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 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这样看来,我以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4,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我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刚开始时学生不会迁移,一见到课外文言文就懵了,

5 就是学生最没把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了。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成绩的唯一方法当然是老套的做题战术。但初三上半期及下半期开端,不应该是学生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其实我发现初一初二时,学生基本上不明白现代文阅读得分技巧,问十个同学十个同学回答现代文阅读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蒙的那点可怜的答案。所以,现代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是学生提高阅读分数的心锁。教师把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标准答案上,学生阅读分数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诉学生议论文、说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大胆的往人身上靠,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尽量地往情上靠;写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议论和抒情答题就简单化了,写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问题不笼统回答而用条理分割的办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赢取得分机会。当然并非所有现代文阅读题目的答题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就另当别论了。

6最后说说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华又实,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不华不实。又华又实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这里不做赘述。具说华而不实已不再时髦,实而不华反占先机。对此我有不同理解,让学生一本正经地下工夫写实比让学生耍笔杆子写华更难,而且出力不讨好,得分往往更底。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如果不慎不实了,评卷老师也不忍心痛下杀手,得分往往比预想的高。这些学生已经在初三以前训练过了,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初三语文教学才总结为以上几点,尽管疏漏处很多,但很愿意与大家共享,并希冀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总分排XX区第三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翠园、罗外相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下面我代表上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袁校长和邱书记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非典时期,加之中考大改革,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备课组有田小芹、张确和我三位老师。我非常幸运能与两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合作。平时工作中,他们既是我的同事,又是老师。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田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张确老师对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中考只考中、英、数,语文只考作文这一方向的确立。使三门学科连轴转,每天四节课,除了写作文,改作文,就是讲作文。特别是田老师、张确老师年龄大,身体不好,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们咬牙挺过来了。年级组长禹力,处处从大局出发,为我们出谋划策,创造条件。张溶、元涛、戴艳红三位班主任,她们不仅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还主动配合我们科任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滨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 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光阴荏苒,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主要

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和主任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蒋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2、端正思想,心系学生

认真学习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4、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要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5、研究学情, 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我坚信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能力强化训练, 争取提高优生数量。

6、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7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学会对比分析,且动手翻译。为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实行每课一考、人人过关、不断复习、不定期检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工作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学生懈怠的状态有急躁的情绪,对后进生的辅导没跟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争取在教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中考取得好成绩。



2008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下面我代表上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非典时期,加之中考大改革,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中考只考中、英、数,语文只考作文这一方向的确立。使三门学科连轴转,每天四节课,除了写作文,改作文,就是讲作文。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乐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 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03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科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按照拟定的计划,初步完成了本期的任务,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班语文平均分89.1分,列乡镇初中第一,优秀率、合格率均列前茅。为了以后更好的计划好教学工作,特对本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课堂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在不断更新,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在各位科任教师的协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从字词抓起,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两班学生参差不齐,语文能力各有差异,对基础欠一点的同学要求低一些,重在培养他们的语文兴趣,抓基础,达到逐步提高;对较好的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关心生活,全面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能力。

本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中,认真履行职责,严谨务实,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探索创新,语文素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学期主要采取实施了以下教学措施。

首先、注意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三、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四、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感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五、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学期我在有目的地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地向同行学习。在独立专研的基础上,辅之以集体研究,把大家的思维集中起来,在相互切磋中获得丰富的、有益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知识。

我力争通过这样的教学,进一步指导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各方面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成绩颇丰,但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差生转化力度不够,部分差生素质低下,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阅读面窄,阅读方法欠缺,在写作上,学生看的太少,作文思路上有待提高,“人无完人”,我深信,在今后工作中,做到谦虚求实,扬长避短,使教育教学再跃一个新台阶!



语文是一项既简单又困难的科目。说它简单是因为母语人人都会说,都会用。说它困难是因为要学好要用好是很困难的。

首先是古文部分,初三毕业考的考查内容是默写、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

1、 文言文的默写是稳定的,是学业考试中规定的最基本的考试内容。而且2010年的中考取消了理解性的默写,这给默写的巩固带来了便利。但通常最容易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部分。我们教研组所采用的方法便是反复地背默,背什么背名句。默什么默最容易写错字的句子。而且在默写中上句接下句较简单,下句接上句稍难,因此我们出了几份背默的考卷有上句接下句,有下句接上句。起先复习时是每首诗、每篇文过关。后来冲刺时是每首诗每篇文的关键句一一过关。

2、文言文的阅读篇目也是在很早就已经定下来的。但是其中包含有文学常识,156个实词加虚词,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的理解等诸多内容。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三的整年学习中我们对这些考试篇目的试题只要能找到的就反复地滚动做。对于每一篇的精要与反映的作者思想情感都给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用时间顺序将所学到过的所有作家作品圾文学常识进行排列组合,系统性地进行归纳。156个实词及虚词的解释基本隔天就要进行抽默,让学生反复记忆。文中重要的句子为学生划好,并且做到回家默,学校默,订正玩还要重默。

3、课外文言文以课内为基础,其中的词义都离不开课内的156个实词及虚词。指导学生从课本出发进行实际运用。

其次是现代文阅读,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1、梳理三种文体的基本概念,文体特点。

记叙文重点梳理句意理解、人物景物描写的作用、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课文中心的把握等。

说明文重点梳理说明对象、方法、使用效果、文字用词的准确、科学性。

议论文重点梳理论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和作用。

2、不少同学迁移能力比较弱,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时,教会学生一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 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 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3) 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思路。

平时练习帮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做记号的习惯,并且要求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4、 帮助学生完整地答题,以免因答题的不完整而扣分。

熟悉各类文体的出题方式,并将其归纳成可供参照的答题套路。每种问题一般各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关键抓住哪几点。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方法可循。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再次,是作文的练习。因为写作考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遣词造句都是有其个人的差别在其中。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与把握也是各有不同。所以作文成了好的同学的助推器,差的同学的拖腿绳。

1、 首先我们备课组先将所能找到的初三曾经的试题进行了汇总,并将其分类。使得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合并,很多题目使用相同的题材。简化了学生的学习,

2、 其次我们将这些已经过归类的标题发给学生,请学生思考如何写好这样的作文,并将它们整理写完。

3、 再次要求学生在假期摘录初三各种作文选编中的优良篇目,摘录含义深刻、语言优美的开头结尾。使得学生能抓紧中心有的放矢的借鉴与运用。

其实,相比经验,更多的是教训。我认为初三的中考不应该仅仅放在初三这一年发奋,其实更应该功在平时。从进预初开始就可以切实地进行课外文言文,课外现代文的练习。还有作文更应该索性给差生几篇范文让其背诵,教会他如何将作文内容与文中的标题套在一起。这样我想考生在语文方面的应试能力会更强些,成绩也能更高些。



一学期,转瞬即逝,现对一学期的的语文教学工作加以小结。本学期严格执行语文教学计划,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积极进行课改探索,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教学领域。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拼搏!



步入教坛已经十五个春秋,谈到教学,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下面仅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点,谈谈我个人的肤浅看法和体会。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我觉得,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只有艺术才能吸引人,也只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吸引学生。我虽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我一直在苦苦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在我的教学观念里,我不赞成加班加点。原因:一是我觉得靠拖长时间给学生补课,这种办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处;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甚至没有效果。学生也是人,假如我们每天下班后,硬把学生留下,就算是表面愿意留下来了,又会什么高效率呢?学生经过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紧张学习后,我们当老师的还把他留下来辅导,如此长期下去,试问这效率会是如何呢?所以,我从不主张放学后留下学生来辅导,打疲劳战,造成学生厌学,到头师生都疲惫而无所得。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本人带了几个轮回的初中语文教学,从95年开始,以后的98年、2001年三届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在中考中两率均取得全顺德的第一名的成绩,每一个轮回后,本人对教学的艺术都会有一个更新的、更深刻的理解,也有更高的追求。

(博士教育网整理www.bossedu.com)

那么,如何去追求较高的教学艺术呢?本人在此谈几个例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事例一

为了一节公开课,半夜爬起来写教案。如在参加顺德市中学教师“六个一”教学能手的竞赛。其中的一个“一”就是“上一节好课”。这堂课是到市里面的学校借班上课的,上课前两天抽签,给你两天的时间准备。当时抽签后,心里就很慌,这个慌不是怕拿不到奖,而是怕“出丑”、“丢脸”,怕面对陌生的学生控制不好课堂,更怕在顺德的语文老师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委面前出丑。所以,抽签后的两天里,真是寝食不安,心里一直在思索如何去上好那一堂课。有一个晚上半夜醒来,突然想到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不是很好,恐怕第二天醒来后又忘了,于是就马上爬起来,拿笔记下来。就是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茶饭不思”的境界,但也煎熬了两天两夜。课后评委认为这堂课有三个特色:自主、开放、有序、创新。特别是有序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专家、同行长辈的评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最后本人也顺利通过了“六个一”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被评为顺德市“教学能手”。“六个一”比赛结束后,本人对这次比赛认真地作了思考和总结,从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成绩面前,心中只觉得手中的教鞭的份量更重,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上公开课、比赛课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年青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得的机会。一直以来,无论承担任何级别的公开课,我都把这种“煎熬”作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得的机会。这个事例,我要说明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事情才会做得更趋完美,教学也是一样。

事例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才是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为了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在作文教学上,本人就是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是由其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中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这一理论作为指导,备课时我大但地打破常规,不是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作为备课的重点,而是把学生的学法作为备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一、宏观上,将泛读、精读、揣摩与写作结合起来。叶圣陶先

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作文训练时,我都会找一些文章,作为范例,这文章的内容不一定与此次的作文有关。它的作用是让学生从中吸取养料。

二、微观上,通过范例教给学生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标题的艺术,人物描写艺术,文章开头、结尾与过渡的艺术,文章的修改等。作文教学的备课,我就是将这些方法作为备课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远的不说,就上学期,我所担任这个班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均获好成绩,班上的周志成、盘洁霞等五位同学的文章在全国有影响的杂志《中学生阅读》上发表……

事例三

讲课要讲究“趣味”,尽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是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想的抨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中受到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因上,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驱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成绩只是鞭策自己向前的动力,如果点滴的成绩值得骄傲的话,那是毫无意义的、毫无价值的自我陶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艰苦的2010年中考过去了,回顾备考的日子,紧张而充实。这学期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尽心尽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特别是初三的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的是技术的因素。现总结一下这学期来我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1、潜心研究,明确目标

(1)研究中考:研究考纲,研究中考试题。

研究《中考考试说明》,它规定了泰州中考的方向,规定了初中毕业的学生语文学科学业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还有具体的题型示例。纲举目张,明确了考什么、怎么考,再决定怎么应考,会少走许多弯路。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试题中可以研究考点,研究题型样式,试题变化的动态。中考试题由四个板块构成:基础、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作文。每一部分涵盖哪些内容,有哪些考点,出现过哪些考题,会有什么变化,我始终清楚明白。根据这些题型,我们分类复习,抓过关,抓落实。

(2)研究学生

具体研究某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态,学习能力,针对这个学生具体该采取哪些办法激发潜能、扬长避短,将鼓励、表扬、吹捧、沟通、交流、说服、批评、限制等等教育手段分别用上。对学生,我严而有格,爱而有度。对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我从严要求,不让他们有逃避、退却的念头,确保整个班级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研究泰州语文学科动态。

关注所有语文学科的有关事情。例如,前三年泰州市中考都是考的说明文阅读,我们预测今年可能会考议论文,于是我们对议论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复习,今年中考果然考的议论文。

另外我们也很注重捕获中考信息,避免做无用功,例如:我们获悉今年不考排序题,我们就放弃了对这种题型的讲析,把时间留下来复习其他的内容。

关注高考。中考向来是跟着高考走的,作为一名初三语文教师,还要随时了解高考有关的事项,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2、统筹规划,点滴落实

这学期什么时候结束新课,怎样加快进度结束新课;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分几个阶段进行,先从哪里开始,复习工作该怎么抓等等,我们在开学之初就做了长规划。每一个阶段具体内容怎么落实,由谁落实;同一内容,不同层次学生如何从不同层面落实,用什么办法落实。大的方向,小的环节,我又做了短规划。规划终究是老师的计划,如何让我的规划顺利实施,这是重头戏。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过关记录,对后进的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讲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各项的过关工作。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总觉得还有些好的想法没有及时地落实。

1、初三语文复习略晚了点,时间显得较为仓促。

最好初三上学期结束新课,将初三下学期整个学期用来复习。

2、讲授新课,放手力度不够,总是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平均分配时间精力。

我们可以以靠近中考为导向,重点落实好古文古诗、专题、名著的学习,其他的内容可以略学,或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些篇目可以放手让学生作为阅读材料阅读就可以。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将我所想和所做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完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只有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主要工作在于“完善”。这学期“完善”的重点在“练笔”上。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最怕写的,但又不得不写。短期的突击或抱有临时发挥等侥幸心理是过不了中考这道坎的,为此,通过《中学生学习报》作文专练系统组织学生练手热身,突破写作训练偷工减料这一“瓶颈”。

二、让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每个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自身潜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其学习的目标也不同。为此,鼓励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不盲目、不从众,量身制定一个最合理、最可行的目标。而我则在每次月考之后督促他们要为实现目标继续刻苦学习。

三、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初三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我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默写古诗文,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四、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如教《藤野先生》时,着重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学习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学习他忧国忧民,对祖国负有崇高的责任感和道义感。

五、及时把脉学情教情,实施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初三的总复习当中,对于知识、能力、情意三者的联系以及积累、感悟生活中的人生哲理、情感体验等相关知识,相当多的学生显得很陌生。为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专门组织强化他们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项训练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大网站一直是我致力要做的。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

专项训练三: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

虽然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我要学”的意识渐渐萌发直至呼之欲出。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有不少学生自己完成了课标中列出的名著的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六、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培养一批语文尖子生: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任何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我会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更称职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3)、(4)两班语文课。临近毕业,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老师的责任也增大。尤其是这一届毕业班,许昌市语文教学是第一次运用“北师大版”,而中招考试仍然采用“中语人教版”。这就大大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工作量,因为要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把初中三年“中语人教版”里有而“北师大版”里没有的重要文章全都补出来,几乎相当于多学六本书。再加上我任教的是我们学校成立来第一届有部分优秀生源的班级,明年中招成绩好坏对学校以后生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学期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但是我明白:面对以上情况,只有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才能在明年中招时取得较好成绩。经过反复思考并和同头课老师商议,特制定出以下学习复习计划并加以实施。

一、暑假补课到开学第一个月,认真讲解“北师大版”语文中的每单元的前两课以及重点古诗文。讲课时注重文体知识并适当补充“中语人教版”里比较典型的文章。比如讲《最苦与最乐》时,除了补充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结构三段式、五种常用论证方式外,还要补充《谈骨气》、《怀疑与学问》、《想和做》等典范的议论文。讲说明文时补充说明问的顺序、说明的是种方法及其作用,同时补充《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典范的说明文。力争使学生对每一种文体都熟悉了解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学生做现代文阅读分析时就显得较得心应手,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乱撞了。

二、10月到12月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必背五十篇古诗文,“咬文嚼字”扎扎实实把好每一篇的背诵、默写关,同时解决文言文重点字词含义、翻译句子、词类活用,着重古诗的分类、格律诗的知识、名句赏析等。要求学生必须一个一个跟老师背诵,且当中不能停顿两次以上,默写时不准出现两个以上错别字,否则重来。这样做很累,个别背书慢的学生要占用老师很多课余时间,但只要坚持下去,细心加耐心,收获还是很大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时大部分中等生文言文部分失分不多,优秀学生文言文部分几乎都满分。

三、还增加作文的训练量。除月考作文之外,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及时反馈信息,表扬并诵读优秀文章。让学生到校阅览室阅读《语文报》、《散文》、《读者》、《萌芽》、《小小说》等优秀报刊,抄写、背诵其中美文,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引导学生模仿这些作品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尝试评价这些作品,写一点随笔,或者从这些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每周批改,选择优秀的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虽然时间短暂,但通过全方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一定基础。

以上的计划在下学期还要坚持实施,同时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还要力争引导每个学生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他们各自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进行针对性的突破重难点训练,使学生在知识和技巧上能查漏补缺,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光阴荏苒,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端正思想,心系学生

认真学习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要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四、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我坚信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能力强化训练,争取提高优生数量。

五、针对考点重点,各个击破。

1、夯实基础,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扩写、缩写、仿写修辞等基础知识,一定要稳扎稳打,强化记忆,强化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课后字词做到每课三练——练字音、练字形、练词语的运用;加强句式的训练和仿些;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题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试题由课内已经延伸到课外,在复习文言文时让学生认真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学会对比分析,且动手翻译。为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实行每课一考、人人过关、不断复习、不定期检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加强阅读指导,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编排,但并未降低对文体的要求,特别是议论文的阅读,学生一时感到摸不着头脑,所以我计划在向学生讲清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典型的篇章,并配以典型的议论文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争取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4、加强写作指导,为了使学生形成写作知识系统,在学期初给学生开设写作知识讲座,并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进行专题讲座,争取使学生学作文的命题、立意、构思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坚持每星期两一篇随笔,两星期一篇大作文,坚持让学生阅读优秀书籍,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大语文学习环境,重视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这当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学生懈怠的状态有急躁的情绪,对后进生的辅导没跟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争取在教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中考取得好成绩。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拥护和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永威教学》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大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方面。

(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

1、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虚心向其它语文老师学习。充分利用每星期四的集业务学习时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2、上课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力求受到学生的喜爱,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3、辅导

我利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

学生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有区别的书写评语,认真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二)注重阅读、写作与实践。

1、 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针对见识不多,语言贫乏,知识面窄的实际,首先,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内容,其次,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我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鼓励学生自由写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作文,其形式包括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信件等。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我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说话训练”。我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2)竞赛。初中学生往往有上进心,不甘落后。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包括书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诗歌散文比赛、课外阅读竞赛等等。

(三)和双差生打交道

第一、对待差生,首先得要学会包容,慢慢感化他们,进而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二、你要真心对他们好。

第三、学习上不要放弃他们,给他们发挥的空间,督促他们作业,加强交流,真诚的和蔼的对他们,肯定会有好的回报。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多和其它教师学习经验。

2、对差生多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3、在教学上下功夫,利用教材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

总之,本人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一次摸底考和九次模拟考,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在中考中,。从所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试作小结如下: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教材的版本虽不同,但都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定的,自然考试也是紧扣《课程标准》来命题的,在《2007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灵活,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测试语文积累与运用中,既有测试记忆,也有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测试其运用能力等。另外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以及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内容的巩固就行。

二、大刀阔斧,对各知识块进行定性、定量。《2007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掘客观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的,而对于每块知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积累与运用”这一知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语交际,是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分析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重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读书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因此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不是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几次。

三、善于取舍,精选精练。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同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知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合作,帮助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知识。黄五考试方法、技巧以及考试心理的指导。虽然复习工作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考试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方法:“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关信息)”。又如答题技巧:“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灵活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休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一定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教师要特别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他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得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们应该做好这类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工作。当然,在普九背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以及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学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老师用了大量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老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当然,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潮起潮落,日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2010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上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纪律较为松散,学习积极性较差,语文成绩也较差。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端正思想,以生为本

认真学习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要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四、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了有计划的辅导。

五、针对考点重点,各个击破。

1夯实基础,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扩写、缩写、仿写修辞等基础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课后字词做到每课三练——练字音、练字形、练词语的运用;加强句式的训练和仿些;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题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试题由课内已经延伸到课外,在复习文言文时让学生认真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学会对比分析,且动手翻译。

3、加强阅读指导,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编排,但并未降低对文体的要求,特别是议论文的阅读,学生一时感到摸不着头脑,所以我计划在向学生讲清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典型的篇章,并配以典型的议论文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争取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4、加强写作指导,为了使学生形成写作知识系统,在学初给学生开设写作知识讲座,并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进行专题讲座,争取使学生学作文的命题、立意、构思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坚持每星期两篇随笔,两星期一篇大作文。

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学生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进步,但从期末统考中也反映出许多问题:对学生背诵课文的监督力度不够;学生作文的书写有待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没跟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争取在教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顺利地迎接中考。



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课改的一些基本要求,学生基本能进行有意的自主阅读和有一定创意的写作,已能有意学习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不断的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上学期期末统测中,我所任的105、106的总成绩位列全级第一。但因升学的压力和教育内部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在史、地、生都加入中考的情况下,许多的课改实践要求就只能是一笔带过,不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试小结如下:

一、根据计划,我认真抓了课堂内的效率,增强课堂内的容量,提高课堂内的训练效率;根据学生的生物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依托中间兼顾两头,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即使是布置同量的作业,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准、快”,中间的要完成得“好、准”,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提倡自学,依据教师教的方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并逐渐形成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针对新题型,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一些典型训练。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狠抓背诵。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对诗词作适当的归类,对一些名句则多角度地训练和思考,在实际的语言中灵活运用。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从课堂内开始严格训练,依据课改新理念,利用现在有的各种参考书、材料、工具,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运用浏览、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尽量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一定得记住的死知识。课外注重培养大语文观,多阅读欣赏各类文章,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看,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和现代文的课外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依然是个薄弱环节。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今后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五、在写作方面。书写仍然影响其得高分的一个直接原因,书写差的学生总与高分无缘。虽然我也狠抓了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在老师督促检查下也改观不了多少,小学时形成的书写的不良习惯,一直在难以纠正,即使原来书写好的学生,在作业成山的面前,想写好也难。因此,书写依然是严峻的问题。其次是仍然需要练笔,每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练笔,在多写多练中增长能力。再次,注重总结和归纳,在老师的归纳总结性的习作评讲中得到提高。最后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为了加强对我区初中毕业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进校教研室于2010年1月28日—29日组织了全区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元月30-31日,在电建小学组织各学科初三教师完成了集中阅卷,并进行了成绩统计。现将本次检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命题依据:提前一个月即完成了命题和审核校订。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往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使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本次语文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因而本学期考试内容确定九年级上册为考查范围和考查重点,按照09中考命题趋势,以“重视积累、关注能力、渗透德育”为主题,参考往年的中考试题,来确定本次联考题量、题型、考查点和难易度。

2、评卷依据:由命题人提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是阅卷及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答案和评分参考中的缺憾、不足和学生的答题实际补充了参考答案,完善和细化了评分标准。

3、评卷工作:我区25所中学全部参加了考试,参考学生 5555人。评卷由进校组织,采取了集体评卷的方式。本次评卷语文学科聘选了48名阅卷教师,成立了阅卷领导小组、阅卷分析组,并详细制定了阅卷要求和工作日程,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坚持流水阅卷,开展了作文试评工作,建立了复核责任制,阅卷和登分原则上采取本校回避的作法,增强了评卷的信度,保证了阅卷评分的客观有效性。

二、试题简析

1、试卷结构:卷型:一卷制;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20分;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板 块

分值比例

全卷



累和运用

综合性学习

阅读

写作

现代文

古诗文

分值

120分

17分

10分

27分

16分

50分

比例

100%

14%

8.3%

35.8%

41.67%

22.5%

13.33%

其中阅读和写作就占77.47%

全卷分四大板块: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各题分值比例基本参照历年《考试说明》。

题量:10年联考语文试卷共四道大题、21道小题,题量适中,能留给考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答题时间。

题型:本次联考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写作题等;全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比例。

能力层级:本试卷试题涵盖了初中语文学科要求测试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其中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为考查重点。

2、试题难度:

(1)两届联考难度系数比较(见表一):

语文

09届联考

0.64

10届联考

0.65

难度增加

-0.01

从上表数据可看出,10届联考卷中语文难度系数下降0.01,说明今年联考试题难度略有降低。

我们将10届联考与08、09两年中考试题难度进行对比。

(2)本次联考试题与2008、2009年中考试题难度对比(表二):

语文

10届联考

0.65

09年中考

0.67

08年中考

0.61

10年考试题难度在08、09年中考试题之间,难度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一方面说明试题难度在0.1范围内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也说明10年考试题难度适宜。

3、试题的主要特点

2009——2010学年度的试题能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区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遵循《陕西省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说明》的要求命制,试题符合新课程理念。试题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为坐标,以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内容为考查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

(1)试题命制能全面、有效的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评价追求。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9年陕西省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本套语文试卷分为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内容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全面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及语文学科的追求。

积累运用部分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点包括识字写字(2分)、字形辨析(2分)、具体语境中语言的运用(2分)、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词义的辨析(2分)、名著阅读中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3分)。命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部分 这部分单独成为一个版块,共10分,以突出新课程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新理念。试题以一个总目标“读书”为主题,共设有四道小题:(1)是从读书的内容入手,考查学生阅读积累情况,也有激励学生能效仿名人读书的精神(2分);(2)是从读书的方法入手,让学生认识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意在引导学生能关注学习方法,同时也考查了语言运用能力(3分);(3)是从读书感悟入手,开展总结和反思、分析阅读体悟,考查语言运用(3分);(4)是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运用语文的能力(2分)。综合性学习的考题是针对当前我国开展学习型社会,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的,也极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三维目标”要求,也给了学生应用语文和创新表达的空间。

阅读部分 阅读部分分两大版块:一是现代文阅读;一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说明文和文学作品;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诗歌赏读,共计43分,占全卷分值35.8%,其中说明文阅读(4小题,11分)、散文阅读(5小题,16分)、文言文(4小题,12分)、古代诗歌赏读(2小题,4分)。现代文阅读以中考说明能力要求为标准,以中考说明题型为模板,考查学生整体感知、信息筛选、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五个核心能力。考题的设置为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点概括、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或写作技巧,等等。

写作部分 本次的作文命题是话体作文,以“藏在记忆的深处”为话题,分值是50分。命题者试图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人、事、物、景,让学生多些对个人成长轨迹的总结、反思和体悟,抒发自我,表达心灵,叙写生活积淀,表达真情实感。这种内容的题占2009年作文试题的相当数量,体现了书写心灵行动,这也算是回归写作规律本身的一个重要基点,值得倡导。同时考虑到话题作文内涵外延都很丰富,开放性强,学生容易下笔。只出一道题,减轻学生选题的困难,也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

(2)命题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试题应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因此,试题的设计应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交融和整合。在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应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在综合性学习中,四道小题的设计围绕“读书”展开,前后关联浑然一体;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重视了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例如: 说明文阅读中第6题“ 中国结这种民间艺术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就需要学生对《吉祥中国结》要有整体阅读的感知、把握,才能答完整。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8题“上面文段中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为人处世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第21题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其设计的试题也是从整体感知的角度,考查学生把握古诗文中思想内涵,符合阅读的规律和特点,对阅读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试题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是根植于现实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也要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本套语文试题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说明文阅读的素材《吉祥中国结》,其选材内容从当前国家激励保护民间艺术出发,在中国传统节日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家居装饰物“中国结”在得到更多人接受之时,认识中国结,了解学习其编制技法,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是这一素材引入命题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时代性。

(4)试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客观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的比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本套试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观性试题(含作文)赋分值100,占全卷分值的83.3﹪。客观性选择题共 3 道,赋分分值为6分,主观形式的客观题5道,赋分分值14分,客观性试题的分值为20分,占全卷分值的16.7﹪。

除作文外,试卷中开放性试题赋分分值为12分,占全卷分值的10﹪。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试卷也应包含多种考查方式和考查元素,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充分展示其才华。本套试题的设计理念基本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主观性、客观性试题的比例恰当,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比例。

第二、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能力的命题原则,突出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次试题共有四篇阅读,其中现代文阅读两篇,文言文阅读一篇,古诗文赏读一首。四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现代文阅读一篇为文化类的说明文《吉祥中国结》,设题4道,分值11分;一篇为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设题5道,分值为16分。文言文阅读一篇,设题4道,分值为12分;古诗文赏读一首,设题2道,分值为4分。阅读共设题15道,总分值为43分,占全卷总分比例的35.8%。写作题分值为50分,占全卷总分值比例41.67%。阅读与写作两项总分值为93分,占全卷总分比例的77.47%,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考查的重点和要求。作文的形式是一道话题作文,命题中心明确,有利于学生把握中心并紧紧围绕话题写作。一道作文题,减少学生选题的困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构思、写作,也便于阅卷中把握统一的尺度。试题如下: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或许你有一个漂亮的书包,一支昂贵的笔,一张非常美的照片,一本珍藏的影集;或许我只有一个普通的风铃,一本普通的笔记,一块粗朴的手帕,一件粗陋的玩具……但是,我相信:这些或豪华昂贵,或质朴低廉的物件中,一定都有故事,或快乐幸福,或抑郁忧愁;或悠悠思念,或深深悔恨……

请以“藏在记忆的深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若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

命题者试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以生活中细小物件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增强对人生的体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丰富人生的体验,珍视身边的人事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新课标倡导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本次综合性学习试题在继2009年陕西省的中考语文试卷之后继续将“综合性学习”单独设一版块,分值为10分。占全卷的8.3﹪,体现了对这一版块的重视。试题如下:

5. 请参加下面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0.5分,共2分)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 )

A、匡衡B、陶渊明C、李白D、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填写下面卡片(3分)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 冰心

内容 :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批注: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读书批注卡

作者 :

内容 :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批注:

(3)活动中,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30字左右)(3分)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4)为配合这次活动,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2分)

示例: 栏目名称:书海泛舟 栏目简介:介绍、游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 栏目简介:

此题命题合理,涉及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考查了学生在知识积累、理解、提炼、概括、观点表达、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过程性,突出了新课程理念。

(3)文言文阅读考查重视基础,以课外考查课内知识的掌握

本次的文言文阅读包括【甲】【乙】两个语段:【甲】是《晋文公守信得原卫》,【乙】是《吴起守信》,文字量约225 字,长度适中,阅读相对容易,表达了守信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依据这段文字设计了4道题。

其中第15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查的裹 (携带) 、 恐(害怕、担心)、期(约定)、俟(等待)四个加点的词语均是课文内文言文学过的词语,此题重在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能力。

第16题考查的是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选项中的句子都是九年级上册以前文言文教学中和学习中最常见的,学生并不陌生,但放在一起考查,难度较大。

第17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夫原之食绝力尽矣,君姑待之。”一句主要考查“绝” “姑” “待”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主要考查关键词“至”“ 不食”,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及翻译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句中的关键词均能回应课标和教材,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迁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查。

第18题“上面文段中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为人处世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此题在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体会文言课文的内容并进行准确概括和提炼,属于能力考查。

第三、试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价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该套试题涉及了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涉及了对语文的各个学习版块的考查;试题材料突出了人文性、文学性,文质兼美,使阅读过程就成为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渐然过程。

(1)强调语文的积累运用

第1题字形、字音和字义的积累,第3题的古诗文默写和第4题的名著阅读中的歇后语及故事情节的概述,第15题和第16题对文言实虚词的考查都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积累,从古典文优美的诗词中汲取养料,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同时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古代诗歌的赏读

根据2009年中考语文说明,本套试题继续考查古代诗歌赏读内容,2 道题,赋分分值4分,占全卷总分的3.33%。试题如下: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4分)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20.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分)

21.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

命题素材选自宋代文人曾巩的《城南》,两道题,都侧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但第一题只要学生能抓住“满” “乱”和“路东西”几个关键词就可概括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的特点。第二题更侧重于比较阅读,理解诗歌的内涵。该诗通过城南雨景的描写,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因为有白居易诗句的提示,就降低了该题的难度,学生容易借鉴理解。题型符合以往《中考说明》的要求。

这套试题在命题思路、题型配置、试卷结构、命题形式等方面,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之处:这个作文题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自身的生活,抒发自我,表达心灵,叙写生活积淀,表达真情实感。但要求要以物件为切入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致使全区五千余份试卷中高分作文不多。

三、学生成绩分析

语文平均分和及格率比较

10届期末语文检测平均分和及格率

单位

参考人数

语 文

平均分

优秀(%)

合格(%)

过差(%)

19中

298

73.6

1.0

60.1

2.0

34中

440

80.0

3.6

26.4

0.5

47中

91

66.8

0.0

42.9

1.1

55中

381

73.0

0.7

60.0

1.8

56中

106

67.7

0.0

47.2

3.8

57中

179

72.3

3.4

56.6

4.0

62中

205

72.2

1.5

60.8

3.4

63中

95

68.7

0.0

46.3

3.2

64中

329

79.0

2.4

75.7

1.5

65中

246

71.8

0.4

53.3

0.8

77中

244

70.4

0.0

55.6

5.0

79中

120

74.5

0.0

56.7

0.0

80中

99

65.7

0.0

45.5

13.1

81中

65

65.9

0.0

55.9

7.7

鹿原

104

69.5

0.0

48.1

5.8

高桥

97

75.5

0.0

67.0

0.0

三厂

111

77.8

2.7

72.7

0.0

四厂

510

82.5

1.8

84.9

0.6

五厂

459

85.1

6.8

87.6

0.2

六厂

91

70.2

0.0

60.4

8.8

电建

194

84.7

9.3

88.1

2.6

庆华

415

80.4

1.9

79.2

1.2

宇航

296

88.3

8.8

92.5

0.3

西核

41

86.3

12.2

90.2

0.0

西港

339

90.5

11.2

94.7

0.0

合计

5555

78.0

3.2

71.7

1.9

平均分达80.17分(09年西安市平均分)的学校有6所:四厂中学、五厂中学、电建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平均分达到78分(区平均分)以上的学校有8所:64中学、四厂中学、五厂中学、电建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平均分达到72分(及格分)以上的学校有16所:19中学、34中学、55中学、57中学、62中学、64中学、79中学、高桥中学、三厂中学、四厂中学、五厂中学、电建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参照对比,明确位置,寻找差距,查找问题,逐步提高。

09、10届同期期末检测语文卷平均分和及格率对比表

科 目

语文

全卷满分

120

平均分

09届

77.4

10届

78

增减

0.6

合格率

09届

71.5

10届

71.7

增减

0.2

从统计成绩来看,本次检测与去年同期相比较,整体数据有所上升。语文平均分上升了0.6分,合格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但从整个市区来看,今年我区初中毕业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任务任然非常艰巨,希望各校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反思,及时总结。

本次期末检测是我区10届第一次联考,在这次分析中为各位同仁提供的一些表格数据,较客观地反应了各校的大体情况。这为各位同仁进行横向比较,做好校内分析,抓好下一阶段语文新课和复习备考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由于这次考试是一次阶段性考试,各校均在上新课阶段,命题范围主要以阶段考查为主,因此学生的成绩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希望各校做好校内质量分析,认真总结,积极面对现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以往中考录取的成绩看,最低分数线通常情况下是380分,参照各科成绩,区教育局拟定了单科分数线,其中语文是83分,望各位同仁能够借鉴,抓好临界生,为本校升学率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存在问题

根据阅卷情况和抽样分析,检测中学生不能得分或丢分较多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 知识积累不足,不会灵活运用。

如第1题的第(1)小题注音题声调错误,部分拼音音节出现错误; “璀璨”的“璀”字书写不正确。第(2)小题找不出错别字,或是找出后不能改正确。如“绝伦”的“伦”字写成“仑”。第2题是词语解释,不能正确辨别词义者较多。古诗文默写涂改多,写错字的多,主要有 “消愁”写成“销愁”;“霹雳”写成的“雳”字多一横;“浊酒”的“酒”字写成“洒”;“燕然”的“燕”字写错;“瘦”字少了两点;“计”写成“际”。其中得分最多的名句是“人比黄花瘦”。 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名著阅读,写不出、写不准相应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造成失分太多。综合性学习的第(2)小题有一半以上学生不知道所选话语是谁的名言。许多人写成:老舍、鲁迅、培根等答案。对课内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有欠缺,不会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迁移。其中第15题中在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查的裹(携带)、恐(害怕、担心)、期(约定)、俟(等待),但有好多同学写成“1、准备2、等待3、期限4、别人做”等。其中第二个、第四个错误较多。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初中起始年级抓起。但同时,在初三后期复习中,教师通过对重点词汇、语句、知识进行归类,调动学生知识积累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边角时间”进行反复、强化,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审题不清

审题不清仍然是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在积累运用部分仿句不会写,不能严格按试题上下文的句式来写;综合性学习中:第1小题不按要求来做,让填序号,学生却填写人名。现代文阅读部分审题不细致,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如第13题“ 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学生因未能抓住“第⑦段”这个关键词,有人就从全文中找。这样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学生失分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不仅与学生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同时也与老师平时教学中疏于引导不无关系,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

4、名著阅读较差,歇后语失分太多,有生造的、有张冠李戴的,有人竟然把水浒中的人物答入此题。还有故事情节与歇后语不符的现象更为严重。写得最多的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明对名著阅读量不够,拓展不够。

5、现代文阅读部分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审题不清,对文本阅读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

第12题“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因为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的(1分),但阳光给人带来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但有学生理解为“因为景象会消失的,但是他映照在你的心灵里的光明、温暖、向上力量这些都深深留在心里(理)。”第13题“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应是“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有学生答成“要辛勤的脚踏实地的劳动,要朴实,要有一份明亮、晴朗的心境。”;“必须你是一个辛勤的、朴实的劳动者,在阳光下辛勤的劳作,你才能听懂阳光的语言,听懂来自心痛的快乐感受。”

②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③对生活的思考不够,不能很好地把学习和生活相联系,知识拓展不足。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民间文化、民间技艺和民间习俗等,但因了解关注不够,知识没能及时得到拓展,所以答案是五花八门,如武术、舞龙、舞狮子、书法、茶道等。还有人把第九题竟然答成:粽子,屈原为民捐躯,投江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粮捏成他的头,后来流传至今,就成为端午节必备的粽子。

④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第6题答案写成:“在远古的华夏土地上,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看不出真正的核心句,重点句,答题较偏,大部分学生都答出了“意美”而未答出“形美”;或只答出“形美”而未答出“意美”。

⑤部分学生答题完全脱离文本,凭主观臆断,答案出自自己原有的信息,或者就是想当然的答案。

⑥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词不达意,词汇不丰富,语言不凝练,表述不切题等现象较为突出。如第9题“中国结的魅力是‘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的民间技艺?请列举其中一种并简要介绍它的魅力。”有学生答成 “秦腔是陕西特有的民间艺术,他唱起来似男非男,似女非女,似哭非哭,是一种奇特的民间艺术”; “吹糖人,皮影,秦腔等,吹糖人是我每回上街必买的东西,艺人们用一点糖向里面吹起就马上生成一个活灵活现的糖人,真好看” ;“剪窗花,用红纸剪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吉祥图案,在重要的喜庆的节日贴在自家的门窗上,表示吉祥如意,更能显出一种喜气、和谐的气氛”。

6、文言文的翻译关键词落实不够

文言文阅读考查所选材料难度适中,适于初中学生阅读,整体答题情况较好。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15题中在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查的裹(携带)、恐(害怕、担心)、期(约定)、俟(等待),但有好多同学写成“1、准备2、等待3、期限4、别人做”等。其中第二个、第四个错误较多。翻译中第1小题,有学生翻译成:原国的食物完了,你还呆在那里。对“力尽矣”翻译不出,失分率高。同时翻译中漏字漏句现象较多。根据抽查431份试卷,满分7个占1.6%;优秀者39个占9%;及格者72个占16.7%;不合格者279个占65%。合格率仅为35%,可见我们面临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是相当繁重。除了应加强教材复习外,拓展延伸也是必需的,根据相关统计研究,中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词语有65.3%出现在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教材下面的注释里,有27.9%的字词出现在人教版、苏教版或语文版教科书中,只有6.8%的字词在这三版教科书之外。

7、古诗赏析阅读:这两题得分率也较低,据抽样分析,不合格者比例几乎占到48%,甚至有不少语文成绩较高的学生也得不上分,希望能得到所有语文老师的关注。存在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对诗歌鉴赏中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理解诗歌这一方面,还有待于加强。第19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通过抓关键词,概括出雨的特点;

②专业术语理解不到位,第20题的比较赏析学生回答笼统,重点不突出,或者只说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不能答出二者的差异,只能得1分。

8、写作方面。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亲情、友情、自然、名著人物、社会万象均能入题,也出现一些优秀作文,有的立意新颖深刻,构思巧妙,有的形式新颖,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生活人生的深层体悟和思考。这是值得欣慰的,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书写不够规范,字迹潦草。卷面的整洁度不高、标点的使用不规范。这里有一种现象应该注意:有一名学生,把作文答题纸全部划掉,另外贴一张练习本上的横格纸,写明学校、班级、考号等信息;还有一名学生在所有的答案前加一个“w:”。

②审题不清,不能很好地挖掘材料的内涵,影响了文章的立意。如许多学生对所给要求中的“物件”、“故事”、“情感”、“回忆”等关键词把握不住,出现思维疏漏。也有人写到了物件,但却一笔带过,不能处处点题,未渲染物体所体现出的感情,从而导致写作脱题、偏题。作文字数要求600字,但有将近10%的学生字数不够。

③考生提炼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不够。许多考生选择了生活中的一张照片、一份礼物等记述自身生活中最感人的事件,但处理这些材料的时候浮于表面,只是简单的再现当时的情景,没有对这些情景作深入的思考与挖掘,从而使立意缺乏高度和新颖性。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关于“雷同作文”现象,雷同作文不少,一个考场竟然出现了七八篇雷同作文。很明显,这是老师介绍或要求背诵的优秀习作,学生几乎不“改头换面”就直接照搬。编造现象也值得重视,如学生的叙事常见的是诸如小时候家长送伞,或者朋友之间分别送的其他某件礼物,甚至还有一些文章不约而同写了自己的某位亲人,为了给自己买一份礼物惨遭车祸等等。在行文过程中,编造的痕迹明显,有的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现象,大大影响了写作成绩。

④材料的组织能力较差,思路不清,缺乏整体构思。

⑤语言表达不流畅,不严谨,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致的描写,没有真情实感。编造故事情节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

⑥作文写作中虽然提出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设上限”的规定,但仍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作文中的错别字频繁出现,如“已经”写成“以经”;“尤其”写成“犹其”等。此外,作文中病句较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现象也不断出现。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还比较差。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10届语文联考试卷的质量分析可以看出来,我区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语文教学和教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语言积累不够,阅读能力较差,写作创新意识不够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很到位,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未发挥,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和我们在下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特向各位同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重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语文“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有效实施,不可偏废。即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重视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备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良好素质。

2、聚焦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也更加生动活泼,所以聚焦课堂、研究教学、提高效率是广大语文教师更为关注的。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与学的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语文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不越俎代庖,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进行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既要指导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还可给他们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美文,也可指导他们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读的中外名著等,引导他们走进名著,阅读经典,穿越时空,与高尚、睿智的心灵对话,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丰富精神,提高品德修养。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扩大积累,增加学生阅读体验,深化学生对生活的深层感悟和思考。教师还要始终坚持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正面引导和检查落实,不要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4、加强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抒写真情。

本次联考中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作教学的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人、事、物引入自己的作文中,倡导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用我手写我心,以健康、充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感情去打动人心。同时要特别重视审题、立意、构思、表现手法、拟写题纲等方面的专门指导和训练,重视优秀范文的引导示范作用。

六、复习备考建议

2010年陕西省的中考语文试题将会更加注重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继续突出考查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中考语文复习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好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努力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积极探究,灵活应对,争取更大的成绩。

针对2009——2010学年度初三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夯实基础

复习要结合本学校初三学生语文学习实际 ,重视加强语文积累和运用的复习和梳理,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导,在训练中要重视基础,强调落实。

2、 强调能力

备考应坚持以知识为主体,突出能力的原则。复习时要抓住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视对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全面复习

中考语文试题要全民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试题的人文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版块课程目标,认真研读2010年的中考说明,分析试题题型和考查点,研究试题提问形式,保障复习内容既有合理的知识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训练,又能重点突出的反映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核心内容。

4、训练科学

中考语文试题都十分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无论是试题素材的选择,还是题干的设置,都是科学、规范。所以复习训练的试题也要精心选择,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摒弃繁、难、偏、怪的题目;试题要表述明确、清晰,答案制定要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歧义,误导学生,切实保证每位学生的利益。



2008-200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整份试卷100分,其中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阅读理解40分,作文40分,试卷的分率与中考几乎一致,试卷能较好检查出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如基础知识及运用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名著阅读,仿写、语言实际运用及默写,但根据要求写出拼音或汉字出得太偏僻,以致大多数学生都写错;阅读理解的考查难度偏低;作文题目容易让学生跑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整份试卷上看,第一大题的第2、3、4和第6的(1)(2)(3)(6)题学生做得较好,第1、5和第6的(4)(5)题学生做得较差,全题得分率70%,学生主要存在写错别字或写不符的诗句,另外语言表达不够简明,得体。

第二答题的第7、8、10、11、12、14、17、18、19、20题做得较好,第9、13、15、16、21题做得较差,全题分率65%,学生村子的问题是对实词的积累不多,掌握不牢,对题目要求没有审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不够全面。

第三大题作文,学生失分较多,不少学生跑题,也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把握作文的内涵而丢分,有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话可说,另外据安眠书写不整洁,视野较狭窄,知识积累肤浅,文思不清畅,

三、今后教学努力方向

从语文成绩和学生情况来分析,今后教学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1、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整体感知和精读品析的能力,并注重学生答题的准确性。

2、努力较强急促训练,打好基础,认真抓背诵和文言文的知识点及课文的连音,注释,有关文体的知识点及文学常识。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多做练习,认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阅读题的答题的准确率。

4、加强作文教学力度,强化作文训练,平时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多摘抄名言、警句等,勤练笔,教师多批改、多评析,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一、总体评价:

这次仪征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是扬州市五个县市统一命题,采用了扬州市的中考试卷模式,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Ⅰ卷题目难易度适中,能切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Ⅱ卷的积累运用紧扣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名著导读、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紧扣教材,注重拓展延伸,有创新;阅读理解在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语言文化素养,既有基础题,也有能力题,试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更广,渗透了课改精神。总之这份试卷应该说比较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初三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从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较好地起到了考查和导向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值是150分。试卷结构比较合理,九年级语文试卷Ⅰ卷(14分)包括注音正误辨别、字形正误、成语运用、病句选择、标点符号的使用、课文内容理解、排列句序等七项内容;Ⅱ卷(136分)包括积累运用题(22分)、阅读理解题(54分)和作文题(60分)。

本次全市统测九年级有7921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率50.2%,均分88.8。从抽样试卷看出学生的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积累运用得分都在70分以上,阅读理解和作文得分低,根据得分率来分析,学生客观题答题状况良好,开放题则较差;基础题掌握较好,能力运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需提高,语言表达的问题较大。

二、主要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

1.教师缺少中考考法指导,应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很快要进入中考复习,针对中考主观性题目多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2.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基础掌握不牢,教师需进一步加强督查;能力运用题主要是病句选择、词语运用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多训练。阅读理解题得分低。学生答题不能扣住题目要求,筛选、提取信息能力不强,概述的语言需要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阅卷教师需有正常心态。一颗平常心。一个原因是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但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患得患失,互相压分,阅读理解题扣分多,扣分无理由,作文批阅没有拉开档次,不敢或不愿打高分,48分以上寥寥无几。

三、改进建议:

1.初三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中考复习要在抓实基础,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点讲解到位。基础知识的教学丝毫不能放松,课堂教学要紧扣文本,将课文内容讲透彻,相关知识讲清楚。

2.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认真研究考法,复习中要精讲多练,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在了解学生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文本的解读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每周要有一定阅读量的要求,通过大量限时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重视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写作训练做到目标明确并形成系列化,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力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进一步提高阅卷质量。针对目前分片阅卷现状,已形成恶性循环,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阅卷点阅卷组长的培训。或一次统测集中批阅一个年级,短期内达到全员培训。或分片集中批阅一到两科试卷。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质量分析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考试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86.2分,合格率为86%,最高分108,最底分36。

2、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

①基础知识方面:错别字辨析、近义词辨析、语病修改、语言连贯。

②现代文阅读:答案要点不全、语言赏析与写法作用分析浮于浅层。

③古诗文阅读:古诗鉴赏主题把握不准确。

④写作:语言缺乏表现力,病句多,错别字多。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

1、基础知识方面的四个问题与写作的问题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各个知识点割裂开来,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专项练习之外,在其他的相关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关注程度明显不够,小学部教师在改卷时就对我们不扣错别字的分感到很奇怪。由于批卷时写错别字或出现不影响理解的语病都不扣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作业中也不会因为这些错误而扣分,顶多圈出要求改正而已,这种相对宽松的要求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书面表达要求更低。而且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多的运用口语而非书面语,因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更多的书面表达训练,在口语交流时,也要尽可能高地要求学生斟酌语言,以尽量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当然,作为教师,自己也首先应该在这一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尽量简化、美化自己的教学语言。

2、对文章主题的正确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反复阅读。

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方面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主题把握不准确。我们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一篇文章,能力强的学生也许一遍就能准确把握主题,而理解力相对偏弱的学生,可能就要看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我们往往在半数同学理解以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从而使很多同学失去了进一步阅读和思考的机会,这一方面使他们失去了印证自己思考结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不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得他们失去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中间和中下层的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课堂上应留给他们更多思考与阅读的时间,给予他们更多发言的机会。



一、试卷 赏析 :

文意兼美,卷面美观,考点全面,难易适中,设题规范,程式标准,质量上乘。

1、试卷体现了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试题依纲据本,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双基,重阅读,重自我感悟(写作),考点全面,能考出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2、 试卷体现了“得法于书本,运用于课外”的原则,选材课外,题材新颖,内容生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答题。

3、文质兼美、深入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位的书刊,文质兼美,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寓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意蕴深远,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

4、作文题目坚持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倾诉”为题目提供了一个话头,具有提示作用。也有供选择机会,并不作限制,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合个性,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试卷结构:

体现大纲,注重双基,结构常规,难易适中,赋分合理。

今年期末考试卷分为四大块:一、积累与运用 (12分);二、综合性学习(8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 四、写作(40分)。难易适中。易题约占80分,送分到位;中难题约占30分,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题意清晰,要求明确,重理解,重感悟。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题的解答。

三、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知识运用能力较差,文字表达欠准确,写作较好,书面欠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 (16分)部分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理解、口语运用、语句想象扩展、文学记诵和理解。得分在13分左右。

(二)综合性学习,设题精妙,考出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表达能力,但此题得分并不理想。

(三)、文段阅读

1、《孔乙已》是一段记叙文,此题文词优美,具有时代性,4个设题非常好,体现了议论文的特点,又重视了读,也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性。学生得分均在8—11分。

2、记叙文《父爱的高度》阅读选材好,文段生动活泼。5个小题的设计分别从情节结构、内容概括、人物分析、自主创新、写作技巧5个方面考察了学生的阅读记叙文能力,考查全面,设题扣大纲,重知识,有难有易,难易适中。部分学生得分不理想,只在9---14分之间。特别是第5小题学生答题很差。

3、文言文阅读文段出自课内,第1小题文言文的句读没有一个学生做到;3个词的理解均在课本范围内,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对2个;两个翻译句子学生作的较好。人物形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点到。此题大部分学生在7----11之间。

4、古诗词赏析《使至塞上》5分,为课外选题,很多学生将诗的情景和诗人的情感混为一谈,学生答题较差,只能得分3 分左右。

(四)、作文:

整体情况好,但好作文不多,一部分学生书写草乱,总体得分在30分左右。

四、整体得分情况:

全班参加考试49人,平均分79分,及格率97.5%;优秀率45%,最高分95,最低分8,总的来看本次考试成绩好,各班的成绩相当。根据抽卷各大题的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题 号

得分率

最高分

一般分

一、积累与运用

70.6%

10

8

二、综合学习

62.4%

7

4

三、文章阅读

70.6%

37

28

四、作文

80.%

35

29

五、 不足与改进:

1、 语文基础知识差,要加强语文知识积累。

2、 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差,应多读多练。

3、 语言表述能力欠佳,可作专题训练。

4、 部分学生古诗文掌握差,须加强背诵。

5、 一半学生书写不工整,卷面草乱,应加强汉字的规范书写训练。



一、命题说明

2008年秋秭归县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的命题特征可概括为:兼容并包, 继往开来。试卷在板块结构上“稳变”并存;命题在考查目标定位上“三维”并重;试题在能力要素设置上“知能”并举、精美阅读文段在材料选取上“内外”并包。

一)、“稳变”并存。所谓“稳”即试卷保留了试卷120分的满分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背一背”、“读一读”、“写一写”三大块内容;在作文中考查汉字识字与写字。

所谓“变”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检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检查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师教学上的针对性;在2007年九语调研试题的基础上,部分题型作了适当的变化----直面社会热点,以引导师生关注时事(第13题和小作文),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促使老师们思考2009年的中考形式,提高应变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人文特征,它影响和熏陶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今年,关注国际时事之一---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关注美国的移民文化,同时也与教材契合《黑人谈河流》);关注国内大事之一---“地震”题材,是因为它已成为绕不开去的重大主题,是需要考生关注的重大题材,也是语文学科自觉承担传递时代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所必要的选择。

在对“地震”主题的处理上,我们选取了理性的关注,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实用性的一面。设置了学生亲身经历的避震演练,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以上材料,结合你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教学楼及其楼道的设置)等设计一个最优的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字数350个左右。”

引导师生尊重知识、珍爱生命、固守文化心灵家园 (精致的阅读选文、第23题、避震演练方案和关注传统“中秋”文化的作文) 。

加大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着眼于积累和实际运用。“背一背”1至10题、18题、30题计14分考查积累;第四大题文言文选段5个小题中有4个题(29、31、32、33)计12分着眼于积累与实际运用;文化常识(14、29)计3分。

二)、“三维”并重。试卷33个小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学习水平,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

能否考查考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应该是当前衡量语文命题技术的一个重要参数。综合性学习正是集中体现这一元素的重要内容,本卷虽然没有单设这样的板块,但却机巧地关照了这样的考点,而且更加自然真实地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3题:2008年11月4日,非裔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新任总统,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选择[甲]文中合适的诗句对他表示祝贺。综合性学习在阅读理解中考查。

本次命题非常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第23题“读⒁段,‘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令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把最后一段省略号的内容补写出来。 (不少于40字)(4分)”。该题设置开放,但也考问学生心灵,考问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取向是否积极健康。再看大作文的描叙: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节日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代地传下来,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今年清明、端午、中秋被确定为法定假日。

今年的中秋之夜,你和你的朋友、亲人等一定过得很有情趣,请你以“中秋赏月”为题,把它写下来,字数500个左右。

这既是引导师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更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和谐,享受生活的情趣。

三)、“知能”并举。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看试卷对课标能力点的考查(括号中数字为试卷题号)。

(一)、现代诗歌(6分,占阅读考查的8.6%):

1、理解思路与内容(12);2、诗歌思想情感的表达(11);3、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与运用13)。

(二)、古代白话文小说(7分,占阅读考查的10%):

1、文化常识(14);2、理解内容,概括要点(15);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细节描写(小说的生命16、17)。

(三)、小小说(14分占阅读考查的20%):

1、识字积累、注音(18);2、理解内容、对文章的阅读有自己的心得(19);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0、22);4、了解小说的文学样式和叙述等表达方式(21);5、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评价(23)。

(四)、散文(13分,占阅读考查的18.6%):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5);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6);3、筛选作品中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24);4、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7);5、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8)。

(五)、文言文(24分,占阅读考查的34.3%)

1、文化常识(29);2、积累与运用(1至10、30、31);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32);4、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3)。

四)、“内外”并包。试卷所取文段涵盖诗歌、古白话小说、小小说、散文、文言文中诗歌、古白话小说、文言文计37分(占阅读考查53%的分值)均来自于九年级语文课内教材,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得法课内,就必须用足、用好、用活例子);小小说(《母亲来信了》)和散文(《美丽》)课外选文文质兼美,既提升了试卷的文化品位,又让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文熏陶;既彰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又体现了考试也是语文学习过程的课程目标。这种安排,既是对学生阅读现状的侧面考查,更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正面引导。我们常说要发掘考试功能,丰富考试内涵,题材取向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整个文段具备良好的测试功能,而且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鲜明特征。增加了考查的广度,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命题的取材尽量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注意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测试功能,争取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力求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做出有个性的解答,同时注意题目的区分度,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成绩统计

学校

名称

参考

人数

总分

均分

合格

优分

低分

综合

E值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分人数

优分率

低分

低分率

实验中学

429

33658

78.46

322

75.06

26

6.06

5

1.17

50.37

归州中学

269

20018

74.42

178

66.17

9

3.35

11

4.09

45.25

茅坪中学

615

39984

65.01

260

42.28

3

0.49

22

3.58

34.14

一支笔中学

286

19035

66.56

102

35.66

2

0.70

4

1.40

32.95

周坪中学

220

15964

72.56

121

55.00

2

0.91

0

0.00

40.96

沙镇溪中学

344

24455

71.09

185

53.78

6

1.74

9

2.62

40.09

梅家河中学

180

13265

73.69

117

65.00

2

1.11

2

1.11

44.29

磨坪中学

123

8279

67.31

62

50.41

0

0.00

11

8.94

36.66

水田坝中学

319

22367

70.12

291

91.22

0

0.00

28

8.78

49.86

泄滩中学

73

5999

82.18

57

78.08

14

19.18

0

0.00

56.57

新滩中学

134

10388

77.52

101

75.37

14

10.45

4

2.99

51.29

杨林中学

328

23577

71.88

187

57.01

9

2.74

10

3.05

41.58

郭家坝中学

276

18957

68.68

148

53.62

0

0.00

10

3.62

38.62

文化中学

177

11411

64.47

54

30.51

0

0.00

1

0.56

30.59

全县合计

3773

267357

70.86

2185

57.91

87

2.31

117

3.10

41.38

三、教学启示

1.正确处理“标”与“纲”的关系。

中考与课程改革二者是一个整体,不要将其割裂,更不要将其视为对立面。以考试大纲作为操作的把手,一手抓“标准”(课程标准),一手抓“考纲”。2009年中考闭卷改革,一定有许多变与不变的内容。我们要真正弄清楚考查核心是什么,重点在哪里,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对策。在考纲中,各考点并不是处于同一个测试层面,而是有主次轻重的;考查要求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做耗时耗神的无用功。充分理解考纲,做有用有效的事是总复习中的战略所在。

现代文阅读而来是阅读考查的重头。要求考生能够“感受形象”——把握文学形象内涵;“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把握语言表达内涵;“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把握情感内涵;“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和人文精神”——把握文本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涵。这些“内涵”是渐渐加深的,由文本本身走向文本所依附或者说是内含的民族与社会。如果从应考的角度把现代文阅读要求的能力重新表述一下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说:

1)根据语境,因文求解;

2)关注信息,广为筛选;

3)善于拆解,全面分析;

4)把握要求,正确概括;

5)懂得手法,求实鉴赏;

6)积极探究,有所发现。

其中,前四种该是最基本的能力,突出这四种能力,目的是做好文学作品阅读的前两三个题,这些题做好了,现代文阅读成绩就有了基本保证,即使是文学作品的后一二题,也与这些能力有关。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语文复习备考中显然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以语言积淀为支撑的,立足于对语言把握、感悟的线路;另一条是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的,致力于贯彻解题方法、套路的线路。我们提倡前一种线路,它将生机勃勃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成绩;我们反对后一种线路,它在死气沉沉地窒息学生的语文才能和兴趣。

语文复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能力或者丰富知识,因为它是母语;语文也不是一个有固定严密体系的学科。语文复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对语文试题的根本规律有一个把握,答题意识有一个明确。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分数。有的复习,不是以明确试题规律和把握答题的意识作为主要的突破方向,而是大量的做题海,使学生的意识很模糊。

中考的命题是有制约性的,题目指向明确,考查具体。命题是有思路的,答案是有层次的,阅读时对文章内容和形式都要有确切的认知,不能大而化之,有丝毫的模糊。考查的内容不会是笼统的形象、主题思想,必须是实的,一定会落实在文中,具体的事情,具体的物件,一定是具体的务实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题必须通过复习解决以下问题:

(1)大而化之地阅读文章,未把握全文就试图解答各道试题,不从整体出发就试图解答关于某一语域的试题;

(2)浮光掠影地概述一点内容,对文本的解读极为单薄;不能根据语境答题,不懂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

(3)自认为某一地方与试题有关,只抓住这个地方猛写猛答,不注意全面吸收信息,不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加以概括,答案要点严重不全;

(4)不懂得某些文章学常识,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不上路子;

(5)只作文章技法点拨,全不顾及内容;有了一定的常识,又多用空话、套话,答题空洞而没有具体内容;

(6)不从文章的实际出发而从头脑里的固有认识出发、或从现实出发答题;

(7)不认真研读试题,不接受试题的指令答题;

(8)答题缺乏思路,方向不明,多问答题无层次。

3.正确处理“知”与“能”的关系。

语文考试的根本任务是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和感悟,不能把语文课抽掉血肉灵魂,异化为套路方略的骨架,一个个知识点、一条条知识线,一张张知识图、一种种套路策略,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是用行为的勤奋取代思维的勤奋,掩盖思维智慧的懒惰。前者在培养语文素质的主人,是一条活路;后者在训练语文应试的奴隶,是一条胡同。

必须抓好基础题。如此次考试的汉字、“背一背”、诗歌阅读、古文阅读、古白话小说阅读计43分(占阅读的60%、卷面的35.8%)的题均出自教材,按理说比较简单,没有生僻的词语出现,阅读理解、概括均为阅读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出题的方向是注重实用。这一方向如果在平时教学中好好落实,会省不少时间,避免了无谓的过多的课外延伸,语文会轻松不少,至少抑制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会少一个。

再如古文阅读中的词语理解、句子翻译考的是实词的理解(一名词活用、一古今异同、通假字,两个句子翻译一是使动句、一是判断句。这些是教师应该知道,这些术语学生现在无须掌握),考的都是精典,借助上下文也能理解(明了大意),只要能直译理解即可。因为我们读古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理解。

现在的课文,人文性一般说来已经很强,汇聚了当代不少人文精华。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要下工夫,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而不能浅教则止,不能随心所欲地解说文本。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感受形象,注重审美体验”,这是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别点,当然也是考试题型的变化点。“感受”与“体验”必然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是检测考生阅读品位,给考生留下极大创造空间的地方。个性化阅读要有个人感悟,但感悟不能脱离文本。如23题,只有认定题目的前提的情况下才能做好题。本题提供了答题背景, “‘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令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请结合全文……”说明这是答题的前提,在承认这个前提的基础上才有探究的价值。

4.正确处理“训”与“练”的关系。

书面表达要严密,细致,富有逻辑含量,中考的主观题最后都要以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回答。训练书面表达,在课堂上要有经常的、持久的书面表达训练,或3分钟,或5分钟,坚持会收到效果。名句默写、文言翻译、诗歌鉴赏等都要这样。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学生隐隐约约的懂,和他明明白白的说出来是不一样的,他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和他再动笔准确无误的写出来又是不一样的。

语文将更重视基础知识的检查积累,重视良好书写习惯和语言表达规范的培养,语文中考的一个趋势就是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加,考生的书写量也会随之加大。错别字多、书写潦草、语言表达不规范对学生的最终成绩影响更大。老师们要告诫学生,学好语文要先从写好汉字开始,应将书写训练和平时作业结合起来。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一、命题原则及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试卷为区调研卷。全卷以语文九年级全册教材及九下第五单元为依据,重点检测学生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试题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难度略大。

二、考试数据分析

1.全区成绩统计:

人数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差分率

3888

74.41

3.03

64.35

4.63

2.各题得分率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率

71.5

78.8

70.2

41.2

82.4

40

53

57.1

64.9

46

51.2

61.3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得分率

74.5

76.9

57.1

71.9

64.4

59

59.8

67.2

23.2

33.4

31.1

67

三、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率明显偏低,字词和名句的默写得分率都没有超过80%,病句修改由于多数学校未作系统复习,名著阅读也基本是只满足于书后的导读,没有真正阅读文本,因此这两项的得分率很低。

2.文言文阅读得分率偏低,学生对关键字句的掌握未得到强化。

3.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答题方法尚未掌握,对于一些常规题学生的回答很不规范,这跟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指导有一定关系。

4.作文教学仍未强调入格训练,议论文的写作中文体不清的现象在本次考试中显得较为很严重。

四、教学建议

1.尽快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在上新课的同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点和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的复习指导。3月底以前结束全部新授课的教学。

2.教师要强化考试研究,对某一的文体的阅读,试卷上通常会出现哪些常见的题型要做梳理分析,教会学生大体的答题思路。

3.强调作文的评改,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可以达到切入分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对于部分擅写散文的优生要确保他们的作文中心清楚明确。

4.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可以把2005年各地的一些语言运用题印发给学生做每天训练之用。



一、抽测对象:九年级学生。

二、成绩情况:

学校

班别

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任课

教师

人数

%

人数

%

思林初中

2

42

2854

68

32

76.2

6

14.3

93

49

黄荣欣

油城学校

39

52

2055

39.5

0

0

0

0

58

9

麻永江

田东二中

2

41

2575

62.8

30

73.2

2

4.9

86

36

韦青云

印茶初中

2

42

2082

50

10

23.8

0

0

73

26

刘德首

义圩初中

148

35

1659

47.4

5

14.3

0

0

64

26

覃忠队

合计

212

11225

52.9

77

36.3

8

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3.8

93

9

三、试题内容范围:九年级上册。考察内容,第一部分有书写能力,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和反义词,选词填空,判断广告宣传语中的错别字,按要求改变语序,文学常识和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积累,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中辨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图标的异同。第二部分是阅读分析,重点是议论文阅读,课内考查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课外考查一篇议论文,凯利写的《懒惰的智慧》(节选)。

四、学生答题情况:

总体情况: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慢班。答得比较好的是第2、3、4、6、8、9、10、11、13、14小题。书写太潦草了。

第一部分答题情况:

第1 小题考查学生辨别汉字字体和书写能力情况。满分率不超过2%,及格率也不超过50%。不用说按楷体字的要求书写,也不强求字写得美观匀称,光从工整、整洁的角度去衡量,90%的同学都难达到。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要是从应试的视角来说,这样的书写肯定大大影响成绩,应该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这次看到的学生书写由比较好到比较差的大体顺序是:思林初中、印茶初中、田东二中、油城学校、义圩初中。

第2小题考查三个知识点:多音字的读音、反义词的辨别和关联词的运用。有少数学生认为“要”与“不要”是反义词。这题得分率超过85%。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成语书写正误的辨别能力,也是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出现的广告宣传用字用语有个正确的认识。这题的得分率超过95%。

第4小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情况。多数学生基本能按照表达的重点变换词语的顺序,满分率约60%。有少数学生生搬硬套示例,示例改为“是他,……”,也跟着套用“是力量,……”“是平凡人,……”;有的学生没有严格按照题目“不减词语”要求,如乱减掉“从”字;有的乱加词语,如添加“是”;有的不减也不增,但偷换词语,如把“从”改为“在”等。这道题涉及到语法,新课标要求淡化语法,并不等于我们的教学不要语法,并不是语言表达就可以不需要合乎语法规范。新课标所淡化掉的语法是死的语法知识,如什么是主语谓语、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条件复句之类的死的知识,而规范的表达、运用生动的比喻表达、表示条件关系应该选用哪些关联词语来表达,等等,如此这些语言表达的要求,还是要学生懂得的,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第5小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与古诗文积累情况。要求学生任选对联中隐含的四位古代作者,并默写出其作品中的句子。第一步是能说出隐含的作者及其作品,如“洞庭月”涉及课本中的古代作者有范仲淹(《岳阳楼记》)、刘禹锡(《望洞庭》)、陈与义(《登岳阳楼》);第二步是比较这些作品都有哪些名句?哪个作品的名句记得熟?默写出来不会出错?这题得满分的不多,约10%,得一半分的约占40%。考得比较好的是思林初中2班;考得比较差的是油城学校39班和义圩初中148班。丢分的主要原因是:读不出对联里隐含哪些古代作者;懂得隐含的作者,但不懂其作品;默写出来的作品句子不属于该作者的,张冠李戴;作品句子与作者对上了,但默写出现错别字、漏字或添字。这说明平时没有注意积累记忆,或者根本没有积累记忆,或者是平时没有指导学生了解和记住相关的文学常识。这套题就是考查学生有没有一定的语文文化功底。

第6小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的阅读情况,即说出三幅图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一幅图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第二幅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幅是智取生辰纲。这题得分率不高,约有40%的学生答得得满分。失分原因主要是:概括不全面,如“景阳冈打虎”、“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三神庙”,等等;写错别字,如“景阳冈”写成“青冈山”、“井冈山”,“山神庙”写成“三神庙”,“生辰纲”写成“生辰岗”、“生辰冈”、“生纯纲”等等;概括不对或不准确,如“武松喝酒后打虎”、“林冲火烧房子”、“杨志护送财宝被劫”,等等。得分率比较高的是思林初中2班和田东二中2班。学生不懂回答这个题目,说明名著阅读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得到落实。

第7小题,联系教材第5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考查,要求学生比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图标的异同。这题得分率很低,没有满分,赋分8分,平均得分约2分。关于共同点,有的学生说“都是钱”,有的说“都是圆的”,有的说“都是外圆内方”,等等;关于不同点,有的说“里面的图案不同”,有的说“代表的意义不同”,等等;有的同学虽然说出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的“工”、“中”图案,但说不准中国农业银行中的“麦穗”的图案。这说明我们同学平时对身边的事物不注意观察,视而不见,不善于积累。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

第8小题考查学生对古代重要文学常识的积累。满分率约为88%。失分原因主要是:不清楚题目要求,题目是问选段文字选自那篇课文,而非问《出师表》选自哪里,一些同学则按照后者来答题;作者“诸葛亮”写成“猪葛亮”、“褚葛亮”、“诸渴亮”,等等。

第9小题是判断对实词解释的正误。这题得分率约90%。有少数学生认为B项和D项的解释错误。

第10小题考查学生对多义词“亡”的理解。得分率约92%。少数学生认为“灭亡”的“亡”、“兴亡”的“亡”与“存亡”的“亡”意思不同。

第11小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把握情况。得分率在75%左右。一些学生认为A项和D项的朗读节奏不对。

第12小题考查学生的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即对文言句意的理解能力。赋分4分,平均得分率约1分。这题丢分最严重,把“三分”理解为“三个部分”或者“三份”,不理解“益州疲惫”、“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是什么意思,有的将“妄自菲薄”理解为狂妄自大、高傲自大、骄傲自满,等等,不一而终。文言文句意的理解一定要做到字词句一一落实,否则要真正做到新课标提出的“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目标,就不可能达到。

第13、14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把握情况。得分率在80%左右。第13小题有的学生选D项,第14小题有的选C项。

(二)阅读一篇议论文——凯利的《懒惰的智慧》(节选)

油城学校39班和义圩初中148班的学生解答这篇阅读题丢分最严重,几乎是全军覆没。

第15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情况。赋分5分,平均得分率约为20%。有相当多的学生把这个词语解释为它的本意义。这跟他没有把握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有很大的关系。

第16小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述层次结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把握中心句的阅读分析能力情况。赋分8分,平均得分率约为3.5分。学生没有能够准确抓住“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个重要句子,不理解这个句子在结构上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就说明,学生对议论文阅读分析不会根据其文体特点来阅读,不懂得议论文文体特点。文体知识虽然要淡化,但在阅读教学中并非不要文体知识。具有一定的文体知识做基础,阅读教学可能会少走许多弯路。

第17小题考查学生对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理解情况,得分率约65%。许多学生认为C项或者D项有误,说明对B项的错误所在没有认识,没有认识到举这个论据的目的是证明什么。实际上,第②自然段以时间为序,着重以用水为例,最终目的在于证明:“懒汉”促进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教学建议

第一、要抓书写教学。要进行硬性的书写训练,不能停留在口头要求上。

第二、要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基础知识的积累,不要好高务远。

第三、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进行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加强翻译指导。从第12小题的考查情况来看,有的老师就没有有效的指导方法。

第四、阅读教学要真正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要真正做到“授之与渔”,不要“授之与鱼”。



2008—2009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陕县教研室

一、试题特点

1、符合课标要求和中考题型,重视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体系具有一定的全面系统性,不但体现了语文知识体系的回归,而且渗透了热点问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时代性。

2、“积累和运用”题型新颖,识图题不但击中了学生的薄弱环节,而且对说明文体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弥补了因卷面容量有限而将文体考不全面的不足。

3、文学名著阅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出得很好。

4、“现代文阅读”选文精美,考点布局也很全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5、课外文言文难度较大。

6.作文两题任选其一,命题点一是于平凡中发现材料,二是与时代的脉搏相扣,内容宽泛,使学生有啥可写,出得很好。

二、考试情况

第一大题是“积累和运用”,全题共28分。

字词部分,答得较好,基本上能做到正确读、写。

第三小题语句衔接,对错参半。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高,急需加强指导。

“修改病句”第一小题对关联词的使用答得较好,(注意只有……才,只要…….就)错得较多的是第二小题,学生找不到病因,不能正确理解宾语的中心语。

“古诗文默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字写错了,如:把“淤”、“濯”写错;把“清涟”写成“青莲”、把“汗青”写成“汉清”。默写的第二句很多学生不会,说明教师没有点到,这是课标规定的内容,属于考试范围。第4小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多数未能按照提示填出相应的句子。

名著阅读有不少学生胡编乱造,不熟悉名著内容。还有人把字写错:如,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炼”写成“练”。还有的把名著的名称写不完整。

识图题的失误一是把说明性的语言写成了议论的话语,属于发表感想而不是介绍性的文字;二是答题不扣要点,答不完整,不能全面按照一定的语序介绍图意;三是感想部分只能答出环保问题,显得视野狭窄。

第二大题(一)是散文阅读,共16分:

总体来看答得较好,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第8小题概括事件的语言不准确简洁,同时有抓不住关键句子的现象。

⑵第9小题理清线索不能从主题考虑,抓不住主要语句,而是拖泥带水,显得语言冗杂。

⑶第10小题对文段中写法的表述分析错误,应该是衬托,却有不少学生答成了“对比”等。还有的学生把“衬托”写成“衬拖”。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有主次、偏正之分。

2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⑷第11小题是让用文中原句作小标题,但有的学生却是胡乱编写,语言也不简洁。

⑸第12小题分明是散文的语言特点,但有些学生却答成了如“准确”、“严密”之类这些说明文的语言共性。

⑹第13小题分明是比喻的语言特点,但有的学生却答成了“托物言志”等,出现了文体知识方面概念的模糊现象。

第二大题(二)是议论文阅读,共12分。这道题失分较多。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⑴少数学生不会找论点。作为论点的句子不够鲜明。

⑵不注意文体特点,答题语言不规范。要点答不全面。

⑶对于论据的作用和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不准确。

⑷对论证方法答不正确,当然,此题答案也因失误而导致学生失分较多,因为论证方法不能说成是泛指的“深入论证”(5小题)。

第三大题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赏析,共14分。

存在的问题一是实词解释掌握不牢(牺牲);二是翻译句子不能翻译出重点词语(虽、狱、情);三是对课外文的实词和句子不能正确理解,存在着读不懂的情况;四是对古诗词赏析不知道赏析角度,对思想感情把握不全。五是个别知识点有疏漏。“异”的表现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失分最多的是22题。通过句子概括不出道理,而是单纯的翻译。

第四大题是作文,两题任选其一,共50分。

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是大多数学生能紧扣主题,立意较深,能以流畅的语言表情达意;二是不少学生形式新颖,层次分明,能恰到好处地运用“题记”揭示话题寓意和主题,有的学生甚至用小标题概括段意,使文章行文有序。

存在的问题一是有的学生选材不明,东拉西扯,甚至有跑题现象;二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叙事无情节,议论缺论据,使文章在文体上不伦不类;三是少数学生字迹潦草,让人看不清楚;四是有些学生内容单薄,仅有500——600字,也影响了得分(尽可能要求学生写到700字左右)。五是有些学生选材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六是部分学生读不懂材料,不知观点是什么。

三、对“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统领复习的全过程,系统知识,总结规律;渗透考点,注意热点;专题训练,批改到位;反馈纠错,落实“堂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本原则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堂清”是关键。教师的点拨要到位,要把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奋斗目标

每个学校的语文优秀率都要达到50%,全县语文人平分力争95分.

(四)复习方法

以省教研室下发的《说明与检测》为主,进入专题复习。要保证该资料上的题使学生人人会做,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其他资料进行整合加以弥补。一个专题板块复习结束后,要进行专题把关。

关于每个专题的课时安排,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县里不搞一刀切。

(五)要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按照《说明与检测》上的知识体系,注意各种文体的知识交叉点,让学生生概念清楚,且会判断和运用,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手法、衬托、象征、渲染、烘托等。防止学生在答题时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

(六)要总结做题的规律、技巧和方法

有许多主观题,学生往往表述不准,有不少教师在语言的表述上总结了一些规律、方法和技巧,很有借鉴意义,大家要注意总结。

(七)要注意重点突破

“一练”之后,各学校都暴露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比如“阅读”和“作文”是大家目前都感到棘手的问题,于是,就要下大气力进行突破。古诗文有不少学校还存在问题,就要利用早自习的时间继续复习。

(八)注意题型变化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改病句、看图说明、议论、联想题、新闻概括题、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等。

(九)要注意阅读和作文训练的紧密结合

以阅读带作文,以作文促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选文的阅读要注意省教研员推荐的读者和毕淑敏等作家的作品。作文要引导学生写生活,写真情实感;要按学生的生活进行归类,要进行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专题指导,要有一定的章法训练,使学生心中有章法上的成形的东西。要注意时代的脉博和热点问题:比如和谐、人文的回归,传统的美德、孝心、诚信、在困难面前、爱心、艰苦奋斗、地震纪念日、奥运的成功举办、载人航天、经济危机下人的意志和应对心态、目前所存在的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矛盾、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十)常规工作的重点

1、修订备考计划。

将每一天的复习安排、检查重点都列出来。(5、5——5、25)

2、确保尖子生每周2套训练题,学困生每周一套练习题。

不论学校大小,都必须做到。并认真批阅,反复纠正,直至消化吸收。

3、训练题要通过批改抓规范。重视指导技巧,指导规范。

4、做好课时计划的制定。

复习指导课、练习课、讲评课,必须有区别,分门别类备好。

要形成知识框架,精选习题,精要点拨。

5、抓好边缘生的培养。尤其是若科学生。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多少分,谁在哪一方面可以努力)

6、指导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提高点。

7、备考是提高成绩的主旨。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试题分析:

考查内容有1、汉字书写,主要是要求汉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汉语拼音(选择题)主要涉及到多音字的读音错误(拾shè级而上)拾(shí)

星宿(xiù)宿(sù)舍

吮(yǔn)吸吮(shǔn)吸

呜(yè)咽。3、选择没有错别的一项(最常用的字词)妄自菲(匪)薄 锤炼(练)冰雪融(溶)化 4、标点符号主要考查(问号(?) 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这一特殊用法) 5、修改病句(涉及表意不明产生歧义、前后(时态:将了)矛盾)6、背诵默写(四道默写题目含基础的背诵默写,理解默写。结构较为合理,能很好检测学生的知识积累。)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二题汉语拼音(选择题)主要涉及到多音字的读音错误学生多数选择A项答案:主要是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读学生尚不清楚。有待好、加强训练。

2、学生在做背诵题目时错字较多,能背不能写的现象很普遍,“罔”外面写成“门字框”或者加上“竖心旁”、“殆”写成“贻”或者“怡”、“涯”“崖”或者“涯”再加上“山”字。特别是第(2)题文言文默写失分较多。

教学建议:

一、汉字

1,3,5

(一)注意常见误区

1、书写不规范,笔画随意,结构失衡,笔顺不合理,大小不匀称,写得太小,不舒展,或写得太大,超出了格。

2、记忆不准确,搞不清词义,区分不清形似字、同音字。

3、平日积累不够,不能从整体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没有学会根据词义来决定汉字的方法。

1,3,5

(二)注意应考策略

1、列好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正楷练习。要注意笔画清楚,笔顺正确,字形规范,不写

别字。

2、识记好课本中的汉字,夯实基础,对书本上的汉字要做到举一反三。尤其要注意常用字。

错字,对于易错字要思考比较,弄清错因,强化练习。还要多辨别成语中的易错字,

写别字.错字,不仅会辨别,而且能改错。

3、多做相关练习,提高答题速度。

二、汉语拼音:

1,3,5

(一)注意常见误区

1.受形声字的影响,以某个偏旁或部首来认定某个字的读音。

2.对多音字的构词、读音把握不够准确。

3.对“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拼写规则记忆不清。

4.课本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记忆不准不清。

1,3,5

(二)注意应考策略

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正确运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2.认真落实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把形近字、多音字等归类整理,把常用而易读

错的字词作为复习重点。

附一:拼音规则

1. 忌拼 声母b p m f 只能和o 拼写,不能和uo拼写,如:波(bō)泼(pō)不可拼作(buō) (puō)

2. 整写 “资、雌、思、知、吃、诗、日”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如:资(zi)、雌(ci)、思(si)、知(zhi)、吃(chi)、诗(shi)、日(yi)

3. 加写 ① i 前没有声母时,前面加y,如: 衣(yi)。②u前没有声母时,前面加w,如:无(wu)

4. 改写 ①u 行韵母(除ü),u前没有声母时,u改写为w,如:蛙(wa)。② ü 行韵母,前面滑声母时,前面加y,ǖ上两点省写,如:迂(yu)、约(yue)、怨(yuan)。

5. 省写 ①韵母iou uei uen 前加声母时,省去中间的元音,分别写成iu ui un , 如: 牛(niu)、修(xiu)。②韵母u 与j q x 拼写时,省写两点,与n与l拼两点不能省,如:居(ju)、(nü)。 ③u为领头韵母时,前加y,ǖ上两点省写,(同改写②)

6. 标调 ① 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声调要标在元音上,如: 巴(bā)、合(hé)。② 韵母有两个以上元音时,按a o e I u u 的顺序标调,如:夸(kuā)、灭(miè)。 ③l与u相拼调号标在后,如:归(guī)、纠(jiù)。 ④ 调号标在i时,i上的点省写,如: 亏(kuī)、堆(duì)。 ⑤ 轻声不标调号,如: 玫瑰(meigui)、大的(dade)。

7.大写 ① 句子开头和诗歌每行第一个字大写,如:他代表中国发言。(TadaibiaoZhongguofayan)②人名、地名、国名、专用名词的声母大写,如:我姐姐李明玉是读生物化学的。(WojiejieLiMingyushiduShengwuhuaxuede.)

8. 隔音 以A.o、e开头的音节,如果连在其它音节后,为防止音节界限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如:酷爱(ku'ai) 海鸥(hai'ou) 饥饿(ji'e) 和蔼(he'ai) 长安(chang'an)

三、标点

1,3,5

(一)注意常见误区

对标点符号的功用了解不够透彻,且不能准确根据句意来判断.使用标点。

1,3,5

(二)注意应考策略

1. 准确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并结合语境揣摩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能规范地书写标点符号。

2. 掌握一些做题技巧,如:对标注符号题,应先试读断句,使句意完整且便于理解句(段)意,再根据句意选用恰当的标点标注;对辨析选择题,则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句子的语气语调,从而确定符号是否正确。

四、背诵默写

应试策略:应对这类题,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积累要注重四个“结合”。

1、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要熟记诗文,理解文意。做到字字落实,不写错别字;句句理解,知晓含义。

2、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课内诗文充分积累的前提下,要将积累的触角伸向课外。二者互为补充。

3、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默写的考查注重所学诗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把学过的古诗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学习古诗文,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4、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相结合。平时的积累在扎实有效的前提下,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积累的方法。如将同一题裁的诗文名句归类积累:描写类,抒情类,送别类……,将同一主题的名句归类积累:山,水,花,鸟……,将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积累等。考前要集中强化训练,注意字形辨析,记诵准确。避免机械重复,要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的高效训练。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诗词赏析:

试题分析:

考查内容有:

1、古诗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2、古诗的写作手法。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本掌握了“拟人”这种修辞方法,极少数学生与“比喻”混淆。

2、表达效果学生不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分析,答得比较空洞。

3、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答题时没有紧扣“虚实结合”这一提示。

教学建议:

一、弄清古诗赏析的考点:

近几年,古诗词赏析题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内容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式不断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常见的考点有: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作者时隋感,根据语境选择诗句,赏析名句,描述诗句的意境,对古诗词进行分析比较。

二、考点分析:

1、概括品质

古诗词有许多托物言志,赞美人物(植物)品质的诗词,这些诗词能启发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解题时要知道这首诗的大意,从诗中筛选出最能表现梅的品质的词句:飞雪、不争春、春来报,这样可以概括出梅的品质: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2、理解心境

诗词是诗(词)人性灵的体现,好多古诗词表达了诗(词)人的人生体验和心境。

例: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但余钟磬音。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解这道题时,要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第五句中的“悦”来回答,作者的心境为“欢悦”。

3、选择诗句

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因此,它们有适合自己的语境。具体运用时,要选择合适的语境。

例: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1)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2)的风雪酷寒;这里有(3)的慷慨悲壮;有(4)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啧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解这道题时,首先要了解A—F这六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1)处填的诗句是表现雄奇景观的句子,应是D;(2)处填的诗句是表现风雪酷寒的句子,应是C;(3)处填的诗句是表现慷慨悲壮的句子,应是A;(4)处填的诗句是表现惆怅无奈的句子,应是F。

4、理解关键

有些诗词的内容,就整体而言并不难理解,但要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则要透彻理解其中的关键之处。

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

渭城曲

王 维

渭城朝雨汜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从清朗的天字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_________________的图景;后两句中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解这道题时,先要读懂这首诗,接着审清题意,第一个填空要抓住题目中两句话的解释来回答,答案为“清新明朗”;第二个填空填的是要表现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的字,应是“更”。

5、名句背折

古诗词中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对这些诗句进行赏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例:请对《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对名句进行赏析时,首先要弄清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联系陶渊明的为人,对名句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关键的词语。参考答案: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6、描写画面

诗歌的语言是文学园地中最疑练的艺术语言。所谓凝练,就是用精练而优美的浯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做到言简意赅、以少胜多,并给读者留下体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

例: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50字左右),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题时,要反复品味诗句,扣住关键词语,感悟意境,发挥想象进行描写。参考示仇极目远望,一叶扁舟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水天相接之处奔流而去。

7、比较分析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古人作诗填词,面对同一题材,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所作的诗词往往有高下之别。通过比较,更能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

例:张继的《枫桥夜泊》与沈德潜的《枫桥夜泊》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枫船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船夜泊

沈德潜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

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然后进行比较,可以从语言、形象、意境、表现手法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总之,喜欢哪、首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面的分析可作参考: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虽“眠”而无法入睡的复杂心态,融情人景,借景传情,又以夜斗钟声反衬不寐,从而将愁思表现得细致入微;沈德潜的《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寒雁、渔火勾起了诗人的愁思,扰乱了诗人的心绪。

二、文言文

试题分析:

考查内容有:

1、文言文中实词的解释(第9题选择题、第13题直接解释涉及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词语解释)。

2、虚词的用法(第10题“以”字的用法)。

3、重点句子的翻译。(第11题)

4、文章内容的理解。(第12题)

5、词语的古今意思不同(第14题选择题)。

6、断句((第15题)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文言文不会断句、翻译不能做到字字落实,审题不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义不同等都或多或少有问题。

教学建议:

(一)、握文言基础知识

学好文言文的先决条件就是要理解、掌握和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这也是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的要求。如对重要的文言实启要理解,对古今异意的词语和通假字要熟悉,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要了解,对文章句子的朗读技能要掌握,对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要清楚,对一些文言文体裁等方面的常识也要了解等等。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很好地应对文言文的考查。对以上这些方面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采取集中疏理,排队归类,逐个解决的办法,以达到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的目的。

(二)、真研读名家名篇

本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对于学习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丰富语言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各地中考语文对文言文阅读考查,选文都是精美的,大都是名家名篇。我省2005年试卷选文是《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的两个片断,2006年试卷选的是《伦语》四则。学习文言文认真研读名家名篇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名家名篇,每一位学生都要熟烂于心,要会背诵课文,理解内容,熟悉写法,并要了解与其相关的背景常识。复习时,对照以上要求,要做到篇篇过关,只有这样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试时才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这两年我省试卷选文皆出自七、八年级课文,如果要我出题,可能将从九年的课文中选文。

(三)、注重提高理解能力

学习文言文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和积累一是的文言基础知识,不可逐步地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近两年文言文阅读考查改变,以结注重考查死记硬背“死知识”的倾向,注重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比如,考查文言文朗读的断句,如果文言语句的意思不理解,那是断不好句读不好的。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比较两篇论文的异同,谈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谈古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的现实意义等等,这都要求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理解是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考查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四)、关注各地创新试题

文言文阅读考查传统的考法是考查默写、释词和翻译,近两年在保持传统考法的同时,各地在试题拟制上都动了脑筋,可以说是创新试题频出,这主要都体现在考生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方面。因此,在复习中关注各地文言文阅读考查中有创意的新颖的试题很有必要,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内容结合现实社会,具有开放性。

文言文比较阅读是近两年语文中考的一个新的亮点,这是贯彻的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新的考查方式。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内容灵活,形式活泼,既有同一作家的作品比较,又有不同作家的作品比较了既有相同体裁的作品比较,又有不同体裁的作品比较,选材可谓丰富多彩。在出题形式上,它涵盖了所有的文言文考查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考查形式是近两年语文考查的新亮点,也将是今后中考语文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二、说明文阅读

试题分析:

考查内容有:

1、文章内容概括(有效信息的筛选)。(第16、18、19题)

2、说明方法的作用。(第17题)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16题第一空回答不够准确,很多学生回答“小西门路口的状况” ,对有效信息的筛选与利用有待提高。第三空错得较多,原因是不会看中心句。

第17题此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对说明方法判断不断准确,甚至将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方法等知识混淆在一起;第二,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回答不能准确,不联系文本回答。

教学建议:

一、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及要求。

中考说明文阅读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和记叙文、议论文阅读比较而言、难度较小。对文章提供的隐形信息的筛选较少。选文选段体现的知识性科学性较强。常见的考点有:

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8、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

9、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下面就以几个考点为例作以分析。

(一)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阅读事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应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部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顺序

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掌握说明顺序地关键一环。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一篇说明文说明顺序有时不只一种,几种说明顺序如何结合运用,是由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决定的、掌握了这些说明顺序的运用规律,对于我们阅读说明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准确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事物,突出其特征或本质,说明文中常常使用以下几种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在这里仅就几种易混淆的方法作以阐释:

下定义是用科学性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性说明。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句好像是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语句只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并未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不能确定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而是用的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例:“铀是银白色的金属。”是作诠释,不是下定义。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说明。分类别的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更清楚更条理化的认识。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实例来印证被说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使读者有更具体的印象。

作比较是指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与某些抽象的或别人比较陌生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就是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无论采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说明方法,就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正确理解其表达作用。

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特征。主要指在说明事物、理解事物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它的语言必须确切、简洁、通俗、准确性往往表现在句中的修饰语、关键性的中心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上、也要认真体会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语句。适当地运用数字也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

三、现代文阅读

考查内容有:

1、引用材料的作用(本文为笑话材料)。(第20题)

2、筛选文中信息。(第21、22题)

3、材料的选择及其作用。(第23题)

4、词语辨析(第24题)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20题:多数学生都能抓住两点回答,但少数学生只回答了“增强阅读兴趣”,漏答了“引出下文”。

第21题:40%的学生为零分,答非所问,抓不住答题点,或者说空话。60%的学生得2分,问题在于只找出作者眼中的“翠”说不出有何不同,有的学生只说自己的感受,忽略了重点——作者的感受。

第22题:回答不够全面。答案:翠湖图书馆安静整洁,有一位“妙人”图书管理员(个性鲜明的图书管理员),还有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因此给作者留下了极佳的印象。有三个要点学生回答其中两点、一点。特别是“有一位‘妙人’图书管理员”概括不准确。

第23题:回答不够全面。答案:没有偏离《翠湖心影》的题意,因为作者在翠湖图书馆里享受到的安静、图书馆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已经成为作者对翠湖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永久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本题回答应该分为两部分:是否偏离题意为一部分,看法为一部分。多数学生看法讲不清、说不全。

第24题:学生不能从本质上区分“逛”和“遛”;学生回答时只注意“遛”的随意性而忽略了“逛”的目的性。而且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教学建议: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要旨——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语文复习中,常有学生询问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诀窍。如何才能较快地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想,大家不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样或许能取得一些成效。

整体把握提纲挈领

大处着眼的核心是整体把握,即以迅速的通读,初步概括文章的主旨,体味其感情基调,辨析其写作思路,归纳其写作方法,从而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基本的整体感知。

其要点是:

■辨明文体,明确不同的文体重点把握的内容例:记叙文侧重于对人、事、物的表情达意;议论文侧重于以缜密的论证阐述观点;说明文侧重于对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说明。

■细审文题,认真体味标题对材料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题目即“题眼”,它或为我们提供材料的线索,或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出的信息,透过“眼睛”去探明文章所蕴含的旨意。例:中考阅读材料《读书养气写作》,细审此题目,可知文章阐述了这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即读书时为养气,养气能促进写作。明白了此意后,读文作题自然也会顺利了。

■体味文风,把握文章所定的感情基调文章是思想感情的载体,作者或直抒胸臆,或意味隽永,或深藏不露,阅读时学生须沉浸于语境中去引发共鸣,才能寻到文章的真谛。同样,中考阅读材料《亲近自己的双腿》,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用自己的力量(指双腿,即使是残疾的)“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从而表达了对身残志坚的劳动者由衷的崇敬之情。

大处着眼的关键是提纲挈领,其要点有三:

■抓主旨句段,领全文纲领阅读时要注意文体区别(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议论抒情;《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中的特征归纳;《谈骨气》中的论点),因为这些句段对全文主旨有解释和暗示功能,须着重把握。

■抓语言脉络,理文章思路

语言脉络通常表现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或串联各种材料的线索句(如《尊严》中的咖啡色大衣),或提示概括性的句子(如《白杨礼赞》中五处赞美白杨的句段)。通过对这些句(段)的分析,就能掌握各段之要领,了解各层次间的关系,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廓清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了。

■抓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概括就是依据阅读要求对文章、段落、层次的要义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时先要找准角度,明确概括范围,力求涵盖全部内容而无遗漏,在此基础上再删繁就简,凝词炼句,使之达到答题要求。

训练鉴赏和评价能力

小处入手的重点是提高语言鉴赏能力。这样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要了解重点词语的词典义与语境义学生对词典义的理解是基础,而在阅读中,能理解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义项或特殊含义,是考察学生理解能力的一个主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握语境意义比词典意义更为重要。比如《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亲近”,从文中内容上看,应是“珍爱、尊重”的意思,显然不能以词典意义做解了。至于词语的比喻意义、引申义的指代义、褒贬义,也应有所了解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阅读材料要从文章上下文的语境中,由表层意义入手,去琢磨其言外之意。分析文字背后蕴涵的深刻、含蓄、双关、暗示的特殊意义,即深层意义。这也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条件。例如《孔乙己》中掌柜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着十九个钱呢。”此句在清晰的表层意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意义:既表现了孔乙己在人们心中可有可无的可悲地位,也反映了掌柜的势利与冷酷。读懂此类语句对文章的难点重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还要了解某些语句的多义性、模糊性和形象性。

第三部分 综合性学习

考查内容有:

1、

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2、

信息的补充与表达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小题考查了两个点:1、拿破仑的胜利2、报纸立场的改变。学生回答不全面,漏电;表达不准确,表意不清晰,语气偏激生硬。

第二小题:没有明确体现出称谓上的变化,语意不明确,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读懂题目乱写。

此题整体得分不高。

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语文改革的一个亮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作为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之一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的检测。新教材中编排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的能力得以增强。评价综合性学习,关键是注重全过程的考查,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精神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解答综合实践题应注意的事项:

①综合性学习实践题不等同于过去的“语言综合运用”,它既有相关知识的综合,更侧重于规律性知识的探讨与应用,即侧重于探究。

②综合性学习实践题既有学科知识的渗透,又有跨领域的探究与运用,不是简单的图文转换,而是借阅图文转换或其它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③随着探究实践的不断深入,其题型样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充分利用知识的传承与互补的规律,尽可能将学科间的因果联系点进行纵横比较,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个人的新的见解和感悟,展示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第四部分 作文

考查内容有:

作文题目为二选一的形式(我们一起 ; 以“桥”为话题),便于学生从中选出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写作。有发散思维的空间、能较好创意。第一个,在命题时考虑到了结合学生生活,学生都有话说。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半命题作文的同学多一些,而且能够紧扣作文题目、按作文要求来写。

选择“我们一起 ”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学生普遍忽略了“我们”这个概念。选择“桥”这话题作文的学生多数较贴切。深度不够,高分不多。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题材一般,内涵一般,虽有话说但不新颖、不深刻。

病句多,错别字多,语言不简练,语言空洞,口语较多。话题太大,无法驾驭,泛泛而谈。

60%以上的考生得分在35分左右,40分以上的作文约占20%。另有30—34分占15%。三类作文居多。

教学建议:

一、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

这主要包括文句通顺,文字规范、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提笔就文句不通.就写错别字和不会用标点,则无法认为他已经具有写作能力,语言文字基本功在作文中的极端重要性、在作文能力中占的极端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如果忽略了这一条.整个作文教学便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对内在世界的观察

作文教学都比较重视指导学生观察,但观察的对象一般局限于外在客观事物,不大讲观察体验内在的心灵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欠缺。其实,对于写作来说,相比较而言,对心灵世界的观察体验比对外在事物的观察还重要得多。这重要性在于:心灵世界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原因—无论对个人或群体都是这样。因为人的所作所为都出自某种’目的,而目的就是心灵的东西,也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所以,如果不去观察体验内在世界,便不可能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提笔作文便难有深刻的思想感情。此其一。其二,文章对外在事物的描述一般都不会是纯客观的,或已涂上了心灵的色彩,或是为了揭示心灵的什么,总之除了科技文章,少有离开心灵内容而存奋的。更确切地禅,在一般文章中、外在事物是宾,是手段,内在心灵是主,是目的;外在事物之所以有资格进入文章,在这些情况下都是因为表现心灵世界的需要。可见只重视“宾”而忽略“主”,只记住“手段”而忘记“目的”,显然难以把作文水平提高。所以外在事物要观察,内在心灵更要观察。其三,海涅有句名言,“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不仅比天空和海洋更广阔,而且也更深遂,更复杂多变。如果说对外在世界没有认真的观察便不可能有真正了解的话,那么对内在世界没有认真的观察更是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它了。总之,中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肤浅,缺乏新鲜感,以及拿到题目找不到话说等常见的毛病,的确跟他们平时观察生活不够有关,但是,是他们观察什么生活不够呢?我以为主要不是由于对外在事物的观察,而是由于缺乏对内在心灵生活的观察所致。

明代诗论家谢棒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观则同于外,感乒组异于内”,意思是说外在的事物在大家的眼中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引起的心灵上的感受却因人而异。如果只注意观察外在世界忽略了对心灵世界的观察,那么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与别人的日常所见相同,还有必要写吗?还有多少写头?勉强写出来,怎能不让人感到一般化、肤浅、老套、没有新鲜感?要紧的是“感则异于内。”如果把他们的观察也引向内在世界,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人所共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景物,在他们的心中所引起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个不同,里边包含了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啊!无数的好文章就会从这里涌现出来。所谓观察内在世界,就是观察客观事物在心中引起的反应:所请“观察”,这里当然不是指用肉眼看,而是用心去体会,去咀嚼,去把握那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灵的反应。如果引导学生去这么作了,就为他们的作文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的新领域—真正的好文章必然从这里出来,也只能从这里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凡写作上的观察主要都是指超越个人功利的观察。如果是在个人的功利之内,那么每个正常的人都是在认真地观察的;不然,他的事情就办不好,他的生活就不能正常运行。学生自己功利范围内的观察用不着语文教师去强调。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的观察,着重是超越学生个人功利的;但也正因为超越了他们个人的功利范围.他们会认为这种观察与已无关,是“多管闲事”,是白操心。对这就是他们缺少认真观察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克服这个缺点,自觉地进行“写作观察”,就必须让他们懂得写文章是为社会贡献精神财富,社会的需要总是超越个人功利的(包括与个火功利的一致),如果柯蓝那段心理感受的观察只是服务于他个人的功利目的,“不停、地向前、向前而去”的车轮形象对广大读者没有启发鼓舞作用,文章就.不会受到社会欢迎,也不必写了。所以.文章的社会性决定了写作观察必然是包括和超越了个人功利的范围。这就是说,这种观察不是“管闲事”、“白操心”而是作文的份内事。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写好作文必须要有创造精神。中学生写文章难免模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把他们往创造的道路上引.使他们的作文逐渐地有所创新:或者有新的思想见解,或者有新鲜的感情体验,或者有新的选材角度,新的表现形式,等等。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把握住什么样的文章是创新的?也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去对范文作透彻的分析,以便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对文章的创新问题有切实具体的理解和把握。创新无非是两个方面,即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作者都有新的东西,前者叫做“育新意”,后者可叫做“有新鲜感”。文章千变万化,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纷繁复杂,不是一下子可说清楚的,这里只能简单地提一下。表现形式方面有新鲜感的,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主题,而且抒发了一种很美好的感情,所以尽管主题有些老,文章仍然能给我们新鲜的感觉,读来仍然是感到高兴的。通常所谓文章给人以“新鲜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思想内容方面的“有新意”。文章的“新意”虽然与看问题深、看见的东西多有本质性联系一但讲“新意”的着眼点在于与一般的看法祖比较它超越了通常的看法而带来了新的认识,有新的思想见解,有新的体会或心得。

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方法:

1、记录灵感的方法。人们平时的思维都是在常规思想认识的范围内运行,都没有写出来的价值;常常只有在灵感爆发之际才使起们冲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而获得一种新鲜的意思,这种意思有时就很值得写出来。‘但灵感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稍不注意就跑得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回来。而且即使注意了,它来的时候多半都是在我们没有条件写的时候,(或在做到别的事,或条件不允许坐下来写,等等)。所以要随时带上纸笔,一有了灵感就简要记下,待有了时间再将它详细写出来。这种灵感记录可以是片断的,也,可以是成篇的,但都有新东西,都可贵。学生作文的时候,如果平时记有这样的灵感材料作参考.就比较容易写出富有新意和新鲜感的文章来。

2、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性思维是超常规的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突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获得新鲜意思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跟常规思维方向作相反方向的思考(逆向思维),与常规的结论作对立面的思考(求异思维),用解释甲的道理来解释乙(类比思维今,等等。总的说来,与常规思维方法的直线性、单面性、封闭性、框定性布J比,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网状性、多面性、开放性、、随机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创造性思维也就是避免常规思维的直线性、单面性、封闭性和框定性,而使思维多向的展开、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不受已有认识局限,并能随实践的发展寻求新结论。



一、命题说明 试题整体特点:

1.本届学生采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试题命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07年中考课标卷的思路。

2.根据北京市2008年中考说明研讨之精神,本次试卷结构与07年中考试题基本一致:分两卷,I卷五道大题,即选择、填空、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II卷为作文。赋分在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上稍有调整(见表1)。

(表1)

但小题数比中考多了一道,体现在议论文阅读里。主观性试题适量增加。除双基中的4道和文言文中词语解释1道,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外,其余皆为主观题。侧重了灵活积累、重视文本阅读、个性化、创新性理解与感悟的考查。

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与07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但题目有二,增加了选择性,尽量体现公平,注重学生个性。

二、考试成绩分析

1.整体情况

与07年期末统练、一模、中考相比(见表2)

(表2)

本次考试比07年中考、07期末统练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较07年一模的三项指标高,与考前预想指标持平。其中,区最高分114分,在文汇中学;最低分2分,

本次考试各分段人数(见图1):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全区100分以上人数108人,占区总人数3%;1749人集中在80-94分之间,占55.45%;71.14%的学生在80分以上。说明本区优秀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关注优秀生的培养。

2.各校具体情况:

(1)平均分(见图2):

(图2)

区平均84.25分。超区平均的学校有汇文、文汇、前外和崇中四所。崇中进步明显。50分和龙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研究制定可行措施,狠抓落实。

(2)及格率(见图3):

(图3)

区及格率88.17%。超区及格率的学校有前外、汇文、文汇、崇中、广中五所。其中,前三所中学优势明显,彼此无多差别;接近区及格率的学校有11中、11中分校、50中学。

(3)优秀率(见图4):

(图4)

区优秀率1.52%。超区优秀率的学校有汇文、50中、前外、文汇、11中和广中六所。汇文中学优势明显。

(4)60分以下人数(见图5):

(图5)

全区60分以下98人,占全区总人数的2.79%。30分以下7人,其中个位数得分4人。总体看,相对人数不多,但绝对人数偏大,集中在96中、109中、50分、50中、114中等几所中学。其中,两所高中示范校60分以下人数偏多,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引起高度重视,关注学习弱势群体,既要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又要在教学策略上不抛弃,不放弃,提升学校平均分层次。

(5)与本次总分均分、07年中考学科均分序相比(见表3)

(表3)

注:07中考学科均分第6名为实验中学。

从表3看出,汇文中学展示了恢复初中后,三年来精心打造、精心培养的学科教育成果;文汇与前外仍处第一梯队。崇中进步较大,与广中、11中、50中、109中几所示范校比肩。本次考试与总分均分序相比,崇中、11中有较大学科优势;11分、109中学科优势稍弱。与07年中考学科均分序比,崇中、11中、96中有进步;11分、50中、龙潭中学有所下降,应予以认真分析,及时拿出对策,改变现状,争取下次考试有所提高。

3.从知识、能力板块看

本次考试,选择题5题,10分;填空与综合性学习6题,16分;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14题,34分;作文60分。全区整体上,在字音、字形、文学常识、默写、名著阅读、读图题、解释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品味语言等传统题型上得分较高,而在概括内容并分析、关键词语语境义、论证角度、选择论据、论证过程阐述等难度稍大、考能力的题上有欠缺,需要引起各校关注。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上予以加强。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1.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思考。虽已是第二年参加课标卷考试,但本届学生却是第一次参加课标卷考试,第二次参加大型统阅之统考(第一次是初一本底测试)。本次命题严格按中考要求,无论题型,还是考查点,系统性强。因此,学生感到:

(1)难度大:不同于以往大纲卷考试。在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在今后模拟考试中逐步平稳考生心态,以不变应万变是今后教研和学校备考都要做的工作。

(2)时间紧:考试主观性试题增加,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文体都考,以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仅仅够用。这需要加强学生快速入题以及做题熟练程度的训练,提高单位时间的做题效率。

(3)题型新:本次选入去年中考失分就大的题型,如论证角度、结论等,以及根据08年中考说明研讨的会议精神出的新题,如介绍标志(图)、解释关键词语的语境义等题。需要教师平时专题复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予以训练。

我们也感到阅卷的难度:选择题逐年减少,主观题逐年增加,阅卷难度加大;选择题手工判阅,工作量加大;无论是默写、综合性学习,还是后面的现代文阅读,都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厚的知识、深刻的认识,还要有从多侧面、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提高。

2.从答题情况看,各校可针对自己的定位,结合全区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与复习计划。建议如下:

⑴与总分排序相比,差距大或生源稍差的学校请加强学科关注力度,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如:集中学科组的力量帮助年轻教师深入理解初三教学、新课标语文学与考;政策倾斜,资料购买资助,网络畅通,和兄弟学校建立学科手拉手关系,以相互学习;适当放松教师压力,帮助他们在生源素质改变不了的情况下,调整心态,如何力争取得学科更好的成绩,拿出具体可行的学科复习计划,而不只是抱怨而影响学习场、工作场。

⑵与总分排序持平或者有学科优势的学校,应进一步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切实找出本次考试反映出的问题,由学生的学反观教师的教,从而步步落实。如:

A.汇文中学可在字音、文学常识和论证角度上稍下功夫。

B.文汇中学可在个性化感悟、关键词语语境义的阐释、论据上落实。

C.前外可在字音、关键词语语境义的阐释、论证角度上落实。

D.崇文门中学有进步。可在病句、围绕中心选素材、段的作用、关键词语语境义的阐释、论证过程上落实,以取得更大进展。

E.广中则应在真正深入阅读文本上引导,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病句、文学名著阅读、论证角度上落实。

F.11中可在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翻译句子上落实,在概括分析能力上重点训练。

G.50中要在基础上,如字音、字形、病句、文学常识等落实;在训练学生将线条转化成有条理的语言、段的作用、内容概括上下些工夫。

H.96中可在文学常识上落实,在提取图表、文字信息,训练学生将线条转化成有条理的语言,情节或作者态度变化梳理,论据选择,论证过程的阐述,以及作文训练上下工夫。

其他学校,如:

A.109中可在字音、字形、翻译句子上落实,在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深入文本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情节过程上,加强能力培养。

B.11分可在文学名著阅读、针对文字材料提取信息谈感受上下工夫。

C.114中可在默写、文学名著阅读上加大落实力度,在深入文本把握文章内容并概括、论据选择,以及论证过程阐述上培养学生能力。

D.龙潭中学则在字形、论证角度、论据选择、论证过程阐述上有相对优势;50分在文学名著阅读、词语语境义、论证角度上有相对优势,希望两校能抓住基础,予以落实,得到整体提高。

3.阅卷和听课时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⑴审题要予以专项训练。这不仅要告诫学生认真审题,而且要告诉并训练学生怎样审题,如何提取题干中的关键或重要信息。本次试题难度专门予以了控制,程度适中,但学生不认真审题或者缺少审题的方法,造成无谓失分。如:【文学名著阅读题】“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不少文学名著。请你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失分学生没看清题:一是将“仿照示例”等同于“参照示例”;二是忽略题后括号中“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语句,造成无谓失分。又如散文阅读中第17题:“选取所给材料中一两句名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母亲‘书能给你想要的一切’这句话的理解”题干中至少有选取一二句名言、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对文中母亲对书的作用认识的理解三个关键信息,但失分学生多数只看到其中的两个,忽略了“结合文章内容”这点,造成无谓失分。当然,也有答得非常严谨、没失分的学生。这可从卷面未擦干净的痕迹上辨认出来,一条一条非常清楚,与教师平时的恰当引导、训练有素紧密相关。

⑵概括能力的训练一定要加强。概括能力是语文五大核心能力之一,是初中阶段80%题目的直接或间接考查的基础。教研活动中曾特别予以提醒,如去年12月份的一教研活动,区高级教师示范课,前外孙惠霞老师的讲课内容特别选择了“如何概括语段内容”一项。但似乎没有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概括能力的训练最好以专题形式进行,分类(直接的、间接的),小到题干,甚至作文提示语,大到阅读理解,问法变化,予以系统,规模化。只要持续进行,比如一周时间,学生掌握了方法,知道如何思考后,审题就会到位,答题就会有方向,准确率也会相应提升。

⑶语言表述训练要有意识去做。语言表述粗看主要涉及作文,但实际上主观题也需要语言表述能力。与作文相比,主观题的思维宽度窄,深度低。只是必须按照题干要求,甚至步骤答题,表述字数比作文少许多,像字数最多的个性化感悟题,也仅在120-150字之间。其还是有章可循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必须学会把心中领会到内容(题目答案),围绕要求,恰当地、有条理、完整地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让人(阅卷人)看清其思维点,或者痕迹。这也需要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训练,逐步落实。

⑷基础要落实,尽可能少失分。基础题本次涉及字音、字形、病句、文学常识、默写、名著阅读,以及文言词语解释、译句、文章大意把握,共25分。本次考试无论是部分基础较好的学校,还是个别基础稍差的学校,皆有忽略没真正落实现象。除文章大意把握稍微灵活外,其他知识点考查完全可以经过努力得到满分或最高分数。这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也需要老师们付出艰辛努力,在方法上启发学生,在落实上动脑筋。这也是阅读理解、作文的基础。只要融会贯通,多想方法,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⑸作文可以仿写,但不能靠背范文。训练学生考场作文有许多形式,但最不济的就是背篇范文,考试时套上。本次阅卷发现有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多次修改其习作,让其明白如何写作,如何修改;可参考教材中经典文章,仿照其思路、语言,甚至内容,训练学生。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促使他们对经典文章再次深入阅读、理解并欣赏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

⑹平时教与学要以新课标、北京市近4年课标考试真题、08年中考说明为依据。市里近4年课标考试真题、08中考说明皆直接指向或接近指向新课标。三个资料,都应该字斟句酌,尤其是新课标,要研读好、要透,并将研读心得切实落实于平时的教学中。依据很重要,选择训练材料也是如此。平时训练选材要适当、谨慎,题目来源渠道要正规。最好选用中考真题或北京市各区县的模拟题。题与题之间要研究,尽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小结

下一阶段备考工作,我们提倡:

1.“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要精诚团结,打团体战。不仅校校之间,同类校之间,学校学科组内,而且教师之间,一定要发挥团队作战精神,不能光自己的学生成绩好,应加强交流,乐于分享好的做法,以提升全区整体作战水平。

2.充分、深入地研究学生与考试。不要一看到学生考得差,头就晕,或者没研究好试卷,弄清楚考点、学生真正问题所在,就讲评;不要急急忙忙、囫囵吞枣地讲完教材中的课文,要深入研究教材,将平时教学与考试、学生的实际通盘考虑,充分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要有信心,并步步落实。不能讲了就行,要在学生身上落实——学生会了,答对了,才是真落实。会一个是一个,集腋成裘。

4.要有责任感。优秀生如此,学困生更要予以切实关注。复习要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才是真正有责任感。

总结起来,就是“团结、研究、信心、责任”四词八字。2008年中考,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度过!



初三一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 命题情况

1.本次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初三学年的学习情况。本次考试由于时间较往年提前一周,大多数学校刚刚结束新课程的教学,尚未系统复习,所以设计试卷难度值为0.7,比去年略低。

2.试题的设计力求符合新课标精神。新课改已经实施了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都在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因此我们模拟卷试题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这一些,强调课内外的沟通,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允许学生有多种见解。具体命题的取向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理解、感悟、表达的能力,

3.试卷结构题型参照03年中考试卷,客观题的比例为15%。主观题的设计注意有一定的梯度,有难有易。

二、 考试情况

1.由于强调了文言文,尤其是新增篇目的复习,本次测试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五六册文言文单元掌握的情况比以前好。话题作文由于审题不清而走题的现象比以前略有减少。

2.双基有待进一步夯实。由于部分学校系统复习尚未真正开始,本次模拟考试常用词语的音和形、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得分率明显偏低。

3.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仍然较差。

① 简答题反映出一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表述词不达意。

② 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仍然较弱,答题时往往不能从全篇的角度出发,造成回答不完整。

③ 文字赏析类的题目尚未完全掌握答题思路,不会使用关键词。

3.作文平平

本次命题为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少部分学生对材料的意思未能把握,造成走题、偏题的现象。文体特征不明显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学生还习惯于陈旧的“三段论”结构模式。作文语言出彩的不多。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本区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自然和社会的限制造成他们知识面较为狭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试卷上的失分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对文章整体的感受领悟不够和语言表述功夫欠缺,尤其是开放型命题,学生往往是只能“意会”,而不善于“言传”。有的是表述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而发散思维的题目反映出学生思维拘谨,词汇贫乏。

2.由于受到前两年职业学校提前录取的影响,少部分学校放弃了困难学生的教育。但今年要求所有学生参加中考,这一部分被“弃置”的学生对总体成绩影响较大,本次考试反映出的学生总体情况不如03届。虽然试卷比较容易,但基础知识部分普遍得分不高,明显是基础不够扎实。全区优秀率19.4%,优分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三所民办校;而差分率达到2.6%,马群、伯乐、华电、二公司、长江几所学校的差分率都超过6%。

四、教师情况分析

1. 04届初三语文教师基本状况介绍

从平时的随机视导和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看,我区初三教师的总体状况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有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素质并不比市区学校差。近两年有些管理较好的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上升较为明显。

2.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校的教师能够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进行复习,但从随即视导的情况看,不少复习课课堂容量小,节奏缓慢,教师讲的多,总结的少;学生看的多,练的少;综合练习做得多,教师讲评的少;教师缺乏对考试命题、答题的研究,学生缺乏方法的指导,理解和答题的情况仍然不如人意。平时教学中一些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自己尚且不了解语文学科考试的新动向,教学仍然遵循老的套路,上复习课就是做做练习、对对答案,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导致学生上复习课没有兴趣、没有收获。更有甚者,复习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手上拿到什么资料就复习什么,学生不知道明天上课会复习什么,头脑中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复习也是没有效率的。

3. 试卷反映出的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情况实际上就是教师复习策略的一种折射。因为强调再三,因此不少教师复习的过程中都注意到了方法的指导,从各校上交的质量分析和教研活动研讨的情况看,凡是教师再三强调的地方,学生的错误率就低。但一旦教师指导不到位,问题就会出现。比较典型的是作文。学生的写作中很容易出现文体不清的现象,对此教师只要把病文加以分类,挑出其中的典型病例,指出其毛病所在,再让学生进行修改,直至合格,反复操练几次就有成效。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在复习作文时仍然是给一个题目,打一个分数,评语只有几句套话,或者根本就没有评语。这样学生还是不清楚作文中的症结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所以作文写来写去,字数写得不算少,但写作水平还是不见提高。

五、学校的问题:

1.一些学校由于经济状况的因素,收集复习资料、征订复习资料及参加教研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获得信息的渠道明显不畅。

2.个别学校的领导只重视课堂教学,对其他环节不够重视,比如对教师两周一次的进修缺乏监督机制,致使一些教师极少参加市区教研活动,丧失了许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忽视教研组、备课组的常规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得不到共享,部分不善学习反思的教师就会固步自封,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教研氛围不浓的学校尤其明显。

3.现在有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开始搞寄宿班。这样做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对语文教学不一定是好事。学生与世隔绝的背书、做题,家事、国事、天下事皆不入耳,原本就狭窄的视野完全被封闭了。

本区的学生和教师本来就比市区视野要狭窄,如果学校不能试图改变这些状况,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校整体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今后打算:

1.继续搞好考试研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一线教师提供有关04年中考的信息资料。我们收集了03年南京市几个城区的模拟试卷和其他省市的中考试卷,并在分项整理后编制成4套专项练习卷下发到各个学校,让教师及时了解中考命题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更加全面的复习。同时,我们也将以“二模”“三模”考试为契机,出好模拟试卷,引导初三教师把握复习的方向,检查复习的效果。

2.继续加强复习课的研讨交流。对于初三的教学,我们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非常强调在复习中帮学生总结审题、答题的方法,所以我们组织了一批本区的骨干教师开设了一系列的复习示范课,为初三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仿效的范式。从听课教师的反映来看,示范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中考之前,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这类教研活动,并且结合相关的复习课邀请一些名优教师开设讲座,更好地指导复习。

3.希望各个学校能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投入。学校一方面要保证教师有充分时间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另一方面也要督促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对于教师需要的教学及复习资料学校要设法提供。

4.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鉴于本区教师的总体素质与市区教师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探讨,加快新课程推进的步伐,用新的课程理念武装教师,以新课程标准来统领学科教学。对于本区教师我们将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学科竞赛、业务培训等策略,为提高教师的业务功底和教学水平提供一个平台。但语文教师的素质并不是通过听几节公开课、听几次讲座就可以习得的,教师日常的自主学习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也渴望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骨干教师能安心为栖霞区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素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率 56.6 50.6 72.8 80.9 77.7 44.6 62.4 55 67.4 64.5 55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得分率 64.4 63.3 67.7 67.2 51.4 80.6 48.4 64.9 48.2 61.8 72.2



一模的命题完全按照中考说明的命题指向和教研室的统一要求进行,预先设定这次模拟的难度系数为0.7。

考下来的全区均分为80.17。

选取了二十本试卷(二十九中、南大附中、宁海分校、五十中、四中、育英各三本,八中两本)进行分析,全卷得分80.6 试卷难度0.67。各小题的得分和答卷存在的问题分列如下:

基础知识和运用

题号

1

2

3

4

5

本题合计

应得分

4

10

4

3

3

24

抽样分

2.8

6.3

3

2.4

1.2

15.7

得分率

70%

63%

75%

80 %

40 %

65.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题错字多,书写不规范,少一笔多一笔较普遍,如溅、具等。同音、形近字误写,如 洲—州、周,俱--具,宜—以,柝—析等。

默写不仔细,误写多,如 江春入旧年---江风入旧年,长河落日圆---黄河落日圆。

3新闻标题不像标题,不能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或最重要的意义。要么少时间和事件内容;如“人大会议开幕了”会议第二天才开,误用“了”,不了解新闻的时效性;时间不清,哪次会议不清;要么话太长,不是标题是导语。不少学校做过专题练习,看来不到位。

4 推荐的地名大多写了,但推荐理由不会写,要指导学生从题干上抓隐含信息(答题的指向:“最值得推荐的”“文化品位” “老”)。不少学生只泛泛写历史悠久,景色优美,不能得分。

5 得分率低,选A C的多,对内容的理解有问题。当然诗歌赏析的这种考法也值得研究。

基础题复习及考试对策

●加强对应会背会默古诗文的督促检查,特别要强调书写规范。建议:抓重点句段,抓重点人。

●语言运用题的复习不能只作纯技能性的语言训练,更是思维的训练,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要求等着眼于实际的运用。建议:从共性方面训练概括能力,做到准确、简明、得体。从不同的体式(个性)方面,了解其特点、用途和要求。

●利用好地方课程资源,关心社会热点,开展综合性学习等内容都是中考命题的亮点和热点。除答题的技能外,要特别提醒学生关注这些内容。应了解最重要的,如国家最近颁布的“未成年人道德规范”、十运会等。建议:做归类整理。

●文学赏析,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学习如何赏析。选择题的题型不太好,可采用其他的题型和样式。

文言阅读

题 号

6

7

8

本大题合计

应得分

3

2

4

9

抽样分

2.4

1.7

2.7

6.8

得分率

80%

85%

67.5%

75.5%

7题两句选一句,有不少翻译了两句,要提醒,中考遇到这样的情况只看第一句(不排除有的教师有一处错照扣分)。

主要问题在8题。审题不仔细,加着重号的“必须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没注意,或对当今见义勇为的事例不关心不清楚(不听广播不看报纸),写不出就胡乱写。也有的是不理解“舍生取义”,如举杨利伟等事例,也有的说“金钱和亲情”与论点无关。

文言文复习及考试对策

对文言课文的复习已经比较重视了,下一阶段不宜花过多的时间。可根据近年我市考的情况,梳理出重点段篇作巩固性练习。

记叙文阅读

题 号

9

10

11

12

13

本大题合计

应得分

3

3

3

3

2

14

抽样分

2.2

2.3

2.5

2

1.7

10.7

得分率

73.3%

76.7%

86%

66.7%

85%

76.4%

记叙文选文较浅,理解上难度不大,内容有意思学生喜欢看,题目都是表述,因此总体较好。

9概括内容不完整,只有原因没有结果或有结果没有原因,也有写成对事情的评论的。

10 答题的角度不对。不用张雨的话,用老师的理解回答或从青蛙的角度答。

11 心理描写用第三人称,只是转述他别人心里想什么。想象不合理。或者用自己的狭隘心胸揣度(老师你才是笨青蛙)。不会描写心理(就是写想的具体内容)只说心里很委屈。

12 引号的作用不知道。

13 仿写不知有句式的要求。“孩子的心灵像一泓清泉,清澈见底。”稍调整就好了:“孩子的心灵像一泓清澈见底的清泉”。 也有只注意形式忽略内容的合理“孩子的心灵像豆腐样鲜嫩。”

记叙文复习及考试对策

●在三种文体的阅读中,记叙文的变数最大:内容的深浅、体裁的多样、考点的不确定、题目难易的程度等,不能只看去年中考和这次考就有记叙文不会太难的想法。

●记叙文阅读有运用形象思维。除了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外,要注重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训练。

●记叙文涉及到文体方面的知识较多,一些重要的(如要素、线索、伏笔、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等)对准确答题有帮助,要做复习指导。

●文学赏析有可能在记叙文阅读中考,读文作题时可做些设计。

说明文阅读

题 号

14

15

16

17

本题合计

应得分

2

3

3

2

10

抽样分

1.7

2.2

2.1

1.4

7.4

得分率

85%

73.3%

70%

70%

74%

14题有多划的,划“可靠性”是对的,任意乱划不给分。

16题说明方法有错字“列(例)数字”,把说明方法混同于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等。

17 题没有涉及物理知识。

说明文复习及考试对策

说明文考的指向比较明确,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要注意提醒答题的规范,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

议论文阅读

题 号

18

19

20

21

本题合计

应得分

3

4

3

3

13

抽样分

1.9

1.4

1.2

1.9

6.4

得分率

63.3%

35%

40%

63.3%

49.2%

总体偏难,读懂有一定难度。18题不注意题目要求,不用原文词语。19题在文中找有关答题信息变换角度回答的能力差。不理解题意,只是照抄原文。

20题不结合自己谈的多,涉及自己的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扣“朋友”,只说读书的好处。

21题写名言有错别字,也有的所谓名言品位不高甚至是错误的“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

议论文复习及考试对策

这次选文较难,得分率低在预料之中。议论文的阅读考查,指向性明确:思维方面考逻辑的严密性,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语言表达上要求准确和严密。复习时要选规范的议论文,适当做些杂文也可以,但题目的设计要从规范议论文考的角度入手。为论点补论据(事例或名言)的题目是议论文阅读考得最多的开放题,应引起注意。

作文33.6

下一阶段的要求:

认真做好这次模拟考的质量分析,找出自己班(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相当一模难度语文卷)提高5分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后的复习不能是大锅饭,要强调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保证5分计划落实到位。

一、命题原则及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南京市2005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从我区初中语文实际水平出发,考虑到语文复习第一轮尚未结束的实际情况,命题范围相对缩小,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力求考查出初三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同时暴露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疏漏,让师生在下一阶段复习时重视。

试卷体现了上述命题原则,适度向中考题型和知识点靠拢,开放性试题较多。难、中、易题目比例基本合理,为引导学生答题规范,答案和评分标准制定的相对严格,这也是此次试卷总均分偏低的一个原因。

二、考试数据分析

1.全区成绩统计:

人数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差分率

4426

73.1

1.3%

60.2%

3.6%

2.各题得分率抽样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率

60

86.1

69.1

66.1

44.3

68.8

58

66.4

73.2

31.3

38.8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得分率

91

36.9

45.4

44.8

50.7

38

49.2

58.5

32.8

50.5

47.8

68.3

二、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这次考试全区集中阅卷,从阅卷情况看,暴露的问题仍比预料的还要多,总均分也比预想的低。主要问题如下:

1.语基训练不到位,学生基础不牢。本次积累题范围只有中考的三分之一,事前也要求教师加强这方面训练,保证这块少丢分,结果第1题汉字拼音得分率只有60%,罕见的低。

2.现代文阅读能力明显偏低。现代文阅读共12题,大多为阅读常规题。结果除第11题外,得分率均未超过60%,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写作存在问题:不会审题,不能紧扣要求作文,选材陈旧,套用痕迹重,语言粗陋,佳作少。

4.对学生应试训练不够,中考很多简答题、论述题要求学生分点答题,分点给分,可不少学生答了一大堆,却采不到点,得不了分。开放性试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三、教学建议

1.对初三学生加强训练,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要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等方法及注意事项,着眼点不能只放在提高答题技巧上,而应放在提高答题能力上。

2.重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积累训练要坚持不懈地抓,语言运用要重视给材料探究题的训练。

3.加强现代文阅读的训练。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重视对文学作品阅读欣赏的指导和训练,提高现代文阅读、训练效率。

3.文言文阅读一定要重视能力的迁移,加强课外迁移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4.加强作文的应试训练,着重指导学生重视审题、选材,写内容切题、文体鲜明的符合中考要求的规范的作文,指导学生如何让语言“亮”起来。

5.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答开放性试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231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为网友伤感是爱的遗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