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鲳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和其他鲳科鱼相同,它们都是体态弱小但又肉质鲜美的小型鱼类。
所以,撇开它们的利齿不提,唯一的优势只有速度,但这并不能保证在其生活环境中获得充足的食物。况且,为了保证种族或者后代的繁衍,大多数小型鱼类本身都是群居性鱼类,那么充足的食物就更难以获得。
你可以比较下,海水鲳鱼和淡水食人鲳的体态特征没有显著变化,而因为食物问题,食人鲳的个体更小、游速更快。这是为了更好的捕获猎物的必要手段。
食人鲳的祖先实际上应该来源于海洋,或者只是在亚马逊流域出口附近被天敌逼入淡水入口的一群倒霉蛋罢了。
但是经历过汽水域后,发觉自身体征与淡水无法吻合的情况后,久而久之,它们的牙就越来越锋利,提醒也就越来越小,愈加能适应淡水,反而却无法回到海中了。
==========================
所以,你能看见,湖北某地捕获的那条食人鲳在冷冻十分钟后仍然是活蹦乱跳的,因为它们的进化史就是为了快速适应恶劣的环境。
你也可以看一看海水里的银鲳,市场有卖的,本身就有牙齿,只是没有进化的像食人鲳那般发达。
===========================
至于咬人,这源于食人鲳的群居性和对血腥的刺激。
上面说了,食人鲳个体很小,力量上并不具备优势,所以需要群居觅食,所以,单体食人鲳是十分胆怯的,并不敢于主动攻击体态大于他们的大多数动物。

但是数量决定力量,这是第一点。这也是进化中食人鲳成功的主要因素。
再一点,某些鱼类(不止限于食人鲳),对血腥的味道会产生化学反应(大脑),会本能的攻击这些流血的动物,因为流血意味着受伤,受伤意味着衰弱,而衰弱则代表了自己有机可乘。
曾经有人做过试验,食人鲳对血腥味道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了鲨鱼。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被吸血蝙蝠弄伤后受惊跑入河中的动物会被食人鲳群起而攻之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食人鲳攻击人的欲望,取决于血腥和自体种群数量的多少。
(曾见过一名白人胖大伯躺在放入四五条食人鲳的水箱中,平安无事,但多少是采用了一些取巧的手段。网上或许还留着这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