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几丁聚糖对心脑血管疾病
的预防与保健
无论是中国的医学专家还是日本的医学专家,都一致认可几丁聚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尤其是日本医学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几丁聚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神奇治疗效果。但如果把这些案例罗列起来,恐怕会使第一次接触几丁聚糖的朋友们感到不可思议。因此我们不罗列现象,而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几丁聚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杰出保健作用。
让我们先从感觉出发。在服用几丁聚糖的过程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感觉到什么了呢?胸不闷了,心率正常了,早搏消失了,心绞痛不再发生了,头不晕了、不疼了、不昏了、耳鸣消失了……等等,“效果显著”而且具有普遍性,几乎是每一个患者都有效,只是效果有快有慢而已。但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所以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而且必须通俗易懂,用外行人的话写给外行人看,让一般老百姓也能看得懂。
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典型解剖,从人们最为关注的、也是我自己最为关注的、令现代医学头疼的动脉硬化说起。截至目前为止,动脉硬化仍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动脉硬化是病,也是病因
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猝死;
脑动脉硬化:脑缺血、脑萎缩、神经衰弱、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高血压、脑中风;
肾动脉硬化: 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下肢动脉硬化:肢端麻木、肢端溃疡和坏疽;
肠动脉硬化: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日本医学专家矶野二郎认为:「现今,占日本人死因第二位与第三位的心脏病与脑中风,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的成人病。动脉硬化也会引起肝硬化、肾硬化症、主动脉瘤、静脉瘤等机能性疾病。」——(《抢救健康》p.138。)
以冠状动脉为例:
血管堵塞程度 | 50%↓ | 50%—75% | 75%↑ |
症状 | 没有任何感觉,也检查不出心脏有毛病 | 心慌、气闷、早搏、心绞痛 | 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猝死 |
动脉硬化的本质是血管壁上形成了许多粥样斑块,造成血管内径狭窄,血流不畅,携氧不足。因此,从治疗方法上来讲,就应该把目标盯在解决粥样斑块上。如能把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清理掉,则各种因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就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不必一个症状、一个症状的去治。
二,现代医学针对的不是病因
下面是现代医学治疗动脉硬化的方法和手段:
堵塞程度 | 治疗方法 | 手段 |
50%↓ | 降脂 | 代表性药物——他汀,是降脂药物中的佼佼者 |
50%—75% | 扩张血管 | 药物扩张——并不是血管瘪塌,而是内径狭窄 |
80%↑ | 安装支架 | 机械扩张——解决局部狭窄 |
90%↑ | 搭桥 | 另辟新径,有的人搭了5个桥,病却没有治好 |
从表中可以看出,降脂、扩张血管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降脂还沾点边,可减少血脂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但是,血脂正常,并不等于动脉不硬化。有的人血脂一直不高,动脉硬化却很严重。有的人,由于吃某种保健品,血脂暂时正常了,而动脉硬化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善。
1,扩张血管,文不对题
扩张血管根本是文不对题,因为并不是血管变细了,而是血管壁上的垃圾太多了,管腔变狭窄了。洪昭光教授认为:“传统心脑血管药物98%以上含扩冠成分,其治疗方法能使血管短时间内急速扩张,缓解心脑缺血缺氧,但最终没有起到防治作用,反而危害极大。”其危害性在于:“血管内膜在急速扩张中被严重拉伤,不但没清除血管堵塞,反而使‘血管垃圾’继续沉积,再次形成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管壁变厚,加重血管堵塞,让病情更是雪上加霜。”( “反对扩张血管 健康清除斑块”——洪昭光。刊载于《当代健康报》 2008.11.20星期四)。
但是,洪昭光虽然“反对扩张血管”,却并没有提出“健康清除斑块”的办法。事实上,不光是洪昭光没办法,整个现代医学也都没有办法。所以,管腔不断地变窄,现代医学就不断地给你扩张,久而久之,使血管更加堵塞,从而引起更加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即便是血管有气球那样好的弹性,也不能无限地扩张下去。可见,这种治疗方法还不仅仅是文不对题,而且是十分有害。
2,安装支架、搭桥,无奈之举
安装支架、搭桥则是无奈之举。“当血管堵住80%以上,就可以认为这条血管被完全堵塞,随时可能发生急性脑梗、心梗,危及病人生命。……(安装支架)对于病人而言,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据有关资料表明,血管支架手术的失败率为21%,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3—20%,且每例血管支架手术约需费用5—7万元,一般病人将无法承受。”(引自《太空探索》2005增刊p.24)
更令人无奈的是,不该放支架而放了支架的案例时有
发生。下面是一篇有关文章的摘录:
「2010年3月10日,国际上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说:“我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10个支架,这是明显的过渡医疗。”」(《过渡医疗——“救死扶伤”招牌下的惊人陷阱》刊载于《中国老年》2010.7)
由于利益的驱使,有的医生非常热衷于给患者放支架;而一些病患者,由于缺乏常识,也以为放了支架就可以一劳永逸,并不知晓问题的严重性。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在中国放支架的人越来越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本来是可以不必放支架的。
3,治疗目的不是清除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
明知病根是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却偏去做那些与清除粥样斑块无关的事情,说明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研究出有效的办法。时间久了就想也不去想了,只好安于“隔靴搔痒”的治疗现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再以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为例,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扩张血管。这在紧急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不这样做,患者就有生命危险。但是作为惟一的医疗方法,并不理想。我老家的一位50年代的大学生,小县城某工厂的退休工程师,患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不到一年,便第二次中风,这次是出血性脑中风。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治疗方法是扩张血管、溶血,并且是过度治疗,结果造成血管破裂,成了脑溢血。这样的病就没有办法治了。溶血,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凝血,会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你是给他溶血呢,还是给他凝血呢?
由于治疗的目的不是清除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所以,现代医学治不好动脉硬化,因此也治不好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三,血管的重要性
19世纪法国医学家卡萨尼斯说:“血管长寿,人长寿”、“血管年轻,人年轻”。这个人非常伟大,在19世纪就提出了血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至少应该明确以下两点:
1,从年轻时起,就要关注我们的血管、爱护我们的血管,不要让它狭窄,不要让它堵塞。一位健康老人在介绍经验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50岁以前,我养胃;50岁以后,胃养我”,他很注意保护自己的胃。把这个观点应用到血管上同样正确:“50岁以前,我养血管;50岁以后,血管养我”。这样,你就能健康地活到120岁。
2,如果我们的血管已经堆积了许多斑块,那就要想方设法把它清理掉,以治疗因动脉硬化引起的各种疾病,并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由于长时间的积累,我们的血管已经是不堪重负了,不管你的血脂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作为老年人,我们的血管都不同程度的硬化了。可惜的是,长久以来,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没有找到一种有效清理血管粥样斑块的办法。现代医学只是不断地发明各种各样的降脂药物,而中医则是继续寻找、或者进一步提纯各种活血化淤的中药。但事实上,这些药物都只能是治标,根本无法清理血管壁上的垃圾。这是医学界的重要难题之一。在这个难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我们不得不忍受各种因动脉硬化而导致的现代病的折磨。
四,几丁聚糖能够清除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
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几丁聚糖问世了,它能清理血管壁上的垃圾,改善动脉硬化。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是三个实例:
例⑴,2008年10月9日,在服用“几丁聚糖”将近5年的时候,我老伴做了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查报告结果如下:
『左侧颈总动脉内经约6.8㎜,PS:68㎝/s;颈总动脉内中膜厚约0.7㎜,分叉处内膜稍增厚,约2㎜,内膜面连续光滑,颈外动脉内经约4.3㎜,PS:61㎝/s;颈内动脉内经约6.4㎜,PS:48㎝/s;CDFI:显示血流通畅,PW:频谱未见异常。
右侧颈总动脉内经约8㎜,PS:65㎝/s;颈总动脉内中膜厚约0.7㎜,内膜面连续光滑,颈外动脉内经约4㎜,PS:65㎝/s;颈内动脉内经约5.2㎜,PS:51㎝/s;CDFI:显示血流通畅,PW:频谱未见异常。
超声提示:分叉处内膜不光滑——检查医师: 范晓芳/吴文娟 打印医师:吴文娟』
总的情况是:“内膜面连续光滑……显示血流通畅”。也就是说,她的血管壁上已经没有粥样斑块,这在70岁的人群中并不多见。在此之前,我只是看到别人的血管因服用“几丁聚糖”而干净了,如今看到自己的亲人也有同样的效果,我感到格外的高兴。因为,虽然我确信的神奇效果,可也得在自己、或亲人的身上得到证实!老伴的检查结果给我以很大的鼓舞。
但是,当时我自己并不想也做一个“颈动脉彩超”,因为我并不想以此来说服别人,自己认为有效就足够了。可是,一些读过我的《几丁聚糖——现代病的克星》、并接受了几丁聚糖的老战友们,曾问过我:“你做了‘颈动脉彩超’没有?”这说明,大家对我的颈动脉情况十分关注,毕竟我吃几丁聚糖已经有5年多的历史。5年,应该有一个结果,即便不是为了自己心中有数,也应该给朋友们一个交待。所以,我最后决定还是自己也做一个“颈动脉彩超”。虽然有了决定,但还是拖了许久,我这个人做事挺拖拉的,一直拖到2009年的4月28日。
本来,我可以到101医院(部队医院)去做,那是我们的定点医院,公费。但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到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去做,也便于和我老伴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为此我付出了经济上的代价,自己掏了腰包,花了140多元钱。
B超医生在我的颈动脉处查来查去,他说:“嘿,你的血管怎么这么干净?你吃肉不?”听语气,他多少有点惊讶。我说:“吃呀,很爱吃肉。”他接着说:“都76岁了,血管还这么干净……。”以下是我的检查结果:
例⑵,我的颈动脉彩超——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彩超检查报告 2009-4-28
『右侧颈总动脉宽约6㎜,PS:73.6㎝/s,RI:0.78
颈内动脉宽约4㎜,PS:51.6㎝/s,RI :0.72
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内膜厚约0.9㎜,内膜面光滑,CDFI:显示血流通畅。
左侧颈总动脉宽约5.8㎜,PS:61.8㎝/s,RI :0.72
颈内动脉宽约4.4㎜,PS:37.7㎝/s,RI :0.67
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内膜厚约1㎜,内膜面光滑,CDFI:显示血流通畅。
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 检查医生:周跃打印医生:周跃』
我拿着“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找到神经内科医生,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露出惊奇的神色,说:“你的血管很干净,你吃的比较清淡吧?……你的身体真好!”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曾是一个因动脉硬化而突发心脏病的患者,老伴差一点就当了寡妇。
检查结果令我非常兴奋,5年的几丁聚糖没有白吃,终于见到了应该见到的成效!我马上给老伴打电话,告诉她我的颈动脉血管情况是:“内膜面光滑,……显示血流通畅。”打完电话,我的眼睛湿了。……我的被医生判为“不可逆转”的心脏病,终于在几丁聚糖的帮助下,经过医院的检查,证明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过了两年零两个月之后,我于2011年6月28日做了第二次颈动脉彩超,目的是看看有无异常变化。检查结果令人满意。现将两次检查结果整理、对比如下:
部 位 | 检测日期 | 内径 | PS | RI | |
右侧颈总动脉 | 2009-4-28 | 6.0mm | 73.6cm/s | 0.78 | |
2011-6-28 | 6.3mm | 34.0cm/s | 0.70 | ||
左侧颈总动脉 | 2009-4-28 | 5.8mm | 61.8cm/s | 0.72 | |
2011-6-28 | 5.6mm | 38.0cm/s | 0.60 | ||
右颈内动脉 | 2009-4-28 | 4.0mm | 51.6cm/s | 0.72 | |
2011-6-28 | 6.0mm | 62.0cm/s | 0.68 | ||
左颈内动脉 | 2009-4-28 | 4.4mm | 37.7cm/s | 0.67 | |
2011-6-28 | 4.7mm | 52.0cm/s | 0.64 | ||
后壁内中膜厚 | 右 | 左 | CDFI | ||
2009-4-28 | 0.9mm | 1.0mm | 内膜面光滑 | 显示血流通畅 | |
2011-6-28 | 0.7mm | 0.7mm | 内膜面光滑 | 显示血流通畅 | |
——(2011年)检查医生:孙卫健打印医生:孙卫健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二次的检查结果比第一次又有
了一些改善,阻力指数(RI)变小,中内膜厚度变薄,只有0.7mm,总的情况依然是“内膜面光滑,显示血流通畅”。
例⑶,老战友的两次颈动脉彩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超声诊断报告单
我的老战友X处长,在2008年10月先后发生过两次缺血性“休克”,医生根据他的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2008-11-10),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引起。2009年春节时,他从我这里得知几丁聚糖能清理血管壁上的垃圾,但当时我自己还没有做这项检查,只把我老伴的情况和其它消费者的情况向他做了介绍。他当即表示接受这种产品。因杭州没有这种品牌,便托我在无锡帮他购买一箱,并从2009年3月3日开始服用。
2009年10月,我在杭州疗养时,他告诉我,已经做了第二次颈动脉彩超。言谈中,他似乎对检测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他说:“只有0.19cm到0.17cm的微小变化,而且前边还有一个‘约’字。”10月20日,我和老伴到军区干休所去看望他们两口子,仔细地看了他的检测结果,全面地对比了各项指标的变化。我首先注意到的是血管内径变粗,说明粥样斑块变薄,其它指标也随之改善。于是便以我的理解向他做了解释,并告诉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这样的结果,应当说效果相当明显。”虽说在检测时间上前后相差1年之久,但,检测所反映的是在7个月中服用几丁聚糖取得的效果。他高兴起来,却不无遗憾地说:“若是2007年开始吃就好了。”这已是他第三次对我说这句话了,因为早在2007年,我就向他们推荐过几丁聚糖。他说他没什么毛病,“就是进出口有点问题。进口——牙齿不好,出口——有痔疮。”所以,当时没有接受。
为了便于比较,我把老战友的两次检测结果做了如下的整理:
部 位 | 检测日期 | 内径 | 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 | 平均流速 | 阻力指数 |
左侧颈总动脉 | 2008-11-10 | 0.64cm | 38cm/s | 17cm/s | 0.72 |
2009-10-12 | 0.75cm | 66cm/s | 31cm/s | 0.72 | |
右侧颈总动脉 | 2008-11-10 | 0.64cm | 37cm/s | 18cm/s | 0.72 |
2009-10-12 | 0.66cm | 67cm/s | 32cm/s | 0.69 | |
检测日期 | 内—中膜增厚(左) | 内—中膜增厚(右) | 分叉处回声斑块(左) | 备注 | |
双侧颈总动脉 | 2008-11-10 | 0.19cm | 0.15cm | 0.39cm | 长度 |
2009-10-12 | 0.17cm | 0.14cm | 0.51cm | 范围 |
10月27日,我和老伴回到无锡。11月9日,星期一上午,我到卫生所找到汤医生,原卫生所所长,人很聪明,高级职称,业务上很有一套。我把老战友的颈动脉彩超给他过目。看了之后,他告诉我:“内径变粗,说明粥样斑块变薄,血流阻力变小,血流速度加快,平均流速也随之提高。”他又对我说:“动脉硬化改善很明显,可以说好了一倍以上。很好,很有说服力。”大致与我在杭州的解释相同,但他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因为他是医生。
在无锡,在几丁聚糖消费者中做这种检测的人不在少数。有的是做了颈动脉彩超,有的则是做了核磁共振。都无一例外地显示出动脉硬化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
2,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中风(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据报道,美国60岁以上的脑卒中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约占70%。”
“颈动脉狭窄引起脑卒中的机制有两方面:
一是颈动脉血栓形成并扩散,大栓子引起血管近端堵塞,造成广泛的皮层、皮层下梗死;
二是颈动脉斑块表面的微栓子在不稳定血流的冲击下形成微栓子阵雨,阻塞末梢血管,产生局灶性梗死。”(《健康指南》(中老年)p.13. 2009/11)。
有人说:“中风发生在脑,祸根常在颈部。”这话不假。大量研究证实,近1/3的中风与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因此,颈动脉狭窄本身就不可忽视。
3,颈动脉与整个动脉情况呈“正相关”
也许有人觉得不以为然:“颈动脉干净了,不等于你的整个动脉都干净了。”其实不然,有专家指出,颈动脉与整个动脉是“正相关”。也就是说,你的颈动脉狭窄,整个动脉也必然狭窄;你的颈动脉干净了,整个动脉一般情况下也应该是干净的。更重要的是,对于清除血管垃圾来说,几丁聚糖是没有选择性的,它在清理你的颈动脉血管的同时,也在清理你所有的动脉血管。所以,不可能只有颈动脉血管见效,而别的动脉血管不见效。
虽说“正相关”在理论上成立,但缺少事实证明。所以,我决定了解一下我的脑动脉情况。2011年7月19日,我在解放军一〇一医院做了脑核磁共振,7月20日拿到检查结果。结论是脑动脉情况正常,全文照录如下:
“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显示清晰,其信号强度正常,血管走行自然,未见异常扩张或狭窄,颅内未见异常血管影。”
意见:“脑内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报告医生:黄健雷 报告日期:2011-7-19 审核医生:耿承军 审核日期:2011-7-20
以上事实说明颈动脉情况与脑动脉情况是一致的,的确是“正相关”。但颈动脉的情况所反映的也还是一个局部、一个“窗口”。所以,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动脉硬化受多种因素(其中就包含着心理因素)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一劳永逸的事情是没有的。
二是在所有的动脉血管中,脑动脉血管是最细的,其清理的过程也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某些脑细胞已经死亡,则无法修复。所以,有条件的老年朋友们应赶在脑中风发生之前、赶在“搭桥”或“放支架”之前采取行动,尽早接受几丁聚糖。时间不等人,疾病也不等人。
4,动脉硬化是主要矛盾!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
几丁聚糖捉住了动脉硬化这个主要矛盾,那么,许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就必然会得到改善。所以,几丁聚糖能够改善动脉硬化,能够有效地预防心梗和脑中风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