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宣传语的尴尬
当下,每个地方、城市都有自己的宣传语,小到县城大到省份,比如四川省都江堰市——“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是余秋雨前些年来都江堰无意间写下的一句话),再如重庆——“重庆,非去不可”(这是去年年底重庆宣传部旅游局等部门的联合下向外界隆重推出的)还如云南——“彩云之南”。
这些宣传语或多或少的在人们的惯常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提到杭州就会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到香港人们会不自觉的想到了“购物天堂、时尚之都”。还有一些城市地区根本不需要宣传语,比如说北京、上海、西安、新疆、西藏等,拿上海来说,人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已经掩盖了所有,北京,京城之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安,一个古老的城市,那么的有文化底蕴和皇家气派,新疆和西藏或许是每个喜欢旅游的人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神秘河传奇。
至于哪些地方在使劲的找让普通老百姓能够深刻记忆在脑海中的一句话,一句简单的话,这些地方往往是大文化圈中的文化边缘地带和文化混合带,这些地方往往找不到一个文化核心所在,或是被主流文化忽视的地方。这就造成了这些地方官员和学者绞尽脑汁的编造一些稀奇百怪的“宣传语”。就拿成都来说,我在网上搜索得出以下的一些:
1“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是张艺谋无意间说的一句话,也是目前认可度最高的一种宣传方式。
2“东方伊甸园”。成都宣传部所提倡。我自己认为这完全就是胡扯,伊甸园是什么地方,这群脑袋里装了狗屎的人才会想出这么荒唐的语言,谁能告诉我西方伊甸园在什么地方,伊甸园里的那群动物在干什么?
3“世界性田园型城市”这是成都市政府前几年为成都未来发展勾画的一个宏伟蓝图,我自己认为这和城乡统筹有一定的关系,成都在城乡统筹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相比兰州等城市成功多了。但“世界”这一词,我真的是不赞同,所谓世界性城市在中国海没有,上海勉强算一个,相比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是无法比较的,首先语言的国际化,在成都市几乎是不可能的,成都人不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本土语言让一些鸟语代替。
4“天府之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这是一些学者所倡导的。“天府’这个词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会自觉的转向四川,转向成都,相比狗屎成都宣传部提出的“东方伊甸园”是好听好看好闻多了,但再转眼一看,“休闲”这个产业不是成都一个城市在做,就目前来看,杭州的休闲产业更为让人们接受,还有比较成功的是海南三亚、广西柳州、北京密云,同时还有银川、兰州、青岛等城市。真可谓休闲是狼烟四起。这么有力的竞争环境很难说哪个城市能够赢得休闲的桂冠,但就目前态势来看,杭州在旅游模式创新的情况下已经脱颖而出。再来看美食,中国地大物博,哪个地方没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从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中看出,成都甚至是四川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坚信,没有一个人傻到专门为了为了成都的龙抄手、钟水饺、冒菜、担担面千里迢迢来成都。
5古蜀文明宜居成都。这是一些人文学者嘴中所得,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是让人们向往的生活,是从文化和人居的角度来解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者并不是每个都是历史老师或者是大学教授,或者说很多人对蜀文化根本就不感兴趣;对于宜居,旅游者是来成都玩的,并不是留在成都不走了,成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这种宜居总是上上天给予特殊照顾,但之后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让“宜居”这个词显得越来越乏力。
6其他。如:“千年四川集聚人文精华 万秋天府汇合天地造化 ” “锦官城里花锦秀,蜀都芳华史墨香”“游古蜀都,评品成都特色文化”等等太多了,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摆弄自己的文采,太稀奇古怪了,我想请问,一个城市的宣传语所针对的宣传客源是谁?是普通老百姓呐!!!对于这种人来说,我更为白眼他们,他们根本不理解大众老百姓的想法,只是自己闭门造车自娱自乐,而且造出的车拉粪都不不上车。
这只是对国内游客或者说认知中华文明的人而言,但构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发展旅游不能仅着眼于这种群体,还有广大的海外客源。
自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上映以来
,成都可谓赚足了世界的眼光,成都市宣传部自称只花了一块钱就登上了美国时代广场的大银幕,这是令别的城市可望不可及的一个天上馅饼,毕竟熊猫不会跑到西湖边喝水嬉戏去。另外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伦敦街头凸显了一批“熊猫出租车”,这又让更多的海外人士认知了成都这座中国西部城市。
曾看过 李小波教授的博客,里面他这样写道——“记得在UCLA做学术交流时,住在校园旁的小旅店。美国店小二问我来自那里,我说“成都”,他摇头,“四川”,还是摇头,“中国西部”,“how far”,总算有一句话代替了肢体语言。朋友早告诉我说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比我们想象的要少,果真应验。但多少有点不服气,“panda”,看着店小二眼前一亮,我立马后悔,一个动物(尽管可爱)代替我生活的城市,不知是喜悦还是悲哀!”
在这里边我们既能看到喜悦又能看到悲哀,但我更多的看到的喜悦,我个人不太喜欢城市拿GDP来比较,因为那只是个数字,或者说那只是政府官员标榜的一个数字。与其寻找经济支撑点不如去发现一个文化支柱,在李小波教授的话语里隐约感受到他这样认为,熊猫是一种野生动物,而成都市西部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怎么看都不能相联系。但我自己认为,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会区分清楚,海外人士知道熊猫,就知道了成都,这有什么不可以。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频临灭绝的珍惜动物,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甘肃南部。我们都知道,野生大熊猫是人们几乎看不到的,尤其是一般的旅游者。我们所知道的卧龙等自然保护区都是交通不便的地区,只有成都北郊的——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为人们熟知,所以自然而然的被认为成都亦是大熊猫的故乡。而这在之后的好莱坞以及伦敦都见证了这一点,大熊猫给成都带来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政府聘请一些脑残专家在白痴地造句瞎编。
另外从一个地方的宣传语种可以看出,宣传语一般是简洁易懂朗朗上口的。比如在李小波主编的《中国西部旅游》中提到的“重庆,非去不可”,还有“云南——彩云之南”;“山东——好客山东”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目前成都还没有一个定论的宣传语,但就我看来在“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加上大熊猫的憨态可掬的样子或许会更好,这样更能吸引普通老百姓和海外人士的眼光,目前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为为成都献上一句宣传语,但我期待更多的像张艺谋余秋雨这样的人出现,而不是像新都市政府(把新都市宣传为“李宇春故里”的一个成都附属县级市)这样的脑残SB白痴政府官员。
2012/6/12
9412&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