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世间的一切境物是可对又可见的色尘,所以历历在目。既然历历在目,看得见,接触得到,为什么又说是“空”呢?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有”吗?我们说,一切色相之所以能形成,无不都是我们的自性的作用,是我们真空妙有的性体所显现的。
一旦人死了,我们所说的佛性就离开了这个躯壳,离开了这个肉体。虽然眼睛和大脑还在,也没有坏,但他对物已不能见了。所以,能见者谓之“见性”,能闻声者谓之“闻性”,能嗅到香臭各种气味者谓之“嗅性”,能尝出酸甜苦辣者谓之“尝性”,等等。这叫做“本是一精明(佛性),分为六和合(眼、耳、鼻、舌、身、意)。”所以,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性,离开性就没有一切事物,什么事也做不成。
没有镜子,不能现影;没有影子,不能成为镜子。也就是说,性离不开色相,色相离不开性。所以性就是色,色就是性。这个道理就是佛教的不二法门。这一点能够透过,就是明心见性
而把明心见性高高地推到圣境上,自己不敢承当。通过上面反复讲述的道理,就会明白:明心见性不在别处,就在你眼前,就在你能见、能闻、能行、能做处,回光一瞥,识得这个灵知就是自己的佛性,则一生修学事毕。
虽然我们谈过人类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质上就是佛,但却从未证明众生有任何基本的善良存在。如果从经验上判断,“性恶”可能是更实际的说法。
大部分佛教徒不加思索地就认为,他们当然具有某个叫做“佛性”的东西,甚至连怀疑一下自己有没有佛性都觉得罪过。就像对虔诚的基督徒而言,上帝是不容置疑的,只要盲目的信仰接受就好了。
但非常奇怪的是,只有极少佛教徒打从心底相信他们自己也能成佛,有些人甚至不相信有成佛这种事。这种虔诚心的弱点,是由于没有经过质疑与分析所产生的。如果你怕产生怀疑、怕彻底研究一件事,这表示你不太相信这件事会经得起严密的检查,因此你的信心便没有理性的基础。
虽然佛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通常人们都完全误解了它。以空性诠释实相的教法,是对治执着永恒的成见;以佛性诠释实相,则对治执着断灭的成见。执着永恒的人相信“存在”是真实存在的,而执着断灭的人却相信“不存在”是真实存在的。为了了悟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的究竟实相,执着永恒的常见与执着断灭的断见都是必须摧毁的基本边见。
如果你偏重常见,你就比较倾向于相信超越因缘和时间的神明、佛陀、心或真爱——他们能及时运作,神奇地修补好事物,让你快乐,把恶业转成善业,加持你或让你成佛。这种想法的主要问题在于,相信有永久真实存在的事物,会增加有个真实存在的自我的信仰;因为没有主体来感知的话,客体就无法存在。为了矫正这种极端的见地,佛陀教导了“无常”与“无我”。
如果你偏重断见,你倾向于不接受事物是依*因缘或互相依*,因此你不相信任何自己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例如,你可能会认为一切事物从宇宙的开始到你自己的出生,都是偶然的、随机的,而心与脑是只要你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不存在”被看成是真实而永恒的东西。为了对治这种边见,佛陀给予十二因缘和佛性等教授。
经(佛的开示)、论(经的注释)二藏都很强调佛性的存在。然而,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除了空无所有之外,什么都不存在;另外有些人则错误地相信,除了佛性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他们把佛性误认为是非常美丽、有力量、充满快乐而且永恒的东西。许多人把佛性解释成像个神一样,不仅如此,一般人所认为的佛性都是与实相无关的种种假设与奇想。
如果你尝试,在理论上证明像大乐、永恒、本来善良和慈悲等你所想像的佛性是真实存在的话,你大概注定要失败。然而,如果我们认为佛性就是无明消失的状况,舍弃心中对于佛性先入为主的成见,那么要逻辑地证明佛性的存在是可能的。
无明并非真实存在着、永恒不变,它事实上是各种因缘造成的无常产物。这表示我们能够操纵并减弱产生无明的因缘,同时加强对治无明的消毒剂。就像耕作一样,如果你想除掉某种植物,你可以不去灌溉、不去施肥,或者你可以喷除草剂,再不然就双管齐下。
不论你是选择哪种方法——减弱对无明友善的因缘,或增强无明对手的力量,再不然就两种方法并用——完全摧毁无明是可能的,因为任何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可以被摧毁。如果你把种子烧掉,那粒种子就完全消失,它的后代也全都消灭了。
如果除去所有的恶以及无明,还会有某种东西留下来,并不会完全空无所有。换句话说,无明是由某个地方或某个容器中消失的。无明消失的那种状态,就是所谓的“智慧”——基本的善良,成佛、佛性,或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的佛陀等等。既然无明消失就是佛性,而我们又不是无明,所以我们必然就是佛性——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
举例来说,你认为自己的衣服很脏。首先,认为衣服脏就不正确,衣服永远不可能变脏,因为污垢和衣服是完全分离的实体。如果能用显微镜来看衣服,你就会发现,衣服和污垢的分子颗粒并没有化合在一起形成“脏衣服”的新分子,只不过污垢和衣服太接近了;更正确地说,是污垢落在衣服上,遮住了衣服的色泽,使衣服散发出原本没有的臭味等等。污垢落在衣服上,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化学结合发生而产生了另一件“脏衣服”——如果发生了化学结合,那么你怎么洗也洗不干净,除非把衣服丢掉。尽管我们理论上了解,但却依然存有妄见,认为自己有一件脏的衣服——虽然描述污垢沾在衣服上比较正确,但我们从不这么说。
接着,当我们清洗的时候,我们都说在洗衣服,其实该说“我在洗去污垢”。一般人的描述常常不清不楚,然而佛教依然接受这是有效的陈述,因为不论你称自己在洗衣服还是在洗污垢,最后达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虽然究竟来说,洗衣的过程并不相关,因为衣服从来就没有变为污垢;但就相对层面来说,清洗过程是可以被接受,甚至于经常是必要的。
修行佛法就如同清洗衣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道”亦被称为“迷惑”。你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洗衣服,从拿肥皂、水桶用手来洗,到以市面上最精密的洗衣机和洗衣粉来洗,结果都一样。洗完之后,认为衣服变干净了,这也不正确;由于衣服从来没有真正和污垢结合在一起,所以它也绝不会变干净。
有些人顽固地坚持衣服就是脏的,甚至把衣服当成永远是脏的;向这些人解释衣服的真正本性将徒劳无功。有些人则认为衣服超越了污垢与干净,在为这些人开示的时候,要非常善巧地引导这些人得到他们想要的干净衣服。你可能会这么说:“对啊!衣服脏得不得了,你们要用这种超强去污粉加上这种高效洗洁精才能洗得干净!”
同样地,如果菩萨遇到一个强烈感觉自己不清净的人,他知道再怎么向对方说明本具佛性的道理都没有用。菩萨就会说:“你说得没错,你有个严重的问题,但它可以克服。你必须修特定的法来除去那些不净,这样你就能变得清净了!”
这些不仅是善巧方便而已,它们也不会误导别人,因为这一种清净的模式,能帮助行者了解无垢也无净的真正清净。净是相对于垢而存在的,究竟实相从来不曾垢染,因此也不可能被清净。干净与肮脏都不是衣服的真实本性,两者都是无明迷惑,正如贪、瞋、痴与无贪、无瞋、无痴都同样是迷惑。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位于相对层次修行道上的人来说,拿干净的衣服来作为真实衣服的模型,要比脏衣服来得适切。一旦除去了在相对层次上遮蔽衣服真正本性的污垢之后,就不再有衣服与污垢的二元分别,剩下的就只有衣服。就算在平常的想法中,当你买新衣的时候,由于衣服是那么新、那么平滑,你甚至不会去想它是干净的还是脏的。等你穿过一阵子之后,衣服变脏、变皱了,似乎不那么好了;把衣服清洗过后,你想:“这才是衣服真正的样子,和刚买的时候一样!”你用干净的衣服作为全新衣服的模型,但新衣服是超越脏与净的。
因此,惑与不惑都不是佛性,佛性超越惑与不惑。但是我们仍能看着自己说:“喔,我是多么愚痴啊,我必须得到一些智慧才行!我是多么执着自我啊,一定要了悟无我才行!”就如同干净的衣服一样,不惑的状况要比迷惑更正确、更接近究竟实相的模式。
不要忘记,不惑也只是个模型:真正的佛性不是由任何东西所产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它超越了因和果。虽然说“我要修行以至成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正确地讲,这就好比说“我要云走开太阳才能出来”一样错误——不管有没有云遮住,太阳都在那里,云不能影响太阳,但是却能阻止你看到太阳——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佛陀在许多大乘的经典说∶每个人都有佛的本质,也都有证悟涅盘的能力,都能够成佛,也都可以生起和发挥佛力,化现佛陀的世界。
佛陀虽然证明了成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但是, 也同时表示,并非每个众生都已经成就了佛性,或者都有菩提的善根种子的。
「有」,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但未生起为「有」,所以还不能说成是「有」;另一种「有」,是已经生起而慢慢成熟,因此为「有」。
例如,一些资质愚钝的人,虽然没有才智研究高深的佛理,却可以凭藉本身的努力和坚固的意志,修成不同境界的成就。
虽然说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是,这也不是表示,每个众生都能成佛。
一阐提是只有恶心而没有善心的众生,这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恶因缘,所以我们说∶一阐提是断了佛种的人。不过,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佛性是由心生发而起的,我们也就可以想像,一阐提也是可以生发佛性而成佛,并非完全不能生起善心的,只是,一旦他们生起善心趋向善道之後,他们就不再是一阐提了。
一般众生,如果没有建立起接近佛教的因缘,也没有生起善心和恶心的话,他们就会像一根随风草一样,是极有可能游走於善与恶之间,最後或趋向善道,或坠入恶道之中,随波逐流。
所以我们相信皈依佛陀,具有导向善道,种植福田的利益。如果归依之後能够诚恳的发心圆成有如佛陀一样壮伟的功德,就会不断的积聚成佛的资粮,经过多劫修行之後,必可证悟菩提涅盘的境界。因此,佛弟子真诚的发菩提心,发心後真诚的修行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功课。
可是,皈依佛陀并不是学佛的起步,皈依之後,发心遵照佛陀的言教修行和摄持身心,才是修道证悟佛境界的起点。
佛法虽然有方便法门,三乘普披,但却没有不劳而获的法门,一切功德和福业,都是众生本身自省自修,从修持善行而得来的。所以,人人虽然都有佛性,如果没有修行,佛性也就不会显露而出。
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人类原具的佛性呢?人类的思想大致讲来,有六种特性:
第一,人类的思想方式是累积性的
这话怎样讲呢?我们在儿童时代,父母教我们认字,认一个个的字,例如一、二、三、四。长大一点,进小学,先生教我们一句句的句子。进中学,先生教我们读文章。进了大学,我们研究论文。再拿数学来做例,我们先学加减乘除,再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我们学习的方法是渐进的,是一点点积聚起来的;亦即是我所谓的累积性的方式,用这种累积性的方式,是否能得到“尽所有智”呢?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因为知识太多了,我们不能完全知道,而是因为我们求知的方法不对。试用累积性的方式,怎能达到尽头呢?一点点的往上面堆,是永远也堆不到顶的。
第二,人类的思想方式是有限性的
人类的心,只能在一个时间内,思想一件事物或几件事物,而不能思想无限的事物。依佛教唯识学者的看法,人有八识,也就是说,人的“心”有八种不同的功能。这八种不同的功能皆有其先天的有限性。如眼识,只能见色法中的某一部份,色法中的无表色,是普通肉眼所不能见到的。用近代科学常识来说,普通眼识及耳识,所能见到与听到的,只是在波长中极小的一段,在眼识及耳识中所感觉出来的颜色和声音,高波及短波的“色”及“声”,就都看不见听不到了。鼻、舌、身三识,也是一样。至于第六意识,表面上虽较其他前面所讲的五识活跃锐利,实际上它的功能,也是很有限的。第七识只缘假像的我,使什么都以我为中心,当然更属有限性的。至于第八根本识,是否有限这一点,许多人的看法,颇不一致。我认为说第八识的功能,在众生位是有限的,恐亦不太过;如果从“大圆镜智”的无限性来看这八识——阿赖耶识,就很明显地反映出阿赖耶识的有限性了。
第三,人类的思想方式是矛盾性的
人生的苦痛,原是多端的。这千万种不同的苦痛当中,有许多苦痛,是因了理智和情感的冲突所产生的。我们的情感,要我们这样做,可是我们的理智,却告诉我们不应该这样做,人生的悲喜剧,无非是冷酷的理智和热烈的情感这两个导演冲突决斗之下的产品。可怜的人类,在这两大相反的巨流冲激之下,真是尝尽了辛酸。如果我们说人生一生的经历,无非是情感和理智反复消长的纪程,亦不为太过。理智和情感,在人类的心中,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东西:一个是冷的,一个是热的,情感是先天本能的冲动,理智却大半是后天学习及经验的结论。人类心中的理智和情感,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这个冷的理智,和这个热的情感,不能在同一时间存在。理智到了高潮的时候,情感总是低潮。例如,我们专心地思想一个数学题目,或哲理上的困难问题时,我们当时的情感总是很微弱的。可是当我们与人恋爱,或是吵架的时候,那也就是情感发挥到高潮的时候,那时的理智,总是非常低弱的。因此我们证明,理智和情感这两个东西,在众生位时,是互相抵消,同时不并起的。以这样一个水火矛盾的心,怎能达到悲智无碍的佛境地呢?这是决不可能的事。
大悲与大智并起,是诸佛的不可思议境界,也是我们学佛的所努力的目标。如果我们的心是矛盾性的,悲智不能并起,圆满佛位是无法成就的。
第四,人类的思想方式是颠倒性的
我面前有一张桌子,静静地站在那儿,我们看不出这张桌子,有任何的动态,换句话说,眼识告诉我们,这张桌子是静止的,可是我们的意识却告诉我们说,根据科学的证明,这张桌子不但时时刻刻跟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而且组成桌子的原子电子更是时时刻刻地在那儿运动。眼识和意识,及其他各识之间,其实是经常在那儿打架的。打架打得太多了,人类就养成了一种协调的本能,不去追究各识之间争斗冲突的孰是孰非,只要各识能相安无事,各尽其能就算了!如果我们认真推敲,人类的心识,真是一堆乱糟,一篇糊涂账!这种各识各自为政、各是其是、先入为主、不求真理的现象,我称之为“颠倒性”。
第五,人类的思想方式是虚弱性的
人如果不能集中力量,来应付一件事,是很难成功的。力量集中,实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力量分散,也是失败的主因。人类心识既有八个(注:八识是一抑异,为一颇费推敲之问题,此处所谓八个,亦只是为了说明而已,并不执定人真有八个心识,特此声明)。这八个识,又各行其是,力量自然就分散了。我们工作最有效率的时候,也就是诸识集中力量,向某一问题进攻的时候。我们在应付一个大问题时,或遇见一个重大难关时,我们总是全神贯注的。普通人的心识力量,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分散的或消费了的。再进一步说:人的行动与思想,是都受“习气”所支配的。无量的“习气”或“潜能”,都潜伏在含藏识之内,一遇机缘,这种潜伏着的种子,即会发生作用(名为现行)。于同一刹那,各识的种子,既都能遇缘而起现行,而事实上又往往是诸识并起,因此力量自然分散。诸“智”同时并起,在“佛位”是妙用功德;诸“识”同时并起,在“众生位”却成了过患,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佛法里有一句话:“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诸佛以烦恼为菩提”。是很有意义的。话不要扯得太远。总之,人类的心识,是虚弱性的,没有大力量的,要成就诸佛的大力用,以这样虚弱的心识形态,是绝对不行的。
第六,人类的思想方式是执实性的
这一点,是六种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简单说来,就是人类的思想,无论何时,都是“执实”的。执实者,执万法为实有,或执万法有定相及自性。至于怎样“执”,又怎样的“执以为实”却是个极复杂的心理间题及哲学问题。西藏中观学派及无上密宗,对这一问题,有独到的精辟论说,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再研讨。在这个广泛的园地里,今天只想提出一点来谈谈。
我们看见这是一张桌子,那是一根柱子。我们任何人都会肯定的说:这张桌子不是那根柱子,那根柱子也不是这张桌子。人类思想的执实性,说来虽千头万绪,但如能了解,“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一基本执实形态,也就对执实性有一相当的了解了。人们出生以后,所受的教育,都是教你执实。教你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是是是,非是非。一天到晚,尽是装些这种执实的观念。我想再举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帮忙各位了解人类思想的执实性。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在房中无事闲坐着,身后站着个侍者小沙弥。那时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问题,双方坚持不下。一会儿甲和尚气冲冲地跑进房来,对老和尚说:“师傅,我说这个道理,是应当如此这般的,可是乙却说我说的不对。您看我说的对,还是他说的对?”老和尚对甲说“你说的对!”甲和尚很高兴的出去了。过了几分钟,乙和尚气愤愤地跑进房来,他质问老和尚道:“师傅,刚才甲和我辩论,他的见解根本错误。我是根据佛经上说的,我的意思是如此这般,您说还是我对呢,还是他对?”老和尚说:“你说的对!”乙和尚也欢天喜地地出去了。乙走后,站在老和尚背后的小沙弥,悄悄地在老和尚耳边说:“师傅,要就是甲对,要就是乙对,甲如对,乙就不对;乙如对,甲就不应该对;您怎么可以向两个人都说你对呢?”老和尚掉过头来,对小沙弥望了一望,说:“你也对!”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同时也极为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活现地说明了佛的无碍境界,与众生的实执境界的大不相同,把华严的无限哲学,描写得淋漓尽致!
由于以上所分析人类思想的六大特性,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以人类现有的思想方式,是绝不能得到佛果的。用人类现有的思维方法,心识形态,是绝不能得到佛的“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佛的“无缘大悲”和佛的“无边大能”的!然而全智、全悲和大能,是不是不可能达到呢?释迦牟尼佛以身作则,拿他自己的修行过程作榜样,明白地指示我们:如果我们能将现有的心识形态、思维方法转变一下,把六个毛病都治好,本来具有的佛性,就能自然显露。
基于这个道理,佛法不教人在“所知的境”上努力,如科学家对于研究现象界的努力,或佛学家们对于考据经典的努力;佛法却教人在“能知的心”上下功夫,把“能知的心”扩大和发展到最高峰,全智、全悲和大能,都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交感。
一感一动之间,可以是不同的乾坤,全新的宇宙。
当弟子问信相宗显禅师“什么是佛性”时,黄檗惟胜下二世的性相禅师往往把拂尘东一挥、西一挥,提醒发问的人:
“感动!感觉佛在你心里!感觉你的一举一动都是佛。”
遇到根器好的弟子发问,他就用仰山的公案来点拨,让问者自悟,迷人自醒,他不作唤醒工夫,他会说:
“你知道仰山曾经向中邑禅师问过同样的问题吗?”
“仰山问:怎样唤醒我心中的佛性?
“中邑回答:譬如房间里有一只沉睡的猴子,外屋的猴子出声招唤,叫它醒醒,房里的猴子会被唤醒,发出共鸣的回音,跳出房子相见。
“仰山就听到自己内心的回声,觉醒了。”
说完,信相禅师会用炯炯的眼光望定弟子,看他心里的佛性醒来没,看他还是不是好争辨、闹意气、贪多得、怨别人……
有个弟子追问:“后来呢?”
信相禅师就继续说下去:
“仰山提出疑问:如果房子里的猴子正睡觉,叫也叫不醒,屋外的猴子怎样能够见到他呢?”
“中邑禅师二话不说,起身,走下禅床,拉起仰山的手,说:猴子与你相见了。”
信相禅师望望大家,开示:
“若有人不能醒悟,受世间污尘、知识蒙蔽,那么,你就以身说法,显现佛性给他看:给他欢喜,给他慈悲,给他信心,给他包容,给他感动,一切成全他、成就他。如同,你唤山,山不来,你就走向它……”
殿角的铜铃在秋风里“叮铃铃”地摇晃着,随着信相禅师的声音在飞扬:
“禅是生命共感、共振的感觉。譬如有个卖金的人,拿着一块金子向你兜售,让你出价;你出了价钱,他卖了,就在交易快完的时候,他忽然拿出秤子,当着你的面秤金给你看,秤得分毫不少,说明货真价实,你虽然心里高兴,却也不免怀疑那秤准不准。禅师传法,是分厘不少的真金;传给你了,你还得接受世间秤量,看你是不是真接受了禅法。所以要在彼此生命中印证——你慈悲,慈悲在哪里?在灾民面前施舍放赈时的一脸笑容?还是更深夜静时感受内心的无限悲悯?你有禅法,禅法在哪里?是法会升座里的滔滔口舌?还是处处清净无贪无嗔?世间一切形相都是虚假,一切事物转眼成空,要觉醒呀!”
檐角的铜铃又“叮叮叮”地响起来……
更多阅读
什么是usb电风扇?usb电风扇有什么种类? 电风扇种类
什么是usb电风扇?usb电风扇有什么种类?——简介当夏天炎热的天气来临时,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使用电脑时特别的热,所以通常大家都会在旁边摆上一部风扇凉快凉快。但是有时又觉得这样很不方便,在这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款usb电风扇。USB风扇是
什么是爆吧? 贴吧爆吧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爆吧?——简介爆吧,从小的意义上说,是无聊的人对某贴吧的反感,而进行大规模的集体黑吧行动。从大的角度看,也有点正义和维护某某的看法。我们不支持爆吧,但是也不要傻乎乎的打开网络去忽悠别人爆吧。比如前几天,北一中吧某某对已故领
什么是房产税?房产税如何征收? 多套房产税如何征收
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围、房产税“全国版”去年定型、房产税全面推开“箭在弦上”房价或回归......关于房产税的新闻资讯数不胜数,但是有多少置业者真正了解房产税?知道房产税征收的全过程?不知道不要紧,下面已经为您整理完整版的房产税相
什么是代理记账?代理记账流程是什么?如何收费 杭州代理记账收费标准
什么是代理记账?代理记账流程是什么?如何收费?“易记账”一一为你介绍!什么是代理记账?代理记账流程是什么?如何收费——步骤/方法什么是代理记账?代理记账流程是什么?如何收费 1、代理记账的定义 代理记账是指企业将本公司的会计核算
什么是水床? 水床房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水床?——简介什么是“水床”?相信很多人一听到“水床”就会联想到一些高档按摩会所吧,嘿嘿!其实,在3000多年前就有使用“水床”的记录。当然,这是最古老的水床。现代的水床是在1851年由英国人设计的。这种床就是运用水的浮力原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