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的魅力
九畹
写人,总是离不开描写人物的外貌,因为接触一个陌生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人物的外貌。外貌描写也叫作肖像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外形——长相体态、衣着打扮、面部神态的具体描写,把人物的模样勾画出来。在记叙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虽然不是文章必须有的,但它能增加文章的形象性。
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好的外貌描写,不仅能够真实地、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外貌,给人以立体感,而且还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使读者有活龙活现、栩栩如生的感觉。鲁迅先生是外貌描写的大家,如孔乙己、闰土、祥林嫂这些人物形象今天依然充满魅力,其外貌描写作用功不可没。
描写人物外貌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外貌是人物个性特征的外在表现,人的衣着、神态,常常能透露出人物不同的身份、精神和气质,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成功的典范。孔乙己一出场,鲁迅先生写道:“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外貌描写文字并不多,但让我们捕捉到了十分丰富的信息:孔乙己穷困潦倒、受人欺侮、不善营生的生存状态;懒惰、虚荣、死爱面子的性格特点。由此,我们对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但因为没有能够进学,使他成为鲁镇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一方面,他受封建思想毒害,鄙视劳动以及劳动者,另一方面,作为科举制度牺牲品,被爬上统治阶层的同类所抛弃,孔乙己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统治者和劳动者夹缝里挣扎。社会的不公,自身性格的缺陷,使他的命运悲剧无法避免。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孔乙己性格和命运被步步推进,作品结尾孔乙己再次出场,是被丁举人逮住打折了腿之后,残、病使孔乙己彻底困顿。先生第二次描写他的外貌:“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一段外貌描写,让人们看到了读书人丁举人的狠毒凶残和孔乙己结局的悲惨。孔乙己由从前的“清白脸色”到了今天的“黑而且瘦”,从前是“长衫”,现在是“破夹袄”,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切切感受到孔乙己内心的绝望挣扎和痛苦。身体被摧残断了他的生计,无疑是痛苦的,而“长衫”变成“破夹袄”,却使他的精神彻底毁灭了。此时的孔乙己别说是做人的尊严,就那可怜的一点点的虚荣心也荡然无存了,这对于孔乙己是怎样的一种凌迟之痛啊!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成了一个末路人....读了一辈子书的孔乙己,最终被书误了终身,穷尽一生想爬进那个社会的孔乙己,最后却被那个社会吞噬,孔乙己悲惨的命运令人深思、令人唏嘘。本人执教30年,教授《孔乙己》多遍,每每讲授,痛彻肺腑。这些年来,那位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乱蓬蓬花白的胡子、身穿又脏又破的长衫的孔乙己总是浮现在眼前,拂之不去,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魅力。
若是刻画人物的神态,就要注意对人物眼睛的描写。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是很有道理的。例如《祝福》中先生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十分传神,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另外外貌描写要写出变化。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外貌也不相同,因为人物的外貌往往由于时间、环境的变化和性格特征的发展而有所改变。所以,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就要注意写出这种变化。在一篇文章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不只是写一次,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采取逐步深入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逐渐鲜明起来。如《故乡》中,先生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便是很好的例子。
人各有貌。外貌描写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写,方能不雷同,才能真实、鲜活,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