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猪上树 母猪会上树

猪没有错,你错了

但是,历史上试图让猪上树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来随便看几个。

秦末豪杰并起,牛人无数,刘邦将他们一一灭掉,但是,刘邦选了一个柔弱的刘盈做太子。照理说刘邦不止这一个儿子,而且做了多年政治流氓,不可能没有这点儿鉴别力,换个强悍点儿的儿子不就行了。可是在张良等大臣力荐,商山四皓等“社会名流”也纷纷愿意充当高级顾问的情况下,老刘决定让儿子试一下。结果毫无悬念:吕后专权。如果不是老刘家运气不错,汉王朝没准儿也二世而亡了。

李后主的词写得多好啊!“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真是千古绝唱啊!可是他不是当皇帝的料,国家被灭了,老婆也被人抢了。

清朝道光年间,清政府面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英国人打到家门口,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对于道光来说,选择接班人决定着帝国的命运。但是,道光选择了貌似忠孝两全的咸丰,而放弃了雄才大略的皇六子奕?。结果致使太平天国运动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相继发生。如果不是接盘手慈禧早年还算治国有方,清朝没准儿连同光中兴都看不到就灭亡了。基本上,道光这个选择就是把清王朝直接送进了棺材,从而丧失了挽救清朝的最后机会。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人总是干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比如有人说猪为什么上不了树,咱们将树砍倒,猪不就能上去了吗?咱们让猪去健身房,给它请个教练,假以时日它未必就不如猴子!这想法的确非常诙谐,貌似诡辩或脑筋急转弯——这么累,干吗不直接找只猴子?猪有猪的战场,猪有猪的尊严,猪上不了树,你硬是让它上树,它上不去很郁闷,你也非常郁闷。你刺伤了猪的自尊心,让猪觉得自己很没用,你是多么地残忍!你不是在给猪机会,而是在伤害它。

别让猪上树 母猪会上树
当你让猴子上树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它究竟是猴子还是猪,没准儿它是打扮成猴子的猪。这世界貌似李逵其实是李鬼的太多了,假货永远多过真货。两千多年前,一个叫赵括的同志一心精忠报国,要灭掉打过来的秦国。他有一个爱好就是依照兵法谈论兵事,不过当时没有大学所以他当不了“教授”。他受将军之权后,带着四十万军队出兵了。结果中秦将白起之计,四十万大军被活埋。自己蠢也就罢了,连累四十万兄弟就不厚道了。

人之初,性本私

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各种“大师”告诉我们一些高深的道理,大师为了能吸引眼球总要给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结论。拿人性来说,有的大师认为人性本善,有的大师认为人性本恶,两种观点截然相反,让人越听越糊涂。

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便产生了特定的动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归纳为5类需求,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求到高级心理性需求排列成5个层次,即生理上、安全上、感情上、尊重和自我实现上。实际上,你可以发现这5个层次都围绕着一个字,就是“私”。人类的本能决定了人最先关心的是自己,然后是子女及其他家人,最后才是组织和社会。所以,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人之初,性本私。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可以看出人终究摆脱不了“名利”二字啊。

大家还记得吃大锅饭的年代吧。我算是赶上了个尾巴,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有猪头肉吃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为什么?是当时中国人民不想努力,不想过好日子吗?不是,那时候吃大锅饭啊,干与不干都一样,所以大家都想尽可能少干点儿,能不穷吗?

企业只依靠员工的无私奉献和不计报酬地干活,不符合实际。但是,企业可以利用人希望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来让他努力工作,而不过度计较短时间内的蝇头小利。

谈到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抗倭英雄。但是,他为什么是英雄,为什么总打胜仗?原因是他理解了“性本私”这个要点。当时,明朝官兵的薪资很低,兵部尚书也就几百两银子的俸禄,当兵的能拿多少?而且抚恤制度也非常糟糕,官府发点儿抚恤银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到士兵家属的口袋里。所以,问题就出来了,大家打仗主要是应付公事,关键是别让自己受伤。能不打就不打,能跑就跑,谈民族大义似乎用途不大。再看倭寇,他们是专业的亡命之徒,靠抢劫为生。几十人组成的倭寇小部队就敢在中华大地上横行,结果是倭寇越打越多,官兵越打越弱。如果再不制止,大明江山危在旦夕。老戚抗倭其实也没用太多招数,只是所用招数都围绕“性本私”这个基本定律。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1.?发奖赏,而且是团队奖。每杀一个倭寇就有银子拿,由战斗小组来分,每一小队杀死一个倭寇,赏银30两,杀死10个300两,杀死100个3000两。戚家军每一小队有12个人,钱也由这12个人来分,岗位不同,分得的奖金也不同。于是,士兵们都愿意从事危险岗位和领导岗位。而且大家的底薪不高,都指望这些奖金过点儿好日子,因而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倭寇赶紧来,来了就杀掉换奖赏,那可是30两啊!过去官兵盼着倭寇别来,现在盼着倭寇早点儿来。

2.?给外快。戚继光规定,缴获了战利品不用上缴国库,全部分掉。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做法,但的确管用。越是罪恶滔天的倭寇抢到的财物越多,官兵杀死他们得到的奖赏也越多,所以士兵们都迫不及待地去打“大”倭寇。可以说,老百姓是草,倭寇是羊,而戚家军就是狼,专门吃羊。

3.?讲究战术分工。鸳鸯阵杀倭寇纯属流水线操作,每个人只要折腾好自己的那一块儿就好了。这让我想起了大雁的飞行,大雁的“V”字形飞行的效率要比单独飞行高出12%。这个鸳鸯阵高出的效率可真不是一点儿半点儿,总之倭寇伤亡的数量是戚家军的10倍。

4.?选对人,然后抓紧训练。戚家军将义乌的矿工作为主要兵员,他们平时就爱搞点儿械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比较过硬,加上打倭寇比挖矿赚钱,报名热情十分之高。而戚家军的战术水平也相当出色,大量地使用火器,并默契地配合。反观倭寇,他们单人作战能力不错,但打劫的土匪能有什么组织,基本上各自为战,这样就成了十几个打一个。所以往往倭寇还没搞清楚情况时就被杀掉了,脑袋被换了30两白银。需要说明的是,戚继光很少给士兵讲“还我河山”“共赴国难”“保家卫国”这种大道理,他只告诉士兵,如果不努力训练,到时候倭寇就要杀你,你不但没了银子而且还会丢了性命。这个做法和曾国藩练湘军如出一辙!

折腾了几年,倭寇就从比蝗虫还多变成了比熊猫还少,倭患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一个政策的变通就可以导致格局的变化。我们不能说戚家军灭倭全靠一两个政策,但是,这种对人性为私的理解确实起到了决定作用,让大明朝的利益和士兵的利益趋同了。

我们可以通过人们希望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让人变得高尚一些,但是,这改变不了“性本私”的本质。所以,就让我们把这个看作用人的第一定律吧!

非我能用之才非才

非我能用之才非才,这话实在是太功利,但的确是事实。三国时代曹操爱才,但也因爱才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居然因为关羽是人才就这么放过了他。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杀了不少人,居然也因为曹操爱才让他走了。此二人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一生都在威胁着曹操的势力。曹操没有认识到,才不能为我所用,即不为才。

我们很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注重人的能力,而忽略了与企业的匹配度。很多领导求贤若渴,很喜欢用所谓的高潜力人才,实际上潜力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是否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个时间限制,总不能怀胎100个月吧!

现在来看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名将——白起。此人杀人无数,最著名的一次是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白起是一个疯子吗?我觉得应该不是,谁见过疯子百战百胜?他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这支部队不能转化成秦军,放他们回去,这一仗等于白打,所以就埋了吧。我无意为白起进行辩护,但他的逻辑是对的,没有这些残忍的行为,秦国永远灭不了六国。

让我们看一下哪几种人才是我们用不了的:

1.?知识结构和要求不符。例如有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非常优雅,但无法和农民打交道,可是你的客户就是一些有乡村气息的人。你能改变你的客户结构吗?如果不行,那你就别用这种人才了。谈一个近代史上的悲剧人物丁汝昌,此人在镇压太平军方面能力出众,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到了提督,没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的知识结构只是带领马队打一些陆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鸿章居然将亚洲第一大舰队交给了他。结果呢?黄海海战,日军一舰未失,北洋舰队重创五舰。威海卫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从此,日本欺负了我们50年!大家动辄将此归咎为清朝腐朽,但是同是清朝官员,冯子材、刘铭传打败了欧洲强国法国,保住了台湾;左宗棠平了有俄国人支持的叛乱,收复了新疆;而丁汝昌却败给了日本,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懂海战,他的辉煌根本不在海上,让他来指挥海战就是悲剧的开始。

2.?心态不对或者说价值观不同。我认识一个经理人,他的老板对他很器重,但他对他的老板很鄙视。当然他不会表露出来,但他内心里觉得他老板的生意太小,也就几个亿的营业额,他过去工作过的公司都是生意额几十个亿的大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工作表现好不了,而他的老板,不可能对手下的鄙视毫无察觉,可能是爱才心切吧,所以没有放在心上。实际上,这个人的心态都这样了,有什么好留的?唐僧去西天取经,他的团队成员虽然什么人都有,但是他们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目标都是去西天。抛开这一点,即使这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不能用。

3.?心术不正。有些人确实有本事,但道德真的太差。明朝奸相严嵩,看一下此人的履历,那叫一个牛:18岁中乡试,25岁中进士,写的一手好字,诗文也颇佳。他少年时地方官出一联:“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他随口应对:“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文才、气势和马屁都在其中,真是无可挑剔。然而,此人心术不正,弄权敛财。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他的结党营私导致大明无比黑暗。《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这种人才你说能用吗?

4.?养不起的人才。有什么资源干什么事,有什么枪打什么仗。有些人用惯了大炮,但你没有大炮,就别死乞白赖地缠着人家不放。有些人拿惯了高薪,吃的是顶级牛排,但你现在在长征的路上,连米都吃不上,你让别人加入,人家真没有兴趣,那就不要过度纠缠了。大炮会有的,牛肉也会有的,所以等有的时候再说吧!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从德国派来了李德,人家可真是打过大仗的,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家说,这种经验咱们红军中谁有啊?李德对小打小闹也看不上,教大家如何打阵地战。但问题是这种仗中国红军打得起吗?别说炮弹,红军连大刀都不富余,很多新兵只能发用竹子做的梭镖。所以,这种人才最好别要。

天才永远稀缺

我非常赞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大师就是大师,这话非常简单易懂而且精辟。如果我说自己和大师不谋而合似乎是有意抬高自己,但我的确非常赞同大师的观点,我愿意为这个观点进行一次中国式的阐述。

有些人读了德鲁克的这段话后认为这是在否认天才的作用,我认为他们走入了一个误区,德鲁克是在告诫大家不要奢望找到太多的天才。天才永远是极度稀缺的,大家渴望成为英雄的主要原因是英雄在现实社会中实在是太少了。如果南宋有20个岳飞,我想赵构就是脑子进水也不愿意对金称臣,但问题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大明多几个袁崇焕,似乎死掉一个也无所谓,但问题也是没有那么多。世界上只有一个乔布斯,因此也就只有一个“苹果”。天才在组织内的意义是1,有了这个1后面的0才有意义。组织要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组织内必须要有天才存在,否则这些平凡的人将只能做平庸的事情。但是,一个组织不能过分依赖天才,因为天才永远稀缺,不可能找到大量天才,何况天才的选择实在太多。巴菲特曾经说过:“比尔?盖茨就是做汉堡也可以成为全球第一。”

所以,成功的组织往往是让聪明的人带着有潜力的人和平凡的人干活,通过聪明人设计的系统让平凡的人也能发挥能力,把有潜力的人逐步变成栋梁。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到哪个部队,哪个部队很快就可以成为王牌军,而李云龙又可以带出一群“小李云龙”。所以,一定要给李云龙这种人适当的空间,注意保护这种人才。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天才永远是稀缺的,因此你不能完全用对待普通人的方式对待他,要给他更多的尊重、更大的空间。永远不要否认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你可以大量招聘普通人,有充足的选择余地,但是,越是重要的位置你可以选择的余地越小,而天才和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所以,在系统设计上,务必不要让太多岗位只有天才才能胜任。但是,我们必须要理解,很多岗位非天才不可。有了天才,建立了系统,剩下的就是平凡的人可以做出相对不平凡的事情了。

合理是相对的,制度则是必需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制度。制度可以不健全,可以不合理,但必须要有,必须要执行,否则组织将不会成功。

曹操率领一干人马行军。当时正值麦熟之季,他对地方上的百姓说:“我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为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只要有践踏者,一概脑袋搬家。我们是大家的部队,请大家相信我们。”百姓们知道了,都十分高兴。官军经过麦田都下马以手扶麦,生怕践踏了麦子。曹操乘马正行,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忽然田中一只斑鸠飞了出来。曹操的马一惊窜入麦田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刻找来了行军主簿,讨论自己的践麦之罪。主簿赶忙说:“您是领导,领导怎能议罪?”曹操马上批评他说:“我自己定的制度,我自己不遵守,如何给大家做表率?这样吧,我自己将自己的脑袋割下来。”说完,他就准备行动,大家急忙阻拦。一个叫郭嘉的说:“《春秋》上谈到过,刑罚不能加在领袖身上啊。曹丞相,您带领我们前进,您牺牲了,大家怎么办?所以您看在《春秋》的面子上,看在大家的前途上,不能牺牲。”曹操沉思了很久,说:“既然《春秋》上有这个规定,我们也不能不听啊,大家也的确离不开我,我就暂时不死了。”说完,他用剑割了些头发,扔在地上说:“只能先用这头发顶一下了。”然后曹操安排手下对自己进行通报批评:丞相踩了麦子,本当砍了脑袋,考虑到事业的重要和过去的规定,先割点儿头发代替。士兵们看了这个通报批评,心想军队对自己的需要没这么大,况且《春秋》上也没有说不能割自己的脑袋,如果自己触犯了纪律,脑袋搬家就是肯定的了,因此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纪律。

这就是中国有名的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能够三分天下,和他的令行禁止是完全分不开的。有人讲,曹操这厮是一个乱世奸雄。好,我们再看一个大英雄的管理制度。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他给杀敌的士兵发放奖赏,可提到戚大将军的军纪,真是让人有些毛骨悚然。我和各位分享一下,需要说的是,我所陈述的皆非野史。

平时如果犯点儿小错,就有二十到一百“竹笋炒肉”。不准唱除了“寓教于乐”的条令歌、战歌之外的任何靡靡之音。除了练拳和团体操之外没有娱乐,不准煽动乡愁!一旦战时,则是处处有死刑,基本不给批评教育的机会。怯懦者杀!用鸟铳不符合规定的杀!看到不合规定的行为而居然没有告发的要杀!如果鸟铳手或队长阵亡,负责保护鸟铳手和队长的士兵一律要杀!若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的,一律也要杀!还有若干杀实在写不下去了。除此之外,部队中等级森严,平时士兵向军官报告、听令,一律下跪;下官对上官报告、听令,也必须下跪。士兵告军官,除克扣军饷、军粮外,不管有理无理,先赏你二十杀威棍。军官的压力也不小啊,不仅下属犯罪常有连坐,而且平时考核不合格都要挨一顿棍棒。很多人觉得这日子太难熬了,俺不干了。好说,戚继光特别规定,兵员入伍必须登记住址,并且具保。你跑了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为你作保的人。

这些制度很合理吗?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凭什么我用错了一次枪就要掉脑袋?凭啥俺就不能唱一下时下流行的小调?但这个制度有效吗?肯定有效。否则,为什么戚继光抗倭那么成功?

管理者往往在制度是否合理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即制度是为了出业绩。当代的管理者容易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则是往往重视说服,却忽略了实质性的惩罚。总是谈心不行啊!如果戚家军没有那么多“杀杀杀”,怕是被剿灭的不是倭寇而是他们了。成功的组织往往是制度比较规范而且执行比较到位,甚至比较严苛的公司,无论赏还是罚都明确到位。成功的企业实行的一些严苛的制度,例如通用电气的末位淘汰,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9291.html

更多阅读

川菜里的大众情人蚂蚁上树 大众川菜 pdf

中国的许多菜肴背后都有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不是乾隆皇帝就是慈禧太后(此时传来画外音,乾隆和慈禧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有那么馋吗!)。川菜自然也不例外,其中堪称大众情人的蚂蚁上树就有一段更为离奇的故事,且听洋洋慢慢道来。话说这三国时

别让第一次撒谎从作文开始 撒谎作文400字

原文地址:别让第一次撒谎从作文开始作者:紫藤前言:重读民国学生的童心童言有媒体曾经断言“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进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学生作文为何爱瞎编?谁让说谎者得到了嘉奖?作文成“编文”既然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

经典川菜蚂蚁上树的家常做法 家常川菜的做法

蚂蚁上树,其实就是肉末粉丝。这个菜名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相传当年窦娥家贫,为了照顾生病的婆婆,与卖肉的好说歹说才赊下一小块肉。窦娥将这一小块肉剁碎成肉末,与粉丝一起煮好,端到婆婆面前。由于婆婆年老眼力不好,以为那

郭德纲、于谦相声《羊上树》文本 郭德纲于谦早期相声

郭德纲、于谦相声《羊上树》文本甲:知道我是谁吗?乙:不知道甲:我是一个科学家乙:科学家?甲:是啊————我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乙:涉及很多领域甲:恩恩(笑)乙:这高兴着呢甲:我喜怒不形于色乙:这还不形于色呢?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甲:我给你签个字吧乙:不

声明:《别让猪上树 母猪会上树》为网友风急风也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