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类玉石
SiO2类玉石包括由显晶质石英微晶组成的芙蓉石、东陵石;由隐晶质石英组成的碧玉、玛瑙、玉髓等;非晶质的含水胶状蛋白石(欧泊);二氧化硅交代角闪石、蛇纹石石棉等而成的木变石;SiO2置换交代形成的硅化木和其它化石等十余种。
一.主要品种
可分为非晶质体和晶质体两大类。
㈠非晶质体玉石
非晶质体玉石除了前面所讲的欧泊外,还有天然玻璃(Obsidian)。
天然玻璃为非晶质玉石,包括黑曜石和莫尔道玻陨石,化学组成相当于花岗岩的成分,60%~75%为二氧化硅,30%~25%由氧化铝、碱金属和铁组成。
黑曜石的物理性质为:
1.颜色:褐至黑色,呈斑纹和条带状。
2.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
3.光泽:玻璃光泽。
4.硬度:5。
5.密度:2.40g/cm³(2.30~2.50g/cm³)。
6.折射率:1.50 (1.48~1.52),单折射。
7.天然玻璃内常见造岩矿物微小晶体,树枝状微晶及圆形、长形气泡。
8.亚种有雪花黑曜岩,在黑色背景上布有白色微晶圆斑,银色和金色黑曜岩,具白色、黄色调的光彩。
黑曜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比较著名的产地有墨西哥、新西兰、冰岛、匈牙利、希腊以及美国。
莫尔道玻璃陨石(Moldavite):其名称来自希腊文“熔融”,因1787年首先发现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莫尔道河,并因此而得名。一般认为是由石英质陨石坠入大气层后,剧烈燃烧并快速冷却形成的。它的外观类似于微黄~绿色橄榄石,就成分和性质而言,莫尔道玻璃陨石和黑曜岩大致相同。
㈡晶质玉石
1.微晶及隐晶质类
主要有玛瑙(Agate)、玉髓(Chalcedony)、碧玉(Jasper)、木变石(Tiger’s-eyes)等。
组成玉石的晶体呈显微粒状和短纤维状等。结构均匀无条纹和条带的称为玉髓;有环带、条带的称玛瑙;其中含粉砂及粘土矿物的多彩石称碧玉;呈密集纤维状的称木变石。以下分别对各亚种的特征作简单介绍:
⑴玉髓:是一种以玉髓矿物为主,并含少量蛋白石和微粒石英的矿物集合体,其成分主要为SiO2,隐晶质,硬度为6.5,密度为2.58~2.64g/cm³,折射率为1.53~1.54,玻璃光泽,颜色变化大,并按颜色分成许多亚种:绿玉随(Chrysoprase)(亦称澳玉、英卡石)、红玉髓(Cornelian)、肉红玉髓(Sard)、葱绿玉髓(Prase)、铬玉髓(Chromechalcedony)等。
⑵玛瑙:是一种具条带构造的二氧化硅隐晶质结合体,其组成矿物以隐晶质石英为主,有时含少量蛋白石和微粒石英。呈块状、结核状或脉状产出。玛瑙的纹理特征是硬度为6~7,密度为2.60~2.65g/cm³,折射率为1.53~1.54,贝壳状断口,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
玛瑙色彩斑斓,纹理奇特,历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是中国传统四宝(玉石、水晶、珍珠、玛瑙)之一,至今,珍珠玛瑙仍是宝玉石的代名词。
“千样玛瑙万种玉”,自古以来,玛瑙的划分很细,划分的依据也不一。根据颜色、花纹和所含包裹体等,玛瑙一般可分为红玛瑙、紫玛瑙、绿玛瑙、黑玛瑙、白玛瑙、缟玛瑙、苔玛瑙或缠丝玛瑙、火玛瑙和水胆玛瑙等等。
⑶碧玉:碧玉是一种含粘土矿物的玉髓,硬度为6.5左右,密度为2.58~2.64g/cm³,折射率为1.53~1.54,半透明到不透明,颜色有红、黄、绿、黑等,工艺美术界称肝石或土玛瑙。碧玉除可以颜色为标准作进一步划分外(如红肝石、绿肝石等),还有风景碧玉、血滴石、瑞士青金石等特殊品种。
⑷木变石:是硅化石棉,即原来的石棉被硅化变成纯SiO2后,但仍保留着石棉纤维的外观,是平直密集排列的纤维状集合体,不透明,丝绢光泽,硬度为6.5,密度为2.78g/cm³,折射率为1.53~1.54。若磨成弧面形宝石,可产生平行移动的“猫眼”活光。
木变石包括虎睛石和鹰睛石,虎睛石为黄色或黄褐色并具猫眼效应的品种;而鹰睛石是以蓝色色调为主并具猫眼效应的品种。
2.石英岩玉
石英岩玉主要由多晶质石英组成,晶体以显晶质粒状为主,含少量片状矿物。主要品种有:
⑴东陵玉(Aventurine quartzite)
东陵玉亦称印度玉,是一种含铬云母、蓝线石、赤铁矿的石英岩。整体呈粒状结构,其间可见密集的鳞片状、星点状或纤维状包裹体,硬度为7,密度为2.65g/cm³,性脆,半透明,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按颜色可进一步分为绿色东陵玉、蓝色东陵玉和红色东陵玉。
⑵密玉:亦称河南玉,是一种含铁锂云母的石英岩。物理性质同东陵玉,但于颜色只有白-浅绿色。
⑶京白玉:因最早发现于北京市郊区而得名,是一种含白云母的白色石英岩,粒状结构,物理性质同东陵玉,颜色以白色为主。
⑷贵翠:因发现于贵州省晴龙镇大厂而得名,是一种绿色高岭土石英岩。
⑸台湾翠:因产于台湾省而得名,是一种呈蓝色的石英岩。
⑹砂金石:一种含云母片岩或氧化铁矿物细片的石英岩,因其内有金星般的光芒闪耀而得名,又称“金星石”。
⑺硅化木:硅化是指埋葬在地下的植物因硅化作用,其次生木质部组织被二氧化硅所交代,并保留有木质残余结构的一种木化石。当植物(主要是乔木等树木)被沉积物埋葬后,由于缺水,木质不易腐朽,在石化的过程中,被二氧化硅等矿物交代并保留了树枝的外形和结构。品质好的硅化木主要产在欧洲各国、美国、中国和古巴。著名的硅化木则产在中国新疆奇台县城北150km处将军戈壁滩上,分布有1000多棵大小不等的侏罗纪硅化木,最大直径2m,年轮和树皮纹理都很清晰,叶脉可辨。
二氧化硅是硅化木的化学组成,同时常含有铁、钙和磷等元素;硅化木有土黄色、淡黄色、褐色、红色、黑色、灰色等多种颜色,常见的为黑色、灰色和褐色;硅化木抛光后呈玻璃光泽,不透明,摩氏硬度为7,密度为2.65~2.91g/cm³。
硅化木的品种主要是根据交替物的成分来划分的,一般划分为三种:玛瑙硅化木(以玛瑙成分为主的硅化木);蛋白石硅化木(成分以蛋白石为主);玉髓硅化木(致密的二氧化硅交代成的硅化木)。
硅化木的质量可以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具有清晰木纹(树干的分枝、节结及表皮木纹等)及硅化程度的高低来评价。
颜色艳、光泽强,具有木质纹理,硅化程度越高为上品。
⑻芙蓉石(Rose crystal)和水晶(Rock crystal)
这是两个比较特殊的但的确较广泛用于玉雕工艺的品种,它们由晶质的SiO2组成。芙蓉石为块状晶质石英,水晶多为单晶体。因而严格的划分,它们是宝石而不是玉石。三方晶系,前者晶体为块状,后者为柱状,通常由六方柱体及两端的正负菱面体组成,晶面常呈明显的水平条纹,硬度为7,密度为2.65g/cm³,折射率为1.544~1.553,双折射率为0.009,色散为0.013,一轴晶正光性,玻璃光泽。
①芙蓉石:是一种粉红-深红色,半透明-透明的石英块状体,习惯上也称蔷薇石英。
②水晶:是具几何外形的单晶质材料,品种很多,如根据颜色可分为水晶、紫晶、黄晶、烟晶;根据所含包体可分为发晶、水胆水晶、乳石英等。
二.产状及产地
SiO2类玉石分布范围广泛,矿床类型丰富,有热液型(欧泊、玛瑙等),沉积型(玛瑙),伟晶岩型(芙蓉石),变质岩(京白玉、东陵玉、密玉等)。限于篇幅,此处择主要几种予以简单介绍:
㈠玛瑙:玛瑙矿床主要分布于基性和中性熔岩被中,有时分布于次火山侵入体和凝灰岩中,属热液型、沉积型和砂矿型,以热液型为主。含玛瑙和玉髓矿带多出现在中基性喷发岩系的多孔隙(杏仁状)岩石地段和熔岩破碎地段。玛瑙和玉髓充填于熔岩被的原生气孔的多节理交汇处和裂隙膨胀处。
玛瑙产地广泛,几乎遍及全球各地,红玛瑙主要来自巴西、印度、乌拉圭和中国云南;条带玛瑙和黑玛瑙主要产自巴西,马达加斯加和乌拉圭;苔藓玛瑙主要来自印度和美国;灰白色玛瑙主要来自格鲁吉亚、冰岛、印度、美国和中国。中国的玛瑙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新疆、湖北、广西、湖南、云南、西藏和江西等省区,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最著名的产地当推阜新。南京雨花台所产的雨花石也以玛瑙为主,同时也包括玉髓以及色泽艳丽的火山岩、碧石等小砾岩。
㈡芙蓉石:芙蓉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脉中,属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芙蓉石分布不广,世界上优质芙蓉石主要产于巴西、斯里兰卡。缅甸产猫眼芙蓉石。此外,美国、西南非洲、马达加斯加等地亦产芙蓉石。中国芙蓉石主要产于内蒙古和河北,其次还有新疆、陕西、湖南、广西、四川和江西等地。
三.主要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玛瑙的鉴定:玛瑙的鉴定比较容易,由于其属低档玉料,市场上仿冒的现象也不多。它特有的环带状构造构成了典型的鉴定特征。此外,其物理特征也能作为进一步验证的依据,在玛瑙鉴定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1.玛瑙与玻璃的区别:只要稍加注意,由玛瑙的结构构造和玻璃的非晶质性、含气泡等很易将它们区别开来。
2.天然玛瑙与优化玛瑙的区别:市场上的许多红玛瑙都将天然无色或颜色不好的玛瑙经焙烧优化而得到的。与天然红玛瑙的区别主要在颜色的分布上,焙烧红玛瑙的颜色相对均一,色带的边缘多呈渐变关系,没有天然红玛瑙的条带那样分明、清晰。不过焙烧红玛瑙在性质上与天然红玛瑙相似,颜色也不会改变,价值也相近。因此,多数情况下不予鉴别。
玛瑙的评价:玛瑙以颜色、透明度、块度等为分级标准,另外还要考虑水胆玛瑙的工艺性。对成品而言,还有考虑色泽的搭配和俏色应用的合理程度,主要是考虑其艺术价值。中国的玛瑙原料分为四级:
特级:红、蓝、紫、粉红、透明、无杂质、无沙心、无裂纹,块重4.5kg以上。
一级:红、蓝、紫、粉红、透明、无杂质、无沙心、无裂纹,块重1.5kg以上。
二级:红、蓝、紫、粉红、透明、无杂质、无沙心、无裂纹。
三级:红杂色、棕黄色、浅紫色,透明稍有裂纹,块重在0.5kg以上。
——百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