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提纲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网

理论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职业道德

1.道德P2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关系的总和。

1)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

2)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

3)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思想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道德一旦成为了一种行为标准,人们对这样的标准就有努力实现的期望。同时,道德又会为限制和阻止不道德行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道德表现形式P2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职业道德P3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能够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4.如何理解职业道德P3

<1>内容: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与作风,表现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人们所应有的特定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

<2>表现形式: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一般是从本职业的实践活动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条约乃至口号等形式来表达。

<2>调节范围: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增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独特形象。

<4>效果:职业道德既能促使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职业化”,又能促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固定化”。

5.职业道德的特点P4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严格的纪律性

<5>相对继承性

<6>利益相关性

6.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P6

<1>导向功能: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方向的作用。

<2>规范功能:职业道德具有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的作用。

<3>整合功能:职业道德不仅可以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同时,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体现在以下3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目标团结员工,促进企业凝聚力;二是不断调整单位内部利益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增强威慑力,防止投机.越轨心理,消除偏离正常轨道的不良行为。

<4>激励功能:职业道德具有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作用。

7.职业道德社会功能P7

<1>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

<2>有利于完善从业者的人格

8.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守则P8

<1>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

<2>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

<3>坚持诚实守信,禁止滥用信用;

<4>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

<5>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

<6>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9.隐私:P9

又称个人生活秘密,一般是指仅于特定人的利益或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

10.隐私权:P9

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11.每一个婚姻家庭咨询师都必须P3

加强社会公德修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你,努力具备家庭美德。

12.公序良俗P11

是指社会公认的秩序和良好的习俗。

13.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P12

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14.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定义: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员。

第二章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

1.婚姻P15

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理解:

1)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的形成,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

2)婚姻是以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

3)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最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家庭P15

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1)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

2)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异。

3)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

3.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P15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婚姻家庭的本质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

4.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P16

<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

<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

<3>教育的功能

5.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P25

<1>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

<2>剥削阶级的多妻制

<3>男尊女卑、夫权统治

<4>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

<5>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

6.2001年问世的是经过修正的第二部《婚姻法》(即1980年《婚姻法》),而不是第三部《婚姻法》。P38

7.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P40

<1>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a、婚姻自主成为主流b、离婚自由被社会认可

<2>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3>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

<4>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5>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6>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

<7>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

8.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问题:P44

<1>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

<2>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

<3>婚姻质量有待提高

<4>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

<5>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

<6>独生子女问题

9.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问世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P34

第三章 性别平等理论

1.性别P47

《新华字典》对“性别”的解释是男女或雌雄的特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

2.生理性别P48

又称为自然性别,有时简称性别,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

3.社会性别P49

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

4.社会性别角色P50

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女性或男性的行为。社会性别角色受到年龄、阶层、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社会性别角色定型P50

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中往往被固定和强化,变成人们的意志、社会期待、规范和评价。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6.社会性别差距P51

指社会任何领域内,在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工资报酬和福利等方面,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事实上,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不应导致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

7.社会性别平等P51

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认可、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要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应当平等,而不应当由他们生来是男性或女性来决定。

8.社会性别公正P52

指对男性或女性的不同需求给予公平待遇,包括同等待遇或在权利、福利、义务和机遇等方面被视为平等但表面上有所不同的待遇。

9.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建构和传递P52

<1>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2>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10.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过程为P53-54

<1>社会性别观念影响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家庭角色与责任的分配和要求。

<2>为了完成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责任,用于完成社会角色责任的社会资源分配必然不同,亦即男女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一样。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最好的资源分配给男性,作为其承担社会角色的基础和前提。

<3>由于对男女两性角色期望不同、给予男女两性的社会资源不同,男女两性被培养出了不同的、传统的社会性别所期望的能力和特长,并导致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评价。

<4>男女两性这种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社会评价,又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利不同。

<5>这种权利分配模式强化了社会性别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份不同及支配与服从的关系。

<6>社会性别规范化、体制化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性别观念,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以上循环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互相联接、互相影响。要改变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关系,就必须打破和改造这个循环过程,即使改变其中的一个环节,也会对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具有积极作用。

11.社会性别主流化P55

亦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1997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女性或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女性和男性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12.如何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丰富内涵P55

<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它要求对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它要求将女性的关注和经历同男性一样,作为在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政策和项目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来考虑,使男女平等受益,使不平等不再延续。

<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由此可见,社会性别主流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一种手段。

1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P56—P57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在于,它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人权框架为基础,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为目的,重视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和社会性别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注重通过改革制度、法律、政策等,消除性别歧视,把赋权女性作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中心,强调男女共同参与和受益。具体来说,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社会性别问题性质的认识上,强调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

<2>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强调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

<3>在对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责任主体的认识上,强调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即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4>在对平等标准的认识上,强调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

<5>在对平等的权利基础的认识上,强调男性和女性都应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

<6>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强调导致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

<7>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上,强调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8>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强调女性是参与发展的主体。

<9>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前提条件的认识上,强调经济发展不能简单替代性别平等。也就是说,性别平等不完全取决于社会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需要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可持续的政策机制。

1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原因与意义P57

<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障a社会性别主流化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权b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c社会性别主流化有利于真正实现经济效益d社会性别主流化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途径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确保两性平等地参与、贡献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4>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

15.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P61

<1>妇女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妇女被压怕现象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

<2>妇女与男子同是历史的创造者,应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以及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3>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

<4>妇女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受每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制约,具有长期性。

<5>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16.目前,我国妇女发展状况P62

<1>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2>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

<3>保障妇女权益的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完善

<4>国策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5>妇女的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

17.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P65

<1>男女受教育平等权利城乡发展不平衡

<2>妇女参政比例依然偏低

<3>妇女就业形势严峻,两性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

<4>社会丑恶现象损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媒体缺乏更为有力的监督

18.我国妇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P66

<1>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导致男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挤压a、与计划经济时期过度保护下妇女地位的回落有关b、市场化转型导致新的妇女问题不断产生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男女发展不平衡问题

19.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P67—P69

<1>以人为本原则

<2>公平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20.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P69—P72

<1>把男女平衡状况作为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

<2>把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纳入各项法律政策制定过程

<3>把妇女组织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

第四章 婚姻家庭伦理

1.婚姻P74

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2.家庭P74

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3.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特征:P74—P75

婚姻家庭的本质和职能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只是婚姻家庭的前提条件。

<1>从婚姻的目的和性质上看,婚姻家庭是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妻的社会形式,是一种具有强烈人伦性质的社会关系。

<2>从婚姻的本质上看,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性的关系。

<3>从婚姻家庭的发展规律上看,婚姻家庭关系在当前依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4>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上看,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从根本上代表了广大社会成员的婚姻家庭利益。

<5>从婚姻家庭的内部关系上看,夫妻之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6>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4.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伦理基础:P76

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换句话说,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道德基础。

5.如何理解爱情和义务的统一P76—77

<1>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爱情与义务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2>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基于平等互助的夫妻关系上的伦理要求。

<3>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是和谐幸福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要求和表现。总之,在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道德中,不仅爱情是主体概念,义务同样也是主题概念。所以,只有切实地做到爱情和义务的统一。

6.恋爱伦理的基本要求P77-79

<1>爱情应该是恋人的内在逻辑和道义基础

<2>处理好爱情与事业、友谊的关系

<3>严肃对待婚前性行为

7.婚姻伦理的基本要求P79-81

<1>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爱情高于一切”应当是社会主义婚姻伦理最基本的要求

<2>婚姻自由婚姻自由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也是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保证。

<3>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制,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

<4>男女双方权利和义务平等这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5>遵守两性道德遵守两性道德,要正确理解和坚持性爱的基本原则。婚姻性爱原则的主要内涵是:婚姻是两性关系的合法前提;现代性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具有对等性、专一性、排他性和强烈持久性的爱情关系和性关系;现代性爱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双向过程,男女双方既有从对方享受性爱的权利,又有对对方履行性爱的义务。遵守两性道德,还要树立现代贞操观。

8.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P81-84

<1>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

<2>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建设中处理夫妻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3>夫妻和睦夫妻和睦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建设中处理夫妻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4>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家庭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也是夫妻家庭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5>邻里团结这是建设幸福家庭的良好环境要求。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的要求。

9.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特征P85-86

<1>家庭伦理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2>家庭伦理道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家庭伦理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4>家庭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5>家庭伦理道德的全球性与普遍性

10.婚姻家庭伦理的主要功能P87

<1>调节家庭关系<2>影响个人道德<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1.正确对待恋爱挫折P89

<1>端正恋爱动机,恰当表达爱意

<2>正视现实,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

<3>矫正认识,调整心态,做到失恋不失态

12.人类性行为的基本属性:P90

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实际上是一种动物性

13.人类性行为的本质:P90

社会属性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

14.社会属性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90-91

<1>人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2>人类性行为的目的取决于人的社会需要90

<3>人类性行为会改变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原有的秩序

15.人类性行为的伦理要求P91-94

<1>性伦理对个体的要求是性忠贞在现代社会,性忠贞则是指性的纯洁性,是指一个人(不论男女)对自己的性活动所享有的纯洁性的权利和要求。

<2>开展性教育是巩固性伦理的基本要求性教育是指关于两性关系以及性生活方式的教育。性教育是促进一个社会性伦理观念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传统的性道德标准是自愿、无伤、爱、婚姻缔约的原则。其中,核心是性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

<3>性道德与性伦理性伦理与性道德是相通的;性伦理源于性道德,又高于性道德,是性道德的升华,同时又是性道德的高级表现形式。

16.产生婚外恋的原因:P95

<1>婚姻家庭中的爱情已不存在

<2>无爱情的婚姻难以解除

17.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宽容的原因:P97

<1>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2>年轻人孤独感增强

<3>性观念发生变化

<4>避孕和堕胎技术的简化和普及

<5>社会有更多的宽容度

18.婚前性行为的危害:P98-99

<1>婚前性行为是对双方性权利的侵害或者说是对重新选择对象权利的忽视

<2>婚前性行为会对双方造成思想压力

<3>婚前性行为对女方造成的身心伤害更为重要

<4>婚前性行为可能引发性功能障碍,也有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

<5>婚前性行为可能给婚后生活留下潜在阴影,危害将来的夫妻感情

19.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P99

<1>矫正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

<2>对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应以引导、教育为主,不宜采取惩罚措施

<3>家庭、社会各界应积极开展青年婚恋期性教育

<4>转变上一代人的婚姻观

20.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的危害P101

<1>影响夫妻感情,降低婚姻质量

<2>导致夫妻反目,破坏婚姻家庭

<3>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4>传播性病和艾滋病

<5>破坏社会风气和社会安定

21.正确对待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P102

<1>要注重把婚姻建立在真正的爱情的基础上,确保婚后能互相承担夫妻间的各项义务,并保持和不断发展双方的爱情

<2>充分认识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是不道德的

<3>正确处理配偶的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

22.离婚自由的实质P103

<1>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

离婚自由是婚姻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认为“感情确已破裂”,依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权利。

<2>离婚自由是由婚姻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

离婚自由和结婚自由从不同的前提出发,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即建设民主和睦、幸福美满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

23.离婚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P104

<1>保障婚姻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2>要排除其他一切不良动机,正确理解婚姻的道德基础问题

24.良好家风的一般内涵P105

<1>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2>积极的情感氛围

<3>较好的智力氛围

<4>良好的道德氛围

25.树立良好家风的意义P106

<1>良好的家风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良好的家风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3>良好的家风能为人们成就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26.良好家风的形成条件P107

<1>要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2>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7.树立良好家风的建议与措施P107-108

<1>注重继承传统文化中良好的家风

<2>注重家长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

<3>注重领导干部自身的家风建设

第五章 家庭社会学

1.家庭P110:家庭的定义是不尽相同的。

本书中采用了比较公认的见解,即: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社会学界试着把家庭定义为: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及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或单身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最明显的标志是经济一体化。

2.家庭社会学P111: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以及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3.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P111-112

<1>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变迁的研究

<2>家庭关系变迁的研究

<3>婚姻问题研究

<4>代际关系问题研究

<5>性别问题研究

<6>老龄问题研究

<7>家庭制度的比较研究

4.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P114-117

<1>功能分析论P114

以帕森斯和莫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50年代曾在西方风行一时,他们将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强调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关联性,而很少提及矛盾、冲突和变革。

<2>社会冲突论P115

许多学者认为,家庭本来就具有引起冲突的特性,尤其是现代家庭,家庭成员个性的拓展更易使彼此之间发生冲突。这一学派立足于冲突的基础上分析家庭。

<3>社会交换论P115

奖励或期望得到奖励是社会交换论的核心。交换论者往往把互惠原则看做是人们行动的平衡力量。

霍曼斯是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主要缘于行为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

社会交换论特别强调合理性原则,即人们在好几种行动中做出选择时,既要考虑价值,又要考虑其可行性,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最大的利润。

<4>家庭发展论P116

家庭发展论综合了几种理论,但其最常使用的是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论。

家庭发展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证了家庭制度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家庭行为互动模式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家庭生命周期几个阶段正是衡量这类变化的时间表。

<5>符号互动论P116

布鲁默1937年创造了这个理论,它既指有关社会生活性质的一组本体论假设,又指一组方法论的规定。符号互动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早期人文主义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

<6>性别理论P117

性别理论主要是指性别平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几乎全世界各国的跨历史、跨文化的社会中,基本上都是男权制。

性别理论的宗旨归根结底就是在全世界实现男女平等。

5.家庭结构P117: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组合形式。

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是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6.家庭结构的类型P118

<1>单身家庭:单身家庭指只有一个人的家庭。

<2>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但每代最多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

<4>扩大(联合)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且至少一代有两对夫妇的家庭。

扩大(联合)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且至少一代有两对夫妇的家庭。

<5>夫妻家庭:夫妻家庭指只有夫妻两人的家庭,以及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

<6>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指由夫妻中的一方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般是指离婚之后又未婚的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7>隔代家庭:隔代家庭指由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

7.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P119

<1>职业地位。职业地位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

<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

<3>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

<4>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目标是推迟平均结婚年龄,拉长生育间距和限制子女生育数量。此项政策也导致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

8.家庭生命周期P120:是指除未婚的单身家庭外的家庭生命周期,一般是指夫妻从结婚建立家庭起到夫妻全部死亡为止的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9.杜瓦尔的学说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P120-121

<1>婚后尚无子女阶段

<2>生儿育女阶段(最大孩子出生30个月)

<3>家有学龄前儿童阶段(最大孩子2.5~6岁)

<4>家有学龄儿童阶段(最大孩子6~13岁)

<5>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最大孩子13~20岁)

<6>孩子另立门户阶段(最大孩子离家到最小的孩子成人)

<7>中年父母生活阶段(从孩子全部离家到夫妇退休)

<8>老年家庭生活阶段(从退休到夫妻去世)

10.瑞本?贝尔的学说P121

瑞本?贝尔是家庭发展架构的初创者,他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

<1>建立家庭。家庭成员为新婚夫妻,没有子女。

<2>初为父母阶段。家庭成员为夫妻及婴儿或学龄前子女。

<3>学龄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夫妻及学龄期子女。

<4>子女成年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子女离家或子女就职后的夫妻。

<5>老人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退休后的夫妻。

11.影响择偶的主要社会因素P122-123

<1>社会文化的影响

择偶即选择自己的生活伴侣,它是建立家庭很重要的一环,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择偶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机会和选择自由的问题,它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2>亲友群体的影响

在中国人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亲友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的选择如果不能让周围的至亲或密友满意,这个婚姻就有可能遭到反对或难以如愿以偿,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结婚”。

12.社会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P123-124

<1>政治标准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个政治气氛浓郁的年代,人们择偶首先遵循的是政治标准,其他一切标准都让位于政治标准。

<2>文化标准的推崇

1977年冬天,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文化标准这时以学历的形式出现,逐渐取代了过去择偶时首屈一指的政治标准,成为择偶的首要条件。

<3>经济标准的出现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社会的经济制度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收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3.婚姻类型P131-132

<1>习惯冲突型:这种婚姻以不断出现争吵和分歧为其特征,“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但这些夫妻的婚姻却在争吵和冲突的基础上不断成熟。

<2>失去活力型:夫妻双方一度有过亲密的和相爱的关系,也包括有过一种完美的性生活。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改变,这类夫妻已经对情感变得麻木,陷入了婚姻泥淖。这是社会中最普遍的婚姻类型。它属于满足—不稳定型。

<3>消极迎合型:这种婚姻一开始就是一个里边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壳。因此,也就不存在失去真爱、激情、活力及彼此满足的问题。这是一种利益型的婚姻,许多人进入这种婚姻是一种非情感而精于计算的考虑。

<4>充满活力型:这是一种相对完美的充满感情色彩的关系类型。在这种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并且认真地承担着对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5>整体型;这种婚姻类似于充满活力型婚姻,但内涵更丰富。这类夫妻是共同创业型的,可以一起开办公司、经营商店或者一起著书立说,或为一个崇高的理想长期共同奋斗。

14.营造幸福婚姻的原则P134-135

<1>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2>建立一定的夫妻“默契”

<3>相互满足双方独立人格的需要

<4>共同承担家庭事务,负起家庭责任

<5>协调夫妻xing生活

<6>呵护感情,保持长久的感情生活。

15.离婚率上升的原因P136-138

宏观因素:

<1>与法律相关的因素

法律对离婚限制的减少可直接导致离婚的增加,这已为众多国家的实践所验证。

<2>经济因素

离婚率一般还随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经济繁荣时离婚率常有所上升,而在经济萧条期则往往下降。

微观因素:

<1>个体思想观念的改变

<2>双方性格无法调和

<3>家庭暴力引发离婚

<4>生理障碍

<5>婚外恋、一方情感转移

其它因素:

<1>家庭的聚合力减弱

<2>离婚手续简化

16.再婚遇到的主要问题P140

<1>经济纠纷引起的矛盾

<2>心理距离引起的问题

<3>“别人”孩子引发的问题

<4>性不和谐出现的问题

17.幸福再婚的必要条件P140-141

<1>再婚之前的自我调适

新的婚姻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千万不要将自己现在的配偶和前配偶进行比较。否则,就有可能重蹈覆辙。

<2>扮演好继父、继母角色

再婚家庭涉及继父母与继子女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对如何扮演好继父母的角色,提出的建议:a不要奢望取代孩子心目中的生父或者生母的地位;b不要刻意营造全家和谐的假象;c不要希望立即改变继亲子关系;d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

18.家庭暴力P142:

1993年12月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宣言》中指出,家庭暴力是“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

2001年12月24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19.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P142-143

<1>对象的特定性

家庭暴力对象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不仅存在家庭关系,而且表现为被害人身份的相对特定性。

<2>行为的隐蔽性

行为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暴力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地一般在家里,鲜为人知。二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错误地将其归为“家务私事”“个人隐私”,认为是“家丑”不能外扬。

<3>主观的故意性

与其他暴力行为一样,家庭暴力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目的。

<4>行为的违法性

在民主、法制社会里,任何暴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家庭暴力也不例外,其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施暴者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5>发作的反复性

一般情形下,家庭暴力不是一次性实施的,具有经常性。家庭暴力的周期一般表现为4个阶段,即:关系紧张阶段、暴力行为施行阶段、关系修复阶段与和好后亲密阶段。

<6>后果的严重性

首先,它摧残了被害人的身体,使其受到肉体伤害,也给被害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痛苦;其次,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对社会的进步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第三,严重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

20.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P145-146

<1>历史原因

由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父权思想和歧视妇女的旧传统观念,长期将女性置于男性统治之下。

由于“养子留根,无子无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重男轻女思想作祟,男人将生了女孩的妻子看得低人一等,认为是断了自家的香火,便对妻子进行打骂,甚至逼迫妻子离婚。

<2>社会原因

一是受“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它归为家庭纠纷,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存在;二是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三是法制宣传和教育开展的不够广泛和深入。

<3>法律原因

表现在立法尚不完善。

<4>经济原因

经济是基础,部分女性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性,过分依赖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丈夫,这种经济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夫妻家庭地位的不平等。

<5>观念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婚外情成了诱发家庭暴力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6>错误的榜样作用

有些家长经常打骂孩子,由于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模仿家长,反过来施暴于父母。

21.我国老龄化的特征P150

<1>老龄化速度快

<2>东部比西部先老

<3>农村比城市先老

<4>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5>未富先老现象

22.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压力P151

<1>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

<2>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3>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

<4>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

23.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P151-P152

<1>家庭养老模式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家庭养老是一种最主要、最普遍、最根本的养老方式。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下,逐步为各种社会机构所代替。目前,发达国家的家庭养老方式有3种,分别是互动型、独立型和同居型。

<2>社会养老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养老已成为为一种发展趋势。

<3>社区养老模式

为了让老年人能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也能得到由社区提供的家庭不能顾及的服务,社区养老成为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又一种养老模式。

24.择偶的社会性P122-P124

<1>影响择偶的主要社会因素

a.社会文化的影响

b.亲友群体的影响

<2>社会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

a.政治标准的变化

b.文化标准的推崇

c.经济标准的出现

25、中国人择偶方式的变迁:P124-126

<1>由父母包办向婚姻自主转变

<2>婚姻媒介种类不断增多

按照时间顺序,我国先后产生了如下婚姻媒介:专职媒人;介绍人;婚介所、电视红娘等的产生;8分钟玫瑰之约;网络媒介;父母相亲会。

26、传统型家庭的特点:P128-129

传统的家庭是男主女从的权威型的。

<1>丈夫是家庭的供养人,妻子是家庭的主妇和孩子的照料者。

<2>遵循传统的男性和女性模式来确定性别角色(男主外,女主内)

<3>家庭事务主要由丈夫做出决定

<4>性生活只能由丈夫提出,妻子处于服从地位

<5>丈夫刚强粗犷,妻子温柔贤惠

<6>丈夫的个人发展很重要,妻子则不然

27、平等型家庭的特点:P129

<1>夫妻共同承担供养家庭、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的任务

<2>根据经验和实际需要灵活地安排夫妻的家庭角色

<3>家庭事务由夫妻共同协商做决定。

<4>夫妻双方都可以提出性生活的要求,并强调彼此都享受性生活的乐趣。

<5>夫妻双方保持心理沟通,相互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6>夫妻双方的个人发展都很重要

28、婚姻社会学家和性治疗专家认为以下几点是夫妻达到和保持满意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P130

<1>及时交流性信息

<2>对性生活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

<3>保持性敏感度

<4>必要的亲昵行为

29、性角色转变的社会意义:P130

<1>性角色平等是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标志

<2>从根本上促进了男女平等,使女性得到真正解放。

<3>愉悦的夫妻生活会增长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30、婚姻社会学家发现,充满活力型婚姻中的夫妻双方具有这样一些人格特征:P132

<1>把“他人”看得重于“自己”

<2>富有意义的性生活

<3>有决断力

<4>高度的自我强化和强调宽容

31、婚姻幸福的认定:P132

对于婚姻幸福的认定应该是主观指标为主,同时加上一些客观的生活指标。而主观指标则应该以“对感情生活的满意度+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的测试评估作为基础。

32、婚后调适:P133是指夫妻在婚后共同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夫妻相处原则,双方在各方面加以协调,以求互相适应和习惯的过程。

33、离婚P135,是经法律或社会权威机构认可的男女婚姻关系(在配偶生存期间)的解除。

34、离婚带来的后果:P139

<1>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

对于绝大多数离婚者而言,离婚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个使人难以忘怀的巨大创伤。

<2>离婚对子女的影响

离婚对子女的影响,要视原有家庭是否和谐、孩子的年龄及其他亲人是否支持等情况而定。

a.孩子心理反应三阶段:初期阶段,震惊和生气;过渡阶段,逐渐适应父母离婚的现实;回忆阶段,适应单亲家庭生活。

b.孩子心理反应有性别与年龄方面的差异。离婚对男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3>离婚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离婚使得双方的经济收入都会减少。

<4>离婚对社交生活的影响

通常离婚后双方的人际交往范围会减小。

35、家庭暴力的分类:P144

<1>以是否犯罪划分

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标准,可以把家庭暴力分为一般的家庭暴力和犯罪的家庭暴力。

<2>以侵害目标划分

根据暴力行为侵害目标的不同,可把家庭暴力分为针对生理的家庭暴力、针对心理的家庭暴力和针对性的家庭暴力3种。此外,以侵犯的对象为标准,还将之分为侵犯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与侵犯财产权利的家庭暴力,侵犯身体的有形伤害行为和侵犯精神的无形伤害行为等。

<3>以危害程度划分

根据对身体造成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可把家庭暴力分为轻微的家庭暴力、严重的家庭暴力和极严重的家庭暴力。

36、反对家庭暴力的建议与措施:P146-148

<1>制止家庭暴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重视

a执法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打击力度

b整合其他社会力量,切实救助受暴女性

<2>大力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a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b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3>制止家庭暴力需要端正人们的认识

a教育人们走出对家庭暴力认识的误区

b教育女性改变传统观念

<4>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几点建议

a重视婚后第一次暴力事件

b充分利用110

c积极寻求帮助

d树立证据意识

e对婚姻作理智选择

37、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P153-154

<1>主流养老模式在创新中发展

<2>社会养老模式在社会发展中成长

<3>新兴的养老模式在探索中生长

<4>家庭养老院模式在社会发展中产生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1.爱情P155: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鲁宾发现了爱情的三个主要成分:P156依恋、关怀、亲密。

3.爱情的特点P156:

<1>相异性: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包含同性恋。

<2>成熟性:爱情是在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不会有爱情体验。

<3>高级性: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是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成分的结合体。

<4>生理性: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有一定程度上的身体亲昵,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

<5>利他性: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4.爱情和喜欢的区别P157

鲁宾指出,爱情不是喜欢的特殊形式,爱情和喜欢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的区别在于:

<1>爱情是利他的,喜欢是为我的。

<2>幻想在爱情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激情之爱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一个人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的评价的基础上的。

<3>喜欢就是一种快乐的情绪,而爱情是与多种情绪并且可能是与矛盾情绪相联系的,经常是既爱又恨。

<4>在激情之爱中,情感的强烈程度会随时间推移而减退,而喜欢则一般不会。

5.要寻找的性伴侣一定要有性吸引力、聪明,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抚养下一代,这便形成了爱情的两个重要特点:性欲和忠诚。P157

6.爱情的产生,主要源于几个方面P158-P163

<1>情绪二因素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为环境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所制约。在这3种因素中经刺激因素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构成情绪的次要因素,个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受的解释(即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解释)是构成情绪的主要因素。用公式表示为: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记。

根据情绪认知理论,爱情情绪二因素理论认为,作为特定情绪,爱情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2>异性吸引:

a外貌吸引。研究证明,智力、能力、性格、身体等都可能引起相互吸引,而身体因素比其他因素更能引起异性间的吸引。

b邻近吸引。地理位置邻近的人相互吸引,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交往首先要有接触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c相似吸引。相似的人相互吸引。研究表明,在年龄、民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价值观、智力、人格特殊方面相似的异性,容易相互吸引。

d互补吸引。互补吸引是指一方具有的品质或表现出来的行为正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男女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吸引力。

7.爱情的形式:P163

激情之爱、同伴之爱、游戏之爱、占有之爱、合理之爱、无私之爱。

8.爱情的三角形理论P164

由斯滕伯格提出,他认为每个爱情包含3种基本成分:

亲密。亲密是指两个人感到的亲密程度和彼此关联的程度。亲密基本属于同伴之爱。

激情。激情是基于浪漫、身体吸引之上的性冲动与性兴奋,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爱情的主要驱动力。

承诺。承诺代表认知因素,指个人向对方爱的决定以及维护关系的承诺。

9.恋爱的心理效应P166-167

<1>一见钟情

所谓一见钟情,指的是男女之间初次相见就产生很深的爱情,立刻坠入爱河。

<2>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指在个人眼中的恋人是完美无缺的,像西施一样是绝代佳人。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研究发现,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而更加牢固。研究者将这种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10.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原因:

<1>这是一种逆反心理。

<2>外界禁止,激起个人的好奇心。

<3>外界压力造成内部团结。

11.择偶理论P168-169

<1>三阶段理论:刺激阶段、价值阶段、角色阶段

<2>交换理论:四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12.爱情成熟三阶段:P171心理相容、人格上的相似和互补。

13.择偶过程中的自我调控P171-172

<1>理智的爱情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要保证有选择的权利,就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使双方的关系限制在相应的水平上。

<2>理智的爱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建立,不可急于求成。

<3>求大同,存小异,发现重大分歧不凑合。

<4>不要追求感情表面上的热烈,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14.青年男女择偶类型P172-173

<1>精神满足型

<2>感官满足型

<3>功利满足型

15.结婚带来的心理变化P174-175

<1>双方结合的目的已经达到,对双方关系不再那么珍惜

<2>光环消退,爱人的形象有理想变为现实

<3>朝夕相处,感情变得平淡

<4>生活现实而琐碎,失去浪漫的色彩

<5>关系增多,心理负荷加重

16.影响婚姻幸福的因素P176-179

<1>身体条件

<2>心理条件

<3>经济条件

<4>职业

<5>受教育程度

<6>结婚前与父母的关系

<7>父母的婚姻状

17.夫妻类型P179-182

<1>爱情型的夫妻和功利型的夫妻

<2>平等合作型、分工型和一方依赖型夫妻

<3>建设型、维持型、失望型和一体型夫妻

18.与离婚有关的因素P195-197

<1>与早婚有关

<2>与婚前发生过性关系有关

<3>与未婚先孕有关

<4>与婚前彼此不够了解有关

<5>与家庭背景不同有关

<6>与太早为人父母有关

<7>与儿童期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

<8>与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关

<9>与家中孩子的数目有关

<10>与当事人的社会阶层有关

<11>与生活环境有关

19.婚姻失败的心理原因P197

<1>需求不满足

<2>价值观念不一致

<3>二人的“自我”不相容

20.离婚抉择中的心理P198-199

<1>离婚的理想化

<2>离婚的惰性化

<3>离婚的罪恶化

<4>离婚的情绪化

21.离婚后的心理P199-200

<1>解脱感

<2>孤独与心理震荡

<3>社会压力

<4>对前配偶态度

22.个体社会化P203: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3.个体社会化的任务P203-204

<1>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自理。

<2>掌握有关的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的原则。

<3>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

<4>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

24.个体社会化的特点:P205

<1>个体社会化有一个遗传素质的基础—生物条件

<2>个体社会化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条件

<3>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关键期

<4>个体社会化具有社会强制性

<5>个体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25.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P206服从、认同、内化。

26.个体社会化的结果P207

<1>形成个性

<2>获得社会角色

27.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P210-221

<1>父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a.父母的教养方式、b.父母的榜样作用、c.亲子关系

<1>父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a.对性别角色的认同、b.自我概念的形成、c.道德观念的建立

28.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维度P211:接受—拒绝、允许—限制。

根据这两个维度构成4种类型: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拒绝型。

29.亲子关系亲子关系P214:指的是父母与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全面的影响。

第七章 婚姻中的性学

1.性学的三大支柱:P223

性医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

性医学是性学的核心与基础,它包括性生物学、性心理学和性临床医学等内容。

2.公民生殖健康:P223是指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有关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3.生殖健康的概念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人们能够有满意安全的性生活

<2>有生育能力

<3>可自由决定是否生育或生育时间

<4>夫妇有权知道获取安全、有效、负担得起的计划生育避孕方法

<5>有权获得生育保健服务

<6>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生育健康婴儿。

4.婚前保健服务包括3项内容:

<1>婚前卫生指导:

a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b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c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的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d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e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f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2>婚前卫生咨询

<3>婚前医学检查

a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求助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b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

c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5.性反应周期可划分为:P236-237性欲期、兴奋期、高潮期、消退期

6.性功能障碍P239:是指对夫妻之间正常或通常的性兴趣和(或)性反应的持久损伤。

7.性心理障碍P239:指个人的性心理问题乃至影响到其性认同与性偏好,这种幻想、愿望或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方面产生的功能缺损。

8.女性性功能障碍P248-253

<1>性欲低下

<2>性厌恶

<3>性欲亢进

<4>性唤起障碍

<5>女性性高潮障碍

<6>阴道痉挛

<7>性交疼痛

9.性欲低下的病因:P249

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性欲低下的最重要原因,它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1>根深蒂固的错误信念和信息

<2>婚姻冲突

<3>生活方式

<4>心理障碍

<5>性技巧缺乏

<6>年龄因素

第八章 婚姻家庭理财

1.理财规划:P273

是指个人或者专业人士、专业机构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依据个人(家庭)的财务及非财务状况,运用规范的、科学的方法,并遵循特定程序制定的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某一方面或一系列相互协调的规划方案,最终实现个人(家庭)的终身财务安全与财务自由。

2.财务安全:P273

是指个人或家庭对自己的财务现状有充分的信心,认为现有的财富足以应对未来的财务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标的实现,不会出现大的财务危机。

3.财务自由:P273

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主动投资而不是被动工作。当投资收入可以完全覆盖个人或家庭发生的各项支出时,就可以认为达到了财务自由的层次。

4.理财规划的八个具体组成部分:P274

现金规划、风险管理与风险规划、消费支出规划、子女教育规划、投资规划、税收筹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和传承规划。

5.婚姻家庭理财的四大基本财务体系:P274

首先家庭要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为家庭的财产构筑防火墙

其次是合理安排家庭各项消费,包括未来大额支出的规划体系

再次是家庭通过投资规划实现财富增长的体系

最后是完备的传承体系,实现家庭代际之间的财富过渡,实现家庭理财到家族理财的飞跃。

第九章 家庭教育

1.狭义的家庭教育:P293

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有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2.广义的家庭教育:P293

是指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来自家庭的人或物对儿童的直接、间接、有意、无意、积极、消极的影响,均为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概念的拓展表现在四个方面:P293

<1>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发展到家庭教育就是关于全社会的事情

<2>从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学习生活技能、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发展到在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发展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和启迪

<4>从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对学前孩子的教育,发展到终生教育,即人的一生始终都在接受家庭教育。

4.家庭教育的性质P293

<1>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2>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3>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

5.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P295-300

<1>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2>家庭教育关系生活的幸福与人才的培养

6.家庭教育的优势:P300-304

<1>针对性强

<2>灵活性与随机性强

<3>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4>强烈的情感感染性

<5>特殊的权威性

<6>稳定性强

7.家庭教育的局限性:P304-305

<1>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家庭教育容易感情用事

<2>容易忽视儿童个性特点

<3>家长素质层次不齐对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影响

8.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P308-309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或容许型)、忽视型

9.合格家长应具备的素质:P312-323

<1>应有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科学的教养方式

<4>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

<5>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

<6>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0.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P323-324

<1>要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类型的儿童家长的需要,要继续办好新婚夫妇、孕妇、幼儿、中小学家长学校。

<2>要完善家教组织,加强家教队伍建设

<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媒介的作用,拓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的工作渠道

<4>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11父母在教养方式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P319

感情:接受—拒绝

控制:限制—允许

12.家庭教育的原则:P324-330

<1>以身作则

<2>因人施教

<3>教育应该一致、一贯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5>民主平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6>坚持正面教育.

13.家庭教育方法P331-335

<1>家庭教育的熏陶

<2>树立榜样

<3>行为评价

<4>鼓励

<5>说服教育

<6>实践锻炼

第十章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1.婚姻家庭心理咨询P341:

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以系统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家庭心理咨询技术为指导,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心理、教育、社会、伦理、法律、经济整体辅导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消除异常情况、调整不良关系,发挥正常、积极的家庭功能,使家庭和谐,每个家庭成员健康发展。

2.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特点:P341-342

<1>从系统角度解释个人的问题

<2>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3>着重于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

3.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局限

<1>家庭成员不能积极参与咨询全过程

<2>婚姻家庭咨询师自身素质的局限

<3>家庭成员对咨询的态度

<4>适用面

4.婚姻家庭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问题P343-347

<1>婚姻关系紧张

<2>代际关系冲突

<3>家庭教育的困惑

<4>重大生活事件

<5>心理障碍问题

<6>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心理问题

5.良好的婚姻家庭规则P347

有人情味人性化;有弹性不绝对化;开放能自由表达;适应个人成长需要等,是长期实践中多数家庭共同认定有利于家庭健康、和谐的规则。

6.家庭系统的特征P349-351

<1>系统的整体性

<2>亚系统

<3>开放/封闭系统

<4>婚姻家庭系统的两个机制

7.婚姻家庭系统的两个机制P351

<1>平衡机制—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

<2>改变机制—内部与外部的干扰、变化会打破系统系统的平衡与秩序,带来暂时的混乱,也将增加系统活力,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

8.婚姻家庭的两个控制系统:P352

第一控制系统:家庭自组系统。通过系统的规则、等级、结构和角色构成

第二控制系统:咨询师与家庭组成的共组咨询系统。咨询师向系统输入一些扰动,以改变家庭的模式。

9.家庭咨询的主要流派:P352-354

<1>结构式家庭咨询

<2>沟通式家庭咨询师

<3>策略式家庭咨询师

<4>系统式家庭咨询师

10.婚姻家庭咨询的应用技术:P354-367

<1>倾听与回应技术

<2>提问技术

<3>非语言信息识别与沟通

<4>咨询策略

<5>家庭作业

<6>沙游戏

<7>家谱图

<8>家庭系统排列

<9>去诊断

<10>积极赋义和改释

11.倾听达到的效果:P354

<1>使求助家庭感觉到咨询师的亲切关注,让他们尽快放下防卫意识,去掉生疏感,没有顾虑的进入到问题探讨中。

<2>不仅有助于婚姻家庭咨询师较快被求助家庭接纳,而且更容易被求助家庭评价为有较高专业水准,这有利于咨询工作的开展。

<3>咨询师有效的倾听对求助家庭具有实际治疗功能。

12.倾听时要注意的事项:P344-345

<1>倾听家庭中故事的内容

<2>倾听故事所表达出的求助者的情感

<3>倾听求助者组织故事的方式及故障的顺序

<4>倾听求助者对故事的理解和他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5>倾听故事中重大的情节缺失或求助者重视的情节

<6>分析故事可能将家庭引向何处

13.回应时使用的方法:P355

<1>运用非言语关注

<2>运用语言重复或澄清

<3>运用情感回应

14.提问方式:P356直线式提问、循环式提问、策略式提问。

15.直线式提问P356:是推理式的,属于“就事论事”的观点,通过这些提问收集到的信息被认为可以对问题做出解释。

循环式提问P356:是探索式的,提问的目的是探究、强调家庭成员间的联系。

策略式提问P356:经常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提出新的可能性,其本质具有挑战性。具体提问方式有:前馈提问、差异提问、例外提问、假设提问。

16.非言语信息主要包括:P359-361

<1>眼神的沟通

<2>面部表情的沟通

<3>身体姿势

<4>空间距离

<5>辅助语言

<6>求助家庭的时间观念

17.咨询策略:P361-363

<1>咨询作为扰动

<2>假设—循环—中立

<3>情景化

<4>合作创作

<5>资源取向

18.家庭作业:P363

<1>单、双日作业

<2>记秘密红账

<3>角色互换联系

<4>水枪射击或弹橡皮筋

<5>定期写信或打电话

19.咨访关系特点:P368-369

<1>咨访关系是一种独特关系

<2>咨访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

<3>咨访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

20.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婚姻家庭咨询师需要做到以下特点:P370-371

<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2>共情理解

<3>真诚

21.共情:P371就是婚姻家庭咨询师体会求助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求助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

22.婚姻家庭咨询师必备的个人素质:P372-374

<1>高尚的职业道德

<2>扎实的心理专业知识

<3>优秀的心理品质

<4>督导机制—咨询师素质效能的保障

<5>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23.家庭发展周期中的六个阶段:P346-347

<1>单身青年脱离家庭

<2>通过婚姻联结家庭

<3>孩子诞生进入家庭

<4>家有青春期的孩子

<5>孩子长大后离开家

<6>晚期的家庭生活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P376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特点:P377

<1>社会工作是职业性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3.社会工作的功能:P379-380

<1>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a、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b、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a、维持社会秩序

b、促进社会和谐

4.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P381-383

<1>为求助者保密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对求助者在求助过程中透露的与个人、家庭有关的重要资料甚至隐私,应持尊重的态度,应严格保密。这样才能使求助者有安全感、信任感,才能够毫无顾虑地倾诉自己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也才能较为清晰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较为准确地进行社会工作。

<2>接纳求助者的原则

不论求助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如何,不论他们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他们衣着华丽还是衣衫褴褛,社会工作者都应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平等亲切的态度,积极地、无条件地对待他们,尝试去了解他们的真正感受,在行为和态度上接纳他们,也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决定。

<3>个别化对待求助者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切不可以为当前的求助者与以往接待过的求助者具有类似的问题,就一定有同样的问题成因和需求,并给予相同的帮助,而应该个别化地对待每一个求助者,认真仔细地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帮助。

<3>对求助者不批判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求助者的自尊心,即使不同意对方的价值观或行为,也不能依自己的立场随意批判、评论或指责求助者,这样有助于帮助求助者消除恐惧感和不安,使其易于接受帮助。

<4>求助者参与和自决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当承认每一位求助者都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负有抉择的责任。

5.家庭社会工作:P383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

6.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P383-384

<1>发现和得到信息的途径往往先从个人开始

<2>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个人的问题

<3>以家庭为本(或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

<4>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7.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P384

<1>提供物质性的服务,使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2>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3>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

8.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P385

<1>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a家庭救助

家庭在遇到生活变故引起的特殊困难和意外灾害时,政府给予家庭现金和实物的救济,以便家庭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渡过困难期。

b家庭生活服务

社区还拥有自己的志愿者队伍,无偿为家庭,特别是经济和行动上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义务服务。

c婚姻调节

夫妻双方由于感情、性格、生理、社会等方面原因产生矛盾和纠纷,导致婚姻失调时,为改善夫妻关系,避免家庭解体,由有关单位出面调解,使夫妻双方互相谅解,解除因冲突而造成的紧张。

<2>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

a家庭生活教育

这是一种具有预防和发展功能的社区教育。

b家庭主题活动

主要有“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以及“平安和谐家庭”建设活动。

c城乡贫困家庭的救助与扶助

d家庭心理辅导

由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医学界专业人士及志愿者运用热线电话、个案面询、团体及家庭治疗等形式开展的各类婚姻家庭咨询服务,推动了我国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e家庭能力建设

面对社会转型出现的家庭问题,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区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家庭能力建设活动,力图使家庭及家庭成员能够增强面对社会变革挑战的能力。

9.家庭生命周期:P386反映的是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循环运动的过程,即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最终本家庭灭亡的全过程。

10.如何用社会性别视角指导家庭社会工作:P388-389

<1>要重视倾听妇女的声音

<2>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使用有效的方法,使女性的声音能够有效地表达,如在社会性别观念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性别的统计,分析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如妇女教育、妇女健康等问题)的社会性别根源等。

<3>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帮助家庭成员对刻板印象化的性别角色限制有觉察和警醒,鼓励他(她)们能够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做选择。

<4>将妇女问题放在两性关系的格局中去分析,追求两性平等

11.个案工作:P390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遇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12.个案工作的特点:P390

<1>个案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入手,工作者与受助者个人或家庭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

<2>个案工作以感受到困难、适应不良或有问题的个人及家庭为工作对象。

<3>个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个案工作的专业知识以及人际关系调整的专门技术。

<4>个案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改善生活,增进幸福。

13.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在实施中具有以下特点::P391

<1>重视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种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14.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模式的工作目标:P391-392

<1>尽可能减少服务对象的焦虑与惧怕,引导和增强服务对象寻求改变的动机,并提供支持与安全感,以激励最低程度的自我防卫,增加报酬性期待,使其自我功能得以发挥,从而解决问题。

<2>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功能,包括增强其认知、判断、选择、理解、情感以及行动方面的能力。

<3>提供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或减轻问题所必需的机会与资源。

15.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的基本方法:P392

<1>解决服务对象目前最困难的问题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服务对象通过与社会工作者的不断接触,可以获得人格支持和心理帮助,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

16.行为修正学派个案工作的实施具有以下特点:P392-393

<1>强调通过观察发现服务对象的行为。

<2>撇开对人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诊断,直接关注当前与问题有关的行为,直接以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的对象。

<3>注重治疗技术。

17.小组工作:P395是社会小组工作的简称,又称社会团体工作、社会群体工作、团体工作、群体工作等。

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好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使小组成员行为发生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18.小组工作的功能:P395-396

<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2>社会控制

<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4>再社会化

19.小组工作的模式:P396-399

<1>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历史上社区睦邻中心和青年服务中心等的团体工作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它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强调人对社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

社会目标模式的适应性较广,可用于公民教育、社会责任培养、道德培育、倡导活动等。在婚姻家庭领域,它可以用于举办准父母小组等。

<2>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治疗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强调通过小组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

在这种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位家长或博学的专家,他的任务是研究、诊断和治疗。他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诊断个人的需要,安排治疗计划,并控制小组的发展。

治疗模式的适用性有一定限制,它主要以生理或心理伤残者、触犯法律行为的人,以及思想情绪障碍者为小组工作的对象。

<3>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由互惠模式发展而来。它的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有机的、系统的互相依赖关系,小组是个人和社会发挥功能的场所,也是一个互助的系统。

互动模式适用性较广,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使用该模式:小组作为一个集体,组员需要面对面地互相沟通;组员的个别需要,须借助彼此互惠互存的条件加以满足;小组的共同目标,须依赖组员的参与完成。

<4>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广泛采用,在小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模式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社会工作者在发展模式小组中的主要角色是支持者,主要任务是帮助小组实现目标,促进人际关系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20.社会支持网络:P399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21.情感支持主要有提供咨询、讨论个人问题等;P399

22.实际支持主要指通过实物或服务提供物质的、确定的支持。P399

23.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P399

<1>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

<2>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他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助支持。

<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

24.当前,家庭咨询(治疗)的主要流派有:P401

<1>结构式家庭咨询(治疗)

<2>沟通式家庭咨询(治疗)

<3>策略式家庭咨询(治疗)

<4>系统式家庭咨询(治疗)

25.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P381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它代表整个专业团体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与专业活动的标准。

26.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P381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他人;人是独特的;人是有潜力的;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相信社会是可以转变和进步的。

27.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P393

理性情绪治疗法,又称ABC性格理论,它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因此,它以人的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来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产生更积极、更负责任的行为。理性情绪治疗法假设有一套理性的观念,一个人只有特有这套观念才能有一个充实、自由和幸福的人生。理性情绪治疗法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非理性的观念,并把非理性的观念转变为理性观念。

28.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P393

人本治疗模式又称人本主义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人本治疗模式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是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应验性的自我决定人的行为。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它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别受到早年的成长体验的影响。

29.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治疗重点在于人而不是人所面临的问题,其治疗目标如下:P394

<1>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己。

<2>引导服务对象自我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需的一些特质。

<3>协助服务对象成长,提高服务对象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

30.罗杰斯提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的6个不可缺少的条件:P394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要有心理上的接触

<2>社会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自我概念

<3>社会工作者在治疗关系中表现出表里一致或真诚

<4>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无条件的积极关怀

<5>社会工作者能充分运用共情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心理状况。

<6>社会工作者无条件地了解和共情的尊重,应达到让对方能够感受到的最低标准。

3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P378

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在各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首先帮助的都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

32、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P379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主要可以概括为:公共救助、家庭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33、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P381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它代表整个专业团体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与专业活动的标准。

34、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他人;人是独特的;人是有潜力的;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相信社会是可以转变和进步的。

35、个案工作的模式:P390

<1>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

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长期的、支持性的关系,在减轻服务对象外部压力的同时,又增加了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她)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2>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

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是在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理论源自人类对有效解决问题的程序的思考。

<3>行为修正学派个案工作模式

行为修正学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制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强调通过学习的过程改变行为。很显然,行为修正学派的工作特点体现在人的外显行为上。

<4>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法,又称ABC性格理论,它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

<5>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又称人本主义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第十二章 咨询礼仪与程序

1.咨询前的准备:P406-408

<1>咨询前的物质准备:

a选择咨询地点

b专业咨询室的布置

一般情况下,婚姻家庭咨询师或就职于一个咨询机构,或具备自己相对固定的咨询室,为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c选择恰当的时间

每次咨询的时间以60~90分钟为宜。

d预约

一般由咨询值班人员接待来访或电话预约,值班人员要向求助者介绍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情况,筛选适宜的家庭。

e介绍

开始咨询前,婚姻家庭咨询师要清楚地进行自我介绍,并帮助求助者尽快适应环境及了解咨询机构。

f费用

关于访谈的费用,要按照当地有关管理部门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可以一次预付全程费用,也可以分次付。

<2>咨询前的专业技术准备:

a首先要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求助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职务等。

b详细了解求助者希望咨询的问题或在婚姻家庭中遇到的困难,正确地分析、判断求助者所咨询问题的性质,根据不同的问题,确定咨询的目标。

c对照常见咨询问题所需的知识,婚姻家庭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的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同时,婚姻家庭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存在的认识误区,以便在咨询中及时纠正。

d设计咨询提纲

2.咨询程序:P408-410

<1>按照咨询提纲进行咨询

婚姻家庭咨询师要始终控制好咨询的过程,启发求助者详细地叙述事情的过程,并不断澄清求助者的感受。

<2>认真倾听求助者的述说

婚姻家庭咨询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倾听求助者的诉说上,同时要给予及时的回应,以便使咨询顺利进行。

<3>始终重视做书面记录

虽然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进行了录音,但还必须进行书面记录,并始终重视书面记录。

<4>提出恰当的咨询建议

<5>结束咨询

分为暂时性结束咨询;阶段性结束咨询;结束语是必要的。

3.早期咨询核查的内容:P416

<1>界定主要冲突,并将冲突带入咨询室。

<2>建立假设,并将其细化为公式,用来说明为什么家庭成员所做的事情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反而使问题持续。

<3>将焦点集中于咨询主要问题,以及使问题存在的人际条件。

<4>用家庭作业明确问题和维持问题存在的潜在条件

<5>挑战家庭成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使他们产生烦恼的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6>促进家庭在咨询中及两次咨询间发生改变。

<7>咨询其他咨询师和督导,验证公式的效度和干预的有效性。

4.咨询中期阶段应核查以下内容:P417

<1>使用紧张气氛挑战家庭成员(或者使用灵活性来回避阻抗;或者使用共情获取潜在的防御)

<2>避免全方位指导或控制其家庭。否则,家庭成员无法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彼此交往的方式,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方式,也无法改变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3>培养每个人的责任感,促进相互理解

<4>确认为改善家庭关系所做的各种努力对当前的问题有积极效果

<5>即使婚姻家庭咨询师会见的是家庭中的部分成员,也不要失去对整个家庭的理解,不要忽略任何一个人或关系—尤其是那些非常“困难”、总想回避的个体。

<6>反复检查咨询是否进入高原效应期,即是否在某一水平上停滞不前了。

5.咨询结束核查以下内容:P418

<1>现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或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家庭成员是否满意

<3>家庭成员是否理解了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根本不起作用,是否明白了如何回避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4>问题的小反复是否反映了某些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还是仅仅反映了家庭在没有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情况下重新调整功能。

<5>家庭成员是否真正促进了相互关系,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家庭的内外部问题。

6、咨询师的举止礼仪:P402-403

<1>站姿

婚姻家庭咨询师的站姿要像松树一样自信挺拔。站立要端正,挺胸、收腹;身体的重心线穿过脊柱,落在两腿之间;上身要稳定,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安放两侧。

<2>走姿

婚姻家庭咨询师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收腹。

<3>坐姿

婚姻家庭咨询师就座时,上身自然挺起、两肩放松、下吧内收、脖子挺直、背部与大腿成直角。

<4>表情

表情是人面部的变化,是人内心情绪的反应。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一是目光,二是微笑。要把握好交往最初7秒的表情,以最佳表情示人。

<5>目光

目光是一种真实的、含蓄的语言。婚姻家庭咨询师与人交际时,目光应该是坦然、亲切、友善、有神的,要注视着对方,才能表现出诚恳与尊重。

<6>微笑

微笑是交际场合最富有吸引力的面部表情。

<7>动作行为

婚姻家庭咨询师不要当着求助者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若实在忍不住,做这些动作是要用手帕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

7、咨询师的职业着装:P404

<1>款式

款式的选择最好不要太繁杂,应以简洁为主,以体现婚姻家庭咨询师落落大方的风格。

<2>色彩

婚姻家庭咨询师的着装色彩不宜太鲜亮,也不宜太暗沉,应以中间色彩为最佳选择。

<3>搭配

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服装款式、色彩协调要体现职业特点,尽量避免夸张、耀眼的装饰,但可通过合理的搭配提升自己的品位。

8、家庭心理咨询程序:P410

<1>预备性访谈

预备性访谈一般由接访人员完成。首先要了解求助者的背景;紧接着要和求助者家庭签订咨询协议。

<2>首次访谈

首次访谈是咨询性的访谈,其目的是为了与家庭建立联系,创造亲和的咨询气氛以及收集相关家庭信息,并且产生一个假设:是什么原因使当前的问题一直存在。

<3>咨询的早期阶段

咨询的早期阶段主要目的是验证婚姻家庭咨询师有关问题持续存在原因的假设,以及开始着手解决问题。这个时期的重点也从建立联盟变为挑战性的行动和尝试。

咨询的中期阶段

咨询中期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家庭成员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并且获得相互理解咨询中应发掘家庭的力量,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4>咨询的结束阶段

对于简单咨询来说,当存在的问题被解决了,咨询也就结束了。对精神分析咨询来说,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持续一到两年或者更长。

第十三章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1.婚姻法:P420亦称婚姻家庭法或家庭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P422-424

<1>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人的强制和非法干涉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2>一夫一妻制原则

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互为配偶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

<3>男女平等的原则

男女平等,是指妇女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男子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承担同男子平等的义务。

<4>保护妇女、儿童或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有其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概指保护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的一切合法权利和利益。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老人权益的关怀和保护,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法律化的体现,是肯定老年人社会地位与价值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养老责任的现实需要,是防范、惩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必要手段。

<5>实行计划生育原则

计划生育是指人类自身的生产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做到有计划地生育子女,调解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

3.结婚程序的类型主要有:P424

<1>仪式型。结婚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

<2>登记型。即结婚必须到法定的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3>登记与仪式结合制。结婚既要进行登记,又要举行仪式,结婚登记和结婚仪式均是婚姻成立的法定要件。

4离婚:P428是指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合法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

5.宣告婚姻无效的事由有:P425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

6.婚约:P425是指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做的事先约定。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婚约成立后,男女双方即为人们俗称的未婚夫妻。

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关于婚约的规定,根据婚姻自由的原则,对于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婚约,法律不加禁止,也不给予保护。

7.收养:P434是指公民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将本属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领养,从而使原本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当事人产生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因该种民事法律行为而成立的法律关系,称为收养关系。

8.我国收养法的基本原则:P435-436

<1>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的原则

<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3>平等、自愿的原则

<4>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

<5>不得违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原则

9.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P436-437

<1>收养人的条件

《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

<2>被收养人的条件

依照《收养法》的规定,被收养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被收养人应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被收养人应是丧父丧母的孤儿,或者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3>送养人的条件

根据《收养法》的规定,下列公民或单位可以做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4>当事人的收养合意

收养关系的成立,以有关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其必要条件。

10.特殊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P437-438

<1>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

<2>我国公民或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3>继父(或继母)收养继子女

<4>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院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11.收养的效力:P438收养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它的成立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因收养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而导致的相应法律后果,就是收养的效力。

12.收养的拟制效力:P439是指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发生的拟制亲属关系及相应的权利义务的效力。

13.无效收养:P440是指不具备收养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因而不能产生收养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也就是不发生收养法律效力的收养行为。

14.收养解除的原因:P441

<1>收养人、送养人、被收养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

<2>送养人因收养人的特定过错行为而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

<3>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

15.继承:P444即财产继承,指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按照法律规定或其遗嘱将其生前所有、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转移给他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16.继承法:P444是调整因自然人的死亡而发生的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7.继承法律关系:P444是指继承法所调整的,因公民死亡而发生的继承人之间以及继承人与他人之间在财产继承上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8.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P444:是指在继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19.继承法律关系的内容:P444是指上述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是继承权。

20.继承权:P444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的遗嘱指定而承受被继承人财产权利和义务的权利。

21.遗产:P444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依照继承法规范能够转移给他人的财产权利及一定范围的财产义务。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22.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行为:P446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23.法定继承:P446是指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先后顺序、遗产分配原则或比例来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律制度。

24.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P446

<1>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也未订立遗赠扶养协议

<2>被继承人所立遗嘱无效或部分无效

<3>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4>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5>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

<6>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25.代位继承:P448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和方式。

26.转继承:P448又称转归继承、连续继承、再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所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继承人承受的制度。

27.转继承成立需具备下列条件:P449

<1>被转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

<2被转继承人生前没有丧失继承权,也没有放弃继承权

<3>被转继承人有权分得的遗产由其继承人承受

28.遗嘱:P449是指公民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其个人财产及与财产有关的其他事务进行预先的处分,并与其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9.遗嘱的有效条件:P449-450

<1>遗嘱人立遗嘱时须具有行为能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

<4>遗嘱的形式须合法

30.遗嘱继承:P451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来确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31.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P451

<1>没有遗赠扶养协议

<2>被继承人立有遗嘱,且遗嘱合法有效。

<3>遗嘱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

<4>遗嘱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

32.遗赠:P451是指自然人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全部或部分无偿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于其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33.遗赠的适用条件:P451

<1>没有遗赠扶养协议

<2>遗赠人立有遗嘱,且遗嘱合法有效。

<3>受遗赠人后于遗赠人死亡

<4>受遗赠人未丧失受遗赠权

<5>受遗赠人明确表示接受遗赠

34.遗赠扶养协议:P451是指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签订的,由遗赠人将其财产指定在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而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的协议。

35.遗产债务的清偿应遵循下列原则:P453

<1>限定继承原则

<2>保留必留份原则

<3>清偿债务有线与执行遗赠原则

36.人口与计划生育法:P453-454是调整、规范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7.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宗旨:P454

<1>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推行计划生育

<3>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

38.公民的生育权包括:P455

<1>生育选择权

即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2>生育平等权

即生育权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平等生育权利。

<3>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

即依法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子女数量和选择生育时间,并获得这样做的信息和方法的权利。

<4>生育保障权

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5>生育安全权

国家建立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39.社会抚养费:P456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适当补偿所增加的社会公共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做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0.未成年保护法:P457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P457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2.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P458

<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3.妇女权益保障法:P459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男女两性之间的社会关系,确认妇女法律地位,保护妇女各项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我国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目的主要在于:P459

<1>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2>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P46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保护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各项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6.《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就是:P462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7.老年人的基本权利:P463《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拥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受赡养的权利、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婚姻自由权、居住权、自由处分遗产权、继承权等。

48.母婴保健法:P464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有关母婴保健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9.母婴保健法的立法目的:P465

《母婴保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50.民法:P467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1.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了民法的立法宗旨与目的,即:P468“为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5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P471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修理、重做、更换

<7>赔偿损失

<8>支付违约金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53.刑法:P472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形式处罚的法律。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54.刑法的任务:P472

我国《刑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5.刑罚的种类:P472其中主刑有:P472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其中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56、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全国性法律,其立法宗旨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权利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利益的新民主义婚姻制度”。1980年9月10日通过并在1981年1月1日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1980年《婚姻法》).P420

57、21世纪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是:在婚姻关系方面,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P422

58、结婚条件:P424

<1>结婚应当具备的条件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我国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59、结婚程序:P424是指婚姻成立的法定手续,又称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是婚姻取得社会承认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公示、公信性。

60、我国婚姻法规范的家庭关系主要有:P426夫妻关系(包括夫妻人身关系和夫妻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祖孙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61、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P429未达成离婚协议的;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

62、诉讼离婚:P429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或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由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调解或判决的一种离婚制度。

63、确认收养无效的程序:P440-441

<1>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指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确认某一收养行为无效。

<2>行政诉讼。行政程序是指由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确认某一收养行为无效。

64、收养的终止:P441即合法有效的收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无法继续亲子关系而使该收养关系归于消灭。引起收养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有两种:一是因收养关系一方当事人死亡而终止;二是因收养当事人依法办理了解除收养的手续而终止。

65、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继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遗产)。P444

66、继承权的行使:P445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实现自己的继承权。

67、继承权的放弃:P445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的放弃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的表示。

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

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

68、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如下:P446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69、代位继承具备下列条件:P448

<1>被代位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被代位继承人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形成事实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3>被代位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

<4>代位继承人须为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只要是晚辈直系血亲,都可以代位继承。

70、法律承认的遗嘱形式有:P450

<1>公证遗嘱。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2>自书遗嘱。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3>代书遗嘱。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4>录音遗嘱。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5>口头遗嘱只适用于处于危急情况,不能以其他方式订立遗嘱的情形下,且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可以使用。

71、遗嘱的执行:P450是指遗嘱生效后为实现遗嘱的内容所必要的行为和程序。遗嘱一般是由遗嘱执行人来负责执行。

72、遗嘱执行人的权利义务主要有:P450-451

<1>查明遗嘱是否合法真实。

<2>清理、管理遗产。

<3>召集全体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公开遗嘱内容。

<4>按照遗嘱内容执行遗赠和将遗产最终转移给遗嘱继承人,

<5>排除遗嘱执行中的各种妨碍。

73、继承开始:P452即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继承开始的时间,也就是继承法律关系发生的时间。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

74、遗产债务的清偿应遵循下列原则:P453

<1>限定继承原则

<2>保留必留份原则

<3>清偿债务优先于执行遗赠原则。

75、根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缴纳社会抚养费:P456

<1>公民在生育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所规定的条件,生育子女的数量超过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许可范围。

<2>公民未履行法定婚姻登记程序,在未形成法定夫妻关系的前提下的生育行为。

<3>公民收养子女的行为不符合收养法或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有关规定,或依法收养后的生育行为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规定。

<4>公民再婚生育行为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有关规定。

<5>出国留学的中国公民,以及公民涉外、涉台港澳婚姻中的生育行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公民其他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规定的生育行为。

76、《母婴保健法》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主要有:P465-467

<1>婚前保健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a婚前卫生指导

关于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b婚前卫生咨询

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c婚前医学检查

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

<2>孕产期保健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为育龄妇女提供有关避孕、节育、生育、不育和生殖健康的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a母婴保健指导

对孕育健康后代以及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

b孕妇、产妇保健

为孕妇、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等医疗保健服务。

c胎儿保健

为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护,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d新生儿保健

为新生儿生长发育、哺育和护理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3>婴儿保健

医疗保健机构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婴儿多发病和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77、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P468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78、刑法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P473

<1>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刑事责任

<2>虐待家庭成员犯罪的刑事责任

<3>遗弃家庭成员犯罪的刑事责任

<4>重婚罪的刑事法律责任

<5>破坏军婚罪的刑事责任

<6>拐骗儿童罪的刑事责任

<7>出卖亲生子女的刑事责任

<8>盗窃家庭成员财产犯罪的刑事责任

<9>诈骗家庭成员财产犯罪的刑事责任

<10>抢夺家庭成员财产犯罪的刑事责任

<11>故意毁坏家庭成员财产犯罪的刑事责任

华康学校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

技能考试复习题

一、技能判断题(每题1分)

(请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里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离婚时一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 √ )

2、有研究表明,离婚对夫妻造成的创伤是差不多的。 ( × )

3、帕森斯认为,夫妻家庭是适合于工业社会的家庭形式。 ( × )

4、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情人眼里出西施”。 ( × )

5、处女膜是位于阴道口的一层薄膜组织,性经历不是造成处女膜破裂的唯一原因。 (√ )

6、家庭系统论强调家庭的结构和等级,认为家庭是一个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成员间借沟通行为形成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的网络。 (√ )

7、降低对婚姻是预期是保证婚后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 )

8、父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暂时停付子女抚养费,待其恢复姓氏后再继续给付抚养费。 (× )

9、奖励或期望得到奖励是功能分析理论的核心。 (× )

10、离婚率一般随着经济繁荣有所下降。 (× )

11、离婚率一般随着经济萧条有所上升。 (× )

12、家庭教育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到入学前的教育。 (× )

13、早泄就是阴茎在插入阴道后不足8分钟就射精。 (× )

14、“择偶坡度”理论认为,婚配往往遵循“男高女低”的模式。 (√ )

15、弱化矛盾,强化共同点,允许不同生活方式共存是解决主干家庭矛盾的方法之一。 (√ )

16、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因此其大部分规定是任意性规范。 (× )

17、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也是一个战略,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 )

18 、性伦理源于性道德,又高于性道德。 (√ )

19、在多种教养方式中,强烈的爱和适度的控制是最理想的。 (× )

20、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情人眼里出西施”。 (× )

21、男性在性交中肯定会出现射精反应。 (× )

22、成功的爱情是“爱情至上”。 (× )

23、由兄、姊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姊没有扶养的义务。 (× )

24、甲乙两人是夫妻,后因感情不和,甲提起离婚诉讼,诉讼过程中,甲死亡,乙不再对甲享有继承权。 (×)

25、一方解除婚约时,必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 )

26、说郎才女貌,男刚女柔,男强女弱,这是指人的生理性别。 ( × )

27、“男人挣钱养家糊口”是社会性别不公正。 ( × )

28、产假给予女职工与男职工不同的待遇,但它体现了社会性别差距。 ( × )

29、爱情是喜欢的特殊形式,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 ( × )

30、地理位置邻近的人相互吸引,但邻近吸引的局限性则表现为:邻近未必喜欢。 (√ )

31、握手、拥抱以及共用餐具等一般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 √ )

32、女性吞下男性的精液确实可能造成怀孕,只是概率非常小而已。 ( × )

33、择偶标准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加谨慎,要求更加全面。 ( × )

34、两性沟通中,男女处理冲突的方式不同,女性强调独立和控制。 (× )

35、在遇到婚姻问题的时候,强调“爱”,依靠彼此的“爱”可以化解任何问题。 (× )

36、有效的沟通是夫妻关系健康、和谐的保障。 ( √ )

二、技能简答题

1、简述婚姻家庭咨询中倾听的注意事项。(10分)

答:

1) 倾听家庭中故事的内容;

2) 倾听故事所表达出的求助者的情感;

3) 倾听求助者组织故事的方式及故障的顺序;

4) 倾听求助者对故事的理解和他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5) 倾听故事中重大的情节缺失或求助者重视的情节;

6) 分析故事可能将家庭引向何处。

2、健康夫妻关系的重点是什么?(10分)

答:健康夫妻关系的重点是:信任、承诺、技能、关心、尊重和感激、努力。

3、亲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10分)

答:⑴把握和孩子说话的时机;⑵选择恰当的话题;⑶清楚谈话的内容;⑷使用儿童发展水平的语言;⑸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4、简述我国协议离婚的条件和程序。(10分)

答: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5、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10分)

答: ⑴家庭环境的熏陶;⑵树立榜样;⑶行为评价;⑷鼓励;⑸说服教育;⑹实践锻炼。

6、婚前卫生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⑴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⑵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⑶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⑷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⑸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⑹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7、性咨询与性治疗实施的步骤。(10分)

答:第一步,咨询师要详细地收集资料;第二步,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三步;对会谈和治疗中的一切内容要保密。第四步,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第五步,进行咨询或治疗对不适合的来访者进行转介。

8、简述婚姻家庭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问题。(10分)

答:

1) 婚姻关系紧张,现代人对婚姻、性等方面的观念的变化带来婚姻关系问题,如婚外恋、网恋、离婚等;

2) 代际关系冲突:社会变革中代际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代际关系的冲突和矛盾;

3) 家庭教育的困惑:主要表现为逆反、学习问题、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多集中在青春期的孩子;

4) 重大生活事件,指足够引起家庭结构和功能产生巨大变化,是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受到重大冲击的事件,如丧偶、失业、失学、疾病、灾害等;

5) 心理障碍,如智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需要到专业机构鉴别诊断。

三、技能问答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用钢笔、圆珠笔按要求作答。)

1. 李强是李雪峰夫妇的独生子,成年后与王艳结婚,育有一子李大海。由于李强夫妇工作较忙,李大海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祖父母感情深厚,工作后按月给祖父母生活费。2001年12月李雪峰妻子病逝,半年后李雪峰再婚。此事引起李强的极大不满,与其父争吵后,双方签署了脱离父子关系的协议,从此李强与其父不再来往。2003年2月,李雪峰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其再婚妻子因年事已高无法照顾。李雪峰要求李强尽赡养义务遭拒绝,李强要求李大海对其祖父尽赡养义务。

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双方签署的断绝父子关系的协议是否有效?(10分)

答:无,该协议违反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即公序良俗,因而无效。

(2)李强对其父是否有赡养义务?(10分)

答:有,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协议而断绝,无论其父亲是否再婚,均不影响李强对父亲的赡养义务,因此李强仍然须对父亲尽应尽的赡养义务。

(3)李大海在何种情况下对其祖父有赡养义务?(10分)

答:有负担能力。在李大海具有负担抚养义务的能力的情况下,对其祖父承担赡养义务。

2.我和孩子他爸都是普通工人。10年动乱耽误了我们的学业,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为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省吃俭用为孩子交了数额不小的择校费。我还时常告诫他:“爸妈文化都不高,学习上不能帮助你,你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仔细听,不要浪费时间。”可是我孩子在那人人都赞叹的好学校里,并没有像我希望的那样。他不仅语文不好,数学也很差,又没有画画、唱歌之类的特长,每次开家长会,老师总是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这孩子只有打扫卫生能得100分,他不但打扫得干净,而且还能把扫帚什么的归整得井井有条。”听了老师这样的话,我失望极了。我想:“我这孩子是没有指望了,我们为他付出再多,充其量他将来也只是个清洁工的命。”此后,我几乎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了,空闲时间都花在了麻将桌上。

请对本案例进行分析并说明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7分)

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承认孩子的个性差异,充分认识孩子的特质,因人而异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开发孩子的潜能。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命潜能和不同的个性品质,做父母者不应该强求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只能建立在自己的长项上。孩子表现自己潜能的方式、途径、领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的潜能恰恰就是表现在我们不认为是才能的才能上。我们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哪怕所有的人都认为你的孩子是平庸的,做父母的也要信任他,欣赏他,因为信任是挖掘和发挥孩子潜能的金钥匙。案例中这个孩子身上没有表现出语言、数理逻辑等一般的智力能力,但却具有很高的内心智慧,在日益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他能踏踏实实、善始善终做好不为人所看重的琐事。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性!如果我们家长能将孩子这种好品性激发出来,这个孩子能干得出色的又何止是“扫地”。

3、程君与陆艳于1980年结婚,1982年生育一子程大伟。夫妇两人感情一直不好,但为了儿子始终未提出离婚。2000年陆艳因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在家静养。2001年3月陆艳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靠儿子程大伟照顾。2003年程大伟大学二年级时需交纳学费5000元,母亲陆艳无能力承担,其父程君拒绝承担此费用。无奈,陆艳、程大伟将程君告上法庭,请求其支付程大伟大学学费5000元及陆艳的扶养费。

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支付程大伟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否支持?(10分)

答:不应,因为程大伟已经属于成年人了,不在父母的法定抚养范围之内。

(2)支付陆艳扶养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否支持?(10分)

答:应,因为陆艳与丈夫之间的婚姻关系仍然存在,其丈夫程君仍应承担夫妻之间的相互辅助义务。

4、案例描述

夫妻结婚6年,丈夫是港人回内地在外企做高管,因结婚而定居国内,妻子在银行工作,儿子4岁上糼儿园, 在怀孕二胎刚2个月时,发现丈夫情绪很反常,在关心问询下,才知道丈夫发生了婚外情,情人并不漂亮,但是很象他的初恋情人,丈夫被情人骗了近80万元,然后销声匿迹了。陈女士无法接受丈夫的背叛,决定离婚,天天以泪洗面,终至流产。陈女士又不愿意告诉父母这个事,但是没办法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为此求助心理医生。孩子此时也是最需要母亲关爱的时候,她却完全无法面对孩子。因为胎儿的流产,丈夫也有悔意,不同意离婚,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得到妻子的原谅。她很茫然不知该怎么做。

求助者自诉:

⑴自己的日常表现:全身无力,失眠多梦,无食欲,情绪易波动,爱哭,记忆力有减退的迹象。

⑵关于婚姻:两人一直很相爱,结婚6年几乎从未红过脸。丈夫婚外情的事情如果她现在不知道,她会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

⑶夫妻二人的家庭情况和受教育程度:丈夫在香港受的教育,在家里排行老二,性格温良。妻子大学毕业,有两个哥哥,家庭排序最小,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小学美术教师,从小家住在军队大院,家教很好。

⑷家族互动模式:妻子性格温和,对丈夫极其信任,从来不在意丈夫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家里的事情丈夫有绝对的决定权,丈夫被第三者骗了钱后才知道丈夫有了婚外情。求助者认为丈夫完全没有家庭责任感,怀疑丈夫平日对她的好都是在欺骗她。

⑴对本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13分)

⑵对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该如何处理?(14分)

⑶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是什么?(14分)

⑷对案例的咨询建议有哪些?(16分)

答:案例分析:

1、此案例属于婚外情导致婚姻关系即将破裂。妻子因此事流产而有了抑郁倾向。

2、妻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无视身边的儿子。

3、夫妻双方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家庭序列都存在较大差异。

4、鉴于求助者的精神状态,首先建议她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测评。经过医生确诊,求助者如果属于轻度抑郁症,就需要服药,并辅助心理治疗。

咨询建议:1、评估

鉴于求助者的精神状态,首先建议她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测评。经过医生确诊,求助者如果属于轻度抑郁症,就需要服药,并辅助心理治疗。

求助者的婚恋模式是主仆型,也就是求助者成熟度不够,从小接受的军人式家庭教育,使她正向解释能力不足。对爱人的评价过于看重,家庭排序最小又使她做事欠成熟,丈夫等于在家要养育两个孩子。6年的时间使其内心爱的能量减弱,丈夫因是香港人在外企做高管的工作压力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导致了被骗情的事件发生。

2、确定咨询目标

需要了解求助者是想离婚,还是想挽救婚姻,不同的目标将决定不同的咨询方向。求助者虽然很赌气说要离婚,但是后面又说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做,说明她对丈夫的爱还在,经过与求助者讨论帮助她找到咨询目标-----挽救现有的婚姻。

3、学会合理地发泄情绪

求助者来做咨询的时候,正是流产后不久,让求助者做好思想准备,负性情绪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反复波动,时好时坏,可以采用加强营养让产后虚弱的身体得到尽快恢复,同时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来主动排解负性情绪。可以暂时请一个人回来帮助自己带孩子。

4、客观地评价出轨方的行为表现

让求助者看到丈夫对家庭的留恋和改过的决心,与求助者客观地分析其丈夫的精神状态,以及出轨原因,寻找他们间的积极关系资源。同时避免以偏概全,让妻子对丈夫的积极悔改行为给予一些正面的回应和肯定。

5、设计“三人行”家庭活动,加固家庭的稳定性

每周安排两次家庭活动日,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只要三个人一起分享生活就会增加家庭的凝聚力,这将有助于丈夫责任心的回归,给丈夫提出建议回香港渡假探亲,以解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让求助者客观分析自己在婚姻中存在的问题。

让求助者意识到对于丈夫事业奋斗的压力,求助者有没有与丈夫一起分担。对于丈夫在不同文化氛围里生活多年还有不适应的情况,求助者有没有与丈夫一起面对。

7、从心理上接受丈夫对家庭的回归。

让求助者在理性上开始认识到原谅丈夫是很不错的选择,尤其丈夫的出轨是有其更深的原因的,而且丈夫也是一个受害者,让求助者的大度羸得丈夫对她重新的认识。同时让她在心理上完全接纳出轨丈夫的难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操之过急,应允许自己在情绪上的反复。让求助者了解到婚外情只是婚姻冲突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从而减少其内心冲突感。

5、案例描述:36岁的王女士夫妇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因工作紧张忙碌,7岁的儿子一直主要由父母照顾。孩子该上小学了,为了就读哪所学校,王女士与婆婆发生了较大的争执。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较好的学习起点并且早点陪养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王女士想让儿子进一所全封闭式的全市重点小学,周未才回家。而王女士的婆婆却认为孩子太小,从未离开过大人一天,而且完全不相信学校会象他们一样全心全意照顾小孙子的生活,所以坚决不同意。一个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一个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着想,截然不同的教育目的导致婆媳几乎反目。王女士在心中对婆婆也表示不满,因为老人平常对孩子的要求从来就是有求必应,从而导致儿子有点自私,而且脾气不小。这也是王女士想让孩子读全封闭式小学的原因之一。

⑴本案例的实质问题进行分析。(10分)

⑵隔代教育的优点是什么?(17分)

⑶隔代教育的弊端是什么?(14分)

⑷你对本案例的咨询建议是什么?(16分)

答:案例分析

这是一例祖辈与父辈因对孩子教育方法和观念上的不一致引进的家庭矛盾。王女士夫妇因为忙于工作,只好把孩子交给父母来照看。因此孩子的早期教育大部分是在老一辈的意图下完成的。

隔代教育的优点是:祖父母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由于没有工作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们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历尽沧桑后的返璞归真,自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此外,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

隔代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如隔代教育容易重感情轻理智、容易重物质轻精神、容易重静轻动、在教育上容易与父辈产生矛盾、可能造成亲子感情隔阂等等。

咨询建议:

1、祖辈与父辈要对隔代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明白隔代教育有利有弊。祖辈在对孙辈的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孩子可以从祖父母处得知家庭的历史和渊源。祖父母同时也是照顾者与调停者的角色,当孙子女跟父母对立的时候,祖父母就成为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孙子女来说,祖父母也可以是老年人的楷模。家中有祖父母的小孩,对老年人会有一个正确、实际的看法。

2、祖辈与父辈应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良好充分的沟通

对于老人从来对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王女士很不满,但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心里不满,而是应多与自己的婆婆进行充分地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人,让孩子学会等待的机会,来培养孩子忍耐、坚持的品质,取得老人的配合与支持,从而获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避免孩子在两套方案下摇摆不定,从而影响其形成完善的人格。

3、祖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祖辈可以多看些糼儿教育的书籍,以汲取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最新知识。

操作技能提纲

第一章 恋爱择偶咨询

1、 访谈::P3婚姻家庭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了解求助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调查方式。

2、 访谈的特点:P3

<1>访谈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作用于求助者,而求助者通过回答、身体语言或表情反作用于咨询师。

<2>访谈是与日常谈话不同的、有特定目标的谈话过程

访谈不同于日常的“聊天”,它是一种有特定目的和一定规则的研究性交谈。

3、 访谈的类型:P4

<1>按咨询方式划分:

直接访谈。即面对面访谈,咨询师和求助者直接发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

间接访谈。主要指电话访谈,比较适合内容少而简单的问题。

<2>按访谈对象划分:

个人访谈。也称个案访谈,是对每一个求助者进行单独访谈。

集体访谈。也称团体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咨询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求助者进行访谈。

4、 对求助者的访谈:P5-7

<1>了解求助者的需求

咨询师首先要了解求助者的需求是什么,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了解了求助者的真正目的和原因,才能做好有效的咨询。

<2>了解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

咨询师在了解求助者需求的同时还要通过访谈判定求助者的性格特征及择偶倾向,这两方面是进行后续咨询的关键。

<3>帮助求助者分析、总结性格特征、择偶倾向

在倾听完求助者对于自身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的描述后,要帮助其进行分析,使其从积极的方面重新看待这些问题。

<4>根据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提供建议

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的利弊分析,向其展现其性格特征、择偶倾向中积极的、矛盾的地方,并和求助者共同讨论出几种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

<5>结束访谈

访谈结束时,咨询师恰当的总结是必要的。

<6>工作记录

在整个访谈期间,要做好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笔录,一种是录音记录。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婚姻家庭咨询师,需要从各方面培养自己,从性格、人格上完善自己。除了培养上述能力外,还要注意:懂得基本的咨询礼仪,学习各种婚姻家庭咨询的理论和咨询方法,定期与同行交流,定期接受督导,待人要谦虚,不以专家的身份接待求助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5、“父母偶像”理论:P11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父母偶像”理论,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俄狄浦斯情节”,即男孩会爱上自己的母亲,而把其父亲当作竞争对象来看待,在他长大之后,他会选择具有自己母亲个性品质的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女孩则正好相反,会选择具有自己父亲个性品质的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在亲密关系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依恋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6、“需求互补”理论:P11

美国社会学家温奇提出了“需求互补”理论,他不否认择偶需要在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层次等方面相互一致,但他更认同从心理需求和个人动机方面考虑互补性的原则。

温奇认为人们在择偶时主要考虑彼此各种需求的相辅相成,如有支配欲的人想找比较顺从的人作为伴侣;想受人照顾的人往往会选择以照顾人为快乐的人作为伴侣。

虽然“需求互补”理论存在很多争议,但它对婚姻生活包括双方互相吸引、婚姻质量、婚姻冲突等问题还是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也可以作为择偶咨询中参考的理论之一。

7、“刺激—价值—角色”理论P12

以美国心理学家默斯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择偶过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择偶中双方关系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刺激、价值和角色三个阶段。

<1>刺激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以“刺激”类的信息决定是否建立关系,将感官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如外貌、年龄、种族等特征。

<2>价值阶段。双方比较彼此的基本价值观是否相容,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有相似的信仰等。

<3>角色阶段。此阶段是判断是否深度“兼容”的阶段,双方评价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角色期望,在为人父母、居家生活等各项生活任务方面是否保持一致。

以上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关系的解体。

8、“进化心理学”理论:P13

这种取向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具有进化基础。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强调,由于进化与遗传的作用,人类具有先天的择偶心理机制。

<1>亲本投资理论。此学说被誉为“迄今最有潜力的社会进化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投资”,基本假设是两性繁衍过程中,两性都有最低限度的绝对的投资,就是提供双方的生殖细胞。该理论认为,投资多的一方在选择配偶的时候更挑剔;投资少的一方,同性内的竞争会更为激烈。

<2>性策略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解决各自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

<3>好基因模型。该理论认为,在择偶过程中,有些外在的身体指标既是“吸引力指标”,也是“生存力指标”,这些指标说明了个性对异性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暗示该个体具有良好的基因,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4>二元模型。二元模型既强调亲本投资,同时也强调基因因素,认为亲本投资和遗传基因这两种因素在男女择偶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9、“社会学习”理论P14

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性理学家海斯,他认为不同性别人群对于择偶的选择都源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及社会化的力量。

10、“社会交换”理论P14

“社会交换”理论有时也被称为“资源交换”理论,该理论在择偶研究中是一个主流的理论取向,也是具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

11、“择偶坡度”理论P14

该理论认为,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低的女性,而女性则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比自己高或与自己相当的男性,即婚配模式中的“男高女低”模式。

12、“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P15

相似性或一致性这两大原则是社会学家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择偶行为而总结出来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中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是完全先赋的因素,如种族和民族。

<2>第二个层面是价值观,它主要是指宗教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大到人生目标,小到个人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3>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层面,它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属性,如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等。

13、择偶标准:P15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德品质、有无爱情等因素的重视程度。

择偶标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国外研究把择偶标准总结为性别、民族、宗教、年龄、健康、相貌、教育、性格、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国内学者把择偶标准总结为生理条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政治观点、宗教信仰、为人品行等。

14、择偶心理的测量从测量的应用范围划分:P16

一类是研究测量工具,即用于研究的测量工具;

另一类是择偶辅助工具,即帮助个体实现择偶的测量工具。

15、择偶心理的测量从测量内容可以分为两类:P17

一类是择偶偏好的测量;择偶偏好的测量是对个体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念和策略进行测量。

另一类是婚恋心理匹配度的测量。这类测量主要是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对与婚恋有关的心理维度进行测量,再基于一定的匹配规则计算两个人的心理匹配度,匹配度越高,未来婚姻幸福的可能就越大。

16、婚恋心理匹配度的测量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测评的维度确定,一定要和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性;

第二是匹配的规则,即在某个心理维度上,具有什么特征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实现幸福婚姻。

17、幸福婚姻的特征:P18个性特征相容、价值取向相似、关系互动和谐三大特征。

18、婚姻有关的心理维度上存在四种核心匹配规则:P18分别为相似(如性爱观念、理财观念)、互补(如支配性)、累加(如包容性)、相似累加(如内外向),其中累加意味着双方在该心理维度上的倾向之和越大则越匹配,相似累加就是在累加的基础上要表现出相似的倾向。

19、结婚的必备条件:P22-23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人和以防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达到法定婚龄

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双方结婚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即结婚年龄的下限。

《婚姻法》第六条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

<3>符合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互为配偶的婚姻制度。

20、结婚的禁止条件:P23-25

<1>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婚姻法》第七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禁止结婚的疾病

《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不得结婚。

<3>注意事项

21、直系血亲:P23是指彼此之间具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无论代数多少均不得结婚。

22、旁系血亲:P24是指彼此之间具有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

23、爱情的发展规律:P30即晕轮期—认知与磨合期—理性与平淡期。

24、爱情心理的测量:P31-32

<1>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巴塞罗缪认为依恋风格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区分。巴塞罗缪认为,人们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总体评价可以是相对积极的,也可以是相对消极的,这两方面的结合就可以形成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多虑型;超脱型。

<2>爱情类型的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亨德里克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的爱情类型测量量表,来测量人们对爱情六种类型的认可程度。

<3>爱情三元理论的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爱情分为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

<4>本土化的爱情心理测量

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娟认为,由于文化和国情的不同,中国人的爱情心理与西方人存在较大差异。

25、爱情三元理论的测量:P32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爱情分为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在爱的三元素中,承诺较为稳定,而激情最容易产生变化。这三个成分之间的关联是:能够分享亲密的人更容易感觉持久的激情。

26、爱情心理结构的五个维度:P32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接纳和浪漫。

27、沟通:P38即信息的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对沟通的定义可归纳为三点:

第一,沟通是一种历程;

第二,沟通是有意义的历程,这个意义是指沟通行为的内容、意图及其重要性;

第三,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历程,沟通双方对于当时及沟通之后形成的意义均负有责任。

28、两性沟通的目的主要表现在:P38

第一,能表达双方的意见,满足彼此被了解的需要;

第二,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扩展视野;

第四,解决双方冲突,达成协议;

第五,学会尊重对方,表达自己的关心与支持,提升双方感情。

29、有效沟通离不开三个因素:P39

<1>文字意义,指说话用字的内容,在整个沟通中占7%;

<2>语音语调,包括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粗细、快慢及各种语气,占整个沟通的38%;

<3>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头与身躯的姿势、手势等,占整个沟通的55%。

30、两性沟通方式的差异:P39-40

<1>沟通的目的不同

男性往往试图通过沟通强调自己的地位、能力,而女性往往期望通过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2>价值观不同

男性更注重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们的自我价值是通过所获得的成就来体现的。女性更重视感情、交流、美和分享,她们花很多时间在相互帮助和相互安慰上。。

<3>处理冲突的方式不同

遇到不同意见或冲突时,女性强调化解矛盾,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她们使用表示情绪和亲密的语言沟通;而男性强调独立和控制,他们的沟通语言是要表达地位、权力和独立。

<4>对待压力的解决方式不同

男性遇到压力时会变的心事重重、沉默寡言。

女性正好相反,心里有问题就讲出来。

31、两性沟通的模式:P41

<1>表里一致的沟通

<2>表里不一致的沟通

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32、恋爱的道德标准:P53

<1>情爱与性爱的统一

恋爱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以缔结婚姻、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为归宿真正的恋爱过程首先应以情爱与性爱的统一为道德标准。

性爱是爱情产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根本表现。爱情的基础是性,但性绝不是爱情的全部内容。只有情爱与性爱的完美结合,才可能产生名副其实的爱情。

<2>道德情感与道德义务的统一

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的恋爱过程,必然体现为道德情感与道德义务的统一。

33、恋爱中的道德责任:P54-55

<1>向恋人奉献爱心

<2>理解恋人的向往和追求

<3>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

<4>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34、走出恋爱误区:P55-56

<1>防止“爱情至上论”,摆正事业在爱情中的位置

<2>防止把爱情“庸俗化”,摆正金钱在爱情中的位置

<3>防止把爱情“理想化”,用理智驾驭感情

35、同居:P60广义的同居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双方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事实,既包括同性之间的同居,也包括异性之间的同居;既包括无配偶之间的婚前同居,又包括有配偶者与他人之间的婚外同居。狭义的同居则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共同生活的事实。

36、事实婚姻:P60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进行结婚登记,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

37、准正:P62非婚生子女的准正,是指已出生的非婚生子女,资格的法律制度。

38、认领:P63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是在非婚生子女尚未准正的情况下,由生父承认该非婚生子女为其所生的一项法律制度。认领有以下两种形式:自愿认领、强制认领。

39、年轻人常见的错误性观念和性焦虑:P70

<1>性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2>性是有损健康的行为

<3>手yin是恶习,怀疑自己身体出现问题

40、婚前性行为的危害:P72

<1>会对性本身造成伤害

<2>会破坏正常的感情

<3>对心理和人格造成伤害

<4>会加剧恋爱关系破裂时的痛苦

<5>会导致将来婚姻的困难

此外,婚前性行为容易导致怀孕,而且使双方易受到性病的威胁,其严重后果就更难以预见。

41、婚前准备包括:P78

<1>思想准备

<2>知识准备

<3>物质准备

42、婚前评估咨询:P79是通过对即将进入婚姻生活的情侣的个性、沟通模式、交往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评估后,鼓励两人面对真实自我,完成彼此间在思想、责任分配、性生活、生活作息及休闲安排等主要方面的调适,从而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幸福婚姻打好基础。

43、婚前评估咨询与辅导对婚姻关系的增进主要提供了下面五项帮助:P79

第一,通过婚前评估咨询使即将步入婚姻的男女明白婚姻的意义与目标。

第二,使双方进一步了解彼此,了解婚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顺利且迅速地适应婚姻关系。

第三,使年轻的男女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比较高的婚姻满足感。

第四,使年轻的夫妻以后有更多的可能成为成功的父母。

第五,使男女双方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有更多的能量,来面对和解决各种难题,在面临困扰时,能及早寻求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帮助。

44、婚前评估咨询的内容:P80

<1>男女双方的自我认知和相互了解

<2>良好的沟通与冲突处理

<3>选择结婚时机与承诺

<4>婚前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5>婚后计划

45、婚前评估工具:P83-84

<1>性格测试

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测试,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

<2>泰式性向测验

是一份详尽的性格测验,共180题,参加者先依据自己的情况填写一份,再按自己对对方的了解情况填写一份。

<3>婚前准备/更新问卷

婚前准备/更新问卷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家庭社会科学系教授大卫·等开发的用于评估亲密关系的一套问卷,共195题,从11个角度评估两人关系。

<4>婚恋和谐度分析系统

婚恋和谐度分析系统是国内学者研发的可对婚前婚恋状况进行评估与诊断的测评系统。

46、当代中国婚姻价值观的变迁:P90

<1>婚姻更加自主

<2>家庭中男女地位较为平等

<3>更强调婚姻是个人私事

<4>对离婚的负面评价减少

<5>社会对婚前性行为更加宽容

<6>对婚外性行为的认识多元化

<7>独身主义者增多

47、自然生育力:P96指夫妇在新婚后性生活正常且也不避孕的情况下受孕几率和能力的大小。

48、夫妻财产制:P104指规范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以及债务清偿、离婚时的财产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关系的核心。

49、夫妻财产制分为:P104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两种。

50、约定财产制:P105是指夫妻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自行选择适用某一种形式的婚姻财产关系。

51、法定财产制:P105是对婚姻双方当事人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进行法定的安排,不允许当事人自行进行变更。

52、约定财产制的效力高于法定财产制,只有当夫妻之间没有订立过财产约定,或者曾经订立的财产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适用国家的法定财产制。P105

53、夫妻财产约定:P105是指夫妻之间对婚前及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及债务清偿,包括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与清算等事项进行的约定。

54、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P107一种情况是仅限于在结婚前订立,比如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另外一种情形对签订时间没有任何限制,既可以在婚前签订,也可以在婚后订立,比如美国、德国,只要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法律不对订立的时间阶段作出限制,我国也是这样。

55、夫妻财产约定的种类:P107划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

56、开放型的约定财产制:P107是指法律没有限制约定财产制的种类,允许婚姻的当事人自由选择任何一种夫妻财产制,来约定他们彼此之间的财产关系,即不对约定的财产种类和数额作出限制,也不对约定的具体内容作出限制。如英国和日本。

57、封闭型的约定财产制:P107会采取比较严格的规定,首先在内容上明确规定哪些是可供选择的约定财产制的内容,并且明确哪些约定不得与相关法律相抵触,其次在程序上也可能要求夫妻双方履行一定的程序,比如进行公证,在瑞士和德国等国家就采取的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约定财产制。

58、我国三种夫妻财产制:P108

<1>全部共同财产制

全部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对婚前及婚后全部财产都进行约定,均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的一种财产制度。

<2>部分共同财产制

部分共同财产制是指婚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是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而共有范围之外的财产均属于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度。

<3>分别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约定归各自所有,分别由各自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9、结婚程序:P116即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指法律规定的婚姻成立必须履行的法定手续。

60、我国结婚的必经程序:登记制P117

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法定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方可缔结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

<1>登记是我国结婚的必经程序,男女双方要缔结具有法律上生效、并能得到国家和社会承认的婚姻关系,必须依法向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否则即便双方已经举行婚礼或同居生活,也无法成立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

<2>在我国,结婚登记是合法婚姻成立的唯一形式要件,只要男女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并取得结婚证就具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而无论其是否同居生活或举行婚礼。

61、结婚登记的具体程序:P117申请—审查—发证三个环节。

62、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结婚登记机关不予登记:P118

<1>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2>非双方自愿的

<3>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

<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5>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63、择偶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是人生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婚姻质量、恋爱关系发展及双方一生的幸福。P1

64、婚姻家庭咨询师的目标:P1

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提纲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网
就是要提醒人们提前防范在婚姻中可能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在择偶、恋爱和婚前就对男女双方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引导人们理智而充满信心地走进婚姻;

帮助求助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65、近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研发了一些心理匹配测量工具,“心灵匹配测评系统”就是其中一个。该系统包括个性特征、价值观念和关系互动三个方面,共36个婚恋维度。其中个性特征包含了婚恋风格和婚恋弹性的因素,价值观念中包含了性爱观念、经济观念、角色观念等因素,关系互动主要测量亲密倾向、沟通水平和敏感程度等因素。

66、两性沟通通常是指发生在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异性朋友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双方的关系。

67、两性之间的沟通需要的因素:P38

第一,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这里的“信息”是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

第二,运作系统。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三,沟通情境。指沟通过程中的物理与心理环境。

第四,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因关系不同,对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诠释及反应。

68、事实婚姻的成立须满足的条件:P60-61

首先,事实婚姻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永久共生活的目的;其次,事实婚姻在客观上具有公开性,即双方当事人须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其是夫妻;最后,事实婚姻的双方当事人须付和结婚的实质条件,包括达到法定婚龄,不具有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亲属关系等。

69、夫妻财产约定的实质要件主要包括:P106

<1>夫妻财产约定的双方当事人都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2>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意思的真实表示。

<3>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70、婚前健康检查、婚前财产公证、婚礼举行等则为选择性程序。P117

71、结婚程序大体有登记制、仪式制、登记与仪式结合制三种主要类型。P117

第二章 夫妻关系咨询

1、新婚磨合期:P125即婚姻调整期,一般是指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的阶段。

2、夫妻关系:P126是指男女两人通过了合法的结婚手续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及经济等方面过着共同生活的关系。

3、夫妻关系的基本特征:P126

<1>男女双方以公认的形式结合为两性关系

<2>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夫妻一体

<3>养育后代,生儿育女

4、夫妻关系类型P179-182(基础知识)

<1>爱情型的夫妻和功利型的夫妻

<2>平等合作型、分工型和一方依赖型夫妻

<3>建设型、维持型、失望型和一体型夫妻

5、新婚期夫妻共同面对的生活任务:P127

<1>确立夫妻的角色和责任的分配

<2>发展相互满足的性关系,建立亲密的规则

<3>积极的家庭预算与处理,满足于金钱的收支

<4>发展使双方满足的沟通方式,学习以非冲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愿望

<5>与原生家庭感情分离,协商、发展平等、良好的姻亲关系

<6>发展成熟满意的家庭计划,如决定性的问题、生育问题等

<7>发展成熟且彼此满意的工作观点和时间分配

<8>日常生活中的互相适应,如家务分配、娱乐方式、饮食习惯、共度的时间等

<9>了解和尊重彼此的个人自由和特性,给个人一定的自由空间

6、健康夫妻关系特征:P128

<1>尊重、宠爱和友谊

<2>紧密的情感联结

<3>高质量的沟通

<4>共同、有效的冲突处理方式

<5>接纳、包容的心态

<6>明确、长期的承诺

<7>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

7、华鲁士在《家庭沟通》一书中提出了家庭沟通的原则,指出沟通的关键在于必须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同时让双方感受到这种爱。这些重要原则包括:P130-131

<1>非语言的沟通比语言的沟通更有力(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好的感觉,但不好的感觉只能用语言表达)

<2>重要的就强调,不重要的就忽略

<3>尽可能表达好的语言和感觉,杜绝对立性的甚至贬损人的反应。

<4>沟通时要清楚、具体

<5>对于自己的决定要解释原因,在造成问题时要把自己的责任说清楚。

<6>言辞要切合实际、要合理而不夸张,尤其是在互相批评时

<7>以言语表达来验证自己的每一个假设

<8>在做假设之前要得到对方的赞同

<9>承认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有多方面的看法

<10>承认家人对自己的观察细致入微

<11>不要让好言的讨论变成恶言的争吵

<12>坦诚面对自己的感受,只要是有意义的问题就要提出来,不要怕打扰对方

<13>不要用不当的沟通技巧,不要陷入恶劣的吵架

<14>沟通的效果比本意正要

<15>接受一切感觉并试着去了解;不要接受一切行为,但也要试着去了解

<16>要委婉、体贴,尊重对方的感受

<17>不要说教和训话,最好用发问的方式

<18>不要找借口

<19>不要唠叨、叫骂、发牢骚

<20>得幽默时且幽默,当严肃时要严肃;不要以取笑他人为乐

<21>学会倾听

<22>不要玩恶意游戏、开恶意的玩笑

8、健康夫妻关系的重点:P133

彼此的信任、可靠的承诺、有效的婚姻调适技能、发自内心的关怀、尊重与感激以及全身心的努力是营造健康、和谐夫妻关系的着力点。

9、新婚磨合期的特点:P138-139

<1>蜜月期的浪漫

<2>幻想与现实的摩擦

<3>新鲜感与生活平淡的对抗

<4>生理唤醒被时间削弱

10、新婚磨合期产生问题的原因:P140-141

<1>个性、习惯、行为、观念的差异

<2>性别差异造成沟通不畅

a正确认识给予

b对待建议的不同态度

c面对压力的不同处理方式

d表达感受的不同方式

11、新婚磨合期夫妻关系调适:P141-142

<1>理解新婚磨合期的摩擦是正常现象

<2>要以积极的心态走出婚姻幻想化的误区

<3>理解和关心对方

<4>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

<5>包容对方的差异、宽容对方的缺点

<6>差异可在生活中逐渐靠拢

12、解决新婚磨合期问题注意事项:P142-143

<1>新婚磨合期常出现的问题是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和观念上的差异造成的

<2>独生子女大多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过度关注,使其体察别人感受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3>咨询过程中,注意话语权的使用。

13、新婚期间常见的性问题:P147-149

<1>性交失败

<2>外阴出血

<3>晕厥

<4>精液过敏

<5>阴道痉挛

14、罗斯巴特投资模式理论:P151

亲密人际关系专家罗斯巴特认为亲密关系中的“稳定程度”是由满意度、可替代性和投资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15、婚姻质量多因素论:P151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个体因素,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对婚姻的期望、在婚姻中承担的义务、个性的因素;

二是婚际因素,包括夫妻间权力与角色的分配、夫妻间交流、夫妻间解决冲突的方式与能力、性生活等;

三是外界因素,包括经济状态、与子女及父母的关系、与亲友的关系等。

16、幸福婚姻七原则:P152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M·戈特曼教授对提高婚姻质量提出了具体的原则:

<1>加深了解对方的生活细节,例如,配偶的生活梦想、儿童时期的生活趣事、配偶最基本的价值观。

<2>学会喜爱和赞赏,也就是无论与配偶在一起还是分离,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对方。

<3>彼此关注,增加夫妻间的亲密感,即使婚姻中存在着差异也会在彼此的尊重和关注下变得有了亲近感。

<4>接受来自于配偶的影响。

<5>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

<6>克服故步自封。

<7>寻求共同的生活意义

17、乔治·列文格离婚模型:P152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系教授乔治·列文格提出了离婚模型,用来概括导致关系破裂的因素,他找出了三类影响因素:

一是吸引力,列文格认为,吸引力由亲密关系提供的回报(例如,令人愉快的伴侣关系、性满足、安全感、社会地位、认同感等)而得到增强,并因这种关系的成本(例如,烦恼、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减弱;

二是婚外诱惑力,对关系破裂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有其他可能的选择或取得事业成功的吸引力;

三是亲密关系的制约力,包括维持婚姻的法律和社会压力、宗教和道德约束,以及离婚和维持两户家人的成本。

18、婚姻中的常见问题:P153

<1>门不当户不对的困扰

<2>压力事件

<3>姻亲关系

<4>养育子女

<5>婚外情(包括网恋)

<6>性生活问题

19、考察性生活的五个方面分别是:P155

性生活的频率、性高潮的次数、性行为的体位方式、爱抚的情况以及情感交流。

20、婚姻状况测量工具:P155

<1>婚姻质量问卷

<2>洛克—华莱士婚姻调适测定问卷

<3>婚姻满意感量表(KMS)

<4>婚恋诊断评估系统

21、婚恋诊断评估系统:P156

这个系统把婚姻中出现的冲突分为表层问题和深层问题。

表层问题涉及了三大部分:关于亲密关系、关于生活琐事和关于朋友网络系统。

深层问题又分为爱情资源与危机处理两方面。爱情资源包括安全感、成熟度和正向解释;危机处理包括坚忍、共情和应变。此评估系统在婚恋资源和危机处理能力两个维度的作用下形成了四种亲密关系类型,即基础牢固型、关系脆弱型、风雨同舟型和依赖磨合型。

22、家庭系统的特点:P162其特点包括整体性、亚系统、开放性与封闭性。

23、美满婚姻的特征:P163就是夫妻双方能够在开放、安全的情境下,表达思想和情绪。

24、夫妻沟通有三种功能:P163-164

<1>相互传递信息,让对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2>征求、表达意见,商量解决处理事情的办法

<3>随时让对方知道自己对他(她)的感情,表达欣赏、喜爱与专情,这样才能维持和巩固夫妻间的感情。

25、夫妻沟通的目的:P163不仅是可以互相表达彼此的意思,协商讨论共同采取的步骤与方向,最主要的还是让彼此感觉心在一起,能相互感到彼此的需要,以保持美满的婚姻,提高双方在婚姻中的亲密感和满意度。

26、夫妻沟通的必要条件:P164

<1>在家庭中沟通的前提必须是平等的

<2>沟通不可忽视双方性格

<3>沟通需要互动

27、夫妻沟通的具体操作:P165

<1>沟通要明确、具体

<2>语言沟通与行为沟通一致

<3>用第一人称“我”陈述方式,主动表达

<4>读懂彼此的非语言信息

<5>积极倾听

<6>不攻击对方的弱点,欣赏和感激对方

<7>提高性生活质量,增加夫妻间的情感连接

<8>切忌语言暴力

第三章 亲子关系咨询

1、亲子关系:P172这一概念源于遗传学,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引申到心理学,指的是父母和子女的交往,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意见 、态度和情感,达到相互了解、信任及合作的过程。

2、亲子关系的特点: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可选择性、不平等性、变化性等。

3、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P174

<1>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3>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

4、家长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P175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父母是孩子长期、全方位的教师

<3>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人、执行者

<4>家长是孩子的行为榜样

5、家长的一般素质是指:P183家长本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文化水平、品德修养、身体健康状况等。家长的一般素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又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的基础。

6、家长的特殊素质指的是:P183作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一定的教育能力等,它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实施和质量。

7、合格家长应具备的素质:P183-187

<1>有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儿童观、人才观、亲子观、教育观

<3>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

<4>掌握正确的教养方式

<5>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

<6>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P188-189

<1>职前准备教育和实践中的学习同等重要

<2>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 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政府和社会、各级教育机构要根据家庭(家长)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家长培训、咨询服务、家访、社区宣传、网络、建立支持性网络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家庭教育提供信息、及时帮助家长们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9、父母子女关系:P193又称为亲子关系、亲为父母、子为子女。其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0、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P193-194

<1>亲生父母子女关系

<2>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

11、亲生父母子女关系:P193属自然血亲,是基于子女出生的法律事实而发生的,包括父母与婚生子女、父母与非婚生子女。

12、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P194是人为设定(如收养、再婚的法律行为以及事实上的抚养关系)而由法律加以确认的,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既可依法设立,也可因死亡、收养的解除或继父母与生父母离婚以及抚养关系的变化而终止。

13、非婚生子女是指:P195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如未婚同居所生的子女、已婚男女与第三人发生性行为所生的子女等。

14、非婚生子女准正是指:P195非婚生子女因生父母结婚或法院宣告而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

15、非婚生子女认领是指:P195通过法定程序使非婚生子女婚生化的法律行为。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一般适用于非婚生子女无法准正的情形,主要有两种形式:自愿认领和强制认领。

16、婚生子女的推定:P198是指妻子在婚姻关系存续中受胎或者出生子女推定为父的婚生子女的一种制度。

17、婚生子女的否认:P199是指当事人享有否认婚生子女为自己亲生子女的诉讼请求权的制度。这是对婚生子女推定的一种限制,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其子女的利益,避免应尽义务的当事人逃避抚养责任,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18、亲子沟通:P206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的过程。它是亲子关系中重要的构成之一。亲子沟通是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9、加拿大心理学家安渥斯等人研究得出了三种典型的母子依恋关系:P207-208

<1>安全型。具有这类依恋特征的孩子,当母亲在身边时,会表现得比较自在,会以母亲作为探索外界的中心。

<2>逃避型。这类孩子在母亲离开时较少哭闹,但是当母亲回来之后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安慰,甚至会有逃避行为。

<3>矛盾型。矛盾型的孩子会表现出比较习惯性的焦虑,即使母亲在身边,也会时不时地寻她的身影。

20、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P209

<1>家庭:家庭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家庭结构与婚姻状况。

<2>父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性别

<3>子女:年龄;孩子的人格和气质

21、父母教养方式:P210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是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22、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P210-211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在其早期的研究中,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此后,研究者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扩展,他们把放任型父母教养方式按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进一步划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从而确定了四种父母教养方式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1>权威型父母对子女温暖而严厉

<2>专制型父母喜欢以惩罚的方式教育子女

<3>溺爱型父母的态度是最和蔼的

<4>忽视型父母在与孩子一起的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少

23、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P211

<1>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社会化和人格的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

24、家庭沟通图式理论:P213

该理论认为家庭成员有一个关于家庭关系和成员之间沟通的内在工作模式,即家庭沟通图式。该图式是相对稳定的,并对个体的信息加工起指导作用。亲子沟通是其中的一个组成,有关系定向沟通和观念定向沟通。

25、资源交换理论:P213

假设沟通是一种资源交换,亲子沟通就是父母与亲子之间的资源交换,比如情感、思想等。该理论强调互动性。

26、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P214

该测验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内容包括对父母管教态度评定和对孩子问题特点的评定。测验项目按态度的特征分为五类(都是父母不希望有的),每类态度各分成两个亚类型,即拒绝(A消极拒绝型、B积极拒绝型)、支配(C严格型、D期待型)、保护(E干涉型、F安全型)、服从(G溺爱型、H盲从型)和矛盾不一致(I矛盾型、J不一致型)测验得分低表示亲子关系不良。

27、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214

<1>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1980年,由瑞典精神医学系派里斯等人共同编制了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

<2>PSQ教养方式问卷(Parenting Styles Questionnaire,简称PSQ)该量表用于评价孩子在家庭中对父母的教养实践的知觉,包括三个维度,共36个项目。

28、亲子沟通量表:P215

亲子沟通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巴恩斯和奥尔森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分别用来测量亲子沟通的开放性程度和存在沟通问题的程度,每个分量表都包括10道题目。

29、亲子沟通的基本要求:P221-225

<1>关爱、理解、尊重孩子

<2>学会倾听,实现双向沟通

<3>沟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

30、亲子沟通的技巧:P225-228

<1>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

<2>选择恰当的话题

<3>清楚即将谈话的内容

<4>使用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语言

<5>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31、行为:P234传统的行为主义者如华生、斯金纳等,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像跑步、游泳等。新行为主义者如班杜拉等,将行为的定义夸大,除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过程,如认知、观念等。

32、问题行为,可分为三类:P234

<1>行为不足 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良性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2>行为过度 指人们不期望的行为(不良行为)发生太多,如儿童上课时经常不遵守纪律或侵犯他人。

<3>行为不当 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33、行为矫正:P235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行为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处理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矫治不良行为和增强良性行为)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

3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P235

<1>问题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2>各种问题行为是相互独立的,他们彼此之间互不影响,换而言之,每一种问题行为的形成,都有与之对应的特定环境,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3>问题行为与特定的不良环境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改变不良的环境,重新学习可以使问题行为得到矫正,发展出相应的恰当行为。

35、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P235

<1>强化。强化指个体作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惩罚。

<2>所谓惩罚,就是指个体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作出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从事厌恶活动(惩罚物)或撤出正在享用的强化物(积极刺激或积极活动),那么个体在今后类似的刺激情境中,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将会下降。

<3>消退。消退就是指在特定情境中,个体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但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

36、行为矫正的扩展技术:P237

<1>差别强化 所谓差别强化就是具体的期望行为后面出现强化物而其他行为后面没有强化物的程序,即对良性行为予以强化而对不良行为不予强化,以提高良性目标行为出现率,降低不良目标行为的出现率。

<2>塑造、渐隐与连锁

<3>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

37、代币:P239凡是能够累积并用来交换其他强化物的条件性强化物称为代币。

38、代币系统:P239凡是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计划就叫做代币系统。代币系统实质上是一种符号性的强化系统,是对代币的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应用。

39、行为契约的结构包括:P240确定目标行为、确定目标行为的测量方法、确定目标行为必须执行的时间、确定惩罚与强化的发生、确定由谁来实施强化或惩罚。行为契约有两种基本形式:单方契约和双方契约。

40、单方契约P240指由寻求改变某一目标行为的当事人一方,与实施强化的契约管理者(即矫正者)一起,实施强化或惩罚计划。

41、所谓双方契约,P240就是契约双方都有想要改变的目标行为,由双方共同来商定要改变的目标行为以及将对目标行为实施的强化。

第四章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咨询

1、家庭的基本关系种类:P245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

2、兄、姐扶养弟、妹需具备的条件:P248

<1>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

<2>兄、姐有负担能力

<3>弟、妹必须是未成年人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会产生兄、姐对弟、妹的扶养义务。

3、弟、妹扶养兄、姐需具备的条件:P248

<1>兄、姐必须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人

<2>兄、姐没有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或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没有扶养能力

<3>弟、妹是由兄、姐扶养长大,且弟、妹有负担能力 这里要求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会产生弟、妹对兄、姐的扶养义务。

4、原生家庭关系对兄弟姐妹间关系的影响:P258-259

<1>父母态度与对待方式对子女的影响

<2>子女在父母身边生活时间的影响

<3>子女心身特点的影响

5、理情行为治疗的基本步骤:P259

<1>可以向求助者简单介绍理情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

<2>可以向求助者说明这些问题的的出现自己要负主要责任,是因为其自身不合理信念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3>通过各种驳斥的方法,澄清求助者信念之中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些信念。

<4>不仅要让求助者在认识上作出改变,还要在生活中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来取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6、ABC理论:P260

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时间;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带来的新感觉。

7、理情行为治疗的主要目标:P260

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8、核心家庭:P264 即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9、主干家庭:P264 即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10、联合家庭:P264 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代或两代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11、夫妻家庭:P264 指只有夫妻两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现已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

12、隔代家庭:P264 指由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

13、单身家庭:P264 指只有一个家庭成员,通常是那些从未结过婚的男人或女人,以及离异未育或离异后无子女同住的家庭。

14、单亲家庭:P265 即由夫妻中的一方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般是指离婚之后又未再婚的家庭,在西方也包括未婚生育形成的单亲家庭。

15、父权家庭:P264 是指已婚子女及其所生子女均与父亲住在一起,处在父权的控制和统治之下。

16、中国社会家庭结构的基本类型:P264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夫妻家庭、隔代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

17、主干家庭模式:P265

根据主干家庭中的成员构成可以将主干家庭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完整型、残缺型、非直系型。

根据一、二代之间的血缘关系归属,可将主干家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夫而居型,其基本形态是由公婆、儿子儿媳及孙子女组成;另一类是从妻而居型,其基本形态是由岳父母、女儿女婿及外孙子女组成。

18、主干家庭容易产生的问题:P266

<1>两代或三代夫妇执掌家庭权力的矛盾

<2>婆媳矛盾

<3>家庭经济纠纷

<4>赡养问题

<5>代际之间文化与观念差异导致的矛盾

19、解决主干家庭矛盾的方法:P268-270

<1>理顺代际之间的关系,互敬互爱

<2>代际之间多沟通,加强理解

<3>用亲情黏合代际关系

<4>至少培养一种共同爱好

<5>弱化矛盾,强化共同点,允许不同生活方式共存

20、祖(外)父母抚养孙(外)子女需具备的条件:P278

<1>祖(外)父母有负担能力,即具有抚养孙(外)子女需具备的民事行为能力、经济能力及家庭条件。

<2>孙(外)子女的父母已经双亡或一方死亡、另一方却无能力抚养;或者父母均丧失抚养能力

<3>孙(外)子女必须为未成年人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产生祖(外)父母对孙(外)子女的抚养义务。

21、孙(外)子女赡养祖(外)父母需具备的条件:P278

<1>孙(外)子女为有负担能力的成年人

<2>祖(外)父母的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确无力赡养

<3>祖(外)父母必须是需要赡养的人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产生孙(外)子女对祖(外)父母的赡养义务。

22、祖孙相处模式:P286-287

<1>关注型 在关注型相处模式中,孩子在隔代家长的精心呵护下,凡事都由隔代家长代劳,却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2>无原则满足型 在无原则满足型相处模式中,隔代家长只是被动地承担起家庭保姆的义务,因而重“养”轻“教”,过分迁就、保护孩子,而忽视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盲目干涉、袒护型 在盲目干涉、袒护型相处模式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干涉、限制过多,只让孩子斯斯文文地“玩”,影响了孩子的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

<4>过分监督型 在过分监督型相处模式中,隔代家长对孩子不放心,经常督促检查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孩子产生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5>严厉惩罚型 在严厉惩罚型相处模式中,隔代家长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责罚多于鼓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6>合作向上型 在合作向上型相处模式中,祖孙在家庭中建立起很好的民主、温暖和理解的气氛,这种气氛能让孩子感觉安全、温暖,并且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

23、隔代共同生活容易产生的问题:P287-288

<1>祖孙代沟。

<2>溺爱孙子女

<3>由于教育水平问题而形成的教育“脱代”

24、隔代相处注意事项:P288

<1>防止祖辈过度溺爱孙子女

<2>防止祖辈过度放任孙子女

<3>隔代家庭的礼貌教育

<4>子女去世后,孙子女有赡养祖父母的义务

25、解决祖孙之间问题的技巧:P289

<1>以亲情化解代沟差异和冲突

<2>祖辈要适当给予孙子女处理自己事情的机会

<3>祖辈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26、姻亲关系:P293男女结婚以后,配偶中一方与另一方的亲属之间产生了姻亲关系,如公婆、岳父母、儿媳、女婿、妯娌、连襟等。

27、亲系:P294 指亲属间的联络系统。亲属以婚姻、血缘为基础,构成纵横交错、互相交织的亲属网络。除配偶外,一切亲属都有一定的亲系可循。亲系是法律上确定亲属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之一。

28、亲系的种类:P295

<1>直系亲与旁系亲 根据亲属相互联系是否直接产生,可把亲系分为直系亲与旁系亲。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2>父系亲和母系亲

<3>男系亲和女系亲

29、婆媳矛盾的主要特点:P300

<1>婆媳矛盾的普遍性

<2>婆媳矛盾的持久性

<3>婆媳矛盾的难调和性

30、婆媳矛盾的主要起因:P301

<1>代际价值观差异是矛盾的基本面

<2>非血缘关系使婆媳间缺少包容

<3>女性的敏感天性提高了矛盾冲突的概率

<4>情感上的剥夺

31、婆媳关系处理技巧:P302-303

<1>逆转惯性思维,淡化非血缘关系

<2>婆媳之间多就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沟通

<3>婆媳都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

<4>家庭经济尽量提前原则化,以预防纠纷的发生

32、同辈姻亲关系特点:P309

<1>以婚姻关系为联系纽带

<2>同辈姻亲关系是兄弟或姐妹关系的延伸,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互动行为的延伸

<3>同辈姻亲关系是家庭中同辈份的人之间的交往,如妯娌、姑嫂、连襟等。

<4>同辈姻亲关系中的成员具有角色的相似性。

33、同辈姻亲间矛盾的起因:P310-311

<1>经济上的竞争容易产生冲突

<2>彼此之间计较家务活谁做得多,或者父母对哪一方有所偏爱

<3>在赡养老人方面互相推卸责任

<4>不同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期望的矛盾

<5>角色的相似性容易使彼此产生矛盾

<6>个体差异

<7>戒备及攀比心理

34、联络同辈姻亲感情的机制:P310

<1>关键时刻的家庭互助

<2>关心同辈姻亲子女

<3>组织共同的家庭休闲活动

35、处理同辈姻亲间矛盾的原则:P311

处理同辈姻亲间矛盾,要做到互利互惠,和平相处。双方应充分了解、沟通、体谅、宽容。

36、处理同辈姻亲间矛盾的处理技巧:P311

<1>由具血缘关系的亲属先行沟通

<2>不具血缘关系的亲属更要显出缓和矛盾的诚意

<3>对自己的利益作出让步

<4>划清界限,重新确定家庭关系,建立新的家庭规则

模拟题

一、《家庭发展史》(共10分):

1). 关于“婚姻家庭”的描述,正确的是(B )

A. 婚姻是先于家庭而存在的社会形态。

B. 家庭是先于婚姻而存在的社会形态。

C. 婚姻和家庭是同一时间存在的社会形态。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分)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家庭的基本职能( D)

A. 繁育后代,保持种族的延续

B. 培育后代,保持社会的发展

C. 供养老幼,保持人类的生存

D. 合食共饮,保持快乐的生活 (2分)

3). 人类婚姻的第一个形态是(A )

血缘群婚

群婚时代

对偶婚

亚血缘群婚 (2分)

4). “产翁制”的出现的实质是(C )

男子喜欢模仿女性哺育婴儿的姿态

男子希望因此可以让孩子对父亲的归属感强

男子为获得子女权而夺取生育权的一种方式

以上答案都不对 (2分)

5). 婚姻家庭关系的否定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包括(B )

家庭的价值在下降,伤害着个人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

婚姻中出现的闪婚、周末婚姻等,是后现代社会推崇的婚姻形式

离婚率不断上升,儿童成为破碎家庭的牺牲品

同居文化盛行,削弱了婚姻制度 (2分)

二、《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基础知识》(共10分):

1). 下列对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定义理解错误的是(B )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是以个人为对象实施的心理、社会、法律、经济整体辅导模式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协助家庭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发挥正常、积极的家庭功能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使家庭和谐,每个家庭成员健康发展 (2分)

2).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特点有(D )

从系统角度解释个人的问题

认为个人的改变有赖家庭整体的改变

着重于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

以上都正确 (2分)

3). 婚姻家庭咨询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D)

婚姻关系紧张,代际关系冲突

家庭教育困惑,重大生活事件

心理障碍问题,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心理问题

以上都正确 (2分)

4). 婚姻家庭咨询中应用的提问方式有(D )

直线式提问

循环式提问

策略式提问

以上都正确 (2分)

5). 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需要做到( D)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共情理解

真诚(真实)

以上都正确 (2分)

三、《婚姻家庭中的性学基础知识》(共10分):

1). 生殖健康的概念理解错误的是(D )

人们能够有满意安全的性生活

有生育能力

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生育健康婴儿

生殖保健服务无关紧要 (2分)

2).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D )

婚前卫生指导

婚前卫生咨询

婚前医学检查

以上都正确 (2分)

3). 人类性活动的目的不包括( C)

证实情感的炽热与亲密

生殖

证实身体的发育成熟

单纯追求性乐趣 (2分)

4). 性素质的范畴包括(D )

性功能、生育和控制生育能力

性欲、性心理、自信心和安全感

性态度、性信仰和性价值观念

以上都正确 (2分)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性反应周期(A)

青春期

性欲期

高潮期

兴奋期 (2分)

四、《家庭继承法学》(共10分):

1). 婚姻家庭法的特点有( D)

鲜明的伦理性

强烈的固有性

显著的强行性

以上都正确 (2分)

2). 对于一夫一妻制的描述,错误的是(C )

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互为配偶的婚姻制度

一切公开的、隐蔽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都是非法的,受到法律的禁止和取缔

违反一夫一妻制原则情节轻微的,应给予行政处罚

任何人都不得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 (2分)

3). 亲属在婚姻家庭继承法上的效力不包括(B )

继承

结婚

共同财产

扶养 (2分)

4). 大明与小玲2003年结婚。2006年,二人协议离婚时,在财产分配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下列财产中,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有:(D )

2004年,二人用共同财产购买商品房一套,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大明名下

2005年,小玲继承了妈妈的一架名牌钢琴

2005年,大明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10万元与朋友合伙办了一家餐厅

2002年大明从部队复员,得到医药生活补助费5000元 (2分)

5). 老张早年丧偶,独自一个将儿子小张抚养成人。2003年,老张认识了年仅27岁的谢某,并在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决定与其结婚。小张害怕老张此举会让别人说闲话,因此竭力反对,还说如果老张坚持要与谢某结婚,他将不再赡养老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

由于谢某有能力照料老张,所以小张可以不再承担赡养老张的义务

小张的做法干涉老张的婚姻自由

儿子对父亲的赡养义务是无条件的,小张不能拒绝承担赡养费

如果小张坚决不承担赡养义务,老张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张支付赡养费 (2分)

五、《家庭教育学》(共10分):

1). 家庭的特点不包括( D)

社会群体中最普遍的群体

规模最小的群体

情感关系亲密的团体

数量最多的群体 (2分)

2). 下列对“家庭教育”界定,说法错误的是(C )

家庭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的人或物对儿童的直接、间接、有意、无意、积极、消极的影响

家庭教育仅包括家长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加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2分)

3).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D )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

以上皆是 (2分)

4). 家庭教育的优势不包括( D)

针对性强、灵活性、随机性强

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强烈的情感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稳定性强

教育从众性强 (2分)

5). 下列哪种行为不具备合格家长的素质(B )

抚养教育子女

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子女的发展方向

提供适宜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子女主动发展

民主的教养方式培养子女 (2分)

六、《家庭理财》(共10分):

1). (A )是指个人或家庭对自己的财务现状有充分的信心,认为现有的财富足以应对未来的财务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标的实现,不会出现大的财务危机。

财务安全

理财规划

财务自由

投资规划 (2分)

2). 主要体现为“财富保护”的家庭理财的基本财务体系是( D)

传承管理体系

消费管理体系

投资管理体系

风险防范体系 (2分)

3). 一般来讲,房贷支出控制在家庭总收入的( B)之内比较合理。

20%

30%

40%

50% (2分)

4). (C )即双方婚前和婚后的收入均归其个人所有,也均由个人支配和处分,婚姻生活中没有共同财产

共同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

“AA制”

约定财产制 (2分)

5). 我国法律规定的子女抚养费既包括子女的生活费用,也包括其教育费用及医疗费用。夫妻间在离婚时,若在子女抚养费问题上不能协商一致,法定标准一般为非直接抚养一方月基本收入的(C )。

40%~50%

30%~40%

20%~30%

10%~20% (2分)

七、《社会工作基本知识》(共10分):

1). (B )指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求助者的自尊心,即使不同意对方的价值观或行为,也不能依自己的立场随意批判、评论或指责求助者。

个别化对待求助者的原则

对求助者不批判(非批判)的原则

求助者参与和自决原则

接纳求助者的原则 (2分)

2). 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D)

服务对象为有婚姻家庭问题或困惑的求助者

是社会工作重要的实务领域

以家庭为本的理念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

以上理解都正确 (2分)

3).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A )。

助人

思辨

研究

实践 (2分)

4). ( C)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的范畴,即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最终该家庭灭亡的全过程。

家庭周期

家庭发展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衍变周期 (2分)

5). (C ) 非常重视建立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良好的治疗关系,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可以促成服务对象的改变。

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

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

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模式 (2分)

八、《性别平等基础知识》(共10分):

1). 下列属于社会性别的选项是( B)

男性的声音在青春发育期会变沙哑,而女性不会

女人可以用乳汁来喂养婴儿,男子可以用奶瓶来喂养婴儿

女人生孩子,男人不生孩子

女性皮肤细嫩、噪音尖细,而男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 (2分)

2). ( A)指人类个体对性别的认知与选择

心理性别

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

性别认知 (2分)

3). (A )是指男女人格、价值和尊严的平等。

男女平等

性别平等

妇女平等

妇女解放 (2分)

4). 性别平等的结构是(C )

社会性别平等、心理性别平等

生理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

心理性别平等、生理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

生理性别平等、心理性别平等 (2分)

5).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妇女地位遇到了新的挑战不包括(A )

女领导比例上升

生育女孩的母亲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被遗弃或虐待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与男性差距较大 (2分)

九、简答题(共20分):

1). 良好的婚姻家庭规则是什么?

[答案及说明]

答案:1.有人情味人性化;2.有弹性不绝对化;3.开放能自由表达;4.适应各人成长需要

2)婚姻家庭继承法学中约定的效力是什么?(10分)

[答案及说明]

答案: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10分

  网站管理员请求和您通话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7773.html

更多阅读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身临其境, 来

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网

◎专家支持:王晨◎采访:朱砂溯源夏东豪心理咨询工作室  青竹心理咨询中心特聘专家心理咨询师事件回放 据《上海市2009年度婚姻登记分析情况专报》的数据显示,去年喜结良缘的新人中双方系初婚的为106386对,占总数72.17%;男方初婚,女方再

声明:《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提纲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网》为网友奋斗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