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转载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政治经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军事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水利的兴修.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答: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完善阶段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唐玄宗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和同为一家"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吐蕃一,西南——吐蕃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北方—— ——回纥的勃兴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靺鞨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三,唐与天竺的关系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代表: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③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2,代表诗人: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 (唐朝)吴道子: "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五,艺术宝库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2,宋与夏和战(1)世纪前期, 11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 ,史称西夏. (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

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建立民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族契丹(辽)契丹10世纪初(916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宋(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大夏(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1038年)元昊兴庆会宁(后迁中金女真12世纪初期(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都)宋(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①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②政治因素: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③经济因素: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④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⑤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⑥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⑦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 ,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住: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

4,行: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第12课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三,行省制度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的内容: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岭北行省,管理东北的辽阳行省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 3,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④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2,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特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①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③.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1,科学技术的发明类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朝代毕升北宋成就经济,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战国时期指南针宋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唐末火药宋元时期13,14世纪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②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③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两位杰出科学家:①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②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史学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黄帝到汉武帝时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2,文学:代表人类别朝代代表著作特点(或内容)物《念奴娇赤壁怀"豪放派":气势豪迈,雄健奔北宋苏轼古》放宋词两宋之"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李清照《声声慢》等交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元曲元朝

3,艺术绘画:关汉卿《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朝代宋朝元朝代表人物张择端赵孟頫代表著作《清明上河图》《秋郊饮马图》姓名书法特点特点(或内容)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代表作备注书法:阶段东汉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魏晋南北朝:风格多样的书法艺王羲之或端秀清新, "飘或《兰亭序》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隋唐时期:书法颜真卿,柳公雄浑敦厚;方折俊艺术的高峰权丽,骨力劲健宋元时期:书法赵孟頫;苏艺术的继续发随意挥洒,劲秀雄轼,黄庭坚,健,成为文人普米芾,蔡襄.遍的爱好《颜氏家庙碑》《玄秘塔"颜劲柳骨"碑》"宋四家"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盛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西大航海联系比较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下"西洋" 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大号宝船长44.4丈,旗舰100吨,长24.5船只宽18丈,折合公制长米,宽6米,其他二120吨100吨50吨大小151.8米,宽61.6米舰50吨,40吨

思考:请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家庭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两人的航海之旅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而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唐朝靺鞨渤海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唐朝靺鞨渤海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2,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相关的政治制度:

①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嬴政建立起一套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和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在内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

③③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诸侯王尾大不掉,逐渐威胁中央;汉景帝和汉武帝相继采取"削藩"和"推恩令"以及"附益之法"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王国问题;接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刺史制度,形成"大一统"局面,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④隋唐时,继承并发展汉魏以来政治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秦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使之互相牵制和监督;把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职权分散给六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开创并完善科举制.这些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⑤⑤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教训,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割据因素,并发展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⑥⑥元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既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又是后代省级行政机构之始

⑦.⑦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初,中央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权力分属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皇权和相权的合一;地方废除元朝以来的行省,设三司分权;并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措施,加强集权;清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决策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还强化八股取士,屡兴文字狱.至此,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⑧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与发展的特点: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其内容既有较明显的继承性与共性,也有和时代特征相关的特殊性.

②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也始终矛盾交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地方和中央关系的博弈(皇权加强意味着地方割据势力削弱,反之就膨胀);政治行政手段和不同程度思想文化专制措施的结合.

③维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是历朝封建统治者实行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其中前者是根源).

⑤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前期的秦汉至隋唐时期,其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北宋至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则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一,收复台湾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二,抗击沙俄

1,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被迫投降.

思考: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②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③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等.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位置时间事件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1661~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台湾)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1683年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东北(黑龙江流域) 1689年域两次雅克萨之战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一,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①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②乾隆帝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的叛乱;③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④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可用图示归纳为: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21,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先秦时期(文明的勃兴)-秦汉时期(昌盛文化)-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承上启下)-隋唐时期(文化高峰)-宋元时期(灿烂繁荣)-明清文化(时代特点鲜明)

一,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古典科技巨著作者著作价值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李时珍《本草纲目》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宋应星《天工开物》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业百科全书,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徐光启《农政全书》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作者朝代内容成就作品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演元末明我国最早的一部长和三国时期的政罗贯中义》初篇历史小说.治和军事斗争.描写北宋末年宋我国第一部以农民元末明《水浒传》施耐庵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初农民起义.小说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明朝中根据民间流传唐《西游记》吴承恩气息的长篇神话小期僧取经故事创作.说.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曹雪芹,的衰亡,和贾宝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红楼梦》清朝高鹗与林黛玉的爱情高峰.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趋势.

四,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书法的成就

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6710.html

更多阅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K J.cOm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姓名________第一单元 方程知识点: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练习: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 )里画“√”。X+18=36 ( ) x+2﹥10 ( ) 72-x ( ) x=3 ( )知识点:方程:含有未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蔺新梅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师提供,真情奉献!第一部分:单元复习第二部分:近反义词字第一单元一、复习课文:1、《找春天》一课仿写(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

声明:《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转载》为网友矫情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