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常识知多D 法律常识全知道



核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核色变,而对于辐射这个词语也相当害怕。事实上,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比如,我们所说的电脑的辐射属于后者,而核辐射则属前者。在前一个专题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核辐射就是指一些元素(放射性元素),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核辐射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地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核辐射,空气、水、食物都是核辐射的来源。只是这些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微小到忽略不计。

另外,核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直接照射在人体上;而内照射是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水、植物,通过呼吸、饮水、吃饭等方式进入人体。…[详细]

(扩展阅读)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

沐右 物理博士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有些人对“辐射”非常恐惧,你甚至可以买到专门用来屏蔽无线电波的“防辐射孕妇装”、“防辐射床单”。还有各种诸如“木耳防辐射”、“仙人掌防辐射”、“瓶装矿泉水防辐射”、“喝酸奶防辐射”等等流言。那么,我们到底对辐射了解多少呢?这些防辐射的装备真的能防辐射吗?

我们关心的辐射,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这两种辐射并不是截然分开,核辐射里面的gamma射线也是光子能量比较高的电磁波[见文末备注]。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是携带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放射性元素会不断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辐射的射线有三种:alpha射线(氦核)、beta射线(电子束)和gamma射线(高能光子);原子质量比较大的放射性元素也会发生裂变反应(核电站或原子弹)放出中子或其他射线;较轻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变反应放出中子或者质子射线;而高能宇宙辐射在大气里面也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辐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聚变反应,裂变反应产生的射线一般也只有在核电站里才有,所以比较常见的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射线和宇宙辐射。



核辐射=危险?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到各种核辐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三种射线里面,alpha和beta这两种射线在空气里面传播的距离都比较短,不近距离接触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防辐射服”和普通的衣物对于人体外部的这两类射线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是实际上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里面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空气里面有一定的碳14(beta衰变成氮14)、地下水和土壤里含有微量的氡,等等。所以实际上,我们体内就有相当量的放射性元素,给我们带来从内到外的核辐射。更不用提提穿透性很强gamma射线,还有从天而降的高能宇宙辐射在大气里产生的大量次级辐射。所谓的“防辐射服”并不能防范这些辐射,完全隔绝这些辐射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人们受到的这部分核辐射一般称为天然辐射或自然辐射(natural background radiation)。

某些情况下,在工作场所(核电站)或者生活中(发生过核爆或者核污染的城市)会在天然辐射之外接触到更多的辐射。只要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和天然辐射比较小很多,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比如说,核电站里面的核裂变反应是与外界隔绝开的,并没有太多的辐射泄漏出来,而在核电站内部的工作人员一般会配备辐射剂量表,核电站周围的辐射也会受到监控,以此来保证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核电站对周围核辐射的贡献比天然辐射小的多,对核电站的恐惧是没有道理的。

核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是怎么造成的呢?生物体内有大量的各种分子,分子内部的化学键一般键能为二到十个电子伏。核辐射的各种微观粒子带有的能量都比化学键的键能高,因此有一定的可能性破坏人体内分子的化学键,造成分子的性质改变。大部分情况下,细胞内的个别分子被破坏失去生理活性之后,或者整个细胞受损死亡后,会很快被人体分解吸收、重新利用,不会造成重大的伤害。核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在食品生产中用来常温杀菌,食品经过高强度的射线照射之后可以保证大部分的细菌被灭杀。治疗癌症的放射疗法(放疗)是另外一种应用,通过对癌变的部位进行高强度的辐射处理,使得癌细胞(也包括正常细胞)大量死亡,达到抑制癌症的目的。



 

核辐射有一定的可能性对细胞里的DNA等分子造成伤害(原图来自windows2universe网站)

在极少数情况下,这种伤害可能会造成细胞内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如果恰巧是生殖细胞的基因被改变了,那么如果能够产生正常的后代,就有可能获得一些新的性状。太空育种、辐射育种就是利用高强度的辐射处理种子,然后从这些受到高强度辐射之后还能够发芽的种子里面筛选培育,获得性能比较好的新品种。因为天然辐射而产生的新基因、新品种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维持一个低水平的辐射对于生物种群的进化和发展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种伤害也有一定可能会导致正常的体细胞基因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不能修复并且细胞仍然存活,就有可能出现细胞不受控制地复制的情况,就成了癌细胞了。因此,长时间接受较高强度的核辐射是有导致癌症的可能性的。但是,如果受到的辐射强度不大的话,就不用去担心。像前边说过的,日常受到的核辐射是不可能完全隔绝的,这样的危险总是难以避免,担心也没有用,没有必要过于恐惧。尽量避免接触强的核辐射就好了,比如说应该小心放射性超标的大理石地板、避免直接接触核材料。居里夫人因白血病去世,邓稼先因直肠癌去世,这可能和他们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关系。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些跟生活相关的辐射数据,除特殊说明外,数据均来自[1],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在细节上略有差别,不过大体的数量级应该是一致的。数据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体组织的伤害(剂量当量),单位是Sv(Sievert,译作西弗或者希沃特),一Sv等于一焦耳每千克,表格里面单位比较小,实际是毫(千分之一)Sv。从表格里面可以看出,除航空、采矿行业之外,高辐射行业的职工在工作中受到的辐射都比天然辐射小。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每年受到的辐射是1.12mSv,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受到的辐射一般认为比这小得多。了解这些数据,就很容易理解,对于核电站周围和乘飞机出行中的辐射没有必要担心。



 

备注:光、电磁波和光子

核辐射常识知多D 法律常识全知道
振荡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gamma射线、X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和长波无线电,这些都是电磁波。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就是量子化的电磁波,是电磁波能量的最小单位。在电磁波和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只能吸收或者放出整个的光子。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子的能量就越小。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8电子伏(700纳米的红色光)到3.1电子伏(400纳米的蓝色光)之间。

(作者系科学松鼠会成员,凝聚态理论方向的在读博士生)

大剂量的核辐射致人患病、死亡;辐射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潜在诱因

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才会出现的效应,其临床表现是呕吐、脱发、白内障、性欲降低、白细胞降低、各种类型放射病,直至死亡。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引起的癌症发病率增加,没有剂量阈值。原则上接受任何小剂量的辐射,都会引起癌症发病率增加。一旦诱发癌症,其严重程度就与接受的辐射量无关了。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致癌诱因,比如我们常常说某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致癌。…

(扩展阅读)

核与放射事故离我们有多远?

王作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

辐射防护原则

核能和核辐照装置已经走进公众的生活,却仍旧蒙着神秘面纱。我们距离核与放射事故有多远?核与放射事故的危害范围和程度究竟有多大?

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放射性照射。我们常说的辐射分为两种: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指核辐射或放射事故产生的辐射。按照来源划分,电离辐射可分为天然电离辐射与人工电离辐射。天然电离辐射来自外太空和地球本身。人工电离辐射来自人类活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可通过反应堆生产出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制造出多种射线装置。

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的数据,每人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在2.4个毫希 (mSv,辐射剂量单位)。其中,来自空气中氡的剂量就为1.16个毫希,接近人均接受剂量的一半。氡气主要来自土壤及各种建筑材料。室内氡暴露导致的肺癌仅次于吸烟,是诱发肺癌的第二位重要因素。所以,国际上和中国都对室内氡浓度给出了限值。

一般来说,室内氡的浓度要高于室外。地面和所有的建材中都含有镭226(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其衰变产物即为氡222,如果与室外空气不流通,会越聚越多。解决方法一是开窗通风;二是采取措施密封,使地面、建筑材料中的氡气不易跑到屋子里;三是不选用放射性含量高的建材。

各国对食品、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也有限制。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可分几种情况:变化(change)—射线照射后使人体某些指标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畸变率改变,但这种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损伤(damage)—射线照射后引起的有害变化,如杀死细胞,但对健康无影响,因为人体内细胞总要新陈代谢,不断有细胞诞生或凋亡;损害(harm)—指临床上可观察到的有害变化;危害(detriment)—考虑损害发生概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的综合指标,不易用量来表达,主要用于评价。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分为两类: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才会出现的效应,其临床表现是呕吐、脱发、白内障、性欲降低、白细胞降低、各种类型放射病,直至死亡。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引起的癌症发病率增加,没有剂量阈值。原则上接受任何小剂量的辐射,都会引起癌症发病率增加。一旦诱发癌症,其病程和严重程度就与接受的辐射量无关了。

日本广岛和长崎曾被原子弹轰炸,受电离辐射暴露的有几十万人。根据对这些人的调查结果,辐射引起的白血病病例增加得最多,其次是多发骨髓瘤。良性和不明原因肿瘤也有增加。只有直肠癌、胰腺癌和子宫癌病例,与无受照人群相比,没有增加。

前面已提到,地球上每人每年都会接受2.4毫希的天然电离辐射,此外,由于各种原因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核燃料循环职工(包括核反应堆的操作工、矿工、冶炼工等)接受的年平均职业照射剂量为1.0个毫希,医学职业照射为0.3个毫希。

医学照射造成的辐射剂量:较轻的是胸部、口腔、四肢的X射线诊断,接受的有效剂量每次约0.01毫希,产生的附加癌症率可以忽略不计;较重一些的是颅骨、头部、颈部X射线诊断,每次接受的有效剂量约为0.1毫希;再重一些的是乳腺、髋部、腹部,头部CT等,照射一次人体接受的有效剂量为1毫希,引起的癌症附加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接受辐射剂量最多的是肾、膀胱X线诊断(IVU)、胃钡餐和胃灌肠等,每次接受的辐射剂量为10毫希,引起的癌症附加危险度在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间。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每年每人接受的有效剂量不能超过20毫希,对广大公众,每年每人接受的有效剂量,不能超过1毫希。

母亲怀孕1至3周内受照,不至于影响胎儿。而怀孕3周到分娩期间内受照,会导致活产儿癌症发病率增加。怀孕第八周到第十五周受照最危险,易导致胎儿智力下降。

要尽量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照射。在防护原则上,首先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将随机性效应尽量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从事任何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工作,都要有正当的理由,即“实践的正当性”;其次,从事这类工作要有最好的防护措施,即“防护的最优化”;第三,做到以上两点,从业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不能超过剂量限值。

放射性事故

接下来谈谈核事故与放射性事故。据统计,1944年至1999年间,包括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内,全球共发生放射性事故405起,受照射人数3000余人,导致120人死亡。

放射性事故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九种。一是反应堆事故,比如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核电站的堆芯熔化,发生爆炸,致使放射性物质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严重污染。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影响到中国各地牛奶中的碘131含量,从新疆开始污染比较重,一直向东到大连、沈阳。正常情况下,牛奶中是没有碘131的;二是临界事故;三是放射源丢失;四是工业源过量照射;五是过量医学照射;六是运输中出现事故;七是实验性事故;八是涉及放射性物质的蓄意行为;九是空气、水、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中国核电厂分布图

根据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公安部三局2001年联合撰写的《全国放射事故案例汇编1988-1998》,中国大陆从1988年至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总人数966人。放射源丢失事故在所有事故中约占80%,共发生258起,绝大部分为责任事故,丢失放射源584枚,其中256枚未找回。

其中,1990年6月25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放射医学研究室钴60源室工作人员违章操作,致使7名工作人员遭受大剂量照射,其中两人分别于照射后第25天和第90天不幸死亡,另外5人也患上了骨髓型放射病。

1992年,山西忻州地区科委搬迁时,将旧址转让给当地环境监测站。忻州地区科委曾经引进5个钴60辐射装置,用于育种。环境监测站再扩建时,请了山西省环保局处理旧辐射源,但未查清究竟有几个放射源,导致一个放射源遗留井下,被一位施工民工带回家。他一个小时内开始头痛、呕吐。他的妻子当时已经怀孕了,而他的父亲和哥哥也不幸受照射。太原的医院不知道病因,放射源从他口袋里掉出来,但没有人能够识别放射源。结果,放射源被扔进医院的垃圾里。这个过程中,多人受照。所幸放射源最终被找到了。这次事件最终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记录的中国较早的放射性事故,发生在1963年的安徽合肥三里庵。多年不用的农业科研钴60放射源被放置在河塘边,一孩童将其带回家玩耍,致使家人和多位村民受照射,最终造成两人死亡。

最近几年,国家核安全局也通报了一些放射性事故。例如,2004年10月21日,山东济宁一家始建于1994年的私营辐照厂,自行建造的静态堆码式钴60辐照装置出现故障,放射源未正常回落到井下安全位置,两名工作人员未经监测进入辐照室工作,受照射时间达10分钟左右,距离放射源仅0.8米至1.7米。两人均抢救无效死亡。2008年4月11日,山西省亨泽辐照科技有限公司5名工作人员在未将放射源降至安全位置的情况下,携带不能正常使用的剂量仪进入辐照室工作,受到超剂量照射,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4人患上放射病。

上世纪90年代,从每年发生的事故数来看,中国与美国相近,如果将事故数与放射源拥有数结合起来看,中国的事故发生率要高于美国,大约是美国的40倍。

农业、医疗等部门使用的放射源都有登记,归环保部门管。环保部门每年都管得很严,还在全国设立多个培训中心进行严格培训,但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公众很关心核电站,但出于安全原因,核电站都有严密警卫,普通公众不能接近。建议核电站设立公众接待中心,普及核电知识,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这对解除公众的心理问题是很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核电是安全的能源。核电技术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不过,核电站还是存在一定健康风险,群众有一定心理压力,我们每走一步都要特别稳当。要认真做好核电知识普及工作与核电事故应急准备工作,做好信息沟通,并且把核电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核电站正常运行情况下,也会有微量放射性核素排出,但都在允许范围之内。今年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2号机组出现的问题,是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出现了裂纹,导致一回路放射性水平有所升高,采取措施很快恢复了正常。这不能说是事故,应该说是很小的事件,不会造成健康影响。

至于核电站涉及到的排污问题,目前在建的核电站都非常重视环保,对周边水体内的贝类、鱼类都有检测,以检测核电站水的排放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任何大型的工业企业都存在排污问题,核电站也不例外。

目前日本的核辐射程度对当地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



 

以上这幅图表反应了在短时期大剂量辐射之后,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在这里要先简略说一下这些天我们都在说的西弗(Sv)这个计量单位。它表示的是一种叫做“当量剂量”的物理量,反映的是每千克人体组织每小时吸收的辐射量的大小。一般接受了超过8西弗(Sv)的辐射,人就必死无疑,所以西弗(Sv)是一个很大的单位。我们在日常的表述中,常见毫西弗(mSv)和微西弗(μSv)。其中,1μSv(微西弗)=0.001mSv(毫西弗)=1Sv(西弗)的10的负6次方。…[详细]

(扩展阅读)

西弗到底是什么?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这个大千世界是由声、光、电、热、力等各种基本现象组成的,它们都是物理世界中的研究对象。但从更深的物理视角来看,它们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光能、电能、热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都是用焦耳这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的。这些能量既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一个 1 千克的物体从 1 米高的地方落下,释放的能量就是 9.8 焦耳;让一个 40W 灯泡发光一分钟,需要的电能就是 2400 焦耳;一个苹果所含能量约为 90 卡路里,换算成焦耳就是 300 多千焦耳。同样地,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也是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它的单位也是焦耳。

19 世纪末,科学界正在为物质放射性的发现欢欣鼓舞,却没有人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直到 1896 年,传奇发明家特斯拉(Nikola Tesla)故意把手指放在 X 光下,才发现 X 光竟能产生灼伤。放射性物质对基因的影响,则更是到了 1927 年才被发现。

早期人们用“伦琴”(r ntgen)这个单位来衡量放射性物质的照射量大小,这个单位通常简记作 R。这是为了纪念发现 X 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 ntgen)而设立的单位。1 伦琴就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 0 摄氏度 1 立方厘米的空气中造成 1 静电单位的正负离子所需要的照射量。

不过,伦琴这个单位只能表示辐射量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生物组织吸收辐射的情况。为了更准确地量化人体遭受有害辐射的严重程度,人们提出了“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的概念,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辐射的能量大小。

但是,不同的辐射源对人体的伤害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每一千克的人体组织来说,吸收 1 焦耳的 α 射线,其杀伤力远远高于吸收 1 焦耳的 X 光辐射。为此,科学家们又专门定义了一种叫做“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的物理量,让不同类辐射的杀伤力之间可以进行公平的比较。

和吸收剂量一样,当量剂量的单位也是焦耳每千克,区别在于当量剂量要在吸收剂量的基础上乘上辐射权重因数。不同性质的辐射,辐射权重因数是不一样的。X 射线、伽马射线的辐射权重因数都是 1;对人体破坏力极强的 α 射线,辐射权重因数则高达 20。核泄漏将会引发多种类型的辐射,没有一个确定的辐射权重因数,我们通常也就取 1 了。

为了区别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两种单位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物理量,科学界给这两种单位安上了不同的名字。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戈瑞(Louis Harold Gray),我们把吸收剂量的单位记作“戈瑞”(gray),简称“戈”,用符号 Gy 来表示。每小时 1 戈瑞的辐射,就表示暴露在此辐射下每千克人体组织每小时吸收 1 焦耳的能量。为了纪念瑞典物理学家西弗(Rolf Sievert),我们把当量剂量的单位记作“西弗”(sievert,也译作“希伏”、“希沃特”),用符号 Sv 来表示。两位物理学家都曾系统研究过辐射对生物的影响,对放射生物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面这些事实或许可以直观地告诉你,西弗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吸收 1 西弗的辐射会让人感到恶心欲吐,2 到 5 西弗会引起脱发、出血,超过 6 西弗的剂量就很难存活了,超过 8 西弗后死亡率就达到 100% 了。可见,西弗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我们通常用“毫西弗”这个单位,用 mSv 表示。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 毫西弗等于 0.001 西弗。有时“毫西弗”也太大了,接受一次 X 光检查也才零点几个毫西弗。因此,我们偶尔也会用到“微西弗”这个单位,用 μSv 来表示。1 微西弗等于 0.001 毫西弗。正常人一年里接受的电视辐射大约就是几个微西弗。

戈瑞和西弗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属于国际标准单位。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还有一些非国际标准的单位。吸收剂量有时也用“拉德”(rad)这一单位,1 拉德表示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 0.01 焦耳的能量,也就是说 1 拉德等于 0.01 戈瑞。在数值上,1 伦琴大致就等于 1 拉德。在拉德的基础上乘以辐射权重因数,就能得到一个对应的当量剂量单位,通常被称作“人体伦琴当量”(R ntgen equivalent man),英文里简称“雷姆”(rem)。自然地,1 雷姆也就等于 0.01 西弗了。(本文原载于果壳网)

昨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出的辐射量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距核电站20多公里处每小时最大数值可高达0.33毫西弗,而在距核电站30公里至60公里区域检测出的最大值是0.0253毫西弗,虽然比正常情况较高,但对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离得近的地方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当然更不用担忧。(据果壳网)

许多放射性物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核辐射也不会传染

实际上,有很多种放射性物质,它们有着不同的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资料显示,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它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对人类的危害不大。而碘131和铯137是目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碘131的半衰期是8.3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详细]

(扩展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问答

2011年03月15日卫生部网站

1. 核电站事故有多危险?它会发生什么类型的辐射照射?

在反应堆的堆芯损坏事故中,包含核裂变产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到外部。

放射性铯和碘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员的照射,一方面来自于放射性烟云所致的低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通过吸入和食入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水产生的内照射。此外,救援人员、第一响应者或核电厂工作人员也会受到较高剂量的职业外照射或内照射。

放射性碘(I-131)半衰期是8.3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

Cs-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

2. 采取何种公众保护措施可减少这些辐射?

预防或减少外照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是疏散附近人口,掩护较远地区人口。

摄取放射性碘会影响甲状腺,特别是对0-18岁的人群。因此为防止放射性碘的内照射危害,应根据国家应急计划中的相关标准服用稳定性碘(KI)。如果发生放射性沉降,应禁止食用叶类蔬菜。本地产的牛奶和乳制品也应被禁止,而由进口产品及婴儿配方奶代替。

国际上认可的KI甲状腺阻断推荐剂量为50mSv。(《核或辐射应急准备》IAEA安全系列No. GS-G-2.1,由WHO共同主办。IAEA,维也纳(2007),P15)

3. 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应该服用多少量?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碘化钾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接触放射性碘可导致甲状腺癌显著增加,特别是幼儿。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中蓄积。在暴露前预防性服用碘化钾,可防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并降低甲状腺癌的长期风险。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再次强调,只有在暴露于放射性碘之前就服用碘化钾,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4. 哪里有碘化钾可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否有库存?

各国政府负责在其国家库存碘化钾。预存碘化钾药片是对任何一个运营核电厂的要求,也是其应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库存。

5. 这次事件是否会影响日本以外的人员?

这将取决于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风向、风速和降雨等)。在多数情况下,基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它是不可能对邻国造成重大影响的。

6. 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7. 世界卫生组织在核应急中承担什么角色?

在联合国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国际核事故的应急协调领导机构。这在2010年国际组织联合响应核应急合作计划里有明确规定。

根据现行的职责划分,世界卫生组织负责核应急情况下涉及公众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健康效应评估和提供技术咨询、建议或帮助(在被请求或允许提供帮助的情况下)。

8. 辐射应急医学响应和援助网络(REMPAN)是什么?

REMPAN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包括辐射应急医学、剂量学、公众健康干预、长期监护和随访等专业在内的40多个机构组成的全球网络。它为世界卫生组织应对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提供技术支撑。

9. 核电站会完全炸毁吗?

据日本当局报道,爆炸发生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面,辐射水平在持续下降。

10.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11. 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这些风险?

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

12. 我需要服碘片吗?

见问题3。

13. 这些烟云能飘浮多远?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

14.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2.4mSv/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mSv。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Gy时,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15. 剂量与远期效益有什么联系?

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益。

在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心理影响。这主要是缺乏风险沟通机制所导致的。因此,在核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

16. 低于多少剂量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当剂量低于100mSv时导致癌症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均可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效应还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无法说那个剂量水平就是绝对的零风险。在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ALARA原则)。

前几天有一张照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照片的图注是:“妈妈和因为核辐射被隔离的女儿隔着镜子尝试说话”。实际上,核辐射根本就不可能传染,是一次性的。

核辐射到底有多大危害

先例:切尔诺贝利到底伤亡几何



此次福岛核泄漏事件一出,许多人都不自觉地想到切尔诺贝利惨剧和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故。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核电站的堆芯熔化,发生爆炸,致使放射性物质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严重污染。根据联合国的资料,1986年4月26日清晨在现场的600名工作人员当中,134人受到了大剂量的照射,患有辐射病症。其中,28人在最初三个月死亡,另外2人随后也很快死亡。还有,在1986年和1987年期间,大约200,000名救险工作人员受到了一定剂量的辐射。这一大批人处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后期危险的潜在危险之中。

另外,在过去的时间里,除儿童时期遭受照射后发生的甲状腺癌症增加之外,没有发现可归咎于核辐射的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普遍增加。血癌是主要担心的病症之一(由于其潜伏期较短,只有2-10年,所以是辐射照射后首先出现的癌症),其危险度看来也没有升高,甚至在救险人员当中也没有升高。另有一份最新的报告认为,最终将会有4000人因为这场事故死亡,而最早预测的人数是1万人。

美国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没有被立刻发现,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开始疏散周边的群众,但是这次事故没有伤亡,而从事后辐射量来评估,相当于周边群众一人拍了一次X光,对癌症发病率也没有显著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影响还没有大气污染、抽烟大

英国生态与水文学中心研究人员吉姆•史密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核辐射后发现,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危害相当于甚至低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空气污染、吸烟和肥胖问题。据推测,终身吸烟者一般可能失去10年寿命,35岁时严重肥胖者可能少活4年到10年,而距原子弹爆炸震中1500米范围内的幸存者可能平均仅缩短2.6年寿命。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特定群体而言,核辐射可能会致使死亡率增加1%,与人们晚年罹患癌症的几率大致相当。被动吸烟引发的心脏病估计会导致死亡率增加1.7%,较重空气污染则会使死亡率增加2.8%。 …

(扩展阅读)研究:空气污染危害可能甚于核辐射

英国科研人员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空气污染、吸烟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可能甚于核辐射。

英国生态与水文学中心研究人员吉姆·史密斯研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核辐射后发现,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危害相当于甚至低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空气污染、吸烟和肥胖问题。

史密斯在英国《公众健康》杂志网站刊文介绍说,据推测,终身吸烟者一般可能失去10年寿命,35岁时严重肥胖者可能少活4年到10年,而距原子弹爆炸震中1500米范围内的幸存者可能平均仅缩短2.6年寿命。

严重肥胖是指体重指数超过40。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所得的数值。

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特定群体而言,核辐射可能会致使死亡率增加1%,与人们晚年罹患癌症的几率大致相当。被动吸烟引发的心脏病估计会导致死亡率增加1.7%,较重空气污染则会使死亡率增加2.8%。

史密斯同时指出,这项研究存在局限性,因为其中并未考虑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对健康具有更大的潜在影响。(新华社电)

比起几千公里以外来的核物质,我们更应该警惕身边的核辐射

吸烟有害健康人尽皆知,以前我们曾经做过专题,披露香烟中重金属的危害。而实际上抽烟也会带来核辐射的。2006年11月,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一家医院遭到冷战式的暗杀。尽管对于利特维年科的去世仍然存疑,但杀死他的毒素,是一种名为“钋210”的罕见放射性同位素。这种物质在香烟中也广泛含有。超乎我们想象的是:全世界每年吸烟量高达6万亿根,每根香烟在肺部释放出少量的“钋210”。如果每天抽1.5包香烟,那么这些毒素慢慢积少成多,一年后累积的辐射相当于300次胸透的辐射,相当于参观了12日下午的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6次。

实际上,在我们的家中也要注意放射性污染,比如某些建筑材料由于原料的放射性背景较高,而存在放射性污染物。比如,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就像“无形烟”,它的主要藏身之所是花岗岩以及瓷砖和洁具等陶瓷产品。平均每立方米空间内氡含量升高100贝克,肺癌风险就增加16%。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

警惕辐射危害:香烟不仅有尼古丁还有钋210



 

香烟会释放辐射物质“钋210”。烟草产业在几十年前就认识到香烟会释放危险的同位素,但并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目前政府开始插手干预。

2006年11月,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一家医院遭到冷战式的暗杀。尽管对于利特维年科的去世仍然存疑,但杀死他的毒素,是一种名为“钋210”的罕见放射性同位素。这超出我们的想象:全世界每年吸烟量高达6万亿根,每根香烟在肺部释放出少量的“钋210”。如果每天抽1.5包香烟,那么这些毒素慢慢积少成多,一年后累积的辐射相当于300次胸透的辐射。

虽然钋未必是香烟释放的要致癌物质,但它仍然是每年导致成千上万美国人死亡的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2225.html

更多阅读

男人必知如何哄老婆开心全攻略 哄老婆开心的话

男人必知如何哄老婆开心全攻略——简介如今老婆已经泛滥成一个男人对心爱女人的昵称,因此说到老婆的话既可以指正在交往的女朋友,也可以指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妻子。由于婚前婚后女性的心理和需求差别很大,因此想讨她们的欢心,让她们开心

莱昂纳多的电影成长全记录1 莱昂纳多成长史

“他看起来分明还是个孩子”,每次见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把头发抹得油光锃亮再使劲往后一背,然后抿起嘴唇作矜持状,却又不自觉地对着镜头坏笑,总叫人止不住产生这样的念头。1974年11月11日莱昂纳多降生在美国洛杉矶市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视频:王凤仪老善人思想教育文字版 27集全 小镇情欲多1 27集全本

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三十五岁。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天垂异象。黑夜见白日,遂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

声明:《核辐射常识知多D 法律常识全知道》为网友墨色烟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