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里有大、小两头猪,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一些食物。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落下的食物。而当小猪踩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前吃光落下的食物,若大猪踩踏板,小猪则仍有机会吃些残羹冷炙。现在问题是:“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一动不动地等在原地,而大猪则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这种策略中,小猪的等待是占优策略,而大猪踩踏板的前提是小猪不去踩,因此大猪的选择是基于小猪的,小猪在这个博弈中看似占尽便宜,但从整体上说,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配置,不能使博弈双方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
因此,将条件稍做改动,即将投食口和踏板的距离缩短,谁去踩踏板谁就能吃到食物,大猪和小猪都会拼命踩踏板,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这样的好处在于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让他们都参与到竞争中去,否则为了扶持小猪而饿瘦了大猪,那就不合算了。
小猪莫要抢风头——遵循智猪规则
“所有通往地狱的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上去的。”——哈耶克(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
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则,但在实际竞争中,小猪的最优策略仍是跟随。如果哪个小猪感觉“自己坐着、别人站着,自己吃着,别人看着”有些让自己难为情,或者是想逞逞能,打肿脸充大猪,那么,它的下场是不容乐观。
搭便车——生活中的“智猪博弈
搭便车理论首选由美国经济学家曼苛~奥尔逊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也就是说,扮演好一个小猪的角色,抓住机遇,坐享其成。但对该策略,政府部门或商家出于利益的思考,也应对其予以干预:
首先,搭车者在竞争中出于劣势,但如果这类群体总是以搭车、跟风为伍,那么到头来必将损害“车主”及搭车者的利益。
其次,搭车者终日做着搭车的梦,没有“买车”的想法,那么当道德日益沦丧的时候,很多“车主”必然会丧失充当大猪的积极性,那必然从整体上导致社会进步的缓慢。
最后,按照博弈论的利益均衡最大化的观点,搭车也可以,车主也应允许,但不能白搭,这一看似简单的搭车问题,却联系着经济学中的问题和博弈论中的逻辑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