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为何大行其道? 应试教育 英文

应试教育为何大行其道?

----新课改进入深水区的思考

新课改2003年正式在全国启动,到目前已经十年了。十年磨一剑,现在反思一下看看这一剑磨得如何?是否继续磨下去?应该磨下去。因为:实践证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蓝图仍然是正确的;应试教育仍然残害学生;改下去的难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存在有其“合理性”。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然不健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就停在河里了。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规定的目标仍然美好,六个改革依旧没有实现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美好蓝图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六个改变,在实践中没有改变过来,并且有愈演愈烈之态势。这十多年用喊破嗓子来形容,很准确的。就是说在理念上广大基层老师们已经知道了新课改的努力方向,他们口中说的笔上答的,都不错的。但在甩开膀子这个关键环节上还做得不很好,各地也有不平衡的态势。改革的目标在一些地方还处于梦里。究其原因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二、应试教育为何大行其道?

应试教育仍然残害学生。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下面的观点是一位初二的学生的《中国教育失败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读书为了做官,带来学生的人格分裂与道德卑下。我们学它只是为了拿到一块敲门砖。古人说“黄金屋”、“颜如玉”这样的话,就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做官。在中国,一直到今天,你不做官,你到哪里去拿到“黄金屋”和“颜如玉”呢?而且还不能做清官。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喝庆功酒的时候,只听到大家祝愿贵公子前途无量,没听说谁祝别人儿子将来做个包青天、孔繁森的。为什么?做个清官还到哪里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啊,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
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去做贪官(也可以是个一般的官,反正决不能做清官),而口头上又不能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中国学生在人格上的分裂。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在众人面前拼命表现自己,而实际上对社会却极为冷漠自私。在中国的教育中,说谎是人生的第一必修课。你中国孩子道德的卑下与心灵的麻木,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做一次访谈。这些学生都是两国高中生中的顶尖人物。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其余全部选择了财富和权力,却没有一个人选择真理和智慧。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翻翻中学生的作文,里面充满了虚伪的感情,空洞的大话,和自己绝不相信的人生“哲理”。

第二、教育的出发点是要求顺从,所以不鼓励创新。
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撑死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有一位作家(好像是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结果爸爸全做错了!

第三、体罚学生,为适应将来的社会做准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老师的体罚,这几乎是中国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学生?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培养顺民。我们小时候大人送我们上学,就有一句话,叫“三个钱买书,七个钱买打”,许多家长给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没事,你给我打!” 让孩子对暴力感到恐怖,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工作之一,因为只有对暴力感到恐怖,这样的人以后才不会走到异端的道路上去。这是封建社会恐怖统治在今天的一个余绪。好学生不挨打,但他们心灵里面受的创伤一样重,因为他们给吓坏了,他们努力用功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来自于差生所得到的殴打。这样的人,以后走上社会他是没有胆子坚持真理的,因为他早就已经被打服了。
体罚怎么来的呢?不要告诉我是从马教那里传来的吧,肯定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吧。实际上它是儒家过分追求社会秩序,过分强调“礼”的结果,儒家把尊卑秩序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它一方面在口头上教化你,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服教化,等待你的就是暴力打击了。

第四、课业负担过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也是当前教育界不可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只要有高考制度在,学生减负就是一句空话。仅从90年算起,教育部就先后八次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学生负担还是越来越重。一会儿要搞素质教育,一会儿要搞新课改,改来改去,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给学生减负,就有点像我们反对大吃大喝,年年喊,年年更厉害。你说不准老师给学生补课,家长找到老师悄悄补,你说学校双休日不能补习,学校就说我们不是补习,我们是素质教育辅导班,自愿参加的。我记得以前有一段提出反对公款吃喝,只能四菜一汤,结果有的地方是菜盘如脸盆,有的地方是先上十数个小菜,美其名为味碟。这和学校搞的减负如出一辙。
大家都在恶性循环地抓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已经丧失了生活起码的乐趣。学习的压力不断下移,现在已经压到小学一二年级的身上了,有的小孩子,才八九岁,二年级,晚上做作业就要做到九点十点,写错一个字,罚抄几百遍。这叫教育吗?不是吧,这叫残害青少年!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小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因为作业太多想自杀。每年,我们都会听到一些因课业太重而自杀的事。你这哪里是教育者,你这明明是杀人犯!
第五、轻视劳动,脱离生产实际。教育本来是为了追求真理,改进民生的,可以在我们这里它却异化为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大家都想爬到统治者的台阶上去,这就造成一个问题。我们读书与生产实际脱节,有时甚至完全无关。

他又讲了具体的细节:

1. 睡眠严重不足
2. 下课时间不足
这点更不用说了!只有9分钟的下课时间大家看老师拖了多少时间。轻则四五分钟,生则没得下课。这种现象每所学校都有。

3. 时间安排不当
学习时间安排不当。表现在早读和晚修。早上是最困的时间,怎能适合读书?晚上的时间更离谱,定死在哪段时间学哪科,这是读死书的典型表现。首先这种制度本质上是不切实际的,是消极的,只会使天才变成笨蛋,使笨蛋变成更笨的笨蛋。真不幸这种制度竟会被多数学校采用。百害而无一利也。这种方法使尖子变成笨蛋,这点不用说吧!。
再看应试教育的四大罪状, 这是一位基层的湖北郧西一中贺德才关于当前基础教育弊端的反思中归纳的。

1.重知识,轻能力

2.重结果,轻过程

3.科学精神至上,人文精神缺失

现代社会分工的精细不可避免的造成劳动的程序化、单一化,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学科门类亦越来越细。

但是,科学也在带领人们驱除愚昧与野蛮,迈向自由与解放的同时,也建立了资深的霸权。科学成了“真理”,人们便只追求具体目标而忽略了为实现目标所作努力的这一有意义的过程。

于是追求过程的美感和真情荡然无存,于是有了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背离了人文精神倡导的有意义的“生命质量”,于是也就有了目标实现之后并不幸福的现实。因此我们也常常看到运动员更关心自己能挣多少万,而不考虑咬下别人的耳朵、服用兴奋剂这种荒谬的体育竞技早已偏离了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人文精神;我们也常常看到高才生进入高校或走入社会面对社会万象时的迷茫无奈和束手无策;我们也常常看到大学生、研究生因同学间的一点小小摩擦误会而举起凶狠的屠刀,会因恋爱失败或心理失衡而跳楼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青年自杀率近年有所上升,而且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

在科学教育至高无上的今天,人文教育的缺失是世界教育的共同问题。

4.教育评价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忽略全面发展

下面的应试教育的十大罪状更是系统化: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道德教育虚化

第二,应试教育导致青少年一代理想视野狭窄

第三,应试教育妨碍孩子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第四,应试教育打击了多数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应试教育磨灭了孩子的多种天赋

第六,应试教育磨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七,应试教育导致了一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

第八,应试教育导致了一代人的心理素质下降

第九,应试教育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十,应试教育导致了中小学校的无序竞争和畸形竞争

小结:何谓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

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使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出现男孩危机。应试教育对男孩女孩都不利,但对男孩的伤害更大。首先,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男孩的一些好动、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点,“资产”变成了“负债”;而且,应试教育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动手与实践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学习,缺乏应有的运动锻炼;接着,;此外,学校里大部分教师是女性,教育环境中缺乏男性教师,这种教育方式也对男孩的成长不利。

不诚信的人格分裂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最大的伤痛,对孩子、对家长、对民族。

教育,是一个民族希望的所在;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教育的发达就是一个民族的昌盛;教育的失败就是一个国家的落伍。

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这种由国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趋之若鹜的应试教育,深深误导了中国家长的教子观念,误导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观念。应试教育绑架了学生,挟持了老师,误导了家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层层加压,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齐心协力为考分拼命。这种局面愈演愈烈,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

目前,中国的教育最缺的不是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转变教育理念,要先从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入!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器”。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成“小器”靠的是知识,成“中器”靠的是能力,成“大器”靠的是品德。

中国实施应试教育30多年来,国民的学历提高了,知识水平提高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平提高了吗?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应试教育培养的不少人不缺知识,不缺学历,但缺德!前段时间,有人在网络上发文惊呼:“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虽为过激之词,但它反映的我们民族道德水平的滑坡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的教育造成了我们的国家庸俗之吏日渐其多,豪杰之士日渐其少。中华民族正无可奈何地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下一代走向平庸……应试教育的第一大功效,就是尽量把所有的学生教化成一个脑袋。既然别人已经代替我思考了,我还需要有思想吗?既然结论和观点都是现成的,而且还是被规定为唯一的,还用得着我去思考吗?这样的教育培养的只能是思想的懒汉。应试教育到底是在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还是泯灭个性、扼杀创新?西方的教育一般是中小学宽松,大学严格;而中国教育正好相反,中小学严格,大学宽松。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是中国教育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因为中小学生年龄小,心理脆弱,而中小学生承受的压力却是巨大的。这种压力主要是来自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考试名次,以及由此而来的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埋怨,同学的歧视。自古只闻“名师出高徒”,如今却是“高徒出名师”。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老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或“专家”,现行的高考制度的“科学”“公平”下面掩盖着不科学、不公平——人的很多重要素质是无法用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的,很多特殊人才用现行高考制度也是选拔不出来的。教育本是一项传承人类文明、铸造民族精神的经天纬地的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的引擎,但泥古不化的应试教育,是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工厂”,是严重扼杀学生自由思想、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物化教育”、“奴化教育”和“毁人教育”!

我认为,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是与世界教育大潮背道而驰的。它在体制上是落后的、观念上是保守的、方法上是陈旧的、结果上是低效的。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走入穷途末路,已经引起了民怨沸腾

只要有高考存在,就不会有符合人性的教育。一旦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大家就会一起陷入恶性循环中。高考很像以前给女孩子裹小脚,你明知这是不对的,可是当它降临到你的孩子身上时,你却无可奈何,只好服从,因为如果全社会大家都包小脚,就只有你的女儿一个人没包小脚,那么你的女儿可能就永远也嫁不出去了。《人民教育》发表文章说,通过中西方教育比较发现,我们的学生很敬业,很勤奋,也很聪明,我们的学生在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得大奖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的教科书很深,连一贯重视教育的日本也无法比拟;我们的学生基础掌握牢固,美国学生自愧不如,但致命的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后劲不足,缺乏创造力。。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是打着:努力地培养“学业智商高”的人才的口号,而忽视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多层次创造性人才。国内的教学体制使学生基本功扎实,但是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许多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受到抑制,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活跃,想象力也很有限。其实,知识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创造重在应用的道理。

三、既然蓝图依旧美好、毛病仍然存在改下去就成了必然,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就停在河里了。但改下去的难度仍然存在。因为应试教育存在有其“合理性”。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然不健全。

首先,看应试教育的“合理性”:

此方面的文字凤毛麟角也。我归纳了一下:

 一、应试教育,是中国平等待人的政治手法的灵活应用。这样可以达到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的平衡。

二、应试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认为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且认为这种以划一标准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较为公平,较少出现因为个别评核者的偏好而作出不准确评估的状况。

三、也有人认为应试教育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社会最底层通过应试教育获得了上升的唯一通道。知识改变命运因此而生辉。

四、还有人认为,以分取人是当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尽管应试教育弊端多多,但是它确实是目前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选拔办法,反对者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来。这样是千百年来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客观知识和分数为标准选拔的。相对于其他主观的所谓“素质”来说,它是最为客观的。较好地防止了徇私舞弊,搞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只要你肯努力读书,积极上进,就能得到提拔重用。有人说素质教育好,那么到最后如何来选拔人才呢?因为“素质”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你说这个叫素质好,我也可以说这个不能叫素质好,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标准。争到了最后,往往就成了录用机构的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决定选不选你。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使考生依靠关系和家庭背景进行提拔任用,不正之风盛行,徇私舞弊严重,苦苦读书而没有背景和关系的穷人的孩子就根本没有办法得到提拔重用。这才是最大的不公正。实施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无疑以是客观的分数为标准的,有人说也有徇私舞弊的,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是上不得台面的。比“素质”教育要少得多。 因为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他们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因采用较灵活的教育方式,而导致同龄学生学力程度不如东亚学生(特别是数学等自然科学条目)。而日本等过去实行较严格的应试教育时学生学力程度极高,教育体制逐渐宽松后,学生的学力程度出现大幅下滑。

五、直奔主题、高效让家长和孩子的利益最大化。“猫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体现。重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出国-海归-好职位。应试教育在中国香港、澳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事实上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发达也得益于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

一些人也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硬知识很硬、软知识很软就是一个写照。

过独木桥、考上各种各样好的金银“饭碗”、升官发财、以最快的路径到达人生光辉的顶点。成为成功人士。

其次,实行素质教育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素质的评价可能充斥较多主观因素,可能导致新的不公,所以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来制约素质评价,杜绝为了私利而做出的素质评价目录。谁能够把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给弄出来,谁就是高手。仅就德育来说,是动态的,是一生的事情,是隐性的。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搞素质教育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好做法如杜郎口中学的让大部分学生的日子好过的做法都是一种探索。

综上所述,因为十年来的新课改没有实现当时的目标,蓝图仍然美好,应试教育的弊端依旧存在,所以还得改。改是改掉应试教育的弊端而不是全盘否定。把素质教育的好处拿来。但任重道远、步履艰难,深水区也。这就是这半个小时的中心思想。改下去仅就教育一个领域恐怕不行。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能是眼望蓝天、脚踏实地了。

本文无意指责中国各级教育官员的束手无策,无意指责中国“教育家”们的装聋作哑,不能埋怨校长们的推波助澜,更不能埋怨老师们的无能为力。他们也很无奈。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所暴露的弊端,已经不单单是教育界的问题,也不是单单依靠教育界的改革能解决的问题,它是国人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问题。国人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制约着国家的劳动人事制度和干部任用机制;劳动人事制度和干部任用机制制约着高校招生制度;高校招生制度制约着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制约着应试教育制度。教育观和人才观不改变,国家的劳动人事制度和干部任用机制就不会改变,劳动人事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不改变,应试教育机制就不会改变,应试教育机制就不改变,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肯定不会取得实质性成功!

观念的固化形成体制,体制的运作又强化观念。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就是这样紧紧的扭在一起,彼此纠结,越扭越紧,越扭越死,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死结,我们面对着这一个个的死结忧心如焚,顿足捶胸,又一筹莫展!这就是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现状。

一个国家的政治改良,往往从教育改革开始突破。只有扬长避短-把应试教育的弊端改掉,留下其合理的一部分如考试对家长的吸引力和认可力-才能真正还教育的真正本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3092.html

更多阅读

商鞅变法为何成功?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商鞅变法为何成功?甄鹏商鞅是卫国人,本名公孙鞅。后封于於、商,号商君,所以被叫作商鞅。在他之前变法的,有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几乎与他同时变法的,有韩国的申不害。为何只有商鞅变法最为成功?秦孝公3年(公元前359年),商鞅进行了第一次

孙维世为何惨死? 孙维世怎么惨死的

孙维世为何惨死?wen革初期,江青曾经和叶群说过:“现在趁乱的时候,你给我去抓了这个仇人,你有什么仇人,我也替你去抓。”江青在这里提到的她的那个仇人就是孙维世,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遗孤,周en来、邓颖超把她认做养女。这里我们先来引用一

阿黛尔的情歌为何催人泪下? 阿黛尔.阿德金斯

格莱美大赢家阿黛尔的情歌为何催人泪下?chengmine2012-02-15 18:15:39为什么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如此催人泪下?科学家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阿黛尔捧得6项格莱美大奖。图片来源:frugal-cafe.com阿黛尔(Adele)是第54届格莱美

声明:《应试教育为何大行其道? 应试教育 英文》为网友空骨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