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m2货币供应量 中国历年m2增长率

货币存量又称为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主要从银行概览中加工整理后取得。货币供应量一般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距分层次统计。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帐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使应量”。

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 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 )101.3亿元,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从52年到57年,M2基本上是以每年12-15亿元的速度增加,货币增长保持在10%左右,57年达到197.7亿元,这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从58年开始就不对了,货币增长也开始大跃进,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从61年到64年,三年自然灾害,第一次出现通货紧缩,M2由1961年的439.8亿元降到1964年的434.7亿元,降幅并不大,但是比较好的度过了自然灾害期,国民经济有所恢复。65年到68年又开始了第二次冒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56亿,每年增长速度为14%,68年达到666.9亿元。69年到70年“调整,巩固,提高”,出现第二次通货紧缩,每年货币减幅只有7亿元。

从70年到79年开始了第三次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平均新增货币90多亿元,增长速度是15%左右,增长量保持在百亿元之内,增长速度控制在20%以内。1952年到1979年都可以称为“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期。

81年到83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增货币增长量上了新台阶,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也还算正常;从84年到89年突飞猛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第四次通货膨胀可以称为奔驰的通货膨胀。

从90年到93年,货币增长量每年都还控制在数千亿元之内,没有超过万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

94年开始货币增长量超过万亿:94年比93年新增121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为34.6%;95年比94年新增14000亿元,96年比95年新增16000亿元,97年比96年新增15000亿元,98年比97年新增13500亿元,99年比98年新增15400亿元,2000年比99年新增15600亿元,2001年比2000年新增182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152888亿元。平均年增长量为151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在39%左右,可以称为第五次通货膨胀期。

2002年更不得了,货币增长量开始突破三万亿:2002年比2001年新增31000亿,2003年比2002年新增36000亿元,2004年比2003年新增340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253207亿元。增长量加大了而同期的货币增长速度却降了下来: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3.3%。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称为“第六次比较平稳的通货膨胀期”。

2003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62万亿元,而2005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6.5万亿元。房地产调控声中,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

2007年与2003年相比,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近一倍!再对比一组数据: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

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

2010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39万亿元

央行网站的M2数据亿

10年底 725774

09年底 606223

08年底 475166

07年底 403401

06年底 345578

05年底 298755

04年底 253207

03年底 219226

02年底 183247

01年底 152888

00年底 127432

99年底 117638

98年底 104498.5

97年底 90995.3

96年底 76094.9

95年底 60750.5

94年底 46923.5

93年底 34879.8

92年底 25402.2

91年底 19349.9

90年底 15293.4

89年底 10786.2

88年底 7425.8

87年底 6517.0

86年底 5354.7

85年底 4264.9

84年底 3583.9

83年底 2788.6

82年底 2369.9

81年底 2027.4

80年底 1661.2

79年底 1339.1

78年底 1134.5

通货膨胀率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中国历年m2货币供应量 中国历年m2增长率
6.0

2.4

1.9

1.5

2.8

9.3

6.5

7.3

18.8

18.0

3.1

3.4

6.4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0.8

1.2

3.90

1.8

1.5

2007

2008年

2009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

2018

2019

2020年

4.8

5.9

-0.7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大大高于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货币存量平均增长速度是31.5%,个别年份的甚至超过40%!也就是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贬值速度在20%以上!一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隐蔽的通货膨胀史。为什么说是隐蔽的?这是由于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价格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了。经济体制转制后这个影响仍然存在。既然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混乱呢?其一,这是由于建国时货币存量基数本身太低,除了两次通货紧缩外,80年代之前每年增加的货币量还不能适应现实的货币需要,因而长期保持了低流通、低物价;其二,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时期也需要大量流通货币的支撑,再加上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使现金需求量更大;其三,我们更受益于强大的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政治和政体的稳定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下面我们再从货币数量方程式中推导出为什么会产生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高通货膨胀率没有发生经济混乱。

货币数量方程式:MSV = PY d

其中,MS——代表一国的货币供给;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P ——代表总体价格水平;Y d——代表真实总需求。那么, PY d 就代表了需要交易的商品总额,一定时期内PY d是个确定数字。80年代之前由于交易通信技术的落后,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而需要比较大的货币供给;80年代之后技术是跟上去了,但是信用降下来了,仍然需要比较高货币供给。这就是为什么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没有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还想寻找更多原因的话,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有大量的货币资金积聚在我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众多的货币持有者试图在不完备的资本市场上攫取自己的第一桶金(2003,伍志文,货币虚拟化过程中的“资本市场货币积聚假说”,《经济学(季刊)》2003年10月);

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与活跃也吸引了相当部分的资金。事实上我国的“超额”货币供给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呈加速趋势,让好多人担心这个“笼中虎”随时都可能跑出来危害商品市场并引起急剧的通货膨胀,但是没有,反而在2004年、2005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态势,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升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

从另一方面讲,由于过去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导致当前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领域也由消费品领域扩展至生产资料部门的加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三个产业链环节。在产能过剩因素约束下,近期也不可能发生急剧的通货膨胀。

最后我们还应该感谢中央银行的货币专家们,他们的敬业和高超的调控技术(公开市场活动、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抑制了通货膨胀,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始于房价快速上涨的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已经一目了然——货币供应量的疯狂上涨。到2007年3月,货币供应总量已达到惊人的36万41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货币存量平均增长速度是31.5%.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来自印刷厂,每次通货膨胀都与货币增加有关,只要货币数量的增加快于产量的增长,通货膨胀就会如期而至,两者的时滞约为15—24个月。其实现在的CPI数据都没有包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果把这两点包括进去,依然符合。但是现在政府为了不让人民币升值只能再拼命的往市场上砸钱抵销日益巨大的贸易顺差。

扣除增加的1万亿美元外汇而发行的82000亿人民币,现在与2001年底相比,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3万亿~14万亿,而2001年年底的货币供应量是15.83万亿,也就是说在去除外汇因素下,从2002年到现在货币供应量还是翻了近一倍。

再来看看这几年的财政收入,2002年18904亿元,2003年21715亿元,2004年26355.88亿元,2005年31649.29亿元,2006年39373.2亿元,2007年1-5月21723.53亿元。

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 M0、M1、M2、M3四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 ;

M2 --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M1 与 M2 之差是准货币。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

M0=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

M6=M5+短期商业票据

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中国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美国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饭、养老等支付,这些支付同样需要持有货币存量,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呢?其实既不是美国人不储蓄,也不是美国人没有钱,而是这些货币存量不在储蓄项目下,而是在支票项目下,即在M1项目下。

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大量的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而中国则是严重货币短缺。

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

另外一个方面,美国及西方国家设立M系统是为了便于统计和调控印钞数量及观测经济动向。其中支票有大额和一般额度,这才是区分M1和M2的关键,也就是说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额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额度交易的。大额交易主要发生在大型公司之间和投资****易。

正如前文所述,无论M1、M2,由于支票的自由兑换性,二者都有实际的经济学意义。在货币总量上意义相同,但在资金用途上却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

注:单位:亿元

份金融机构货币供应量

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货币和准货币(M2)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M0)

19781134.51850.0212.0

19791339.12039.6267.7

19801661.22414.3346.2

19812027.42860.2396.3

19822369.93180.6439.1

19832788.63589.9529.8

19843583.94766.1792.1

19854264.95905.6987.8

19865354.77590.81218.4

19876517.09032.51454.5

19887425.810551.32134.0

198910786.214360.12344.0

199014012.617680.715293.46950.72644.4

199118079.021337.819349.98633.33177.8

199223468.026322.925402.211731.54336.0

199329627.032943.134879.816280.45864.7

199440502.539976.046923.520540.77288.6

199553882.150544.160750.523987.17885.3

199668595.661156.676094.928514.88802.0

199782390.374914.190995.334826.310177.6

199895697.986524.1104498.538953.711204.2

1999108778.993734.3119897.945837.213455.5

2000123804.499371.1134610.353147.214652.7

2001143617.2112314.7158301.959871.615688.8

2002170917.4131293.9185007.070881.817278.0

2003208055.6158996.2219226.884118.619746.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794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中国历年gdp增长率图

伍六一的六档案 微博 日志 相册 视频 分享新手上路首页搜狐博客 > 伍六一的六 > 日志 > 经济10分钟 2009-10-14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1977—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977 10.7%1978 11.7%1979 7.6%1980 7.8%19

资料汇集 1950年以来中国历年GDP增长率汇总1950 汇集

1953-2013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11.7%;1953-2013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8.2%;1953-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年均变化:3.2%;1953-2013年,中国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9.8%。

全球货币供应与黄金价格 黄金与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供应与黄金价格(英语达人顺便帮我纠纠错)http://www.yantan.cc/blog/?action-viewthread-tid-92327咖啡杯水仙 发表于: 2009-7-04 16:28 来源:燕谈博客[i=s] 本帖最后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7-4 16:34 编辑Global Money Suppl

声明:《中国历年m2货币供应量 中国历年m2增长率》为网友魔窟鬼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