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从娃娃抓起的通识教育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从娃娃抓起的通识教育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从娃娃抓起的通识教育

★郭松民

做为美国最深谋远虑的的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经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的著作,他在书中充满忧患地指出:随着非欧裔移民,主要是拉丁裔、亚裔移民的增加,美国的人口构成已经极大地多元化,新移民对于美国传统的价值文化,也就是“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白人、盎格鲁撒克逊血统、新教徒),具有强大的排异性,即便经过两三代人的美国生活,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已然执著地传承下来。亨廷顿认为,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是谁?,谁是美国人?如果不认同新教伦理,还能叫美国人吗?

中国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亨廷顿担心的问题,其实也同样存在。因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从春秋战国以降,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凡是接受中国文化的,即为华夏,反之则为蛮夷。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长期维持统一而不分裂,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认同的存在。但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认同也出现了问题,文化传承甚至出现了断裂的迹象,从五四时代到新世纪,几乎每一代人都自成一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遭遇西方文明入侵的原因,有一场又一场连续不断的革命激烈的反传统原因,更有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义文化大肆蔓延的原因。到了今天,如何接续我们的传统,重建我们的文化认同,解决“我们是谁?”的问题,就更成一种燃眉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三名年轻影视人,历时三年心血拍摄完成的大型情景喜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这部长达60集的系列剧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须知》、《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弟子规》,《论语》、《易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传世经典中提炼了传统文化的精粹和道德思想的精髓,用现代语言和喜剧艺术形式进行包装,将爱国、明志、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美好高尚的品德,融入到师生情、父子情、夫妻情、同窗情、邻里情等友情、亲情的感情故事中,让孩子们从一个一个鲜明性格的人物、一个一个独立成章的趣味故事,在一种轻松的喜剧氛围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真谛。

从本质上说,《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所传播的内容,由于都是中国的人文经典,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所谓通识,是指跨学科界限的、学生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与素养。有了这种通识教育,国民才会有沟通的基础和背景,才能够“不同而和”,不致分裂。美国通识教育虽然科目很多,但始终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西方的人文经典。而美国的通识教育之所以从1917至1919年开始,是因为美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面临了传统的经典教育体制的崩溃,和中国晚清的时候差不多。

美国的通识教育,重点在大学,但从中小学开始,也有了通识教育的内容。中国搞通识教育,和美国有巨大的背景不同:一是无论如何,现在西方文化强势的时代,而美国目前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他们的心态相对而言要更从容;二是美国自独立以来,没有遭受殖民入侵的历史,尽管今天由于移民的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了文化认同,但美国的精英并没有丧失文化优越感和文化自信。所以从这两点来看,中国的通识教育更紧迫,所以从娃娃抓起是完全应该的。

最后笔者想强调一点:中国通识教育,仅有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不够,单靠传统文化不能抵御强势的西方文明入侵,这已经是被近代以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中国在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形成的刚健有力的革命文化,也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吸收西方人文经典的精粹,当然,要完全做到这些,单靠一部情景喜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个教育界、文化界的共同努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1636.html

更多阅读

盘点《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七宗“最”

盘点《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七宗“最”■文/慕容天涯  情人节,2013年的情人节,周星驰导演作品《西游降魔篇》创下了内地影史的单日票房纪录。拿下1.22亿人民币的票房数字,打破了《变形金刚3》保持了两年之久的1.14亿纪录,眼下势头之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4--5) 国4和国5的区别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4)【第十三句 剑号巨阙】剑,是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一种兵器,其长相基本是这样的:长刃,双锋,中间有脊,短柄。《说文》中说:“剑,人所带兵也。” 在冷兵器时代,剑在步兵对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制敌法宝

声明:《《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从娃娃抓起的通识教育》为网友大牛子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