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京胡 戏说慈禧

http://www.tudou.com/v/H4MqvlSZKqY/&rpid=80626145&resourceId=80626145_04_05_99/v.swf



京剧演员(咿~~~呀~~呀~~)  我喜欢京剧,喜欢它那特有的唱腔与韵味。这两天,有机会去听听戏。

哎呦,这不是老刘么!有段时间没见。看他拉的这么起劲,咱们先不打扰他。听会儿戏!

老刘忙忙叨叨的,瞎鼓捣这琴干嘛?咋不拉了?哦,该换演员了。一打听才知道,老刘这是要根据每个演员嗓音的特点,选择适合调门儿的京胡来演奏。

几场戏下来,我对老刘手中的小玩意儿起了浓厚的兴趣。

一、京胡的概念及分类

推开门,我吓了一跳,在这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却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京胡。

回过神儿,仔细端详,老刘的收藏可真够丰富的!有京剧脸谱京胡、十二生肖京胡、生态京胡等等。。。此外,还有布满历史印迹的老工具,各种材料。嘿,老刘可真行,认识他有年头儿啦,这么多宝贝,也不早点带我来.

虽然我是个外行,但我多少也知道点儿,京胡,又称胡琴儿。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由琴杆、琴筒、琴轴、琴弦(xián)和弓子等部分构成。

琴杆又名担子,它是京胡的支柱和主体,通常有5节,在上方的第一和第二节上,各装有一个弦轴。

琴弦是京胡的发音体,多用两根钢弦。钢弦,可以使京胡的发音更清脆,也比较耐用。

琴杆下端的底节插入琴筒中。琴筒为圆筒状,一端蒙有蛇皮,是京胡发声的重要部位。琴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导到蛇皮上,然后波及筒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强而有力的音响。

一般每把京胡还要配一把弓。这些知识也就是点儿皮毛.今儿非得让老刘好好说道说道.

二、京胡的历史及特点

原来,京胡最早在乾隆年间出现,当时废止了用笛子作为宫弦乐器的伴奏,改用为胡琴,也就是现在的京胡。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京胡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到现在为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看着这些老刘珍藏多年的老胡琴儿和发黄的照片,我不由得暗自感慨。

讲完了京胡的概念以及它的部分历史之后,老刘按捺不住了,说什么都要带我到一个地方,买点东西。

三、制作前的准备

在去买东西的路上,老刘告诉我他要露一小手儿,做把京胡.现在是去选材料.京胡对选料比较严格,为了买材料跑再远的路也值得。到了目的地,我可傻眼了,这些高高低低、有胖有瘦的竹子,这怎么选呢?还在我犹豫的时候,老刘三下五除二,麻溜儿的选好了,他是怎么挑的!

通常来讲,一般制作琴杆常选用紫竹、斑竹、罗汉竹等。

上等的紫竹不仅花色好看、独特,而且质地坚实,是制做京胡的上选之材,多产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罗汉竹比较有特点,一段段竹节好似弥勒佛圆鼓鼓的肚皮,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得此名。因为外观特殊,不好控制音调,所以在制作京胡时要求制琴师,技术水平高一些,不太适合初学者。以往我们常见的观赏竹子,质地较稀疏,不能用来做京胡。而京胡的琴筒就要选择6年以上的老毛竹,竹丝粗,竹黄厚,竹黄也就是竹的内皮,这很有利于京胡的发音。

四、京胡的制作工艺
戏说京胡 戏说慈禧

原料选好后,我迫不及待的拽着老刘赶回工作室。

(一)     担子(dàn)

原本以为材料在手,咱们终于可以开始京胡的制作了吧。老刘笑着摇摇头,他说买回的材料还要进行第二次甄别,首先就是挑选担子。

1.    挑选担子

瞧,这个就是担(dàn)子,也就是琴杆了,选做担子的材料时,要看竹子的品相,选择色彩润泽,纹理顺直均匀,没有水渍现象的竹节。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辨别声音的高低。

为什么要给竹子分高低音呢?是因为京剧的主要唱腔有西皮、二黄两个大类,当然也就可以分为西皮调、二黄调了,是音调自然就有高低之分,竹子分高低音就可以很好的配合演员唱腔了。

你听,这个就是高音,这个是低音,一敲就听出来了。

用敲击的方法挑选合适调门儿的竹子。例如西皮G调、二黄F调等。这个我看没个三年五载的制作经验和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难分出来,我也不难为自己了.不过,老刘透露了一个诀窍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下。

这就是“长者出低音,短者出高音”

“大者出低音,小者出高音”

“薄者出低音,厚者出高音”。

不同品种的竹子,对于声音的甄别,方法是一样的。选好了担子,老刘一脸兴奋地说下一步要告诉我一个他的小发明。

2.烤担子

因为竹子是在山里自然生长的,所以它们的外形扁、圆、弯、直不一。一旦选好料后,必须对它进行加工烤制,校(jiào)直调圆,才能达到制作要求。

老刘的小发明就是利用煤气灶烤担子,在灶上增加多层电热炉丝,模拟煤球火温和的火候。等到热炉丝都受热均匀,烧得通红后,就可以将担子放在火上烤制了。

咱们用底火烤,这样火比较柔。烤制时注意手要慢慢的上下转动担子,使担子受热均匀。现在开始有点温度了,现在缓冲一下,用笔找出它的正面,划出一条线,以它为中心,以后沿着这条线用调直钳进行调直。观察的同时,一边迅速的加热,一边调整。接下来,老刘拿出来一个奇怪的东西,然后在担子上涂抹。他说这个东西叫做封蜡,因为担子温度不断升高,涂抹封蜡后可以防止竹子被烤糊。但是,涂抹时要保证均匀,控制厚度在1—2毫米左右,这样做可以在担子表皮形成保护膜。封蜡在溶化后能很好地渗透到竹子表皮内,可以使担子色泽光亮。这种自然色是任何油漆都难以比拟的。接着,继续把担子上火加热,手的转动速度要快,大约担子本身温度达到了70—80摄氏度时,就要立即从火上拿下来。接下来,老刘像变戏法一样,又拿出了一个工具。这个叫校圆器的工具,可以夹圆担子,在转动担子的同时,原本不规则的竹杆就神奇般地变成圆的了。前三节都调直夹圆后,把担子倒过来,用同样的方法烤制。这时候加封蜡,明显的看到担子一段冒出了浓烟,这是因为通过温度的加热,担子中间的水汽往后赶,如果火过大的话,气会从表皮冲出来,担子就会废掉。

想不到,这高深的技术活儿,在自家的厨房就能办到,这真让我对老刘刮目相看。

2.    琴轴的制作

这一步是做琴轴。先用笔画好基本形状,再刻制花纹。我们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材料为乌木、檀木最佳。先画一个十字,找中心点,再画一个十字,延续下来,把八个瓣儿给画出来。

3.烫轴眼

做好了琴轴,就可以根据轴子的粗细烫眼了。

这时可以撤去炉丝。加热火龙筷子。烧红后,马上进行烫眼。细的烫完了,就换粗一点的,眼儿一定要烫正了。将准备好的琴轴插于轴眼儿中,根据轴子的大小,在仔细的观察后,继续进行扩眼儿。调整到轴子能正好插入担子中就可以了。

4.钜担子

烫眼前选好两个轴眼的位置。分别位于上端第一节、第二节二分之一处的地方。

接着根据京胡的高低调门来钜担子。一般高调琴的长度在10-11厘米之间;低调琴的长度为11-12厘米之间。做好标记后截断。

5.琴托

接下来这一步叫,做琴托。琴托位于担子的基部,在制作后期,起到“挂弦儿”的作用。加上它有利于演奏时有一个固定的支点,防止京胡“头重脚轻”。

拿一根乌木,粗细跟担子差不多,在一端的截面画一个圆,然后用刨子(bào)刨成一个小圆柱,接着在1厘米处先锯一条深0.5厘米的缝儿,再用马牙锉(cuò),把这一厘米的圆柱打磨好,到什么程度合适呢?要拿担子比比,刚刚能费点儿劲插进去就可以了,这时就可以在缝儿后面1.2厘米处锯断。琴托就算弄好了。最后用502胶把琴托粘到担子上。

(二)琴筒

到这儿,我算是有一点明白了,也看出来这担子的制作算是告以段落,接着老刘又会有什么奇招妙招呢?

这是琴筒,前面提到过,俗称“筒子”,它是京胡发声的共振箱,一般琴筒选用毛竹来制作。

1.挑选琴筒

在挑选时我有了上一次挑选担子的经验,首先选择表面细密干燥,没有裂痕的筒子。据老刘的经验这颜色发黄发红的竹子是最好的。

您看,这个适合他,这俩是一组的。看形态和颜色上都搭调儿了,再来辨别声音。诀窍跟选担子时差不多,挑选到合适调门儿的琴筒。要截取长短。将筒子在专用工具上固定,根据“长者、薄者出低音,短者、厚者出高音”的原则将它截断。

一般制作高调琴,琴筒内径为4.5厘米,琴筒长度为11.5厘米;制作低调琴,琴筒内径为4.8厘米,琴筒长度为11.8厘米。

2.劈筒子

下一步是劈筒子,好不容易选出来的筒子干吗要劈呢!原来筒子外面的竹皮特别厚,不利于后面的烤制,所以要将他劈掉一些。

3.烤筒子

筒子去完皮,以烤制担子的方法上火烘烤。你看见没,它已经开始有点糊了,要不停的转动,均匀烤制,有点糊不怕。这时如果着火了,拿出来冷却。等到筒子烤制到形成炭化的表皮,就算烤好了。这会拿出来,用堵头给它塞严,趁它还热的时候塞严了,等它冷却后,筒子就变圆了。这一步,然后用布将筒子包裹严实,放在密不透风的环境冷却就可以了。

1—2个小时后取出筒子,瞧瞧!这时的筒子已经定型了。接下来,将两端的堵头敲下。筒子就由椭圆形变成符合我们需要的圆筒子了,原来叫坯子,毛竹筒,现在叫琴筒了。

5.处理表面

定好型的筒子老刘觉得不太美观。依我看,也不影响使用,无伤大雅。可老刘却细心地一边观察一边找平,尽量使边缘统一在一条水平线上。琴筒的外皮,他用耪(pǎng)刨平,看到没,耪子刨花,将烤糊的表皮刨掉。琴筒上细小的毛刺可以用8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在他看来,这样才能做出精致的好琴。

6.烫眼

首先确定正面,这里为大眼。大眼的边缘距筒口3厘米。用尺子量取琴筒的圆周,为17.6厘米。从正面大眼的中心点开始,量取琴筒圆周的一半,应为8.8厘米,这里大致为反面眼儿的中心位置。为了确保准确,再量取相反面的长度,同样应为8.8厘米,这样就确定了。

老刘这时还特别强调了一点,眼烫好后,反面上小眼儿的边缘距筒口的距离要为3.2厘米,上下两个眼儿的位置要差出两毫米,目的是按上担子后能能够更好的密合,不容易脱落。这就是小窍门有大用处。

(三)担子与筒子的研配

下面的制作被幽默的老刘戏称为“相亲”。说白了,其实就是进行担子与筒子的配对。

相亲过程中,媒人老刘,先把担子有琴托的一边,稍微锉一锉,成V字形就行了,要注意头儿上不能太尖。在给筒子锉孔时,要边观察边组合,放在一起比一比。尽量做到严丝合缝。最后要求组合的部位严密没有缝隙,以不透气为标准。筒子与担子的亲事儿也就成了。

当担子、筒子、琴轴三者都配对成功后,老刘的活儿似乎还没完。

(四)开风口

看他将担子插入筒子中间,用铅笔在筒内的担子上划线,标出合适的尺寸。一般情况下,风口大约长2.2—2.5厘米之间,宽约3—4毫米。风口画的大,空气穿过的气流多,音域就宽;风口画的小,音域就窄。当然,最后京胡的音域效果也是要根据经验来定的。

画好尺寸后,就可以手工打眼儿,同时用刻刀和锉刀对小孔进行调整。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老刘还是提醒我,风口要开的正,否则会影响京胡的发音。

越忙越热闹,这时,来了位登门拜访的爱好者,从他们的言谈中才了解到,原来买京胡的人远不及修京胡的人多!

(登门修琴)你好,我的胡琴儿为什么怎么都拉不响了呢呢?你这个胡音不响是因为皮子松了…

老刘提到的皮子,会不会是这个。

送走客人后,刚刚还满脸笑意的老刘一下子不说话了。很少见他这样。过了一会儿,老刘讲起了缘由。

(五)蛇皮

原来制作京胡,蒙皮一定要用野生乌鞘(shāo)蛇的蛇皮,只有这种蛇的蛇皮最适合京胡。乌鞘(shao)蛇的皮花纹黑白分明,质地利于发音。常说的“白如线,黑入缎”就是对它最精辟的形容了。然而这种蛇数量较小,仅在四川、云南等地方出现,可是一张蛇皮最多只能蒙4把琴,全国有二十多万的京胡爱好者,每人至少拥有2—3把京胡。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滥捕滥杀,乌鞘(shāo)蛇已经濒临灭绝了。

1.选蛇皮

这种蛇皮的寿命十分短暂,最多能用两到三年,如果皮子坏了只能重新蒙制。周而复始的,总有一天,蛇没了,京胡也就没了,那京剧?这时,我明白了老刘的心情.不安分的老刘这几年着了魔似的捉摸用其他材料来替代蛇皮,最后还真让他找到了一种叫聚碳酸酯的膜材,不但震动效果与蛇皮相似,而且发出的声音也足够宽厚明亮,甚至很多优点都是蛇皮所远远不及的。

京胡爱好者:野生的蛇皮蒙出来,他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南方,拉出来声音发涩。而仿生蛇皮就没有这种现象,相比较而言,仿生蛇皮的声音更加浑厚,嘹亮!

为了证明仿生蛇皮不受温度变的影响,老刘为我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吹风机模拟高温环境,分别对仿生蛇皮和真蛇皮进行试验,真蛇皮经不住温度的升高,卷曲成一团,而仿生蛇皮却丝毫没有变化。

说起令老刘兴奋的发明,他说什么也要弹奏一曲,让我切身处地的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野生蛇皮和仿生蛇皮的弹奏对比:怎么样,听得出来么?根据对比,您能听出来普通蛇皮与仿生蛇皮的区别么?反正我是没听出来。

2、蒙皮前的准备

解决了蒙皮材料的大问题。就可以进行蒙制了。蒙皮的方法,是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至今还在广泛的使用,而仿生蛇皮与传统蛇皮的蒙制原理基本相同。为了让我了解这门传统技艺的精髓,老刘用真蛇皮来进行制作。

裁剪

在1/3处,上下的四块最适合蒙皮。把蛇皮放在灯光前进行检查,如果有破损,瑕疵的部分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了。有孔洞的部分不能选择,每块大小在10厘米左右。将裁剪好的蛇皮找出中心线,也就是蛇的脊线,用白线标出位置。将筒子与蛇皮比对好中心点,然后画圆。再把蛇皮的边缘裁剪成八个角,这样有利于后面的缝皮。

浸皮

这个时候将蛇皮放进一盆清水中,浸泡1—2个小时。等到蛇皮摸起来比较柔软时就可以捞出,用毛巾擦干水分,这样更有利于下一步缝皮子。

缝皮和棍

找一块比前面准备好的八角蛇皮略大一点的棉布,把蛇皮缝在上面。先沿着画好的圆缝一圈,针脚在3—5毫米之间。缝完了,将多余的布料减去,就成这个样子了。我们选择八角布的作用,是使布里面的蛇皮在后期蒙制时受力均匀,在布上缝八根小棍,这样通过小棍和蒙皮工具的摩擦,增大了蛇皮的拉力。

一切线缝好了,八角布也剪了,下一步我们开始缝棍。准备好长度在2—3厘米的小木棒。找准蛇皮的脊线,将小木棒对齐。下针时要注意,第一针锁住,拉紧,滚就不跑了。第二针第三针顺缝,第四针又锁住,缝一下,这样这个棍就很结实了。后面的四个小木棍都照着这种方式缝制。要小心,缝到第五根时,这一根和之前缝的第一根要对称,在下针前,对正脊线,不要歪,如果歪了,就会影响后面的蒙皮,使皮子受力不均匀。

通过布与琴筒的摩擦力,增加皮子的张力,同时还可以减少蛇皮边缘的损坏。布和棍都缝好以后,在沿着中间圆的边缘把布剪掉,露出蛇皮。又成这个样子了。

熬胶

你看,已经开始融化沸腾了,我现在开始给他搅拌,搅拌均匀,让他的热力均匀的渗透。

这一步叫熬胶。以猪膘为原料。熬胶很关键,熬的好,蒙皮时上劲儿就足,否则蒙不紧蛇皮,就会影响发音。胶要熬两次,这样能充分融化。第一次熬胶凝固后,还有没化开的疙瘩,再进行第二次熬制,胶变成拉丝状,而且搅动时,明显感觉到胶的拉力增强,就可以停手了。

3、蒙皮

上胶

看累了,刚想休息会儿,老刘就趁着胶还有热劲儿,没完全冷却,开始了下一步制作——上胶。胶的厚度要抹的适中,保持在1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按老刘的话说,胶稠了音发噪,稀了音发飘。最后,在筒子的边缘处,也要均匀地抹一层稀膘(biāo),稀膘可以用刚才的胶加点热水调制成。

胶上好后,下一步就要开始进行蒙皮的步骤了。把琴筒的大眼儿冲向自己,放在蒙皮工具上,这时把泡好的蛇皮用棉布给擦干净,然后把蛇皮扣在琴筒上。

蒙皮

用缝制好皮子的脊线,对准琴筒的上下眼,保证中心位置不能偏移。将绳子套在第一根小木棍上,再绕回来套在对面的小棍上,注意它们都是对称的。接着,套在旁边的棍上,是中间的,不是旁边这个。蒙的当中,这几面使得劲儿一定要均匀,摁一摁,揉一揉,如果用力不均匀,揉歪了,那声音就不准了。因为蒙歪的话,一边松一边紧,产生局部震动,紧的先振动,松的后震动,这就产生噪音了。这时候记一个扣儿,从这抻过来。这样,绳子就系牢了。再用大拇指慢慢的向外推皮子,这叫揉皮,目的是使皮子均匀的张开,一边揉皮一边听声音。这里要注意的是,蒙皮只蒙琴筒的一面。然后再上紧蒙皮工具,蛇皮蒙得松紧程度完全是靠经验来完成的。而蛇皮的松紧又与琴的调门、音色有关。一般高调门的琴蒙得紧一些;低调门的琴蒙得松一些。总之,蒙的多,就驾轻就熟了。不经意间发现,有一些鳞片掉下来啦!我很紧张,再看老刘,只顾专心的揉皮。

直到调门变得相对准确后,老刘就拿出烙铁和酒精灯。

化胶

用烙铁化胶,温度不能过高。化胶的作用是让蛇皮粘得更牢固。

太烫的温度容易把皮子烫熟,因为它是肉啊!我们用烙铁轻轻地在皮子周围转上一圈就可以了,这时候胶80%已经化了,再持续的进行揉皮,这个过程要持续5分钟最好。通过烙铁烫两次后,蛇皮下面的胶,化的差不多了,然后,蘸少量清水,涂抹在蛇皮表面,这时要把琴筒端面上的胶也进行融化。动作尽量要快,小心不要把皮子烫熟了。动作娴熟的老刘,化好胶、再上几下劲儿,听听音儿,再把蒙好的皮,放不通风的地方,一天后就阴干了。

去鳞片

这老刘又是用粉笔画,鬃刷刷,小刀儿刮,不会弄烂蛇皮么?用粉笔涂抹,可以理解,一是美化表皮二是可以看清纹路,也就应了那句“黑如缎,白如线”的话儿。问老刘干吗要去掉蛇皮上的鳞片,老刘说:谁喜欢一边拉琴一边掉鳞片!早说呀,害我白紧张半天。不过,去鳞片时,力道要掌握的均匀,小刀的使用要注意角度的选择,尽量避免小刀的剖面直接接触蛇皮,以免刮伤表面。

然后,从蒙皮器上卸除琴筒。用刀把琴筒周围的布料剔除,这时候胶已经完全干透,可以很轻松的卸掉它们。

(六)上漆

怎么看这各部件都有点别扭。有什么不一样呢?哦……!原来如此。刷漆选用清漆,只要均匀、光洁就可以。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直到满意为止。之后挂在不透风的地方阴干, 4—5个小时后,就可以检查一下清漆干透了没。

(七)装饰

虽然上好了漆,但这时的筒子好像还是少点什么。老刘准备好2—3厘米宽的小布条,为筒子粘上装饰。再用白乳胶涂抹一下,覆盖住粗糙的边缘就可以了。这下差不多了。

给担子也漂亮漂亮,用黑线作点装饰,最后,就剩下零件的组合了。这时,老刘得意的问我,怎么样|?

先把琴轴插到担子里,再把担子插到琴筒里,OK了!老刘说我OK的太早了,千斤钩和琴弦儿还没上呢!虽然部件小,但是少了他们不能称之为一把完整的京胡!

(八)上弦(xián)、栓千金钩

这时候,咱们之前制作的琴托儿就派上了用场。将琴弦挂在琴托儿上,先挂绿色的里弦儿,转动琴轴把弦儿固定。然后再挂红色的外弦儿,固定的方法是一样的。

一般,千斤钩是用不锈钢制成的S形小钩,前弯钩住两根琴弦,后弯用细线系在琴杆上固定,它和琴码之间的距离产生出有效的振动。京胡高低音的演奏就是在这段距离上完成的。

老刘用到的千斤钩都是自己做的,一气呵成!当然这也非常考验制琴师的功力。瞧瞧,老刘做的和市场上卖的也不相上下吧。

把千金钩固定在担子上。老刘在琴弦上加的这个小东西,我可知道为什么,您别看它个儿小,好像没什么作用,其实在演奏中加上它能有效的降低噪音。

(九)做弓子

可别以为这是头发!这是马尾!

制作弓子要用到马尾和江苇竹。这两种材料比较有韧劲儿,有利于乐器发音。制作弓子时的烤制、烫眼和上漆和前面介绍的差不多。老刘捋出一股马尾,穿进弓子,用黑线缠绕固定。接着,把另一端也固定,再将多余的马尾毛辫成小辫儿,至于弓子张紧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爱好。

五、调试琴声

最后安上琴码试音。

一般说,小琴码的音比较透,而大琴码的音则比较闷。一把琴要经过反复调试,才能找出它的最佳声音来。一把好的京胡应具备相当的穿透力,同时又要有酥音和金属音,如果这些都有了,那么一把好琴就诞生了。

五、京胡的鉴别

听戏这么久,头一次听戏后面的故事。虽然和老刘这样的“大师”比较起来,我只能算是个新得不能再新的新手,

要说再见了,看着老刘工作的背影,我并不想去惊动他,这么多年了,老刘一直是这样,守在这间本来就拥挤的小屋,一把接着一把,让京胡,添满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2106.html

更多阅读

李莲英与小德张 李莲英用嘴伺候慈禧

李莲英与小德张凉月轻风清末著名权阉李莲英在家乡置地三十六顷,珠宝金银不可胜计,并在北京购置房产七八处。慈禧死后,李莲英出宫。此后,李莲英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

慈禧太后钦封的老北京名小吃:金糕

门钉肉饼、小窝头、豌豆黄等北京传统小吃的由来都与慈禧有关,这已为人们所熟知,其实与慈禧有关的美食远不止这些,比如名噪京城的“金糕”。金糕始于清代,原叫山楂糕。在百多年前的一天,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慈禧太后,突然心血来潮点名要吃

慈禧传奇的一生:六旬庆典

光绪帝大婚后,开始了他的亲政生涯。与此同时,慈禧也在表面上撤帘并回归幕后。一晃五年过去了,转眼间已经是光绪二十年,这一年是慈禧的六十大寿。她又将怎样度过六旬大寿呢?逢旬寿时,即满十年的生日,往往比较隆重,尤其是六十岁更具有一种特

慈禧--------一生经历了四位皇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慈禧太后一生经历了四位皇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咸丰皇帝——风流皇帝咸丰皇帝奕,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31年7月17日),属兔。20岁即位,在位11年。年号咸丰,意思是:四海丰盈,天下富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去世,终年

声明:《戏说京胡 戏说慈禧》为网友陪你拌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