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历史感都去哪儿了
文\惠振坚
每天路过这座县城的不只一条小巷,走过凋敝破败的清代马家大屋或是洪家大屋,心里往往会泛起一丝悲凉。县城里仅存的几处延口残喘的古建筑没有得到善待啊,墙外杂乱电线如麻,墙内霉变衰败不堪。
都说盛世修史,盛世也就会重新审视过去厚重的历史,同时也就会更加珍惜厚重历史的承载符号――古建筑。到现在也只是一说而已,无疑,遗撼仍将继续,我只看到了建筑的门边钉上去的所谓的“百村千幢”保护工程的铭牌,未见其它更为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
时至今日,应该说一座城市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保护古建筑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职能部门则更是缺少专业素养与良心,只起着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作用。
这个国家越来越不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厚重历史文明的国度,到处充斥着各种流派与风格混乱的楼盘,在纷乱的拆迁狂潮中,官员与开发商各取所需,哪管城市既有的特色与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在失去了特色招牌的城市里,多少城市除了所处的地域不同,已经成了彼此的拷贝翻版,失去了太多旅游的价值。在西方不少城市里,百年前的建筑成规模地保存了下来,成为特有的景致,而我们今天的城市却很难拿出那样的东西,我们在消灭自己的厚重历史方面真叫不遗余力啊。
而在一些被圈起来的旅游资源--古民居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不真实感,我们闻到的是过于浓烈的商业气息,那里面充斥着仿造品与赝品与伪民俗。
今天的许多家庭在装潢考究的室内可以有现代的一应家电,却未必能找出一件哪怕只有五、六十年历史传承的物件,有太多的东西传不到今天这一辈。
我们这个以礼仪之邦自诩的国度,年轻人的礼仪举止真的远远不及周边的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年轻人的举止更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不是经过了家庭与学校的文明教育的熏陶。
文\惠振坚
20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