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之旅 参观黄古林草编博物馆 嘉定博物馆 草编

【草编史话】参观黄古林草编博物馆

离开在鄞州横街的宁波知青博物馆,我们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沿着鄞县大道往东来到古林段,从横街到古林一马平川车程也就十六、七分钟。古林,又名黄古林,坐落于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的边缘,宁波的西郊。宁波人都知道的,“东乡一株菜,西乡一根草”这句老话。菜指的是咸菜,东乡邱隘咸齑(咸菜),所以还有邱隘咸齑屙缸多之说;草说的则是位于鄞西地区的草编业,一株菜,一根草说的就是当时鄞县的两大特产。黄古林是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黄古林生产出来的草席密不透风、紧不漏水是阿拉宁波著名特产,是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草编基地、也是鄞州区历史上四大重镇之一。
到鄞州黄古林草编博物馆去,并非是心血来潮,来时就计划好的。一是顺路,二是有闲,三是开车的李先生祖籍就是土生土长的黄古林人,对这一带都很熟悉,但也没来过这家乡的草编博物馆。李先生说他小时候穷也打过凉帽,不是“娘”,而是以前这一带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织凉帽、编草席当作主副业谋生,很普遍。
黄古林草编博物馆是一家民办性质的非遗博物馆,是由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老板独资建造,别看博物馆不大不显眼,也化费了二年左右时间,投资620万元而建成。顺便说一句:在宁波的鄞州,类似这样的博物馆有很多,目前该区已建和在建各类博物馆共25座,其中,国有的8座,民办的有17座。故2009年,鄞州还获得了“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的称号。

当我们进入黄古林草编博物馆参观时,门卫老师傅很热情的,连忙打开的陈列大厅及展厅的灯光。这个博物馆每天都开放,星期一也开放不休息。博物馆陈列大厅共分为席史厅、草席厅、织席厅、编草厅、席市厅、草辉厅等六个展厅,用图片、文字、实物及影视展现了黄古林草编的前世今生,共有1200多件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2700余年黄古林草编业从小到大,从内到外令人可赞可叹的发展史。展销厅里不但有各类蔺草工艺品陈列,另外还有几组塑像给展馆充满了生气,很直观。参观中一些关于黄古林草编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有内涵,看后受益匪浅,如:以前对古时的鄞西广德湖的了解,非常模糊;为何美丽富饶的广德湖竟废湖为田?为什么那时候西乡比东乡穷?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另外还知道了南宋时期在不远处高桥与金兵的大战,因地制宜,非常有智慧。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林人就是这样在传承文明,弘扬历史。    

博物馆大门-古典式的花格门窗,显得古色古香,本土气息浓厚,设计得象旧时的江南一带的民居。
该博物馆为“新中式”的建筑风格,青砖粉墙黛瓦,走廊地面铺着浅绿色的青石板,显得古朴、高大、庄重。黄古林草编博物馆的陈列大厅上挂有一木匾,上书“鄞西一根草”,为沙孟海先生题字。鄞西即西乡,“西乡一根草”一语道出了草编织工艺对于黄古林所在的鄞西地区经济的标志性和重要性。黄古林一直是海内外闻名的蔺草种植和草编基地。她以2700余年的风雨沧桑书写了中国草编织的辉煌历史。【总理的礼物
这是周总理在1954年4月24日率领200余人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步入大会会场时的照片。在这次会议期间,周总理把鄞西黄古林出产的40条人工编织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会议各国首领。据传,这些巨头们看到草席后十分惊讶,既不是布类又不是人造化纤类,捏住手里既软又韧,后听说是地上种出来手工编织的,都感到不可思议,对中国的草席啧啧称奇。

【蔺(席)】。蔺草又称席草,灯心草、虎须草、碧玉草、草丝和无节草。席草细长挺直,上下粗细均匀,顶尖针状,光滑无芒,全草浓绿色。其制品芬芳郁香,软硬适宜,富有弹性,抗拉性好,具有调节干湿度的作用,使夏季能保持适度干燥,冬季保温性能好。而本地人工种植的本草与蔺草有质的区别,本草有韧度、质地厚实,可做洋花席;蔺草较软,只能做机器席(如出口日本的榻榻米)。

南宋高桥大战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腊月三十,寒风凛冽,明州城内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赵构驻临安,金兵长驱南犯,把赵构逼至宁波。浙东制置使张俊与金兵激战于西乡一带,为了智胜金兵,张俊了解到当地盛产的草席坚韧光滑,又见附近多是平滑的青石板,就命士兵向民间收取数千条草席,铺覆在大路上。次日,金兀术的爱将阿里浦卢浑的4000铁骑飞马而至,待骑兵一踏上草席,所有马匹都被席爿滑倒,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南宋军民乘机追杀,大部分金兵被消灭,使这场用本地特产草席作武器的战斗大获全胜。

刘备贩履织席图】刘备15岁少年时摆过地摊卖的就是草鞋、席子。《三国志》中称:“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可见刘备从小失去父亲与母亲一道依靠织草席、编草鞋到市集去销售来维持日常生活。从中也说明在汉朝时,草编工艺已作为人们谋生的一个行业。【黄古林席市图】是由宁波著名画家盛元龙老师参照“清明上河图”绘画手法,花费了2个多月时间在丝绢上精心制作的大型工笔画。画面上有桥梁3座,河面上来往船只50多艘,各种人物400多个。临街的店铺商家有二三十家。你看,路上背着草席的人们,河中装着草席的船只,桥畔草席交易的情景,及两街上卖麻卖草的人们……画面上人物衣着、神态、场景都栩栩如生,重现了八九十年前黄古林席市热闹繁荣的景象。据老人们回忆:每逢农历三、七、十,黄古林集市,天还未亮,此时五港桥畔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买卖声、吆喝声、招呼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沿街两岸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黄古林席市图】1.
【黄古林席市图】2.

据史料记载,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徐福带着数百童男童女从宁波达蓬山出海,他们装着全国各地特产,也有古林草席,漂洋过海,登上了日本列岛并定居下来。后来,他们在岛上耕作、繁衍、种草织席……这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宁波草席随海上丝绸之路而远销。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中称:“地下所铺者,明州之草席。”真腊即今柬埔寨。黄古林一带生产的草席自唐代开始已远销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越南、印尼等国家。清光绪年间,黄古林年产席上千万条,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欧洲、非洲等一些国家。

当地民谚:水稻是米缸,席草是钱庄。

古广德湖范围】:宁波鄞西,从横街、集士港到高桥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水带,它就是今天的广德湖。千年以前,广德湖“广袤数万顷”,面积比东钱湖要大三倍,曾巩《广德湖记》说,“盖湖之大五十里”。但现在它就像一条河流,周边粮田连绵。广德湖北通姚江,统灌溉之利,领舟楫之便,可通京师杭州。

黄古林草席以优质蔺草为原料,以优质进口麻筋、棉纱作为席筋,纺织各类床席、枕席、床垫席等系列工艺草席,按日本工艺进行防蛀、防霉处理,席面平坦光滑,草质柔韧,色泽淡绿,富有弹性,透气性好,凉爽舒适,经久耐用。解放后,全国各地都有席草种植和编织的草席。但受气候、土壤与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各地种编的草席产量较低,质量难与古林抗衡。而在宁波地区,以古林生产的白麻筋草席最为上乘。

展厅陈列着传统织席的各种工具:老木犁、平耙、料勺、席草镰刀、割草机、老式喷雾机、拉草钩……

展厅-老式织席机 1.
展厅-老式织席机2。
织席场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鄞西一带家家织席,因此它的技艺传承也是集体传承,户户承续。一般农户人家孩子在七八岁时就跟随父母开始织席,耳濡目染,从简单的操作逐渐到独自操作,可以说人人都会。
编织则必须以两人为一组,配合默契,这是古林草席有异于其他各地的独特制法。一个人坐在席机的正面,进行压扣,另一人坐在席机侧面叉草,叉草人把草往“替臂”的口子上一掭,穿入“席筋”中间,将草送入筋内,马上将“替臂”拉回,压扣人立即把“扣”压下,同时得把伸露在席筋处的草根拗进。

麻经席】,又分为白麻筋席和黄麻筋席。白麻筋草席根据席的尺寸大小又分为大洋花席(135公分以上白麻筋席子)小洋花席(80公分至120公分的白麻筋席子);黄麻筋草席尺寸在135公分以上的称为麻短席,少于它的通称普通黄麻筋席子。黄古林传统木机加工的草席的工艺流程,一般分为十五道工序.也很烦杂。
博物馆的实景展示古林人编织草席的劳作画面。但是,现在草席手工编织人员年龄都在六七十乃至80余岁,而且人数逐年减少,已到了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时期(已被机织所取代)。
编织草席前需要整理席筋。打(编)凉帽。文革期间,下乡前,不少市区的女生都会打凉帽,赚点手工钱,贴补家用。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修边和排席。把织好的席子晾晒后,平放在桌面上,去掉毛屑,用手掌把编织后的草往一个方向推,使草紧靠一起,席子就更结实,然后把排露的“席筋”打结扣牢,最后卷成筒状。

抗日战争前黄古林四大老板与主要席行。

宁波人在上海的席行有福建中路的“德大”“万茂”、新闸路的“顺利”金陵中路的“正大”。虹口的“仁泰”等40多家。有的还在武汉的汉口、天津开设分行。

展厅陈列各种花色草地毯、提花草席、凉帽、扇子、垫子等等琳琅满目产品。
“万家做席,百家卖席”之说,概括了黄古林席业的兴盛和繁荣。
黄古林有着“中国蔺草之乡”和“中国草编基地”的美称,其产品也被称为“中华老字号”。

左图为博物馆展厅正在播放宣传片:

2009年3月22日,宁波黄古林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黄古林”牌蔺草制品7000多件,“首次进入美国消费市场的大门。
2003年出口榻榻米叠表2000万条,出口创汇5850万美元。
蔺草具有药草功能,被称为“绿色钻石”...(本文资料博物馆)

博物馆内外。
【文博之旅】参观黄古林草编博物馆 嘉定博物馆 草编
黄古林博物馆留影。参观进口往前。

这是黄古林床上用品公司。草编博物馆就是该公司老板俞斌投资创办。

馆址:宁波市鄞州区鄞县大道古林段312号。

交通:开乘坐625、108路公交车到开城服饰站

或622在杉杉科技园区站下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4089.html

更多阅读

广州华林寺之旅:西来初地

广州华林寺之旅:西来初地 (图:南粤古严。华林寺隐没在闹市中,给喧嚣的市井带来一片寂静清凉)  六祖惠能大师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他圆寂后,他的弟子形成南北二宗,北

泰戈尔在我心中——我的大学与缪斯之旅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泰戈尔在我心中——我的大学与缪斯之旅在我的书柜里,有着近百种全世界各地不同诗人的各种诗歌选集/全集,但有一本诗集,却将我青春泪渍斑驳的印痕,一点点烙在那红白相间的封皮上。这本白色背景图四周辅以红色边框封面的诗集,我珍藏了十

声明:《文博之旅 参观黄古林草编博物馆 嘉定博物馆 草编》为网友那一季的想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