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原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赏析】:

公元824(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乘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本诗层次十分清晰,前四句为述古,后四句为怀今。

个人认为,在古诗尤其是在律诗、绝句中抒情、写景、议论均不难,最难的是叙事,因为完整的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过程,而在诗中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却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战船(楼船)能成的水军讨伐东吴,最终取得胜利,消灭了吴政权。这本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而诗人仅用了短短的四句,便描述得十分到位,这除了要对史实有深入的了解,更需要诗人具有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

首联中作者指出了伐吴的主要人物王濬,他征伐的出发点是“益州”,目的地是“金陵”,此次作战,他建造了极具威慑力的“楼船”,这是他取胜的关键之一。“王气”则指吴政权,与“楼船”相对应,指出西晋的军事力量的强大直接导致了吴政权的灭亡。此二句中最值得玩味的是“下”与“收”二字,“下”字很容易让想到西晋军队的势如破竹,而“收”本已写出吴军的孱弱无力,再用“黯然”修饰,更让人想到吴主孙皓的昏庸无能。

颔联诗人对作战过程进行了描绘,而在诗中,这种描绘必然是截取最有代表性的“镜头”。吴主孙皓本想凭借长江天堑,阻拦西晋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他在江中暗置铁锥,并以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可高枕无忧,哪承想王濬以大筏冲走铁锥,用大火烧断铁链,孙皓处心积虑、耗财费力营造的防线瞬间便化为乌有,西晋大军兵临城下,吴主孙皓也只是在金陵(金陵又称石头城)城头举出降旗。句中“千寻铁锁沉”与“一片降幡出”不仅对仗工整、对比鲜明,而且在战争过程中最具典型性。

颈联中诗人指出无论是势力强大、胜者为王的晋军,还是软弱无能、败者为寇的吴军,都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而成过眼云烟。诗人看苍山依旧,其下江水自流,逝者如斯,追古思今,怎不心生伤感?

尾联中 “故垒”在这里指位于西塞山前六朝时的军事堡垒,它们早已成断壁残垣,荒废于秋风芦荻之中,成为六朝覆灭、分裂失败的象征。而诗人写作此诗时,大唐虽是江山一统,但割据势力却重新抬头,诗人是在以史为鉴,给他们和统治者敲响警钟。“四海为家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当时,却已是四海一家、江山一统。另一种说法解释为诗人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外放,便四海为家、四处漂泊。笔者以为,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但却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这样解释,尾联中的两句的意思承接更加流畅,后四句的感情基调更加一致,也更能说明忠臣不得志必将导致政权的衰亡的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881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影评《我是山姆》 我是山姆下载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原文地址:影评《我是山姆》作者:小小稻米片子有点长,适合充满阳光的下午,带点点辛酸,却又浓浓的温馨,感觉是那么真实。130多分钟的电影,赚足了我100多分钟的眼泪Lucy是幸运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爸爸会每天

《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单元标题】:教学设计:《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框架问题】:【基本问题】: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封建统治下的文人也大都以儒教为思想核心,而苏轼是怎样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的?【单元问题】:苏轼豪放旷达的

评论连续剧《西游记后传》 西游记后传全集高清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视剧 曹荣是我很佩服的一个武术指导,虽然很认同他的技术指导,武术设计,但是对于这部电视剧却有点难以接受。只要是**后传的电视剧,基本上是没有能够超越前一部的。而对于这部对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后

声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为网友心淡然如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