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 军旅题材电影

谈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

张燕燕

(是作业也当一篇实验论文了!占了整整四天时间写完,还很粗,可商榷)

摘要:作为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类别,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自1997年以来,创下了10年不败的佳绩。但近年来影视界却出现了对佳作认知的盲点。如此,于编创者而言,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再创辉煌,已然成为摆在每个军队编剧眼前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电视剧;军旅题材;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创作

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自1959年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火人的故事》为诞生标志以来,先后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以及自2000年至今的繁荣期四个阶段。从当初电视剧艺术诞生之初,军旅题材一度是与农村、少儿作为一个门类放在同一播出时间,到近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分类表上,将军旅题材放在各类题材的第一首要位置,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也历来把军旅题材剧作为首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撑起影视界主旋律艺术“半壁江山”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已经以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和叙事风格,成为“电视艺术百花园里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1],并正处在一个空前活跃,需求旺盛,前景宏阔的阶段。于是,有专家预言,因为“这类电视剧‘现实’远远多于‘历史’”,“估计这股热潮还能持续10年以上”[2]

正当军旅题材电视剧呈现出一片繁华之势时,作为军旅题材电视剧四大类型之一的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类的电视剧面对的却是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当被问及是否看过或关注某部正在播出的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剧目时,亲友往往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曰“没看过”、“不喜欢看”,甚而“从来不看”。究其原因,得到的回答也往往是“太假”、“不真实”、“胡编乱造”这类丝毫不留情面的回答。末了,还往往会追问一句“谁编的剧本啊?”

作为一名军队编剧,面对此情此景,除了尴尬,更应多些反思: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的劳作,最后得到的却是这吃力不讨好的结果?不消说在圈外人、老百姓那里不讨好,往往就连我们自己人手里的遥控器在遇上我们编创的剧目时,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诚然,这其中有太多并不属于我们的原因和理由,可是观众和市场可能给我们以解释的机会吗?

一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也曾辉煌

(一)定义

所谓“军旅题材电视剧”,即以军事战争、军队建设、军人生活为主要创作内容,以原创或改编为主要创作手法,深刻表现各战线军事斗争宏景、现代化军队建设盛况、新时期军人生活况貌的电视剧。根据业内多数专家的划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四大类型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英雄传奇剧、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剧和红色经典翻拍剧。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是指以当代军人的生活为背景,以反映当代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情状为主的一种军旅题材电视剧形态。

(二)辉煌

我国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走过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说到辉煌,就不能不提其中真正两部堪称“轰动”的大作:《和平年代》和《突出重围》——开播于1997年的《和平年代》被称为是“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转型的里程碑”。自此,军旅题材电视剧开始在和平环境大背景下,在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中,展示军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2000年央视首播的又一部和平年代力作《突出重围》则展示了一个新的开始。它瞩目新军事变革的世界格局,将英雄主义的讴歌融入科技强军、质量建军之大势,以“打得赢”和“科技强军”时代内容的凸显,领近年军旅电视剧创作风气之先。

追根溯源,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从60年代的那部以歌颂将军下连队当兵这一新生事物的《老列兵站岗》等开始萌芽,以上世纪80年代的两部同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高山下的花环》和《凯旋在子夜》为开始发展之标志的。但现实军旅题材电视剧真正走进更多老百姓的视野,还是要从1993年的《潮起潮落》、1997年的《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开始论。而央视在2000年连续播出了《突出重围》《女子特警队》《壮志凌云》等六部现实军旅题材电视剧,则开辟了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局面。《鹰击长空》《导弹旅长》《DA师》《归途如虹》《炊事班的故事》《沙场点兵》《垂直打击》《卫生队的故事》……直到《士兵突击》率先在网络上掀起新一轮军旅剧的火爆场面……

至此,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只能说是刚刚“上路”。据《全国收视调查报告》显示,《突出重围》《壮志凌云》的收视率分别达到了10.49%和9.27%,而《红十字方队》竟然高达13.87%,这几个数字,在如今来说,几乎堪称奇迹。而从网络率先火爆的《士兵突击》,虽然在收视率上没有佳绩,但是许三多成为央视征兵广告代言人的这样的社会影响怕是无剧能敌。导演高希希认为,在当今的物质和娱乐时代,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主义明显缺失,而充满了崇高感的军旅电视剧可以带领人们走向美好的精神家园,重新点燃人们内心的激情和壮志,让理想、信仰、崇高在人们的血脉中再次贲张。

(三)优势

如果说军旅题材是宝藏,那么当代军旅现实题材更应该是宝中之宝。据了解,仅新近完成待播的《搏击第五空间》《成长》《守候我们的幸福》《大学生士兵的故事》《子弹上膛》,包括正在筹拍的《生死兄弟》,和以塑造都市版许三多为目标的表现富二代大学生参军的《8848》等,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剧正以集团冲锋的方式涌现在荧屏上。

对于在主旋律剧领域唱主角的军旅电视剧而言。央视影视部汪国辉主任曾明确表示“军旅戏比较容易上一套”。可见,作为“净化混乱的荧屏风气,重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3]的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当下,仍然大有可为。

二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一度以既能弘扬主旋律又和很好的情节而为各电视台和投资方所看好。但成绩属于昨天、属于前辈,辉煌也已过去、成为历史。我们必须要看到当下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存在局限

有位热心的投资者一心想做一部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的、弘扬当代国防力量的好莱坞风范的电影,但每一个选题立项时都遇到了困难。其实,他面临的问题恰恰也是令许多军队电视剧从业者头疼的问题。

美国人始终就没有离开过真正的战争,几乎天天打仗,所以他们现实题材大多很接地气。而我们的军旅题材特别是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始终与战争无缘。这就造就了我们的军旅题材影视剧创作在现实领域很难做。其实,钟情于历史也实出无奈。因为现实题材禁忌相对多,不好碰,腾挪余地不大。不打仗,就没有敌人。没有敌人的军旅题材就只好打嘴仗,过嘴瘾。为了现实需要,一些战争的往事就不能再提了,军旅题材的平台也就变小了,而年代久远,远离现实政治需求和外交纠结的军旅题材给戏剧留下的空间最大。

谈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 军旅题材电影

于是,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越来越难做,越来越多的军队编剧穿着军装,享受这军队的种种优越待遇,却不得不只能一个劲儿地去赚商业剧的钱,数年都写不了一部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的剧作。也不全是不愿意写,而实在是没法写。

(二)观众不再买账

似乎早在《突出重围》之后的《DA师》开始之时,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就出现了问题征兆。“演习,又是演习!”观众开始产生抵触情绪。从2003年央视开年大戏《DA师》到2006年开年大戏《沙场点兵》,观众已然少了耐心,尤其是观众中越来越专业的军事发烧友们,已经开始对编创者提出十分具体和有说服力的质疑和批评。批评之声最大的不外乎两点:一是模式化,二是想当然。与之对应的现象则是,在创作中,有经验的军旅编剧们往往不再愿意承担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剧目创作这样的命题式任务,理由则是“太难”、“吃力不讨好”、“戴着镣铐跳舞”、“婆婆太多没法干”。于是,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开始出现了“外人不叫好、自己人猛忽悠”的怪象,最后竟到了眼下连“自己人”都不愿意写、不愿意看的尴尬境地。

(三)编导自身局限

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的确很难。首先是编导的局限。不是军人的编导也许没有对部队生活的了解以及走近和走进部队生活的可能和机会;了解部队生活的,莫过于部队培养的一批专职编导。而对于在军队成长起来的他们而言,一方面,多年的军营生活使他们很难突破自身思想和认识的局限,即使有少数意识超前的也顾虑多多,尚未出手就主动“戴着镣铐跳舞”的情况在他们身上更加典型;另一方面,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不知如今的军营变化也很快,军队编导出现“贵族化”倾向,总是在当年的当兵老底子。因此写出来、导出来的东西与今天的军营相去甚远,自然不能引起共鸣;还有一方面就是编导队伍人才的匮乏,随着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异军突起,往往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军队编导,往往熟悉话剧编导而不熟悉电视剧制作的规律,倘若不注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以充实编创队伍,自然不行。

(四)审查层次过多

一般说,军旅题材电视作品要经过三层审查:一是大军区和军兵种的领导,他们是大股东,可以批准和调动所需的大型军事装备以供拍摄使用,可以划拨大部分的拍摄经费,而他们对当代军旅电视题材的作品往往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可以最直接地展现当下部队建设成果,恨的是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往往适得其反,给自己惹麻烦;二是军队最高政治机关里的宣传部门,可以对好的剧目做出奖励,创演者自然可以从中受益,首长说好就是好,不好也好,首长说坏就是坏,不坏也坏,哪还管得了普通观众怎么看、怎么说?那里还顾得上普通观众怎么看?资金回笼怎么样?第三就是播出媒介央视,因其一定掌控最大的播出平台和受众,自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态度和观点的“牛气”更是不容商榷。

南京军区“知名编剧”姚远的一部作品在层层众“宠爱”和众多把关人士的“关怀”下,被改动N次,末了,姚远打趣说,干脆署名“集体创作,姚远执笔”得了。虽是玩笑,却可见编剧无奈。笔者坦言,倘若创造多项奇迹的《士兵突击》是经过军队层层审查把关的话,那么,诸位当下看到的一定不是现在的这版《士兵突击》。

(五)谁为“坚守”买单

始终面对卖场的中国电视剧现在越来越没文化,越来越缺气质。原因很简单,电视剧的观众属性是大众,不能是色香味全的“满汉全席”,只能是好吃就可的“家常菜”。长此以往,编剧就会被大众“同化”,渐渐习惯追求产值最大化,对于价值品质的追求则属能有最好,没有也成。

英国作家弗尼吉亚·伍尔芙很早就曾指出:“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以畅销书及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逗乐全国观众的婚恋女作家赵赵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谈到喜欢,我想是没钱时做编剧,有钱时当作家”。当下,文艺创作者想要坚持崇高和诗意栖居,其奢侈度其实绝不亚于对高档别墅和豪华轿车的追求,都是需要极大代价的。作为编剧,就算身为军人的我们至少可以拿着工资做编剧,怕是也不会有资方愿意拿着巨额投资陪着玩这种诗意和奢侈的。

当代军旅现实军事题材剧,历来渴望有价值有追求的。我们期望在剧目好看的同时也能与观众分享崇高、美好和诗意。但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有骨感。当代军旅现实题材永远需要面对现实,就像历史题材永远需要面对历史一样。面对现实,不确定性就成了作品的宿命。于是,军旅电视剧的从业者们便不得不在市场和价值之间“痛并快乐着”,在两者兼顾的夹缝中求生存。这种价值的“坚守”是很辛苦、是需要代价的。但我们时刻不能忘却军人的使命。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剧的使命之一,就是吸引更多的年轻有才之人关注国防建设,投身国防事业。这也正是军旅题材尤其是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十年不败的魅力所在。

因此,我们不能四处出击,什么样的题材都拿来作品。而对于生于市场重压之下的军队电视剧制作团体,谁能为我们的这份看起来不太入流、甚至充满诗意的“坚守”买单?的确是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三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出路

纵观这几年一些有影响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可以发现,作品的创作和制作单位越来越注重市场规律和大众的审美接受能力,尤其是表现当代军队建设和军人生活的影视剧,使军旅题材开始向“大众化”转换。这种大众化趋势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使创作者更加关注平民日常生活,使影视艺术更贴近广大观众,加快了军旅题材影视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近年来一批军旅题材电视剧有了较高收视率,除了叙事内涵选择的因素,还在于创作者注意不同层面观众的变化及其现实心理状态,追求更为真切的个体化叙事,吸引观众。中国当代的影视作品似乎缺乏面向大众的叙事精神。创作者在创作时往往忽略了故事是否能够使观众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是否能唤起人们心理深处正义与崇高的道德情感。这说明在艺术市场化、审美多样化的今天,军旅影视剧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必须不断进行艺术的创新,才能制作出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来。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军队编剧是选择埋怨、解释,还是反思?面对观众和市场,我们是选择放弃、迎合,还是坚守?难道我们巨额耗资的结果,真的只能求到“不求能赚,打个平手就是最大成功”,或是除非必须,否则干脆绕道走开的结局吗?

回避现实显然不可能,穿着军装拿着军饷的军队编剧不写军人戏,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但是,“唯收视率是图”、“收视率才是硬道理”的当下,军旅题材剧、军兵种行业剧如何能在其必须张扬的主旋律的社会效益和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经济效益的夹缝间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如何在商业化的逼迫和重重压力之下,从极小的主流话语空间内杀出一条血路,必然成为每个编剧在着手一部当代军旅现实题材剧目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作为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第一生产车间的军队编剧,在创作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时,应当从一下五个方面着力探索出路:

(一)融入军营,追求兵“味儿”,讴歌真善美

针对上述提及的前两个问题,军队编剧完全应该放下“身段”,坚持深入生活的优良

传统,到火热的军营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灵感,创作真正“有兵味儿”的作品。《士兵突击》编剧兰小龙当初在基层体验生活时,直到其离开,甚至都没有人知道那个貌不惊人的“战士”竟然是个作家。作为军队编剧,时刻不能忘记自己姓“军”,要避免创作中“拍脑袋”和“想当然”痼疾,军人也是平常人,但并非“奉献与无私”的代言人,更不能一味地被塑造成“道德偶像”。我们必须以人文关怀和真诚的艺术创作态度,以“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的准则,去艺术地展示当代军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

(二)揣测文化市场动向,琢磨大众审美取向的变化

电视剧是商品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市场检验无情的状态下,创作些有所突破和

富有新意的作品,是需要冒险的。因为谁也不可能对社会大众的审美取向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但是这种冒险精神仍然是必要的,是基于对政治敏锐性、综合素质和整体智慧的全方位考验。我们必须揣测文化市场的动向、琢磨世俗社会中人们的情感变化、重视大众文化消费和对娱乐、快感意义的认识, 进而主动开掘其功能。

(三)在主旋律大旗下不断创新,不达精品不罢休

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必将弘扬主旋律,这是不容争论的。还应运用主导意识形

态中的本土化叙事的智慧, 双管齐下,努力变“被动迎合”为“主动占领”,在用娱乐吸引观众的同时打动主流意识形态, 以达到应有的宣教诉求,为受众搭建提升思想境界或者实现梦幻或者宣泄情感的虚拟空间或者现实舞台。此外,要有前瞻性眼光,着眼未来、表现未来,才可能在艺术的多方面发挥导向作用。作为军队编剧,一定要有不达精品不罢休的魄力,就如同士兵上了战场一样,唯有夺取胜利才是唯一选择。

(四)增强各军兵种横向联系,不断为创作提供学习的机会

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增长的今天,一个不进行再学习的编剧是很难创作出让观众喜欢、让军人满意的优秀剧作的。因此,军队编剧应当坚持学习我党和我军的最新精神,学习本军兵种和本行业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努力在观众需求和我们追求之间寻找我们的道路。

(五)警惕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游戏化和空壳化味道。

在势在必行的军地合作模式下,在民营资本的商业性介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警惕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游戏化和空壳化味道。在当前选秀节目和煽情媚俗的影视剧泛滥的时代,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惟有通过塑造具有时代责任感的军人形象,并以这股阳刚之气清新之力,推动中国影视剧健康地向前发展。要知道,对军事题材而言,游戏化恰是空壳化的开始,也正是走滑坡路的开始。

作为军队编剧,我们不得不面对当军旅题材电视剧连同其他类型影视剧一起被投入市场运作的局面。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则就是等价交换,但如何看待军队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军人的职业操守,是需要认真把握的。我们只有在思考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处理好主旋律和观赏性的关系,解决好宣教功能与艺术表现的矛盾,努力在主旋律中寻找大众的音符,方能坚守住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这块宝藏无穷的阵地。

注释:



[1]摘自2003年第3期《中国电视》仲呈祥《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突破》。

[2]摘自搜狐娱乐网 2008年7月21日《“红火”的军旅电视剧》http://ent.hunantv.com/e/20080721/23831.html.

[3]摘自彭万荣、黄献文、张华主编的《热播电视剧解析》第70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7589.html

更多阅读

当代都市言情喜剧电视剧全集 言情喜剧电视剧

当代都市言情喜剧电视剧<婆婆也是妈> 46:12 第1集李伟大上演浪漫求婚 47:32 第2集刘海棠同意二人交往 46:34 第3集婆媳矛盾展开 45:59 第4集马可为刘海棠洗脚 46:02 第5集袁明清被救 47:02 第6集周舟登门拜访 46:18 第7集兰兰程大

承上期 长篇现实题材小说连载 > 长篇连载套母全文

【承上期】长篇现实题材小说【连载】<<商痞>>二十一肖雨寒带着女儿淼淼上飞机前,并没有给冼惠明去电话.而是先告诉了柳丹.因为,柳丹受她之托,已在东江“福息墓园”,帮她母亲买好了墓地.肖雨寒准备先安葬好母亲的骨灰.然后,再和

谈谈情恋恋爱 谈谈心恋恋爱的电视剧

自从把本本搬回来,我是让我的日记本安稳的退休了。可能是因为忙……可能是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好吧,现在我还是和自己谈谈心吧。今年的第一个计划似乎完成了不少了,驾照我也顺利的开始考场地了,17号,但愿一切顺利吧,今天去看

声明:《谈当代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 军旅题材电影》为网友不放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