫林斯基 59岁,曾于1993年至2008年担任俄亚博卢党的领导人,两次参加总统选举。



米罗诺夫 58岁,公正俄罗斯党领导人,主张社会民主及直选地方行政首脑。



日里诺夫斯基 65岁,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持有强烈的极端民族主义立场。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总统候选人登记于18日结束。从目前情况看,包括总理普京在内的7位候选人将可能最终获得登记许可,参加今年3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分析人士认为,根据当前民调判断,普京最终当选总统几无悬念。

29日公布最终名单

俄罗斯总统候选人的最终名单将于本月29日公布。在去年12月举行的俄罗斯新一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只有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和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得票率超过7%,成功进入新一届国家杜马。这4个政党分别推出了普京、久加诺夫、米罗诺夫、日里诺夫斯基作为本党总统候选人,他们均已获得中央选举委员会(中选委)的登记许可。

俄法律规定,除了在国家杜马中获得席位政党所推举的候选人外,其他人只有在获得200万个国内支持者的签名后,才有资格成为总统候选人。目前,富商普罗霍罗夫、亚博卢党创始人亚夫林斯基、伊尔库茨克州州长梅津采夫已收集到足够的签名,并提交给了中选委。

只有两个“新面孔”

久加诺夫、米罗诺夫、日里诺夫斯基、亚夫林斯基几人是俄政坛上的“老面孔”,他们都曾作为总统候选人参加过总统选举。另两名总统候选人的情况是:作为俄政界新秀,富商普罗霍罗夫曾于去年夏天当选俄在野党正义事业党主席,但不久之后,他因为党内出现矛盾而离开该党。梅津采夫此前知名度不高,他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有些出人意料。

普京支持率遥遥领先

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本月最新民调显示,普京的支持率为48%。去年12月中下旬,俄权威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对全国45个地区1600名成年人调查后发现,75%的被调查者认为普京会当选总统。

现在,俄各反对党派均无法推出可与普京匹敌的竞争对手。最新民调显示,久加诺夫、米罗诺夫、亚夫林斯基、普罗霍罗夫的支持率都没有超过10%。

■ 立场

反对派欲将普京拖入“加时赛”

准备组织新的大型集会游行,试图将普京拖入大选第二轮

据俄媒体报道,各反对派正在筹划新的抗议活动,试图阻止普京在首轮投票中获胜。

根据俄法律,如果总统候选人在首轮投票中获得超过50%的选票,那么他将直接当选。如果没有人在第一轮获得过半选票,那么得票最高的两位候选人将参加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反对派“团结”运动主席涅姆佐夫说,新的大型集会将与游行结合起来,参加人数将超过去年12月末莫斯科集会人数。俄警方称那次集会人数约达3万。

俄反对派组织“左翼阵线”领导人乌达尔佐夫几天前曾建议选出“过渡总统”。他向公正俄罗斯党领导人米罗诺夫及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建议,如果他们能签署保证书,承诺在赢得选举后一年内对选举法进行彻底改革,对宪法作出必要修改,并于一年后辞去总统职务,提前举行议会及总统选举,那么“左翼阵线”将在这次总统选举中支持他们。

观察人士认为,反对派的这些举动是试图降低普京的支持率,将其拖入第二轮投票。而如果普京在第二轮胜出,他未来的执政空间和自由度会减少,在推行政策方面也不会得心应手。但普京方面并没有示弱,而是通过重要人事变动、加大电视宣传、提高活跃度等措施提升自己的支持率。在已经公布的部分竞选纲领中,普京提出改善社会福利,同时也提出保护私有制等迎合右翼自由派选民的措施。据新华社电

■ 举措

政府准备网络直播大选实况

将在各个选区安装摄像头,在大选投票日网络直播,以防舞弊

俄罗斯媒体19日报道,俄通信部门计划在各个选区安装摄像头,在总统大选日当天网络直播大选实况,以防止舞弊。

俄通信与大众传媒部官员普加乔夫透露,直播各选区情况的专门网站将于2月1日启动,俄网民须注册才能观看直播。据悉,网络直播大选的建议是由普京提出,并为此拨款130亿卢布。去年12月举行的俄议会大选,正是因为涉嫌舞弊,引发俄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示威活动。

此前一天,普京在会见俄平面媒体及电视台总编时说,他主张总统选举应高度透明化和公开化。

“只有拥有民众真实的信任度和支持率……才能够实现你的意愿。如果没有民众支持,那么最好不要参加选举。我希望,我们的选举将是透明和最大程度诚实的选举。”普京说。

普京还强调,对他而言掌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解决国家所面临问题的机会。“如果民众把国家、俄罗斯、把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托付给另外的人,那就意味着应该是这样,那就让那个人来任总统。”

普京当天还称,反对派人士应当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

“一些反对的人将宣称选举不诚实,”普京说,这是政治角逐的进程,“我们将尊重这些反对人士,但他们也应当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

俄罗斯官员称欧美干预俄总统选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20:57 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2月3日电 (记者 周良)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中选委)主席丘罗夫3日指责欧盟和美国官员干预俄总统选举,认为有必要从国际法角度对美国国务院以及欧盟官员干预俄总统选举的做法进行评估。

俄罗斯将于3月4日举行总统选举。根据俄法律,除进入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的政党所推举的候选人外,其他人要想获得总统候选人资格,必须收集到200万支持者签名。由于亚博卢党创始人亚夫林斯基递交的支持者签名中存在大量违规现象,俄中选委拒绝登记其为总统候选人。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要求俄中选委立即登记亚夫林斯基为总统候选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也对俄中选委的决定表示了失望。

针对欧美官员的表态,丘罗夫说,俄罗斯选举机构在本次总统选举期间受到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欧美官员的表态无异于要求俄中选委出于政治考量违反现有法律。

针对阿什顿发言,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2日表示,阿什顿的言论超越了俄罗斯能够容忍的范围,与俄罗斯和欧盟之间伙伴关系的精神不符,欧盟领导人应更多关注自身问题,而不是教其他国家如何尊重民主。

普京文章:“阿拉伯之春”西方行为卑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08:41 新华网

【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报》2月27日文章】题: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阿拉伯之春”的教训与结论(作者俄罗斯总理、总统候选人弗拉基米尔·普京)

我一直认为,所有国家的安全都密不可分、不允许过于经常地诉诸武力、无条件地遵守基本的国际法准则。对上述内容的轻视将导致国际关系的动荡。

欺世盗名

接二连三爆发的武装冲突,都是以人道主义目的作幌子,正在毁坏数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尊崇的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中,道德和法律的真空正在日益形成。

经常有人这样说,人权高于国家主权。的确,这是毫无疑问的,反人类罪应当受到国际法庭的惩罚。然而,当这一原则的运用可能损害国家主权,当人权是由外来势力维护,是有选择性的,即在“维权”过程中普罗大众的一些最基本、最神圣的权利,如生存权会遭到蹂躏,那这就不是什么崇高事业,而是最简单不过的巧言惑众了。

重要的是,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可以有效地对抗来自某些国家的蛮横要求,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肆意妄为。谁都无权赋予自身联合国的特权,尤其是在针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北约首当其冲,它试图将与 “防御联盟”不相称的职能揽上身,而且演得过于入戏。我们都记得,那些沦为“人道主义”行动和“民主火箭炸弹”输出牺牲品的国家,曾疾呼遵守国际法以及起码的人类道义,但无人理睬。没有人听到,也无人想听。

歇斯底里

一年前,世人目睹了如下现象,即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似乎如有约定,同时爆发了推翻专制统治的游行示威。“阿拉伯之春”最初被人寄予催生积极变革的厚望,然而人们很快便发现,在许多国家,事态的发展并未按文明方式进行,没有确立民主,也未保护少数族群的权利,而是排挤对手、发动政变,统治方被更具侵略性的新统治力量所取代。

来自外部的干预,对内部冲突其中一方的支持,令事态发展笼罩上负面色彩,该干预的性质就是武力干预。事态最终发展到一系列国家以人道主义口号为理由,借助空军,消灭了利比亚政权。作为尾声,还上演了对卡扎菲的非中世纪式,而是原始蛮荒式的镇压。

不能让某些人企图在叙利亚重新上演“利比亚版本”。国际社会首先应当推动叙利亚国内的和解。重要的是尽快停止暴力,无论其源头如何,最终启动全民对话,即没有先决条件、没有外国干预、尊重该国主权。这将为叙利亚领导层所公布的民主化措施得到切实履行营造条件。重要的是,不能放任大规模内战的爆发。

我们汲取了惨痛的教训,反对通过相关的安理会决议,因为它们可能被解读为向叙利亚国内冲突发出军事干预的信号,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性立场,俄罗斯与中国在2月初才没让一条正好可能被用作不同解读的决议通过,后者可能会刺激叙利亚国内冲突中的一方采取暴力行动。

因此,考虑到对俄中行使否决权的尖锐甚至濒于歇斯底里的反应,我想事先警告我们的西方同行,不要沉迷于采取先前使用过的简单套路,即倘若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对某个行动的许可当然不错,如果没有,就建立利益攸关国联盟,实施打击。

此类行为的逻辑本身就是相当危险的,而且不会有任何好结局。至少无助于饱受冲突煎熬国家内部局势的调控。但更为可怕的是,它会引起整个国际安全体系的进一步失衡,损害联合国的威信和核心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行使否决权绝非任性而为,而是《联合国宪章》中所确立的国际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何况它正是在美国的坚持下才被写入宪章的。

我非常希望美国和其他国家汲取惨痛教训,不要试图在不具备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在叙利亚动用武力。我简直不明白,某些人动武的欲望为何如此强烈。为什么不耐心酝酿出反复权衡、兼顾各方意见的集体立场?更何况在叙利亚决议中,该立场的轮廓其实已经相对清晰。剩下的只是向反对派武装提出同样的要求,跟先前对政府的态度一样,包括将部队从城市中撤出。倘若对此加以拒绝,就只能用卑鄙一词来形容了。如果我们想保护平民安全,而在俄罗斯看来,这一直是首要目的,就亟需说服、开导武装对抗的所有参与方。

还有一点。目前,俄罗斯公司在所有被“阿拉伯之春”席卷的国家,跟在伊拉克一样,都失去了我们经过数十年辛苦耕耘而在当地市场上占据的份额,丢掉了大宗的商业合同。而空出来的市场则被那些参与推翻当地政权国家的企业所侵占。或许,我们会产生如下印象,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最可怕悲剧的原因不是出于对人权的关注,而是某些势力希望重新瓜分市场。

制造动荡

总体来说,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切都是具有教益价值的。当地的时局发展表明,如果借助武力手段来推进民主可能而且经常会适得其反。—些势力突然冒出,其中包括宗教极端份子,试图改变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世俗性质。

“阿拉伯之春”同样表明,当前的国际舆论,是在先进信息和交流技术深入推广、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互联网、社交网站、移动电话等,正在与电视一道,成为影响内政以及国际政治的有效手段。

包括软实力在内的—些概念也相当风靡,作为实现外交目标的一揽子非武力手段及工具的集合,它主要依靠信息以及其他—些手段取胜。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手段经常会被用于培植和挑动极端主义、分离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操纵社会心理,对主权国家的内政直接干预。

什么是言论自由和正常的政治意愿表达,什么是违背国际法的“软实力”手段大行其道,对此应当明确判断。对于非政府的人道主义组织和慈善团体的工作,我们当然欢迎,如勇于批评政府等。然而,一些被外部势力控制的“伪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机构,以在某些国家制造局势动荡为目的,其行为当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普京的政权逻辑:俄罗斯从一开始就是超集权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17:59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201206期封面

俄国寡头资本主义的终结者

普京的政权逻辑

文 李鸿谷

3月4日,俄罗斯总统选举开始投票。普京再次参选,更准确地说,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总统选举。他会被选上吗?

圣彼得堡,普京的家乡,2月26日,我们的记者在这里目睹了一场近2万人的反普京游行。“这张脸我们已经看了12年了,我们厌烦了!”这是游行者的一种理由。但是,政治的情势是,有反对,则有赞成。圣彼得堡游行的前三天,莫斯科也有一次游行,规模更大,12万人参加,是支持普京的。民主选举,票决总统,投票结束,结果即会分明。所以,讨论普京会不会被选上,远远不如思考什么样的制度帮助了他,使他可以在俄罗斯总统与总理的位置上屹立12年。而且,如果这次选上,屹立的时间还会延长。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苏联蜕变为俄罗斯后,在这个基础上的俄罗斯民主政治发生史及其演化,当然值得我们深入观察。

俄罗斯在独立之后的第二年,这个国家究竟是选择总统制的民主制度,还是选择议会制的共和制度,形成激烈的对抗。叶利钦动用了军队,包围俄罗斯苏维埃(议会)所在大厦,对苏维埃委员实行封锁与囚禁,在盾牌、火箭炮、坦克、装甲车以及饥饿、流血、死亡……之下,叶利钦以及他的总统制民主制度获得了胜利。之后,俄罗斯的民主制度形成“超级总统制”——按一般意义理解:行政、立法与司法分立的三权之上,是总统。

所谓政治,并非制度确立,诸事顺遂。相反,为确立“超级总统制”,叶利钦消耗太多资源,加上病痛不断难以正常工作,结果在“超级”制度之下,却是一个极其孱弱的总统。这很反讽,却是现实。当时,近在眼前的危险是,他还有可能赢得下一届总统职务吗?如果不能,刚刚确立的总统制民主制度,很可能灰飞烟灭。

俄罗斯的改革之道,延续的是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时代选择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并行的两条道路。在叶利钦为总统制民主制度奋力搏杀之际,俄罗斯富豪已经崛起,他们后来被称为“寡头”。如果叶利钦下台,如果回到旧体制,这些寡头以及刚刚兴起的市场经济,也同样可能灰飞烟灭。因此情势,寡头们联合起来,倾其所能,帮助叶利钦成功竞选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保住了他的总统位置,寡头们参加完这次选举,会自动从政治竞技场退出吗?尝到了政治权力滋味的寡头们,既然可以“制造叶利钦”,为什么不可以制造下一任总统呢?

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经此总统选举,有了一次奇怪的纠缠,结果,寡头们得出结论:权力应当听命于财富。选战过后,叶利钦也迅速发现:“金融资本变成了政治资本,银行家们开始试图公然地、直接地对政权机构施加影响,在政治家的背后操纵国家。”

如果说此前叶利钦竞选总统时的激烈对抗,是在继续走市场经济,还是回到计划经济的“两条路线”上的冲突,那此后,即为民主政治体制之下,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对抗。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由普京代理总统之职。他有可能解决寡头干政,甚至“制造总统”吗?没有太多人对他的成功有信心。

第二次车臣战争帮助了他。车臣,是这个国家深刻的内在的国家利益问题。简而言之,社会主义阵营可以瓦解,苏联可以瓦解,为什么车臣不可以从俄罗斯独立出去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俄罗斯套娃”般的问题。只是,它的危险在于,如果车臣独立,那么,俄罗斯亦将不复存在。普京决定制止这种崩溃,并乐意以自己的职务做赌注。他采取了他所有前任都未采取的战略:攻击!最强硬的攻击!不是解决车臣独立武装侵略邻邦的问题,而是彻底歼灭车臣武装力量。

结果,普京的战争胜利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并以高票当选俄罗斯总统。

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民意选择,因为战争,因为制止国家分裂与崩溃,普京获得了极高的民众支持率——这也是他的前任所没有的政治资源。换言之,他拥有了前任总统所没有的空前的权力。在这个时候,寡头们还有可能“制造总统”吗?正相反,普京获选总统之后,解决的正是寡头干政。寡头们在俄罗斯市场经济形成初期对国家财富的非法掠夺,成为普京处理这一系列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普京如此作为,又再一次帮助他赢得了更多的民意支持。

叶利钦创造出超级总统制度,此际,有了一位可以与超级总统制度匹配的超级总统。普京自己对此亦有明确表述:“(俄罗斯独立)从一开始,就是超集权国家。其实这已经写到俄罗斯的遗传密码里,俄罗斯的传统与俄罗斯人民的思维模式都有这种影响留下的烙印。”

超级总统制——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从2000年普京获选总统开始它本来面目的运转了。但是,这就是俄罗斯民主政治制度的终极样本?2012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它需要一个答案。

普京之谜:

克格勃与圣彼得堡

叶利钦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已经失业两个月的普京去莫斯科,寻找工作的机会。这次看上去很有把握,他的朋友将他介绍给尼克莱·亚格罗夫。在莫斯科,亚格罗夫给普京看了一份总统任命草稿,说下周这份任命他做政府主管的草稿,将由叶利钦办公室签字,然后,普京就可以上岗——做亚格罗夫的副手。

“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普京问。

“飞回圣彼得堡。签完字我们再找你!”

普京离开莫斯科,三天后,他看到报道:亚格罗夫被免职,丘拜斯接替了他的位置。那份许诺的工作,被撤消了。这并不是普京寻找工作机会的第一次失败。

文 李鸿谷

克格勃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他不可逆转的改革之旅。

这时候,普京完成了他在莫斯科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的特训。这是普京第二次接受对外情报工作的训练。训练的目标很明确,结束后他将赴国外担任情报工作。在苏联,情报官员大致要接受过两门学科的高等教育,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同时经过若干次特别训练,然后才有可能获得去国外工作的机会。那个时代苏联的精英培养,莫不如此。

这次在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的特训,对精通德语的普京而言,结果一开始就很清楚:他将有机会去德国工作。问题只是,他要去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如果去联邦德国,按程序,则必须先在克格勃总局工作一年至三年。”在自传《第一人:普京自述》里,他解释说,“而去民主德国,则可以立即起程。我拿定主意,立刻外派。”1985年,33岁的普京,决定去到民主德国,开始了他的国外情报工作生涯。

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他的克格勃生涯,是所有人的好奇。

当年培养他的红旗学院的老师曾这样告诉媒体:“我认为他不是一心钻营的人。但是,我记得我也在他的评语中写了几条负面特点。在我看来,他当时多少有些内向,不善交流。这既可以看成缺点,也可以看成优点。”

那么,在克格勃的标准里,如何拿捏“内向”与“外向”呢?同是这位接受采访的老师说:“我们曾经有位学员完成任务像钟表一样精确。他的分析能力非常出色,所以他很快就能找到最佳解决办法。事实上,他的速度实在快,有时候你觉得还没提问,他就已经知道答案了。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他学习结束时,我给他打的评语是不适合从事情报工作。不幸的是他的个人品质——出风头……虽然对这位学员总体上是肯定的,但他因此无法从事情报工作,他不能成为外派特工。”

克格勃,尤其是对外情报人员的素质——“职业情报人员要学会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在任何环境下都让自己感到自然和随意,不能让自己表现得卓尔不群,同时能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并监督周围的人。职业情报人员不仅应当聪明,而且还要非常值得信赖。”很显然,普京符合这样的标准。比较之下,克格勃的标准,警惕的是“外向”——出风头。

有意思的是,普京在自传里,对自己的评论用了一个很专业的词汇:“过低的危险感。”在回答“在关键时刻能保持镇静”这一问题时,普京说:“我能保持,甚至过于镇静。后来我读情报学院,在那里接受过一次测试,他们认为我‘过低的危险感’是负面性格特征,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缺陷。你必须在关键时刻迅速动作,才算反应良好……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靠危险感工作的。”克格勃生涯所塑造的普京,特别是他的个性特征,是我们认识他的关键。

妻子柳德米拉·普京娜带着1岁半的孩子,跟着普京一同去到民主德国的德累斯顿。在国外工作,对当年的苏联人,是一种荣耀。柳德米拉的记忆更感性:他们(民主德国人)每周都要清洗窗户。商品丰富——虽然赶不上联邦德国,但总比俄罗斯强。有一个细节我很惊讶,是一件小事,清晨上班前,大约7点,德国各家的妻子来到后院,在两根柱子中间拉起一道绳,然后她们把洗好的衣物晾出来,一件一件,非常整齐,大家都是一个样子。民主德国安全部门的人工资比我们高,当然我们想方设法节省开支,为的是攒钱买一辆汽车。真的,我们坐在皮箱上梦想回家。最初我们非常想家……

5年的国外情报生涯,生活方面,普京的记忆只有一件:“我们常去一个叫做拉德堡的小镇,那里有民主德国最好的酿酒厂。我经常要一个3升的小桶,把酒倒进桶里,装上龙头,然后可以直接从桶里喝酒。所以我每周喝3.8升啤酒。我的体重因此增加了25磅,达到了165磅。”普京当选总统后,俄罗斯记者找到了这家名为“爱慕德尔”的啤酒小店,店主还记得普京,“他一次也没喝醉过”。俄罗斯旅游公司由此推出了德国的“普京之旅”,拉德堡小镇的这个小酒店,被命名为“普京角”。

民主德国5年时间的情报生涯,改变了普京的体重,还改变了他什么?

大学毕业,普京即分配进入克格勃,这是1975年。在第一次参加特工们的讨论,拟定出工作计划时,普京的意见让老特工很意外:“这样不行!为什么?不合法!”法律系毕业的普京的这个反对理由,让老特工吃惊。“什么法?……我们有上级指示!”“菜鸟”普京遭到老特工的讥讽与教导,“对我们来说,上级指示就是法律。”普京由此开始职业生涯。只是,这种开始并不让普京感到愉快,他说:“我的同辈人都有同感。”

在苏联,搞情报工作的必须是党员,但对普京这一代克格勃而言,“党的干部不受欢迎。专职党务干部调入情报部门后,结果都是一事无成,不是混官做的,就是野心家。那里有各种党务干部,他们一般都是自我膨胀的人。他们把自己看成大领导,不想做具体工作。所以他们引起专业人员的怨恨,也是自然的事”。

“专业人员”普京以及他那一代克格勃新人,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与职业尊严?

可以在国外工作的情报处始终是克格勃里最让人神往的组织,只是,在国外工作,即使在同一社会主义阵营里工作,仍不免价值观遭受冲击。对于情报人员,最困难的是,从国外回来后很难习惯苏联的现实。普京的解决之道是寻找老一些的同事交谈,“当然不是斯大林时代的老同事”。这条解惑之途,在相当的意义上开启并拯救了普京。

“我有位朋友在阿富汗工作,负责安全事务。他回国后,我们什么都问。你还记得当初这里是什么样的吗?凡是与阿富汗有关的东西都能引起‘乌啦!’我们都觉得有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所以我们才找他谈话,问他在阿富汗工作的感受。要知道,在阿富汗发射导弹需要他的签名,没有他的签名,轰炸绝对无法实施。他给我的答案使我大吃一惊:‘你知道,我衡量工作结果的标准是有多少文件没有签字。’这确实令我震惊。经过这类谈话之后,我反复思考,这些人都是权威,他们是我尊敬的人。忽然他们的观点与人们习惯的既定说法背道而驰。当时在情报部门,我们允许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可以说一般人不允许说的话。”

“衡量工作的标准是有多少文件没有签字”——拒绝才是一种能力,一种评判工作的标准。这当然让人惊讶。绝对忠诚之下,普京很偶然发现了可以摆脱控制形成自我的“自由”。这或许让普京自己都深觉意外。极权体制下的情报人员,是制度性逸出僵化意识形态控制的那一小部分人。欧洲人,包括俄罗斯人在研究苏联变革的起点时,共同的认定是,改革开始于同样是克格勃出身的安德罗波夫——“他对苏联真实状况,比任何领导人都知道得多。”可惜他在位时代太短,只能由他选择的接班人戈尔巴乔夫来完成苏联变革。

部分政治研究者在分析普京时,注意到了情报机构这种特殊性,但在此途上寻找普京后来演变的轨迹——以求解答“普京之谜”,结果很难找到他“自由主义”的倾向。因为,研究者忽视了情报人员的制度塑造条件:只有忠诚之下才有“自由”。忠诚,是第一位的。

在自传里,普京描述自己在民主德国的情形:“我是高级官员,接下来我的工作是处长助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来我又晋升高级助理,再也没有更高的职位,我上面是高级管理层,我们只有一个老板。后来,我被选为克格勃驻民主德国办事处党委委员。”那么,普京究竟具体做什么呢?“通常的情报工作!”这个话题,就此打止,普京不再给出任何解释。他拒绝将他的克格勃经历传奇化,虽然这或许能为他赢得更多关注。

可是,所有人都好奇他在民主德国干了些什么。研究者能够找到的只是“环境证据”。

苏联内部的控制模式,共识性的看法是:显性部分是意识形态指导之下,由苏联共产党各级组织进行;隐性部分,则由秘密警察,亦即克格勃控制。那么,戈尔巴乔夫开始自己的改革之旅,要整肃僵化的各级党组织,将他们转轨,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结构,他需要依靠什么样的制度性力量来帮助他呢?这是真正深入观察苏联变革,以及后来无可逆转崩溃的极有价值的思路。在俄罗斯极有声望的德国研究者阿列克塞德尔·拉尔由此着手,在其所著《克里姆林宫里的“德国人”:弗拉基米尔·普京》一书里,描述这一过程:

在改革时期,在克格勃那里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即增加新的职责:在一党制的领导下促进改革,把市场经济成分灌输到由党控制并操纵的那种僵化结构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戈尔巴乔夫依靠很久之前的靠山——安德罗波夫的人数众多的顾问、专家,用克格勃机关来拆掉由党组织任命的干部队伍。由于克格勃内部拥护政治改革的人的积极活动,那些习惯于追求豪华奢侈生活、工作极不认真的共产党官僚们的位置开始动摇了。因为,戈尔巴乔夫通过克格勃掌握了能够损坏他们名誉的证据确凿的事实。

表面上看,这当然是人事更迭。但实质的戈尔巴乔夫变革思想,往往容易被忽视,更重要的是,又因为克格勃的秘密性质,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亦被广泛忽略。比较起来,见多识广的克格勃,尤其是情报人员更容易接受戈尔巴乔夫的思想。

那么,克格勃作为改革“先锋”部分,他们在国外如何起作用呢?德国人拉尔描述说:“莫斯科竭力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处在第一线的民主德国寻找新的、目光远大的党务活动家,把忠于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人与能够改革社会所有制的人结合起来,力求在变革时代不至于丢失政权。”

已经公开的材料表明:1987年,苏联情报总局局长秘密访问民主德国的德累斯顿和东柏林,他公开支持民主德国实行社会制度民主化的思想,建议让更年轻的中央书记取代现任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阵营里,苏联的做法一如国内:不换思路换位置。但是,这次情报总局局长的民主德国之行——换帅之举未获成功。于是,克格勃制定了一项名为“光线”的行动计划,用更隐蔽也更直接的办法达到目的。

普京参加了“光线”行动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17:59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普京参加了“光线”行动吗?

民主德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发现了克格勃的秘密行动计划,德累斯顿的民主德国安全部门负责人,很愤怒地指责在德累斯顿的克格勃从事这一“反德”行动。德国方面的研究者认为:这时已向普京发出逮捕令。但是,世事难料。由克格勃发起的“光线”行动,结果却是民主德国人民的反抗,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共由此失权;这时,正是刚刚向普京发出逮捕令之际。政权倒闭带来的意外的结果是,德累斯顿的民主德国安全部门负责人选择了自杀。类似更换他国领导人这种高度机密的行动,因深知内情的当事人自杀,所有直接证据就此中断。这段历史,沉入深幕。

“有报告说你参加了‘光线’行动?”“没有!”后来,普京的回答很明确。

以秘密组织克格勃调查并制约腐败的党组织领导,并以此策略扩大到社会主义阵营,共产党控制的国家,内部瓦解,势在必然。但是,共产党组织的瓦解,同一结构里的克格勃系统能置身事外?

柏林墙倒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1989年底,愤怒的民主德国人聚集在德累斯顿的克格勃办公楼前。这是普京难忘的经历,他回忆当年:

人群越来越愤怒,我走出去问他们想得到什么。我向他们解释,说这是苏联军事设施。人群里有人高喊:“那你们在停车场的汽车为什么挂德国牌照?你们在这儿到底干什么?”他们好像在说:“我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我解释说我们之间有协议,允许我们使用德国牌照。“你是谁?你的德语说得这么好。”我回答说我是翻译……我集合了周围的保卫人员,说明目前的形势,有人告诉我:“没有莫斯科的指示,我们什么也不能做。现在莫斯科保持沉默。”几个小时之后,我们的武装人员赶来了,人群四下散去,但还是那句:“莫斯科保持沉默!”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已经消失了。很清楚,苏联正在生病,而且得的是不治之症——权力瘫痪。

“莫斯科保持沉默!”看起来,克格勃国外情报组织即使没有被国家抛弃,至少也被暂时遗忘了。这一结果,会给像普京这样勤力的克格勃情报人员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

至少在第一个总统任期里,普京的克格勃生涯是国内外媒体的兴趣焦点。普京曾很认真地回答了一位意大利记者对此的问题:“在苏联对外情报机关中有一种特别的氛围。人们几乎一生都生活、居住在国外。他们能够看到,苏联发生了什么,国外这里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模式,它们如何体现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情报机关里被培养出了对祖国、对国家的爱。这是全体情报人员必修的也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课程之一,我相信,它对我是积极的,其帮助的成分要比妨碍的成分多得多。”

相信普京的这一回答是诚恳的。只是,我们回到那个历史现场,“莫斯科保持沉默”时刻,普京对国家的爱与忠诚,将如何寄托呢?

离开民主德国,普京回到了圣彼得堡(当时叫列宁格勒),以副市长身份接待过基辛格。追问之下,普京不得不告诉基辛格自己曾是克格勃情报人员,在民主德国工作。似乎当时普京不太好意思提及这段经历,但他却得到了基辛格一个意外的反应:“体面的人都是搞情报起家的。我也是。”在“莫斯科保持沉默”时所遭遇的“忠诚”如何寄托之惑,这时,从一位美国政治人物那里,普京得到了另种回应:“你知道,由于当时我在苏联问题上采取的立场,我至今还在受人非难。我相信,苏联不应该这么快地放弃东欧。我们正在改变世界均衡,速度过快,我认为这可能导致我们不想看到的后果……开诚布公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普京告诉记者:我从未想过我可能从亨利·基辛格——传统意义上苏联的对手那里听到这样的话,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及苏联崩溃的叹息。

一个像苏联这样的大国的崩溃,它给所有苏联人带来的心理上的震撼与创痛,或许远远超过我们旁观者的想象。比如普京,他的“忠诚”,寄托给谁——典型的国家认同危机,是我们理解当年的苏联人,尤其是普京的一种理路,而且对理解他后来的行为模式,作用更大。

1990年了,即使没有民主德国安全部门的逮捕令,普京也不得不离开德国了。“如果德国反情报部门知道你在民主德国的一切活动,这就意味着他们也知道你在情报小组的一切事情,知道与你工作的每一个人,你的整个特工网络也就毁了。我们毁掉了一切——所有通讯记录、接触记录和特工网。我自己又烧毁了大量材料。我们最后把炉子都烧炸了。”

普京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回到他的出生地圣彼得堡。他们用在德国的所有积蓄购买了一辆伏尔加小汽车,还带回一台德国邻居送他们的旧洗衣机,这台洗衣机,他们又用了5年。想家的柳德米拉告诉媒体:“我们当时从电视里知道了一切关于苏联改革的情况。但回国后,我没发现任何变化——人们还在排长队,还要领配给卡和购物券,货架上还是空空的。”

市井生活

一个国家的剧变时刻,不只有像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那样的残酷而戏剧性的政治斗争,还有像普京这样基层官员的生存现实与心理困惑。而且,他们的生存经验,对未来俄罗斯的走向,更具研究价值。

当然,我们还不知道普京为什么会选择克格勃,成为一位谍报人员。

在2000年竞选俄罗斯总统之际,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普京”是谁,他的竞选班子负责人梅德韦杰夫邀请了《生意人报》三位记者,对普京六次采访,以完全问答的体例完成迄今普京唯一的一本自传——《第一个:普京自述》。

在这本自传的一开头,普京讲述了他的祖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祖父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山找到了一份工作,那里住的是列宁和乌里扬诺夫等人。列宁去世后,祖父调入斯大林的一处别墅,在那儿工作了很长时间。他没有遭肃反清洗,而且,他活得比斯大林还长。

按苏联一般惯例,领导人的厨师为内务部成员,大体上也可算在“秘密”战线上工作。这是普京选择克格勃的动机?当然不是。

普京的父亲出生于1911年,出生地就是圣彼得堡。17岁那年,他结婚了,之后不久去当兵上前线。在普京的回忆里,父亲当兵后,母亲生活很苦,“全靠我舅舅帮她,他总是从自己的配给中省一份给她。他有一段时间调到外地工作,我母亲就到了饥饿的边缘。有一次她饿昏了,人们以为她死了,把她跟尸体放在一起,所幸她及时醒过来,不住呻吟。她又活了过来,真是奇迹。她就这样从被困的列宁格勒活了下来”。当时,当过高级领导人厨师的祖父也帮不上普京的母亲。“那时人们一般不求人,而且环境也不允许。我祖父有一大帮孩子,而且他的儿子们都在前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不只是受困于圣彼得堡(列宁格勒)里的普京的母亲。在前线的普京父亲,是内务部下属爆破营的士兵,他们去执行一次到德国人后方的爆破任务,结果空投到目的地的28个苏联士兵被德国人包围了,最后逃出包围圈的只有4人,其中包括普京的父亲。回来后,他又参加战斗。“在小涅瓦,他们又被德军包围了。我父亲受了重伤,双腿被弹片穿透了。他如何穿过涅瓦河,回到我军阵地是最大的困难。碰巧有个战士是我们家过去的邻居,他看见我父亲,一句话没说,就背着他趟过了结冰的涅瓦河。他们成了敌人的靶子,但竟然谁也没死。那位邻居把父亲背到医院后,告诉他:我们不会再见面了。显然他不相信自己还会活着回来,也不相信我父亲能够活下来。”这个故事,在普京的讲述里,让人觉得温暖的部分是结果:“后来,我父亲没死,邻居也没死,他搬到了另一座城市,20年后,他回到列宁格勒,在大街上,他们两人竟然相遇了。”因为这次相遇,沉默少言的普京的父亲,向普京讲述了这个故事。普京也记住了这个故事。

从涅瓦河撤下来回到医院,普京的母亲在医院找到了他!“父亲看到她瘦成那个样子,就把自己的食物给她吃,还怕护士看见,结果还是让护士发现了,她不让他这样做,甚至有一段时间不让母亲去医院看他。后来,两个人都活了下来,只是父亲伤愈后成了瘸子。”

1952年,在战争期间两个孩子夭折后,41岁的父母生下了普京。

这一家住在圣彼得堡普京父亲工厂分配的一间宿舍里。普京的老师后来跟媒体描述那间宿舍:“他们公寓糟糕透了,大家住在一起,没有任何设施。没有热水,没有浴盆。厕所能吓死人。厕所门正对着楼梯,非常冷,楼梯边上安的是冷冰冰的铁扶手,而且楼梯也不安全,没有一处是平的。”

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普京,他自己描述有“大院气息”:“在楼梯的平台上,我深刻理解了困兽一词的含义,而且终生难忘。楼梯入口处有成群的老鼠。我的朋友和我经常拿着棒子追老鼠。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大老鼠,一直从楼道把它追到了角落。老鼠无处可逃了,它突然掉过头向我扑来。我吓了一跳,然后老鼠开始追我,我跳过平台冲下楼梯。还好,我比老鼠快了一步,在它进来之前关上了房门。”

工厂宿舍、筒子楼、共用厕所与厨房、追赶老鼠为乐的童年……这些中国人并不陌生。稍有不同的是,5岁的时候,普京母亲为他洗礼了。这件事还瞒着父亲,因为他是党员,还是车间的党支部书记。

在这里长大的普京,“不怎么想上学。我喜欢在外面玩”。当然,学还是要上的,从一年级到八年级,普京都在走路离家只有4分钟的193学校读书,虽然如此近距离,“我第一节课总是迟到”。即使是总统竞选前的“自述”,普京对自己调皮的童年,仍然津津乐道:“即使在冬天,我穿的也不多。因为穿衣服跑到学校,然后再脱掉大衣,这需要很多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我从不穿大衣。就像子弹一样,射到学校,立即坐到桌子后面。”

193学校的老师去家访,跟普京的父亲说得很委婉:“您的儿子没有发挥出全部潜力。你听他怎么说?‘那我能怎么办?杀了他?’”老师又说:“我们来一起帮助他,您在家里,我在学校,他的成绩可以超C。”虽然老师与家长达成了协议,但后来老师告诉来采访的媒体:“最后我们也没有发挥特别的作用。”这位老师说,在六年级的时候,普京终于发生了变化,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而且很轻松,并且在这时候加入了少先队。

变化因何而来?普京自己这样解释:“我十一二岁时开始学体育。我发现自己好斗的天性无法使自己在院子里或操场上称王,于是决定学拳击。但我学的不长,我的鼻子让人打破了,疼得要命,我连鼻尖也不敢碰。尽管大家都让我去做手术,我也没去医院。我知道创伤可以自愈。果真是这样,但之后我对拳击失去热情。后来我决定学摔跤,那种柔道和角力的苏联式结合。开始时学摔跤,后来才学的柔道。我碰到了一位出色的教练安那托利·西姆耶诺维奇·拉科林,他在我的生活里起到过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体育,我不知道后来生活会怎样,因为体育,我才摆脱了市井生活。说实话,大院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好的环境。”

显然,少年普京,身上有一点戾气,这是他性格里的一部分。很久后,仍能见到它的影子。普京的好友、他孩子的教父回忆当时已经参加工作的普京:“我们在车站等车,有几个人走上前来,不是恶棍,只是几个酒后的大学生。其中一个说:‘给根烟好吗?’我没吱声,但普京回答:‘不!不给。’那个家伙说:‘你为什么这么回答?’普京说:‘没有原因。’接下来发生的让人难以置信。大概有人动手想打他,猛然间不知是谁的袜子在我眼前闪过,几个青年不知逃到哪去了。普京转向我,静静地说:‘我们走吧!’然后我们走开了。我喜欢他摔翻那家伙的动作!一出手,那个人就腿朝天了。”

在回答俄罗斯《生意人报》记者问题时,普京承认自己也做过傻事,记者追问什么傻事?

在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在咖啡店里得回的不是零钱而一张国家发行的彩票,结果她抽中了一辆日古利牌小汽车。很长时间普京一家不知如何处理这辆车,他家并不宽裕,而这辆车价值3500卢布,卖掉它,对月收入只有100多卢布的普通苏联人而言,可以挣一大笔钱。但是,年轻的普京看到这辆意外得来的车,实在是乐疯了。那一代苏联人对小汽车的热衷,实在可用狂热来形容。而且小汽车所引发的故事以及改变的命运,实在是多且精彩。后来,父母决定宠儿子一次,他们把车送给了普京。

“傻事”就发生在他学车的时候,普京说:“有一次我和教练驾车出去,我当时还在读大学。一辆满载干草的卡车从另一方面驶来,我的车窗是开着的,干草散出芳香气味,我在拐弯处超过卡车,顺手拉了一把干草,我的车猛地调转方向。啊!前轮转向,我们直接冲向卡车后轮。我向另一个方向打把,我那辆不结实的小车两个轮子悬了起来。我们就要翻到沟里,幸运的是,车轮终于四轮落地。我的教练坐在旁边,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很难相信,这样冲动的性格,在克格勃工作10年,进入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学习时,他的测试会得到一个“过低的危险感”的结果。在民主德国的那个啤酒“普京角”,在有关方面禁酒令颁布后,他的同事亲眼看见他将一桶啤酒倒进花坛,之后滴酒未沾。曾经无比冲动的普京,后来自制力竟然如此强大。

看来克格勃生涯深刻地改变了普京。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克格勃呢?

这只能由普京自己解释。他说:“我开始想当水手,后来还想当飞行员,还订了一份航空期刊。但最后,《盾与剑》这样的图书和间谍影片完全抓住了我的想象力。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个人能办到一支军队办不到的事情。一个间谍可以决定上千人的命运。至少这是我当时的理解。”《盾与剑》是根据瓦季姆·科热夫尼科夫同名小说改编的四部系列电影,当时风行全苏;之后又有一部连中国人也知道的间谍连续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同样风行一时。

大约可以用中国电影《少林寺》所引发的学武风潮来理解当年普京的间谍梦想,他告诉记者:“为了弄明白怎么才能当间谍,刚读九年级的时候,我去了克格勃总部办公室。有个人出来听我诉说:‘我想在你们这里找一份工作。’‘好啊,但有几个问题。第一,我们不接受主动来的人。第二,你服役之后,或者接受某种高等教育之后再来找我们。’我很好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呢?’‘什么都行!但最好读法学院。’或许他只是想快点打发我走,但我记住了‘法学院’。从那以后,我就决心读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

后来记者问普京,梦想成为克格勃时,是否想到1937年克格勃起决定性作用的肃反运动——非常多苏联公民因此丧命。普京的回答很直接:“我根本没想,一点也没想。当时我们生活在集权国家,一切都被封锁了。我的朋友和我全然无知,所以我是带着浪漫的想法开始的。我当时是苏维埃爱国教育纯洁而又非常成功的产品。”如果结合普京的家庭出身以及他的市井生活背景,这种解释合乎情理。

考上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并非易事,当时100个招生名额,留给高中生的只有10个,剩下的全给了军人。而一个高中生的名额大约有40个人争夺。普京的成绩,“作文是B,其他科目全是A”——他被录取了。联想当年他的老师说如果他努力,成绩可以超过C,这其间的变化实在太大。

大学读了三年多,没有任何人来找过普京。普京还记住了克格勃的说法,“我们不接受主动来的人”,他只有等待。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人来学校找普京,告诉他:“我需要跟你谈一谈分配工作的事。但现在我还不想说究竟是什么工作。”这就是普京等待的那一时刻?普京马上同意在教师休息室见面,兴奋的普京在休息室等了足足20分钟,也没有人到来,这次约定的见面仿佛并不存在。普京回忆当时:“我心想,这头猪!一定是有人在戏弄我。”他准备离开了。就在这时,那位找他的人跑了过来,“这都是安排的”。他说:“如果邀请你到情报部门工作,你会怎么想……”克格勃的大门,终于向普京打开了。

圣彼得堡

从民主德国回到家乡,普京很幸运,他进入当时的列宁格勒大学,出任大学校长助理一职,而且他还在服“现役”。

普京过去法学院的老师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当时已经名声鹊起——后来,也就是在他的提议与推动下,列宁格勒恢复旧名:圣彼得堡。作为全国著名的“民主人士”,1990年,索布恰克当选为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在若干媒体当年与第二年苏联全国年度人物的评选里,索布恰克总是排在叶利钦之后,列第二位。普京过去的法学院的留校同学请他去帮助索布恰克,普京稍有疑问:“我毕竟是克格勃官员,他不了解这点,可能会连累他。”

普京还是去拜见了索布恰克,自我介绍后,索布恰克回答很迅速:“我去跟校长说,你周一就过来上班,我们立即签协议。”普京回应也很直接:“我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但有一个情况可能阻碍调转。我必须告诉你,我不仅是校长助理,我还是克格勃现役军官。”德国记者后来有调查报道说:读大学时的普京,并没有被克格勃发展为“眼线”,但克格勃曾计划发展索布恰克为他们的“眼线”,只是索布恰克断然拒绝了。由此可见索布恰克对克格勃的基本态度。听到普京的介绍,索布恰克有点意外,想了好一会,他说:“好吧,辞职算了!”

后来回忆这个场景,普京说他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反应,“他是教授、法学博士,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我没想到他这样坦诚”。

这是普京的微妙时刻,他必须告诉他的上司他打算换工作,“这话很难说出口”。同样幸运的是,普京去见了他的上司,得到的回答很爽快:“为什么要辞职,不必!去工作好了,没有问题。”

问题还是有的。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的改革浪潮里,曾经的克格勃此际成了过去的、集权统治的象征。在列宁格勒苏维埃里——普京的观察是,这里的苏维埃委员,总是寻找关系帮人说情,他们找到做索布恰克助理的普京,请他帮助,一再拒绝后,他们有了对付普京的新策略。他们告诉普京:“这里也有坏人,他们知道你是克格勃,你必须挫败他们,我准备帮助你,但你必须帮我做件事儿。”当然,普京仍然拒绝了。

普京是克格勃特工这事,后来闹到索布恰克那里,他必须正面回应这种指责。索布恰克的答案明确,而且很真诚:“他不是什么‘克格勃的人’,他是我的学生;他曾在国外从事情报工作,是在保卫国家利益。他没有什么可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羞愧的。”不仅如此,索布恰克出差时,还特意拿出一些空白信纸,在下面签上名,交给普京,由他相机处理各种事宜。这是并不多见的信任,尤其对一位处于社会整体负面评价之下的克格勃成员。

从民主德国回到国内,“忠诚”已无可寄托;即使在苏维埃委员会里,也有如此强大的反对力量,这个时候的索布恰克,一位坚定的民主人士的支持,对普京意味着什么呢?俄罗斯最著名的政治作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其所著《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里,以只有经历过这段非常岁月的俄罗斯人的理解,对此解释说:“索布恰克这些告白完全发自内心,对普京心理的帮助极大。”普京那无可安放的“忠诚”,似乎有了新的对象。

克格勃身份问题,仍是普京的症结。如果不离开克格勃,讹诈不会停止。“离开克格勃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很困难。尽管我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有为安全部门做任何事情,但我的整个生命仍然是与他们连在一起的。”普京后来很真诚地回忆这段岁月。而这个时候,还是苏联没有解体的1990年,谁也不知道未来苏联将会向何处去,对于他的新工作,普京也很坦诚:“索布恰克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把我的未来与他拴在一起也有风险。一切都可能瞬间瓦解。”

普京做出了选择,追随索布恰克,从克格勃辞职。“我不想回到过去,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出任俄罗斯总统后,西方的研究者提出的、引发长时间寻找答案的“普京之谜”是:他在为克格勃工作15年后,为什么会转向为一位民主人士,一位反苏联体制的人士工作?

如果从工厂宿舍里的市井少年,到苏维埃爱国教育纯洁而又非常成功的产品,然后再到克格勃以及民主德国的情报生涯——如此一路观察下来,最后,普京遭遇了“莫斯科保持沉默”时刻,一个他反复提及的事件,他的转折的内在逻辑,已隐含其间。

普京的辞职书递给了上级部门,结果杳无音讯。普京找到自己的导演朋友,他说:“我要公开说出我的过去,这样就不会有什么秘密了,别人也休想再讹诈我。”他的朋友帮他拍摄了一段专访,普京详细地讲述了他在克格勃的工作……当地电视台播出了这一专访,普京终于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过去。

那个九年级的学生,走到克格勃总部要求得到一份工作……真正进到克格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工作15年后,真要离开克格勃,也不容易。

1991年,“8·19事件”——最终促使苏联解体的事件,虽然已经有过“莫斯科保持沉默”的经历,但这次事件仍然震撼普京。“当时很痛苦。事实上,我的生活被撕成两部分。在那之前,我并不真正理解在俄罗斯发生的改革。我从民主德国回来后,能清楚地感到正在发生什么,但是在政变那些日子里,我加入克格勃时为之奋斗的所有理想、所有目标都破灭了。经历这一切的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我的全部生命曾经投入到安全工作。但我已经做了选择。”

政变由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领导人与克格勃最高领导人发起,此时,普京的辞职信仍然没有得到批准,他还是克格勃成员。他必须再次做出选择:是为索布恰克以及民主派工作,还是回到克格勃“捍卫苏联的完整”。普京告诉索布恰克,他已经写了一封辞职信,但未获批准,现在他会再写一封。索布恰克立即给正在政变中的克格勃首脑打电话,然后他又给克格勃分局领导打电话。第二天,普京接到通知,他的辞职备忘录已经签字。

“苏联共产党已不复存在。我拿出党证,然后放进抽屉。”这一页翻过去了。

经过竞选,索布恰克成为圣彼得堡市市长,普京负责对处联络委员会。这个时候,海关、银行、投资、股市,以及类似的机构,尤其是规范的运作根本不存在。而此时,俄罗斯经济改革进入“休克疗法”——放开价格阶段,全国发生食品危机,圣彼得堡经历着挑战,这正是负责对外联络的普京的挑战。这时有商人送来他们的解决方案:如果允许他们出口货物,主要是原材料,他们就能够把食物运回俄国。普京以及圣彼得堡没有别的选择,同意。货物是出口了,但食物却没有运回来。这个计划失败,普京面临广泛指责,是他的朋友也是助手梅德韦杰夫出面为他辩护,洗清了罪名。

接下来,普京又想由政府来专营赌博业,这当然与俄罗斯法律不符。后来的变通办法是,由一家市属企业控制圣彼得堡赌博业51%的股份,希望由此获得市财政收入。这个经营设想也失败了,“虽然你可以有成吨的股票,但实际上却什么也控制不了。赌桌上下来的全是现金,容易流失……”

看起来,在普京自述里,他的两桩经营活动,都以失败为结束。这当然是初入市场经济必然的代价,但这个时候,俄罗斯市场经济发展的轨迹,却远远超过俄罗斯普通人的想象,也超过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专业人士的想象。普京虽然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做着副市长的工作,但这个国家的市场发育方式,不在他可以观察与控制的范畴之内。

普京在圣彼得堡的职业经历,被无数的记者调查过,结论一致:他是一个“简讯人物”。从媒体的角度看,虽然圣彼得堡各种会见和会谈,几乎都有普京出现,但他所做的工作,绝大多数属于事务性的,没有太多传播性,最多在报纸的“简讯”一栏刊发。

即使在克格勃,也将自己定义为“专业人士”的普京,在圣彼得堡仍然被动地被拉进政治游戏圈。索布恰克当时是全国性政治人物,有材料证实叶利钦并不喜欢索布恰克的高支持率——那个时候俄罗斯的媒体,最乐意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各种政治人物受欢迎程度的排名,仿佛这就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传媒法宝。排在叶利钦之后的索布恰克,当然是可能形成对他挑战的人物。叶利钦的卫队长科尔扎科夫后来承认,他很早就收集索布恰克的材料——叶利钦在第二次总统大选前夕,解除了科尔扎科夫的职务,于是,心有不满的科尔扎科夫在国外出版了他对俄国政治尤其是对叶利钦的观察与分析,所有政治秘闻,由他和盘托出。

当然,作为政治人物,索布恰克的行为,时常也出人意料。1995年,他拒绝会见来到圣彼得堡的戈尔巴乔夫,一时间成为媒体描述俄罗斯傲慢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而这个时候,正是圣彼得堡市长的竞选前夕。领导索布恰克竞选班子的是普京,但他无力面对总统卫队长科尔扎科夫与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两人的夹攻。当时索布恰克在两起案件里要作为证人出庭,记者向总检察官办公室询问索布恰克是否卷入了刑事调查,得到的回答:是的。这样就巧妙地将“证人”置换成“嫌疑人”,总检察官办公室的答复又被人复印,然后用直升机在全市播撒。选举的结果,索布恰克以2%的选票差额,输给了对手。

此次竞选,普京表现出了他“忠诚”的性格特质,他要求市长办公室所有人员签署一项声明:如果索布恰克竞选失败,我们集体辞职。“我们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宣布我们的声明,是我宣读的。”竞选失败,索布恰克失业了,普京也失业了。

索布恰克告诉普京:“别紧张,我已经跟外长普里马科夫说好了,他会让我俩去做大使。”政治很残酷,在市长之位得到的许诺,失败之后,亦不复存在。

失意的普京邀请他的秘书一家去到他新建成的别墅做客,女人们在厨房里忙着,两个男人进了桑拿浴室……一股烟,接着火焰蹿出来了。桑拿室起火了。孩子们都救了出来,大人也跑出来了。“我忽然想起我们房间里有个皮包,里面有现金——我们所有的积蓄。这些钱没有了我们可怎么办?我又转身回去找皮包,用手四处摸索。我心想,还好,我还有几秒钟时间,然后我就无法……我没有继续寻找。我跑上阳台,火焰正向上蹿,我爬过围栏,抓起床单,开始往下爬。我从桑拿房里出来时,身上没穿衣服。我只好把床单裹在身上。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房子着火,一个裸体男人裹着一条床单,从阳台上往下爬,一阵风把床单吹起来,像船帆似的。小山那边站了一群人,他们正怀着极大的兴趣注视眼前发生的一切。我们的两辆车停在别墅边上,汽车很快就烤热了,但是车钥匙还是在房子里,车门是锁着的。”

媒体解读多面普京:未来总统路艰难(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04: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图为普京在投票。



普京似乎擅长各种运动。(资料图片)

俄罗斯总统选举定于远东地区时间4日上午率先开始,投票时间为当地时间上午8时至晚上8时。由于选区跨越9个时区,这场“马拉松”式选举将在不同地区累计持续21个小时。 全部投票预计在北京时间5日凌晨1时结束。初步投票结果将于莫斯科时间5日上午公布。

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于3月4日进行投票,普京与其他4名候选人一起竞选下届总统。这是一场不对称的选举,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组合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在这场对决中,普京就如同一个等待归来的“王者”。挑战者久加诺夫、日里诺夫斯基、普罗霍罗夫和米罗诺夫各有千秋,但他们似乎都难摆脱成为选举配角的命运。

普京在过去十几年间都保持着惊人的高支持率。这主要是因为,普京在近10年的总统任期期间,通过政治威权的手段,结束政治混乱,重振经济,让俄罗斯重返国际大国行列。然而,如今,俄罗斯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均已发生诸多变化,部分俄罗斯人似乎开始厌倦了普京,以及他长期施行的威权政治。这预示着,普京当选总统后,执政路上会面临诸多挑战。

“2012年,普京也许将处在一个假想的失败状态,他仍会赢得选举,但他不再轻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私人顾问谢尔盖·卡瓦格农如是说。今年,普京,这个被俄罗斯民众称为21世纪的“彼得大帝”的前俄罗斯总统,将这样再次朝我们走来。

专题文字:蒋林

揭秘普京

普京的简历很简单,在俄罗斯,有他这样简历的政府官员多如牛毛,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莫斯科只工作了3年,在1999年却连升三级,被提拔为俄联邦总理主持政府内阁。并在这年的最后一天里,传奇般地当上了俄罗斯的代总统。3个月后又以53%的高支持率成功地当选为俄罗斯第三届总统。是什么让他这样“一帆风顺”,难道有天助?

这一切的一切,仅用“幸运”二字是无法让人信服的,背后一定有原因。

“彼得大帝”

300年前,彼得大帝建造了圣彼得堡,为俄罗斯开辟了向西望的视野和走向强大的契机。这位俄罗斯强人当时说,“若天假我以年,圣彼得堡将变成另一个阿姆斯特丹。”“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这是普京的承诺。二人多么相似的语气。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普京将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很多俄罗斯人更是把普京与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忠义”普京:

叶利钦眼中的合格人选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1999年12月31日突然宣布辞职,同时任命时年仅47岁的普京为代总统,这一决定震惊了世界。对于这一选择,叶利钦无怨无悔。

实际上,让叶利钦最看中的,是普京的“忠诚”。按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关贵海的说法,放弃其他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叶利钦的恭敬不够,也就是说,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更为重要的是,叶利钦深知,在俄罗斯搞改革这么多年,一旦退下领导岗位的话,很可能会遭遇秋后算账。因此,叶利钦要找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而普京则是最合适人选。

这点从普京冒险帮助政治导师索布恰克的事件上可见一斑。1996年,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州州长选举中败北,忠于导师的普京不顾胜利者的挽留,追随索布恰克离开了圣彼得堡市政府,说了句后来被俄媒体广泛报道的话:“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离开圣彼得堡市后,普京几乎处于失业状态,还遭遇其政治对手的打击报复。叶利钦在自传里说:“在得知普京的举动后,我对他充满了深深的尊敬。”

“铁腕”普京:

宁可牺牲政治前途保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普京首次担任总理以及第一任总统期间,危机是时刻伴随着他的。两次车臣战争、“库尔斯克号”的沉没,“米-26”的坠落,发生在莫斯科音乐剧院和别斯兰中学的人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这位俄罗斯领导人。但是,他凭借前人所未有的强硬姿态顺利地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并且赢得了俄罗斯人的尊敬。

车臣战争就是典型一例。就在叶利钦刚刚任命普京为政府总理时,第一次车臣战争打响。出人意料,普京选择了他所有前任都未采取的战略:最强硬的回击,对盘踞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武装力量,军方不采取简单的驱逐战术,而是要将他们全部歼灭!普京认为:“我只能这么做,宁可牺牲自己的政治生涯为代价,这是不大的代价,我准备付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打赢战争。

结果,普京的战争胜利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极高的民意支持率也让他处理寡头干政有了足够的底气。面对那些寡头们,普京经过深思熟虑周密策划之后,毅然采取强硬措施,对金融寡头进行重拳出击。而打击的方式,则是从“经济犯罪”入手,解决寡头们的“政治野心”。

“冷血”普京:

承诺更积极与西方对抗

在军事和外交方面,人们同样看到一个强硬的普京。他特别致力于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增强,军费开支逐年增加。普京还扬言:“就是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俄罗斯也要加强海军建设。”

近年来,普京不断对外展示军事实力。他还计划未来10年投入军费6800亿美元。这不但压得日本喘不过气来,同时敲山震虎,让美国知道俄罗斯不是好惹的。今年大选前夕,普京连续发表多篇纲领性文章,不仅再次强化自己在国家安全问题以及未来军队建设的“强硬立场”,还承诺俄罗斯将更积极与西方对抗。

2008年8月,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美俄关系降到谷底。恰逢普京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在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两人见面后,平时与普京交情甚好的小布什趁机打抱不平,称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热血”。普京很干脆地回应:“我也热血。”碰了一鼻子灰的小布什气恼地脱口而出:“不,弗拉基米尔,你冷血。”

“硬汉”普京:

体育造就不服输精神

开赛车、骑哈雷、秀马术、驾飞机、猎老虎……长期以来,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普京一直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办事果断,无所不能的硬汉形象。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元首级人物能像普京这样多才多艺。2011年11月16日媒体报道称,民调显示25%的俄罗斯民众认为国内存在对普京的个人崇拜,30%的受访者表示十分喜爱普京的“硬汉”形象。现在普京每天总能忙里偷闲,在工作间隙花一个半小时从事各种体育运动。

“给我20年时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海庭解释说,在政治领域,俄罗斯这个民族崇尚强势人物,并一直为强势人物所支配。从彼得大帝、叶卡婕琳娜大帝一直到列宁、斯大林,这些领袖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而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俄罗斯政治处于混乱局面,叶利钦时代休克疗法的阵痛让很多俄罗斯人记忆犹新。作为昔日超级大国的继承者,俄罗斯人的强国梦想从未消逝。他们期待一位年富力强、有主见的人物来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当时,俄罗斯人的一个共识是:“俄罗斯再不能乱下去了。”

这时,“谜一样的”普京担当起了这个角色,在俄罗斯整个国家陷入困境的时候,普京一上台就对外展示出强势的形象,并以类似“救世主”的形象为俄罗斯人所接受。

普京当年在竞选总统时的豪言是:“给我20年时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没有食言,在他的两个总统任期内,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八年保持增长,贫困人口减少了50%以上,人均月收入从80美元增加为640美元。

这无疑为普京换回了长期的高支持率。根据俄最大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2月2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66%的俄选民支持普京出任总统,将远高于只有15.1%的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无须进行第二轮投票。商人背景的普罗霍罗夫料只得票8.7%,公正俄罗斯党候选人米罗诺夫仅7.1%。

未来之路多艰难

2011杜马选举的现实似乎在提醒普京,面对与12年前完全不同的舆论环境,未来总统路上仍有诸多艰难。

“2012年,普京也许将处在一个假想的失败状态,他仍会赢得选举,但他不再轻松。”现任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院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私人顾问谢尔盖·卡瓦格农说。

政治“疲倦”:

梅普二人转使中产阶级反普

12年间,普京建立的包含各种政治光谱的多元执政体系稳如泰山,但终究挡不住停滞的政治生活造成的腐败与滥权在民众间激起的不满和怨气。而这种不满最密集地集中于近些年强力崛起的中产阶级,他们是去年12月三次示威的主力。

据了解,中产阶级在俄总人口中的比例已由普京权威最高时的10%左右上升至目前的20%,但在普京花费数年心血营造的多元执政体系,包含多种社会力量,却不包括这群中产阶级。普京在未来执政中如何协调和照顾这部分人的诉求,将成为不能忽视的政治课题。

此外,多年的执政生涯为普京的竞选道路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统一俄罗斯党的一党独大让俄罗斯国内其他政治力量颇有微词;普京多年来对国家政权的把控也让部分民众对其心生厌倦。

此外,普京和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今年的选举中互换位置,让俄罗斯民众觉得自己的民主权利遭到“戏弄”,反对党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就称,普京获选将意味着俄罗斯民主倒退。

经济“疲软”:耗费财政巨大 受限国际市场

对于目前仍依赖原材料经济的俄罗斯来说,未来几年经济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一度大幅走低,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大打击。2009年三季度,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俄罗斯能源出口重新增长,暂时缓解了国内压力。但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单靠能源出口不足以推动俄罗斯经济全面回升。而国内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落后,又阻碍了外资流入和商业繁荣。

过去两年里,俄罗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工资和养老金水平,以缓解经济危机对普通民众的压力。但时至今日,政府却不得不着手紧缩财政以避免陷入债务危机。

外界普遍认为,财政问题将在2012年变得更加突出。这就要求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尽快建立多重增长极,从而减轻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限制。

外交“疲弱”:世界互动紧密 不敢太过强硬

在国际层面上,俄罗斯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已经很难让它走回头路。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解释说,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巩固同样是普京政权的合法性所在,其中就包括成为主要国际机制的参与者。梅德韦杰夫的顾问叶甫根尼·贡特马赫尔明确表示,如果普京采取强行压制的立场,将有可能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换言之,俄罗斯与世界的互动日益紧密,使得俄罗斯的内部政治进程与外部世界的影响日益相互渗透,普京也不能贸然打断其节奏,这同样限制了普京治国理政的议事日程及对应手段。

新闻链接

俄罗斯总统选举开锣 预料普京一轮定胜局

本报讯 俄罗斯总统选举4日举行。初步投票结果最快将于莫斯科时间5日上午公布。分析人士认为,现任俄罗斯总理普京选情看好,极有可能在首轮投票中胜出,从而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1.1亿人有投票权

由于选区跨越9个时区,这场“马拉松”式选举在不同地区累计持续21个小时。此次大选约1.1亿俄罗斯人有投票权。本次选举没有设定有效当选的最低投票率。俄民意调查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有统计数据显示,投票率可能达到64%。

由于去年12月4日举行的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结果引起部分民众质疑,为了确保此次总统选举公正透明,防止有人作弊,在普京的提议下,各投票站首次安装了18.2万个摄像头进行监控。

民调结果选举后公布

在投票的同时,俄罗斯的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也在俄罗斯全境63个联邦主体的1000多个投票站进行出口民调,这个民调是以不记名和自愿的形式进行的。按照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为免影响选民的倾向,民调结果在选举期间不能公布。

普京极有可能高票当选

按照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官员的承诺,莫斯科时间5日的上午将公布初步的计票结果。选举前一天,预测结果显示,普京在第一轮选举中就将获得59%~66%的选票,不仅当选俄罗斯总统没有太大悬念,而且极有可能以高票当选,无需进入第二轮投票,保持其一贯的威望。

普京出席支持者集会 流泪宣布赢得大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07:24 中国新闻网 微博



3月4日,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正式启幕。

中新社莫斯科3月5日电(记者 贾靖峰)莫斯科时间5日凌晨1时许,俄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

“曾经,我问你们,我们会赢吗?现在,我们赢了!”“这不仅是一场总统的选举,而是一个对我们所有人、对俄罗斯人民极其重要的测试——俄罗斯人在政治上成熟了,独立、自主。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强加于我们的!”

就在普京演讲时,来自俄中选委的动态统计数据飙升至64.65%。普京称,票选表明,俄罗斯人民能够明辨“求新、求改革的意愿”与“政治离间”的区别,能明辨政治离间的唯一目的是摧毁俄罗斯。面带泪光,言语稍许哽咽。普京以手指台下,“我们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获得了公平的胜利。”

自2000年“入主克宫”以来,冷峻、铁腕是普京十多年留给人们的印象。关于他的眼泪,似乎只有“硬汉普京观看车臣战争电影流泪”的记录。胜选的泪,确令不少人吃惊。普京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当夜对媒体说,集会现场已有记者追问普京为何流泪,普京的解释竟是:“当时冷风吹到脸上了”。

据统计,当夜集会人数达11万,面对寒夜摇旗呐喊的人群,不轻言许诺的普京最后说:“我曾向你们保证,我们会胜利,现在,我们胜利了。这是俄罗斯的光荣!”随后,他继续前往设在“全俄人们阵线”的竞选总部,夜会“胜利之师”。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普京赢得总统选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15:02 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3月5日电(记者刘恺周良)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5日公布全国99.3%选票的初步统计结果,现任总理普京以63.75%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

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当天还宣布,俄罗斯共产党候选人久加诺夫以17.19%的得票率位居第二。

俄罗斯4日举行总统选举。根据俄总统选举法,在首轮投票中获得50%以上选票的候选人当选总统。





俄罗斯大选观察:民众不愿分享自己政治立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17:29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201208期封面

俄罗斯大选现场观察

超级总统诞生记

文 李鸿谷

3月4日,莫斯科马涅什广场。下午十六七点开始,人群从各方向这里云集。

前一天晚上,这里已经开始制造层层的隔离带;大约有1500平方米的俄罗斯三色国旗挂上了莫斯科宾馆的西壁,几乎整整挡住了一面墙……没有一个俄罗斯人愿意告诉我们这里正在搭建的大舞台是做什么用的,无论施工者,还是警察。答案第二天——俄罗斯总统大选投票日当天揭晓,这里是普京支持者聚会之地,舞台上聚集了俄罗斯最著名的摇滚歌手。

我们在莫斯科时间20时30分被允许进入广场。在被最严格地检查,相机、镜头……各种物件一一检测,贴上蓝色小纸条后,可以进入了。

俄罗斯内务部统计,这天晚上普京的支持者有11万人到达这里。其实,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外国采访者,无可抹去的疑问就是,反对者告诉我们:所有挺普京的人,都是政府安排的。果真如此?马涅什广场其实只有极小一部分人群可以进入,其他支持者聚合在接近广场的丁字路口,更多的支持者被警察拦在三条路的路口,这里可以回旋的余地实在太小。没有那些整车整车运来的警察,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维护,这种集会有什么结果,实在难说。我们穿梭各处,几乎每个人都是兴奋的,他们的喜悦,以及他们随着音乐扭动的身体不太可能作假。支持者的身体语言告诉我们,莫斯科寒冷夜晚的这次盛大的集会,不太可能被“安排”。

观察一个正在建设过程中的民主制度,尤其是总统选举,实地所见,当然比通过资讯的认识要重要。我们询问广场上的俄罗斯人,为什么支持普京?没有一个答案能够清晰地说明普京的执政理念,理由只是:我们相信他!

相信普京,所以选择普京。相信什么,并不明确。这是一个因果的自我循环。这也是俄罗斯媒体难以向外国人解释为什么普京被选择的难题所在。最主流的解释是:这是俄罗斯传统。俄罗斯人愿意更相信一个人,而不是制度、机构以及党派。

问题是:这个被相信的人为什么是普京,而不是别人?难道梅德韦杰夫,一位现任总统——虽然他没有参加此次选举——不值得信任吗?何以如此?这是我们的真疑问。

从苏联解体开始,把我们的疑问变成答案,确实是一条漫长的认知之途。我们需要把一个又一个的成见放下,或许才可能接近那个“何以如此”。

简单而言,独立的俄罗斯在两条道路上开始了自己国家的未来之旅,一条路是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民主制度道路。对于一个有着长期集权制度的国家来说,这两条道路,无论开始,还是现在,都难以清晰地设计未来——叶利钦在辞职时发布的演讲中向全体俄罗斯人民道歉:我没有想到它会如此艰难。俄罗斯道路一直处在不断尝试的中间体状态——稍有不同的是,此次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已经实施12年的“普京道路”在可见的未来,将不会剧烈变化。

普京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俄罗斯道路呢?

苏联之于戈尔巴乔夫,独立的俄罗斯之于叶利钦,目标是明确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但到了普京2000年就任俄罗斯总统之际,两条道路均已破冰,结果呢?仅仅10年时间,俄罗斯GDP下降40%左右。这是苏联参加两次世界大战时,都未曾下降的幅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降的为25%;而“二战”下降的则为21%。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普京,描述他发现的这个国家的真相是:“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第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的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边缘。社会简直要崩溃,从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崩溃。”

这种国家的系统性危机,需要的领袖不再是浪漫与理想主义,而是有现实应对能力的强悍之人。在执政4年后,俄罗斯学者解释普京的“主权民主”观时,深刻揭示了他的道路选择:无论民主制度,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实现俄罗斯强大的一种手段。

强大的国家、强大的俄罗斯,这是普京的目标,也是他的道路选择。其他皆为手段。

政治如弈棋,“普京道路”已经确立,那么,他如何整肃格局,集合资源呢?一切仍得回到普京就任总统之际,他所面对的“棋局”——那时候的俄罗斯政治格局。概言之,叶利钦对传统集权制度及其政治力量,予以压倒性摧毁,但成本不菲。在他执政的10年时间里,新的利益集团业已兴起,而且他们是顺应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建立而必然兴起的社会利益力量——其一为寡头利益集团,其二为地方利益集团。两种利益集团,都由经济而政治,渴望在政治格局里赢得更大的发言权,以保障各自利益。

这是一个令所有观察者困惑的现实,从民主制度自身的演进而论,利益集团的兴起,以及他们之间的博弈,正是形成政治均势、民主决策的基础。多数批判者的观察与立论,皆立足于此。但是,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兴起之特殊性在于,他们的利益不是自然地创造出来的,而主体是从国家瓦解过程中掠夺而来的,因而利益集团的崛起,其代价则为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巨幅下降——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51.6%),消费价格的上涨(6168倍)与卢布超级贬值(99.55%)。而且,即如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也批判俄罗斯寡头:他们不可能从强盗贵族转变为合法的资本家。这般格局,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的可持续性何在呢?

如此情势,到了1999年,寡头利益集团与地方利益集团已经完全成型,这个国家或许将进入更为混乱与漫长的探索道路,才可能找到经济发展与政治均势。

甚至在这种已经成型的政治结构里,即或被叶利钦指认的接班人普京,也并无胜算的机会。只是,权谋的政治逻辑敌不过历史逻辑,普京选择以最强硬的方式阻止车臣分裂,保障俄罗斯国家完整,使得他站到了历史逻辑这一边,也使他赢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持。在相当意义上,恰恰是民主政治机制帮助了普京,使他获得了前任所从来没有过的政治资源。

历史的演进,即使是民主制度的演进,也不是书斋里的想象与浪漫情怀,而是各种力量的博弈与冲突。寡头与地方利益集团要制造自己的“国王”,冷酷来看,在这种游戏里,他们不同样面临被“国王”整肃的命运吗?制度是力量较量的结果,而不是想象。普京上任之初,即开始整肃寡头,这一过程,以2003年尤科斯石油公司被收回国有为标志,稍后确认了对549家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限制私有化——在银行、飞机、船舶、铁路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组建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这当然是一种经济的中央控制之策,按俄罗斯表述:垂直控制。兴起于叶利钦时代的寡头利益集团,自此不复存在。从理想的状态看,这是对正在发育中的民主制度的一种伤害,但悖论之处在于,民意却绝对支持普京此举。完成对尤科斯总裁霍多尔科夫斯的逮捕之后,普京以71.2%的选票第二次当选总统。

整肃寡头利益同时,普京开始从制度层面完成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垂直控制”。这一控制能够建立,仍然是“战争”帮助了它——2004年,车臣恐怖分子一系列的爆炸事件,尤其是别斯兰人质事件,这次事件导致334名人质被杀害,其中包括186名儿童。之所以拯救人质失败,俄罗斯方面检讨,正是地方权力大于中央权力的结果。有此教训,普京在制度设计层面事实上完成了地方领导人的任免均由中央政府尤其是总统控制的法律框架。

寡头利益集团与地方利益集团的整肃,使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建立了“普京道路”下的俄罗斯方式。当然,它是一种中间体状态,它也是被反复拿出来研究的样本。只是,偶尔不免感叹,这一讨论样本,当它被放置于讨论者理想的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框架里时,它变得易受攻击,从而使人失去理解它的机会。

但是,如果我们有着更认真的思考,真问题自然不是“普京道路”的合法性基础,而是现在的普京以及俄罗斯所面临的新格局。基于战争,基于阻止民族分裂以及抗拒俄罗斯再度崩溃而形成了目前的制度结构,2009年,梅德韦杰夫总统宣布:车臣战争结束。此后,从国家整体动员上,基于阻止分裂的战争,将不复大规模存在。此际,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在解决完国家可能崩溃的历史任务后,将面对什么样的国内与国际格局?又将如何选择?

3月4日23时,两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同时来到马涅什广场,普京对着向他欢呼的人群说:“我向你们承诺我会赢。现在我们赢了!这是俄罗斯的荣光!”通过大屏幕,人们看见了他的眼泪……赢得了自己第三个总统任期的普京——而且根据已经修改过的法律,他新的任期将是6年;他将如何认识并描述现在的俄罗斯?目前没有答案。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这极短暂的见面时刻,普京仍然强调:“我们展示出,任何人都无法把意志强加给我们。我们展示出,我们的人能够分辨那些旨在破坏俄罗斯国家体制并篡夺政权的政治挑衅。俄罗斯人民今天展示出,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土地上不会发生!”这仍然是对遥远的车臣战争,以及对为着这场战争国外广泛抗议的一种愤怒与回应,当然还包括对俄罗斯道路批判的回应。

没有人怀疑普京在努力避免俄罗斯堕落至世界第二流甚至第三流国家,那么,未来俄罗斯会在现在的世界格局里,重新成为决定性有力量的一极,并为此改变现在的世界格局吗?

在莫斯科马涅什广场欢庆的寒冷的夜里,我们在思考。这才是真问题。

俄罗斯大选现场观察

“整体来看,各位候选人得票率跟官方的公布是基本一致的。我们选举委员会的主席是位女数学老师,她的责任重大,如果选区出问题,她都会受处分。”亚历山大说。

记者 徐菁菁(发自莫斯科)

马涅什的狂欢

3月4日傍晚19点半,莫斯科飘着小雪。我拜访完《新时代》杂志主编叶甫盖尼娜·阿尔巴茨,从红场西北方向的普希金广场坐地铁返回红场地区。地铁地下通道的每一个入口都多了三四名身着绿制服或迷彩装的军警把守。这并不令我感到惊讶。这天白天,莫斯科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成排的运输士兵的装甲车队。最多的一次,我曾经看到过10辆。根据俄罗斯内务部第二天公布的信息,这天政府一共动用了3.65万名军警。

这时,距离莫斯科地区大选投票结束还有半小时。整个莫斯科有3000多个投票点。投票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20点结束。上午10点,我们曾拜访过163号投票站。它设在一座金色屋顶的小教堂对面。在这个不寻常的周日早晨,凛冽的晨风中,裹着头巾的老妇人和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依旧安静地排在教堂门口。

一座体操学校的大厅临时被改成了投票站。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们排起一溜长桌,选民们拿着自己的护照、纳税证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在这里登记信息,并领取选票和细则说明。屋子里并排放着4个挂了白布帘的方形小隔间。拿定主意的选民到小隔间里秘密填写选票,最后将它们投入屋子中央两个半透明的票箱里。

小小的投票站里,在三四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每个人都显得从容不迫。绝大多数人显然相当了解投票的规则。屋子里专门设有一块展板,介绍各位候选人的资质,公开财产状况。但对它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与这种淡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投票站外,我们拦住一家人,问他们把选票投给了谁。上了年纪的父母表情立刻严肃起来,躲避开去,年轻女孩子笑得很灿烂:“这是个秘密。”同样的问题抛向一对父女,女儿惶恐地想把父亲拉走,年迈的父亲迟疑一会儿,给出答案:“普京。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军车运输的士兵并不是为这些投票站而准备的。自这天早晨起,整个红场地区已经被戒严。卫兵们告诉我,克里姆林宫闭门谢客,一直要关闭到3月10日,这是为了保障总统的安全。下午16点,红场周边的街道出现了50步一岗的密集警力,所有建筑的大门口都有军警执勤。这并不是选前的常态。

傍晚19点半,我的目的地是马涅什广场。

这是莫斯科城最中心的枢纽。三条地铁线在此交汇,将人流从四面八方运送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之外。

平日,没人留意这块并不开阔的空地。游客们直奔马涅什的东南面,掠过镇守在列宁中央博物馆和国立历史博物馆前的朱可夫元帅铜像,穿过博物馆之间的铁门,进入红场。打扮成列宁和斯大林模样的俄罗斯人在那里守候他们,热情地招揽着合影生意。再向前,国立百货公司的临时咖啡屋和溜冰场占据了小半个红场。游客们驻足围观,然后奔向顶着“洋葱头”屋顶的瓦西里大教堂前拍照留念。

在马涅什广场的西侧,奥克霍亚德街向南北延伸开去。著名的莫斯科宾馆在路东与广场比肩。据说,当年设计者将两套设计方案提交斯大林审阅,斯大林并不知道他应当二选一,而是同时批准了两套方案。于是该宾馆被建设成了风格古怪的混合体,还被印在苏联红牌伏特加的标签上。

2003年,莫斯科宾馆被拆除重建,交由四季酒店集团管理。但不知何故,这栋庞大的新大楼依然在用硬朗的线条展示苏联时代的审美品位。令人奇怪的是,经过将近10年的改造,新宾馆还是没能开门迎客。除了底层稀稀拉拉的皮具店,黑洞洞的窗口显出一种孤零零的沉沉死气。一些过往的俄罗斯人甚至说不上这栋大楼的来路。

隔着奥克霍亚德街,国家杜马就在莫斯科宾馆对面。平日里,杜马议员的停车位占据了半壁街道,偶见迈巴赫这样的豪车夹杂在宝马和奔驰之间,往来的当地人也并不显出好奇。

马涅什广场同时还是特维尔大街的起点。这是莫斯科最古老的街道。在苏联时代,它被称作“高尔基大道”。如今,林立的奢侈品商铺、饭店和咖啡厅熙熙攘攘地挤在一块儿。2008年时,特维尔在全球商业街租金价格排行榜上一度名列第三位,仅次于纽约第五大道和巴黎的香榭丽舍。

从去年12月的杜马选举开始,在权力和财富包裹下的马涅什广场曝光率大增。数场震惊世界的“挺普京”和“反普京”示威都在这里发生。但其实,游行和军警都不是大选前莫斯科的常态。

俄罗斯选举 乌克兰
在距离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较远的地区,零星可见的宣传品若有若无地暗示着大选中的竞争。在莫斯科大学门前的大道旁,富翁普罗霍罗夫和俄共领袖久加诺夫的大广告牌离得很近,上面印着他们西装革履的半身像和对选民的若干承诺。几百米外,另一幅广告牌刷上了白、红、蓝的俄罗斯国旗色,简简单单地在普京的名字前面打上钩,并留下一行字:“你的声音对获胜很重要。”另有一位俄共党员倒是在公交车站里张贴了不少印刷精致的宣传画,不过,他是在为市议员竞选造势,和大选无关。

选前,莫斯科的地铁票都换了样式。新图案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只是提醒大家3月4日是投票日。同样图案的灯箱广告就是市里最常见的选举宣传了。

马涅什广场所在的红场地区算得上是竞选氛围最寡淡的地方。候选人的宣传品基本不见踪影。在电线杆、地铁站的玻璃门和电梯扶手上偶或可以看见反对派制作的巴掌大小的贴纸,白底上绘着普京头像的简笔画,写着几个单词:普京是小偷。

3月3日,选前的最后一夜。晚上18点多,莫斯科的夜幕开始降临。游客们在马涅什广场四周穿梭,特维尔大街的咖啡馆里坐满了谈笑风生的年轻人。离这儿不远,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举家前往的听众正静候莫斯科交响乐团的“春天华尔兹”音乐会。这仿佛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周末。

而当晚上22点音乐会结束,人们再次回到马涅什广场乘坐地铁时,一面7层楼高的巨型俄罗斯国旗出现在莫斯科宾馆的墙面上。马涅什广场的气氛变得神秘莫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转播车停在历史博物馆门口,车旁边搭起了白色的小帐篷,挂着选举图案胸牌的工作人员忙进忙出。不知是否因为我们是外国人,身着便服的保安绝不肯透露一丝信息:“明天你就知道了。”在靠近特维尔大街的一侧,工人们在夜色里忙着施工,看样子是在搭建舞台。问他们舞台用来举办什么活动,唯一得到的答案是:“这是给胜利者准备的。”

3月4日下午16点,马涅什广场周边开始出现五十步一岗的警力密度,所有大楼门口皆有军警站岗。地下通道里的反普京贴纸已经被撕去或涂抹掉。世界各路媒体的记者站在路边向戒严的广场里张望。警察开始在特维尔大街和奥克霍亚德街设立安检门。头一天的神秘谜底揭晓:“晚上21点有挺普京音乐会,据说普京可能到场。”

晚上20点,我回到马涅什广场周边。特维尔大街已经被封闭,乌泱泱的人群被阻拦在安检线前,人流还不断地补充进来。喝了酒的醉汉试图翻过防护栏,被军警强硬地阻止。在广场里,一批手持各种旗帜的青年人已经凭借特别通行证提前入场。一位扛着俄罗斯国旗的青年隔着防护栏简单解释说:“我是普京的死忠。”

20点半,安检门开始放行,所有的摄影器材包括镜头都要经过仔细的检查,贴上特别标签才被准许使用。

一旦通过安检,马涅什广场呈现出来的就只剩下狂欢了。新搭起来的大屏幕播放着普京的各种短片:打猎,滑雪,参加会议,接见儿童。未来的总统显得年轻干练又亲切平易。

刺目的射灯照亮了整个马涅什广场。一支重摇滚乐团拉开了演出序幕。大屏幕更新着来自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最新消息:在业已统计的选票里,普京的得票遥遥领先。

纷纷扬扬的小雪花在射灯的光束里晶莹地闪烁。有俄罗斯国旗三色的气球被清冽的空气晃悠悠地托上夜空。拥挤的人群让零下5摄氏度的寒夜变得不那么寒冷。

人们在热烈的音乐里醺醺然起来。穿裘皮大衣的妇女随着音乐摇晃身体,年轻人干脆围圈跳起了舞。他们挥舞着挺普京的各种旗帜,高呼他的名字,用平板电脑拍摄录像,在媒体的镜头前大大方方地摆造型,从矿泉水瓶里喝偷偷带进来的伏特加。戴着大棉帽的老人们最为矜持,他们不大交谈,总是机警地躲避镜头,安静笔直地站立着,一脸与周遭毫不相称的严肃。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沉醉的眼神。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活动。由总统直接管辖的莫斯科大学和国家牛奶公司亮出了自己阵营的旗帜。一些手持挺普京旗帜和标语的年轻人号称是自己制作和购买了这些道具,却无法解释为何它们的规格和样式如此雷同。尽管如此,我无法否认他们的热忱发自内心。大屏幕一次次公布选票的最新统计结果,他们一次次高喊普京的名字,眼里的目光透出虔诚的希望。“当然,来这里的人都支持普京,他代表稳定、力量和秩序!”我们询问一些年轻人挂在脖子上的挺普京标志,立刻会有人摘下来送给我们。并且说:“在这儿的人都是朋友!”在莫斯科,这是很不寻常的热情。

身处人群中,我很难判断参加音乐会的人数。在国家杜马门前,奥克霍亚德街上,军警排成的人墙硬生生地阻拦了更多的人流。前排的人们举着国家汽车联合会的旗帜,后面究竟有多少人?我没法看到尽头。在特维尔大街上,情况同样如此。俄罗斯内务部第二天统计说,集会的民众应该有11万。而莫斯科的人口是1100万。

选票站里的竞争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马涅什广场上的欢乐。特维尔大街从马涅什广场向西北方向延伸,它指向的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当普京的支持者们正在等待胜利的降临时,在位于圣彼得堡塔玛巴索瓦大街2号的252中学里,33岁的观察员亚历山大正在该市第889号选票站里监督唱票。

第一次见到亚历山大是在反对派联盟“团结运动”圣彼得堡分部的办公室里。那是2月21日晚上,距离选举还有两个星期。亚历山大来这儿参加选举观察员培训。

“团结运动”建立于2007年,集中了俄罗斯数个自由民主派别,其中包括著名党派“亚博卢”。俄罗斯国家杜马前副主席弗拉基米尔·雷日科夫等异见人士也是其成员。自杜马选举以来,这个组织一直是各大示威活动的主要组织和联络者。

这间办公室处在一栋老旧居民楼的半地下室里,客厅被用做会议室。墙纸开始脱落,天花板夹层上的一个大洞肆无忌惮地袒露着。家具看上去都已经用了多年,有的沙发深深塌陷了下去。里面的一间屋子被选举事务负责人塔鲁季娜用做培训观察员的教室,白底黑字的“诚实选举”的大标语挂在墙上。这是反对派数次游行的主题。四壁的书架塞满了各种小册子。我注意到,在一个书架上,还插有三面乌克兰橙色革命的小旗子。

60岁左右的塔鲁季娜理着短发,手里拿着一副断了腿的眼镜。这两天她正忙于安排志愿者印刷1万份报纸、2万份传单四处分发,宣传选举前的最后一次游行。我好奇地问她这些活动的经费是从哪儿来的,她毫不避讳,甚至找来名片给我核对:“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这家享受美国政府支持的非政府组织颇具争议。“这让我想起普京批评你们是受到了美国的指使。”“他要这么说就让他说去吧。”塔鲁季娜扶扶眼镜,“我们确实是拿了美国人的钱,但是我们了解圣彼得堡,我们在做对俄罗斯有利的事情。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美国都是最大的敌人。”“其实我们这个办公室的运转花不了多少钱,美国方面每年只给我们4万卢布(大约相当于1400美元)。”看到我不大相信,她补充说:“这间公寓基本没有租金,费用主要在办公耗材上。我们有400名志愿者协助工作。”

晚上19点,参加培训的观察员们陆续到场。12月的杜马大选引爆了关于选举舞弊的争论,直接导致俄罗斯爆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这对总统大选的最直接影响是:政府决定在全国9.8万个投票站里安装20万个网络实时摄像头。为此,选举开销达到3亿美元,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贵的一次,比预算翻了一番。同时,还有100万名观察员实地监察选举过程。

塔鲁季娜告诉我,在圣彼得堡共有大约2000个选举委员会。按照规定,每个选举委员会有10到12名观察员,其中半数以上由政府组织,另有4到5名由非政府组织提供。“团结运动”作为非政府组织拥有组织公民观察员的权力。但最终所有观察员都将被分配到5位总统候选人名下,在投票点代表他们的利益监督选举。

在俄罗斯,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关于选举舞弊的传闻,这让很多人对选举的公平公正产生怀疑,但像亚历山大这样愿意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走到前台来监督选举的人并不多。“团结运动”的目标是在圣彼得堡招募到1万名公民志愿者担任观察员,但在2月底只有2000人报了名。

这天晚上的培训持续了3个多小时。在如此长时间的培训中,这些普通公民的持续专注令我颇感吃惊。塔鲁季娜事无巨细地向11名与会者介绍观察员工作的流程和权力,提醒他们不要向选民传播任何候选人信息,反复强调:“绝不要离开投票站,绝不要相信任何人,除了自己。”

在俄罗斯,人们通常不愿分享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但亚历山大是个例外。漫长的培训结束后,在临近午夜的街道上,他站在纷纷扬扬的雪中问我们:“你们怎么看俄罗斯的民主?俄罗斯没有民主,倒有一点点集权。”“腐败太严重了。俄罗斯人发明了一个复合词来一语双关,代指警察这样的职业,是正义化身却中饱私囊。在俄罗斯,警察随时可能找你的麻烦。我去过芬兰,那才是真正的民主。”圣彼得堡就在芬兰湾边上,街头经常能看到售票亭出售去芬兰的汽车票。俄罗斯护照很容易就能得到签证。

亚历山大1996年来到圣彼得堡,就读于高等军事院校机械自动化管理专业,结束军队服役后成为建筑工程师,在国有企业担任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在俄罗斯,他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

“国家机构的运转出现了问题。”亚历山大举例说,“圣彼得堡市长马特维严科是由普京直接任命的。普京推行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杜绝腐败和世袭,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只是换个人罢了。虽然现在市议会还是选举产生,但是很多市民并不了解,这些人从哪儿来,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有内部关系才会成为议员。”他相信选举中确实出现了舞弊。他说:“丑闻曝光引起了我的责任感,我想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让大家有一个诚实、公平的选举,以推动整个系统的改变。但是,俄罗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别人给他500卢布,就卖了自己的选票。”

那次见面时,我们询问亚历山大是否能在投票的第二天再跟我们谈谈观察员的工作经历,他欣然同意。

第889号选票站就在亚历山大的家旁边。当马涅什广场上的人们载歌载舞时,他已经工作了14小时。除了他,这个投票点还有3名普京的观察员,都是大学生,每人有1000到1500卢布的补贴。但在亚历山大看来,“他们坐在那儿只是打发时间而已”。富翁普罗霍罗夫和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分别有两名观察员。还有一名代表公正俄罗斯党候选人米罗诺夫。亚历山大同时还是选举委员会10人小组里的一个。这个小组中的8人都是252中学的老师,另外一人是“亚博卢”党员。

为了监督投票,亚历山大显得小心谨慎。这一天里的两顿饭都是由妻子送去的,水也是自备。他不敢吃投票点食堂的食物,因为听说以前有观察员吃了投票点的东西闹肚子,不得不停止工作一直待在厕所里。

选战的“冷”与“热”

事实上,在这次大选里,组织观察员们的暗战不只是追求公正选举的手段。对选举舞弊的怀疑和声讨,本身已经成为选战的最主要内容。

在我们接触的普通俄罗斯人中,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说出某位候选人的竞选主张和政治纲领。没有多少人关心西方民主里最热闹的电视辩论,因为最重要的人已经缺席。自2000年首次竞选总统以来,普京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电视辩论。

每个候选人都在公开场合频繁批评杜马选举存在舞弊。各党派的网页上都在公布他们要求对此进行调查的新闻。在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跌落的选票大都流向了俄共和公正俄罗斯党,他们占据了杜马的第二、第三把交椅。由于“亚博卢”推举的候选人雅夫林斯基此前被联邦选举委员会否定了参选资格,“团结运动”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了选举游戏之外。在反对派组织的集会里,俄共和公正俄罗斯党也就成为最积极的主角。

实际上在竞选的5位候选人当中,除了富翁普罗霍罗夫,其他候选人都很少参与公共活动。他们出席的公共活动,也大都局限于这类以批判选举舞弊为主题的集会。

古老的圣彼得堡市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块,中心城区在大涅瓦河南岸,一条4公里长的涅瓦大街横贯城区。这条繁华大道在俄国文化和历史中声名显赫,果戈理在小说《涅瓦大街》里细致地描述了19世纪中期这里的市井人生。而普京的童年,就是在距离这条大道中段几个街区的一栋老楼里度过的。

从普京旧居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起义广场。宽阔的主干道里果夫大街与涅瓦大街在这里垂直相交。2月26日,圣彼得堡下着雪,天气异常寒冷。下午13点,在位于起义广场1公里处的一座音乐厅门口,公正俄罗斯党早早搭起黄色的小帐篷分发各种宣传资料。俄共的支持者构成了游行队伍里最大的一个阵营,牢牢占据了最靠前的有利地形。这个主要由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组成的阵营纪律最为严明,宣传品种类最多,也只有他们打出了五颜六色的印着久加诺夫头像的小标语。

游行队伍大约有4000人,一路高喊着“俄罗斯没有普京”、“请诚实选举”的口号。队伍途经起义广场,擦过涅瓦街,转入一条小路,最终到达狭窄的弗拉基米尔广场。反对派原本希望能在涅瓦街上游行,但是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

在弗拉基米尔广场,各个派别的代表开始轮流登台批评选举舞弊。与通常的情况一样,久加诺夫并没有露面,只是派出代表发表演讲。公正俄罗斯党候选人米罗诺夫则亲自登上了演讲台。“我知道一些人已经失去了勇气。一些人已经离开了俄罗斯,另一些人准备离开。但我们为何要离开,因为那些小偷和骗子们吗?这是我们的家园,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允许任何人偷走我们的选票和自由!我们要小偷吗?当然不!我们要俄罗斯吗?当然要!”说到激昂的地方,米罗诺夫挥起了握拳的双手。

取胜之夜

马涅什广场音乐会的最高潮最终在夜里23点到来。突然之间,口哨、掌声和欢呼淹没了整个广场,激动的人们不顾一切地向舞台边涌去,直到人潮拥挤得无法再往前迈出半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携手出现在舞台上。这时,大选的计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普京的得票一直超过60%。

“我们的候选人令人信服地领先,我不怀疑我们将取得胜利。”梅德韦杰夫说。在他一旁,穿着黑色羽绒服的普京全然不像电视片里那位自信强悍的政治家。很快,人们就通过广场的大屏幕,清楚地看到了普京的眼泪。

而一旦走向麦克风,普京开始挥舞双手,语调笃定:“感谢那些对伟大的俄罗斯说‘是’的人。我们赢得了胜利,我们是在公开和诚实的角逐中取胜的。”

人群高呼“普京”,淹没了他的声音,甚至打断了他的讲话。“我们展示出,任何人都无法把意志强加给我们。没有任何人,也无法把任何东西强加给我们;我们展示出,我们的人真正能够分辨那些旨在破坏俄罗斯国家体制并篡夺政权的政治挑衅。俄罗斯人民今天展示出,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土地上不会发生!”

“我向你们承诺过我会赢。”普京挥舞右手指向人群:“现在我们赢了!这是俄罗斯的荣光!”

凌晨1点,亚历山大完成了他在圣彼得堡第889号投票站的观察员工作。在他的投票站里,普京得票最多,获得了大约700票,富翁普罗霍罗夫获得255票,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245票,另外2名候选人得票很少。“整体来看,各位候选人得票率跟官方公布的基本一致。我们选举委员会的主席是位女数学老师,她的责任重大,如果选区出问题,比如摄像头不清晰,或者有什么违规行为,她都会受处分。”亚历山大说,“其实我们选区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作弊行为,这一点跟我预想的很不一样,我非常吃惊。”

早在圣彼得堡时,塔鲁季娜就告诉我,他们已经决定在选举后第二天再次举行示威集会,因为他们认定,选举舞弊一定会发生。3月5日晚上,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广场,反对派成功发动了2万人的集会,迫使政府动用了全副武装的1.2万名防暴军警,并最终逮捕了集会中的一些领导人。

在此后的几天里,在圣彼得堡,小规模的反对派活动也没有平息。莫斯科支持普京的青年运动“纳什”组织成员在马涅什广场等核心地带展开持续近一周的看护活动,以“防止阴谋分子破坏国家稳定”。

这不能阻止各种小道消息在网络和媒体上蔓延。亚历山大看到网上论坛里关于其他选区作弊的说法层出不穷:有说观察员把选民偷偷从后门带入,然后秘密投票的;有说选民拿着不久前才发的新护照去投票,但是护照的真伪无从查起的;还有人称,有观察员试图阻止违规事件,却被人威胁说,想活的话就少管闲事。“但这些都只是我听说的。”亚历山大强调:“我所在的选区,一切正常。”

俄罗斯反对派披露普京生活奢华堪比沙皇

2012年08月30日01:59 郑州晚报



普京使用的一架飞机,客舱装饰花了1800万美元,厕所造价7.5万美元。 普京有一艘游艇长53.7米,上面配有按摩浴池和酒窖,被称为是世界第二豪华游艇。



报告称普京戴过11块名表,总价值约为70万美元。

20套豪宅

58架飞机

4艘游艇

俄罗斯一名反对派人士28日称,俄总统普京曾将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工作比喻成当 “囚犯”,但是这份工作却给他带来了4艘游艇、多座豪宅、免费专机和巨额津贴,这正是他不愿意放弃总统这份“苦差事”的原因。

普京被批挑衅公众

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鲍里斯·涅姆佐夫当天公布了一份名为 “囚犯的生活”的报告,披露普京拥有58架飞机和直升机、 20座装修奢华的房子,而他持有的11块手表也价值不菲,超过其年薪数倍。奢侈的程度被形容为足以与沙皇时代相比。

报告还称,普京的生活对数千万勉强度日的俄罗斯普通民众来说,是一种 “公然挑衅”。

涅姆佐夫还在那份长达32页的报告中指出,自从普京2000年上台以来,俄罗斯总统办公室的装饰就升级了好几个档次。

涅姆佐夫和报告合著者列昂尼德·马泰恩尤科在报告中写道: “促使普京继续掌权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权力能给他带来他已经习惯的富贵奢华的环境。在一个国家,在还有2000多万人只能勉强度日的情况下,总统的奢华生活是对整个社会的公然挑衅和嘲讽。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情况。”

克里姆林宫目前尚未对涅姆佐夫的报告作出回应。一直以来,克里姆林宫都将59岁的普京塑造成一个生活简单、喜欢体育运动和户外消遣的硬汉。

此前曾有西方媒体报道普京是个亿万富翁,他一直都对此嗤之以鼻。路透社称,这份最新的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指明哪些财产是属于普京个人的,但却足以打破他此前给人的 “谦虚公仆”的印象。

路透社指出,虽然俄罗斯民众对领导人的奢侈作风早有耳闻,但这份报告对普京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因为他正面临着掌权12年来最大的抗议,抗议者主要来自中产阶级,这份报告无疑会让他们燃起更猛烈的怒火。

涅姆佐夫20世纪90年代曾经出任俄罗斯副总理,后来成为反普京人士之一。他的这份报告因为没有出版社愿意印刷,最后唯有自己想办法解决。他批评俄罗斯目前弥漫着压制与说谎话的气氛,令人产生恐惧的心理。

报告图文并茂

报告中除了文字阐述,还配有照片,包括豪宅、飞机、汽车和手表,每张照片下还注明了出处,其中很多都来自俄罗斯媒体。

涅姆佐夫和马泰恩尤科通过普京出席活动时拍摄的照片统计出,他至少佩戴过11块豪华手表,其总价值约为70万美元。普京曾表示,他的个人收入只有美国总统的1/4,年薪约为11.5万美元。

报告还称,自从普京2000年成为国家元首以来,俄罗斯政府提供给总统的住处就增加了9处。除了在莫斯科的住处外,普京在黑海沿岸的索契有度假基地,在波罗的海附近有两处“行宫”,在伏尔加河边也有多处别墅,在高加索山脉的滑雪胜地还有度假小屋。他在俄罗斯西北部的瓦尔代湖边还有一座面积约为930公顷的庄园,里面有电影院、保龄球馆和一个“总统教堂”。而他在伏尔加河旁萨拉托夫市附近也有一座鲜为人知的三层豪宅,其灯具全部来自德国,家具则产自意大利,里面有桌球室、温室花园、游泳池和桑拿室。

此外,普京可以使用的直升机有15架,其他飞机43架,其中一架为空客,还有两架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出产的商务飞机,另有一架国产的伊尔-96飞机,其客舱的装饰就花了1800万美元,厕所造价7.5万美元。

2008年,普京曾称自己的工作量大,感觉自己像一个囚犯。但涅姆佐夫和马泰恩尤科在报告中称,克里姆林宫为普京备下的 “豪华游艇舰队”足以让他的生活与俄罗斯商业寡头相比。其中一艘游艇长53.7米,内部装修由名家设计,上面配有按摩浴池和酒窖,被称为是世界第二豪华游艇。

但被这份报告称为 “克里姆林宫船队中的真正钻石”的却是一艘具有五层甲板的游艇,上面不但配有按摩浴缸,还有专门的烧烤场地,还有用大理石打造的巨大浴室。

今年早些时候,普京曾在财产申报中称自己有三辆国产车和一辆父亲留下的拖车。但报告称,克里姆林宫可以使用的车辆多达700辆,其中有一辆梅赛德斯的装甲豪华轿车可供普京来往于克里姆林宫和他在郊区的房产。据《新闻晚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4193.html

更多阅读

苏24战机 苏34战机座舱图片

俄罗斯苏-24攻击机俄罗斯装载最先进电子对抗系统的苏-24前线轰炸机,将美国部署在黑海拥有最现代化“宙斯盾”系统的“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瘫痪。俄罗斯媒体和博客对这一传言进行了热烈讨论,俄罗斯科学院美加所副所长巴维尔·佐罗塔

中国气垫登陆艇 世界气垫登陆艇排名

野牛气垫船部署永兴岛 作战范围可覆盖整个西沙2013年04月19日 09:53新浪军事正当亚洲岛屿争端愈发激烈之际,俄罗斯与乌克兰媒体17日相继披露,被看做是争夺岛屿利器的“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已交付中国。这种当今世界最大的气垫登陆

VOA标准英语2014年(八月) voa标准英语打包下载

VOA标准英语2014--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新举动挑战北约 New Russian Moves in Ukraine Challenge NATO LONDON NA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Ukraine say Russian forces are taking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fighting in eastern Uk

克里米亚战役 克里米亚要塞

克里米亚战役——曼施坦因回忆录东线战役之一西线法国战役之后,曼施坦因处于军级地位,对二战战局没有任何介入和参与,这其间包括海狮计划流产,征服北欧、挪威、丹麦、巴尔干半岛,开辟北非战场等等战事。只有待到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开始后(即

声明:《俄罗斯选举 乌克兰》为网友盾破千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