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张芝及书法作品欣赏附释文 张芝冠军帖释文 完整
目录
草圣张芝及书法作品欣赏(附释文)
人物介绍
人物故事:草圣张芝与墨池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草圣张芝草书作品大全
张芝书法《冠军帖》、《终年帖》
张芝书法《终年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张芝(公元?--约一九二年),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有关张芝生平的史料很少,《后汉书·张奂传》仅记长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书。张怀瓘《书断》云:“张芝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为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是非”,“其章草《金人铭》,可谓精熟至极;其草书《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可谓变化至极”。张芝的突出成就在于今草,“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惜其迹不存。
张芝获得“草圣”的殊荣绝非偶然,这同他的处世哲学和治学态度有密切关系。张芝出身名门,其父张奂为汉代名臣,“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断书》)张芝“有道”而受到朝廷赏识,下诏求贤,令其作官,而他却不屑一顾,甘作布衣,这种不贪高官厚禄洁身自爱的思想境界,令人钦佩。张芝刻苦学习书艺以至如醉如痴的精神也令人叫绝。“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卫恒《四体书势》)据《沙州都督府图经》对《张芝墨池》的记载:“张芝于此学书,其池尽墨,书绝世,天下名传。因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敦煌古迹廿咏》中有一首《墨池咏》赞道:“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圣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张芝正是这样苦苦求索勤奋努力,才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其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圣。张芝著有《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张芝还是一位制造毛笔的专家。
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其中《八月贴》、《冠军贴》享誉最高。
张芝书法《秋凉平善帖》 传为张芝之作
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释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秋凉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前。比得書不逐西行。望逺懸想。何日不懃。捐棄漂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故遂蕳絶。有縁復相聞。飡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八月帖,亦称《秋凉平善帖》。书体为章草,六行,八十字。其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用笔古朴含蓄,圆润健劲,结体随行气的趋势而变,自然流畅,是张芝章草的代表作。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具有今草气息。清王澍《跋临伯英章草》曾云:“《淳化》所载伯英狂草,皆俗手伪书。惟《秋凉》一帖,笔法淳古,为伯英手耳。余以右军《豹奴帖》笔意临之,亦略同趣。”
《冠军帖》内容之释读尚未能全面解开。但从《冠军帖》来看张芝的创作态势,是远远地走在了汉代书法家的前列。如若没有后世书家之文献陈情,其成就甚至让人感到怀疑,人在汉代的张芝,居然能够以如此鲜活灵动的线条来表达。因为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书坛上除了中规中矩的隶书外,章草依旧一副古拙厚实的面貌。虽然说摆脱隶意的草法已在汉代简牍中出现了,但是无论如何,都与《冠军帖》这种轻盈灵动的线条相去甚远。三国时的韦诞认为张芝是“草圣”,后世沿用,可见张芝在草书方面的声名、地位绝高,就像是书坛上的健跑者,远远地将他人甩在身后,超乎寻常地跃过时代,独自领跑。至今找不到和《冠军帖》相同的笔法、笔意,以致惊叹不已。
张芝书法《冠军帖》(《知汝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一展《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南朝的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称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断和连的交替是张芝笔法的一个要点,合适则连起,不合适则断开,随意所至。如第四行为三个字群:“踪”、“可恨吾”、“病来”。连则乘势而不激流过涧,断则果断利落,捉控于瞬间。圆转也是张芝笔法的另一特点,圆转助长了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端倪。明人方以智认为“奇者不为法缚”,通常认为奇必越法背法,但在张芝笔下,奇而守法,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不是那种蛮力使气的纠缠不清。
《冠军帖》汪放恣肆、飞动流走,似乎属于感性创作的范畴。然而,当深入地观察和加以审美体验时,张芝的狂放毫无所谓“野逸”、“狂怪”之气,更没有妄生圭角的那种“狂狷”、“狂獗”之气,而是在狂放中从心所欲,不逾规矩,即使行笔到惊心骇目之处(《如《冠军帖》中“过还复共集散耳”、“且方有诸分”、“意不意可恨汝还”、“奴粗悉”、“弥若论听”等处)大有“蛟龙骇兽奔腾拿攫之势”(张怀瓘《书断?中》),出神入化而法度不失。它给人的感觉是“英气”的勃发,是超然旷达、一派逸越之气的流行。这种风度和精神状态,正如张怀瓘《书断?中》形象的描绘那“若达士游于沉默之乡,莺凤翔乎太荒之野。”《冠军帖》用笔数体俱入,刚柔互济,方圆曲直交相为用,穷灵尽妙。盘旋飞动中点画狼藉,密合无间,穷极造化,仪态万方;结构字字意别,平中求险,险不失正,奇正相辅,意势相发;字与字、行与行连绵纵横,灵变无常,皆生映带,妙合天成,其势如鸿飞兽骇,云龙游天,洒落变幻,不可端倪。构成整个形式美的诸因素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结合。激越的情感驱动着迅疾的挥运,在挥运中情志又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极度敏感、微妙的理智的控制。既奔放豪荡、风驰云涌,又谨严缜密委曲含蓄。感性与理性自然完美地交融合一,从而展现了一个神变无极、生生不已的意象世界。它激起欣赏者无尽的联想和遐思,给人们的视觉和审美心理以极度的舒畅、自由和满足。《冠军帖》暗示的这种意境,就是明代项穆所说的“穷变化、集大成”的“中和”之美的极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
张芝书法《二月八日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释文:二月八日。復得鄱阳等。多时不耳。為慰如何。平安等人当与行。不足不过彼与消息。
人物介绍
张芝,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
有关张芝的史料很少,《后汉书·张奂传》仅记长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书。西晋书法家卫恒(公元?--291年)著《四体书势》,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实,亦称皆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韦仲将谓之草圣。韦仲将韦诞(179--252年),三国魏光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认为:“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说明张芝虽以杜、崔为师,但后来居上,“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唐开元时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张怀瓘,在其名著《断书》这部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专著中有数百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张芝,其他历代书法家大都引用和认同韦诞、卫恒、张怀瓘、孙过庭等人的论述,张芝草圣的地位自此就赫然屹立于华夏书坛之上,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从中国书法史发展轨迹看,从甲骨文到篆成熟于秦,始出隶体,西汉隶书盛行,但已有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此时行竺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兴的是书写起来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会上形成了“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崔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萃,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张怀瓘《书断》语)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的,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中国书法史告诉我们,"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见马世晓《张芝创“一笔书”辨及"冠军帖"的审美新探》一文)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客观的评价。张芝获得“草圣”的殊荣绝非偶然,这同他的处世哲学和治学态度有密切关系。张芝出身名门,其父张奂为汉代名臣,“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断书》)张芝“有道”而受到朝廷赏识,下诏求贤,令其作官,而他却不屑一顾,甘作布衣,这种不贪高官厚禄洁身自爱的思想境界,令人钦佩。张芝刻苦学习书艺以至如醉如痴的精神也令人叫绝。“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卫恒《四体书势》)据《沙州都督府图经》对《张芝墨池》的记载:“张芝于此学书,其池尽墨,书绝世,天下名传。因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敦煌古迹廿咏》中有一首《墨池咏》赞道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圣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张芝正是这样苦苦求索勤奋努力,才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其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圣。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张芝著有《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张芝还是一位制造毛笔的专家。
张芝季弟张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尤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
艺术特色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笔迹分析
(公元?年――190或193年)字伯英,汉渊泉人。奂子。少持高操,太尉辟公车有道征皆不至。工书,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始作一笔飞白草,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梁武帝云:芝书如汉武爱道,冯虚欲仙。袁昂书评谓:张芝惊奇。书后品云:伯英章草,似春虹饮涧,落霞浮浦,又似沃雾沾濡,繁霜摇落。书断云:伯英章草,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章,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著有笔心论五篇。
“草圣”详记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位巨匠张芝,字伯英,系东汉时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92年。 张芝的籍贯, 《后汉书》为其父张奂立传,说是“敦煌酒泉人也”。一字之误,讹传一千多年。直至清代训诂学巨擘钱大昕考证,确认张芝系东汉敦煌郡渊泉人。渊泉为汉代敦煌郡所辖六个县中的一个,即今甘肃敦煌市安西县。
有关张芝生平的史料很少,这与他情操高洁,不慕功名有关。《后汉书·张奂传》中仅提到“长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书”,虽极简略,却从中可知张芝在当时已因书法成就而享有盛名。略晚于张芝的西晋书法家卫恒在其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中称:“汉兴而有草书……”。
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实,亦称善工。”而“弘农张伯英者因转精其巧……韦仲将谓之草圣。”韦仲将即三国魏名臣韦诞,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根据是杜度的草书有骨力,但字划微瘦;崔瑗、崔实宗法杜度,“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张芝喜而学之,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说明张芝曾师法杜、崔,但青出于蓝,“超前绝伦,独步无双”。唐朝开元时的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张怀馞在其书法理论名著《书断》里,有数百字论述张芝,确定了他在华夏书坛的重要地位。其后的历代书法家和评论家也都以肯定态度延袭韦诞、卫恒、张怀馞、孙过庭等的论述,张芝的“草圣”地位自此成为一座不可动摇的丰碑而屹立于中国书坛,闪耀着永恒的璀璨光芒。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小篆,成熟于秦,促使隶书应运而生。至西汉隶书盛行,同时也产生了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行笔较为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仍有隶意的章草,已不能满足人们快速书写需要,而使书写快捷、流利的“今草”勃然兴起,社会上形成“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度、崔瑗、崔实那里汲取草书艺术精华,独创“一笔书”,亦即所谓“大草”,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身而出,从此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阔大空间,从而使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彻底的解放。
张芝所创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如行云流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是张怀馞在《书断》中对一笔书的精辟概括,同时高度评价张芝的草书“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从而成为“草书之首”。张芝的草书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王羲之对张芝推崇备至,师法多年,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及张芝。
狂草大师怀素也自承从二张(张芝、张旭)得益最多。唐朝草书大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而终生临习。
张芝出身显宦名门,但“幼而高操,勤学好古”,不以功名为念,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潜心习书。他“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刻苦磨砺精神,成为中国书法界尽人皆知的一大掌故,王羲之曾钦敬地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皆墨,好之绝伦,吾弗如也。”前人咏敦煌古迹二十首有《墨池咏》 :昔人经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张芝正是这样淡泊荣利,苦苦求索,方才攀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座高峰。
他的墨迹近两千年来为世人所宝,寸纸不遗,他的墨迹在《淳化阁帖》里收有五帖三十八行,为历代书家珍视并临习,故张芝的书法艺术精神至今仍鲜活在中国书法的血脉中。张芝同时也是书法理论的开先河者,曾著《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
制笔专家
据说他还是一位制笔专家。像张芝这样造诣全面的书法巨匠,在整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不愧“草圣”的崇高称号。他的季弟张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精善章草,时人称为“亚圣”。甘陇应以出过这样杰出的文化巨人而感到自豪。
张芝书法《今欲归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释文:今欲歸。復何適報之。遣不知。總散往並侍郎耶言。别事有及。過謝憂勤。
人物故事:草圣张芝与墨池
东汉时,著名书法家张芝出生于渊泉县(今安西县布隆吉一带)。
门显族张芝的爷爷张享曾任过汉阳(今天水)太守。张芝的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年少时就有志气,常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立功边疆,后官至为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等,屡立功勋。张芝的母亲是富家闺秀,淑慧贤良,张芝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成人。
张芝为张奂长子,字伯英,年轻时就很有操节,虽出身宦门,而无纨绔气,勤奋好学,潜心书法,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皆严辞拒绝,故有“张有道”之称。他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师承崔杜之法,其父张奂为方便张芝兄弟习文练字,着人锻造石桌、石凳、墨池于河边,从此,张芝兄弟以帛为纸,临池学书,先练写而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为之黑,后称张芝墨池。更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终于摆脱旧俗独创一体,转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对汉、魏书迹唯推钟、张草书,亦颇受其影响。他的书迹在《淳化阁贴》存有五贴,并著有《笔心论》,今已失。
更多阅读
中国韶山·驻站新会员·杜冲利书法作品欣赏二 韶山
中国韶山·驻站新会员·杜冲利书法作品欣赏二
林岫书法作品欣赏 款字草书写法
今年膏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林岫书法作品欣赏林岫,女,汉族,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的第一任妻子。著作有《古文体知识及诗词创作》、《文学概论与艺术概说》(合作)、《古文写作》、《诗文散论》、《林岫汉俳诗选》等。主编过《中外文化辞典
一代晋儒祁寯藻书法作品欣赏 天道酬勤书法作品欣赏
如何标记批注?爱雅阁书馆欢迎您一代晋儒祁寯藻书法作品欣赏祁寯藻祁寯【jùn】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清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王的老师,还是当时诗坛领袖和书法大家;祁寯藻的父亲祁韵士,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学家、文
书法 如何欣赏赵构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欣赏
赵构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赵构草书洛神赋书法作品字法熟练,笔意圆润,一气呵成,流畅而能浑厚,飞动而兼沉着,可见书者当时精力弥满,兴致清畅,是晚年笔而非衰年笔。赵构书法虽有自家面貌,其中智永对他的影响较
张青山 龙开胜...书法作品欣赏 龙开胜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家顾翔简介与书法篆刻作品欣赏(获兰亭奖)书法家顾翔简介与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顾翔,1977年11月出生于项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联委员,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