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荷马其人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奥德赛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同时,它也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荷马史诗》包括两部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所以被后世称为《荷马史诗》。但是,是否真的有荷马其人及《荷马史诗》?这在西方文学史上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疑案。

“荷马问题”是世界学术史上众所周知的问题,其实,“荷马问题”就是两部史诗的作者问题。目前,我们对荷马的生平所知甚少,虽然流传到现在的荷马传记共有9部,但这些传记充斥虚构,而且相互之间矛盾百出,时至今日显然已失去它可供参考的文献价值。西方古典作家对这位诗人的时代说法不一,不可尽信,也不可完全不信。但传统倾向这样一种意见:荷马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之间,相传为盲诗人,因此才叫他“荷马”(在奥尼亚土语里就是“盲人”的意思)。

关于荷马的出生地,也各有各的说法。由于《荷马史诗》在古代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哪个城邦被看做荷马的故乡简直就是一种最高荣誉,因此曾有密而纳、希俄斯、科洛丰、皮罗斯、阿尔戈斯、雅典等许多城邦争着要荷马当他们城邦的公民。事实上,在古希腊,几乎所有的城邦都声称荷马就生在他们那里,这是由于这些城邦都看到《荷马史诗》中某些词句、词组乃至个别方言俗语,都是来自他们那个地方。

在古代,尽管对荷马其人颇多异说,但古典作家并不否认他的存在,也承认荷马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的作者。到了近代,“荷马问题”骤起。1725年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的《新科学》一书问世,作者在该书第3卷《发现真正的荷马》中,根据这两部史诗本身一些语言学上的证据和他在《诗性智慧》部分所奠定的一些原理,作出了如下的“发现”:此前人们一直置信的荷马并不存在,他不过是希腊各民族间神话故事说唱人的总代表,或是原始诗人的想象性的典型人物,希腊各族人民自己就是荷马。两部史诗之间的间隔相距有数百年之久,所以它们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伊利亚特》当然先于《奥德赛》,如果前者是荷马少年时代的作品,后者则是他晚年的产物,这个“他”只能代表早晚年代不同的整个民族,而决不是同一个人。这一“发现”震动了西方学术界。1795年,德国人沃尔夫在《荷马史诗研究》一书中作出了更详尽的论证,指出史诗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口头流传,直至公元前6世纪才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他断言两部史诗各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曾作为独立的诗篇由歌手们演唱,经过多次整理加工,史诗才有今天这般模样。因此,《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出于同一个诗人的笔下,而是许多歌手集体创作的。

与上面说法相对立的是“统一说”。“统一说”实质上是古希腊有关荷马传统看法的复活,它以德国学者尼奇为代表,主张荷马其人有历史的真实性,生卒年应不晚于公元前9世纪。史诗有统一的艺术结构,他批评了“分解说”的一些论点,认为《荷马史诗》中的矛盾是微不足道的,这类细小的矛盾不足以证明两部史诗是由几个诗人参与创作的。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基本核心说”,这是一种调和折中的观点,在这派人看来,《荷马史诗》最初的基础可能是一些短篇,后来以这些短篇为核心,逐渐加以扩大。如德国学者赫尔曼认为,有关阿基里斯的愤怒的文字是《伊利亚特》的基本核心,俄底修斯渡海返乡的漂泊奇遇故事则是《奥德赛》的基本核心,其余部分都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因此,史诗既保持了基本的统一,同时存在不少脱离布局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德国学者基希霍夫、英国史学家格罗特等人基本上都持这样的见解:两部史诗既不是一连串各自分开创作的民间诗歌汇编,也不是出于一位大诗人的手笔,它们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神话传说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故事是它最原始的素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势必由许多民间诗人不断进行增删、修饰,最后似乎应由一位大诗人(如荷马)进行加工整理而成。这种综合性的说法已日益为学术界更多的人所接受。
有没有荷马其人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奥德赛

当然,《荷马史诗》的疑案并没有解决,时至今日,有无荷马其人及《荷马史诗》,人们仍争辩不休。或许这种争论也如同两部史诗具有的魅力一样永无休止。但这样的一个事实却不可否认,即《伊利亚特》、《奥德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史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3102.html

更多阅读

《女人的颜色》太“穿帮” 男人女人眼中的颜色

电视剧穿帮早已成了家常便饭。电视剧质量越来越粗糙,穿帮镜头层出不穷,似乎成了通病,以致出现了一个“穿帮网”,专门挑影视剧中的穿帮镜头。比如《林师傅在首尔》网友发现,剧中出现的韩国首尔的外景,其实有很多是在成都拍的。江苏卫视和许

观电影《双驴记》有感 观电影有感

写在前面:昨天晚上到家的时候,发现电视里面正播放一部电影,发现电影里面的情节极为熟悉,但是电影的名称极为陌生——《走着瞧》!男猪脚是文章,应该是近几年拍摄的电影。怪了,从来没有看过这个电影,情节为什么这么熟悉呢?看了一段之后,才豁然

学生《鬼子来了》观后感 小学生我的战争观后感

就这么“我”“我”“我”“你”几个字,似是答非所问,但细细分析,村民马大三只能盲目服从,有问必答,没有知情权没有提问权更没有反诘权。《鬼子来了》将抗日主题变成了背景,主题则上升为人性与奴性,思想深刻的专制,绝对权力的屈从。壮士何

声明:《有没有荷马其人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奥德赛》为网友蝉音弥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