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 醍醐灌顶什么意思

台中武庙明正堂扶鸾书

圣化笔王晟镔 扶

钦差大臣文昌帝君 降

诗曰:觉醒南柯幻梦中,丹诚大道帝恩隆,年年赉诏新书着,妙理研修智慧充。

圣示:恭读着书玉诏,神人持香恭立接旨,不得失仪!

恭接着书玉诏

本堂主席关恩师 登台

中华民国101年7月8日岁次壬辰年五月二十日

圣示:恭接着书玉诏,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迎钦差大臣,其余神人及本院众修士,排班候驾!

钦奉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诏曰:

朕居金阙,垂拱凌霄,陶铸阴阳,无时不以苍生是念。今据尔武庙明正堂关卿启奏:【人心不古,乖违道德,不尊圣真,怙恶作孽,推崇异端,以致天降劫厄,人心犹仍无法觉醒黄粱梦中,此咎端因人心贪欲难以自拔,更且佛魔齐降,人欲修善向道,却如海中捞针,是以欲心如火燎原。呈禀上苍,矜恤哀悯,援引道学,贯通生活,应运赐降宝书,拯民水火,树立汪洋明灯,指引良津……。】

朕感嘉慰,关卿为民躬亲请旨,痌瘝万民之怀,准纳呈请,启造新书,题其颜曰:《醍醐灌顶》,敦聘南极仙翁为主着仙师,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圣化笔为正鸾,自壬辰年五月廿七日开着,至完书为止,盼尔神人同心一致,传真普化。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癸已年二月十八日

赏律

凡助印本书达百本者,敕准消解车关及外灵冲犯。

凡助印本书达三百本者,敕准消解因果一椿。

凡助印本书达五百本者,敕准消解因果公案一椿,及排解病厄三成,或提升功名福运三成。

凡助印本书达千本以上者,可累积累计,敕准化解因果公案三椿,及排解病厄五成,或提升功名福运五成。

凡提供道学或生活疑难问题,经南极仙翁采录藉题阐述罗列金篇者,得依助印五百本之功德嘉叙功果。

殊例降世,无非启迪世人向道修善之愿心,是以至盼世人踊跃提问,而解疑虑。是书完成之日,论功行赏,勿负朕意。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壬辰年五月二十日



诸葛武侯  降

中华民国101年7月15日岁次壬辰年五月二十七日

圣示:为《醍醐灌顶》一书作序。

注释道学名词,解答生活疑难的文章,通常参杂着生活阅历及独到的见解,所以针对性的道学名词解释琳琅满目,而使学习者莫衷一是。然则道学名词是攸关是时的时空背景,所以援引至时下学习的修学者,往往以偏差的解释陷入道学执着的窠臼。

修学行持与生活处世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修道是实践道学的功夫,然则世人难以离群索居,所以常在修道与生活中矛盾,因此使道程窒碍难前。况且人人生活环境不同,有者生活在虔诚修道家里,有者夫妻长幼信奉不同教派,更有者因为家人阻扰无法接受道学陶冶,林林总总的情况都必须藉由智慧排解。启蒙智慧仰赖名师指点,并因材施教才可突破窘境,迈入道程。比如:昔时孔子教导冉有处世必须奋勇,因为其作风过于进取等等,都是因材施教的佳例。所以上苍为矜世人之愁,降世《醍醐灌顶》,旨欲排解生活与修道的冲突,俾以精进,早日回乡。

醍醐者,酪之精也,借代为智慧的结晶。《醍醐灌顶》即藉由启蒙的佳话,俾使世人转识成智,排解生活困扰及道程阻碍,早获清凉觉悟。佛家将醍醐喻为佛性,而佛性人人本有,亦在启蒙与否的关键。所以本书降世,必可成为修道窒碍者之指南,更可成为精进道程者精神,知识上的资粮,因而宝书降世必是洛阳纸贵。

简言几语,光赞篇前,以为序。

诸葛武侯降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壬辰年五月二十七日



元始天尊  降

中华民国101年7月29日岁次壬辰年六月十一七日

圣示:为《醍醐灌顶》一书作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派生出世间万物,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声无息,超越感觉的实体。道是有物有象有精在其中,但是有物归于无物,有象归于无象,从无至有,自有还无,所以未窥道妙者,以为道是玄之又玄,因而裹足不前。然则道是无所不在的存有,生活点滴处处是道,世人不用亲近却已然徜徉其中,只是见解不一样,无法细悟个中道理,乃致于生活茫然,无法自救。

天运之行亦在道中,只不过配合阴阳产生祸福,比如:运在阳则天庥降福,运在阴天怒降灾。世人如何明解天运在道之行?唯以培植阳刚正气,契合大道运转,方可趋吉避凶。但道之渊博广大,又令世人胆怯亲近,且又缘于道学阐扬由一成十,由十成百,万万千千之解释已成世人之绊脚石,因此上苍为正视听而垂悯降世本书。

《醍醐灌顶》针对世人圣凡间之疑窦,加以平浅的阐述,以期化民成俗,由俗入道,以期达启迪作用,俾使人人知【道】而修。开着之先,聊述几语,希盼完着后普传世间,是为序。

元始天尊降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壬辰年六月十一日



鸿钧老祖  降

中华民国101年8月5日岁次壬辰年六月十八日

圣示:作《醍醐灌顶》之序。

善则上升天堂,恶则下坠地狱,乃是不变之真理。世人降生红尘历经轮回,人生之过程生老病死,尤以死最苦,因而世人贪生惧死,既然贪生惧死却又不守善道,居中曲直,乃大哉问也。

超脱生死不外乎修养自性,自性修养啻要贪妄不染,自性又不迷,精神不乱,庶几成仙为佛之列。然则世人既不拨草寻根,且复作孽自乱,尚以死后无灵自居,乃至肆无忌惮,生前享乐,罔顾死后之苦,又何苦来哉!天幸鸾门以神设教,崇尚儒学广着文字,推远至广,善缘缔结,且幸诸天圣佛不忍玉石俱焚,纷降世间,苦口婆心,拯民不知不悟之迷痴,俾使觉醒黄粱,早登彼岸。世人逢遇殊胜,岂可再作壁上之观。理当践行大道真理,方不负天德也。

由古至今,人从母胎诞生,或男或女,或生富贵贫贱迥异家庭,虽言均属因果所造,然于大道之下人人平等,各自生活环境不同,所生之大道疑窦亦是因人而异。是以上苍委聘长生大帝,针对道学与生活之困难提供解惑。因此《醍醐灌顶》并非富贵之人之专书,而是立于天下者均应捧抱研读。

宝书开着,略献几语,以为序。

鸿钧老祖降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壬辰年六月十八日

导论

长生大帝 降

中华民国101年8月19日岁次壬辰年七月初三日

再高深绝妙的道学,倘若无法融入且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则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温饱,无法圆融道果,遑论世人求道学问者,日益缺乏明师指引,而一味的沉迷于五光十色的生活。如此恶性循环,终将以魔为道,以道为非,坠入永世轮回。

天地辽阔,有其大之美,四时周替,有其序之轮,万事万物皆有根源而成长,成长按照顺序规则,这就是【道】。觉者省察存养洞彻道理变化,实用于生活。然则普天之下,觉者复有几位,因此迷者浑噩,难以自拔,不知【道】更遑论运用【道】。

如何识道?如何守道?如何得道?既是道则必有经纬脉络可循,道难以言尽,仅赖遮表之方式呈现。是以,世人难窥其妙,更有舍道不学者,实令感叹。【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既有限制,却欲使世人明白,唯以镶嵌于生活,藉例阐述。是以上苍垂悯,急挽狂澜,聘吾着此《醍醐灌顶》,即是将生活智慧契合大道,使世人在暗昧流转变化的道中,寻得明灯,按索攀爬回乡。

无思无虑才能识道,无居无事才能守道,无途无径才能得道。是以,道在生活,应是无有贪求。生活于道,亦当不有执着,生活与道学脉脉相承,只要用心体悟,必可省觉平素生活以然运用了道学,只是是否贯彻始终,所以世人识道容易,守道,得道便应藉由本书提点,贯彻而行。

第一篇

亚圣孟轲 降

中华民国101年9月9日岁次壬辰年七月二十四日

林生文煌问:庙堂寺院林立,各宗各脉为期宣扬教化,纷纷印制图绘,善刊,神像,圣号及叩求护身符等等相关宗教物品,但若破损,陈旧,应如何处理方不致善慧者因噎废食,不敢索取善刊及宗教物品,丧失精进善慧知识之机缘。亦或因日积月累,环境杂乱,致生疾病?

此问甚笃,亦是世人经常遭遇之烦恼,是以罗列之于首章,以为世人解惑。

解答:如是提问,应分三方面解释。

其一:可回收部分。如过期之宗教杂志,纸质绘印之圣像,圣号等攸关可回收之部分,应先确认是否残破或不足以达宣化功效,则可妥善依现下(台疆)回收机制,做最后的利用。然则,现下各宫庙均设有善刊专柜,而有不肖人士收集回收,赚取蝇头小利,如此之行为则必以损圣言,毁圣像之罪,罚入阴六殿受刑。

其二:不可回收。如塑胶,石玉等,制作之圣像或绘有圣像之各种物品,当先确认是否开光入神。倘有,则应焚香三炷,祷告丢弃之事由及退神;倘无,亦应双手合十默祷事由(避免因已有外灵依止)后再击碎并依规回收。

其三:破损陈旧之护身符。护身符乃是经过加持,或曾有神灵依止,所以亦应将之置于手心默祷事由后拆解。其外包装倘有神像,则依前述处置。而其内之符,可于厝宅外可见天处焚化,或携至附近庙堂金炉焚化即可。

敬神如神在,世人不必过于拘泥圣像所绘制之图案,但亦当以谨慎虔诚的态度妥善保管,倘因此造成环境脏乱,或家庭不睦,亦非诸天圣佛仙神所愿。

第二篇

亚圣孟轲 降

中华民国101年9月16日岁次壬辰年八月初一日

罗生惇灿问:家庭和乐,数代同堂的欢乐景象,是人人所向往,却总是事与愿违。昔时数代同堂,因父亲威权掌握,而子女压抑情绪,表面上风平浪静,水面下却暗潮汹涌,况且如今女权抬头,导致妻入夫家而欲与夫共组小家庭,但夫却欲尽反哺孝道,不愿搬离,乃至于家庭问题丛生,苦不堪言。

解答:如是问题确实在市井中屡见不鲜。婚姻乃是结两姓之好,然则女居夫家,环境适应上总非一时半刻能够调适,比如:烹煮咸淡,家具摆设或生活起居等等,均与原生家庭不同,因而易生反抗心态。如是家庭问题,应视家庭贫富及长上健康状况,而有不同解决方针,是以,提供属于道德面予以思考。

所谓家和万事兴,父母者,总是希望儿女幸福快乐,因而沉浸在百般呵护的时空,难以认清子女长成之事实,因此无形中给予子女同住的压力。而媳者,或因子女教养,或因生活习惯不愿与翁姑同住屋檐,夫者应先找出问题所在,多方沟通,并以父母立场为准则,方不失其孝,但亦应表达妻之意向为自己的理想。方可在二者间取得平衡。

家庭和乐间接影响家人之运途,乃因和乐之厝宅,磁场则易契引善缘,所以妻者亦应以此为念,为夫家着想,凡事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指子女不是不可远游,而是应禀告父母自己之去处。同理于孝道上,父母子媳并非一定同住屋檐,而问题症结在沟通上是否畅通,况且如欲与妻另筑爱巢亦非不孝,因为若可运用现代科技的方法晨昏定省,亦可轻易完成孝道,只是为人子者是否有这心念恒久践行罢了。倘若另筑爱巢却如失踪般全无音讯,如是作为方是不孝,令人嗤之以鼻。

人生乃是追求圆融及完美,但时下环境转眼即有诸多变化,不过道德修养的基础不变,行孝的方式当随时代改变。现下交通,通讯如此便利,即应付出更多耐心学习及运用于孝道上,倘再学习昔时卧冰求鲤,割骨疗亲等行孝之举,即是不知变通的愚孝。

第三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0月7日岁次壬辰年八月二十二日

林生回春问:食荤,茹素;两极化的观念充满世尘之中,有的赞同茹素,有的认可食荤,在大环境中俨然形成不同论调。再将此分歧观念缩影到家庭,父母茹素,却须采买烹煮荤食给子女食用,以功过方面而论,父母是否犯下杀业呢?

解答:如是疑难经常见于台疆家庭间,以致父母心态形成矛盾,甚至因此放弃修道,是以今藉《醍醐灌顶》着造解惑。首先讨论茹素是否有功果?其实茹素有功果,但其功甚微,因为茹素乃间接使屠宰者减少杀业,而自身因为茹素亦减少犯下杀业,如以数字计算功德,其功乃千分之一。缘于茹素之宗旨,并非造功累德,而是藉由茹素培养慈悲仁心,当启蒙仁心,功德自然生成。比如:台疆有团体劝人【茹素救地球】,此亦因己身茹素,而减少畜牧业再行杀生,间接减少杀业。

其次,再讨论食荤是否造下杀业?其实杀业有之,但亦甚微,因为食荤乃为保全有用之身,成就日后道果。比如:古时农业科技不甚发达,家家户户均以荤食果腹,当出家众化缘取得荤食,仍为保全其身不得不食之。又如:有侵害人身之蚊蚋害虫,亦为保护慧命不得不杀之。因此再以简单数字计算,食荤之杀业亦是千分之一也。

但若以屠宰者之功过论,当先视其缘由,因为有者乃不得不而杀之,比如:上有年长者,下又幼小,而自身缺乏一技之长,从事屠宰,如是之人为成全人道,上尽孝道,下养妻小,则情有可宥。但毕竟有犯业之事实,因此其杀业可减不可免。况且如屠宰启灵之物,来日因果恶业纠缠绵绵。

综上而论善信之问题,修道乃先圆满人道,方可迈步天道,自身茹素造下微功,但为子女及成全大道而犯最轻微之杀业,是以功过相抵。成道与否之结果仍在是否从他处修持造功,因此善信无需担心犯业。然则,世之子女者应当上体父母恩深似海,愿为子女成长犯下诸多罪过,是以父母勋劳教养之恩,不可或忘及报答。

第四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0月14日岁次壬辰年八月二十九日

林生文煌问:社会上对于【放生】存在两极争议,赞成者积极放生,以期培功立德,反对者不断攻奸,以求保护生态。如此情况应如何善诱?以期导正正确放生观念及缓和对立氛围?

解答:儒家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人贪生畏死,蝼蚁尚且苟且偷生,生命必然找到一个生存的出口,所以放生确实是培养仁心,同理心最佳的管道。只是方法是否正确?若否,不仅培功不成,反而造业,实是得不偿失。

反对放生者,其实不是真正有心反对放生善举,只是许多放生之人以为放之便有功德存在,以致于不管物命是否可以得到适当场地生存,更有以放生毒蛇,使是处居民人心惶惶,虽然毒蛇业以拔除毒牙,然则其原有习性仍在,仍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环境破坏。况且又有者引进外来物种随意放生,原生物种因此灭绝,所以反对者为期保有原来生态,情非得已而以攻奸方式阻止放生善举。

放生倘若能够妥善选择场地,物种来源,使物命适得其所,其实以仁心培德,功果甚巨。选择适当的场地,一者使地方居民安心生活,二者不破坏生态。挑选适当的物命及了解来源,则可使物命终其寿元,不再受捕抓圈禁之苦,逍遥于野外。相对的施放者,藉由放生得生,获得培仁养善之功德。

放生不是放死,且放生科仪不是越隆重则其功德越大,而其关键在于启灵。启灵后的物命智慧便略胜于同物种,但其原有生存及抵御外敌的习性仍在,是以,若是猛兽,仍会攻击及繁衍的行为。因此场地慎选,启灵得宜,则物命获其长住之所,不危害其它物命,放生则是善举。反之,仅以施放者自私求得功德,胡乱施放,无功更有过。

培仁修德,行善而放生,启灵之发其实十分简易,仅要秉持仁心及丹诚,一句【启灵放生】即可完成启灵也。

第五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1月4日岁次壬辰年九月二十一日

陈生琼华问:何谓善魂及平民区?什么样的亡魂可入之?而其在是处多久才可转入轮回?

解答:贵院堂承天应运,恭蒙无极老母眷爱,懿敕设立凡尘第一所灵修道院,俾使有缘且具福慧善根之亡魂潜修,潜修至灵清智圆,而奉敕为神祇,至此脱离轮回,三魂合聚,逍遥自在,协天宣化,共拯世之冥顽。而这看似简易,实则繁琐过程,其一则由贵堂关主席一肩保举之程序,进而开示亡魂在阴情况,披露在阴受苦,在平民区或为善魂。其实评定标准在于冥府,而冥府依其夙世今生功过分配亡魂依止,简而言之,功高于过则为善魂,依止聚善所;功不及过,且差堪达两平之境者,依止平民区。

善魂虽然功胜于过,但其功不及下界神祇,因而依止聚善所,有其进修之机缘。是以,聚善所大抵有两类均称为善魂,一者即功高于过,不及下界神祇之功果。二者,虽有待公案对证,但依愿力而至聚善所,暂时依止等待机缘而潜修。如是之辈,需有阳世亲眷之愿力,及其本身具足善缘,愿力,相辅相成,方可成就机缘。因此,是类者寡,且可蒙殊例转入人间灵修道场者,亦属凤毛麟趾,是以,世人所认知均以前者功高于过之魂为善魂。

平民区之亡魂,大致属于已历幽冥苦刑,但仍待因果对证,以及在世时虽然力忏夙世因果业障,但功仍不及过者依止。在平民区不需饮食,睡眠,亦无闻法听道之机缘,虽然生活犹如凡尘,但如过分享乐,仍当消减夙世积累之福运资粮。

聚善所,平民区均为暂时依止之单位,分异之处:聚善所可转入富贵将相之人家,或逢殊胜机缘证道仙班。而平民区者虽亦转入人道,但恐为贫贱家族。不过聚善所与平民区,均胜于幽冥苦刑后转入畜道,而至人间后均有修行之机缘。然则因各个因缘不同,是以依止之时间不一而定,有少于一月者,有多达百年者,此因安排种种因果产生之现象。

第六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1月11日岁次壬辰年九月二十八日

程生雯微,林生心宣问:如何降伏自性,魔性及启发菩提心呢?

解答:之所以将二提问汇集于本章,乃缘于降伏自性,魔性及启发菩提心是一体两面。

菩提心即清净心,即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是后天的执着,【生】是恢复本有,意即菩提心是善心,是仁心,是佛心……等等。原本自性天赋不在外求,比如:一片广阔的大地,之所以有花草树木,是因为土壤中原本就有种子,只是必须经过外来力量,阳光,空气,水而发出嫩芽长成。情同此理,菩提心本有之,所以有魔性干扰,是为了使种子萌芽长成。

自性是善,但人生大道路程有着许多歧路,当面对抉择时便有对错,对的就是菩提心,错的就是世人所谓的魔性,但魔性乃世人赋予之抉择,无有对错。对为善,错亦是善,因为所谓的错(魔性),即是磨练,是成道的推进力量,正所谓无考不成道。然则,世人却误认考是魔而欲降伏,其实魔性无法降伏也。

自性是开端,魔性及菩提心是过程,最终的目的是成道。另以人生为例,生死是起讫,老病是过程,都是人生必须面对的,所以面对魔性或菩提心,仅能以真诚面对,或降伏,或启发,都一以贯之,不论世人如何评断是善,是恶,是不善不恶,是既善又恶……等等,只要真诚以赴,真诚的过程便会导引自性(善)朝向善的境界,此即【我欲仁,斯仁至矣】。

总而言之,菩提心本性自有,魔性亦无法降伏,只可藉由练气导引的观念,导正魔性(抉择错误的过程)于本性发用。再简言之,诸般善事即是启发菩提心,相对的也是降伏魔性。

第七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1月18日岁次壬辰年十月初五日

林生瑞堂问:人身难得今已得,只要把握斯身,行功立德,借假修真,即能有证道之日,但如无有色身,又是如何修持成三魂合聚呢?
醍醐灌顶 醍醐灌顶什么意思

解答:首先应由三魂合聚论起。

人身有三魂七魄,灵魂主心,但此心并非实体的心脏,简言可谓之为脑的活动,人死,灵魂依累世今生的功过上升天堂,下坠地府;生魂即主人之百骸,死后依止于墓地;觉魂主人之神经筋络,死后依止于神主牌位。七魄则于死后破散,不过当由灵魂修证道果,其能量便可如物理自然的毛细现象,吸聚生、觉魂为一。另则,倘若转世为人后,此三魂亦合聚于色身,此即所谓三魂合聚。

无有色身,如何修炼成三魂合聚呢?其实灵魂近似道,原本清澈无暇,但经转轮依止色身,为满足色身需求,而有造业污秽的情况,因而灵魂受染而令世人以为灵魂不易修持的假象。事实上,灵魂易修,也可以说为不易修,易修持是因为无有造业之机,且可逢遇殊恩进行潜修灵慧,早日恢复原来面貌,且因可蒙仙佛慈悲,涤净累世今生的知障及些微业障,是以故,灵魂易修。不易修是因为失去色身,已无造功立德机会,且殊胜机缘难以逢遇,是以故不易修持。

人身之所以令世人以为必灵魂容易修持的原因,是人身对于灵魂总是懵懵懂懂,且因夙世累业纠缠而产生假象。不过灵魂犹如现下电脑硬盘,储存累善夙福,林林总总恶业善报,一旦转轮依止色身,即会有色身引现善恶果报。人身可造福,可偿恶债,不似灵魂自死后因果善恶均已抵定,无法抹消,是以仅可藉由仙佛谆谆教诲,逐日洗涤,此理犹如污秽的杯子,如果无有外力洗净,终究仍是藏污纳垢。所以灵魂易修,但是殊胜机缘逢遇甚难。

人身犹似两面刀,可造功消弭夙世恶愆,可造业因增加今后恶果,是以当以把握人身为要,积极行善立功,消解夙世恶因,万不可期待死后修灵之机缘。

第八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2月2日岁次壬辰年十月十九日

林生瑞堂问:一贯大道白阳修子,终其一生修办护法不离不弃,功德圆满后,听沙盘训示,得以亡魂之姿,恭蒙无生老母颁赐品莲果位,而其它宗脉修子成道,却须经由南天转呈玉帝圣夺,二者何有差异?

解答:佛家有云:【人人皆具有佛性】,儒家有言:【人人皆可为尧舜】,意即人人皆可成证道果。只是世人受到物累,沉迷红尘,迷失在五里雾中,不知回头,难以自拔,而错思成就道果是为难事。然则成证道果,只在转念,俗云:【一念为善即是天堂】,而世人以为天堂遥不可及,诚乃不去思修,重操恶习。所以一转念即可证道,众所皆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而只要即时放下劣习,不论何宗教脉均可成就道果,甚至达至品莲。

各个正宗教脉皆有不同教化方式,有以念佛,有以渡众,有以超拔,林林总总。比如:;鸾门以儒为宗,以神设教,挥沙扶笔,应用文字因缘导人朝善弃恶。因而教脉及教化方式不同,所信仰之最高神祇名讳亦有差别,不过千宗万脉皆是以导人向善为宗,以期达到不生不灭永恒境界。鸾门或一贯天道之教化,有以扶鸾传真诸天圣佛之圣义理谛,因为更可贴切了解,修办大道者死后之境界或去向。

贤生所提,为何一贯大道成证道果由无生老母颁叙果位,而余教需由玉帝定夺呢?其实不论任何宗脉,成证的修子颁叙果位,皆须经南天行政作业后颁布后成立。以昔时封建制度解说,无生老母如皇太后,玉帝为皇帝,皇帝主宰全国一切大小事务,如任命权,而皇太后为皇帝之母,在孝道上,尊重其颁叙之官位,但实质亦当由皇帝及相关有司任命,正式走马上任。

一贯大道信仰之最高神祇即无生老母,是以,从求道至功德圆满后,由老母不辞辛苦颁叙果位,倘若每宗各脉皆有扶鸾之教化仪式,在佛,在道,在耶……皆是由其最高信仰神祇颁叙果位。

第九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2月9日岁次壬辰年十月二十六日

何生铭诠问:台疆一带鸾堂及各宗道程林立,如何慎选内外兼修的道场,才不致自断慧命呢?

解答:有林生瑞堂亦提相似疑窦,且其先由事理,心性及身心言行三方面分别提问,其分析甚佳,因此吾亦藉此分别探讨。

事理上,欲分辨真伪道场,应先了解是否违背阳律,因为阳律大抵符合善良风俗,倘若生在人间,不明阳律,行事必然乖异,就无法行修。其次应圆满人道,所谓的人道,简言之,即基本德目,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无法圆满基本德目,而欲朝天道行修,乃是缘木求鱼也。基本德目又以孝及忠为最先实践,正所谓:【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综此而言,事理上观察道场是否宣忠扬孝,尤其是否婉劝世人以先圆满人道作为先河。

心性上,心是千变万化而人人迥异,因此道场教化必须引众向【一】而修,所谓【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神得一则灵。】所以心性思想必须一以贯之。但不论何宗何脉,念佛也好,慈善也行,只要有由一而终贯彻执行,必然可使天地感应,增生道功及消弭夙业。是以,心性之教化并无有既定形式。但有自称教脉者,尤其主事自称乃某圣神仙佛转世,具神通,能感应而以【主】自称,如是主事者易使善众走入歧途。综此而论,世人心性均善,善者当行大众福祉事,不必过于谈玄弄虚,如是均以宣化大道,导人行善之道场,便可认真护持,久修必有成。

身心而言则是属于护持后之结果,选择道场,姑且不论有何殊胜处,修行则是心安理得,并在护持后,得到开心欢愉的快乐人生。因此修道或择内外双修之道场,因人而异,只要择能安心,开心,放心之道场即可。

第十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2月16日岁次壬辰年十一月初四日

林生芳生问:上天可否有针对彰显因果的方式,以令世人明确知道因果存在,更可推广普化大道于全世界?

解答:甫又接获刘生丁干之提问,其言:【甲子年天律明定现世报,因果讨报迅速,以致诸多向善修子面临严峻考验,如此情况,应秉持什么心境态度面对,才能否极泰来,努力精进?】。二生提问正巧为问答关键,即是现世报也。由此二问,更可看出世人面对因果,各有不同经验及体会,因此罗列此二题,一并解释。

有因则有果,诚如世人之生,终点为死,然则,生死过程才是修道的重点。但绝大多数人无法看破,以致贪图享乐,暂且不论夙世恶业,试观现下癌症病患日益增加,即是因为贪享精致及加工饮食之因,违背自然生理,当然必须苦尝果报,此即显而易见的因果。

多数修道者以茹素为生,按理说茹素戒杀,即可享有不受灵障讨报之福。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因为现下茹素方便,更有精致加工之美食以提供修者便利【口斋】。但针对茹素,世之修子有所误解,【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才是真正的茹素,斋戒,否则口斋心不斋,仅有以为不食肉类即是茹素,是无有斋戒可言。比如现下诸多有【形】之素食食材,已诱惑【心斋】清净,所以亦有自幼茹素,却仍患三高。此非以夙世因果论,以现世报论,则以违背立誓持斋之戒,因而再逢夙世恶业讨报,即使是认真向善勤修大道之人,亦是身败如山倒。

修学行持,所求并非使肉身永久于世,而是修至灵清澄澈恒久,所以世人往往错置修道之目的,因而针对二生提问,上天以现世报方式彰显因果。世人应有不畏生死之觉悟,认真修善,平素不再造恶因,面对夙业猛烈催讨,则可藉由如贵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承天应运,启建诸科殊胜法会,保举先人或植栽原灵树等天命,戮力造功,则可无畏讨报。

第十一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1年12月30日岁次壬辰年十一月十八日

陈生琼华问:枉死城的亡魂二十四小时受到凄惨苦磨,等到寿元期满,再到地府。请示:如果亡魂在枉死城经地府审判后,而无有亲人超拔,需要多久时间才能转世轮回?

解答:枉死城顾名思义:即是寿元未满,遭横祸夭折的亡魂,依止处所。一般以为枉死城多是年少亡魂,其实不然。之所以称作枉死,即是不论外力或自力断命,只要符合未满寿元均将羁往是处。比如:老翁寿元注有八十,后因喜渔色招减体力于七十有八断命,是魂仍当拘禁枉死城,期为二年。

枉死城中有四监、四级、四室、每监拘禁期为二十年,而其级其室之分别,是依断命横祸而区分,比如:少年寿元为六十有三,但因喜飙车于十有九岁时夭折,是魂则应拘禁在三监三级三室。不过,有为国捐躯,或因忠义而送命者,当再厘清事由。

一般以为枉死城中大抵为年少亡魂,且以婴灵为大宗,话虽如此,仍应加上车祸及自杀的亡魂。婴灵亦有不必至枉死城者,枉死之婴灵均是父母过失之咎,而不必拘禁者,是因借胎脱劫。借胎脱劫是缘其功德圆满,可转列仙佛之籍,但累世总结仍有一劫厄,且与父母有因果关联,因而寄胎儿转世后夭折,一则还清因果,二则了断劫厄。

综合而论,于枉死城之时间,有一至八十年不等,再转入幽冥受审,倘若是魂罪业深重,则恐在阴达二百年之久。世有云:【一死百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借此等言语壮胆轻生。然则,事实必须经过枉死城拘禁及幽冥囹圄等过程,方可再转世轮回。所以世间纵然有不如意事,当坦然面对,切莫自戕了结,自戕了结必然苦上加苦。

第十二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元月6日岁次壬辰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庄生山木问:每逢鬼月,东南亚地区皆大开普渡祭拜鬼魂,然而西方国家无此节日,所以鬼魂是否一并至东南亚地区受供?

解答:鬼魂可以解释为一股能量,能量在寰宇中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畛域之别,不像人类有国家,种族,语言等等的区别,鬼魂是虚而不实的存在。

祭拜的源起,是因为人类畏惧天象变化所衍生出的仪式,既然是种仪式,在不同风俗习惯,都有不同形式,有以诗歌,有以舞蹈表现。不过,不论以何种仪式表现,都是以至诚的信念尊天法祖,以期与鬼魂和平相处,彼此不受干扰。

华人世界收到儒家思想陶冶,彼此以礼相待,礼节通常表现在宴饮的活动,因而将此礼影射对待鬼魂。所以华人世界每逢鬼月则大开普渡,宴请鬼魂受供,其实不论以何种仪式,都是表现诚心,所谓【诚则应,应则通】。在西方国度里,亦有祈祷的仪式,这种仪式也是藉由专一的信念转化而使神灵感应。所以普渡法会也好,祈祷也行,都是以某种文化习惯,契合大众善的信念(共善)回向鬼魂。

鬼魂聚于阴,无有肉体维持热量(能量),所以藉由阳人共善之念(阳气),使其稳定不破散,人类亦藉由种种仪式,安定因为看不见而畏惧惶恐的心。总而言之,祭拜是一种信念的转化,并不拘泥形式,而鬼魂以能量论,更无区域的分别。

第十三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元月13日岁次壬辰年十二月初二日

黄生日春问:人有善恶,庙有阴阳,就灵的层次而论,芸芸众生如何分辨正伪?又灵媒体质接触阴邪庙堂,容易灵体受创,色身痛苦,有何根治因应之道?

解答:首先,就事理上分辨正伪之道场,正伪之道场应对其创建人及文化背景有相当了解。以贵南天直辖武庙明正鸾堂而论,创建人本是卫道童子(编按:王翼汉)转世,自幼灵乩师承于福建乩生洪樵山,年长于草屯惠德宫磨练,即至领旨创建武庙明正堂,所锻炼之灵乩正鸾不下十名,其中有勇笔,仁笔,智笔,信笔,凤笔,明笔等……及不时教导圣化笔,但圣化笔之人师乃承教于勇笔完成锻炼。因此欲明具有乩生传道宣教之庙宇,应了解师承,倘若有自言乃仙佛钦点直锻者,如是之辈,最易受魔扰而不明正伪,乃因名不正言不顺。

以鸾堂正鸾为例,贵堂创建者(兴鸾妙化大天尊)曾受日本慈惠堂所托,锻炼山田金子为正鸾。之所以必须有人师教诲,乃因正鸾必须以长时间锻炼重重心法,关卡,所以有人师以其过去锻炼时曾受种种干扰及如何突破之经验传授,避免遭受阴邪魔道所控,产生种种幻境却不自知的情况。

乩生之锻炼,看似仅有短短七七四十九日即完成,然则此段时间仅是开启乩生灵窍之开始。具有灵媒体质者通常可分为两类:

其一:即夙世为魔道,历劫诚忏而转生。

其二:即承天应运而转生。

但是前者因为缺乏人师教诲勤于锻炼种种心法,因而易再受外灵甚至阴邪魔道所扰,走火入魔,颠倒妄想。后者因承天命降生,因此上苍必然规划种种因缘,显成人师教导,而可正确传真仙佛指示及训勉之词。具有灵媒体质者,若属魔道转生,不仅缺乏人师教诲,且恐受魔道干扰影响,再度步入歧途。

拥有为魔道转生之灵媒体质者,严格论之,无有根治因应使灵媒色身再受创损的方法,因此此乃其降生后必须面临的因果及考验。但若受创前或当下可勤于课诵净三业神咒安宁心性,及利用正气宗脉共善力量造功立德,则可缓解诸多颠倒妄想,甚至肉身受苦之机会。

第十四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元月20日岁次壬辰年十二月初九日

王生晟镔问:修道能否救世呢?

解答:修道是锻炼精神,当精神不昧,则可感染他人见贤思齐,所以修道可以救世。修道培养及宏扬精神,首要需克己,克己即革除生活种种缺点,革除缺点必须明明德,也就是说修道属性犹如小乘佛教要求自了,救世如大乘佛教必须利他,因此修道也必须救世,才可以内圣外王。

如何锻炼及扩展精神呢?其实精神源由在良能,只是世人不明启发之道。良能是不学而能的一种性能,良能主动,必须由磨练而启发灵明。再以生活化解释良能,良能犹似兴趣,不论事业或修道,只要启发良能,必然会有所成就。比如:欲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奏家,首当对音乐有兴趣(本有之良能),再经过不断的练习磨练(开启良能),便可有成为名演奏家的机会。

如何使良能更有效率的推展呢?关键则在发愿。发愿是立定目标,在修道的路程,目标是超生了死,过程即开启良能,铺成的道路即是道德。道德是规律而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茹素,自古并无茹素的戒律,但因慈悲心发用,获得多数认同,进而成为佛家的戒律。道德也是相同情况形成。因此为不违律,必须以道德精进道程。

修道可以救世,因为自己能够革除缺点,力行道德,在践行不懈的过程,比如可以发现修道的益处(不论健康或事业鸿展……),而欲将此法喜传递他人共享。不过救世必须由修道起始,而不是为救世而修道。比如:救世似创建公司一般,修道似设立公司营运项目,倘若仅有公司,却无营利项目,则如无壳公司。因此世人修道应着眼道德及克己,自然而然会因己德发扬,达到救世效果。

第十五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2月3日岁次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郑生金发问:一贯天道弟子【求道点玄】后,认真修持,恪遵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归空后可直升天佛院,又佛家弟子认真念佛,可至西方净土。唯经保举入殊胜法门——无极证道院潜修前,由关主席圣示其魂仍在地府,此修子甚为纳闷,虔祈圣德慈悲开示为何无法如愿以利释怀?

解答:修道理应眼高手低,此眼高手低并非势利眼,而是必须立定鸿鹄大志(眼高)。比如:择豆植种,其成长有其极限,所以应择优良种籽,才有参天之日。手低意即无论身份地位,只要是属于道德范畴,均能放下身段,比如:昔时总以为垃圾是最低贱的事物,因而避之唯恐不及,但捡拾垃圾却是最基本有利社会福祉的功德事,是以,今人已改变想法,进而有回收事业。手低即实践最根本及认为最理所当然而不去做的事。

上天赏善罚恶,丝毫不爽,即使求道点玄者,亦不可逃脱因果报应。而修道犹如耕耘,耕耘的是豆子还是树籽,以及如何耕耘,才是修道的要点,兹举例耕耘以释疑。

一、审慎选择种籽。种籽如何长成参天巨木,攸关其品种,修道选择适宜自身的道脉,犹如选择种籽,倘若只纯想升官发财,万事如意,其种籽成长永远只限于人世尘缘,所以种籽必须优良,也意味着是否选择正信的信仰修持。

二、适当培土。培土是保护种籽不受外力伤害,如受鸟啄,虫蛀,因而修道亦应正信坚真信仰,护持道脉,另一方面亦当以坚毅信仰,不再受到他门别脉影响,失去信心。

三、不忘灌溉。种籽成长必须有阳光,空气,水三大要素,缺一则腐败根处。修道亦应不忘灌溉,修道要素,当然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但是修子总以为这些德目甚为容易,其实失于灌溉的修子多如恒河沙数,比如:夫妻情感,父子关系,朋友信义等等,试思是否一一力行符德无悖。

四、施肥。施肥是为了使种籽获得养分,抵抗害虫,修道施肥即时时行功立德,一则增生福慧,二者排解夙业。当然施什么肥亦是重点之一,比如:佛魔齐降之际,诸修者总是早上在甲堂,晚上到乙堂,其心已乱,无法统一精神,更有因此助魔之道,以致施肥料犹如毒药,即别冀望种籽长成参天巨木。

再将前述归纳,之所以求道点玄后之修子仍可能在阴的情况,一、求道前,即选择种籽前所犯之过多;二,求道后口业积深,比如:常发生于为期子女贤孝而口出秽言责骂,又如为期夫妇均能同心求道,耍弄种种机心;三、勿以错为是,即选择适当种籽后,仍受外道扰心,无专一。最后应提问而释疑,此些人在阴之求道亡魂,必须【藉】于是处,以利因果对证。且彼等业已受荐,即是娘心慈悯,为助修子无知犯错的挽救之道。

第十六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3月3日岁次癸巳年年正月二十二日

黄生见辉问:现在世态,有的不婚,有的不生,贪图享乐,或是年老为了互相照顾扶持却不结婚,是否都犯淫业色戒呢?

解答:姑且不论是否犯下淫业,举凡过之造,在于起心动念,意即其念为恶,不论是否付诸行动都有过,但是过与戒或罪,还是有所差别,过者都属内心不安谴责,戒或罪责与律相关。不过起心动念,日久为恶必然付诸行动,此理是人心容易自我催眠。想要阻断恶念,则因时时刻刻不离善念,犹如容器,当水越多,所占的空气比例就会减少,况且人在同一时刻大多只能思考一件事情,当满怀善念时,恶念产生的机会便会锐减。

色戒与淫业,一个是准绳,一个是律法,戒属规劝世人的法则,倘若逾越规矩则是淫业,当世人无法遵循到道德规矩时,即是有罚产生。而依善与恶的标准论定审判,仍然不离情理法。但贤生所提不婚不生的贪图享乐,不论年龄,长幼均已犯业,且有有因果产生。倘若因为互相扶持照顾为相处的基础,其实有过不致产生恶业。

世人总以【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对于律的认定,往往以自识的是为是,进而以规避的手段自图其说,甚至自我安慰。然则,律是丝毫不爽且无苟且,因而违逆正伦(夫妻间亲密的举止),均有业甚至罪的产生,不过有其轻重之别,报应缓急之分,是以世人理应遵从道德规范,避免自寻业报。

总论贤生提问,违逆正伦则有恶业,但因年长互相扶持,并非以享乐为基础,则其恶业可轻可缓。因而婉劝世之男女,恋爱时总以肉体接触为彼此认定的标准,此举及心念均有恶业产生,纵使日后结为连理,前业已造,必有果报,是以切勿以身试法。

第十七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3月10日岁次癸巳年年正月二十九日

林生芳生问:修行的历程已经很艰难,世上还有许多不知修行的人,然则,知修的人却常受冤亲债主讨报,既然如此,又为何降魔考道呢?

解答:落入红尘,即有二元对立,有生死,有正反,有善恶,所以人心求善,回复本真,必须藉由一种反作用力验证,才能由此更坚毅求道之心及追回原本放失的本心,正所谓无考不成道,玉不琢不成器。藉以顺逆造化,革除尘染欲望,成就道程。

什么是顺逆造化呢?顺造化即顺生死,顺生人,物,顺轮回,而不停在轮回之中,因此顺造化亦是顺尘缘,顺尘缘则有贪妄之欲。因而必须有道反作用力,意即逆造化,逆造化则可不生不灭。但是逆造化不是违反自然,违反道德,而是在逆中革除顺造化的贪妄弊端,因此当知顺中之逆,便可了知轮回之苦。渐次明知造化定义,皆由人心自成。简言之,明白顺逆造化之道,即可清楚自身修行的程度,而魔考仅是在革除贪妄的一步骤。

降魔考道是因降生二元世界,而此二元世界乃人心自造,因为人心贪执,而有人魔藉宗教蛊惑人心,当然人魔能蛊惑的也仅是人的私心。换言之,人有私心贪妄,才有人魔以宗教号召,以满足离失的本性。那么要如何面对人魔蛊惑呢?唯有先求取已放失的本心,求心不染尘缘,尘缘不生,则萌发智慧,智慧即可抵御人魔之惑。

求取放失的本性,必须经过一番磨练,才会逐日显化光明德行因此并非上苍不悯降魔考道,而是魔考乃为全道之方法,此理犹如染有杂色污秽的白布,必须藉由外力洗涤,才有机会恢复原貌,因而修子不应排拒魔考,形成躲避的心态,反之应以正向态度面对,才能从魔考中找回本心,进而成道。

第十八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3月17日岁次癸巳年年二月六日

刘生丁干问:仙翁历经十次混沌,看尽人世浮沉,物换星移,现值午未交替,地球人步入深秋,变动加剧,圣贤仙佛为救倒澜,处处开堂,方方阐教,何以修学者仍稀,竞相物语者众,以后还有正法普传之机吗?

解答:古来大道之行,如孔子继天立极,阐扬忠恕仁道;老子继世立道,感应万千;释迦如来渡众弘法普化三千等等,皆是立真理,扬大道。然则以尘寰人数之众,修学成道却如凤毛麟角,其原因端在疑道不真,实践不足,恶性因循导致是非心及私欲心丛生。故此昔时大道降赐天子,而今至道普传庶民,倘再不知珍惜真道普传之时,遥待日后大道正法降世之期悔已晚。

一元始,天地开;一元终,天地盖。圣神仙佛为挽既倒之狂澜,纷纷不辞辛苦降赐真文妙理,或者倒装救世,分饰不同角色,有以宗教传法,有以非宗教劝世。然则人心受物欲所害,被色身左右,小者尔虞我诈,大者兵戎相争,如此种种非天降之灾,皆由利欲物害所积累,怨戾撼动天道运行所致。

克制物欲可使混沌期末延宕,可惜世人鲜有彻悟决心,因而苟且处世,待得侥幸,是以虽有普传经典言及混沌后尚有正法普传之期,但此属无数亿万劫后方启之滥觞。世人应把握当下修学行持,并在当下由孝道行善,方免遥望不可及之正法。

总而言之,混沌非天所予,乃是人心自寻。上苍慈悯,仁德襟怀,但世人勿再待天传正法救世,乃因现时正法已传,再不珍惜勤修,乃是无有破釜沉舟之觉悟。正法普传与否在【人心】,人心善,正法传;人心恶,正法不传。因而今时虽然面临叔世之秋,但只要把握现下正法修持,心无旁骛,自然不用期待未来。

第十九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3月31日岁次癸巳年年二月二十日

何生郁瑾问:现下有许多灵修的法门,必须灵会且有灵动的现象。请示灵修有益修行吗?其中又有什么风险呢?

解答:灵修是人所冀望的,因为欲延续有限的生命达到无限,且因对灵好奇,进而修持原本已具有的灵,欲使灵清澄无暇。是以故,有说婴儿的灵最清澄,原因是一者未受肉体七情六欲所害,二者是因骨骼发育尚未完成,因此灵尚有进出肉体的机会。

灵动是种现象,而不是修行的工夫。之所以灵动,是因为阻断意识,任由自身的灵操控肉躯四肢百骸而呈现的现象。换言之,无法阻断意识或只为灵动而识神用事,则可能沦为肉躯表演性质。况且灵动易受外灵所扰,缺乏人师指引,更易走火入魔。

乩生的灵动与修学灵山的灵动有其差异,前者须受之天命,通过人师教诲,修炼时时刻刻不间断,方能辨别是魔是神,也才能正确传递神圣旨意,且于平素不因接触灵而妄自灵动。后者缘于缺有天命,而在修学时任由不知名之灵妄动肉躯,倘若遇魔,仍认之为神般灵动,如此一来不仅自身受害,更恐误导身边同修,因此不论是否修行灵山或乩生,皆应有强烈坚毅的道德观念,方免因德行不良受魔或人魔所害。

修道不求神通,且神通仍是不敌业力,所以修道不论是何种法门,基本要求都是道德修养,所谓【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可长生。】。因而修道的原则在道德,不是灵动,而灵动的风险是缺乏名师指导时最易走入邪径,认魔为仙为佛。

第二十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4月7日岁次癸巳年年二月二十七日

林生文煌问:行功立德应该没有地点,项目之区别,然而何以各灵修道场往往以超拔者在各自道场所造之功德回向灵修士,鲜少以他处所造之功德回向,究其原因,除了方便行政作业及道场运作外,是否尚有其它因素?恳请恩主释示,解世人疑惑。

解答:行功立德确实无有地点,项目的区别。此理犹如世人改过或立忏发愿,均是攸关一己之事,所以行功立德只要正念诚真的发心,均有功德存在,而且不论在正邪之道场或地点。但要注意的,虽然只要立愿真诚即有功德,倘于不正道场护持,亦必须承担助恶之业障。

行功立德而欲延绵福报或消灾解厄,只要立愿真诚即有功德,但此功德犹如雾状的笼罩,无法真切依祈愿化解,因此贵堂主席为鉴世人之苦,呈祈上苍赐予【专案呈疏】殊胜科仪。所谓专案即是专责办理或化解某一【点】之事,犹如管线导引水注入田中灌溉,而不像天雨般广泛无集中,因此专案祈愿之回向事或消灾解厄事,能投如实回向。

之所以必须于超拔者所超拔灵修士潜修道场行功立德,除如贤生所述之原因外,尚有【职权】必须考虑,比如:有的宫庙专为世人求姻缘,有者专办运途事,因而某甲于专办姻缘事之宫庙祈求事业昌达,其宫庙神祇职权必须先依所领之权责行事后,再转会相关有司,助佑事业。

情同前述,灵修道场之灵修士,潜修法门各异(姑且不论伪灵修道场),且各神祇之职权亦异,因此将先人超拔于某甲道场,而于乙道场行功立德回向先人,某乙必须依职权先予化解发心者罪业,余功方始具署转会某甲道场。是以若以量化计,所造之功(于乙处)为十分,回向于先人(在甲处),其功已先削减约有九成,回向之功仅余一成。因此为方便且减少削减功德之能量,还是于超拔之灵修道场造功回向先人为妥。

第二十一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5月12日岁次癸巳年年四月初三日

梁生志隆问:修道可否改变命运?

解答:修道可以改变命运,而且要改变命运非修道不可。修即是修补,即改善使心性恢复原貌;道即是理,是人生的路途,所以人生即是道。然而人生总有起伏,因而必须修补不完美。

命运有者说是天注定;有者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命运天注之说,乃是遭遇困顿消极想法;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乃是勉人向上,乐观进取。然则,命运是属于后者之说。人生总有不完美,必需藉由努力改善缺点,才能迈向成功,并非坐而言即有天上掉下之礼,因而命运在每个人生亦有困窘的黑暗面。现下之人对于命运半信半疑,都是因为仅止步于【谈】道,而非【修】道,所以以为修道乃箝制本性,并无法改变命运。

试举一例:某人家财万贯,亦潜心大道,大谈道理,然则,却不理会祖传恒产,虽然金山银山,亦使其坐吃山空。此例即谈道却不修道的后果,引申至一般人之心态,道理人人皆知,但真修实炼又有几人?

世传《了凡四训》,其故事即是修道行善改变命运的典范。袁了凡因缘受人指点,年庚不继,因而放下凡心,认真于公务及行善,因此善行延缓死劫,更因功德丰硕延年益寿。是以,不论处于顺境或逆境中,人皆应修道。修道基本定义,即是行善及修正言行举止不良之处。换言之,行善可消业,改过可正心。

世人谈道众,修道寡,所以认为修道是迂腐的行为。然则,修道乃是重新校正已偏离的轨道。以物理定律而论,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动态的物体之所以恢复静止,是因为摩擦力使然。引申为人生,人生是一连串的动态,原本可以持恒不变地动作,但人间事过多纷扰,成为摩擦阻力,因而必须再挹注新的动能,方可持续人生动态,而此外来的动能即修道。因此,人须修道,修道亦可改变命运。

第二十二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5月19日岁次癸巳年年四月十日

郑生金发问:《舜帝劝孝经》有云:【无后继承大不孝,合传血统断香烟。】现下有因经济不允,有因因缘未至,有因舍身向佛、向道者,无有姻缘甚至后代,应如何面对?

解答:一个国家成功运作,仰赖聚集各种人才,藉此人才研拟法律,各式法律因为触法者轻重之别,而有适度惩罚。所以法律由情理法,再依审慎评估,方始定罪。因此,法律并非诱人触法,而是藉由既定的约束力,谋求最大多数人民的福祉。阳律、天律、阴律皆是如此。  经典劝世,乃针对世人难有思考及经常触犯的情结,予以文字教化,因而经典绝大多藉以道德面及涉猎法律面阐述,导人行善去恶。所以关于贤生所问,有三方面可探讨。

其一、无有姻缘子命者——依律虽有罪,但轻,因为其夙世淫业过重,必然导致无有姻缘及子星入命,在其因果惩罚上,已有罪责,因而不再加重,此乃赏善罚恶之理。

其二、弃姻缘及子命者——有罪且重,比如:男女朋友交往无数,虽是有因果存在,但舍姻缘而求放荡,更因此堕胎者,必然严惩。

其三、舍身奉圣、效身佛道精修,无论是否有姻缘或子星者——虽有罪,但轻,缘于慧命重于俗命,认真潜修大道,并积极行功立德,待一日成证道果,则可福荫祖先及后代,正所谓【一人成道,鸡犬升天。】所以潜心大道,有所舍亦当有所得,得之与否端凭真诚向道恒毅不坠之志。

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者之三,一者不婚绝子嗣;二者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三者家穷亲老,不求禄事。所以不孝者,不仅仅无有子嗣,且奉亲不勤、陷亲不义、或因怠堕不求工作养老,均是范畴之中。因此,孝有许多方式,可以弥平不足,且经典劝世非有直接律法之限囿,殷勤修经义于圆满即可。

第二十三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6月2日岁次癸巳年年四月二十四日

陈生信全问:【得、功、善、德、道,失、过、恶、罪、刑】的真意,以及针对寺庙、教会服务奉献的义工和一般上班族,在修持上的建议及勉励?

解答:【得、功、善、德、道,失、过、恶、罪、刑】乃是勉励世人从善去恶,而设的赏善罚恶律,此律超然于世间阳律,其旨为鼓励世人在带业转轮的时空下,尚有一消解前愆的圭臬。换句话说,上苍以仁德襟怀治世,以勉励取代惩罚,世间为二元对立的环境,有赏有罚,才能公平治世。

举凡有利绝大多数人的福祉,称为善事。但是既为二元对立的世间,善中亦有恶的存在。比如:奉献大多数的时间于寺庙或教会,其行举和发心是良善的;不过世人的时间均是廿四小时,舍身公益者占据营谋工作事业的时间,而使家庭经济拮据、亲情不睦时,则恐生过;因为未能先圆满人道,一切所行之公益或公德功过相抵,形同浪费时间。所以时间掌握得宜才能算是圣凡兼修,且藉以增功消业。

正信的寺庙及教会甚至慈善机构,因为具有相当的规模,及具有相当的行政能力,义工参与其中,藉由学习弥补自身能力不足;而且如是单位是由四面八方的善心人士所聚集组织,各人均有各人的背景和人脉,因此除学习行政能力外,尚可扩展不同的人际网络。再援引功德面论,共善力量除可发挥一己之善外,更可依此功德,由一化十,由十化百、化千,影响社会,迈向祥和,力挽既倒之狂澜。

金钱与感情是人生大道上必须接触的课题。身为义工,金钱是为弱势而捐献的,感情是为大众福祉而奉献的;因此藉之练习无私心态,为人生真正的快乐迈进,所以快乐不是获得的多,而是奉献的多。

再举一例供思考:花费百元购买顶级面包享受与将此面包供人享受,同样的物品,获得的快乐必然不同,因为供人分享,从其满足笑容的回馈,必然胜于肉躯上的满足。总言之,义工奉献己力为社会谋福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布施所得的功德,是无分金钱或力气的,仅要保持奉献无私的心态,必可从德善功德得到圆满人生。

第二十四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6月9日岁次癸巳年年五月初二

郑生金发问:经典有云:【无极既生太极,两仪又分三家,万物由此而生,又复由此而灭,何不令其不生不灭,以免血流满地,骨脱如山,岂不甚幸。】上天有未卜先知之慧力,原灵下放,坠于五浊恶世,定会贪恋酒色财气,轮回不休,那么下放【原灵】意义何在?又须如何行持,方可回到仙乡?

解答::子会开天,丑会辟地,寅会生人。原本天地人之所以列为三才,乃是清净无染,依循轨道运行而长生久住。所以 无极老母鉴于世间清静,差下九六无着之原灵,促以与肉体结合,岂料五常失真,肉秽原灵,因此紧急断除回乡途径,避免污染上界清静,以及藉以变异之灵之肉磨练,以期寻回清澄原灵,自可明白归乡之路,此乃原因之一。

其二,原灵本是一团无杂无染的能量,能量聚合必然产生能量以外之能量,甚至杂质,因此,必须透过一番清洁外力,方可恢复本真,此理犹如研磨璞玉一般,方可将原灵一点灵光,提升为灿烂的火炬。简言之,即如一般公司升迁制度,由底层工作员直至经理等等职位,原灵藉以磨练方可上证高真之位,进而达到不生不灭。

原灵降世,【魔】混其中。因而魔性诱惑纯真原灵尝试五毒,一试成瘾,因而在人身大患侵扰原灵的当下,必须藉由道德修养,阻绝原灵一再遭受荼毒。所以回乡的方法之一,即是践行道德,避免再度积累罪业,坠入无底深渊。

转轮既久,善恶业力交迭,因此实践道德修养,避免加业。然则,尚须考虑夙世种种,此是回乡之道路另一必须实行课题,意即行功立德消弭夙事恶业。上天悲悯,亦轮番指派佛仙倒装救世,更有如贵无极证道院,超拔灵魂之殊胜法门及诸多殊例可以消灾解厄。因此,现下虽是三期末劫紧急时刻,亦是早回仙乡的终南快捷方式,世人理应善加把握。而贤生所列之问,关键即在不生不灭;欲求不生不灭,不经道考无法成就。

第二十五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6月16日岁次癸巳年年五月初九

庄生山木问:老子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但对修行的人而言,若无肉身,如证道院修士一样,如何缔造三千功八百果呢?

解答:贤生之问,恐有着相之虞。行功立德并不限囿在肉体执行,倘有,也仅限于财施,法施及无畏施则不在此限。比如:一般神祇如何积功累德?即是藉由灵感默引世人,或适时点拨贵人,俾使消灾解厄,趋吉避凶,功德即由此而缔造。

以贵无极证道院的修士而言,自贵堂主席拔荐脱离幽冥起始,修士的累世善恶功过,均由关主席一肩担待,仅可供幽冥对证,而一切业报皆悬置,不可催讨。入院后再由无极天诸高真谆谆教诲,潜消知障,俾以澄澈的灵魂恭候上苍玉旨颁叙果位,再至任所依潜修之灵慧普化众生,藉此消弭自身累世业障。因而入院后至完全潜消累业期间,阳世亲友皆可酌力造功回向。既无肉身,则减少造业的机会;既无肉身,消减肉欲;且因澄澈璀璨之灵,所造之功德一定丰硕。

人身是患,因为肉体的七情六欲不断袭扰所致,因而不可使患坐大。因应的方法只有勤修大道,俾使少私寡欲。然则,肉身已成患,道家因此崇尚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修道。但是无为乃无所不为,如天地依照轨道运行,明白自然而然的道理,并非径走偏邪,放浪形骸。不过也有因为这种理由,成为享受眼前利欲短暂快乐的搪塞修道借口,但试问如是之辈,遭遇生死大关时,是否依然豁达呢?

人身既为患,则当依患的盲点修治,返还清静本心。人身虽是患,但藉肉体行功立德造功容易大成;而灵魂虽无患,不过逢遇造功的机会并非容易。所以,世人两权相较,仍然要以藉假修真为重点,修至肉身无欲,诚如灵魂造功(过)一般时,功德成就近在眼前。

第二十六篇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6月30日岁次癸巳年年五月二十三日

余生明顺问:凡人落土,八字走入福运时,未必畅达己意而得福禄。所以恩主时常在各地善众的专案呈疏批示:【应多行德累积福禄或财禄资粮。】然则,世俗旧有观念,是静待运入福运时,福报不求自得,圣凡观念迥异,所以恳请释疑?及如何面对舛运?又福运来时有什么征兆?

解答:运势有高低起伏,是因为夙世所造的善恶因果;善事多,今生显成福报亦多;恶事多,舛运亦绵。但是世人必须有个正确观念,善恶事均有细分大小,以量化简述,有人福报可显为百分,有的却仅止五十分,这攸关善事发心大小及行愿短长,分别显就不同赏善罚恶的定理。

福运——福可消灾。然则,福报包含甚广,所以未必尽如己意。比如:显于财帛上,未必显就身体健康,所以有的人卧病在床,仍有财帛收入。再换言之,福运可以是一个点,亦可以是个面,因此,须仰赖【项目】针对祈愿显成。

财禄——财可分为正财及偏财,禄则为正财。之所以必须培德转化,是因为有的人有财无禄,有的人有禄无财,有财无禄必然左支右绌,因此,必须由德转化增生。

世俗有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之所以无【福双至】,是因为世人少有珍惜所拥有的,反而对痛苦刻苦铭心,因此,事实上福与祸的显成,均不是仅只单一项,是世人感触不同。比如:想要成功,必须先自我充实,在自我充实阶段里显就的贵人,难道便不是福报了吗?因而由此反论,祸事如果小恶不行,难道会酿成大祸吗?

综合而论,面对舛运,唯有以功转化为福,削减或缩短舛运期限。在人事上必须安守本分,并时时转念,思考正向道路。福运显成的征兆即在于行事上,信心把握十足。【专案呈疏】即是转化功德,使遥遥无期之福运,依祈祷时机显成,所以贵堂主席有如是开示。

第廿七章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7月7日岁次癸巳年年五月三十日

庄生山木问:修持为防吾心放逸,进而观照自我,然则,观照当下又造成心理上的负荷,无法全心放下,此间应如何拿捏?

解答:防吾心放逸是处理【当下】的课题。不过世人往往因为情境牵引习气发用,进而忽略道德及生命的意义,以致任由习气左右浮沉妄念之中。那么应当如何控制或摆脱习气呢?答案是内化道德。道德如何内化?

内化功夫犹如治水,必须导引水流而并非任意建筑沟渠,因为水的力量总是超越想象,强硬改变必然溃堤。所以,内化道德不能强硬规范肉体需求,否则精神容易败坏,且越防放逸更会放逸。

防心放逸与观照自我是不可分割的。观照是静态,犹如良知本来具有;而防心放逸是动态的,犹如良能亦是本有。只是修子为求精进,任意分割,以为方便修行,却又带来困扰,致使心无法静,且有繁杂事务,如江水般滔滔不绝。防心放逸以精进的观照,应该时刻进行,而非待至夜深人静方为求观照、为防心放逸而进行的功夫。比如:人我关系,是由语言和非语言(动作)进行沟通,如能时刻观照,必然在轻佻或不善言语发生前实时遏止,所以防心放逸则是观照自我。

世有云:【面对他,接受他;处理他,放下他。】接受与放下是心念上的改变,面对与处理是实践的功夫。所以不论修道与否,凡事均应有知行合一的概念,否则当下无法解决,又羁绊过去,想象未来,诸事必然萦心无法放下。

观照自我无法全心放下,是因为仍然无法看清事实真相——什么是事实真相呢?即【本来无一物】——所以执于过去、现在、未来、不可追、不可存、不可有的妄念执心。

篇后语

南极仙翁  降

中华民国102年7月21日岁次癸巳年年六月十四日

圆融的智能,是学习、思考与实践为一炉的成果。学习是无止境的,正如学海无涯一般,但总有起于足下的开始,这个开始就是基础;基础即修习基本道德,从人道起至天道。思考即从学习的盲点及不足着手,时时反省,便是思考的要点。实践即以学习和思考所得付诸行动,行动确实后再由学习、思考、实践成一个环状循环,逐步圆融智慧。

慈悯的天德降赐凡间千宗万脉,因此求道问学,人人必有因缘所在,只是修道过程并非人人顺遂,甚至必然面对诸般考验。不论从师论学、依书学道或者皈依宗教,皆必须把持原则:

其一、不可违逆善良风俗及阳律。

其二、尊重自己,爱护家人(他人)。

其三、方是精进道学,信受奉行。

之所以有三点原则:其一、违逆阳律则犯业,修有何益?其二、尊重自己,他人才会尊重你;爱护他人,他人才会相对爱护。尤其与家人相处无法圆满及和谐,修有何益?其三、能够完备基本人道,面对浩海奥义,方能游刃有余,因为大道为人而传,在细微点滴之中皆是道。

《醍醐灌顶》藉由十方提问而释义,俾使解决世人修道与生活抵触的盲点。然则,道理与生活诸事毕竟有不同的理想境界,但本书之着,是以浅白语义连结繁杂,试图唤醒迷失的世人及迷惘道中的修子,因此,偶有偏于道学,偶有着重生活,是因应五花八门的世间对症释疑。

开着至完功,提问有如雪片飞至。然则,天下无有不散之筵席,些许遗珠提问,已有配套呈请上苍伺机挥鸾解破迷团,以解世人之思惑。另者,在修学的过程,世人仅要禀持【圆满人道再臻至天道】的原则,不为【道】理所囿,凡事必可迎刃而解。最后至盼付梓后广泛流通,因为一二人之疑,必可解千万人之惑。



弥勒佛  降

中华民国102年8月4日岁次癸巳年年六月二十八日

形容一件事物,可以用文字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描绘出轮廓,但是不可讳言,种种方式皆是以不完全的圆融描述,所以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比如:文字语言的翻译。不同物种有其沟通的语言或频率,强以翻译为所知的文字语言,必然与原作者产生差异。毫厘之差,再加上毫厘之差的学习和体悟,结果一定产生矛盾或失真的事实。

文字语言的阐述,是提供方向及观念,并非博学强记即可体悟原义。作学问如此,修道更是如此。经典教化提供宗旨及目标,并非强记经典文字即可一跃升天,而是藉以体悟在日常之中,否则一味仿效文字而不能体悟,则与印章无异。

比如:二十四孝乃宣扬孝道,但是倘若效仿割股疗亲的行为,岂不贻笑大方?人虽生而平等,环境不同却是不争的事实,能够掌握观念付诸实践,并在不同环境中善尽及发挥所知的道学,才不负诸多善知识的阐述。

道可以讲得博大精深,也能够以平淡无奇的文字铺陈。然则,所讲所写皆是道,所以修道不是枯木死灰,更不是遥不可及,反而是最接近生活的道理。比如:爱惜物命是道;疼爱子女是道;桌椅的材质及使用也是道。因此,修道不必拘泥道脉或种族及生活环境,付出真情修学道理,便已步履道程。

《醍醐灌顶》以贴切平浅的文字,阐述善诱世人向善修行,且是书环绕在【先人道后天道】、【行胜于学】的脉络阐述,无非欲使世道由家庭影响社会逐步祥和。所以,不必过度执著名相,而当以点点滴滴的内容实行在日用,如此一来不被名相执役且可体现道理,方不枉仙翁往来天凡的劳苦。

希盼世人阅书有得,得而行,行而宣化,不仅自身获益,更让世人同沾法喜。略言至此是为跋。

弥勒佛跋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癸巳年六月廿八日



观世音菩萨  降

中华民国102年8月11日岁次癸巳年年七月初五

承平之世,民康物阜,修道问学俨然是调剂生活、慰藉精神,可有可无的活动。动乱之世,兵马倥偬,民不聊生,修真求道似乎成为逃避乱世、追寻自我,缁珠必较的解脱课题。现下之世,是承平或动乱无法定义,但是三期末劫紧临身后,却是不争的事实,世人如何自处且可获得圣凡兼修的机缘,唯有赖宗教善知识的教化宣扬,方能在似是而非的时局中求得安身立命。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事人】是人道课题,短短两句即可道破本书意旨。然则,上苍为劝化世人,所以藉由人道蛛丝马迹,道破深奥的天理,无非欲世人从花花世界的人我关系、亲友往来间,体会天道即在生活。然而,人道林林总总,毕竟仍是假我虚幻的假象,但若可在假中得真,便可迈入天道路程。

对于人道,必须拥有积极参与的态度,因为命非常人可以臆测,必须修身以俟命。为何当修身?身即矛盾的假我,既知天道为善,则以矛盾的世间混浊应付,所以人间被称为苦海。种种磨练乃至所有自身的、他人的小奸小恶,都是因应天道之善所演,令世人明白曲直是非。比如:乐,即是苦后得到的感觉。诸此种种在人间引现,所以欲修天道,必由人道开始。

《醍醐灌顶》乃是际值叔季应运降着的宝筏,因为千宗万脉各个阐述方针也有差别。由贴近的人道思想作为立言宗旨,因此,本书符合各教脉研阅学习。希望付梓后广为推行宣化,众生齐获善知识,而在浑噩不明的时局下,获取解脱之道。言尽于此是为跋。

观世音菩萨跋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癸巳年年七月初五日



燃灯古佛  降

中华民国102年8月18日岁次癸巳年年七月十二日

今昔、生死、你我等等生命课题,萦绕生活周遭,并且时常成为谈论的话题。有的持以儒家思想——立德、立功、立言;有的以道家观念——清静无为与崇尚自然;有的以佛家为基础——慈悲、平等、爱护生命。

林林总总的思想道法,在生活中写实地发生,所以应以何种立论为基础,时常令世人莫衷一是,进而感叹道法难修,生活困难。

不同的时间、空间,必然有一符合的法门应运阐扬大道,俾使世人内心有所依归,期盼超脱生死。因此,修行不必拘泥而成画地自限之法执。纵然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下,有门畅然兴盛于世间的道脉,如是道脉当然也无法尽数符合大众信仰,这情况是因为自我生存环境客观条件不同,所以修行不可如枯木死灰,应当灵活运用【道理】,才不会陷入夏穿冬衣,不符现实的窘境。

人自降生大千世界,一生的人格特质绝大多数是受家庭影响。家庭是由亲情伦常架构而成,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五伦观念,已然深植既有的传统之中,但生活即当局限伦常思想吗?亲眷友朋来往当遵循。在争吵时,或可依清静退让、不与世争的道家观念应付;在夫妻间,则可以佛家平等、无有男尊女卑概念相处。诸此种种,每个教脉有其宣扬的中心,倘若可以触类旁通,专一教脉,当然最佳。但事实上可以接触学习种种法益,实践予生活仍然可使人道圆满。待事事圆融精进,信仰中心必可游刃有余。

南极仙翁着造此部《醍醐灌顶》圣书,藉以历经数度混沌之阅历,看尽世间冷暖及浮沉,以最中肯不偏之言论阐述道理于生活点滴,乃期世人圣凡兼修。因此圣书问世,必然洛阳纸贵,人人争读,成为生活上解惑的良师益友。满盼付梓后广为传播,利益众生。言尽于此是为跋。

燃灯古佛跋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癸巳年七月十二日

(全书完)

▲▲▲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社 址:台中市北屯区大坑横坑巷46号之2 ;

电子信箱: luanyu_406@yahoo.com.tw ,或 luan.yu@msa.hinet.net

网站 ; http://www.luan-yu.com ;http://luan-yu.com ;

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luan-yu ;

想要更多圣书鸾书,请发邮件至526624934@qq.com索取。

http://user.qzone.qq.com/526624934/main

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app=1&cid=2#

http://blog.sina.com.cn/u/3238049035

鸾书QQ群202598322,QQ群共享112441999,(此群提供圣书下载服务,在群共享里,可下载完圣书自愿退出该群),里有大量鸾书圣书下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1584.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理解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1、 换手率是指个股日成交量与其流通盘的比值,它反映了个股的活跃程度,在实战操作之中,对量的研判是非常重要的,换手率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指标。其原理和方法: 大家知道,热门股的重要特征是股价表现活跃、成交量

手机刷机是什么意思 手机刷机线

刷机是什么意思刷机就是给智能手机重装系统,进行系统安装的操作。就像是给自己的电脑从新装系统一样,刷机的目的在于提高整机运行性能.升级原来的系统,能够修正系统bug让手机运行得更加稳定.更换自己喜欢的版本.删除官方手机自带的一

Macd金叉是什么意思,Kdj金叉是什么意思 macd kdj rsi金叉选股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Macd金叉是什么意思,Kdj金叉是什么意思这俩个问题。首先大家要长得,股市技术面上看,是存在金叉和死叉二种概念的,金叉的出现一般意味着上涨,死叉的出现一般意味着下跌。但这里建议大家看金叉或者死叉时,不要只看日K线,还

4G网络是什么意思4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 q板上市是什么意思

4G网络是什么意思4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简介4G网络是什么意思4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中国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技术诞生了,而且是中国人的技术!国人该为之骄傲!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技术统称为4G网络,世界科研人员还在研发当中!也是未来

声明:《醍醐灌顶 醍醐灌顶什么意思》为网友剪不斷的情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