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族谱 严氏族谱 富春堂

严氏家谱1 严锡锋

一、历史来源

编辑本段

严氏为较晚出现的的姓氏,始见于汉代,据史料严姓有有两支:

一支是与国名有关,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个严国,严国的人便有些以严为姓。如唐尧时名士许由之友严僖,战国时期韩国名人严遂告等人,相传都是严国人的后代,不过由于出自这一系统的严酷姓队在后来的发展中并不如意,因此没有成为严姓的主体。

一支来馥郁庄氏,避讳改姓,古今绝大多数严姓人都尊奉楚庄王为祖先,而庄氏来源有二: 其一,出自子姓,《姓氏考略》云:"庄氏有出于宋者,《左传》所载武庄之族是也;有出于楚者楚庄王后庄蹻是也。"相传宋戴公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商汤裔孙子子微子被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以继承商朝香火,宋戴公便是微子的直系后裔,他的名字是武庄,其子孙后代便以庄为姓。

其二,出自芈(mi)姓,以谥号为姓,据《急就章》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居名族姓芈,死后为谥庄,称楚庄王。

芈族的祖先可溯到黄帝,其氏系如下:

黄帝轩辕氏生玄嚣(少昊)、昌意,昌意生颛顼(zhuanxu)帝颛顼帝生十一子。第十子名称(伯服),十一子名愚。称生老童(卷章);老童生重黎和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剖妻之腹取子,得六人,名叫樊、惠连、?铿、会人、安、季连。陆终分别赐六个儿子不同的姓氏,其中六子季连姓芈。

商末,芈季连的后裔中出了个叫鬻熊的圣人,博学多才,德高望重,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周文王姬发和周武王姬昌父子先后拜他为师。后来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分封诸侯。武王去世后,世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他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侯,当时,楚国地处南方荆蛮一带,人口稀少,文化落后,仅为男爵,爵位在诸侯中地位最低,地盘也不大,但却是熊绎家族获得发展的新基点。

熊绎乃熊狂之子,熊丽之孙也。熊丽即鬻熊之子。熊绎生熊艾,艾生熊?熊?生熊胜,熊胜传位其弟熊杨。熊杨生熊渠,熊渠生子三人。

是时周夷王当政,周室衰退,熊渠甚得江汉民众拥护,乃兴兵伐庸国,得胜。

熊渠生熊挚红,挚红卒,其弟延而代立,熊延生熊勇,熊勇卒,弟熊严继位,熊严有子四人,长子伯霜,次子叔堪,中子仲雪,少子季徇。熊严死后长子伯霜继位,是为熊霜。熊霜死,三个兄弟争立,结果仲雪死,叔堪逃亡,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生熊鄂,熊鄂也称熊囏(jian),熊鄂生熊仪(若敖),熊仪生熊坎(霄敖),熊坎生熊目旬(虫分冒),熊虫分在位十七年,其弟熊通弑虫分冒之子而继位。

熊通执政时是东周初期,经十多代人的努力,楚国已经强大起来,成为南方大国,而周王室则逐渐衰弱下去。熊通不甘心居于男爵的地位,为了立威,他亲自率领大兵,屯兵城瑕。这瑕邑,本是他的儿子莫敖瑕的封地,熊通在这里协迫汉东、巴、庸等十二小诸侯国,联合打败了汉东最大的诸侯国隋国,然后协迫隋侯奏表周王室,要求加封熊通为楚王。当晨别说是楚国,即使像齐、晋、郑这样的大诸侯国,也仅伯爵之位,周平王当然不同意隋侯的表奏。熊通大怒说:"我的先祖(指鬻熊)当过文王,武王的老师,仅封小国,现在我地大人多,为什么不能当王呢?"。于是他自立为王,称楚武王。熊通称王后,周王室对他无可奈何,熊通见周王室如此软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学周武王一样,把一些子弟分封为诸侯。武王熊通卒,子熊赀继位,是为文王,建功立业都天郢。熊赀子熊喜继位后,欲杀其弟熊恽,恽投奔隋国,带兵回国袭杀熊喜代立,是为成王。

成王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楚地扩至千里。成王卒,太子商臣代立为穆王,十二上后穆王卒,太子旅(侣)继位。熊旅即位三年, 不出号令,日夜欢乐,并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后来有伍举、苏从两人冒死进谏,熊旅纳言,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从大悦,当年就消灭了庸国,第六年战胜了宋国。

当时,楚国公族中有一支斗氏,十分显赫,曾有多人当过令尹(相当于后世宰相),到了斗越椒时,权倾朝野,他野心极大,先设计害死令尹wei贾,又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而当上了令尹。他自恃才勇无双,又以先世功大,就起了谋叛之心,一次他乘杨楚王熊旅北上出兵时,起兵叛乱,并亲率大军阻截楚王。两军对阵时,楚王亲自擂鼓,以鼓励士气。斗越椒飞奔上前。嗖嗖两箭,一箭射中鼓架,一箭射中楚王的斗笠,楚军赅异,无人敢与斗越椒争锋。楚王就说:"文王在世时,曾请戎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了两支神箭,叫透骨风,藏在太庙里,现在他两箭已用完,还有什么可怕?"楚王用诱兵计,把斗越椒诱到河边,由神箭手养由基与斗越椒比箭,斗越椒不敌,被养由基射死。

斗越椒一死,楚国就去掉了心头隐患,为此楚王在渐台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名曰"太平宴"。一直饮到日落西山兴未尽,楚王又命人点蜡烛继续饮宴,同时又叫自己宠爱的许姬出来为众将斟酒,就在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蜡烛都吹来灭了,黑暗中。一支手伸过来,抓住了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一抓,把这人帽子上的缨络抓了下来,这人一惊,放开了手。许姬疾步走到楚王面前,悄声告诉他然后说"快把蜡烛点燃,谁的帽子上没有缨络。就是无礼的人。"在古代,调戏君王姬妃,是灭族的大罪。许姬心想看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谁知楚王听了,见宫人正准备点烛,马上下令禁点火烛,又命饮宴之人都必须把帽子上的缨络扯下扔掉,竟把这犯罪之人包庇过去了。事后,他对深感委屈的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我怎能为显贵妇人之节而伤我勇将。"正由于楚王有超人的气度,使那个武将后来在战场上拼死杀敌,以报王恩。

楚王不仅有越人的气量,而且又有识人之明,他起用在云梦泽中隐居的wei贾之子叔敖为令尹,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推行县制,增加兵力。公元前661年攻灭庸国(在今湖北竹山西南)国势大盛,继又进攻陆浑之戎,陈捕周郊,派人询部九鼎(天子权威的象征)的大小轻重,后在必(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等国归附。他去世后国人根据他生前的主要功业而为他上谥号为"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他有庶子数人,因不得继位,被迫分姓命氏,且为了表明身所出,便民族解放运动他的谥 号为姓,即为庄氏。

庄氏在得姓以后,便于工作有宋国的庄周、齐国的庄暴、庄贾,赵国庄豹等人知名于世,形成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到汉代时人口众多,已为一大姓。公元58年天降大祸,原来新登基的汉明帝姓刘名庄。按古代制度,皇帝的名字臣民是不能用的,既然皇帝名庄那么庄姓就不能用了必须改为他姓,要他们放弃祖姓,无疑于辱没祖先,不改又是抗旨,罪应杀头。这时庄姓中有一个叫庄严的人,大胆上书进谏,恳求皇上开恩,收回成命,无奈皇帝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尊严。庄严的上书,不但未能如愿,反而遭到杀头之祸。后来又有些人因不愿改姓而遭杀,无奈中,庄姓人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冒死直言的同族,就改为严姓。庄姓一度消失,直到魏晋以后,才有一些人复为原姓庄,更多的人则以严姓传了下来。

二、地望分布

编辑本段

甘肃天水郡,陜西冯翔郡,陜西华阴郡。

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三、寻根溯源:

1、出自庄姓。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2、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3、战国时,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故以邑为氏,子孙遂然。

4、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5、丁零人姓。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四、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五、繁衍播迁: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严家塔目前居住人口800多人,其字派为“茂尔学光善 朝廷俊达春”。续字派为“源远流长福 禄寿康宁禧”。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

六、郡望堂号:

堂号是宗族的标志,严氏多用天水堂,但用天水堂的姓氏有赵、秦、严、姜、皮、桂、张、庄、上官等九姓。严姓也有用冯诩堂、华阴堂的。严光后裔多加上富春分堂或客星堂来标志是严光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1、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2、冯翊郡,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一带;

3、华阴郡,西汉时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

七、堂号:

“富春”、“调山”、“古秋”、“钤山”、“宜雅”、“四录”、“尺五”、“海云”等。

八、宗族特征:

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九、名人精粹:

1、历史名人严子陵: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仕途,隐居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公元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庭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

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庭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

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的 闯 进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

光武帝沉思片刻,勿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

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山陈山被称为“客星山”,桥被叫作“客星桥”。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廓客星高”之句。

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余姚隐居。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了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泱泱而返。为了避免朝庭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

“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南宋丞相史浩有《严先生墓》诗道“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髦尚封培,云台若也标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陈允平“严墓”诗也写道:“山高石怪水冷冷,三尺孤墓葬客星,遥想陵原松桧色,晓烟暮雨为谁青。”

严氏族谱 严氏族谱 富春堂
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他“云山茫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先生,光武之故人 也,相尚以道。及帝握 《赤符》,乘六龙,得圣 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 高之。既而动星象,归 江湖,得圣人之清,泥 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 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 包乎大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 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 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先生祠堂记译文: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盅》卦的“上九”爻都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屯》卦的:“初九”爻,阳气正开始享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严子陵钓鱼台:富春山又名严陵山,山麓耸起一双石岩,俗称东台、西台,东台也就是严子陵钓鱼台。严子陵名光,东汉初余姚人,儿时与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刘秀得天下后,邀他出来做官,严光再三谢绝,归隐富春山,钓鱼耕田,打发余生。对他不事权贵的作法,历代是有口皆碑。唐代就建起了严陵祠。宋代又升格,毕恭毕敬的称为严先生祠堂,文学家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五体投地地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西台姑且称为“谢公台”,它的名气小得多,却自有动人的故事。谢翱字皋羽,南宋诗人,曾从文天祥抗元。文兵败殉国后,谢悲痛欲绝,登临此台致祭,据说他手持竹如意,击石作歌,歌毕竹石俱碎。台上有亭,亭上有联道:“生为信陵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鬼”。亭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有谢翱用生命写成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在东西两台之间,有一座双清亭,亭柱上的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还誉:隔江祭谢公,忠心赤胆日月魂。》”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

胡惠瑞:“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位于檀湖山之北,历山之南,亭山之左,柏山之右,329国道南侧三里许。严子陵后裔集居其间,旧称“客星里”,现为“亲堰村”。

由北入村,见南北跨江一小桥,曰“皇帝堰古桥”及“为汉徵士子陵先生立”诸字。背面上额镌刻“清节流芳”和“严子陵纪念坊”诸字,并有“钦差提簿军务浙江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阳尹应元赐建,知余姚事晋江黄琰为汉徵士子 陵 先生立”等字。据传“高风千古”和“清节流芳”八字为汉光武帝刘秀亲书,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重修严子陵墓的同时重建,石坊具有明代典型的艺术风格和石雕建筑艺术,主基稳实,细部镂空浮雕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图案,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十年动乱中,因石坊被群众改建房屋当作歇脚凉亭的依靠所遮挡,才得以躲过浩劫之难,保存了这一保贵的石雕精品。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坊西首有一广场,西侧还扩建有三间“高风亭”,亭内有一展室。有严子陵先生半身像及生平事迹介绍,供游客参观。

牌坊四周集居严氏后裔,是汉徵士子陵公姓氏之源流。村东南偶有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进距空旷,规模宏大,周以围墙,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雕刻细致,人物生动,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仅南照墙,大门被毁,第一三进有几间 倒 塌,梁檐卧地,周墙残缺,其余尚存。

村正南不远处,见青山一色,绿树成荫,气象非凡。曰:“严公山”,俗称“南面山”,先生二十一世孙,唐降州剌史建“严公庙”于此,山巅白云峰有平石阔数丈,刻有“严公山”三个大字于其上。后因子陵墓在客星山。庙徙迁客星山,现仅存遗址。

据《下河严氏支谱》,《严子陵公生平考》记载: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晋升安太守始建祠于“客星里”,先生为始祖。严氏战国初,避秦虐而改庄姓,至汉武帝时,严公父士恂守会稽遂家也,蔓延至哀帝间(公元前6-1年,避明帝刘庄讳(58),易庄为严,《子陵墓碑略》云:公生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壬午八月十二,元始元年(公元1年)侍父士恂令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时,与刘秀[wiki]父亲[/wiki]刘钦尹南顿相善,故公与刘秀同往汝南郑敬处求学。两人白天探讨学问,夜间抵足而眠 ,结下深厚友谊。因王莽篡位(公元9年),赤眉、绿林纷纷起义,公见天下大乱,便回家乡余姚陈山隐居读书。

过了十三年(公元23年),刘秀中兴汉室,统一天下,做了东汉开国皇帝,为光武帝。公得知刘秀做了皇帝,便改名换姓,到远处隐居。刘秀知道公的贤德和才能,令人四处查访,请公出来辅佐。后来,齐地有人上书,说有一男子反穿羊裘,在湖泽中钓鱼,可能是公。刘秀即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接他到了京城,请他入朝做官。前后接了三次才把他接来。并对他优礼有加。安排住进京城宾舍。大司徒(相当于丞相)与公是旧相识,派人带亲笔信去问候,刘秀亲自命人驾车出宫。拜访公,公睡床上,置之不理。刘秀知道他是假睡,就走到了他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我今日以故人的身份来看望你,难道你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公忽然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肯出去做官。读书人自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刘秀听了直摇头。

后来,刘秀终于把公请进宫,公也被刘秀的诚意所感动,两人谈天话旧。畅叙不已。刘秀向公请教治国之策,他也诚意相告。一直谈到了深夜,刘秀留他宫中过夜,他也不推辞。就和刘秀同床而睡,他叉开双脚,沉沉睡去。睡到半夜,他一条腿搁到刘秀的肚皮上,刘秀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天,刘秀起床上朝,有钦天监出班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见有客星冲犯帝座,恐于万岁不利。”刘秀听后哈哈一笑:“哪有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我与好友子陵同榻共眠,他将一条腿搁到了我的身上了。”

刘秀十分钦佩他的才学人品,任他为谏议大夫,他坚决不受,但深知朝中的处境和自己的秉性不利,他留给刘秀一封辞职谢罪的信,不辞而别,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隐居不出。

建成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再次派使者征他进京做官。他听到了消息赶紧回到余姚,躲在陈山脚下的月德寺中,使者闻讯追寻而来,那天正好下大雪,积雪很厚,公急中生智,倒穿芒履上了陈山,使者见雪上有脚印,向山脚寻找一番,结果当然没有找着。后人有诗云:“避士入隐志不凡,倒拖芒履上陈山,客星高照古渡在,山高水长仰先贤。”

公八十终老于家,刘秀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伤,令地方**出钱百万,谷千斛,将他葬于故里陈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仰慕他的高节,特为他建成了祠堂,并定《严先生祠堂记》,赞誉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去山指的是严氏宗祠前的严公山,总称白云山。江水是指祠前的环湖带和下河往西注入姚江。

严子陵有世孙在桐庐,屹立在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严子陵钓鱼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时隔两千多年,你是否相信在桐庐还有严子陵的世孙呢?

近日,桐庐县组织各乡镇文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钟山乡文化站收集到了一本《严氏宗谱》,并从中发现历史名人严子陵的五十五世、五十六世孙就在桐庐县钟山乡朱边畈村。

根据家谱记载,严子陵的五十五世孙有八十岁的严奉复和七十五岁的严奉纯等。五十六世孙有六十岁的严国春和五十五岁的严金华等。家谱中写道:“始祖光,字子陵行云,二世家会稽余姚人,小字狂奴,少有高名,同光武帝同学,两人同窗同座同床三年,互敬互学名列全班前茅。刘秀登基后,三番五次聘他当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屈。仍耕于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子陵钓鱼台,在桐庐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有羊裘轩、客星馆、高风堂等,台上俱有亭。”

这本家谱曾两次重修。1945年,才六岁的严国春上了谱,当时集谱时间一年多。圆谱时刚出生的严家末子严金华也补了上去,他成了谱上的最后一位。此谱共六册36卷,朱边畈村珍藏2册,每册六卷,歌舞乡夏塘、潘畈村各藏一册,毕浦乡严村藏一册,建德市罗村乡狮峰村也藏一册。据严国春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居住在建德市狮峰村的堂叔来到桐庐朱边畈村,将一册家谱悄悄带走,还特地做了只樟木箱珍藏,防止腐烂虫蛀,遗憾的是另一册已被烧毁。后建德堂叔去世,他儿子严康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时,才将家谱送回朱边畈村,由严国春保管至今。

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朝庭官员爱吃桐 庐特产,如豆腐干、梨头等,在南宋时已作为贡品送往朝庭。据统计严氏家谱上严子陵后代共有100人在朝庭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其五十世孙还得到过严州(建德)府太爷奖励的一块匾额,上有府太爷的圆印,并书“宽厚平和”四字。因五十世孙住建德时,与人发生纠纷,其宽容的气度使得府太爷很受感动。这块珍贵的匾额原挂在朱边畈村的祠堂里,现被严国春的侄儿收藏。

更有意思的是,严国春根据家谱中记载“豆腐干是贡品”这一点,在七八年前开始加工“钟山豆腐干”还真的走红市场,两次走进西博会,多次获奖。

“庄严一脉”话严姓说起严姓,就不得不先提到庄姓。

庄与严二字,组成庄严 一词,表示着一种肃静的意思。奇妙的是,用这两个字来表示的中国姓氏,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严姓是由庄氏改来的,所以严姓之人,与庄姓根本就是一家人。

严氏的姓源,是从楚庄王的谥号“庄”而来,楚庄王的子孙,为了有别于他人,以“谥为姓”,就用“庄”这个谥 号来做了自己家族的姓氏。

到了汉代,汉明帝的名字叫刘庄,按封建帝王之制,为避天子之讳,凡有庄姓人氏必须改姓。因为“庄”与“严”两字常连在一起用,都表示相同的意思,大概因此之故,楚庄王的后裔庄氏在传到汉明帝时,就把庄姓改为严姓了。从此,也就在庄氏之中分出了一支严姓的支系,一代一代的传延下来。

福州阳岐的严培庸说:“我们阳岐的严家,是在唐朝天佑年间,跟闽王王审之从河南光州固始县来的。所以福州有十多个姓,都是王审之带来的。我的祖先严怀英,怀是胸怀的怀,英是英雄的英,他就是跟着王审之来这里的。他人很正直,很勇敢,会打仗,有功,后来官拜朝议大夫。”

严姓的发源地,主要是在湖北的江陵和甘肃的天水。从唐朝天佑年间开始,“严”姓人家一部分就在福建定居下来。

历史上严姓有许多名人。严光,字子陵,汉谏议大夫,东汉余姚人,严光 本 姓庄,后改姓严,与东汉光武帝是同学。严子陵一生清廉好学,博学多才,他先拒绝王莽新朝,后又不肯接受朋友刘秀所请,洁身自好,被后人所推崇。宋朝范仲淹曾对他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誉。

现在浙江富阳、桐庐两县,仍保留有许多当年严子陵的踪迹。有“严子陵钓鱼台”等。当年,郁达夫游富春江时有诗曰:“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朋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追本溯源,庄严两姓,都是春秋时代五霸君王之一楚庄王的后裔,血缘上是一脉相承,同出一源,实为一家。

2、严 嵩:(1480—1567)明朝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铃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厌烦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著有《铃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

“奸相”[wiki]严嵩[/wiki]质疑

严玉清按:本人于2005年4月9日从网上下载了严永亮转载《“奸相”严嵩质疑》一文,该文从七大方面用大量的史实论证对严嵩“奸相”的质疑。近日来在网上宗祠见众宗亲都很关心严氏的历史,所以觉得有必要将“奸相”严嵩质疑记录在严氏家谱,让众宗亲共赏。如历史能还严嵩以清白,则是我全体严氏家族之一大幸事。同时感谢编辑员村学究对我严氏之巨大贡献。

“奸相”严嵩质疑

发布时间:2003-1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4163.html

更多阅读

王氏族谱(三槐堂) 王氏家谱查询

王氏族谱(三槐堂)王氏族谱初修纪略盖闻百世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明其本之所自出尊尊也别其支之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之道尽而族之大本立矣吾始祖振环公由明从苏之阊门分立盐渎卜筑浮图栉风沐雨之劳方释田凿井之计是谋忠厚浑朴累业相

《妈妈的富厚堂》终极版新鲜出炉 新鲜出炉的近义词

《妈妈的富厚堂》是栗子(于浩宸——曾国藩六世外孙、创作型歌手)为《末世危局曾国藩》量身定做的一首主题歌,创作历时一年有余,几经修改,最终版新鲜出炉,精彩问世。首发式将于11月28日在曾国藩故居进行,敬请期待。栗子曾编过《在他乡》、

声明:《严氏族谱 严氏族谱 富春堂》为网友用心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