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春季,我国家又闹腾起 “批林批孔批周公”来了。
这回运动的矛头,被认为是直指周恩来总理而去的。
一时间,东风吹,战鼓擂的。一直闹腾到昏天黑地,乌烟瘴气,还倒海翻江卷巨澜著哩。
运动中,还特地树立了一个反面标杆儿人物,即冶金部的高扬文伯伯。
相关材料,一直下发到基层各单位,又是按语又是神马的。还煞有介事,忽忽悠悠地说,这回,江青同志和文元同志,都对这东东神马神马了。
按当时的话来说,高扬文伯伯的性质,已属于“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对群众有刻骨仇恨”了。
一晃快四十年了。
高楼上,电脑旁。
回首往事,依然是后脖颈子发凉。
当时我还在五七干校里混事儿。
依稀记得,传达听完了,就已经体察到,这回可又是个大事不忒好了。我咋琢磨高扬文伯伯的反动言论,咋觉得还真是忒对咱的心思了。而且,类似的话,在公开、半公开的场合里,我老爸也没少说过啊。
完了,这回怕是逃不过去了……
果不然其,木多久,运动就进入到了联系本单位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实践的实战阶段。
我老爸这只“死老虎”,终于不用再吃老本儿了,终于又被忽悠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了。
于是乎,我老爸不但是黑榜提名了,而且还一举就荣登了榜首。成为了天下武林大会下辖神马总舵(丐帮?洪门?不管那么多啦)的高扬文。
于是乎,响当当,硬邦邦,大会小会,一场接一场。
多灾多难……还真就是个多灾多难了。
还好啦。当此之际,林副统帅早已淹没在温都尔汗许多时日了。人们已不像在文革之初,被红汤儿灌得稀里糊涂地了。
从外面上看,运动闹得轰轰烈烈的,我老爸再一次彻彻底底地坏坏掉了。
可深入进去,就不难发现,人心向背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儿了。
尽管迫于政治高压,人们在批判会上往往还需要演演戏。
可在日常生活中间,嘘寒问暖的,往家里塞东西的,已多至不胜计数。
歌词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哈。
小常叔叔,还是我老爸专案组的成员呢。依然是习惯性地带头违反组织纪律。
家里炒菜的时候,常常炒两盘菜。菜心儿炒一盘儿,端给我老爸老妈吃;菜帮儿炒一盘儿,留给自己一家四口儿吃。
司机、厨师家的阿姨们,大多是家庭妇女。没神马文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可但凡能弄到点儿稀罕东西,神马大鹅蛋啦、双黄蛋啦,就跑过来往我老妈的手里塞。
总而言之,这还真像极了毛老人家名句中所描述的: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当然,也有趁机登堂入室,做慷慨激昂状的。这也恰是我撰写这篇博客文的立意之一。
但事先申明,本文只想对那年那月间的一段往事做些回顾,进而尝试着对当时微观社会层面中,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现象,给予适当的解析。
咱们只说事儿,不对人。
基于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具体行为人的隐私,干脆,我把他们统统整成为木名木姓了。
欧耶。
咱接茬儿往下忽悠哈。所谓嫡出、庶出,古已有之。
简单讲,也就是大老婆生的,是嫡出;而小老婆生的,就是庶出。
然而,到了1949年之后,这事儿就被演变得有点儿拐弯儿了。
进城了,一些老同志们相继换了老婆了。这一换,就把现任老婆生的孩子,统统归类成嫡出了。
而被换掉的乡下老婆所生的孩子,则往往沦为了庶出。庶出的孩子,往往挺可怜;搞得不好,甚至连家门都冇得进。
江山坐稳后,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的来。
而且,运动一来,还就往往伴随着新的坏坏被揪出来。于是乎,老婆离婚,改嫁,统统被演绎成为了时代新潮流。
也有因为感情不和,抑或是向老同志学习了的。反正不管咋说哈,是把乡下的老婆,换成了城里的老婆。
就这样,一个个家庭被重新组合了。而组合前出生的孩子们,往往就被庶出掉了。或被寄养在老家,或被安置在了神马地方,反正是没可能经常出没于新家庭之中……
那时候,还正时兴著“老婆一个,孩子一帮”的基本国策。
只可惜,孩子生多了,工资就不够用了,就养不起了。
于是乎,不得不摘出一两个,送回老家去。
从此后,大院子弟,被一撸到底,成为人民公社的小社员了。
再到后来,凡此种种,一旦跻身五七干校,就成为了本文所谓干校“庶出”弟兄中的一员了。
借助于嫡出、庶出,这两个老词儿,我们大致可以把干校里面的知青们,划分成为两个基本类型。
一是所谓嫡出兄弟。
他们大多生长在机关大院儿里,持北京居民户口。随父母下干校后,成为了五七干校的知识青年。
在“说说咱干校知青的私房话”等博文中,我曾讲到过,下干校后,出身好的,或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回北京参加分配,或当兵上大学,或被安置在了三线工厂……反正是陆陆续续地离开五七干校了。
剩下来的,差不多就剩一帮子可以教育好和不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了。这些可以教育好和不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统统可视为嫡出弟兄。
再就是所谓庶出弟兄。
印象中,刚下放时,干校里好像还木有所谓庶出弟兄。
他们好像都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陆陆续续转到干校里面来的。
在我干校,但凡庶出弟兄,均来自于寻常百姓家。
他们或生长在离异了的残缺家庭,或从小被送到了农村寄养。
反正是,统统地木有生长在机关大院儿里,也木有北京居民户口。
最为典型的,则干脆是农业户口,人民公社社员。
在五七干校里,在广阔天地,无所作为之中,嫡出、庶出的弟兄们,有著不忒一样的生存逻辑。
我甚至觉得,他们连做的梦,都不忒一样。
也许吧,就因为个这,运动来了,彼此间的立场、观点,还真是泾渭分明极了。
干校杂忆·杂类
我们走在不忒光辉的五七道路上
被知青
说说咱干校知青的私房话
知青和学生
我的“私塾”
踏雪谒柴门(上)
踏雪谒柴门(中)
踏雪谒柴门(下)
未列入名册(背景篇)
未列入名册(人物篇)
嫡出,庶出(上)
嫡出,庶出(下)
五七干校数九天
手抄本
黄集往事
黄集的书店
料姜石(上)
料姜石(中)
料姜石(下)
干校水经胡乱注
在冇得禽流感的年代里
计委干校餐饮业实录
大钐镰
嗷……嗬嗬嗬
心有灵犀
闲侃花生
烧砖记
烧砖记(续)
烧砖记(终结篇)
打渔啥家(上)
打渔啥家(中)
打渔啥家(下)
尿素服
N年藏的水果糖
捕蛇者和不捕蛇者说
保护青蛙
考据吉斯-5
老照片(续)
夜逛南阳城
游襄樊·大搬家·围观朝鲜电影《卖花姑娘》
五七干校轶事
老邻居的话
有关国家计委五七干校的另外几个专题分别为:
干校杂忆·父辈,参见【童铣伯伯】
干校杂忆·二连,参见【劳改营】
干校杂忆·泰山庙,参见【校部(后勤连)的菜园】
干校杂忆·城乡之间,参见【一段有关泰山庙的掌故】
干校杂忆·网络中的五七干校,参见【网络中的干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