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癌100例》 癌症中医 案例

2014/6/18 18:35|发布者: david92003|查看: 46|评论: 34|原作者: 杏林箫客

摘要: 近年来,癌症患者猛增。中国癌症人数面临井喷: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 ...

近年来,癌症患者猛增。中国癌症人数面临井喷: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有鉴于于此,整理了《中医治癌100例》供大家参考。

、鼻咽癌2例

例1:尹××,男,28岁,陕西渭南龙背乡安王村人。病史:1983年ll月左右,病人自觉鼻塞,鼻疼,鼻孔流黄水,发现右侧鼻腔有一小肿块,逐渐增大,鼻疼增重,右耳听力减退,右侧面部感觉差。1984年3月3日,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示:右鼻腔隆起,右鼻前庭有新生物,自上部起有坏死,质硬。右颌下淋巴结肿大,约3×3厘米,质硬,活动度差,右侧面部感觉迟钝。活检病理报告:鼻前庭未分化癌,颌下淋巴结转移。

治疗:病人于1984年3月5日至9日作钴60放射治疗,症状反而加重,早晨起床后稠涕多,余症同前,故停止放疗。遂改用中医治疗,就诊陕西中医研究院贾垄医生。病人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细弦数。证属肺脾灼津,虚热毒蕴。治以清热透脑,通塞止痛,扶正祛邪。

方药:(1)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2)辛夷12克,苍耳子10克,山豆根10克,蜂房10克,郁金15克,全蝎10克,茜草15克,黄芪60克,生甘草3克。水煎,每日早晚分服。上方出入选用的药物还有土贝母15克,白茅根60克,仙鹤草60克,苍术10克,蜈蚣l条,银花30克,瓦楞子30克,黄药子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党参30克。病人服平消片、汤剂2年之久,症状消除,获得临床治愈。

【按】鼻咽癌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多,约占85%,未分化癌较少。本例病理诊断为鼻前庭未分化癌,并出现颌下淋巴结转移,病期应属Ⅲ期。病人仅接受放疗几日,因反应大而停止治疗。病人遂就诊陕西名医贾垫,坚持服中药2年之久,获得临床治愈。分析汤药组成基本分三部分:一为针对鼻部疾患及症状,如发热、鼻血所选用中药辛夷、苍耳子、白茅根、银花等;二为扶正中药,如黄芪、党参等剂量均很大,这类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达到抗癌的效果;三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抗癌中药,如山豆根、蜂房、全蝎,蜈蚣、土贝母、黄药子等。但贾老所用的抗癌药量不大,因此相当一部分的抗癌效应,应归结于平消片。

平消片为贾老研制,是具有中医抗癌特点的中成药。陕西省西安国药厂已生产多年,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之功,能抑制癌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品毒性轻微,可长期服用。配方如下:枳壳30克,火硝18克-五灵脂15克,郁金18克,白矾18克,仙鹤草18克,干漆(炒)6克,制马钱子12克。

本方以五灵脂、干漆散瘀活血、止痛消结、攻坚破积;郁金、白矾疏肝解郁,利胆除烦;火硝消坚化瘀、推陈致1;制马钱子通络除湿、祛毒消肿、提神补脑、通血脉;仙鹤草、枳壳强心滋补、利气宽肠、消痞疏滞、活血止血。全方有攻坚破积、去息肉、蚀腐肉、解毒强心、利气止痛、健胃养血、健脾理气之功,从而能推陈致新,强壮神经、促进组织及细胞的再生,纠正血液粘度和新陈代谢的紊乱,消除病邪的有害反应,使癌细胞退变,或使其向正常细胞逆转。

例2:杨××,男,61岁,住四川省成都市红星中路89号。病史:患者于1976年底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包块。1976年12月四川医学院病理检查报告:鼻咽部上皮样癌。治疗:放射治疗后,包块由鸭蛋大小而消失。半年后包块复现,且渐渐长大,近3月来右鼻常出血,消瘦,遂就诊成都中医学院文珠元教授,改用中药治疗。但见病人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乏力声低,食少眠差,二便正常,包块疼痛,近1月来长大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细,脉弦细。

方药:黄芪、党参、山药、半枝莲、生牡蛎各30克,茯苓、当归、大小蓟、赤芍、海藻、昆布各15克,白术、陈皮、地龙各10克,仙鹤草、元参各2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l剂。服8剂后,又加山慈姑10克,及消核浸膏片,日服3次,每次3片。汤片并进,至1978年8月10日复查,患者右颈包块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至1984年2月报告此病例时,病人已带癌每活6年5个月。

按:本例病人患鼻咽部上皮样癌,接受半年放射治疗,鸭蛋大小的肿块曾经消失。不幸后来又复发,这时如果再作放疗,效果不会好,副作用会大大增加,实际上病人就诊中医时,已出现了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乏力声低,一派虚象,加上病人年龄较大,很难再接受放疗。文教授用八珍汤大补气血,然后佐以温和的抗癌中药,扶正祛邪,与癌肿展开长期的拉锯战,使病人带癌长期生存。文教授治癌不主张用峻猛之剂,认为癌症所生非一日之物,其形之消亦非一二日之功,放要打持久战。他的医言是:留得一分正气,则有一分生机,此乃治癌之要法也。

收藏分享邀请

上一篇:我的抑郁症的形成、发展和治疗体会

发表评论最新评论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07

肺癌8例

例1:张××,男,84岁,退休干部,住院号29055,X片号2014。病史:胸痛咳嗽10年,憋气吐痰带血3月余。1967年咳嗽加重,胸痛发闷,活动气喘。当即赴某医院检查,经2次X线拍片对照,确诊为肺癌,中心型。动员手术治疗,本人拒绝,遂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老中医。检查:胸部X线拍片示右肺门大片阴影,模糊不清,其中有块状可见,侧位片可见肺门区有不明显之团块阴影。查痰找到癌细胞。诊断:肺癌,中心型。

治疗:病人面色潮红,舌质暗紫,苔薄白欠润,口淡咽干,脉象弦数。证属热毒蕴结,上热下湿,阻塞肺窍。治以清热解毒,散结利湿。

方药:芦根30克,沙参15克,薏仁15克,寸冬l2克,天花粉9克,丝瓜30克,瓜蒌z5克,青皮12克,葶苈子15克,大枣6个,鱼腥草15克,金银花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另犀黄丸3克,每日二次。服药半年,汤药100余付,犀黄丸210克,效果良好,诸症消失。出院1年后,肿瘤消失,体质健康。每半年复查l次,6次胸部X线拍片对照无复发。随访至1976年情况良

好,能轻度劳动。病人获治愈。

按:中心型肺癌多发生于总支气管、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开口以上,约占肺癌的60~70%,以未分化癌多见,其次是鳞癌。本例病人被确诊为肺癌后,拒绝手术,坚持服用中药。医师基本采用辨证论治,针对病人热毒痰瘀、津液亏耗,用鱼腥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板蓝根清热解毒;瓜蒌、葶苈子、青皮、薏仁化痰利湿;芦根、沙参、寸冬、天花粉、丝瓜、大枣润肺生津。看来治疗肺癌,始终注意润肺是重要的一环。本例病人还坚持服用犀黄丸。

犀黄丸为中国传统治疗癌肿的古方,载于<外科全生集》卷四方,又名西黄丸。药物组成:犀牛黄0.9克,乳香、没药各30克(去油,研极细末),麝香4.5克,黄米饭30克。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每用陈酒送下9克,患生上部,临卧时服;患生下部,空腹时服。犀黄丸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之功。方中牛黄清热解毒、豁痰散结,为君药;麝香辛窜,既能活血散结,又能通经活络,为臣药;牛黄得麝香之助,则化痰散结之力更大,麝香得牛黄之助,则辛温走窜而无助燃火毒之弊;佐以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黄必饭调养胃气.令其攻邪而不碍胃;陈酒少量,行气活血,以助药势,共为使药。实验研究:犀黄丸能抑制小鼠菱形细胞瘤和肉瘤180的生长。临床上现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也用于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多发性脓肿、骨髓炎等见舌红脉滑数者。

例2:刘其平,男,49岁,干部,上海人。病史:病人持续发热半月,干咳痰粘,带有血丝,明显消瘦。1974年6月上海长海医院X线胸片示:左第四肋间有3.5×3.5厘米大小肿块阴影。同年10月lO日、11日、12日浙江省中医院连续3次痰检均找到癌细胞。最后诊断:左周围型肺癌。

治疗:病人于1974年6月24日就诊于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鲍严钟副主任医师。但见病人面色灰白,气急,胸痛憋闷,胃纳减退,舌质红有紫斑,苔光津少,脉弱无力。证属肺热阴亏,脾胃不健。治以养阴清肺,健脾和胃,化痰抗癌。

自拟清肺抗癌汤:鱼腥草30克,半枝莲30克,仙鹤草30克,黄芩l2克,北沙参l2克,浙贝母12克,当归9克,制南星9克,蜈蚣3条,橘红9克,炒谷芽30克,焦山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月后,病人诸恙好转,低热退,纳谷增,稍有咳嗽,续服2月后,拟第二方如下:

鱼腥草30克,水杨梅30克,仙鹤草30克,黄芩12克,北沙参12克,浙贝母12克,鲜石斛12克,当归9克,橘红9克,天冬9克,麦冬9克,款冬花9克,水煎服,每日l剂。病人服至1974年12月,X线胸片示:肺内癌肿消失。痰检未找到癌细胞。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获得痊愈。1977年12月l3日浙江省中医院X线胸片复查示:左肺未见肿块阴影。l983年l1月随访,健在,治后已存活9年。

按:周围型肺癌约占肺癌的30~40%,以腺癌多见,鳞癌次.之。腺癌、鳞癌与未分化癌相比,发展较为缓慢,更适合用中药治疗。本例患者未用手术、放疗、化疗,而坚持服用中药,最终获得治愈。分析鲍医生的药方,不难发现所用具有抗癌功能的中药并不多,量也不大,但医师重点在辨证施治,紧紧抓住病人的主证(肺热阴亏,脾胃不健)。用北沙参、浙贝母、天冬、麦冬、石斛滋阴润肺;鱼腥草、黄芩清肺;半枝莲、水杨梅根、仙鹤草抗癌止血;炒谷芽、焦山楂和胃健牌,使病人整个机体得到调整,五脏阴阳得到平衡,最终癌肿消失而获痊愈。

中医药抗癌机制不仅仅是对癌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一个,方面,而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如健脾和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抗癌,调整全身阴阳,协调五脏功能,消除体内致癌促癌因素,使癌细胞发生逆转而达到抗癌。与西医相比,这是中医药治癌的先进之处。本例取效的另一关键,是病人没有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甚至连活检也没做,病人的确诊是靠痰检查到癌细胞。这样患者的癌细胞没有受到刺激变得活跃,医生无须用大剂量的抗癌药治其标,而可重点调整机体五脏阴阳治病之本。

例3:高文彬,男,55岁,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干部。病史:;976年7月19日因胸部不适和咳嗽行胸部透视,发现右肺阴影,于7月25日X片示为右肺中叶不张,原因不明。7月26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中叶开口有肉芽组织,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右肺中叶支气管腺癌。

,治疗:1976年8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怍剖胸探查,发现肺门及纵隔广泛转移,无法切除而关胸。1976年9月16日至12月11日作放疗,共8周40次,总量70戈瑞。1977年1月21日作化疗,滴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隔日1次,每次l克,共40天,20克。

1976年9月6日就诊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郁仁存主任,但见咳嗽、胸痛、白痰,动则汗出,纳少,创口稍痛。脉细滑稍数,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辨证:术后气阴两虚,脾生痰湿。拟健脾化痰,益气固表。方药:生黄芪30克,炒白术g克,防风9克,浮小麦30克,煅龙牡30克,炙前胡12克,马兜铃9克,生杷叶9克,草河车30克,夏枯草12克、川贝母9克,北沙参9克,五味子9竟,水煎服。

在放疗期间,与上方出入的药有紫苑、桑皮、天冬、鸡血藤、女贞子、丹参、生熟地、茯苓、菟丝子、桑螵蛸、益智仁、半枝蓬、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六曲、山楂。

1976年12月11日放疗结束,胸片显示经放射后见好转,但出现放射性肺炎,再次住院。近日感冒,发烧,咳嗽加剧,脉细滑数,舌淡苔薄白。方药:鱼腥草30克,前胡12克,夏枯草15克,白英30克,蛇莓1 5克,龙葵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银花30克,公英30克,赤芍12克,贝母12克,太子参30克,二冬各12克,干蟾皮3克。以后出入的药有蜀羊泉、沙参、桃仁、杏仁、水蛭、桔梗、百部、土贝母。

病人在化疗期间,白细胞下降时,上方加鸡血藤30克,菟丝子30克,生芪24克,使血象回升。1977年5月病人开始每天做郭林气功。每天晨3点起床,4点外出练功,先做升降开合,定步风呼吸功,然后做半小时自然行功,半小时快功,1小时中度风呼吸法一、二、三步功;上午,吐音15~20分钟;下午,自然行功l小时,脚棍功15~20分钟;晚上,做慢步行功40~60分钟,睡觉前做涌泉穴按摩。病人1979年恢复工作,坚持做气功和服用中药,已存活一15年之久,被誉为“抗癌明星”。

【按】本例病人确诊为右肺中叶支气管腺癌,开胸后发现肺r1及纵隔广泛转移,无法切除而关胸,据专家判断,存活期不过1年左右。术后l周便开始服中药,术后2周开始放疗。一般来说,腺癌对放射线并不敏感。可是放疗之后经检查,右肺中叶原隆突处恢复了原状,取粘膜化验为阴性,比预计的效果好。病人在整个放疗期间都服汤药,因此放疗的疗效,应有中药的一份功劳。郁主任在这一段中药治疗中,主要以

扶正为主,如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补益肺气;用贝母、沙参、五味子、天冬滋阴润肺;生熟地、菟丝子、女贞子、益智仁、桑螵蛸补肾养血;六曲、山楂调和脾胃。这些扶正的中药不仅能减轻放疗的副作用,使病人顺利完成放疗,而且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当然药方中也有抗癌的中药,如草河车、白花蛇舌草、半技莲可与放疗产生协同作用。方中丹参、鸡血藤具有活血作用,对放疗也可产生增敏效应。

病人后来又作了一个疗程的化疗,虽未完成计划,放弃了另外两个化疗疗程,但病人始终坚持服中药。我们可以看到,都主任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以祛邪为主的疗法。方中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夏枯草、白英、土贝母、干蟾、蛇莓、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蜀羊泉,而且许多药都用至30克,真可以说对癌细胞进行了全面的“围剿”。

本例的另一个成功因素,应当说与病人长年坚持气功锻炼不可分割。病人每日练功的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显示了与癌症斗争的顽强毅力。病人每日早晨4点开始练功,连续数小时,正处寅卯时辰,是肺经气血旺盛之时,肺癌病人此时练功,得气快,效果好。

现在社会上对于气功究竟能否治癌争论不一。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分析态度,对于那种自称用气功可将肿瘤顷刻消掉之说起不可信的,因为现代医学不难做到这样的实验,将用先进检测手段(如CT,核磁共振)确诊的肿瘤病人提供给气功师,在发功后,当场复查验证。显然这样的实验从来没有报道过,因为再高明的气功师实际上根本做不到这点。但是癌症病人练气功只要得法,肯定是有益无害的,我想其机理至少有如下几点:(1)当病人处于气功状态时,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因为恶劣的情绪对癌症病人的不良影响早已被证实。(2>病人坚持练气功,可提高免疫力而达到抗癌目的。 (3)病人在做气功达到一定阶段时,全身的经络系统不断激活,气血运行通畅,这显然能消除各种致癌促癌因素,使肿瘤发生自然消退的机会增多。

例4:杨××,男,80岁。病史:1966年出现咳痰带血,发热39C,胸闷气短,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经某医院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积液。用青、链霉素抗炎治疗两个月,不仅无效,反而加重,同年12月4日在急诊室进行胸腔穿刺,抽出血性胸水600毫升,经病理检查,找到癌细胞,会诊确定为晚期肺癌。

治疗:同年12月21日就诊北京李岩医生,但见发热烦渴,咳痰带血,胸痛气短,咽干口燥,不思饮食,二便不能控制,舌红质暗,脉沉弦数。证属阴虚肺热,治以养清肺汤加减:南沙参15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元参10克,竹茹6克,瓜蒌15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佩兰10克,桔梗6克,银柴胡10克,地骨皮lO克。

连服S0付,烧退咳减,饮食渐增,胸闷气短随之改善,可起床活动,复查胸水未长。以后间断服原方加减,睡眠不实加朱砂、远志,食欲不振加香稻芽,体力不足加西洋参。3个月后已无明显症状,停药观察,每半年复查1次,均未见复发和转移迹象。几年来多次随访均未发现特殊病变。报告时病人已存活11年(9l岁),尚能自理生活。

2例病人为80岁高龄的老年人,癌细胞是从胸水中发现的。虽然病理报告没有说明癌细胞的种类,但周围型以腺癌多见,鳞癌次之,均为恶性度较低,生长较慢的癌,又长在老年人身上,发展应该更慢些。但病人已出现胸水,被诊断为晚期肺癌,病人患癌实际上已有数年。

80岁的老人患了晚期肺癌,手术、放疗、化疗都很难承受,病人只能求助于中医。李岩医生在诊治病人时,看到的是一派阴虚内热之象,故没有选用有细胞毒作用的抗癌中药,而是完全辨证施治,用南沙参、石斛、元参、玉竹滋阴;银柴胡、地骨皮清虚热;瓜蒌、桃仁、杏仁、桔梗化痰宣肺;竹茹、佩兰和胃降逆,使病人不仅症状消除,肿瘤也得到控制。

中医抗癌机制显然不只细胞毒作用一条途径,而是多途径的,例如通过辨征论治,使病人阴阳失调的体质得到改善,从而使肿瘤消退,目前现代医学对此还不能给以解释。

本例治疗的另一特点是注意养阴。上海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也善于用养阴法治疗肺癌,并获得较好疗效。他认为养阴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癌作用。湖南湘潭治瘤老中医袁玉泉也极力主张调理津液。根据他的临床经验,癌症患者临终之嚣,-卜有八九是以下三种情况:+(1)身体消瘦如枯柴而死;(2)疼痛异常不能忍受而死;(3)神智昏迷,心慌气促而死。消瘦者由于津液枯竭而致;疼痛难受者,由于津液涸结,气血凝滞所致;神智昏迷,心慌气促者,由于津液损耗不足以养心所致。因此袁老在临床上治疗肿瘤,以津液为重,重用养阴药,获得良效。国内研究者证实,癌瘤病人不管实证虚证,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在绝对数上阴虚病人降低最为明显。所以中医滋阴之法,可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癌,这是中西医在这一点上的共识。

例5:冯××,男,58岁,病历号176394。病史:患者于1967年8月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在北京朝阳医院胸片示:“左下肺肿块阴影”。诊为左下肺癌。1967年9月18日到北京首都医院就诊,拟诊左下肺癌,决定住院作开胸探查手术,1967年10月下旬住院检查,确诊为左肺下叶鳞状细胞癌,因心肌劳损及肺功能差,不适合手术治疗而出院。由中医研究院某中医用养阴清肺、软坚化痰、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后,症状改善,病灶稳定。后改服“征癌片”,停服汤药。1971年7月病人开始头痛,右眼复视,逐渐视物模糊,右眼球不能外展。同年8月23日胸片示:“左下肺病灶较1968年7月11日扩大”。诊为左下肺癌脑转移。

治疗:1971年9月25日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主任,但见咳嗽,痰难咯出,气急:舌强,头痛,右眼球不能外展,唇与头皮麻,两手握力减弱。脉细弦,苔薄质红。证属阴虚痰热,治以养阴清肺,解毒消肿。

方药:南沙参15克,北沙参l5克,天冬9克,麦冬9克,百部12克,桔梗9克,鱼腥草30克,山海螺30克,生苡仁30克,银花30克,八月扎15克,苦参15克,葶苈子30克,白芷15克,瓜蒌皮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生牡蛎30克,白毛藤30克,干蟾皮12克,水煎服。天龙片5片,每日1次。

病人一直坚持服中药,多次胸片复查,病灶稳定,1977年1月17日胸片与1968年胸片比较,左下肺块影大致相仿。目前除稍有咳嗽、复视外,全身情况均佳,从中医中药治疗至病例报告时已9年余,病人病情稳定。治疗过程中曾作两次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转化率分别为6%及71%。

按:本例病人诊断明确,因体弱心肺功能差,未能做手术,求助中医治疗而长期存活。一些年老或体弱多病的肿瘤患者不能耐受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转而求助中医进行保守治疗,这时如果他们能得到高明中医的正确治疗,却往往能长期存活。

本例病人经过一段中药治疗后,病灶得到控制,但实际上癌病灶并没有消除,病人只是带癌生存,所以在病人停服中药后,癌细胞便不客气地发展起来,活跃起来,并出现了脑转移。这种病例在临床上是相当棘手的,预后极差。可令人惊喜的是,病人在坚持服用中药后,癌病灶(包括转移灶)又重新得到控制,到报告病例时他已带癌生存9年之久。

从中药方分析,全方剂量较大。方中的南北沙参、天冬、麦冬养阴润肺;山海螺、生苡仁健脾补肺且有抗癌作用;百部、桔梗止咳宣肺;葶苈子,瓜蒌皮化痰;银花、苦参清肺;八月扎、白芷理气止痛;生牡蛎、夏枯草、海藻软坚散结;白毛藤、干蟾皮解毒抗癌,可谓面面俱到。此外病人还坚持服用天龙片。天龙即壁虎,上海名中医钱伯文非常推崇 用天龙治疗肿瘤,特别是出现了脑转移,更应用一些有抗癌作用的虫药。天龙也称守官,成寒,有小毒,有祛风止痛散结等功效,近为治疗各种肿瘤的常用药,对食管癌尤为适宜。常用量2~5克,水煎服。研粉吞服,每次l~2克,每日2~3次。只要用量不是太大(不超过5克),一般无明显的毒性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淋巴细胞转化率由6%显著上升为71%,这可能是因为医生用中药长期滋阴润肺,提高了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癌效应。

例6:范××,女,58岁,工人,住西安市纸房村。病史:病人咳嗽,胸闷,乏力,畏寒,夜尿频,大便稀糊,一日2次。X光片示:两肺满布大小不等圆形团块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不甚清,肺门纹理显示不清。痰内查到癌细胞。诊断:肺转移癌。

治疗:病人于1983年1月26日就诊陕西中医研究院贾垄医生,但见患者舌质紫绛,舌苔白,脉细数。辨证为痰湿结聚,脾肾亏虚,治以化痰散结,健脾益肾。方药:(1)平消片,一日3次,每次8片。(2)大蒜20瓣,生艾叶20克,百部12克,木瓜12克,陈皮10克,蜂房10克,全蝎10克,山豆根10克,瓦楞子30克,白术l5克,补骨脂30克,生姜10克,生甘草3克,料姜石60克,水煎服,每日l剂,煎2次,早晚服。患者从1983年1月至1987年1月,共服汤药826剂,平消片300瓶,症状虽有时反复出现,但服药后均可缓解。报告本病例时,治疗已历时4年之久,多次拍胸片复查;肺部病灶无明显变化,病情稳定。

按:本病例诊为肺转移癌,原发灶并未找到,病人是靠痰内找到癌细胞而确诊的。西医碰到这样的病例,定感十分棘手,手术和放射治疗显然不适合,唯有的治疗是化疗,但这实际上是没有治疗的一种治疗,更何况病人一般身体状况很差,接受化疗很可能一下子被打垮了。幸运的是病人选择了中药治疗,并坚持服药,几年中病人服汤药800余剂,平消片300瓶(3万片),病情虽有反复,中药尚能控制,病人基本上是带癌生存。看来病人仍需坚持服中药,治疗也许是终生之事。

本例病人有较为睨显的脾肾阳虚症状,如乏力、纳呆、腹胀为脾气虚,故用白术、生姜、陈皮醒脾和胃;畏寒,夜尿频、大便稀为肾阳虚寒,气喘为肾不纳气,故重用补骨脂温肾助阳。贾老除用平消片抗癌外,方中还有虫药蜂房、全蝎,草药山豆根、大蒜,矿物药瓦楞子、料姜石,均有抗癌作用。贾老将白然界中的昆虫、植物、矿石搭配在一起,使其具有复合的抗癌作用,这种配伍方法不失为一种妙用。

方中所用大蒜、百部、木瓜、生甘草为贾老治疗小儿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的经验方。后来他加上生艾叶、陈皮、生姜用于肺癌咳嗽和其他较严重的咳嗽,收到良好效果。大蒜具有杀菌抗癌功效,主要是能从多方面阻断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形成与积累。大蒜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促进大量的谷胺甘肽的生成,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癌瘤得不到氧的供应,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贾老喜用料姜石抗癌防癌,他不仅在汤药中喜用料姜石,还建议用料姜石改善水源或用料姜石水泡绿茶温饮以防癌。料姜石的形状很象生姜,因而得名,别名蛎石、姜石、礓砾。料姜石是一种天然产物,是我国黄土地区在不同时期内形成的。在陕西长安附近的临县,比比皆是,其他各省亦有出产。料姜石约有5种,功效基本相同,以形状似姜,颜色微白为佳。实验证明,料姜石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

素,如锌、硒、铬、铝、镁、铜、铁、钨、锰、钴、锗、锡、钠、硅等成分。料姜石有止血利痰、杀菌消炎、抗真菌的作用,还能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在防癌抗癌上,具有一定作用。

例7:张淑华,女,52岁,住天津红桥区。病史:患者于1989年3月开始干咳,3月初诊到7月,按炎症治疗无效。1989年8月在天津胸科医院进一步检查,X光片示:两侧肺纹加深,右肺门增大。支气管镜检查示:左支气管开口处有绿豆大小肉芽组织,表面光滑,右下叶基底开口完全被肉芽组织所覆盖,表面有灰色物质附于基底上。病理活检示:支气管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呈慢性炎症,上皮鳞化增生、一部分癌变伴出血,右下内基底发现癌细胞。最后确诊为右肺鳞癌T3 N2Mo,属Ⅲ期。

治疗:1989年9月住院化疗3周,咳嗽、憋气有所缓解,但血象下降,其中血小板降为7万,全身乏力,化疗后X光片示:右肺门带状模糊阴影无变化,侧位片也无变化,病人因不堪忍受化疗反应之痛苦,遂请笔者会诊,要求服用中药。但见病人胃脘堵闷,胸憋气喘,干咳无痰,全身乏力,脉细弦,舌苔薄白舌稍红。证属肺热伤津,痰核阻肺,气虚血亏。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肺,清热散结。

方药:天、麦冬各15克,南、北沙参各15克,黄精30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鸡血藤30;,白英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生麦芽30克,蝉蜕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加减出入的药有仙鹤草、草河车、冬凌草、山豆根、料姜石、代赭石、自然铜、蛇莓、海藻、昆布、蛇蜕、升麻、生苡仁、谷稻芽、生地、生牡蛎、山海螺、黑芝麻、地龙、旋复花、夏枯草、陈皮、佛手、半夏等。开始连续服药约100余付,以后断续服药,并坚持作气功。其子经常来往于京津二城为母调方,1992年3月来信其母自觉症状全部消失,体重增加,健康如常人,已停止服中药年余,并无不适。

按:这是笔者亲自治疗的一例肺癌病人。在治疗前,笔者曾将癌细胞涂片再次请病理医生复查,证实确属肺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较高。从气管镜检查分析,是属上皮细胞经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逐渐发生恶变。往往这一类癌恶性度并不高,发展较为缓和,但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不敏感。又由于已局部扩散,属于Ⅲ期,手术也无法根除,病人选择中医治疗,确实是最适宜的。

本例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针对病人化疗后气虚血亏,选用黄芪、黄精、当归,鸡血藤益气养血;用麦芽、稻芽、神曲、半夏健脾和胃。因病人一直千咳无痰j证属典型的肺阴不足,故用天、麦冬,南、北沙参,百合,生地润肺生津,使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得到改善,同时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帮助抗癌。由于笔者意识到,患者全靠中医治疗,因此始终用较大量清热解毒的抗癌中药,诸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英、石见穿、冬凌草、山豆根等,这些药的药量均甩30克,病人并无感到不适。而蛇莓、龙葵的用量仅为15克,病人贝lJ出现一定的反应。为了缩小瘤体,也选用了夏枯草、生牡蛎,海藻、昆布、料姜石等软坚散结的中药。病人治疗前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基底开口完全被癌组织所覆盖,这是出现胸憋的基本原因。后来病人症状全部消失,至少说明这部分癌组织的缩小。笔者在组方时还选用了生麦芽、谷稻芽、蝉蜕,蛇蜕、升麻、神曲、生苡仁、黑芝麻等,这些药物平和,又大多可健脾强胃,笔者认为这些药中含有一些可促进细胞分化的动、植物激素或类似物质,这些未知的成分有可能促进癌细胞的逆转。笔者认为应用这类药在治疗恶性度较低的癌,治疗癌前病变及预防肿瘤均具有重要意义。

例8:王××,男,55岁,住天津和平区。病史:病人于1968年1月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呼吸不畅.胸闷气短,胸背疼痛,下午发烧。沈阳××医院X光检查,发现右上肺肿物约10 X10厘米,按肺结核治疗两个月无效。后经天津××医院检查,颈淋巴结已肿大,诊为肺癌。

病人于1968年2月21日就诊天津孙秉严医生,查体见面色苍白,体质消瘦。舌边有齿痕,苔白厚腻,两脉沉弦而紧,双手指均无甲印。证属寒瘀气滞毒结,治以辛温化瘀,破气驱毒攻下。方药:化毒片,早晨空腹服1~5片。1213液,每日口服8~l00毫升。白花蛇舌草15克,白茅根15克,海藻15克,祁蛇6克,牡蛎15克,百部30克,肉桂15克,千姜15克,附子15克,干蛤蟆1个,藿香10克,丁香10克,郁金15克,三棱l5克。莪术15克,薏米20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熟地20克,党参15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服药至1970年11月10日,一切不适症全部消失,经天津××医院拍片检查,右肺癌肿消失,1982年追访仍健在。

按:本例病人癌肿巨大,并已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病人没有接受手术、放疗、化疗,专心服用中药两年半之久。孙秉严医生用药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温阳通腑法,方中用附子、肉桂、干姜温阳,二丑、槟榔通腑。孙医生认为,约80%癌症病人属寒证。寒证总的说来可以归于机体热量不足,其一系列外在表现是机体对内外有害因素抵抗力低落。人的血气阴液,要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阳气虚则热量不够,推动力就小,津液精血的运行就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下来。这样,有形的癜瘕积聚就形成了。这是孙医生用温阳药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孙氏通腑的意图远不止通便、除热,而是针对瘀毒瘢瘕有形之物。这不仅适用于体壮的早期癌,而且也适用于体弱的晚期癌。

寒型体质多患痰食停滞、瘕瘕积聚、瘀血、痰湿;食积停留又能阻塞气机,使气滞而不行。故方中用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藿香、薏米、海藻、生牡蛎消食化痰散结;丁香、郁金理气;党参、。熟地保护正气。

化毒片的主要成分为轻粉、雄黄、元明粉、慈菇、蜂房。其中轻粉为水银与其他物质加工制成的粉末,辛、寒、有毒。1213液主要成分为核桃树枝,核桃树枝在民间常用来抗癌,性微温,有一定毒性,对腺癌效果较好。如果煎汤8蠢用,用比铅笔略粗、皮未老化的树枝入药为佳。用量1--4两,宜逐渐增加剂量,并宜久煎。

以上这两种成药,毒性均较大,特别是化毒丸中的轻粉,属于汞制剂,过量或持续服用,可引起汞中毒,孙秉严医生用这两种成药,显然是“以毒攻毒”。在中医治疗肿瘤中有攻派与扶正派,他显然属于攻派。孙氏认为肿瘤的病机是“因病致弱”,治疗癌症首先要控制癌毒的蔓延发展,才能有效地保存人体的精血阴液,他认为中医要想在治疗恶性肿瘤上有所突破,由原来的辅助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必须在对肿瘤的攻击性治疗上下功夫。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08

3、食道癌8例

例1:潘维岳,男,64岁,洛阳孟津县长华公社庆山大队第8队医务工作者。病史:病人上腹烧心,脘闷胀痛1年,加重2月余。患者因丧子过度悲痛,后感胃脘烧心,胀满疼痛,暖气反酸,嘈杂不安。继之上腹痛逐日加重,呈持续性刺痛,入夜尤甚。1971年3月24日一三二医院食管X线钡餐示:贲门近处胃底部有轻度狭窄,扩张度不好,钡剂通过迟缓,该处粘膜不规则,长度为两个横指。诊断:食管癌。~_971年3月25B洛阳第三人民医院食管X线钡透并照片示:食管下端局限性管腔较硬,扩张欠佳。诊断:食管下段癌。1971年3月27日洛阳卫校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示:食管上皮细胞恶性变化。

治疗:病人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穴位割治法,日服蟾蜍粉0.5克,每日2次。环磷酰胺200毫克,加生理盐水2毫升肌注,每日1次。经上法治疗半月,梗阻及呕吐明显加重,原能进半流质,而今只能饮流质,患者坚决要求更换治疗方法。遂就诊于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林芹璧副教授。初诊时病人感胃部食物阻塞不下,。食后经常呕吐,大便干结,纳食差,疲乏无力,精神抑郁,面黄肌瘦,体重锐减30多斤,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左沉弦,右濡。左锁骨上及左右两铡有蚕豆大小淋巴结多个,质硬,不活动,压痛。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明显压痛。

中医辨证为肝胃失和,脾胃失和,痰气交阻。治以调和肝胃,理气降逆,化痰行瘀,解毒散结之法。

方药:乌贼骨l50克,瓦楞子15克,三七24克,象贝母30克,白芨30克,半枝莲30克,吴茱萸3克,川黄连6克,枳壳6克,陈皮9克,木香克,甘草9克。上药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6克,每次1丸,每E4次,含化缓下。1971年5月11日复诊,烧心、呕吐、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近日又能稍进细面条,但大便仍干结。舌质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右濡,左弦。

方药:乌贼骨150克,瓦楞子、白芨、太子参各30克,象贝母6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木香6克,三七24克,鸡内金15克,陈皮9克,砂仁9克。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6克,每次l丸,每日4次,含化缓下。同年8月20日再诊,除偶有烧心、发胀外,其余症状消失,体重增加9斤。以后又进两料,出入的药有枸杞子、白芍、当归、制首乌、熟地、夏枯草。

1972年11月随访,无任何不适,上班已年余,体重从94斤增至l33斤。1972年l1月洛阳地区人民医院食管X线摄片复查示:钡剂通过顺利无阻,扩张度良好,粘膜正常,未发现病变。洛阳卫校食管拉网复查:贲门腺上皮轻度增生,另见少数鳞状上皮轻度核异质细胞,未发现癌细胞。1974年9月、l877年10月洛阳卫校二次食管细胞复查:见炎症细胞少数,未查见癌细胞。1984年1月随访,患者身体健康,已存活13年。

按:食道癌发生在上、中段,多为鳞癌;下段有鳞癌,也有腺癌。本病例为食管下段癌,X片与细胞病理检查明确,已出现淋巴结转移,体重锐减30多斤,已属中晚期癌症。病人开始接受化疗2周,又口服蟾酥粉,从治疗上说完全是攻。化疗药环磷酰胺为烷化剂抗癌药,此药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需经肝微粒体酶催化生成醛磷酰胺,经血循环转运到肿瘤细胞内,分解出磷酰胺氮芥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但本品副作用可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对肝功也有影响,大剂量易诱发出血性膀胱炎。蟾酥辛、温、有毒,具有以毒攻毒的强烈作用,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蟾酥毒能强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使呼吸兴奋和血压上升。蟾酥有局部麻醉作用,相当于可卡因的90倍,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常用内服0.015~0.02克,而病人每日服0.5克,每日2次,显然超量,环磷酰胺用量虽为常量,但已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病人不能耐受,要求更换疗法。

林教授主要运用鸟楞散加减,获得了显效,分析其药均为温和平药。医者重用乌贼骨,味成而微温,为止痛、止血、止酸之收敛之品,白芨、三七也有很强收敛作用。瓦楞子性味成平,走血分而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象贝母、鸡内金、玄参、夏枯草也有类似作用。配以三棱、莪术活血,半枝莲清热解毒,共奏化痰行瘀,解毒散结,收敛消癌之功。余药则为益气养血,补肾和胃之品。病人服后首先症状得到缓解,然后出现体重增加。癌症病人在治疗中如果出现体重增加,应当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癌细胞能量代谢非~常之快,为正常细胞10倍以上,故癌细胞的增长必然要导致病人的消瘦。病人体重能够增长,正好说明了癌细胞得到了控制。

本例治疗的最大特点,就是应用了中医的收敛之法,重‘用乌贼骨、白芨、三七等收涩之药。但单纯的收敛法是否能取得这样的作用?在评价本例的疗效时,不能排除是在对癌细胞攻伐之后,重用了收敛软坚之法而取效的。笔者也主张对于癌症病人,应当先攻一攻,使癌发展的势头受~一定的扼制,然后应用收法。当然从本例蟾酥的用量来看,攻的似乎是过重了一些,故病人不能耐受。但林教授的治疗总的说来是非常成功的

例2:童×,男,43岁,教师,住合肥长江剧院平房1号。病史:患者胸骨区疼痛4月余,1965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诊断:食道鳞状上皮癌。治疗:1966年1月5日初诊于安徽中医学院老中医汪寄岩,但见病人吞咽困难,噫气频作,脉弦数有力,舌苔薄微黄。中医辨证,属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滞、郁热、血瘀相互交杂,久则结成有形之块。治以化滞行瘀,软坚清热。

方药:(1)夏枯草30克,生苡仁30克,昆布15克,海藻l5克,生赭石15克,蒲公英15克,海浮石12克,旋复花12克,金钱草12克,延胡索12克,广郁金6克,威灵仙9克,省头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2)天然牛黄3克,麦冬1.8克,制乳香、没药各6克,梅冰片0.6克,柿霜15克,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0.9克。(方中天然牛黄可用人工牛黄代之,后者剂量为前者4倍)(3)急性子30克,昆布15克,硼砂15克,玄明粉15克,黄连12克,三七4.5克,冰片0.15克,紫金锭4.5克,共研细末,每日4次,每次0.6克。汤药与药粉同时服用,治疗年余,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显著缩小。继之,间歇服药,治后已存活20余年健在。

【按】本例食道癌病人长期存活20余年,全赖汪老的调治。汪老的治疗基本代表了传统中医治癌的方法。首先对癌瘤的病机认识,就代表了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癌瘤的形成,往往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滞、郁热、血瘀相互交杂,久则结成有形之块。笔者在20年前,曾师从80余岁高龄的老中医李润峰。他善治肿瘤,为当时京城化郁派的代表。他认为一切肿瘤都是由于长期气郁不舒所致,故治疗上主张理气化郁,提出治瘤必治肝。汪老治疗本例肿瘤也注重从肝论治,所用药物夏枯草、广都金、赭石、海藻、昆布、金钱草等均为人肝经之药。基本治法也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软坚散结,化滞行瘀和清热解毒。如本方中生赭石、海浮石、昆布、海藻软坚散结;广郁金、旋复花、威灵仙、紫草化滞行瘀;夏枯草、公英、金钱草清热解毒。

中医传统治疗肿瘤行之有效的成药是犀黄丸,处方选自“外科证治全生集》,药物组成为牛黄、麝香、乳香、没药。汪老所配制的第一个药方,可看作是犀黄丸加减方,处方中减去了昂贵货缺的麝香,而代之以冰片,同时增加柿霜以取其收敛,增加麦冬以防香燥伤阴,全方配伍巧妙合理,故能收到预期效果。

汪老调配的第二个药方中包括了成药紫金锭,此方来源《外科正宗》,主要药物包括雄黄、山慈姑、千金霜、大戟、麝香、朱砂,近年研究也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此外,汪老与许多老中医一样,十分讲究饮食的宜忌,主张患者完全素食,严禁一切动物类食物,禁绝烟酒及其他刺激性饮食。其子随父临床观察中体会,饮食禁忌不宜过严,否则将加速患者正气之虚衰,但公鸡、鲤鱼、鹅之类则应禁食。

例3:陆××,男,58岁,退休干部。病史: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有梗阻及疼痛感1月余,而于1961年6月住某医院。食道钡餐摄片示:食道末端充盈不足,粘膜紊乱。食道镜于距门齿41厘米处,可见食道后壁有肿块突出,局部蠕动消失。诊断为食道贲门癌。病人不愿手术,于1961年7月自动出院,遂就诊上海中医学院名中医钱伯文。

治疗:病人自觉吞咽困难,只能吃流质和半流质,胸前有烧灼和隐痛,舌苔薄腻,脉弦滑。治以理气化痰,消肿软坚,主要方药如下:青皮、构橘、橘叶、广木香、制香附、苦桔梗、光杏仁、生熟地、全瓜蒌、花槟榔、血余炭、象贝粉(吞),象牙屑等。加减药物:坎燕(干脐带)、赤白芍、茯苓、党参、自术、乳香、没药、炙蜂房、玫瑰花、丹皮、地骨皮、银柴胡、五味子、乌梅等。酌情加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移山人参片、红参片、夏枯草膏、龙华丸(天龙、蜂房、天虫等量研末为丸)、消瘤膏(夏枯草30克,昆布30克,甘草6克,牡蛎30克,橘叶9克,象贝6克,水煎浓缩熬成膏)。巩固阶段的方药:生熟地、丹参、银柴胡、夏枯草、全瓜蒌、生苡仁、茯苓、泽泻、党参、黄精、六味地黄丸。患者服中药后症状逐渐减轻,半年后症状消失,进食恢复正常,无复发现象,病人获治愈。

按:本病例是钱老在60年代用中药治愈的一例食道癌患者。食道癌在中医中称为噎膈。《诸病源候论》说:“忱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塞不通也。《明医指掌》指出:“噎病多起子忱郁,忱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财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窄狭,不能宽畅,饮则可入,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基于中医对食道癌的认识,钱老采用了理气化痰,消肿软坚的治疗方法。如选用的青皮、枸橘、木香、香附均为舒肝理气之药;橘叶、桔梗、杏仁宣肺宽胸,使药物作用于身体的中上部;瓜蒌、槟榔化痰通肺;象贝、象牙屑、夏枯草、昆布、海藻软坚散结;因恐久用香燥理气药伤阴,用生熟地、乌梅、一五味子敛阴佐制。病人随着气绪噎膈症状的缓解,癌肿亦消失而愈。

值得注意的是,钱老所用的龙华丸,为壁虎、蜂房、僵蚕等虫药组成。人们注意到,许多低等动物不生肿瘤,而且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例如用壁虎治疗食道癌在民间广为流传,有报道l例食道癌患者,坚持服用壁虎2年,每日多至六条,梗阻症状渐渐减轻,最后病灶完全消失,检查结果正常。

另外还需提到的是,钱老在抗癌阶段与巩固阶段都用六味地黄丸。这看起来极为普通的中成药,近年来研究证实,具有阻断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发生恶变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六味地黄丸还可使小鼠前胃鳞癌、小鼠肺腺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所以六味地黄丸可作为预防肿瘤发生和防止肿瘤复发的常规药。

例4:孟××,男,57岁,农民。病史:病人胃疼20年,好饮酒,好生闷气,家族中父亲因患“噎食病”死亡。患者于1960年10月咽食痛,服硬食噎,逐渐加重,消瘦明显,3个月后吐粘液多,胸背痛。大便干燥,食后胀满不适,食流质饭、稀饭均感勉强。1961年4月21日X线钡餐摄片示:中段食管相当于4~5胸椎,有10厘米轻度狭窄,粘膜僵硬,充盈缺损。诊断:中l/3段食管癌,髓质型。病人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老中医史兰陵。

治疗:病人面色萎黄,舌红无苔,脉象茁缓。证属肝郁血燥,牌不健运。治以活血润燥,清热渗湿,健脾养阴。方药:金银花15克,沙参15克,丹参12克,茯苓9克,生杷叶10克,菖蒲10克,炒山药12克,石斛10克,玉金12克,竹茹6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乌梅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将军散5克,每日3次。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服汤药6剂,下咽阻挡减轻,仍吐粘液,胸背痛减轻,大便稍干,脉弦。原方加元明粉6克,半枝莲10克,继服。经服药治疗9个月,停药观察,症状基本消失,咽下普通食物顺利,胸背痛止,二便正常,可从事轻体力劳动。1974年10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生存12年。

按:本例病人没有接受西医治疗,全靠中医药治疗获得治愈,存活12年,后因其他病死亡。分析药方并无特别之,处,全为辨证施治平常之药。方中金银花清热;菖蒲、玉金、杷叶、竹茹理气降逆;丹参活血;谷芽、麦芽、山药、茯苓健脾开胃;沙参、石斛、乌梅养阴润燥;以后加的芒硝通腑;半技莲为现在中医界常用的平和抗癌中药。

但史医师所用的成药则具有抗癌作用。将军散的组成为硇砂、朱砂、生水蛭、青黛各6克,硼砂、黑白丑各9克,人参、砂仁、大黄、芒硝、柿饼霜、紫苑各15克,蛤粉30克,白糖60克,蜈蚣10条,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硇砂、朱砂、硼砂均为矿物药,史医师称其为抗癌三砂。硇砂,实为氯化铵矿石,成、苦、辛、温、有毒,具有消积祛瘀、软坚散结的作用,常用于噎隔反胃、痃瘕等症。一般外用,内服量每次为0.3~0.6克。朱砂主要含硫化汞,甘、微寒、有小毒,有安神及解毒两种功效。解毒用于专毒肿痛,一般外用;内服每次0.3~0.9克。本品不可过量服用或持续服用,以防汞中毒;不可火煅,因见火后则水银,有剧毒。硼砂主要成分为四硼酸钠,甘、成、凉,《本草纲目》认为,可治噎膈积聚;硼砂有解毒、清热、化痰作用,并对皮肤粘膜有收敛保护作用,内服量每次为0.6~0.9克。

将军散中青黛、蜈蚣,现代研究也都具有肯定的抗癌作用。青黛,成、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疮。《本经逢原》谓“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又治噎膈之疾”.我国学者从青黛中分离出靛玉红,并发现它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靛玉红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自血病的有效药物,不抑制骨髓,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蜈蚣辛、温、有毒,主要含有与蜂毒相似的两种有毒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动物实验对小鼠肉瘤180、艾氏腹水癌、子宫颈癌l4、大鼠瓦克癌256等均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对人体肝癌、肺癌、胃癌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神农丸的组成是铷马钱子粉10份,甘草粉2份,糯米粉3份,共研匀水泛为丸如黄豆大(以4粒重1克为准),每晚6~l2粒,自水吞服。

马钱子制法有8道工序:(1)拣,即拣实者,去霉腐,因一面光一面毛者毒性太强;(2)泡,即开水浸泡,春天泡5天,夏天泡3天,秋天泡7天,冬天泡lO天;(3)刮,即刮去粗皮;(4)切,即切成薄片约3毫米厚;(5)晒,晒干;(6)炸,即油炸。一般要在240度沸点下,将马钱子片炸成老枣红色;(7)渗,即渗去油质,马钱子片炸至棕红色即捞出,渗入预制糠麸皮内搅拌,以渗去油质。(8)粉碎。

马钱子,苦,寒,有大毒。消结肿,通经络,止疼痛。主要用于瘀毒凝结的食道癌、胃癌、骨癌及良性肿瘤等。马钱子含番木鳖硷(士的宁)约l~3%,因此有兴奋脊髓神经,反射性地增加胃分泌,以及镇咳、祛痰、止喘作用。但过量可致使强直性惊厥,最后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内服1日量为0.3~0.5克,连续用治疗量可致蓄积中毒,中毒者初有咀嚼肌及颈部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这时应立即停服。一些医生的体会是,病人出现口唇发麻是马钱子用到极量最早的先兆。

例5:庄明妹,女,32岁,福州惠安山腰人。病史:患者1964年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在福建晋江地区第二医院食管镜及病理诊断:食管鳞癌。1964年4月5日福建省立医院行剖胸探查示:食管中段癌块长7厘米,且侵犯肌层,穿透纤维膜与主动脉粘连,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均见转移,无法切除而关胸。

治疗:剖胸探查后2周,施行钴60放射治疗,连续5次,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时冒虚汗,面色苍白,胸闷痛,白细胞下降至3600]立方毫米,不能坚持放疗,遂就诊福州第一医院肿瘤科潘明继主任。病人精神不振,四肢逆冷,口中多粘液,仅进少许流质饮食.舌苔白腻,质稍淡,脉软无力。证属牌弱气虚,阴阳两伤:治以健脾益气,调补阴阳,佐以清热解毒之法。

方药:白参10克(另煎),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15克,枸杞15克,黄精l5克,白毛藤30克。白花l舌草30克,桂枝9克,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周,全身情况转佳,从仅能吃流质进步到能吃半流质。继之改服云南白药,每日3次,每次1.5克。服白药l周后,胸部疼痛减轻,口吐粘液明显减少,饭量增加。

连续服用云南白药半年,间歇服用汤~:x线摄片复查,原癌灶缩小2/3,精神、体力、进食等恢复正常。此詹,单纯使用云南白药,每日量4.5克,连续服用2年半,X线复查癌灶完全消失,病人获得痊愈,恢复劳动,1969年-生育一女孩,治后到1984年4月报告病例时,病人已健康存活20年。

按:本例病人食道癌广泛转移,无法切除病灶而关胸。患者身体虚弱,剖胸探查又使体内阴阳俱伤,在元气未复之际又使用放疗,致阴阳两虚,病人几乎被打垮。这时转诊中医,潘明继主任采用中医的挟正培本疗法,立竿见影,使病人身体状况很快转佳。中医扶正疗法治疗肿瘤,在70年代已为西医接受,也可以说是现代医学最先肯定的一部分。中医的扶正疗法,可以明显减轻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保护骨髓,提高造血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晚期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甚至在预防癌症方面都具有临床意义。

本例另一引起人们兴趣的是,潘主任没有用有一定毒性的抗癌中药来“以毒攻毒”,而是选用了几乎无毒性的云南白药抗癌。病人坚持服用云南白药两年半,广泛转移的癌病灶完全消失。实验证明,云南白药对S 180癌株抑瘤率达66.5%。他曾以云南白药治疗食管癌40例,其中10例取得效果。本例是有效病例之最佳者,获治愈之效。本例病人除对药物特殊敏感外,坚持较长疗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云南白药是云南著名草医曲焕章根据明、清以来流传子云南民间的中草药物,经不断实践改进而研制的,主治跌打损伤及诸出血症。该药具有止血定痛,消炎散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血生新,去腐生肌之效。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对白药的抑癌活性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在体外云南白药对P388、L1210及9-kB癌株均显示一定的抑瘤活性,并从云南白药中提得两种皂甙,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例6:孟五四,男,58岁,福州纺织厂技工,住浙江绍兴城内。病史:患者于1974年春进食梗阻,至4月间日趋严重,不能进食。当月在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州军区医院X线钡剂造影示:食管上端梨状窝下有5厘米大小肿块。诊断:食管癌晚期。由厂方护送回家乡,5月邀浙江绍兴人民医院高光老中医会诊。

治疗;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频频呕吐,汤水进,便溏,舌苔腻,脉细弱。证属气血大衰,正气耗竭,热毒壅塞,发为噎膈。立补养气血,清热解毒,开喉利膈,软坚散结之法。方药:野百合30克,藤梨根30克,白毛藤30克,黄药子15克,半边莲15克,龙葵15克,潞党参18克,炙黄芪18克,昆布I8克,穿山甲12克,鸡内金9克,象贝母9克,水煎服,每日l齐。蜒蚰精肉汤,每日用蜒蚰20条,加精猪肉数片,盐少许,煮汤,调以味精,徐徐饮食之。

患者经蜒蚰精肉汤加中药煎剂服用月余,病情逐渐好转,可进食流质,也能起坐。嗣后,继续坚持服用蜒蚋精肉汤,汤药随证加减的药有:天花粉、桔梗、牛蒡子、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白英、白参、太子参、当归、白术、琼玉膏、黑归脾丸等。

经过6个月的治疗,共服中药180余剂,蜒蚰3600余条,病情显著好转。至j0月份,每餐能吃两碗干饭,可步行数里。1974年l1月23fj浙江绍兴地区人民医院X线钡剂造影示:钡餐顺利通过食管,粘膜皱壁清晰,蠕动及扩张度无殊,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州军区医院、福建省中医院等X线钡剂造影结论相同。至1978年初已恢复工作3年余。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的治疗有很大特点,如用蜒蚰精肉汤开膈,并取得较好疗效。病人坚持饮甩蜒蚰精肉汤达半年,共服蜒蚰3600余条。笔者认为,蜒蚰精肉汤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开膈,也有它的营养作用,更有它的抗癌作用。低等动物不易患癌,尚能抗癌的现象,早已引起一些研究者的趣。一些低等动物细胞具有很强再生能力÷这或许是它们天生抗癌的内在体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养了许多蝾螈,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用强致癌物几乎百分之百的可在其他实验动物身上诱发肿瘤,可是在蝾螈身上诱发出来的却是分化成熟的足。因此在这些低等动物身上必定存在可使肿瘤消退的内在环境或我们尚不知的抗癌活性物质。

本例治疗的另一特点,医生始终掌握了攻补兼施的原则。因为病人没有接受任何西医治疗,那么清热解毒、软坚破结的中药就必须给足量,才足以控制癌的发展。但病人又属晚期癌症,不能进食,营养缺乏,正气已十分虚弱,纯用猛攻峻破之法,恐病人难以支持。所以高老应用参、芪、当归等益气补血之品,扶正祛邪,从而取得效果。

例7:徐××,男,48岁,河南省转县人。病史:患者于1973年3月感咽下食物有噎阻,进行性加剧。6月28日,住×x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系列检查。X光片示:食管中段约4厘米不规则狭窄,粘膜破坏,扩张差,钡剂通过受阻,上段扩张。最后确诊为“食管中段癌”。病人拒绝手术治疗,要求出院。

治疗:患者曾服中药,痛情未见缓解。1974年2月就诊陕西省中医研究院贾墼老中医。病人此时咽下食物噎阻日益加剧,呕吐粘涎多,体重下降,胸背痛,大便干,可进半流质食物。舌质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细。证属瘀痰结聚,胃失和降。治以行气豁痰,化瘀散结。

方药: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清半夏15克,蜂房10克,蜈蚣2条,瓦楞子30克,山豆根10克,胆南星10克,山慈姑30克,都金15克,三七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煎。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

患者经过2年治疗,诸症缓解,停止治疗。1981年9月19日来诊,症状再度加重,咽下困难,呃逆,吃半流质食物亦感到噎阻,大便干秘。X光片示:食管中下段狭窄,管壁僵直,粘膜破坏。舌质绛,舌下有瘀斑,脉细缓。证属瘀痰结聚,脾胃不和。治以健脾和胃,化瘀散结。

方药: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瓦楞子30克,清半夏15克,蜂房10克,蜈蚣2条,黄芪60克,三七6克,山豆根10克,料姜石6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患者治疗5年,来诊130次,上方为主,随证加减的药还有香附15克,枳实6克,土贝母15克,玉竹15克,都李仁3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补骨脂30克。患者经过8年之久的治疗,服平消片400余瓶,汤剂820余剂,症状逐渐消失。1985年4月20日,经胃镜复查:食道中下段23厘米处,食管后壁约见l厘米长溃疡面,表面稍隆起,上附白粘液,不易冲掉,组织较脆弱,触之易出血,其他均正常。病灶处取活检,病理报告:见到少量坏死组织和个别核异质细胞。病人现体力恢复,退休后,可做一般家务劳动,存活十几年之久。

按:本病例的治疗旷日持久,病人仅接受西医的检查诊断,却拒绝西医的治疗,但能坚持中医治疗。病人服用中药两年,诸症缓解,便自认为病已“治愈,。事实上,治疗肿瘤至少要连续治疗5年,即使后几年完全缓解,也应不间断服药。5年内完全没事,也只能叫临床治愈,因为医生并不能保证今后肿瘤永不复发。在临床上也报导过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出现肿瘤复发的病例。本例病人治疗两年后停服中药,在5年后出现复发,说明病人只是带癌长期生存,同时也说明患者的肿瘤发展较为缓慢,适合于中药治疗,但必须是持久战。后来病人又治疗了8年之久,胃镜检查仍发现约l厘米长病灶,病理检查虽未发现癌细胞。但仍存在核异质间变细胞。

贾老治疗食道癌喜用a伤寒论》的旋复代赭汤打底,以求祛痰降逆。为加强降逆作用又加用瓦楞子,同时也取软坚散结之功。此外用蜈蚣、蜂房、山豆根、山慈姑化瘀解毒,散结抗癌,胆南星化痰,郁金理气,三七化瘀,共奏行气豁痰、化瘀散结之功。在第二方中贾老增用了黄芪、党参、玉竹、补骨脂等扶正之晶,并加用了料姜石增强重镇降逆作用,同时补充各种抗癌防癌的微量元素,在临床上取得很好效果。

田××,女,6l岁,住天津市红桥区北营门外。病史:患者1959年4月发现进食噎,食少便干,进行性消瘦,至5月下旬,食噎症加重,吐白粘沫,汤水有时咽下也困难。5月29日天津×医院拍片检查,诊为“食管中段癌”,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治疗:患者1959年6月1日就诊孙秉严医生。查体消瘦,面苍白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甲印属寒型,胃脘及脐左压痛。证属寒瘀毒结,治以温阳解毒,化瘀攻下。

方药:黄药子60克(单包,加白酒2两兑水先煎半小时,再与诸药同煎),三棱12克,莪术12克,川断15克,成灵仙15克,木香10克,荜拨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荷梗l0克,紫蔻10克,丁香10克,郁金15克,党参15克,熟地30克,番泻叶10克,每Bi付,水煎2次分服。消瘤丸,每日20丸。1213液,每日口服50毫升。服药1个月后即能吃一般食物,9月5B天津×医院拍片复查,食道癌病灶消失,治愈27年,现健在。

【按】孙秉严医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了一套望甲印辨寒热的诊断方法。他认为,正常人的i0个指甲中,除去2个小指之外,其余8指应有甲印。甲印大小从甲根白甲缘量起,应在2毫米左右(大拇指可到2~3毫米,其余依次减少)。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数减少,属寒型甲印;甲印变小在l—2毫米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消失为偏寒型;仅有两拇指有甲印为寒型,王0指均无甲印为大寒。甲印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属热型甲印。8个手指的甲印大小仍正常或略大,又见1个或2个小指有甲印为偏热型;9指以上有较大甲印,或除2个指印较小外,余8指甲印大于正常为热型;10指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1/2)为大热型,如甲印素来大,但赤白边界发生模糊,证属寒热错杂;边界越模糊,寒越大。

根据孙秉严医师的统计,癌症病人中约80%属寒型,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癌中草药大多为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凉药,这些药虽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势必造成病人体质越来越虚,越来越寒,这是目前中医治疗肿瘤所存在的弊病。因此在中医肿瘤界现在出现了一些温热派,孙秉严医师显然是其中一个代表。

本方中所用附子、肉桂、干姜均为温热药,但孙秉严医师并不是单用温热药,所配其他药中,木香、郁金理气;丁香、威灵仙、荷梗降气;党参补气;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番泻叶通腑;川断、熟地补肾。此外孙氏还重用有毒性抗癌药物,如对肝脏有一定毒副作用的黄药子用到60克。所用消瘤丸,主要成分为铜绿、蜈蚣、黄药子、巴豆、雄黄,也坶有毒性。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09

4、胃癌7例

例1:傅××,女,64岁。病史:病人因胃脘部隐痛,胃纳减退1年,伴大量呕血1次及黑粪多次。1964年10月曾在某医院作胃肠钡餐检查,

诊断:胃小弯癌性溃疡,嘱住院施行手术。治疗:病人对手术有顾虑,遂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医生。但见病人极度消瘦,中上腹可扪及8x6厘米大小隆起的肿块,质坚硬,不易移动。舌质紫暗,苔黄腻,脉细弦。证属忧郁气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消肿软坚。

主要方药:枸橘、橘叶、枳壳、陈皮、八月扎、香橼、丁香、佛手、玫瑰花-槟榔、丹参、赤芍、牡蛎、天龙、术香、香附、生熟苡仁、合欢皮、川楝子、茯苓等。加减药物:白术;党参、露蜂房、全蝎、坎气、象牙屑、瓜蒌皮、当归、生黄芪、土茯苓、菝葜、石见穿、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墨旱莲等。酌情加用成药:云南白药、人参鳖甲煎丸。

病人连续服汤药1年左右,将处方改为丸药,每日3欢,每次6克。服药3年余(未用任何西药),服药后大便色泽由黑色逐渐变为黄色,中上腹肿块逐渐缩小,以至消失。服药期问,病人曾多次去某医院作胃肠钡餐复查,结果发现胃小弯病变明显好转,最后一次(1987年10月)见胃部已无异常。嗣后键康情况一直良好,未再服药。1977年5月随访,身体健康,病人获得痊愈。

按:病人经胃肠钡餐检查,被诊断为癌性溃疡。一般X线会显示癌块的中央有不规则的凹区,内有钡J残留。临床上病人表现呕血与黑粪,这是由于胃出血所致,符合钡餐检查结论。病人初次就诊中医时,中上腹扪及的肿块有8×6厘米大小,显然病已属中晚期。病人没有接受手术,也从不服用任何西药,只是专心服用钱伯文医生的中药。患者服药3年余,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肿块也逐渐缩小,以至完全消失而愈。这是一个60年代完全靠中医成功治愈癌症的病例。

在分析钱医生治疗的成功之处时,我们发现所用的主药,均为较平缓的舒肝理气之药,辅以软坚活血之品。其机理绝不是西医的细胞毒作用,而只是调节了胃部不畅的气机,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从而也消除了生癌的内环境,铲除了生癌的“土壤”。这种抗癌的机理,目前还不能为现代科学所理解,但将来一定会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其中会有一系列细胞分子的生物变化。虽然达种抗癌作用表现得较为缓慢,病人坚持服药3年有余,8x6厘米大小的肿块才逐渐消掉,但病人没有承受西医手术、放疗、化疗对身体带来麴损害,并且获得了痊愈,应当说这才是治疗了疾病之本,也是人类从根本上治疗肿瘤的可取之法。

钱伯文医生在所用的诸多药中,注意选用T-些平和的虫类药,如天龙、全蝎、蜂房等。所用的坎气,为干脐带,甘、咸、温,有益肾纳气,敛汗补虚的作用,本品含有硫酸软骨素,提取物有激素样作用。钱医生认为,处方中所用的云南白药、人参鳖甲煎丸,同理气活血药配合之后,对胃部肿瘤缩小也有一定侔用。

例2:柯连宝,男,44岁,福州搬运公司工人。病史:患者于1968年10月5日因胃小弯溃疡恶变在福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癌灶广泛转移,仅行姑息切除术。手术报告示:癌组织穿透浆膜层,肿块4x5x4厘米,肿瘤与胰腺粘连,大小弯淋巴结有散在转移结节,总胆管旁有3个转移淋巴结,约1.6×1.8×1.8厘米。病理诊断:胃小弯浸润型腺癌,大小弯淋巴结转移。

治疗:患者术后就诊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潘明继主任。病人术后腹部胀气,小便不利,精神不支,脉软无力,血压下降,舌苔浊腻带黄。患者因癌毒犯胃,日久体虚,加上手术刺激,中州功能受扰,气血循环障碍,枢机不转。故治以健益气,理气和胃,解毒化结之法。

方药:党参15克,生黄芪l5克,茯苓l2克,白术lO克,木香9克,神曲8克,陈皮6克,鸡内金6克,瓜蒌30克,谷麦芽30克,甘草3克,水煎服。上方共服6剂,服后腹胀消失,大便通畅,小便亦利,精神好转,舌苔亦净。行化疗1次,因反应甚剧,拒绝化疗,要求单用中医治疗,调方如下: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熟地15克,芡实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黄精12克,自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仙鹤草30克,三七15克<冲服),沙参6克,羊肚枣9克,枸杞9克,甘草3克。

病人服药1个月后,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5公斤。继续中医药巩固治疗3年,第一年服药250剂,第二年服200剂,第三年服lOO剂,以后定期复查。病人获痊愈,1982年经全面检查,未见异常。1984年春随访,全身状况良好,退休欢度

晚年,治后存活已16年。

按:本例胃癌因广泛转移,手术时仅姑息切除主要肿块,大量残留癌病灶完全靠服中医汤药治疗消除。探讨成功之道,其中手术中切除肿瘤主要肿块,可减少癌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病人能长期坚持服用汤药,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芡实、熟地、黄精、沙参、枸杞健脾补肾,益气滋阴,均为扶正之品。现代研究证实,中医的扶正疗法,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免疫治疗。从免疫学观点看,人体本身就有消灭肿瘤的能力,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资料提示,机体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包括T细胞、K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连同某些体液免疫因素足以消灭l06~100肿瘤细胞,如果加上免疫治疗可消灭107或更多的肿瘤细胞。

此外汤药中伍用了白英、白花蛇舌草、仙鹤草、三七等具有抗癌活性,且又不伤正,较为平和的攻癌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实验证实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同时它又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方中所用的羊肚枣,系羊胃内由消化液及草茸结成的胃石,可作为胃的引经药,提高全方的疗效。

例3:潘忠厚,男,35岁,福建南安罗车湖内大队医生。病史:患者于1970年g月因幽门梗阻症在福州第一医院X线胃肠钡剂摄片示:胃窦部充盈缺损。诊断:胃窦癌。1970年10月5日该院剖腹探查示:胃窦部癌块如鸭蛋大,与胰腺粘连,腹腔大网膜及胃小弯淋巴结,有如蚕豆及花生米或黄豆等不同大小的转移癌。取大弯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

治疗:因患者胃癌已转移,未能切除,仅作胃肠吻合术。术后就诊福州第一医院潘明继主任,但见病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脘腹作胀,只能进流质饮食,脉象细弱,舌质淡,苔薄白。证属癌毒犯胃,脾胃不和,正气大亏。治以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兼攻癌毒。

方药: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茯苓12克,自术103x0阿胶10克,木香9克,沙参9克,神曲9克,陈皮6克,鸡,内金6克,生谷芽18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上方服2周后,病人诸恙好转,脘腹作胀大减,已能进半流质饮食,遂改用单方。菝葜2500克,鲜千均可,洗净切碎,加水12.5升,文火浓煎,去渣,得液4升,加肥猪肉250克(切碎),再浓煎,得药液2500毫升,每日服125—250毫升,服完再重煎续服。

病人服药3个月后,体力增强,体重增加4公斤,肤色转红润,血红蛋白从7.5克上升到10克,精神好转,能操劳家务。服药半年后,症状消失,体力恢复。此后病人间歇服药5年,获得痊愈。1983年l。月复查胃肠X线钡剂摄片示:原胃窦部之充盈缺损征消失。查体触胃脘柔软,腹部

无肿物,全身未见异常体征。治后至王984年已存活13年健在。

按:本例的成功,是病人得益于长期大剂量服用菝葜,事实上在民间菝葜广为用于治疗各种癌症。菝葜性味甘、酸、平,有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经药理实验证实,对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30~50%以上,对吉田肉癌腹水型S37抑制率在so%以上,对脑瘤B22抑制率在50%以上。菝葜一药,中国古代医书各有记载。《别录》说,味甘、平温、无毒;《纲目>说,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藓仿沸;《救荒本草》说,味甘酸;《医林纂要》说,甘苦、平。总之其药性乎和,大剂量也不会有副反应,因此目前是临床上祛邪不伤正的抗癌常用中药。

例4:夏××,男,'42岁,干部。病史:患者自1950年开始,胃口不适,隐痛,吐酸、暖气,数年不断服药,时轻时重。1959年始不再吐酸,饥饿时隐痛,食后嘈杂。1960年4月病重,在青岛某医院胃肠钡餐X线透视,见胃幽门前区狭窄,壁坚硬,粘膜消失,并且有散在龛影。诊断:溃疡型胃癌或溃疡恶变。因病人不同意手术,遂就诊山东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医生。在该院作胃肠钡餐X线透视,见胃窦部粘膜消失,充盈缺损。报告:胃癌,窦部小旁侧。

治疗:病人面色潮红,微现消瘦,舌质淡红,苔黄干燥欠润,口苦咽干,脉象沉弦,左弦滑。证属脾虚湿盛。治以清热解毒,利湿理气,补脾扶正。方药:银花30克,茯苓12克,陈皮9克,厚朴9克,生半夏9克,海蛸9克,公英9克,浙贝母9克,香附6克,桃仁9克,石斛9克,杷叶9克,竹菇9克,蜈蚣10条,谷芽9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服上方药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带药出院续服。1962年9月来院复查,胃脘舒适,俸质、精神、饮食均佳,钡餐X线拍片对照为溃疡病斑痕狭窄,排除恶变,可以轻度劳动。2982年lO月以上症状又现,钡餐X线透视,疑为复发,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月而愈。

按:本例病人是个老胃病,胃痛吐酸已有8年,这是胃溃疡的重症,到第九年不再吐酸,但胃仍隐痛不舒,这往往是癌变的信号。此外溃疡面大小对癌前期恶变有诊断价值,一般大于2.5厘米即报告恶变。

史兰陵医生治疗本例病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抗癌治疗的同时,注意治疗病人的癌前恶变溃疡,方中茯苓、陈皮、半夏键脾除湿;海蛸、浙贝母、石斛有保护胃膜、收敛创面的作用,这些药物可治疗胃溃疡。二是在抗癌治疗时,注意适可而止。他引用<内经》上的话,“大积大聚其半而已,不必尽消。”如专主克伐不顾正气,势必同归于尽。这对于西医肿瘤工作者,在使用放疗和化疗时是十分值得借鉴的经验,因为在西医治疗肿瘤中,患者与癌同归于尽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从本例的治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肿瘤并不象西医只在一个环节上着眼,即所谓以“消灭最后的一个癌细胞”为目的。特别是治疗由于长期溃疡不断刺激致使细胞发生恶变的肿瘤,如果只是一味地用毒性较大的药物杀癌,而忽视药物对原有病灶溃疡的不良刺激,就会得到相反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由癌前病变逐渐恶变的肿瘤,恶性度并不很高,发展较为缓慢,对细胞毒性的抗癌药物也不十分敏感,这时如果我们能注意对原有癌前病变的治疗,就有使癌细胞发生逆转的可能。

本例病人所使用的神农丸主要成分为马钱子。而配方中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中药是蜈蚣,史医生的用量为10条,超过每日2~5条的常用量。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功效为破积消肿,解毒止痛。药理实验证实,蜈蚣对小鼠肉瘤180、艾氏腹水癌、子宫颈癌14、大鼠瓦克癌256等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蜈蚣对人体肝癌细胞、肺癌细胞和胃癌细胞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长期或过量用药对肝脏有一定损害作用。

例5:王××,男,.38岁,工人。病史:患者5年前上腹隐痔,经常发作,饥饿时病更明显,嗳气吐酸,食后闷胀,常呕吐,便千色黑,青岛某医院诊断为胃溃疡恶变。1961年6月2日行剖腹探查术时,见胃贲门部小弯侧有6x6x3厘米3个硬块,与周围粘连固定广泛,未能切除,故予以胃肠吻合术,空肠前壁取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胃底腺癌。

治疗。病人就诊山东肿痛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医生,但见面黄消瘦,营养差;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数。证属脾胃虚弱,湿热过盛。治以清补脾胃,渗湿理气。方药:党参9克,丹参9克,茯苓12克,石斛9克,竹茹9克,厚朴6克,陈皮9克,桃仁9克,薏米12克,泽泻

9克,当归9克,杭芍9克,两头尖30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将军散,每日3次,每次3克。蜥蜴经香油炸枯研细,再用香油和匀,日服3次,每次10毫升。病人间歇服药,至1962年11月停药,病情稳定,包块变软,并见缩小;又间隔服药半年,胃肠X线拍片,病变消失,体重增加,恢复工作,病人获得痊愈。

按:此例病人诊断为胃底腺癌,因肿瘤广泛转移,仅作姑息手术。史兰陵医生所用的汤药并无特别之处,完全是辨证施治,调理脾胃,补气养血,培本固元。所用神农丸、将军散(配方见食道癌例4),也都是史大夫治疗肿瘤病人的常规用药。

本例独到之处是用了蜥蜴。蜥蜴与壁虎、蝾螈外形相似,近年来发现都有一定抗癌作用。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蝾螈体内存有特殊的抗癌因子。研究者将可在其他动物身上百分之百诱发出肿瘤的强致癌物甲基胆恩,涂在蝾螈皮肤上,结果未诱发出癌,却诱发出分化完整的足。

蜥蜴味成性寒,有化痰散结,利尿抗癌的功效。体外试验发现,本品的醇提取物能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有人将蜥蜴制成注射液,全_}a,及局部注射,治疗子宫颈癌,近期治愈2例,显效2份,好转2例,无效1例。唐山地区用蜥蜴粉l.台40余例宫颈癌、胃癌、肺癌,无不良反应,70%以上病例自觉症状好转,有的经治愈后,随访2年无复发。

例6:张广裕,另,58岁,在沈阳第四木制品厂工作。病史:患者于1962年发现胃脘堵胀,至1965年il月10日突然吐血,住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1971年1月18日,觉胃脘嘈杂微痛,并有堵沉感,纳呆食少,大便色黑,至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门诊,做热凝固试验(+),胃肠X线钡剂摄片示:十二指肠球部形态不整,幽门窦、幽闩前有如指甲大小的钡斑,有粘连集中象,压痛(+)。意见:胃幽门窦部溃疡并梗阻恶变?1971年2月5日剖腹探查示:胃幽门前窦部有3×3厘米的肿块,并侵犯到浆肌层,但表面未破溃,肿块与胃韧带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粘连,无法切除而关腹,于2月23 F动员出院。遂来中医内科求治子孙宜麟主任。

治疗:病人初诊时精神委靡,面色微赤,形体消瘦,声音微弱,胃有紧张感,尤在右手上抬时觉胃发沉,时有刺痛,胃纳减少,一天能进300克粮,不能下床活动。舌质赤,舌中根部有白色苔,脉象沉弦,腹部按之有坚硬感。证属脾胃失调,汁沫外溢,气机不杨,血行受阻,挟痰饮搏结而成有形肿物。治以健脾和胃,软坚消肿之法。

方药:干蟾粉50克(反复炒轧成粉为佳),儿茶50克,雄黄25克,共研细末,用面粉浆糊为丸,如豆粒大,每次4丸(含生药1. 25克),每日3次,1周后每日服4次。生薏米50克(新的为好),每天早晨煮粥,1次顿服。服上药1料后,1971年5月3日二诊,患者胃纳增加,一天进400克粮,体力恢复,能自行来门诊。但进食稍多胃仍有胀闷感,腹部仍有压痛感,脉仍弦。

8月5日来诊,术后半年整,已无明显症状,纳谷佳,每天能进食500克左右,继服前药巩匿。1972年6月6日胃肠X线钡剂摄片示:胃肠吻合处钡剂通过正常,未见异常改变,胃粘膜规刚,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完整。3.973年5月l5日随访,身体健康。至1932年8月已健康存活11年余,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为胃癌晚期,因腹腔广泛转移,肿瘤无法摘除而关腹。病人靠中医治疗获愈,令人感兴趣的是,病人并未服汤药,而是服配制的丸药与饮食疗法取得了意外效果。薏苡仁是粮食,有平和的抗癌作用。其性味甘淡、凉,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薏苡仁煎剂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浸膏对吉田肉瘤有效,治疗子宫颈癌有获得治愈的病例。丸药中所用的干蟾,是将捕得的蟾蜍,去酥蟾后杀死,直接晾干。性味辛、温、有毒。有攻毒消瘤,通窍止痛,强心利尿之效。《本草纲目》谓:治“一切恶肿’。现代研究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子宫颈癌14.腹水型肝癌均有抑制作用。儿茶苦、涩、平;内服清热、化痰、生津,外用收湿、敛疮、止血,儿茶中含鞣酸20~50%。儿茶在体外有较强的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

雄黄性味苦、辛、温、有毒。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之功,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温热易于分解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所以不入煎剂。药理实验,雄黄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雄黄、干蟾有一定毒性,儿茶有较强的收敛作,三药常作外用药,这里用于胃癌病人,药同样可直接作用在病灶,有攻有收,是本例取得成功的奥妙。

例7:姚声贵,男,49岁,行政干部。病史:患者因急性腹痛,于1979年7月16日在武汉某医院剖腹探查示:胃小弯有2×1.5厘米急性穿孔。病理切片报告:胃腺癌。病人进行了缝合修补术,术后迅即产生腹水,曾用化疗药无效,遂就诊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吴定言副主任医师,并邀田玉美老中医指导。

治疗:病人于1979年8月30日初诊,但见腹膨满而胀,形体消瘦,疲倦乏力,神靡头昏,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脉微细,舌苔黄厚腻:体重48.5公斤,量腹围68厘米,腹有移动性浊音及波震感.肝睥未触及。锁骨上两侧有蚕豆大肿大淋巴结,左腋窝有核桃大肿大淋巴结,不活动,无压痛。证属水湿互结,正虚邪留,病在中焦。治以健脾利湿,解毒散结之法。

方药:白花蛇舌草30克,黄毛耳草30克,喜树果30克,苡仁30克,党参30克,半枝莲6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鸡血藤20克,泽泻12克,枳壳12克,制附片10克。患者坚持服上方中药加减4年余,症状逐渐减轻,体力增加,腹水消失,临床无腹水征,腹围由68厘米减至奄3厘米,超声波检查腹水阴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体重由48。5公斤增至54公斤,临床症状消失,治后至1987年12月已存活8年4个月,仍坚持服用中药。

【按】本例病人因胃癌引起穿孔,胃虽行修补术,但癌组织进入腹腔,扩散引起腹水,患者这时已无法再作手术切除转移肿瘤。西医化疗一般对实体瘤效果不好,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病人求治中医,坚持服汤药,得以长期存活。

吴定言医生所拟汤药,可谓典型扶正祛邪之方。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枳壳、泽泻、苡仁健脾和胃、和水祛湿;鸡血藤补血;制附片温肾;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毛耳草、喜树果为清热解毒、抗癌祛邪之品,用量充足(30~∞克),以控制转移之肿瘤。

黄毛耳草为我国南方草药,性味苦、凉,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抗癌之功。临床上用于多种肿瘤,也用于黄疽、肝炎、肾炎、跌打损伤。药理实验,对U14癌株有抑制作用。黄毛耳草别名叫石打穿,与石见穿虽同为抗痉中药,但二药不尽相同。

喜树果主产我国西南各地,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破血化瘀之功。其有效成分是喜树碱,为一广谱抗癌药。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如脑瘤22、白血病1210、艾氏腹水癌皮下肿瘤型、瓦克癌256、吉田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品不宜久用,如长期应用,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以及白细胞下降、尿频、尿血等。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09

5、肝癌7例

例1:姚××,男,28岁.农民,住陕西省渭南县良田乡。病史:病人肝区疼痛,腹胀半年。198D年9月2日,在渭南地区医院检查,黄疸指数10,凡登白延迟反应,转氨酶130。9月8日同位素检查,肝弥漫性增大,肝右叶上外有放射性稀缺损区。在省医院进一步确诊,超声波检查:肝上界6肋处,下界肋下7.5厘米,剑突下7厘米,见密集微小波,反射波型迟钝,出波减弱。右侧胸腔7肋处,见液平段,侧卧可见2厘米液平段。9月13日抽胸水600毫升,蛋白为3090毫克,细胞计数150,淋巴细胞占优势。AKP 21.3,AEP50毫克/毫升,诊断为肝硬化,肝癌。1980年9月25日病人就诊陕西中医研究院贾垄医生,主诉腹胀,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病人形体消瘦,肝肋下7厘米,质较硬,边缘不齐,脾大3厘米,腹水征(+)。舌质绛,舌苔白,脉沉细。证属肝都脾虚,水湿内停。治以疏肝健睥,利水散结。

方药:柴胡1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茯苓60克,猪苓60克,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瓦楞子30克,都金15克,蜂房1克,全蝎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H1剂。平消片,每日3次,每次8片。经3个月连续治疗,腹水消失,肝大2厘米,脾未扪及。又经半年治疗,诸症消失。1981年5月23日,省医院复查,肝功正常。超声波示:肝肋下0.5厘米。AKP 132,AEP阴性。以后一直服乎消片,1986年底随访,身体健壮,参加劳动,病人获痊愈。

按: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腔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癌症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其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确定,目前认为肝硬变、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和其他化学致癌物质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病目前在临床确诊时,中晚期约占90%左右。西医治疗肝癌效果一直不理想,肿瘤直径一旦超过5厘米,就很难切除掉。放疗、化疗均不能根治肝癌,只能获近期效果,1年生存期为20%左右,所以有人称肝癌为“癌中之王,。笔者认为,除早期肝癌患者应尽早争取手术根治外,对于肝癌直径超过5厘米,对于弥漫型、结节型肝癌均应以中医治疗为主。贾墼医生对本例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平消片是根据贾老处方生产出售的中成药,已有十多年临床应用史,长期按量服用,几乎无毒副作用,但抗肿瘤的效应是确实的,因此很适合治疗实体肿瘤。本例病人服用平消片数年如一日,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一个方面。此外贾老的汤药也配伍巧妙合理,方中柴胡、郁金舒肝;白芍柔肝和血,配甘草止痛;白术健脾;重用茯苓、猪苓利水,意在消除腹水;半边莲、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利水;瓦楞子软坚散结,配蜂房、全蝎共奏抗癌之功。

贾老抗癌喜用蜂房、全蝎。蜂房甘、平、有毒,功效祛凤攻毒、散肿止痛。体外实验,能抑制人肝癌细胞,对胃癌细胞也有效。全蝎辛、平、有毒,功效息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经药理研究具有抗癌作用,临床上多用于癌肿所致的疼痛。

例2:壬××,男,62岁,干部。病史:患者于1971年患黄疸性肝炎,GPT 400以上。1972、1973年曾3次复发。1975年因脘腹胀满,肝区隐痛'暖气不适,食欲不振,肢倦乏力,在外地某医院检查,肝肋下1.s厘米,剑突下8厘米,质较硬,表面不平,约有6×3厘米硬结节,稍有压痛,脾脏未及,在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超声波检查肝肋下吸气时2厘米,剑突下8厘米,脐上7厘米。肝区波形较密,微小波,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果>1280毫微克/毫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治疗:病人1973年6月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患者肝区隐痛,脘腹胀满,舌苔黄腻,舌质偏暗,脉弦。证属热毒内蕴。治以清热解毒,佐以利湿。主要方药:白花蛇舌草、石上柏、龙胆草、土茯苓、黄连、川楝子、蒲公英、黄芩、板蓝根、栀子、茯苓、生熟苡仁、田基黄、橘皮、八月扎、泽泻、车前子、合欢皮等。加减药:柴胡、丹皮、女贞子、七叶一枝花、墨旱莲、大黄、皮尾参,北沙参、夏枯草等。酌情加用成药,人参鳖甲煎丸、枳术丸、逍遥丸等。

病人连续服用中药1年后,肝区肿块明显缩小,脘腹胀满消失,胃纳亦佳。但仍然肢倦力乏,舌苔薄腻,舌质偏黯,脉弦,根据病情继续进行辨证治疗两年左右。1979月6月上旬复查,肝脏同位素扫描: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甲胎火箭电泳(30毫微克/毫升,超声波检查:肝肋下O;肝波:较密微波。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患者为慢性肝炎迁延不愈,转为肝癌。病毒可诱发为癌变已为现代研究证实,一般说来,病毒致癌过程很慢,往往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感染过程。病人患肝炎4年,其间3次复发:因此长期的肝炎史可看作本例病人的癌前病变期。

钱教授治疗本例肝癌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注意对肝炎的治疗,注意对抗病毒感染的治疗。钱老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如白花蛇舌草、石上柏、土茯苓为清热解毒的抗癌草药;蒲公英、板蓝根、田基黄为清热解毒的抗病毒草药;黄连、黄芩、栀子为常规的清热解中药。此外川檬子、橘皮、八月扎、合欢皮具有调达肝气的作用。古人云,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治疗肝病,要注意解除脘腹胀满,使用舒肝理气之品。古人还云,肝体为阴用为阳。治疗肝病,特别是久用香燥理气之品后,又要注意保护肝阴,所以钱教授有时也选用墨旱莲、女贞子、北沙参等养阴药。

钱教授用药平和,初看并无惊人之处,但细细推敲,配伍巧妙合理,病人服后舒适,坚持治疗,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最示出老中医的功底。所用石上柏性味微苦、甘,寒,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实验证实对小白鼠肉瘤180、子宫颈癌14、L,6癌株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肝癌小鼠的生存期。

例5:高占亭,另,38岁,在沈阳沈河区制线厂工作。病史:病人因发现右上腹部肿块,1979年1月沈阳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体检肝大,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0厘米,界下稍偏右5厘米,质硬不平。肝功能示:浓碘(+T),麝香草酚浓度18单位,硫酸锌纯度2.4单位,谷丙转氨酶1084单位,黄疸指数20单位。血小板45000/立方毫米,甲胎蛋白阳性,转肽酶700单位,肝超声波示:丛状波。诊断:肝癌。

治疗:病人于1979年3月15日就诊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孙宜麟主任。但见患者腹胀满疼痛,纳呆食少,疲倦乏力,不欲活动,面色萎黄,舌质绛,有自苔,脉弦细略数。证属肝郁气滞,络脉瘀闭,发为瘕积,郡而化火,横乘脾胃,运化失司。治以舒肝理脾,清火解毒,祛瘀消导。方药:半枝莲50克,生苡仁50克,丹参40克,佛手20克,都金20克,当归20克,鸡内金30克,大青叶30克,菌陈30克,甘草15克,水煎服。康复丸(马齿苋浓缩丸),每丸10克,日服3次,每次l丸。马齿苋注射液,肌肉注射4毫升,每日1次。鲜独角莲根,剥去外薄皮捣烂,外敷肝肿块局部,每天换药1次。

1979年5月4日来诊,诸症减,肿块明显缩小,肝大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5厘米,界下3厘米,但外敷独角莲后局部破溃流水。化验甲胎蛋白阴性,转肽酶279单位,谷丙转氨酶40单位以下。继服前方,停敷独角莲。1979年9月19日来诊,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无明显症状,停服汤剂及马齿苋注射液,康复丸与强肝丸交替服用。强肝丸配方如下:当归、泽泻、板蓝根、白芍、郁金、党参、玉竹各500克,丹参,黄芪、茵陈各1000克,山楂、神曲、秦艽、甘草各40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lO克,每日3次,每次1丸。病人10月31日来诊,无明显症状,腹诊未触及肝肿大,停药观察。1982年6月2日随访,患者身体健康,临床症状及肿块均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肝癌病人经中医治疗半年,肿瘤消失获愈。中医治疗包括内服外用,汤药、丸药、肌注一齐上,可谓“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病人得到的效果的确是显著的。

病人在治疗的头3个月内,用独角莲捣汁外敷,每日换药1次,直到局部皮肤破溃流水,其作用在整个治疗中是不能低估的。独角莲性味苦、辛、凉、有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产于广西、四川等地,根和根茎所含抗癌成分鬼臼毒素,对动物多种肿瘤如瓦克癌256、腹水型吉田肉瘤、小白鼠肉瘤180、子宫颈癌14、小鼠肉瘤37等癌株均有抑制作用。

本例治疗中,还重用了马齿苋,其浸膏做成丸药每日服用,又做成注射液,每日肌注。马齿苋性味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治痢的作用。马齿苋在临床上为治菌痢的要药,其乙醇浸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笔者在美国实验室测定,马齿苋水浸液对疱疹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马齿苋由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促进溃疡的愈合,所以也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由于马齿苋本为可食用的蔬菜,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中药。

例4:赵××,女,61岁。病史:患者1974年4月底始,觉肝区疼痛,纳食减少,下肢酸软,全身乏力。约1个半月后肝区胀痛加剧,食后上腹胀,并伴上肢胀痛。查肝上界第五肋间,锁骨中线肋下5厘米,腋前线肋下7厘米,剑突下7.5厘米,质硬,表面不光滑。实验室检查:V-谷胺酰转肽酶56.4单位,碱性磷酸酶22金氏单位,血清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阳性,AFP血凝法1:10阳性。超声波检查示:肝肋下5厘米,剑突下7.5厘米,丛状波。放射性核素肝检查示:右叶占位性病变。诊断:原发性肝癌(单纯型,Ⅱ期)。

治疗:1974年8月9日病人就诊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林宗广医生,辨证为热毒内阻,气都瘀滞,脾失健运。治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健脾消导。主要药物: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柴胡、郁金、徐长卿、三棱、莪术、丹参、桃仁、建曲、炒谷芽。

病人服药1个多月后,肝区肿胀基本消失,腹胀明显减轻,体力渐复,可起床活动,AFP转阴。证情示肝气已得疏泄,热毒减弱;辨证为气血亏损,瘀血积聚。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主要药物:党参、自术、炙黄芪、茯苓、砂仁、木香、醋柴胡、炙升麻、当归、三棱、莪术、五灵脂、桃仁、海浮石、都金、生牡蛎、白花蛇舌草、建曲、炒谷芽。抗癌新注射液,2毫升注入阳陵泉穴,隔日1次。病人治疗3个月后,肝由肋下5厘米回缩到4厘米,剑突下7.5厘米回缩到5厘米,质地转为中度硬,表面由不光滑变为光滑。治疗后期并见肝脾两虚,治以调补肝脾,佐以活血他瘀。

主要药物:当归、白芍、制首乌、鸡血藤、丹参、党参、炒白术、茯苓、郁金、红花、刘寄奴、石见穿、建曲、炙甘草。上药调治2月余,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复,肝脏继续回缩。经同位素肝扫描发现,原右叶占位性病变消失,酶学、超声波等检查恢复正常,AFP阴性。病人于1975年3月.26日痊愈出院。

林宗广医生治疗本例病人,将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初期以攻为主,用七叶一枝袍、白花蛇舌草、半技莲、石见穿清热解毒以抗癌;柴胡、郁金舒肝理气;徐长卿、三棱、莪术、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建曲、炒谷芽消食健胃。全方配伍恰当,可作为治疗肝癌的基本用药原则,供厂大医务人员借鉴。治疗也确实收封效果,病人症状逐渐消失,肿瘤缩小。

由于经过一段攻癌治疗,病人虚证开始突出,因此中期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术香、砂仁、当归、升麻益气养血;三棱、莪术、五灵脂、桃仁活血他瘀;去掉了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石见穿抗癌中药,仅保留白花蛇舌草;但增加了海浮石,生牡蛎软坚散结之药,以使肿瘤进一步缩小。所用抗癌新注射液,内含夏枯草、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草、丹参、血见愁,注入阳陵泉穴,意在将药引入肝胆之经。经过几个月治疗,病人的肿瘤明显缩小。

在最后的收尾治疗中,更注意补益扶正,用当归、白芍、首乌、鸡血藤滋养肝血;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建曲健脾醒胃;郁金舒肝理气;丹参、刘寄奴、红花、石见穿化瘀消癜,使肿瘤完全消失,病人痊愈出院。纵观全部治疗,医生完全掌握治疗主动权,有理、有利、有节,步步为营,使肿瘤逐渐消退,堪称中药治疗肿瘤的案例典范。

例5:余×,女,59岁,退休工人,住温州永车路。病史:患者自1974年初食欲不振,逐日消瘦。1974年8月在温州市工农兵医院肿瘤科诊断:结肠肝盐处肿瘤。上海××医院超声波示:肝区右半占位性病变。甲胎球蛋白(+),同功酶(+),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示:肝大叶外侧及下方见有放射性迹点,分布有稀疏区,剑突下区见放射性分布缺损,肿块不排除来自肝,占位性病变可疑。查体右上腹可触及5x4厘米肿块,质软,移动性差。诊断:原发性肝癌。

治疗:病人于1974年9月20日就诊浙江温州卫生学校许国华主任医师,但见患者精神疲软,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右上腹疼痛,大便溏色如酱,纳谷减退,舌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气滞血瘀,瘢积内结,化热酿毒,迫血离经。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瘕,健脾养血。

方药:石见穿15克,八月扎15克,半枝莲15克,赤小豆15克,弥猴桃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9克,当归6克,失笑散18克,水煎服。

病人服20余剂后,右上腹疼痛明显减轻,大便隐血减,脉舌如前,重拟方如下:孩儿参15克,红藤15克,生地榆15克,仙鹤草15克,血见愁15克,赤芍15克,白术9克,当归6克,丹参l2克,八月扎12克,失笑散18克。

病人服药30剂,右上腹疼痛已瘥,大便色棕黄,精神体力转佳。治以健脾和中,祛瘀消瘕,拟方如下:川芎4.5克,炮姜4.5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香附9克,黄明胶9克,丹参12克,鳖甲12克,失笑散12克,孩儿参15克,郁金15克,大黄蜜虫丸4.5克。

病人服20余剂,除右上腹偶感隐痛外,精神.体力、食欲均恢复正常,能操持家务,惟舌苔薄白,脉缓,拟方以巩固。柴胡6克,川芎4.5克,炮姜4.5克,当归9克,白芍9克,枸杞9克,白术9克,香附9克,阿胶9克,丹参12克,失笑散12克,孩儿参15克,仙鹤草30克。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获得痊愈,治后至1984年已存活9年余健在。

按:本例治疗与例4有异曲同工之处,许医生先用攻法,以石见穿、八月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而抗癌;佐以当归、赤芍、失笑散活血化瘀以消瘕。待肿瘤缩小后,增加生地榆、仙鹤草、血见愁止血,孩儿参益气。待症状完全控制后,又增鳖甲软坚散结,,阿胶、枸杞、白芍等养血补肾之晶。整个治疗体现先攻后补的原则。

许医生在治疗中始终应用活血化瘀法,特别是用失笑散。失笑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vr)蒲黄、五灵脂二药组成,主治气滞日久、瘀血内停的脑、胁、腹痛,或瘀血阻下焦,崩漏便血,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清,经来腹痛,跌打损伤等症。在本例治疗中,失笑散在化瘀消瘕、缩小肿瘤上肯定具有作用。

例6:智西安,男,46岁,洛阳铁路工务段偃师工区工人。病史:患者右上腹部长一硬块,迅速长大,持续疼痛2月余,劳动后加重,入夜尤甚。1972年11月30日郑洲铁路局医院放射性核素金193肝扫描示:肝右叶外缘缺如,肝脏左侧及左下部出现放射性,剑突下7厘米,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5厘米。查体右上腹部瘕块,超出肋面3厘米,肝上界第3肋间,下界平脐,左右二叶边界不清,边缘极不规则,肿块高低不平,结节大如拳头,小如核桃,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压痛明显。脾脏肋下3厘米。10个指甲条纹粗糙,高起不平,8个指甲与甲床完全分离,色呈紫暗。确诊为晚期原发性右叶肝癌。

治疗:病人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及肌注201针,日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月余,病情进展,遂就诊洛阳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林芹璧副教授。就诊时病人面色青灰,红络满布,恶心欲吐不得,不思饮食,咽干口苦,周身乏力,后脑刺痛难忍,头晕目眩,身体明显消瘦。舌质红绛发紫,苔薄黄而干,脉细弦数。证属肝肾阴亏,热毒蕴结,水不涵木。治以滋肾柔肝,清热解毒,兼以活血化瘀。

方药:北方参30克,赤、白芍各15克,制首乌30克,炙鳖甲30克,丹参30克,当归6克,枸杞12克,漏芦置2克,瓦楞子25克,天花粉20克,夏枯草20克,天、麦冬各l5克,金银花15克,焦三仙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女贞子24克,三七3克,水煎,分3次口服。

外用药:王不留行子150克,生牡蛎120克,,壁虎10条,蜈蚣10条,蟾蜍10个,桃叶5000克,煎膏外敷肿块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1噻替派10毫克加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后,隔日1次,共注射30次为l疗程,并加服维生素C及多种维生素。

病人经上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肝区疼痛消失,开始思食。内服中药30余剂后,肿块结节开始变软缩小,原超出肋面上之肿块低于肋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时有反复,如病人曾出现便秘,心烦焦急不安,肿块又高出肋面,而且锁骨上出现核桃大淋巴结一个,表面极不光滑,质硬不活动,舌绛紫,脉弦滑数。治以清热解毒,逐瘀攻下,用大承气汤加减服数剂,药后泻出大量黑色粘状物10余次,自泻下后,肝区疼痛等减轻,上腹肿块又缩小,低于肋面下,左锁骨上淋巴结消失,继服前方。

1973年3月来诊,晨起恶心,口腻喜热,晚饭后腹胀,便溏次频,舌紫滑,脉沉细;肿块又高隆超出肋面,超声波由原丛状波、迟钝,而变为弥漫性高波,并开始出现多个液平反射,囊腔约3~5厘米,考虑系肝细胞坏死液化所致。治以温阳散寒,通滞消瘕,用阳和汤加减。服药后诸症消失,肿块又缩小低于肋面以下,10指甲逐渐恢复正常。后以调理脾胃,消瘕化瘀之法配成丸药继续服用,直至1974年7月因自觉无任何不适感而要求停止服药,开始上班。

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肿瘤变软缩小2/3,前后共经6次放射性核素扫描均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977年11月21日第一三二医院放射性核素金198 Au肝扫描示:肝脏位置正常,形态失常,肝左叶增大,肝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肝右叶呈大片放射性缺损区,脾脏明显肿大。与1972年11月30日扫描比较,缺损区缩小约2/3。1983年12月随访,身体健康,退休后一直在砖瓦厂劳动,生存至今已12年余。

按:本例病人患晚期肝癌,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没有痊愈,只是肿瘤缩小了1/3,但病人却存活了12年之久,属于长期带瘤生存者。治疗期间曾有两次病情恶化,肿瘤增大并有转移,但由于林医生恰当处置,对症下药,最后又控制住病灶,使病人得以长期存活。

在治疗中林医生采用中西结合,中医为主的方案。用小。剂量化疗抗癌,以控制病灶。单纯用西医化疗治疗实体瘤效果不好,因为化疗的抗癌机制是细胞毒作用,选择性地杀伤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但患者总有一部分癌细胞处于不分裂期,特别是实体瘤中的癌细胞形成团块后,会有更多的癌细胞处于不分裂期。对于这些癌细胞,即使加大化疗剂量,也很难斩尽杀绝,这常常是复发的根源。用小剂量化疗治疗,许多西医肿瘤理论权威都认为是无意义的,可是在旨在让病人带瘤生存的治疗中,或在西医称之为姑息疗法中却具有意义。在本例治疗中,林医生巧妙地应用小剂量化疗控制肿瘤病灶,即仅仅杀伤一定数量的癌细胞,使癌的增长不危及生命为度,同时又不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损伤机体,应当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治疗。

由于配用了西医化疗,在汤药中林医生并没有过多选用抗癌攻邪的中草药,而是用北沙参、白芍,首乌、枸杞、女贞子、天冬、麦冬、花粉滋肾柔肝;当归、赤芍、丹参、三七、三棱、莪术活血化瘀;鳖甲、瓦楞子、夏枯草软坚散结;银花、漏芦清热。而在外用药中,林医生则选用了有一定毒性的抗癌虫药,如壁虎、蜈蚣、蟾蜍。

本例治疗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治疗肿瘤病人不一定要以“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为目的。对于相当一部分肿瘤病人,特别是一些晚期癌症病人由于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好,体积过大或已经转移,因而失去了手术的时机;又由于机体衰弱,年龄较大,经受不住放疗、化疗,这时病人应当不要丧失信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合实际的治疗,争取带瘤长期生存,即和肿瘤进行“磨”。

有人作尸检时发现,1万个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患者,生前只有3人有症状,其余的人带癌正常生活,最后死于别的疾病。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有一部分带瘤生存的病人,他们的生存期大大超过了医生预测的时间,肿瘤在体内的生长受到限制,相对稳定下来,甚至略有缩小。这就提示我们,通过适宜的治疗,有可能使更多的晚期癌症病人长期、甚至终身带瘤生存。

例7:王××,男,54岁,糖厂工人。病史:上腹痛半个月,食后上腹胀闷不适,继之偶有隐痛,食欲下降,消瘦明显,乏力,同时右上腹摸到拳头大硬块,压痛,经某医院超声波检查见束状波、迟钝波、呆小波。1967年5月20日就诊山东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医生。查体肝大右季胁下4.5厘米,钝、质硬、不平滑,明显压痛,剑突下8厘米,肝扫描见肝左叶占位性病变,小便量少色赤。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治疗:病人面色萎黄,舌红暗紫,苔灰黄、干燥,口苦咽干,消瘦明显,脉象弦数有力。证属肝郁蕴结,脾虚湿滞。先治以理气化郁。

方药:柴胡9克,青皮9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杭芍15克,佛手9克,木香6克,土鳖9克,水蛭9克,穿山甲9克,赤芍9克,大黄蜜虫丸3克。腹胀加大腹皮9克,莱菔子9克。尿少加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黄疸加茵陈30克,海金沙l5克。

服上方半年,又断续服药(服半月停半月)2个月。1088年5月24日复诊,上腹包块变软,大约3x6厘米,潋有压痛,开始半日工作。1969年9月24日,精神饮食均佳,体重增加,恢复整日工作。随访至l979年l2月病人仍健在。病人获痊愈。

按:中医认为肝属木,为五脏的特使,将军之官。肝应春阳开发之气,主疏泄,喜条达,可协调脏腑气机,调理经络通道。虽然西医解剖学的肝与中医肝系统并非一个概念,但治疗肝癌,依据中医理论,顺肝脏喜条达、主疏泄之特性,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实乃史兰陵医生治疗本例获得成功之因。

方中柴胡、青皮、郁金、佛手、木香为疏肝理气之药;杭芍柔肝,赤芍、元胡活血止痛;土鳖、水蛭、穿山甲、大黄蜜虫丸均为活血逐瘀峻猛之药,本方中没有选用为近代药理证实有抗癌作用的草药,所用药物全为古代传统药物,使病人获得痊愈。

,土鳖、水蛭、穿山甲及大黄蜜虫丸是本例用药较为独特的。土鳖虫,性味成、寒,有活血散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谓化血积癜瘕,破坚,下血闭。体外实验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临床多用于白血病、肝癌、子宫颈癌、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水蛭性味成、苦、平,功效破血去瘀,通经消瘕。经药理研究证实水蛭有抗肿瘤作用,对癌瘤生长有抑制、破坏作用。癌瘤病人血多呈高凝状态,病灶及周围组织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沉集并形成纤维蛋白网络,阻止抗癌药及免疫活性细胞浸入癌组织中。水蛭有抗高凝作用,有利于抗癌药及免疫活性细胞浸入癌组织杀伤癌细胞。

穿山甲性味成、微寒,功效去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排浓。经实验证明,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山甲碱有抗自血病作用。穿山甲还有升高白血球作用。大黄蜜虫丸出自《金匮要略>,方药组成为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虻虫、蛴螬、芍药、干地黄、干漆、水蛭、蜜虫。全方能破血逐瘀,通经消瘢补血。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在临床上为中医治疗肝硬化的要药。方中的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成、温、有毒,入盱经,活血,行瘀,解毒,可治瘢瘕积聚,折损瘀血。千漆为漆树乳液的干燥品,辛、温:有毒。入肝、脾经,破瘀,消积,杀虫,临床上可治妇女经闭、癌瘕、瘀血疼痛、虫积腹痛等。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0

6、胰腺癌2例

例1:尹玉珍,女,61岁,湖北沔阳县彭场镇织布厂退休工人。病史:患者于1981年2月26日因上腹部绞痛,呕吐菜绿色水样物,在湖北省沔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剖腹探查示:见胰头约lOx 6厘米肿块,质量如石,与毗近组织广泛粘连。诊断:胰头癌。

治疗: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能手术切除,仅作胆管与十=指肠侧端吻合。伤口愈后,邀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人民医腕邓以林医生会诊,证见上腹部胀痛,拒按,面色晦黯,形体消瘦,头晕乏力,目窠下微肿,中脘胀闷不适,食量甚微,大便干结,舌质暗淡,脉象沉涩。证属素嗜厚味,积忧成郁,正虚邪实,气聚痰凝,发为瘕积。治以化痰解毒,扶正攻癌。

方药: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30克,昆南l5克,海藻15克,太子参12克,半夏12克,苍术9克,茯苓9克,陈皮6克,三棱6克,川芎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30剂后,脘腹胀闷已解,压痛减轻,目窠下肿消,舌苔微黄,脉仍滞涩。瘢积牢坚,汤剂恐难胜任,

故斟酌上方,改用水丸,每次9克,每日3次。水丸组成为:白花蛇舌草500克,半枝莲300克,石见穿300克,牡蛎300克,黄芪300克,丹参240克,太子参240克,白术150克,当归150克,瓜蒌皮120克,大贝母120克,昆布120克,海藻120克,莪术90克,三棱90克,鸡内金90克,川芎90克,陈’皮60克,共研细末。服药约5个月,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仍服水丸,日服2次,每次6克。坚持长期服用。1981月9月超声波探查:上腹部未见液平面及反射波段。提示:肿块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按: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的癌肿。此病颇令西医棘手,因放疗和化疗一般无甚效果,手术似为西医唯一方法,但手术范围较广,损伤较大,因此患者必须具备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手术,胰腺周围的重要组织如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未发生癌肿浸润,癌肿未发生远处转移等条件。事实上具备这种条件的患者为数不多,因此临床上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均较短。

对于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胰腺癌,中医应积极进行治疗上的探索。本例病人剖腹探查,肉眼观察为胰头癌,不能切除病灶,只能重建消化道通路,为接受中药治疗扫除障碍。方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清热解毒以抗癌;海藻、昆布、牡蛎、大贝母、瓜蒌皮、半夏软坚散结、化痰消痃;三棱、莪术、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自术,太子参、当归补气养血以扶正;鸡内金、苍术、茯苓、陈皮消食化湿以助运化。是方寓消于补,消补并行,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但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留积。大方小量,缓缓图治,瘕积终消。

例2:杨××,男,45岁,干部。病史:1981年6月患者以上腹部疼痛,纳呆,两胁胀,身困乏力,住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剖腹探查证实“胰头癌”。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由于粘连无法手术,且胆汁排泄不畅,置T形引流管,并进行化疗。

治疗:病人于1981年王1月21日就诊陕西省中医研究院贾垄医生。患者现仍有腹胀,纳差,乏力,两肩背沉困,动则出虚汗,说话感到气短。大便稀糊状,-H 2~3次,呈灰白色,小便黄。引流物,每天600毫升左右。舌胖有瘀斑,脉弦细数。证属肝郁脾虚,瘀痰结聚。治以理气健脾,软坚散结。方药:柴胡lO克,白术10克,白芍l5克,云苓15克,郁金15克,瓦楞子30克,山豆根z0克,索罗子l5克,蜂房10克,全蝎10克,生甘草3克,料姜石60克,水煎服。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与上方出入加减的药物有:黄芪、玉竹、人参、川檬子、牡蛎、薏苡仁,茵陈、金钱草,大青叶、败酱草、补骨脂、生地、枸杞等。

患者服药2年有余,诸症减,子1984年6月中旬去北京首都医院复查,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经手术切除。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1986年B超复查多次,无复发迹象,病人获得治愈。

按:本例病人如同许多胰腺癌患者,出现症状进行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广泛粘连,仅作胆道引流。但病人坚持服用中药近3年,使肿瘤显著缩小,然后进行手术切除而获得根治。本例治疗的成功经验,向肿瘤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指出一条新的治疗道路。对于失去了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癌症病人,应首选中医进行扶正抗癌、辨证施治,其结果不外以下几种可能:

(1)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

(2)病人带瘤长期生存。

(3)肿瘤显著缩小,为手术根治创造条件。

(4)肿瘤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贾老治疗的本例病人属第三种结果。贾老常规应用自己的平消片,在方药中用柴胡、郁金、索罗子舒肝理气,调畅腹部气机;白芍柔肝和血;瓦楞子、料姜石软坚散结;山豆根、蜂房、全蝎解毒化瘀而抗癌。后期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攻坚药后表现身体虚弱,故用黄芪、人参、玉竹益气养阴,用补骨脂、生地、枸杞温肾滋阴,整个治疗稳妥有效。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0

7、肠癌8例

例1:蔡渝嘉,女,43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数师。病史:患者于1975年下半年出现左下腹隐痛,大便每日2 ~4次,便稀带粘液,多次大便常规示:白细胞满视野。1976年作纤维结肠镜检,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1981年1月起,腹痛加重,并向骶尾部放射,大便仍稀,除粘液外,常有鲜血。1981年2月北京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及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中段左侧壁有1.9×l。3厘米局限扁平隆起。病理报告:乙状结肠癌。

治疗:1981年3月初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直肠端吻合术,术后配合化疗,症状明显改善。但1个月后,腹痛、便脓血又作,虽经化疗、支持疗法,不见好转,西医考虑为“癌扩散”。患者体质每况愈下,不能再承受化疗,遂就诊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刘志明教授。证见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脐周及少腹阵阵作痛,痛甚则欲便,大便每日3~4次,稀,可见粘液及血,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口中粘腻而苦,纳杲,心悸乏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脉细滑。证属湿热蕴蒸,腑气阻滞,气血凝涩,化为脓血,病延数载,正气大伤。治以清利湿热,调气行血,兼以扶正。

方药:当归9克,白芍9克,防风9克,枳壳9克,黄芩9克,黄连9克,槟榔9克,生黄芪15克,木香4.5克,生苡仁l8克,甘草6克,厚朴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方1个月,腹痛减轻,里急后重基本缓解,大便中脓血亦减少,黄腻苔已化。上方去防风、枳壳、黄连、苡仁,加太子参12克,苍术9克,陈皮9克,焦三仙18克。上方加减,坚持服用2年余,患者体质明显增强,诸症缓解,获临床治愈。

【按】大肠癌常见于结肠下段,25%位于乙状结肠。结肠癌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以41~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本例结肠癌显然与多年不愈的慢性结肠炎有关,慢性肠炎可看作癌前期疾病。患者作手术后癌症复发,但刘教授治疗本例病人,所用药物并非目前公认的抗癌草药,而是注意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所用药方是循古代治疗肠炎的芍药汤之意,清热消滞,行气活血。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木香、槟榔、枳壳、厚朴行气导滞;当归行血;白芍和血;参、芪淡补以防伤正气。这样平和的药物,竟使复发癌症获得控制。其原因是中药不断舒达局部不畅气机,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消除了慢性结肠炎的刺激,纠正了生癌的内环境,铲除了生癌的“土壤”,结果使复发的癌症亦出现消退。

芍药汤载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物组成为芍药、当归、黄芩、黄连、大黄、肉桂、槟榔、木香、炙甘草。功能清热解毒,调气和血。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

例2:徐能潮,男,59岁,上海铁路东关镇车站干部。病史:患者胃纳差,消瘦,乏力数月,1970年9月杭州铁路医院音《腹探查术示:升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病理报告:肠癌伴转移。因转移灶广泛无法清扫,仅在升结肠部位作姑息切除术,术后2周即出院,遂就诊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王泽时、鲍严钟副主任医师。

治疗: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不欲饮食,腹部疼痛,大便干秘。舌质淡红,苔少,脉象濡细微弦。证属癌毒瘀阻,脾不健运,气血两虚。治以解毒抗癌,健牌养血,方药:水杨梅根30克,藤梨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虎杖15克,生苡仁15克,红枣15克,水煎服。蟾蜍酒,每隔2天服1次,每次服l00毫升。核桃树枝30克,鸡蛋1只,水煎服,每天i次,饮汤吃蛋。

病人服药3个月,体重增长,面色好转,精神亦振,纳谷增加,腹痛已瘥,大使转软。继之服汤药1年,1年内服蟾蜍酒1个月,体重从44.5公斤增加到73公斤。以后隔日服汤药,每年服蟾蜍酒1个月,以巩固疗效。1972、1978,1979年随访,病人一直上班。1983年10月5日信访,身体谜康,已存活l3年。病人获得治愈。

按:本例病人为升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西医仅作姑息手术。一般来说,这样的病人生存期只有几个月,可是病人莅接受中医治疗3个月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虽然没有肿瘤消退的检查指征,但癌症病人、特别是消化道癌症病人,如果出现了体重增加,应当说是非常好的兆头。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体重增加往往间接反映病人的肿瘤在缩小或至少表明肿瘤得到控制,没有处在活动发展期。因为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快,常为正常细胞10倍以上,故肿瘤病人往往因消瘦而被发现,这是体内大量癌细胞活动发展的结果。本例病人经过1年多中医治疗,体重增加了约30公斤,这在癌症病人中是十分罕见的,表明肿瘤很可能在消退。

王泽时、鲍严钟两位医生治疗本例病人时采用以攻为主的原则。方中水杨梅根、藤梨根、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以抗癌;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益气健脾以防攻伐太过;当归、红枣补血。水杨梅根为南方草药,性味苦、涩、凉,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药理证实,对宫颈癌细胞、小白鼠肉瘤AK、瓦克氏肉瘤有抑制作用。

蟾蜍酒制作方法:活蟾蜍9只,加3斤黄酒隔水蒸2小时,每服15毫升。本例病人是隔日服1次,每服l00毫升。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量。核桃树枝煮蛋治癌为民间偏方。核桃树枝用量为3G~120克,需久煎,或与鸡蛋、瘦肉、内脏同煮,以减少毒性。金有景在他的《抗癌食药本草》一书中介绍了用核桃树枝的经验。他认为核桃树枝性微温,对热药比较敏感的人服用核桃树枝后容易产生上火感觉。核桃树枝有一定毒性,有人怕此药毒性太大,剂量用得比较小,只吃此药所煮的鸡蛋,不喝比药的药汁,结果疗效往往不太理想。金氏探索加大核桃树枝剂量,有三个方法,一是久煮,煮四五个小时,直接喝药汁。二是与群药共煮,有一病人曾在汤药中加核桃树枝500克(入煎时,去木质部分,因药性主要在树皮上),服药后病情一度好转,未感明显不适。三是加食物(瘦肉或猪羊等内脏)共煮。瘦肉或内脏用数10克至250克。

例5:任××,女,41岁,洛阳轴承厂职工医院检验师。病史:患者腹泻多年,腹痛时作,头晕乏力,于1975年1月发现贫血,体重减轻约10公斤。同年3月8日晚,肠呜,腹痛,继之便血,色呈棕红,量约700毫升,后又便血1次,其量可畏。经住院注射止血针等好转出院。嗣后大便潜血,均呈强阳性。一日,患者自己在左侧腹部扪及一个拳头大肿块,即请外院会诊,疑为恶性肿瘤。1975年4月3日洛阳市第三医院行剖腹探查术,见结肠肝区有6 x12厘米大小之肿瘤,表面不光滑,质极硬,已浸润邻近网膜,肿瘤与胃只相离1.5厘米,分离至十二指肠下降部,见已被肿瘤浸润,粘迮带较硬,水肿。肿瘤周围淋巴结均已转移。病理诊断: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

治疗:患者于1975年4月18日就诊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林芹璧副教授。证见病人面色萎黄,精神抑郁,术后输液反应大,高烧持续半月之久,腹部阵发性作痛,痞胀难忍,头晕眼花,纳食极差,周身疲乏无力,夜寐不安,左颌下有一鸡蛋大肿块,质硬,表面高低不平,不活动。舌质淡,苔中黄厚腻,脉滑数,既往患冠心病及糖尿病。证属湿热邪毒,蕴积肠中,热毒灼津,传导不利,因久病气血两伤,脾胃升降失司,肝肾亏损。治以先清热解毒,攻下逐瘀,继以大补气血,健脾和胃,滋水涵木,佐以清热解毒。

方药:白花蛇舌草120克,半枝莲30克,草河车30克,二丑30克,炒麦芽30克,当归30克,大红消90克,土茯苓60克,生苡仁60克,败酱草24克,虎杖18克,槟榔15克,炒枳实9克,玄明粉9克,乌药9克,杭芍12克,水煎服,每日1次。服上方后,身体一般情况好转,配合氟尿嘧啶化疗。但每次化疗后,胃脘胀满,食纳大减,恶心欲吐不得,腹胀便秘,周身困乏,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动则汗出,咽千舌燥,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数。调方如下.

当归30克,太子参30克,制首乌30克,半枝莲30克,板蓝根30克,炒麦芽30克,杭芍15克,生地15克,天花粉15克,黄芪18克,枸杞18克,北沙参24克,石斛2l克,枳壳9克,竹茹12克,白花蛇舌草120克,大红消60克。加减药物。党参、生地、熟地、黄精、虎杖、丹参、鸡忍冬藤、山药等。服上药二年多,配合化疗13疗程,诸症全消。左颌下肿逐渐软化,变为囊状,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涎下腺混合癌,低度恶性。病人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体重增加l5公斤以上,1978年X线胃肠钡检未发现任何异常。1983年l2月随访,已健康存活8年8个月。病得痊愈。

按:本例为晚期结肠癌,淋巴结广泛转移。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病灶,癌瘤随时可能复发,故急用中药清热解毒,通腑逐瘀以抗癌。方中白花蛇舌孽、半枝莲、草河车、大红消、土茯苓、虎杖均为目前公认的抗癌草药,每剂总量达350克左右,可谓大方治大病。由于病人还配用了化疗,故一度出现全身虚弱的症状。林医生遂采用中药扶正为主,西药攻癌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长达两年多的治疗,终于将肿瘤完全控制。

本例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病人在手术后曾持续高烧半月之久,这似乎也是患者最后获得治愈的另一个因素。因为近百年的医学文献中,经常记载癌症病人发高烧后,癌细胞突然不可解释地减少。后来,人们知道热能杀死癌细胞。1884年布伦斯报告一例晚期黑色素瘤感染丹毒后发热40。C以上数日,以后肿瘤全消,存活8年之久。1918年罗克登伯里报告在l66例肿瘤自然消退的病案中,72例曾有高热、严重感染或用热疗的历史。

目前肿瘤热疗为一新兴领域。事实上,热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早在公元前6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用红烙铁来治疗癌症,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人曾用热浴及全身发热来治疗癌症。1896年戈利用丹毒的毒素(即链球菌的毒素)治疗一些肿瘤患者,在l7例不能手术的癌瘤中有3例治愈,17例不能手术的肉瘤中有7例治愈,全部病例观察l~7年。近代实验研究,用42~450C的“高温”可以死杀癌细胞,治愈某些实验肿瘤和人类肿瘤。加热与放射合并应用可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有人用局部热疗和全身化疗治疗膀胱癌也获得显著效果。目前临床上以采用超声波加热与微波加热为主,但由于穿透较浅,疗效尚不满意。而全身热疗,有时可引起病人严重反应,有一定危险性,故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例4:沈承松,男,56岁,原浙江省宁波师范慈溪分校教师,现为慈溪县肖林中学教师。病史:患者从1970年10月开始,经常出现右下腹呈持续性、无放射性隐痛,大便很不规则,交替性腹泻与便秘,纳差。至1971年4月下旬隐痛频繁,食欲减退。进行性感觉疲乏,体弱,消瘦,便溏次多,每日2~3次,同时右下腹偏中摸到一鸡蛋大肿块,质硬,触痛。1971年5月8日浙江省慈溪人民医院X线钡剂灌肠摄片示:升结肠回盲部充盈缺损。诊断:回盲末端近回盲部肿瘤。1971年5月16日转入绍兴市第二医院诊治,腹痛加剧,便溏,每日4~6次,食欲进行性减退,形体进行性消瘦。查体右下腹部可摸到3x4厘米肿块,质硬,固定,表面不平滑。诊断:腹部肿瘤。

治疗:1971年5月17日手术切除末端回肠约30厘米,结肠分离,见全肝曲与肝有些粘连,于肝曲处切除升结肠,肠作端口吻合。取病理活检诊断:盲肠分化不良性腺癌。于6月17日出院,以后应用化疗。但仅时隔4个月,于10月下旬体检时,发现肿块复发,其他症状与5月份相似。10月29日慈溪县医院复查,发现手术疤痕下端又出现1个3x3厘米肿块,质硬,固定。

诊断:肠癌复发。11月2日浙江省半山肿瘤医院检查结果,确诊在右下腹部手术疤痕下端新生-^3×3厘米肿块,质硬固定,用5 -Fu及胱氨酸片治疗无效,遂就诊浙江省宁波市卫生学校徐星高医生。此时病人右下腹肿块进行性增大如拳头,质硬压痛,固定不移。体质进行性衰弱,精神不振,形体消瘦,面色枯槁,饮食不进,腹痛加剧,大便溏泻。脉象细弱,舌红苔黄。证属热毒瘀积肠道,结聚成癌,下注为痢,脾胃受累。立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抗癌止痢,健脾扶胃之法。

方药:(1)弥猴桃90克,银花30克,钩藤30克,焦芨15克,山楂根15克,三七粉15克(分冲),虎杖15克,占骨龙15克,白芷15克,一支香3克,细辛3克,青木香3克。

(2)生牡蛎30克(先下),生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五味子9克,白头翁9克,广木香9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茯苓12克。

(3)弥猴桃90克,银花15克,三七粉15克(分冲),黄芩15克,乌药15克,焦芨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香皂根15克,茯苓30克,白英30克,山楂根30克,一支香6克。

上述3方轮流交替服用,每日1剂,连服2周后,食欲增加,体力恢复,肿块逐渐缩小。继服4个月,于1972年4月24日至半山肿瘤医院复查,查体腹平软,未触及肿块,淋巴结(一)。诊断:腹部复发的肿瘤已经消退。建议继续中药治疗,以预防控制肿瘤再次复发或转移。

13年来,患者继续有规律地(3日l剂)用上述3方轮流交替服用,并忌食腥、酸、辣、酒等发物及刺激性食物。1983年12月25日体检未发现任何复发、转移肿瘤及其他明显症状。病人获得痊愈,已存活15年余,身体健康。

【按】本例肠癌患者在手术、化疗后复发,这样的病人在临床上很多,肿瘤一旦复发,西医往往束手无策,常常预示着病人的死期已屈指可数。然而该病人求治徐星高老师用中医治疗,竞获治愈。

徐医生别具一格的治疗方法,是拟定3个方子轮流交替服用。方中弥猴桃甘、酸、寒,功能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消炎抗癌。弥猴桃根称为藤梨根,抗癌作用确实,且无伤胃的副作用,临床上为消化道肿瘤的常用药。方中银花、黄芩清热;白头翁、虎杖、白英、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抗癌;钩藤平肝息风;白芷、细辛、青木香、广木香、乌药理气止痛;生牡蛎、昆布、海藻软坚散结;生苡仁、自扁豆、茯苓健脾利水;山楂根、一支香(徐长卿)活血化瘀;三七、焦芨、五味子共奏收敛消瘤之功。

我们看到,徐医生在治疗本例肿瘤复发并伴有复杂症状的痰人时,采用了清热、解毒、平肝、健脾、软坚散结、活血化痰、收敛消瘤等法,多种方法的复合作用,应当说是生效的原因。徐老如果开成一张药方,方子必然很大,病人不能接受,故用三方交替让病人服用,不失为中医治疗肿瘤的又一妙法。

例5:吴××,女,32岁,工人。病史:患者于1971年10月开始发现大便色黑,隐血试验阳性,当时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用止血药后,出血依然不止。于1972年3月住某医院摄片,诊断为结肠肿瘤。5月19日即进行手术,术后切片报告为结肠腺癌已侵入肌层。到9月复发,发现在脐右下腹又触及一个包块,约核桃大小。

治疗:1973年2月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病人此时右下腹肿块已发展到鸡蛋大小,质较硬,并伴有腹痛、腹泻、胃纳不佳、形体消瘦等症状,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湿浊凝聚。治以温补脾肾,佐以健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体力稍有恢复。后改用理气活血,消肿为主,适当加一些益气补肾的药物。

主要药物如下:党参、白术、当归、黄芪、茯苓、陈皮、木香、香附、枳壳、山药、白花蛇舌草、桂枝、茴香、仙灵脾、甘草、补骨脂、牛膝、八月扎、肉苁蓉等。加减药物:橘皮、山楂、丹参、赤芍、附块、苍术、苡仁、旱莲草、生地、橘叶、陈香橼、熟地,瓜蒌皮、没药、

乳香、玫瑰花、寻骨风、青皮、三棱、山萸肉、肉桂、锁阳、桑寄生、蜈蚣、夏枯草等。酌情加用成药:人参鳖甲煎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天龙丸(守宫研末为丸>。巩固阶段方药:党参、合欢皮、熟地,白术、黄芪、扁豆、甘草、茯苓、苡仁、陈皮、仙灵脾、山药、木香、旱莲草、桑寄生、黄精、白芍、补骨脂等。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肿块开始缩小直至逐渐消失。病人获得临床治愈。

按:本例结肠癌病人手术后仅数月,癌肿复发转移,出现肿块。钱大夫治疗本例病人,并没有因肿瘤复发而重用攻癌之品,而是依据中医观点,发现病人有明显的脾肾阳虚之证,其表现为腹泻、胃纳不佳、形体消瘦、舌淡、脉细无力,故主药中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健脾益气;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茴香、桂枝补肾温阳。在整个治疗中,钱大夫始终注意补肾,如构橘、旱莲草、生地、熟地、山萸肉、桑寄生、、黄精均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附块、肉桂、锁阳有温肾益阳之功。

钱大夫用于攻癌祛邪的药物,除白花蛇舌草、蜈蚣、天龙为目前中医界确认有抗癌效应的药外,主要是采用理气活血法抗癌消瘤,如木香、陈皮、香附、枳壳、八月扎、香橼、青皮为理气药;牛膝、丹参、赤芍、没药、乳香、三棱为活血化瘀药。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法,但一般医生喜用补气药如人参扶正,用清热解毒药抗癌。而钱大夫治疗则是用温肾健脾药扶正,理气活血药祛邪,治疗3个多月,肿瘤逐渐缩小消失。

例6:张×,男,35岁,工人。病史:病人于1983年3月30日,在商洛医院诊为“盲肠段肠癌.,行切除手术。病理报告为“盲肠未分化癌”。治疗:病人于1983年7月用丝裂霉素,氟脲嘧啶化疗一个疗程。1983年10月29日就诊陕西中医研究院贾垄医生,但见患者腹疼,食纳呆滞,大便稀,不成形。舌白苔,脉细沉涩。白血球1500]立方毫米,镜检片为“未分化腺癌”。证属脾胃虚弱,瘀毒内蕴。治以健脾和胃,解毒散结。

方药:红藤60克,蜂房10克,全蝎6克,马齿苋30克,瓦楞子30克,山豆根10克,水煎两遍,分两次服。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以后逐步增加药味: (1)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2)料姜石60克。(3)焦山楂30克,诃子肉15克。(4)石榴皮30克。(5)炒枣仁30克。患者治疗历时4年。共服汤剂200余付,平消片130瓶。1987年9月19日来诊,健壮如常人,病人获得治愈。

【按】本例病人虽经手术、化疗,但镜检片仍示有癌细胞,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白血球降至1500/立方毫米。病人表现为一派虚象,但贾老仍以较平和的中药攻邪为主兼以扶正。以后又加用收敛药。方中红藤味苦、性平,长于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临床上治肠痈之药。马齿苋味酸、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也为临床上治痢之常用药。其余4药均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山豆根为草药,全蝎、蜂房为虫药,瓦楞子为矿物药,4药伍用,具有中医所说的司须作用。

此外,病人得益于长期服用平消片,4年共服130瓶。平消片的药物组成为枳壳、火硝、五灵脂、郁金、白矾、仙鹤草、干漆、制马钱子。8种药综合起来,有攻坚破积,去息肉,解毒强心,利气止痛,健胃养血,健脾理气之功。平消片只要按规定量服,几乎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很适于治疗生长发展缓慢的实体瘤。根据贾老的建议,平消片也,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每半年服平消片一个预防疗程。即日服2次,每次4—8片,或日服3次,每次4片,连服7天。早期肿瘤治疗,日服3次,每次4~8片,连续服至增生消失,或症状消失,或微小的癌肿消除。

根据日本癌症研究所发现,并非癌症患者死后的器官上都有癌细胞,约半数老年人也有“微小癌”,这些人在生前并无任何癌症的征象。事实上,从第一个癌细胞发生时到发展为医生能够诊察出来的临床癌,常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其闻经历了微小癌的两个阶段,“极微小癌”和“毫克癌”,-然后才可能成为临床癌。千万个癌细胞增殖形成最小的癌块,共重量仅为l毫克以下,直径只有l~3毫米,它的形成约需6年时间。从“极微小癌”发展为“毫克癌”也要6~9年时间。“毫克癌”的重量为l--110毫克,癌细胞个数在100万--10亿之间。“毫克癌”的继续增殖就向“临床癌,发展了。癌块的重量达到l克以上,形成也要9年以上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没有任何症状的健康人都存在潜在的癌细胞。甚至有人提出,人人都有微小癌。那么接受贾老的建议,每半年服1周乎消片,以消除微小癌,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例7:林明华,男,60岁,干部。病史:患者于1967年发现粘液血便数月,去上海中山医院门诊,检查直肠14厘米处有—0.4×0.4厘米大小息肉,摘除并活检,确诊癌变。5年后,病人腰骶部疼痛,叉出现粘液血便,左锁骨上窝触及一肿大淋巴结。2972年1月该院x线钡剂灌肠摄片示:升结肠及回盲部充盈缺损。诊断:肠癌复发且转移。

治疗:1972年1月患者就诊浙江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王泽时、鲍严钟副主任医师。病人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数。证属癌毒久蕴,湿热下注,脾不健运,发为肠湃。立解毒抗癌,清热利湿,健脾理肠之法。

方药:水杨梅根30克,藤梨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英30克,虎杖15克,白头翁15克,茯苓l2克,沉香曲12克,焦白术9克,广木香9克,水煎服。蟾蜍酒,每I2天服1次,每次100毫升。蟾蜍酒与汤药交替服用,3个月后,粘液血便消失,大便成形,左锁骨上淋巴结消失,体重增加。1979年、1980年,1983年3次随访缝在,病人获得痊愈,治后已存活12年。

按:本例病人为直肠息肉癌变,5年后转移至升结肠及回盲部。病人未作手术,仅服蟾蜍酒和中药3个月获愈。

王、鲍两位医生是治疗消化道肿瘤专家,所用蟾蜍酒与中药水杨梅根;藤梨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虎技抗癌已成为他们治疗的定式。这些清热解毒之药虽较为平和,但用量除虎杖15克外,其余均用30克,再加上蟾蜍有一定毒性,每次用量为100毫升,超过常用量。作为南方医生,王、鲍二老应该算是“攻派”。此外,蟾蜍酒与大剂量抗癌草药治疗消化道肿瘤获效的另一原因,是药液可直接经日服作用到消化道病灶。

蟾蜍名蛤蟆,治疗结肠、直肠癌也可煎汤。取活蛤蟆剥皮(包括头和足的皮),皮一剥下即煎成100毫升汤液,分3次服,每日1次。蛤蟆皮,文火焙干研粉,装入胶囊服用。每粒约0.25克,每日3~4次,每次2~3粒。经初步观察,长期服用未见有刮反应,但直接煎汤其味极苦,腥而难服。如果和中草药、黄酒合并煎服,无腥气,并有增效作用。

例8:××,女,22岁。病史;患者1969年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时有阵发性下腹痛,1970年起经常解粘液血便;1970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X线钡剂灌肠示:自横结肠降曲到直肠满布大小不一腺瘤.多至无法计数。诊断:大肠多发性腺瘤。

治疗:病人于1970年4月作横结肠及降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内腺瘤进行电灼。术后1年复发,便血又作,遂就诊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叶朗清等医生,用中医药治疗。诊其大便粘液带血,便次增多,腹部不适,胃纳不佳,神疲力乏,面色无华,苔白质淡,脉弦。证属气血两虚,瘀毒内蕴,发为肠覃。治以益气补血,解毒消坚,活血止血之法。

方药:黄芪12克,党参12克,山豆根12克,炙甲片12克,当归9克,熟地9克,阿胶9克,半枝莲30克,红藤30克,丹参10克,皂角刺10克,三七粉3克(分冲),水煎,服,每日1次。灌肠方;乌梅12克,贯众15克,海浮石15克,五倍子g克,半枝莲9克,槐角9克,夏枯草30克,牡蛎20克。浓煎50~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粘液多时,加大黄6克,黄柏9克,黄芩9克,明矾3克。病人经上述内服方及灌肠方治疗5月余,多次直肠镜检查,腺瘤全部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按:家族性大肠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显性因子遗传的家族病。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腺瘤,常开始出现于少年时期(12~l3岁),到成年时在直肠和结肠内常布满腺瘤。腺瘤包括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癌变的倾向性很大。20岁以前腺瘤极少癌变,到中年前几乎一半可能癌变。

本例为大肠腺瘤行结肠切除术后1年便血复发,结果接受中医治疗获得治愈。患者病程迁延数年,加上便血,致使病人气血虚弱,故叶医生内服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中用参、芪、当归、熟地、阿胶大补气血;山豆根、半枝莲、红藤清热解毒以抗癌;丹参、三七、甲片、皂角刺化瘀散结。

本例治疗的另一特点是应用了灌肠方,这样可使药物直接作用病灶。灌肠方中仿照《普济本事方>,治肠痔在腹内有鼠嫁下血方,用贯众、槐角凉血止血,乌梅蚀恶疮胬肉,加入能治久痢下血的五倍子,消瘿软坚的夏枯草、海浮石、牡蛎等,把坐药改成灌肠药。

由于大肠腺瘤属良性逐渐恶变的肿瘤,发展较为缓慢。叶医生认为,对于这一类肿瘤应采用渐消缓散的治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坚者消之”,“结者散之”。故用夏枯草、海浮石、牡蛎消之,炙甲片、皂角片散之。此外还用了乌梅、五倍子,不只是为了止血,也是为了收敛病灶。故消、散、收三法的结合,应当是治疗这类肿瘤的常法。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1

8、乳腺癌5例

例1:郭XX,女,34岁,教师。病史:患者于1973年春发现左侧乳房有一鸡蛋大肿物,在北京某医院作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腺癌”,后行根治术,并维45天放疗。4个月后右侧乳房又出现核桃大肿物,双侧腋下、颈部也有大小不等的硬性肿物。因此又-~去北京求治,诊断为癌肿广泛转移,无法医治,转回原址。

治疗:病人于1973年9月就诊山西刘绍武、刘惠生中医。见其极度消瘦,面色无华,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各处肿物如上所述,脉细无力,舌苔黄腻。证属肝都气滞。治以疏肝理气,攻坚破瘀。方药: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子2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e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病人服药后食量即见增加,服药至30剂时,各处肿物开始变小,精神渐好;服药至180剂,体重增加20余公斤,精神佳,脉舌正常。每半年在肿瘤医院复查1次,无异常发现。随访近6年,患者缝在。病人获得痊愈。

按:乳腺癌大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仍是早期手术,或手术加放疗。乳癌根治切除术为其主要手段,5年生存率约为50%,10年生存率为30%。乳癌的病因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卵巢功能和性激素变化有很大关系,雌性激素产生过多都可引起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癌变。独身妇女,婚后未生育、晚生育、未哺乳或哺乳不正常(过短或过长)的妇女患乳癌较一般妇女多。

本例病人采用西医常规手术、放疗后,仅4个月出现广泛转移,病人只得求助中医,服药1个月,肿物开始变小。服药6个月,体重竟增加20余公斤,病人最后获得痊愈。两位刘大夫主要采用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法。柴胡、陈皮舒肝理气;苏子、瓜萎宽胸下气;白芍柔肝;王不留行子活血化瘀;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生石膏、黄芩清4/;党参、川淑、甘草、大枣抉正健胃。此药方二,命名为“调神攻坚汤”,认为治疗其他肿瘤也有较好效果,但服药要坚持,以120剂为一疗程。

例2:陈××,女,30岁,技术员。病史:病人右乳房肿块6年,近1个月加大。右乳房外上方肿块,慢慢长大,不痛。1965年11月10日门诊检查,见右乳房有5x4厘米肿块,不规则.尚活动,质硬,皮肤无粘连,乳晕呈橘皮样皱缩,色暗黑。右腋下摸到2x2厘米肿大之淋巴结。诊断:乳腺癌(右)淋巴转移。

治疗:病人拒绝手术,要求服中药,遂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医生。但见患者面色萎黄,口苦咽干,精神、食欲均可,微现消瘦,舌红无苔,脉弦数有力。证属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治以益胃健脾,疏肝理气。方药:全瓜蒌15克,川贝母9克,醋香附9克,柴胡9克,海藻9克,昆布15克,元参12克,陈皮9克,谷稻芽9克,麦芽9克,蒲公英12克,川甲珠6克,三棱g克,丝瓜15克,水煎服。

犀黄丸3克,每日1次。间隔服药2年,肿块缩小至1X1厘米。服药至1972年,肿块消尽,腋下淋巴结亦消退,体质精神均佳。1976年恢复全日工作,随访至1978年良好。

按:乳腺癌的常规疗法是手术加放疗,但本例病人却拒绝手术,要求服中药,间隔服药3年后,乳腺肿瘤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中医自古称乳癌为乳石痈、乳岩等,并认为乳癌的发生,与忧悲怨怒,肝气横逆有关。“初如豆大,渐如棋子”,“如盘如碗,坚硬疼痛,根形散漫,串延胸胁腋下。”中医古籍上的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是一致的。中医认为,乳房属阳明经,乳头属厥阴经。乳癌的发生,是寒袭阳明,郁伤肝脾,冲任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邪毒蕴内,郁而化热,气滞血瘀,痰浊交凝,结滞乳中,则致乳岩。清代名医吴谦指出,“若患者果能清心涤虑,静养调理,庶可施治。”说明精神因素对本病的疗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主人的情绪。故史医生治疗本病非常重视疏肝理气。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陈皮、谷稻芽、生麦芽调肝和胃;川甲珠破气;三棱活血;丝瓜入络;海藻、昆布、川贝母、元参软坚散结;全瓜蒌、蒲公英X治乳痈要药。犀黄丸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的功效,为中国古代治疗乳岩的成药.史医生坚持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终于获效。

例3:张××,女,66岁。病史:病人发现乳上方肿块2年余,1967年北京日坛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乳腺癌。1968年4月4日北京中医研究院肿瘤科临床检查示:在乳外上方可扪及大小约6x6厘米之肿块,中央部突出一块约2x2厘米大小,质硬,表面如栗色,与皮肤粘连,边缘不整,压痛不著,在腋下可扪及肿大淋巴结为1.5×1.5厘米大小。

治疗:病人拒绝手术,一直未予积极治疗,肿块逐渐增大。1968年5月4日求治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肿瘤科段凤舞老中医。病人近1月余,左乳针刺样疼痛,牵及左臂,纳谷不香,舌苔薄,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气郁凝结。治以舒肝健脾,软坚散结,解毒清热。

方药:醋柴胡6克,生甘草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生牡蛎9克,元参9克,青皮9克,茯苓9克,土贝母9克,炮山甲9克,金银花l5克,蚤休15克,公英15克,夏枯草15克。1968年6月8日诊,服上药后全身症状已渐好转,左乳肿块无显著变化,病情稳定,宜进丸药,缓慢图之。

醋柴胡30克,木香30克,陈皮30克,当归45克,自芍45克,生牡蛎45克,玄参45克,青皮45克,土贝母45克,橘核45克,橘叶45克,公英90克,夏枯草90克,瓜蒌90克,蚤休60克,黄药子60克,诸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6克。1969年2月5日左乳肿块中央部增大至3x3厘米,质硬,色如栗子,局部疼痛,劳累后加重,纳谷尚可,苔薄脉弦细。上方加忍冬藤90克,仍制水泛丸服用。

1971年3月4日诊,左乳上方肿块溃破,溃疡面约9X6厘米大小,局部色红,殊臭、疼痛。正气已虚,热毒为患,拟内外兼治,攻补并用。密陀僧30克,炉甘石30克研末外用。人参归脾丸早服1丸。消瘤丸晚服1丸。1971年9月6日,左乳局部变化不明显,溃疡面仍未完全愈合,亦未恶化。醒消丸早晚各服3克。鳖甲煎丸早晚各服1丸。外用五味去湿丸。病情一度减轻,但终未控制,病人故于1972年5月16日。患者存活5年余。

按:本例乳腺癌患者为晚期癌症,病人拒绝手术,依靠中医治疗存活5年余。在中医治疗中,肿瘤始终没有明显缩小,中药只是控制了癌的发展,病人属带瘤长期存活。段老以柴胡、青皮舒肝;生牡蛎、元参、夏枯草、土贝母、炮山甲软坚散结;金银花、公英、蚤休、黄药子清热解毒抗癌。

段老所用外用药密陀僧,为粗制的氧化铅块状物,凌、辛、平、有毒,具有燥湿、敛疮、镇惊的功效,可治疥疮、湿疹、溃疡久不收、臭:炉甘石为碳酸锌,甘、平、有退翳、止泪之效,为眼科外用要药,又有解毒、止痒和吸湿敛疮之效,可用于湿疹、疮疡多脓,久不收口等症。 醒消丸为中国古代治疗癌瘤的传统成药,与犀黄丸为姐妹丸,二药仅有一味之差。醒消丸载子《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方,组成为乳香、没药各1两,雄黄5钱,麝香1钱半。每服3钱,陈酒送下。功能消肿止痛,传统用来治痰湿阻滞面致的痈疽肿毒,坚硬疼痛,未成脓者。

胡月清,女,41岁,上海5703厂车工。病史:患者于1979年5月11日因右乳腺癌作广泛根治术?标本病理检查示:在原肿块未见癌灶残留,在乳腺组织中见一癌灶,为导管内痉。1981年初自觉左侧髋关节疼痛,行走不便,尤在上楼抬腿时更觉困难。近3月来,胃纳明显减退,经常呕吐白色粘稠液体或胃内容物,且右下肢足趾常间歇性发作抽搐,两下胺外展及下蹲极难。查体右胸有一手术疤痕,胸骨右缘第二肋软骨处可见一枚3x4x2厘米肿块,压痛明显,左腋下扪及1.5厘米淋巴结一枚,质硬,有触痛。1982年4月12日上海龙华医院胸部后前位X线片示:右第二前肋下一片致密阴影内有肺纹理,同侧肋膈角消失,心影推向健侧。意见:右胸腔大量积液,考虑为转移性病变可能。骨盆X线片示:左侧髋关节各骨及右侧骶髂部、右耻骨、坐骨均有化冰样骨质破坏病变。意见:骨盆转移性骨瘤。最后诊断为右乳腺癌手术后,胸膜、骨盆转移。

治疗:病人于1982年4月7日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内科吴圣农主任。患者近一月半来,两下肢卷曲,不敢伸缩,稍一伸展,右下肢足趾即发生拘挛引及阴股,甚则抽搐。左下肢自足趾至阴股亦有挛急之感,两腿不能分开,妨碍大小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饮食减少,时有泛恶。舌质淡,白腻苔满布,脉象弦滑。证属久病伤正,脾胃升降不利,寒湿郁滞,邪毒内结,气血痹阻,筋脉失养。治以益气和血,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软坚消结。

方药:桂枝6克,陈皮6克,炙黄芪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酒地龙9克,鸡血藤30克,制川、草乌各4.5克(先煎),水煎服,每日l剂。蝎蜈片10片,2次分吞。外用方:当归12克;赤芍12克,红花4.5克,生香附15克,制乳香6克,川芎6克,白芥子9克,共研细末,加蜂蜜及适量面粉,调成糊状,敷左髋部,用纱布固定,一昼夜换药1次。

病人经内服外敷药治疗半月以后,恶心呕吐已止,左侧髋骨疼痛明显缓解,两腿能分开,转动已自如,惟右胸骨连及肩背微微作痛,稍有咳嗽,痰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去制川、草乌、陈皮、蝎蜈片,加桃仁、杏仁各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l剂。外敷药物同。继续治疗1月余,不仅髋骨疼痛明显好转,且能下床在室内缓缓行走,足趾及小腿亦未再发生抽搐现象。5月29日出院后继续在门诊随治,靛骨及小腿病情稳定,惟胸骨右侧肿块未消,报告本病例时,病人已存活2年余,病情稳定。

按:本例病人为乳腺癌术后出现骨盆、胸膜广泛转移,这样的病例在现代医学中已很难医治,死期屈指可数。但病人在吴老的治疗下,通过内治外治结合,竟使病情得到控制。

吴老采用内外合洽之法,内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乌头汤去麻黄,加当归、鸡血藤、地龙等药益气和血,温经通络,蠲痹止痛;陈皮、半夏健脾和胃;白花蛇舌草、全蝎、蜈蚣解毒抗癌。

本例治疗颇有特点的是应用了外敷药,所用药物并无毒性,而是较为平和的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之药,不仅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而且使骨盆转移病灶缩小。一由于病人出现下肢拘挛、抽搐的症状,故吴老选用了具有息风解痉,通络止痛,同时又有解毒散结抗癌作用的蝎娱片。在中医中,全蝎、蜈蚣同为平肝息风要药,均有较强的解痉作用。全蝎息风力强,对于抽搐频作、手足颤抖、舌强言謇、头摇不止等症疗效较好。蜈蚣搜风力胜,对于四肢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疗效较好。二者相须配对,同入肝经,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息风止痉之药力,是临床常用的息风止痉药对。

例5:史xx,女,61岁,退休工人。病史:患者于1964年左乳房外上方发现一个肿块约3×3.5厘米,质硬,不痛,表面不光滑,周围不规则。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乳腺癌,需进行手术。由于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要求用中医中药治疗,病人遂求治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医生。

治疗:诊治时患者左臂胀痛,有时稍感麻木,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苔薄腻,脉弦,辨证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虚血衰,气滞血凝。治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消肿软坚。主要方药:柴胡、橘皮叶、党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象贝母、夏枯草、茯苓、生熟苡仁、生地、八月扎、女贞子、佛手、枸橘、天龙等。加减药物:蒲公英、瓜蒌皮、合欢皮、川楝子、炙鳖甲、生牡蛎、玫瑰花、菟丝子、露蜂房、山慈姑、丹参、赤芍等。患者服药1年余,乳房肿块缩小,病情稳定,至1978年10月随访,肿块没有增大,病人身体健康。

按:本例乳腺癌病人因年老体弱,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故未作手术,仅服中药使肿瘤缩小,肿块虽未消失,但能获得较长时期的稳定。钱老认为乳腺癌原则上应争取早期施行根治手术为宜。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早期以疏肝解郁、理气散结、消肿等法治之;晚期肿块即将溃破,则以益气健脾养血为妥,不宜攻伐太过,损耗正气。本例病人癌症虽属早期,但身体比较虚弱,故在早期即用益气健脾之药。

钱老所用药物中柴胡、橘叶、香附、八月扎、佛手、合欢度、川糠子、玫瑰花有舒肝理气解郁的作用;象贝母、夏枯草、瓜蒌皮、炙鳖甲,生牡蛎、露蜂房、山慈姑、天龙具有软坚散结抗癌的作用;党参、黄芪益气;当归、白芍养血;丹参、赤芍活血;茯苓、生熟苡仁健脾;生地、枸橘、女贞子、菟丝子补肾。全方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消补并用。

本例病人癌症并未全部消失,但却带癌生存十凡年,肿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钱老通过治疗,并不能消灭全部癌细胞,但中医的舒肝理气、软坚散结之法,有可能使肿瘤组织纤维化,或在肿瘤周围形成纤维组织,将肿瘤包裹起来,扼制其生长。当然真正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1

9.卵巢癌2例

例1:李××,女,53岁。病史:1980年5月,因为腹痛,住进西安医学院附属第医院作剖腹探查。诊断:“双侧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大网膜及肠管转移。超声波检查:子宫靠上方8.5 x9厘米肿块,波型迟钝,出波衰减,呈丛状。意见:(1)盆腔肿瘤。(2)子宫癌。

治疗:1980年11月12日病人就诊陕西省中医研究院贾老中医。患者近日来腹胀、腹刺痛,无月经,阵发性腰疼等。舌绛少苔,脉沉细数。证属脾肾虚弱,气瘀搏结。治以滋补脾肾,软坚散结。

方药:黄芪60克,丹参60克,蜂房10克,全蝎10克,瓦楞子30克,山豆根10克,补骨脂20克,山慈姑30克,党参30克,料姜石60克,水煎服。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服8片。1981年1月26日诊:近几日食纳差,盆腔部位疼痛,胸部刺痛,尿道疼痛。舌白苔,脉弦缓。

方药:蜂房10克,全蝎10克,蛇蜕10克,黄芪60克,瓦楞子30克,索罗子15克,元胡15克,料姜石60克。平消片续服。1981年9月9日经西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扫描,直肠、胃、肝等,均已正常。

【按】本例病人剖腹探查时诊断为双侧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性癌绝大部分呈乳头状生长,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患者预后差。本例病人为卵巢癌晚期,腹腔广泛转移,患者服汤药与平消片10个月后,腹腔巨大肿瘤竞完全消失。

贾老治疗肿瘤,选用药物颇具特点。我们在他许多成功病例中,都不难发现贾老的配伍特点,即用虫药、草药、矿物药相结合抗癌。虫药选用全蝎、蜂房、蛇蜕;草药选用山豆根、山慈姑;矿物药选用瓦楞子、料姜石。而黄芪、党参、补骨脂则为扶正之品。

在临床上我们可依据贾老配伍原则,灵活选择其他抗肿瘤药物。笔者试组二方,供读者参考。

(1)僵蚕、全蝎、蜈蚣、天龙、白花蛇舌草、±茯苓、半枝莲、生牡蛎、生龙骨、生赭石。(可试用于脑瘤)

(2)千蟾皮、蜜虫、九香虫、虎杖、白英、石见穿、龟板、鳖甲、穿山甲、生牡蛎。(可试用于肝癌)

例2:杨××,女,50岁,住天津和平区。病史:患者于1975年2月开始自觉腹部胀疼,8月经天津×××医院检查,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10月7日音Ⅱ腹,探查发现子宫与膀胱之间有7xl0×5厘米肿物,右侧卵巢10 xl0×9厘米大小,取病理检查为“大网膜转移实体腺癌”,已无法切除,当时查白血球3700/立方毫米,不能化疗,遂于i975年l 1月7日,就诊天津孙秉严医生。

治疗:病人消瘦,面色苍白,小腹部肿块如拳头大,质坚硬,不活动。患者行动不便,大便数日不解。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细弦,10指寒型甲印。证属寒瘀毒结。治以温寒破瘀,驱毒攻下。方药:当归iO克,赤芍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三棱la克,莪术15克,穿山甲10克,桂枝15克,附予15克,干姜i5克,熟地30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枳壳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川军10克,元明粉15克(冲),水煎服。化毒片,每日5片。新丹,每日l付。1213液,日服100毫升。治疗1个半月后,腹部肿瘤明显缩小,饮食转佳,由日进100克增至400克,体重增至57公斤。后经×××医院复查肿瘤消失,随访8年未复发。

【按】卵巢癌5年生存率仅为30~40%,晚期仅为826。本例卵巢癌显然属晚期,未作手术,未作化疗,经孙医生治疗后,肿瘤消失,随访8年未复发。孙秉严医生治疗肿瘤有独特之处,常常攻补温通于一方,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经破滞;桂枝、附子、干姜温阳;槟榔、枳壳理气通络;黄芪,党参益气;熟地补肾养血;二丑、川军、元明粉通腑。全方具有温阳益气补肾,活血理气通下之功。此外,化毒片的主要成分为轻粉、雄黄、元明粉、毛慈姑、蜂房。新丹主要成分为蜈蚣、穿山甲、山慈姑、土茯苓、鹿角。1213液的主要成分为核桃树枝。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1

10.卵巢囊肿1例

肖x×,女,31岁,已婚,农民。病史:患者婚后曾生一男孩,嗣后8年未孕。自1950年夏一胎产后,发生月经愆期,初则腹部胀满,后则有硬块形成,曾先后到各地检查,诊为卵巢囊肿。1955年后腹部膨胀日增,形若抱瓮之状,起卧艰难,家人已备后事。

治疗:1957年10月5日邀请湖北丰明德老中医诊治。患者面容憔悴,毛发脱落,言语低微,赢瘦不堪,肌肤甲错,两目睹黑,昼夜腹痛,难以入睡,肘膝部均擦伤,脉细数,舌少苔,舌体瘦小,边有齿痕。触其腹大若产妇,坚硬如石,拒按,推之不移,青筋暴露,腹脐微凸,阴道如恶露样之物流出,淋漓不断。证属血瘀凝结。治以破血软坚,理气行滞。

方药: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30克(冲),水煎服,日服1剂。服药l剂,见阴道下有小量污秽之物,其气味奇臭,腹胀稍减,精神转佳,思食。原方再进l剂,服后阴道排出大量污秽之物,如败絮样。

三诊见其腹部较前松软,以“温经汤”,“香砂六君子汤”交替用10余剂后,阴道内仍排出少量秽物泡沫,饮食日益增加,肌肤渐转红润,后月经恢复正常而痊愈。于1962年又怀一胎,足月顺产一女。

【按】卵巢囊肿系由于内分泌、炎症和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卵泡不能发育成熟或过熟,不排卵,可继而发展成卵泡囊肿。如果封闭卵泡发生异常,或黄体在排卵后2周无退化,并进而持续生长,则同样可以形成卵泡膜囊肿及黄素化囊肿。

本例病人卵巢囊肿巨大,腹大若产妇,坚硬如石,青筋暴露,腹脐微凸,起卧艰难,家人已备后事。西医对这样病例的治疗只能靠手术,但手术的危险性极大。而丰老根据前人“大实有赢状”之理,采用先攻后补法。先以破血温F,理气行滞,方中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桂枝温通血脉;杏仁、橘皮行气宣肺;大黄通腑攻下;甘草调和诸药;醋、蜜二味相伍,一取酸收软坚,一取蜜润滋补,这样一收一润,促进了瘕块的消退。患者仅服2剂,阴道排出大量污秽之物,腹部转软,病人转危为安。丰老接着又根据古人“善治瘕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衰其大半而止”之理,用温经汤、香砂六君子汤扶正补虚,使邪去正安,最后病人不仅获得痊愈,而且几年后顺产一女。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1

11.子宫癌5例

例1:黄××,女,61岁。病史:病人绝经数年后见赤带下红,1973年1月上海中医学院病理教研组宫颈切片报告:子宫颈鳞型细胞癌工~Ⅱ级;宫颈刮片阳性。1973年3月杭州肿瘤医院宫颈切片报告:宫颈鳞癌Ⅱ级;阴道分泌物涂片找到癌细胞。

治疗:患者1973年3月1日就诊浙江中医学院何任教授。病人除赤带下红外,伴小腹作胀,倦怠乏力,脉象细数滑,舌红少苔。证属热毒内结,气滞血瘀,脾胃不固,血溢妄行,邪实正虚。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固肾,扶正祛邪。方药:猫人参60克,半枝莲l2克,构杞子12克,焦枣仁12克,白芷9克,白毛藤15克,银花15克,陈棕炭l5克,生熟地各15克,仙鹤草30克,黄连0.9克,水煎服。

服上药后下血止,带下减,腹胀也减,但时有反复,续方加减的药物有:紫草、莲房炭、炒阿胶、藕节、血余炭、醋炒牛角鳃、地榆炭、赤石脂、山萸肉、补骨脂、川断、侧柏叶、十灰丸等。病人服药数年,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至1983年7月存活10年4个月健在。

按:子宫颈癌起源子宫颈上皮组织,鳞状上皮细胞癌约占90~95%,腺癌仅占5~10%。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55~65岁为最高发病年龄组。除宫颈腺癌可见于处女外,宫颈鳞癌几乎皆发生于已婚妇女。男性包皮积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成为致癌物质。因此性生活过早、过频和多育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性交传染的疱疹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本例病人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拒作手术,求服中药治疗获愈。何教授治疗本例病人,主要用药为三部分:一为扶正,针对子宫在中医中归属肾,故始终注意应用补肾的中药,如枸杞子、生熟地、山萸肉、补骨脂等。二为祛邪,如猫人参、半枝莲、自毛藤均为清热解毒抗癌之品。三为止血,何教授在治疗中,选用了大量的止血药物,如紫草、仙鹤草、地榆、赤石脂、炒阿胶、莲房炭、血余炭、陈棕炭、藕节、十灰丸等;这些药物不仅对缓解病人主要症状出血具有效果,而且其收敛作用也能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萎缩。

例2;刘××,女,53岁。病史:患者绝经10年后白带增多,色黄有味。妇科检查示:宫颈结节,宫房增厚,左侧弹性差,未过中线。1975年7月北京×医院宫颈细胞学涂片报告:恶性裸核。病理诊断:鳞状上皮癌。临床诊断:宫颈癌Ⅱ期结节型。

治疗:病人于1975年10月就诊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妇科妇瘤组孟磊、江希萍、蔡玉华医生。患者黄带增多,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证属热毒下注胞宫,发为黄带,积聚成癌。立催脱癌肿,祛腐生肌,清热解毒之法。治疗采用宫颈管及瘤体插钉法,即向宫颈管内或瘤体上直接插入“催脱钉,),每次1~3枚,一般3~5天上药1次,连续上药3~4次。

催脱钉:山慈姑18克,枯矾18克,砒霜9克,麝香0.9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液米粉,用水调匀,制成“丁”字形或圆钉形的栓剂,每枚药钉长约1~1.5厘米,直径为0.2厘米,晾干备用,有凝固、坏死及脱落癌组织作用。

待瘤组织凝固坏死,自行脱落后,改用玉红膏,每日1次,以促进新生上皮增生。

玉红膏:当归身60克,白芷90克,紫草9克,甘草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油膏。

如宫颈癌合并局部感染时,可先用新11号粉,待感染控制后再用催脱钉。

新11号粉:漳丹15克,儿茶15克,雄黄15克,蛤粉30克,乳香9克,没药3克,冰片1.8克,硼砂0.9克,将上药制成粉剂备用,有清热解毒作用,

患者于1975年10月住院治疗,局部上催脱钉10次,治疗5个月,细胞学检查连续3次阴性;病理学检查阴性;妇科检查:宫颈光滑,结节消失。1976年3月痊愈出院。1981年3月复查,阴道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病理学检查,富颈为正常鳞状上皮。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富颈癌病人完全依靠中医外治法获得治愈。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妇科在1975~1981年,无选择地单独使用催脱钉,治疗早、中期宫颈癌共11例,都取得了临床治愈的效果,并经过多年随访观察,无l例复发。

催脱钉为砒制剂,但由于含量少,用量小,故其毒性小,副作用不大。催脱钉中所含山慈姑,共有效抗癌成分为秋水仙硷。砒霜有大毒,二者肯定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枯矾有燥湿止痒收敛之效。麝香有活血散结,消肿止痛抗癌的作用,自古被医家用来治疗积聚瘢瘕。而玉红膏具有祛腐生肌的作用。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经催脱钉治疗后,能使宫颈癌组织转为正常组织,开始由鳞状上皮癌转变为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然后再转变为正常的鳞状上皮。同时在阴道细胞学及宫颈活检切片中发现有自细胞浸润,并出现大量的吞噬细胞及退化的癌细胞。这也就是说中医外治药催脱钉和玉红膏,其治癌机理,不仅仅是细胞毒作用,同时可使癌细胞逆转,并有促进人体局部抗癌的免疫作用。

例3:肖××,女,60岁。病史;患者1975年10月阴道不规则出血近半年,经某医院确诊为富颈癌Ⅲ期,行放疗一个疗程后,妇裣:阴道壁稍粘连,左前壁粘膜充血,宫旁左侧增厚呈片状,无弹性,富旁右侧呈纤维状,弹性好,未见结节。1976年5月,阴道再次出血i经复查,发现子宫旁有2~3个硬结,接触出血,诊断为宫颈癌复发。1977年G月在某医院摄胸片示:右上纵膈及肺门处见结节状阴影,考虑肺内转移灶。行右锁骨上肿块活体检查,发现大量恶性细胞,遂诊为宫颈癌肺内转移,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治疗:病人197G年1月5日就诊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许菊秀主治医师。病人初诊时,小腹胀痛,阴道出血量多,精神不振,少气懒言,纳呆,面色不华,脉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证属邪毒内结,气血两虚。治以解毒散结,补气养血,佐以宣肺祛痰之法。

方药:白花蛇舌草30克,山慈姑15克,蚤休15克,龙葵30克,莪术12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l5克,云苓15克,枣仁12克,木香6克,桂圆肉15克,二地各12克,煎服,每日1剂。

外洗方:蛇床子30克,苦参15克,地肤子l5克,半枝莲30克,二花藤30克,黄柏l2克,苍术l2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剂。

服药3个月后患者精神好转,阴道已不出血,小腹痛消失,可做一般家务。患者以为病愈,自行停药,半年后因咳嗽发热,痰中带血,胸痛,体检中发现转移灶。来诊时,患者咳嗽气喘,口干喜饮,大便干燥,面色不华,右锁骨上有乒乓球大胂块,溃破,分泌物多,舌苔薄黄,脉细数。拟用清热解毒,兼益气宣肺法治疗。

方药:半枝莲30克,公英30克,地Tis克,山慈姑j 5。克,花粉15克,桔梗12克,杏仁12克,陈皮12克,全瓜蒌30克,薤白12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甘草10克。服药半年,咳嗽气喘好转,但锁骨上淋巴结仍溃烂有分泌物,疼痛难忍。守上方加升麻,蚤休各15克,白术增至30克。又服上方1年,患者精神好转,食纳正常,锁骨上淋巴结溃烂面已缩小为黄豆大。1979年4月作X线复查,胸片报告:两肺纹理增粗,未见到明显转移灶。宫颈刮片检查报,告:只见细胞核增大,无复发现象。1982年元月走访患者,一般情况好,能做家务事。

按:本例宫颈癌病人在行放射治疗后复发,在接受中药治疗3个月后,诸症消失,病灶得到控制。病人误以为治愈,自行停药,使病情再度恶化,出现了癌症在肺、锁骨上淋巴结广泛转移。病人再度服用中药后,使病情逐渐得到控制。这次病人服药1年半,.肿瘤虽未完全消失,但已处于不活跃状态。随查几年并无复发迹象。

癌症有时偶可出现“自愈,)现象,因此有的肿瘤病人经中医治愈后,匿医常常抱着怀疑的态度,以“自愈”现象作解释。本例病人的治疗结果,却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中药的怍用。西医放疗后肿瘤复发,经中药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停药后又出现广泛转移,最后又通过中药治疗,控制病灶,使患者长期生存.

许医生用药上并无惊人之处,而是辨证施治,扶正祛邪。方用白花蛇舌草、山慈姑、蚤休、龙葵、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蛇床子、苦参、地肤子、二花藤、黄柏、苍术、公英、地丁清热燥湿;黄芪、白术、云苓健牌益气;莪术活血;木香理气;枣仁、桂圆、二地养心补肝;瓜篓、桔梗、杏仁化痰散结。这些药只是常量使用,病人在长期坚持服药后,肿瘤确实被控制住了。

例4:田××,女,40岁,工人。病史:病人于3个月前常有腰痛胃胀,月经不规则,白带增多,近1月阴道不规则流血及接触出血。1969年l1月,妇科检查及阴道涂片,病理报告为子宫颈原位癌。因过敏体质不能手术,1969年12月5日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中医。妇科检查,见宫颈菜花状新生物,大有0.5×11厘米,弹性尚好,盆壁无浸润,光滑活动,略现轻度糜烂。诊断:子宫颈原位癌。

治疗:病人面色红润,舌质红,苔薄白,口淡无味,脉细数无力。治以急泻存阴,佐以扶脾益肾,使以清热消臃。

方药:沙参30克,丹参15克,土茯苓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车前子12克,石燕子9克,龙胆草6克,大黄6克,云故纸12克,凤眼草12克,紫草根30克,炒龙衣3克,薏苡仁15克,生山药15克,刘寄奴15克,壬不留行子15克,川黄连3克,水煎服。

神农丸8~12粒,每晚1次。5个月总量1400粒.外用药方:乳香9克,没药9克,松香9克,麝香0。6克,牛黄0.6克,雄黄6克,珍珠粉0.6克,枯矾9克,血竭6克,硼砂6克,青黛6克,煅象皮3克,漳丹3克,川黄连3克,煅龙骨9克,煅牡蛎9克,冰片0.3克,孩儿茶3克,共研细末,羊毛脂适量为硬膏栓剂,制成丁字形,每枚重3克。外用放阴道内,附着子宫颈口,每周换药3次。

用药前0.02%高锰酸钾液坐浴,洗净阴道再填栓剂。

病人服药半月后症状减轻.阴道分泌物减少,2个月后腰髋酸痛基本消失。1970年4月妇科检查,见宫颈光滑,未见分泌物,涂片送检,病理报告:无肿瘤细胞发现。停药出院观察,随访至1983年健在。

按:本例病人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原位癌。史老以中医理论分析其病机认为,督任二脉先病,而致带脉虚弱。跌闪挫气是其发病诱因,房事放纵及饮酒过量,都能耗伤阴液。如兼思虑伤牌,暴怒伤肝,致使脾气之虚,肝气之都,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则病已成。史老认为,救焚应迅速扑熄,否则复燃更猛,故用黄连、龙胆草、凤眼草、土茯苓配伍大黄,这些苦寒之晶可迅除大热,又得茯苓、车前子、白术、薏苡仁、山药健脾利湿,使湿与热俱无停留之地,再以沙参养阴,则火退水进,热除阴生。方中逐有丹参、王不留行子、刘寄奴活血化瘀,辅以清热利湿之药,可达臃肿渐消之效。

神农丸主要成分为制马钱子,具有抗癌止痛的功效。本例取效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外用药,其中乳香、没药、血竭活血化瘀止痛;麝香、冰片行气止痛散结;牛黄、黄连、青黛、硼砂、珍珠粉清热;雄黄解毒;松香、枯矾、孩儿茶、煅象皮、煅龙骨、煅牡蛎收敛燥湿止血。本例外用药方中,未用剧毒药,而是用活血、清热、收敛三类药组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临床证明,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比单一治疗效果好。

例5:韩××,女,45岁。病史:病人停经4年,1周前发现小腹下坠,憋胀疼痛,里急后重,至固无便?形容焦枯,西色黧黑,阴道无分

泌物,大便干,小便黄赤,精神萎靡,食欲不佳,舌红苔薄黄,脉沉伏而数,妇科诊断为子宫颈癌Ⅲ期.菜花样型。治疗:病人于1971年7月15日就诊山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邢子亨医生。

处方:归尾24克,赤芍12克,苍术12克,土茯苓60克,贯众l2克,银花15克,槐花12克,木香12克,乳香lO克,没药lO克,生槟梅12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车前子12克,甘草9克,全蝎6克,大蜈蚣2条,水煎服。患者上方连服10余剂,诸证减,上方加滑石12克,槐花12克,生卷柏12克。病人续服4月余,获得痊愈,身体复原,10余年后随访,身体健壮。

按:中医认为,子宫颈癌是由于脏腑虚弱,风寒侵袭五脏经络,血塞积结胞门,或忧虑悲伤等内因,与外邪湿热相合,聚结于冲任胞宫,积久成毒,腐蚀组织,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驱邪。方中重用±茯苓清热利湿;辅以贯众、银花、槐花清热解毒;苍术、卷柏、苡仁、滑石、车前子祛湿利水;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蜈蚣、全蝎以毒抗毒;青木香、槟榔行气开郁。

在中医看来,肿瘤患者的局部肿物,是由瘀血、积滞、痰饮、热毒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聚结而成。本例针对肿瘤的瘀,痰、滞、热、毒等致病因素,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理气消积于一方,药到病除,患者在服药4个月后,癌瘤终于消除。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2

子宫绒毛膜上皮癌1例

例:阎秀华,女,32岁,已婚,农民。病史:患者阴道流血6月余。1971年2月月经来潮时量多,此后淋漓不断,始终不止,有6个月之久。血色紫暗,时见小黑血块,血量每逢经期或过劳时增多。1971年10月16日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诊断;子宫绒毛膜上皮癌。

治疗:病人就诊湖北中医学院任国顺主治医师。来诊时,病人小腹胀疼拒按,头昏神疲,眠食及二便尚调。舌质淡红,有瘀点,脉弦细而涩。证属肝脾不调,气血瘀滞,冲任失固,乃致久漏。治以先化瘀散结,养血调经,再补养气血,调理冲任,益阴止血。

方药:丹参15克,当归15克,益母草15克,生地炭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川芎8克,赤芍8克,茜草10克,丹皮10克,玄胡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8克,水煎服。服上药3个月后,阴道流血已止,余症缓解。患者因农忙劳累过度,又致阴道大量出血,当场休克于地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牙关紧闭,血压下降,双脉沉微,经西药输液、强心、止血,及中药参附汤煎水频频送下,方才苏醒。

患者于10月16日晚阴道流出两肉块,呈椭圆形,如乒乓球大小,经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绒癌”。患者自肉块从阴道溢出后,症状逐渐好转,阴道血止,但仍有少量血样分泌物,色淡无块,神疲力乏,心慌气短,面色萎黄,口渴欲饮,舌淡无苔,脉沉细。证属流血过多,气血两亏,拟补气血,调冲任,益阴止血。

方药:黄芪30克,高丽参15克(另炖),鹿角胶15克(烊冲),当归身15克,黄精15克,水煎服。服药10剂,血止,精神转佳,但仍心慌、气短、多梦,改用十全大补汤补气血,扶正气,以善其后。病人住院3月余,经行如常,痊愈出院。患者于1973年生一男孩。至1987年11月,随访16年,未复发,身体健康。

按: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致病人迅速死亡。绒癌约40~50%继发于葡萄胎之后,30%继发于流产之后,20~30%继发于足月产之后,绝大部分与妊娠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佳。自采用化疗后,其死亡率由90%下降至20%左右,但临床治愈者,仍有复发可能。

任医生治疗本例病人,并未模仿西医化疗,采用大量清热解毒草药或虫类药以毒攻毒,而是用传统中药辨证施治,先从血治,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养血活血,凉血止血。其中四物汤已修改为生地炭、当归、川芎、赤芍,具有养血活血,止血调血的功能;丹参、益母草、五灵脂、蒲黄、玄胡、茜草、丹皮均走血分,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昆布、海藻软坚散结。由于病人在中医治疗时并未确诊为绒癌,任医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活血化瘀,益血调经,同样使病情得到控制,最后使肿瘤排出体外。以后任医生又通过大补气血,扶正善后。其治疗机理肯定不是细胞毒作用,而是通过调节和补益奏效,病人第二年生子,随访16年未复发,疗效确实,其机理值得现代医学进一步研究探讨,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2

子宫肌瘤2例

例1:黄××,女,28岁。病史:患者半年来左下腹痛,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流血。近日左下腹剧痛如针刺,漏下较多,血色黑褐,夹有瘀块,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小便频数。某医院妇科检查:-1阴正常,阴道内残留少量黑褐色血性分泌物,子宫如4个月妊娠大小,子宫探针探测宫腔,子宫腔变浅,有包块向宫内突出,有囊性感,宫体稍偏右侧。诊断为“子宫肌瘤(多囊性)”。用丙酸睾丸素及云南白药治疗,效果不佳。1972年9月24日就诊湖南言庚孚老中医。

治疗:患者左下腹扪及一鸭蛋大包块,质硬,压痛,推之不移。舌质淡紫,苔薄白,脉象沉弦。证属瘀滞胞宫,结而为患。洽以活血化瘀,消瘕散结。方药:桂枝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桃 仁l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lO克:患者服药l周后,流血澌止,再行妇科检查,肿块已小,腰痛亦消失,月经恢复正常。1974年5月追访,自停药后病未复发。

按: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子宫平滑肌的良性肌瘤,中年妇女多发,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一般认为长期大量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尤其在只有雌激素作用而无孕酮作用时更易发生。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和继发贫血。本病在中医称为石瘕、肠覃,属崩漏范畴,是由寒客胞宫,气血瘀积,痰湿凝滞,肝不藏血,冲任失调所致。治疗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主。

桂枝茯苓丸为中医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成药,源出于《金匮》,用之甚效。方中桂枝温通经脉,配桃仁、丹皮行血通瘀;芍药和血舒筋,缓急止痛;茯苓健脾补中,渗湿下行;诸药炼蜜为丸,药力和缓,使瘀化病除而不伤正。

例2:贺××,女,40岁,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职员。病史:患者月经不调,经量过多已12年,挟有血块,每次月经量特多,顺腿流下,全身不适。1976年3月3日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检查示:宫体平位,约鸭蛋大,质硬,活动尚好,左侧卵巢可触及,无疼痛。诊断:子宫肌瘤。遂就诊武汉市关山医院桂晓云副主任医师。

治疗:1976年4月30日初诊,患者此次月经来潮,量多如崩,色鲜红,头晕心悸,夜寐不宁,咽干津少。舌质红,苔黄腻,脉象细数。证属冲任不调,血热妄行,发为血崩,久成瘕瘕。治以清热凉血,调理冲任,固崩止漏,佐以益气养血消瘕之法。

方药以清经汤加减:生地24克,地骨皮15克、沙参15克,龟板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麦冬15克,栀子12克,丹皮9克,黄芩炭9克,石斛9克,酸枣仁9克,白芍12克,阿胶12克(烊化),水煎服。服上方5剂,经量减少,5天即净。此后间断服药3月,加减药物有:党参、黄芪、枸杞、红枣、当归、远志、知母、菊花、白茅根、紫草、女贞子、旱莲草等。治后3月,临床症状消失,月经转正常,崩漏全除,妇科检查示:子宫肌瘤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按】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皆由气滞血瘀、痰湿凝聚而成。在治疗上,临床多以破血、消坚、温通、行滞为治。张仲景有桂枝茯苓丸治宿有瘕病妊娠漏红不止者,为瘕不去故也,当下其瘕;有大黄蜜丸治五劳,腹满,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又有抵当汤治小腹硬满,内有蓄血。《沈氏尊生书》有治血瘕方(五灵脂、大黄、甘草梢、桃仁、生地、牛膝、肉桂、玄胡、当归、三棱、莪术、赤芍、、川芎、琥珀、乳香、没药);《大全良方》有治食瘕方(乌药、莪术、桂心、当归、桃仁、青皮、木香)。《本事方》师桃仁承气汤方意,有治瘕桃仁煎(桃仁、虻虫、大黄、朴硝)。以上诸方多为峻攻之剂,临床应用需辨其确为瘀血凝蓄乏证而体强者,方可用之。据桂医生个人临床经验,要避攻伐而用清热凉血法,方用傅氏清经汤加减化裁,以调经为主,使其经血调畅,月事以时下,则血定安,崩漏止,瘕瘕散,疗效甚为满意。桂医生认为,治妇科病之要莫过于调经。

无论何因使妇人冲任损伤,发为经病,致气血逆乱,瘀滞自生,百病为之使。调经则能使冲任安和,气血条达,荣卫流通,则崩漏得治,瘕瘕自消矣。其治疗原则为: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先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

清经汤源于《傅青主女科》,药物组成为丹皮9克,地骨皮l5克,白芍io克,熟地黄6克,青蒿6克,茯苓3克!黄柏1*5克,(按l6两制计——编者注)治月经先期,肾中水火两旺者,桂医生用清经汤治疗崩漏、瘤瘕,将生地易熟地,去馀茯苓,认为生地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是治血证之要药;在出血不止阶段,应以止血为先,而茯苓为渗利之品,故去除不用。桂氏在治疗中,抓住热迫血溢之主证,滋阴凉血,清热调经。所用龟板为益阴滋血要药,牡蛎有软坚化痰破积之功。目的在于清热凉血之中寓以消法,从而使月经趋于正常,使肌瘤停止发展,达到缩小甚至消失之目的,虽不治瘤而瘤自愈。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2

膀胱癌5例

例1:王子安,男,65岁,农民。病史。病人于1973年6月出现尿不禁与尿道痛,未经检查,至1977年6月又见尿中带血,用青霉素治疗不效。遂在沈阳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次膀胱镜及3次病理组织医学检查均诊断:移行上皮癌。患者拒绝手术。

治疗:患者于1978年6月1日就诊辽宁中医学院附翟丢院中医内科孙宜麟主任。病人尿中带血,尿道灼痛.泵色黄。舌质赤、白苔,脉象沉细略数。证属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畅,灼伤血络,乃致尿血。治以清热利湿,佐以止血之法。

方药:墨旱莲50克,石苇50克,生薏米50克,瞿麦40克,扁蓄40克,女贞子25克,血余炭20克,坤草30克,水煎服。

马齿苋注射液,2毫升/支,每次肌肉注射2支,每日1次。

患者服药1月有余,尿血及尿道痛减轻。续服上药,增服蟾皮豆油煎,每天服2次,每次lO毫升。

蟾皮豆油煎:蟾蜍皮2个,豆油IOO克,将蟾皮放在豆油内,慢火煎沸稍许,取油。

患者服药4个月后,尿已不带血,尿道亦不痛,惟劳累时尚有尿道不适感,停服汤药,继用马齿苋注射液及蟾皮豆油煎。

1979年3月27日诊时,诸症消失。1981年2月27日随访,病人已停药半年,身体健康。

【按】近年膀胱癌患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4:1,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上。膀胱癌起源于粘膜,以单发为主,多发仅占16~17%。病理上移行上皮细胞癌占90%以上,鳞状细胞癌约占3%,腺癌罕见。膀胱上皮肿瘤多发于染料工人,实验证明,乙一苯胺、联苯胺、全胺、品红等,均为膀胱的化学致癌物质。日常生活中接触染料、橡胶塑料制品、油漆、洗涤剂等可能是致癌原因之一,糖精和吸烟也是需考虑的致癌原因。

西医治疗膀胱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在手术前后采用化疗或放疗,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复发率。本例病人未作手术,经孙主任中医治疗两年余,使病人获得临床治愈。

本例病人主要症状为尿中带血,尿道灼痛,这是因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络,气化不利所致。孙老采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法。用药不多且量大,方中石苇、瞿麦、扁蓄、生薏米清热利湿,女贞子、旱莲草为二至丸滋阴凉血,坤草话血,血余炭止血,二药为伍,是为了止血不留瘀,体现了中医传统的止血之法,在止血药中加上适量活血药,反有增加止血之效。马齿苋注射液肌注,蟾皮豆油煎内服,可加强清利湿热、解毒抗癌之力,使病人获得显著效果。

例2:周维岳,男,58岁,油棉厂厂长。病史:患者于1980年1月22日突然小便终末溺血如注,尿毕头晕目眩,心悸不宁,继之尿频不爽,每日排尿15次左右,色如浓茶,小腹正中坠胀,耻骨部酸楚不适。1980年1月26日山东省惠民地区人民医院x线膀胱造影示:膀胱癌。因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太弱,不能胜任手术,劝其中药治疗。

治疗:病人于1980年2月2日就诊山东省惠民地区人民医院郑长松主任:患者形赢肌削,面色晦黯,呼吸气短,1年来经常腰痛,溺血前时常觉小腹部内火燔燎。患者夙有吸烟嗜好,素日纳谷欠佳,罹咳嗽咯痰,胸脘满闷,病势逐年加重20年之久。病人口唇黑褐,舌质暗红,苔黄中剥,脉弦稍数。证属金不生水,毒热内结。治以清金泄热,解毒化瘀。

方药:薏苡仁60克,白茅根60克,夏枯草30费,昆布30克,生牡蛎30克,瓜萎30克,半枝莲30克,沙参30克,土茯苓30克,元参30克,清半夏12克,川贝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每剂水煎两遍,共取1000毫升,分4次温服,每日服2次。

。,服药1月有余,溺行已如常时,腰疼亦去十五,纳谷日渐馨香,小腹坠胀痊瘳。上方去元参、半夏、川贝、青皮、陈皮、加蒲公英60克,丹参30克,海藻30克,鱼腥草30克,紫苑15克,天花粉15克,煎服法同前。

病人服药1个月后,腰痛尽止,食纳日增,耻骨部酸楚消失,咳嗽咯痰及胸脘满闷亦明显减轻,体力逐渐恢复,病势日有好转。上方共研极细末,加蜂蜜适量为膏,蒸熟后日服3次,每次1汤匙约9克。服药约半年后,1症状消失,1983年11月随访,病人健在,获临床治愈。

按:本例膀胱癌患者因年龄较大,体质太弱,不能承受手术,经服中药获得临床治愈。

本例病人有两组症状,一是膀胱症状:小便不利,尿血,小腹坠胀,二是肺部症状:呼吸气短,胸脘满闷,咳嗽咯痰。在西医看来,这两组症状似无关联,但在中医看来,二者有密切关系,因为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两方面的生理作用,才能促使全身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肺在机体水液代谢和输布中起着通调永道的重要作用。在中医看来,本倒病人肺气闭塞,是造成膀胱水道不通的重要原因。故郑老认为,是金不生水,热毒清利湿热、解毒抗癌之力,使病人获得显著效果。

例3:谢××,男,42岁,职员。病史:患者因反复出现无痛性血尿,于1976年2月至某医院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当即住院进行手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于1977年1月又出现少量尿血,并伴有轻度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至医院复查发现尿道口上方有一颗米粒样大小肿块,诊断为癌肿复发转移。

治疗:病人遂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诊治时苔薄微腻,脉弦,治以清热利湿,佐以消肿。

方药:萆薛12克,土茯苓24克,生、炒苡仁各24克,汉防己12克,蒲公英24克,夏枯草12克,白花蛇舌草24克,龙葵24克,蜀羊泉24克,天龙3条,海金沙12克,琥珀2克,水煎服。

小金片,每日3次,每次3片。

牛黄醒消丸,每日2次,每次1.5克。

服药后尿频、尿痛、尿急均有好转,惟胃纳不佳,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苔薄腻,脉弦。治以益气健脾,佐以消肿。

上方加炒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24克,生黄芪24克,焦楂、焦曲各12克,通关滋肾丸12克(分吞),余药同上。

按上方连服4个多月,膀胱镜检查,尿道口上方肿块消失,膀胱容量正常,粘膜较前几次清晰,未见新生物。

按:本例膀胱癌病人手术后复发,求治钱医生,经中医治疗,使肿瘤消失。钱老认为本例病人是因尿道口出现复发性肿块,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主证为热。故以清热为主,方中萆解、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龙葵、蜀羊泉、天龙、夏枯草清热利湿,解毒抗癌;汉防己、海金沙、琥珀化湿通结;配用牛黄醒消丸、小金片消其肿块,使病情初步得到控制。

但病人经过一段清热祛邪攻癌的治疗后,出现了正气虚弱、胃纳不佳的症侯,故钱老增加了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焦楂、焦曲以益气健脾,醒胃助食。中医历来重视脾胃,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在历史上有重视治疗脾胃的补土派。其代表人物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创立了脾胃学说,指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V的论点,主张在临床用药时,须处处颐及脾胃,免伤正气。钱老在治疗本例病人时,显然吸取了李东垣的思想,在众多消热解毒,抗癌攻邪的药中,增加了缝脾益胃之品,祛邪不伤正,清热不伤胃,病人得以长时间承受苦寒之品,最后终于使复发的肿瘤消失。

例4:陈××,女,63岁,农民。病史:病人于1967年3月出现血尿及血块,每次尿出血块时小腹及腰痛甚。同年5月经天津某医院膀胱镜检查诊为“乳头状癌”,见膀胱颈部有较大肿瘤2个,小的无法数清。医院建议手术切除,患者拒绝。

治疗:病人于1967年5月16日就诊天津孙秉严大夫,但见面色白中透黄,身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指有较大甲印。证属湿热郁滞毒结。治以清热利湿驱毒,

方药:当归10克,生地15克,知母15克,黄柏10克,斑蝥4个,滑石15克,蝉衣10克,半枝莲15克,海金沙10克.苦丁茶15克,木通30克,牛膝10克,陈皮10克,半夏15克,水煎服。新丹,日服2付。化毒片,日服5片。

服药至1968年4月16日,一切症状均减,医院复查示:2个较大肿瘤未发展,小肿瘤全部消失。继续服药至1969年6月28日,该医院再次复查,尿道通畅,膀胱颈部及整个膀胱均正常。经随访,已15年未复发。

按:孙秉严大夫在中医肿瘤界属攻派,用药峻猛。相比之下,本例病人用药应当说是较为平和的1例。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知母、黄柏、半枝莲、苦丁茶清热利湿;滑石、海金沙、木通疏通水道;牛膝、蝉衣通利气血。所用斑蝥性味平、寒、有剧毒,是一般医生不敢用的药,常用量仅务0.03克,孙大夫在这里每付药用到4个!显然超过了常量。

斑蝥具有攻毒蚀疮,破血散结,化瘀抗癌的功效。无论是动物实验和临床报告,都证实斑蝥具有明显抗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肝癌、食道癌、胃癌等,尤常用于治疗肝癌。但斑蝥有剧毒,内服剂量稍大,往往差引起腰际酸痛、尿血,个别患者在服用期间可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为减轻其毒性和副作用,可多饮绿茶,或服用绿豆,或用柔肝、理气、健脾和胃、利水通淋之品对症治疗:

民间有斑蝥与鸡蛋同煮,肿瘤病人吃鸡蛋抗癌的疗法。一般是将鸡蛋开一小口,放入斑蝥1~3个,烧熟后,去斑蝥,吃鸡蛋:这样斑蝥虽毒,但与鸡蛋同煮,病人吃鸡蛋,不吃斑蝥,就不会中毒。根据民间食药肿瘤专家金有景的临床经验,斑蝥煮蛋时,不要去头、足、翅,斑蝥的剂量要逐步增加,最大剂量可加到每天lO个斑蝥(分装两个鸡蛋)。

北京第四制药厂高级工程师王广生研制的去甲斑蝥素,不仅提高了抗肿痛效应,而且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据全国6省市医疗单位的临床统计表明:用去甲斑蝥素治疗原发性肝癌244例,有效率可达58.6%,超过目前国内外其他常用治疗肝癌的药物。去甲斑蝥素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白。细胞具有升高的作用,该药有片和注射剂两种剂型。

例5:金××,男,64岁。病史:病人1960年4月因全程血尿,经宁夏某医院肾盂造影,诊为肾盂癌,建议作肾切除,患者未同意,即给一般对症处理。到1972年病情加重,进行膀胱镜检查,发现有片状浸润型肿瘤,并从尿中找到癌细胞,又去上海某医院诊为膀胱癌,建议手术,病人仍未同意,而服清热解毒中草药150余付,症状有所好转。经膀胱镜检查及肛诊,仍见膀胱颈部及三角底部水肿.间嵴肥厚,有前列腺肥大结石。

治疗:患者予1976年10月l1日就诊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附属医院中医科李岩主任。证见排尿困难,须弯腰成90

度,加强腹压方能排出,小便涩滞,腹痛难忍,夜间更重,影响睡眠,口千舌燥?脉弦舌红。证属下焦瘀热,灼伤津液,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治以降火滋阴,化瘀止痛。

方药:降火丸,成分为苦参、山豆根、夏枯草、大黄、龙葵、青黛、干蟾皮、蜂房、半枝莲、野菊花、生甘草。

犀黄丸,成分为牛黄、麝香、乳香、没药。

蟾蜍酒,活蟾蜍5只,黄酒500克,共蒸l小时,去蜍取酒,珍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

化瘀通淋汤,成分为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土鳖虫、泽兰、龙葵、金银花、女贞子、桑寄生、刺猬皮。

患者服药两个月,小便较前通畅,腹痛减轻,偶见血尿,尿常规化验阴性,未见癌细胞。同年12月11日请泌尿科会诊检查,前列腺较大,无结节,无砂石感,诊为前列腺良性肥大合并结石,病人带药回原地观察。以后随访及复查,未见复发征象。病人经常工作,已17年。

按:本例病人先是诊断为肾盂癌,后又诊断为膀胱癌,合并前列腺肥大及结石。病人两次拒绝手术,而是坚持服用中药与肿瘤对抗,长期存活17年之久。李岩医生认为,肿瘤病人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己多属中娩期。晚期肿瘤病人的特点:除肿瘤本身广泛扩散外,还有合并症、继发症、后遗症存在,这些都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比如多数45岁以上的肿瘤患者,常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气管炎、肝炎、糖尿病、内分泌紊乱、神经官能症等。又因肿瘤采取手术、放疗、化疗后,有的引起局部溃疡、发热、出血、消瘦、贫血、精神创伤、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对于晚期癌症病人不能放弃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合并症、后遗症,用中医治疗时要注意抓住主证。

本例病人的主证为下焦瘀热,阴虚火旺。故用苦参、山豆根、夏枯草、大黄、龙葵、青黛、半枝莲、野菊花、牛黄、金银花清热解毒;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及虫类药干蟾皮、蜂房、麝香、蟾蜍、土鳖虫、刺猬皮活血化瘀以抗癌;女贞子、桑寄生滋阴以助降火。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2

睾丸肿瘤1例

例:桑××,男,40岁,农民。病史:病人于25年前,因用力过度致右下腹疼痛,右睾丸隐痛肿大,质软.渐变硬。此后,右睾丸疼痛每2、3年复发1次,痛后增大,服药即愈。1981年9月,右睾丸疼痛复发,不断加剧,进行性长大,质地坚硬,难以忍受。1981年10月5日灌县人民医院右睾丸切除示:阴囊内面有6x8厘米大小包块,呈菜花状凸凹不平,质地坚硬,周围粘连,内有淡红黄色液体约100毫升。四川医学院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35次,至1982年5月,患者因农忙过累,自觉病情加重。经四川人民医院X线胸片示:上纵膈影呈弧形,向两侧加宽,致密,周界光滑,以右上纵隔显示致密长条状影为著。意见:右睾丸精原细胞瘤纵隔转移。

治疗:病人于1982年5月就诊四川省灌县卫生进修学校宋道儒中医。患者颜面黄瘦,倦怠乏力,咳嗽心悸,咳而气紧,头面颈项肿盛,四肢肿胀,按之没指,舌苔黄微腻,脉数无力。证属痰热郁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水气不行,凝结成瘕。治以宣散和营,清热消痰,益气健脾,渗湿利水,攻坚散结之法。

方药:麻黄9克,杏仁12克,生石膏24克,甘草3克,黄芪24克,汉防己24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桂皮10克,白芍12克,全瓜蒌15克,夏枯草30克,水煎服。病人上方服70余剂,头面、颈项、四肢肿胀全消,余证均有好转,续服下方:

党参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荔枝核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半夏12克,青皮12克,橘核52克,陈皮10克,夏枯草30克,甘草3克,水煎服。病人服40余剂后,症状解除,病灶消失,体力恢复。

按:睾丸肿瘤多来源于生殖细胞,常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隐睾者发病率较高,与遗传、感染、外伤也有一定关系。精原细胞瘤在睾丸生殖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多发生予萎缩或未降的睾丸。病理组织学可分为典型、未分化型及精细胞型。典型的精原细胞瘤对放疗及化疗敏感,预后良好。发生远处播散的大多为未分化精原细胞瘤。

本例病人经手术、放疗后,未能控制病灶,结果发生纵膈转移。宋医生治疗该病人,并未模仿西医,选用目前公认的抗癌草药,而完全是沿用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竞使转移肿瘤灶消失。宋氏拟方实际上是用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温阳利水,再加夏枯草、瓜萎宽胸化痰、软坚散结,使肺部转移病灶消退。以后又用六君子汤健脾和胃,三棱、莪术、青皮、夏枯草、橘核、荔枝核活血化瘀、理气消滞、软坚散结。全方扶正破积,不仅控制转移病灶,最后达到瘤消病愈。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3

甲状腺癌2例

例1:张××,女,65岁,市民。病史:患者于1962年秋喉咙发紧,舌根后缩,常有眩晕,头痛,有时心慌,继之摸到喉头左侧有柿饼大小肿物,逐渐增大。1个月后,右侧相继肿起,20天即表现咽食不畅.呼吸迫促,曾去某医院作基础代谢、碘131试验及同位素放射性扫描,均为双侧甲状腺癌。体查:双侧甲状腺肿大,坚硬如石,大小各为8 xl0厘米,不活动,已固定,周围高低不平,声音嘶哑。胸部X线拍片,见纵膈加宽,肺部清晰。诊断:双侧甲状腺癌侵及纵膈,喉返神经麻痹。

治疗:病人不适手术,1962年12月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大夫。证属脾经肺络受累,由于焦虑忧悲,郁结日久侵及经络。治以通经络,开脾郁,宣肺理气。方药:青皮9克,陈皮9克,莪术9克,枳壳9克,枳实9克,黄药子9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夏枯草15克,三棱15克,金银花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隔日l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病人服药3个月,肿瘤迅速缩小,服药半年消尽,共眼药90剂。随访至1973年1月未见复发。

【按】甲状腺癌占甲状腺肿瘤的5~lO%,女性较多。7~20岁和40---45岁为两个发病高峰。病理上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4型。下列情况应予高度重视:非流行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成年男性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率为5~35%。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约lO~28%为癌。

本例甲状腺癌患者已属晚期,由于癌肿侵犯纵膈、喉返神经,病人失去手术机会,但靠服中药获得治愈。方中重用理气活血化瘀之品,青皮、陈皮、枳壳、枳实理气开郁;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海藻、昆布、夏枯草活络消痰核;金银花清热解毒;黄药子消肿破积、解肝肺毒瘀,并有显著抗癌作用。

黄药子浸酒,抗癌效应更大,其缺点有伤肝作用。有人认为,经过慢火隔水蒸煮的黄药子酒,或黄药子酒与食物共煮,可减轻伤肝作用。

海藻与甘草,自古中医视为反药。但现在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肿大,海藻与甘草同用,未见不良反应。动物实验,在对家兔灌胃时,海藻与甘草同用,也未见毒性相加作用。

例2:徐××,男,42岁。病史:患者颈两侧肿块坚硬如拳头大,1972年5月经上海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经上海肿瘤医院放疗后,

右侧肿块消散,左侧肿块因迫近颈动脉,不能放疗.遂就诊浙江温州卫生学校许国华副教授。

治疗:查病人左侧肿块坚硬,表面高低不平,不活动,6.2×8.4厘米,无自觉痛,大口吞咽时有阻滞感。头因肿块影响不能正位,向右侧倾斜约30度。眠食尚可,大便稍秘。舌苔厚浊腻,两脉沉滑有力。证属郁痰化毒,聚久成瘢。治以解毒化痰,软坚消瘕之法。

方药:升麻10克,天葵子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玄参12克,连翘12克,野养麦12克,浙贝母15克,黄药子15克,蒲公英15克,香茶菜15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生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l剂。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遂连续服药80多剂,肿块消失,头已能正位。随访5年无殊变,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甲状腺癌患者,因左侧肿块迫近颈动脉,不能放疗,而接受中医治疗,服药80余剂,肿块消失,病人获得痊愈。甲状腺癌在中医中属“瘿瘤”范畴,发病是因外邪七情致肝郁气滞,血瘀痰凝所成,病久还会伤阴化火,故治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佐以养阴。

方中用天葵子、七叶一枝花、野荞麦、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黄药子、香茶菜消肿化瘢;生牡蛎、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玄参、川贝、升麻益阴化结。由于病人坚持服药,终获痊愈。

方中所用天葵子性味甘、苦、寒、有小毒,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临床多用于乳腺炎、淋巴结核、跌打损伤、癌症、尿路结石、毒蛇咬伤等。野荞麦为南方民间草药,性味微辛、涩、凉,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除湿;临床常用于肺炎、肝炎、痢疾、痛经、跌打损伤、蛇、蜈蚣咬伤、风湿痹痛等。香茶菜,也叫溪黄草,分布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及浙江、福建等地,性味甘、苦、凉,功效清热、利湿、散瘀;临床多用于肝炎、胆囊炎、肠炎,跌打瘀肿等。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3

甲状腺瘤4例

例1:王×,女,21岁。

病史:患者发现右侧颈前肿块已l周,肿块高突,约3x3厘米,皮色不变,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隧吞咽上下活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A型超声波示:右侧颈部肿块探及平段1.5厘米,为实体性。诊断:甲状腺腺瘤。

治疗:病人F1981年5月19日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外科夏少农教授。病人舌质红;苔薄腻,脉象细弦滑。证属气阴两虚,气痰郁阻。治以益气养阴,疏气化痰之法。方药:夏枯草12克,海浮石30克,土茯苓30克,白芍12克,白芥子12克,玄参i2克,香附12克,泽漆l2克。黄芪20克,石见穿20克,瓦楞子20克,党参15克,北沙参l5克,僵蚕9克,水煎服。

患者服上方8周,肿块缩小一半以上,再服40剂,肿块全消。治后超声波检查未探及肿物,随访多年未复发,病人获得痊愈。

【按】甲状腺腺瘤为良性肿瘤,一般以20~40岁的妇女多见。肿瘤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直径一般为数厘米,偶可巨大,多为实体性,易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离。本病癌变率约为10%,故在临床上应积极治疗。

甲状腺瘤在中医被称为“肉瘿”,夏老治瘿积有20年经验。认为病位在厥阴经循行之所,属气滞;皮色不变属痰凝;块形久不消失为顽证,属毒攻;体质虚则属气虚或阴虚;妇女有经信不调则属冲任失调。总的治则应为养阴、疏气、化痰,佐以攻毒、益气、调冲任。

夏老系浙江五代名医夏墨农之子,擅长中医外科,注重气、阴,共独特的学术体系为夏氏气阴学说。本例就是以益气养阴,疏气化痰法取效的。方中党参、黄芪、玄参、白芍、北沙参益气养阴;制香附疏气解郁;夏枯草、海浮石、泽漆、白芥子、僵蚕化痰通络;瓦楞子软坚;土茯苓、石见穿攻毒化瘀。若需调冲任,还可加仙茅、仙灵脾。

例2: 叶××,女,86岁,教师。病史:患者于1974年9月甲状腺右侧有一个鸽蛋大小的肿块,按之质偏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至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瘤,需手术治疗,患者有顾虑,遂求治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

治疗:患者经常低热不退,精神疲惫,心情急躁,动辄烦躁易怒,胃纳不佳,月经不调,经来腹胀痛,腰际酸楚.苔薄腻,脉细弦。证属肝气郁结化火,灼伤津液,痰火交结形成肿核。方药;用海藻瞪壶汤和内消瘰疬丸加减:夏枯草24竞o昆布继克,海藻12克,水红花子12克,生黄芪12克,玄参均赢,煅牡蛎24克,象贝母3克,炒白术9克,香附12克,炙天龙2条,水煎服。

服上药后肿块未见改变,动辄烦躁易怒,颧红肢麻,苔簿,脉弦。治以消肿软坚化痰,佐以滋阴降火。原方加丹皮10克,六味地黄丸12克。药后肿块转软,以后加减出入的药有橘皮叶、桔梗、黄药子、茯苓、夜交藤;服药3个月后肿块基本消失,随访多年,患者身体健康,甲状腺瘤没有复发。

按:祖国医学认为甲状腺瘤属“瘿瘤’’范畴。其病因,《医宗金鉴》云:“多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v《医学入门》说“瘿皆痰与气相结而成”,故治疗应以化痰行气,疏肝理脾为主。钱教授治疗本例病人,采用中国古代医治瘿瘤的方法,用海藻玉壶汤和内消瘰疬丸加减。方中夏枯草、海藻、昆布、牡蛎软坚散结;香附、橘皮叶行气解郁;玄参、贝母、六味地黄丸滋阴化结;水红花子、天龙化瘀消瘕;白术、茯苓、桔梗、黄药子化痰散结。

海藻玉壶汤载于《外科正宗》卷二方,药物组成为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各1钱,海带5分,水煎服,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而未破者。内消瘰疬丸载于《疡医大全》卷十八方,药物组成为夏枯草25克,玄参、青盐各47克,海藻、川贝母、薄荷叶、天花粉、海蛤粉、白蔹粉、连翘、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桔梗,枳壳、当归、硝石各3l克。共研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克(按16两制计一·编者注)临卧自汤送下。治痰凝气滞而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例3:彭××,女,47岁,工人。病史:患者1977年6月间发现颈部正中有肿块,在安徽省立医院外科检查示:甲状腺右叶肿块约为3x3厘米大小,扁圆形,质中,活动度尚好。7月29日该医院放射性核素扫描示:甲状腺右叶下极向中线越过,峡部肿块为“冷”结节。诊断:甲状腺右叶下腺瘤。

治疗:病人因顾虑手术,1977年7月30日就诊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林起铨教授。患者平素精神抑郁,体倦力乏,喉中有痰,纳谷不香,舌苔薄白,脉象细弦。证属七情伤正,脾不健运,气血瘀滞,痰湿凝结,聚为瘿瘤。立益气健脾,软坚散结,化痰消瘿瘤之法。方药:生黄芪l2克,潞党参12克,生白术12克,天门冬12克,天花粉12克,海浮石12克,海藻12克,茯苓15克,紫草根iO克,三棱10克,鸡内金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水煎服。患者连续服用本方4个多月,肿块全部消散,诸症消失。1981年12月随访,未见复发,病人获得痊愈。

按:自古中医治疗瘿瘤习用海藻玉壶汤或内消瘰疬丸,有的老中医将生白芍,夏枯草,煅牡蛎,玄参、川贝母、莪术作为消瘤基方,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但针对具体病例,则需辨证施治。本例病人表现出肢体倦息、乏力懒言、纳谷不香的脾虚证及喉中有痰、颈部肿块、舌苔白腻的痰湿证。故林教授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鸡内金健脾益气;海浮石,海藻化痰散结;三棱、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同时佐以天花粉、天冬、紫草养阴清热之品,这几味药经临床应用,也有缩小瘤体的作用。

甲状腺瘤的病机,中医认为是痰气相结和痰瘀积聚,故治疗上有时理气化痰,有时则要痰瘀同治。临床上理气常ffi柴胡、香附、青皮、玉金;化痰用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生牡蛎、黄药子、白芥子、僵蚕;活血化瘀则用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穿山甲、石见穿、乳香、没药等。此外还发现一些养阴药也具有消瘤作用,诸如玄参、川贝母、天花粉、天冬、紫草等。

例4:杨绮霞,女,52岁。病史:患者于1961年春发现左侧颈部有蚕豆大小肿块,渐而增大。19 61年12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放射性核素检查示:甲状腺良性肿瘤。

治疗:患者于1981年12月28日就诊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张凤郊老中医。但见患者面色苍白,畏寒,颈部肿块,按之如核桃大,有根脚,质坚无痛感,皮色如常,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证属阳虚寒凝,瘀痰结聚筋脉。治以温阳解凝,消痰化瘀。

方药:炮附块9克,姜半夏9克,象贝母9克,鹿角霜9克,桃仁9克,炙细辛3克,生麻黄3克,白芥子3克,白芷4.5克,海藻12克,炙甲片12克,西河柳30克。水煎服,每日l剂。患者服上方加减2个月后,左颈肿块缩小如枣子般大小,续服半载左右,颈部肿块全部消失。放射性核素复查:甲状腺肿瘤消除,病人得到治愈。

按:本例病人表现面色苍白、畏寒、肿块皮色如常、舌淡苔白腻的阳虚寒痰证。张老认为:“筋脉之处,皆气血津液所养,若有积聚,当咎之瘀痰相搏。然瘀痰凝聚,非气郁,即火热煎熬,或阳虚寒凝为患”。既然本例病人是典型的阳虚之证,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方为基方,其中也有阳和汤之意。麻黄附子细辛汤载于《伤寒论》,功能助阳解表,其中麻黄散寒走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此外张老用鹿角

霜温阳解凝;半夏、贝母、白芥子、海藻化痰散结;桃仁、炙甲片化瘀通络;西河柳、白芷走表通络,又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阳和汤载于《外科全生集》卷四方,药物组成为熟地、白芥子、鹿角胶、麻黄、肉桂、生甘草。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患处平坦色白或暗,不肿或肿势散漫者。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3

脑瘤5例

例1:张××,男,45岁,会计。病史:病人1年前经常头痛,反复发作,渐加重,有时剧烈,影响入睡。全身四肢肿胀,活动无力,继而出现眩晕跌倒。1970年10月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作脑造影术、脑室造影术、颅骨拍片检查,诊断为脑垂体瘤,即行手术切除。术后两个多月,一般情况良好。以后有时呕吐,3~4个月后又出现头痛,半年后视力模糊,右眼更甚。神经科复查,诊为视神经萎缩。又1个月后呕吐加重,饮食即吐,遂往市立二院住院,经检查及邀请有关神经科会诊,均疑为复发。

治疗:1971年邀请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大夫会诊,同意上述意见。检查病人,面色萎黄,消瘦明显,呈恶病质,舌质绛赤,光滑无苔,脉象左寸浮洪,关弦滑,右寸浮涩,关弦滑,两尺沉涩无力。视力模糊,肢端略见肥大,睡眠不熟,梦多纷纭。痰瘀阻窍,肝郁化火,肾阴不足。治以镇冲潜阳,滋阴养血,豁痰开窍。

方药:生地15克,元参15克,白芍12克,郁金9克,菖蒲9克,龟板l5克,天竺黄12克,石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代赭石60克,川牛夕15克,勾藤12克,远志9克,橘络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竹茹9克,地龙15克,水煎服。

病人服药4剂,呕吐停止,头痛大减,饮食增进,精神改善,能下床活动,面色稍润,消瘦略见改善,视力增加。上方加鱼脑石15克,制马钱子粉30克,共研细粉,每次2~4克,日服2次。经治疗半年后,能骑自行车来门诊看病。治疗1年多,恢复全日工作。1979年1月随访良好,仍继续工作。

按:脑垂体瘤可分为以下几类:(1)嫌色细胞腺瘤,占77%;(2)嗜酸性细胞腺瘤,占15%;(3)嗜碱性细胞腺瘤,占6%;(4)混合型垂体腺瘤,占2.5%。按共功能又可分:(i)无功能性腺瘤;(2)生长激素瘤;(3)催乳素瘤;(4) ACTA瘤;(5)促甲状腺激素瘤;(6)促

性腺激素瘤。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放射治疗与手术,特别是放疗目前有较高疗效。此瘤极易复发,本例病人就是手术后不久出现复发,经过史大夫的中医治疗而获得痊愈。

史大夫以中医理论分析其病机,认为由于冲气挟痰挟瘀而上,蒙闭心包,又兼肝虚血亏,形成血燥。肾阳水亏,虚火上炎,心神不安,烦燥难堪。病由情志抑郁,从中化火,火性升滕,直上头巅。故用珍珠母、石决明、代赭石镇冲;勾藤平肝息风;龟板、生地、元参滋阴潜阳;天竺黄、橘络、竹茹、都金化痰理气;当归、白芍、桃仁、地龙、川牛夕养血化瘀、引血下行;萏蒲、远志调节心神;鱼脑石镇痛止逆,引药入脑;马钱子清热散结、通络止痛、抗癌。由于史大夫抓住了病人的主证,并大胆下药,一开始就控制住了病情,最后使复发的脑瘤消失。

例2:李×X.男,44岁。病史:病人因右侧上下肢酸麻乏力两个月,右侧耳鸣一月余,右侧肢体活动功能进行性减退,左侧面部麻木,左眼

不能闭拢,左口角流口水9天,于1973年7月24日住某医院。入院时左角膜反射减退,左眼外展障碍,左皱额差,左鼻唇沟浅,左闭目、鼓嘴失灵,伸舌偏左,左侧触觉略差,右侧肢体腱反射及踺反射均迟钝,走路不稳。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泽较淡,右眼视野向心性缩小可疑。入院拟诊:脑干病变。经激素及对症治疗后,一度症状有所改善,但半个月后症状又加重,且出现左侧面部触觉减退,眼球向上、向下垂直性震颤,向右水平性震颤,下领向左偏斜,左嘴嚼肌力差,左提腭及咽反射性差,双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小剂量气脑造影:两侧侧脑室积水,对称性扩大,桥池脚间池有积水,斜坡后方可见软组织块影。椎动脉造影:基底动脉末端呈弧形向背侧弯曲,距鞍背及斜坡约1.5厘米,提示斜坡占位性病变,以脑外肿瘤可能为大。

治疗:神经外科意见:占位物在脑外或脑内不定,一般手术效果欠佳。家属不同意手术,要求中药治疗。1973年8月21日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患者病情已很危急,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卧床不起。病人头痛剧烈,右耳常觉鸣响,视力模糊,并有复视,左侧面部麻木,右肢酸楚,舌向左边歪斜,起坐倾斜不稳,舌苔厚腻而黄,脉弦数。辨证为痰火郁结,上扰清阳。治以化痰开郁,消肿软坚。

主要方药:夏枯草、昆布、橘皮、橘叶、天竺黄、当归、陈胆星、姜半夏、生牡蛎、菖蒲、象贝母、茯苓、海藻、珍珠母、丹参、黄药子、天葵子、炒白术、赤芍、郁金、瓜蒌皮、生熟苡仁、天龙、天虫、胡黄连等。加减药物:全蝎、煅瓦楞、姜竹茹、苦桔梗、银花、白蒺藜、桃仁、丹皮、川芎、藁本、地龙、钩藤、稽豆衣、芦荟等。酌情加用成药:指迷茯苓丸、牛黄醒消丸、夏枯草膏等。

患者服中药两月余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均见好转,呕吐、耳鸣消失,右侧肢体活动已不受限制。1973年11月20日出院时两眼球外展动作差,张口时下领轻度右偏,面部及肢体感觉无异常,深反射正常,上下肢肌力正常。出院诊断:脑千肿瘤(斜坡部位)。病人出院后继续服中药3年左右,头痛、复视、面部麻木、舌体歪斜等均逐渐消失,听觉正常。1979年2月随访,一般情况良好,并已恢复工作。

按: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与儿童在好发部位和类型上有所不同。在儿童以小脑幕下为好发部位,常见有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髓母细胞瘤、笫四脑室的室管膜瘤、蝶鞍部的咽管瘤。在成人以小脑幕上为好发部位,常为大脑半球的额叶胶质瘤、额顶部脑膜瘤、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等。

本铡病人肿瘤生于脑干部位,正处生命调节中枢,手术和放疗都不适宜,患者求治钱伯文教授,坚持服中药3年左右,终于使脑瘤消退,获得康复。脑瘤在祖国医学方面,无具体病名,但临床治疗上属于“煎厥”,“内风”,“头痛”等病证范畴。从病机上讲,是由予病者脾胃阳虚,清阳不升,痰湿内生,痰阻经络,蒙闭心窍;或先天不足,劳伤过度,肝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肝肾阳虚,肝风内动;或邪毒内侵,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气血上逆,温热痰毒蕴居清空而为病,或寒邪客于经脉,致气血郁结于脑久而成积。钱老认为,根据中医“坚者消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的原则,结合辨证,采用化痰开郁、消肿软坚、平肝潜阳之法,进行长时间治疗后可获满意效果。

方中天竺黄、胆星、姜半夏、瓜蒌皮、姜竹茹、橘皮、橘叶、莒蒲、郁金、天虫化痰开郁;黄药子、天葵子、天龙、生牡蛎、煅瓦楞、昆布、海藻消肿软坚;夏枯草、珍珠母、勾藤平肝潜阳;丹参、赤芍、桃仁、丹皮、川芎、地龙活血化瘀。

指迷茯苓丸载于《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药物组成为半夏2两,茯苓2两,枳壳半两,风化硝2钱半。生姜汁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姜汤送下。治中脘停痰,脾气不行,痰与气搏而致的臂痛不举.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

例5:周××,女,23岁,天津×厂工人。病史:患者前额部、两侧颞部阵发性头痛,交替发作己2两年,后来头痛、头晕加重,并伴有喷射性呕吐。1979年1月8日在天津某医院开颅检查,见有瘤组织广泛浸润,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界限。因右侧基底部肿瘤部位较深,癌体较大而无法切除,,只儆颞肌减压术,去右侧翼骨,取样作活检后关颅。病理报告:星形细胞瘤Ⅱ级。放疗后仍头痛、头晕、头胀、呕吐、乏力。

患者于1979年4月l1日就诊天津孙秉严大夫,但见病人消瘦,面色苍白,右侧颞顶部高突无头发(放疗副作用),两脉沉弦而紧,10指全无甲印,舌、腮印(++),左耳壳结节(+),胃脘及脐左侧压痛(T),胸腹白点(+)。证属大寒瘀血毒结,治以回阳破瘀,驱毒攻下。

方药:川芎10克,白芷10克,芥穗10克,蔓荆子10克,当归10克,莪术10克,枳壳10克,蝉衣10克,僵蚕lO克,全竭10克,蜈蚣5条,乌蛇10克,斑蝥5个,滑石15克,干姜30克,肉桂30克,附子30克,熟地30克,党参10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川军15克,元明粉15克(冲),水煎2次,早晚分服。消瘤丸,每日晨服20丸。新丹,日服1付。氟脲嘧啶片,日服5片,每片250毫克。服药后,大便中排出许多粘液状物。至1980年3月29日,头痛,呕吐,复视等不适症消失。X线复查,肿瘤消失,去掉之翼骨又重新长出,骨质坚硬,放疗脱发之处重新长出头发。1986年追访病人健在。

按:星形细胞瘤在成人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小儿多发生在小脑。I~Ⅱ级星形细胞音生长缓慢,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也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极高。

本例病人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开颅仅作减压术,虽接受放疗,但未能控制病情。经孙秉严大夫的特殊检查,10指全无甲印,舌、腮印(++)为大寒的指征,故重用附子、肉桂、干姜温阳散寒。触耳和触胃与脐也是孙大夫的特殊检查方法,他认为人体某个部位有病在耳上也可出现反应物。耳上的反应物主要指耳壳上某一部位增厚或出现结节。这是肝郁深久,脏腑经络中气血运行障碍发展到壅滞蓄积不去的程度时的表现。触胃与脐,即触按上腹部相当于中脘穴处和脐左铡6L7厘米左右处有无板滞感,有无压痛拒按的情况。胃脘触痛是肝木横土,胃气下降,食积不化的标志。脐左触之坚硬有压痛,是肝郁气滞的明显标志,这是孙大夫用大剂破瘀攻下的指征。本例触诊均为阳性,故用斑蝥、全

蝎、蜈蚣、僵蚕、蝉衣、乌蛇多种虫药,以毒攻毒而抗癌;二丑、槟榔、川军、元明粉通腑攻下;当归,川芎、莪术活血化瘀;枳壳、芥穗理气舒肝;白芷、蔓荆子止头痛。

病人服药后,大便中排出许多粘液状物,此后病情出现转机。这是孙大夫治疗许多肿瘤病人的又一特点。他认为,肿瘤病人体内的癌毒非与瘀血、痰饮、食滞等有害物相结而不能蓄积,只有依附于这些有形之物上,才能形成癌肿块。这些有形之物,要通过温下法,将其排出体外。他治疗l例卵巢癌病人,服药后大便通畅,排出很多烂肉状物,3个月后肿瘤消失。治疗一例膀胱癌病人,服药后随小便排出很多烂肉样东西,3个月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这种不用开刀,仅用中医内治法将肿瘤排出体外的治疗,是西医无法相比也无法理解的,值得现代科学进一步研究探讨。

例4:鲁×,女,52岁。患者于1959年7月始,间断发作头痛,短暂限昏黑,视物发花,经常头感沉重麻木。至1967年两次住院检查,除经

常头痛外,并有毛发脱落,视野轻度改变。1967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X线片示:蝶鞍增大。诊断:垂体嫌色细胞瘤。经医院内外专科会诊得到确诊,一致意见采取手术或放射治疗.患者不愿接受而转请该院中医赵冠英主任治疗。

治疗:但见患者头痛.夫晕,失眠多梦,心烦,腰酸膝软,面色晦黯,脱发,舌质红苔白,脉弦滑尺弱。证属肝肾阴虚,痰血凝结。治以养肝补肾,化痰活血,解毒消结。方药:丹参15克,制首乌15克,菖蒲15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莪术15克,女贞子15克,山慈姑9克,牡蛎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每日l剂。一患者服药2月余,诸症明显好转,头痛头晕大减,夜寐能安,面色转红,头发未脱。因患者有气虚型高血压冠心病史,遂以益气活血,软坚解毒为治。

方药:黄芪15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葛根15克,牡蛎30克(先下),丹参15克,赤芍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薏苡仁30克,菟丝子12克,仙灵脾9克,人参粉1.8克(分冲),三七扮1.8克(分冲),水煎服,每日l剂。患者继则间断服中药,已有10载,随诊观察,临床症状消失,数次X线蝶鞍象稳定,至1983年随访16年未复发,病人获得痊愈。

【按】垂体嫌色细胞瘤是良性肿瘤,进展缓慢。故病人1959年就有症状,直至1967年出现头发脱落,视野改变,才被最后确诊。这种瘤既然是良性的,对放疗不会太敏感,病人不愿接受手术,采取所谓的保守疗法,服中药2个月诸症减,以后间断服药十几年,竞安然无恙。

中医认为,脑瘤的内因有脾胃阳虚或肝肾阴虚,外因为寒气、邪毒入侵,形成痰湿、瘀毒所致。本例病人舌红脉弱,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证属肝肾阴虚,精髓不足,致使脑海空虚,易受邪犯。结果痰血凝结,聚于垂体,而成为瘤。赵教授在治疗上,用制首乌、女贞子、菟丝子、仙灵脾滋补肝肾以填补脑髓之精,治其本;夏枯草、山慈姑、牡蛎软坚散结化痰;丹参、莪术、赤芍活血化瘀;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人参、黄芪、三七益气活血,共治共标。病人坚持长期服药,终获痊愈。

例5:肖树桥,男,48岁。病史:患者头部剧痛,眼复视,顽固性呕吐,历时5个月。头颅侧位X线摄片及脑静脉造影诊断:颅底蝶鞍区占位

性病变,脑部蝶鞍瘤。医院认为必须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而于1975年5月来湖南中医研究所,求治于刘炳凡研究员。

治疗:病人主诉头痛剧烈时,双手抱住后脑,撞向墙壁,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与进食无关,眼睛视向右侧时见物为双,烦躁不眠,大便干结,口干喜饮,舌质红,苔黄白而干,脉弦细数。证属肝火上冒,肝邪犯胃。治以平肝降胃,息风通络。

方药:丹参12克,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首乌15克,生地IO克,女贞子15克,旋复花10克,竹茹10克,天葵子10克,紫草10克,牛膝10克,生赭石30克(先下),珍珠母20克(先下),陈皮5克,蜈蚣l条,蛇蜕3克,黄连3克,水煎服,每日l剂。上方服l5剂后,痛缓,呕稀,大便已润,舌质红,黄苔已退。上方去旋复花、生赭石、竹茹、黄连,加龟板24克,鳖甲24克,石决明20克,茺蔚子12克。

病人又服30剂,头痛渐止,呕更清稀,舌红而千,脉弦数。调方如,下:太子参15克,首乌15克,生地15克,女贞子15克,桑叶15克,沙参10克,丹参10克,旱莲草lO克,紫草10克,天葵子lO克,牛膝iO克,白芍l2克,甘草5克,炙龟板20克,生牡蛎20克,蛇蜕3克。

患者服上方8剂,5个月后,头痛复视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弦。刘老最后以养肝肾药收功,病人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体重增加,至1981年6月已存活6年,体缝,获得临床治愈。

按:脑瘤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脑组织中的某些正常的或胎生的细胞,被某些生物、化学或物理性因素所激活,引起异常的生长和发展。蝶鞍瘤常起源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上皮细胞。

祖国医学认为,颅内肿瘤属髓海病变。在中医中,肾藏精,精生髓。髓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三者皆由肾精所化生。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汇聚而成,故《灵柩·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既然脑髓的生成来源出于肾中精气,所以肾虚,往往是脑瘤形成的内因,而脑瘤病人也常常表现出肾虚的症侯,故医生治疗脑瘤病人,始终应抓住补肾这个环节。方中生地、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均为补肾之品;沙参、桑叶润肺,是因为肺为肾之母,依据中医“虚则补其母”,润肺可使“金生水.,从而加强补肾的作用。方中龟板、白芍柔肝,生牡蛎、珍珠母平肝;旋复花、代赭石、黄连降气和胃;丹参、赤芍、牛膝活血化瘀;天葵子、蜈蚣、蛇蜕均有抗癌作用,息风通络,适于治疗神经系统的肿瘤。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4

骨瘤4例

例1:张××,男,24岁,工人。病史:患者1年来左腿痛,进行性加剧,活动受限。坐时感到左臂有肿块,经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检查,病理报告:“软骨肉瘤”。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出院后经放射治疗,肿块未见消退。X光片示:左侧坐骨软组织块影,骨膜受累,有溶骨破坏现象。

治疗:病人+1980年2月6日就诊陕西中医研究院贾墼老中医,病人左腿作痛,行走困难,持双拐可走动。伴有腰痛,乏力,饮食欠佳,局部可扪及直径5厘米肿块,大便正常,小便频数。舌质红有瘀斑,舌苔白,脉弦。证属瘀痰结聚,肾气不足。治以补肾化瘀,通络散结。

方药:黄芪100克,威灵仙30克,补骨脂30克,元胡15克,瓦楞子30克,山豆根10克,仙鹤草60克,蜂房10克,全蝎lO克,蜈蚣2条,枸杞子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平消片,每日3次,每次8片。

患者服药两月余,汤剂共服48剂,局部肿块明显缩小,但仍有腿疼,活动受限。

上方加三七6克,乌蛇10克。患者坚持服药2年多.共服汤剂520剂。X光片复查示:骨膜已修复,肿块消失。行走自如,并可跳跃活动,但下蹲仍有些不便。又经过1年,间断啜汤药,身体完全恢复,已上班工作。1986年8月16日来诊,复查均正常,病人获痊愈。

【按】软骨肉瘤是由肉瘤性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构成的恶性肿瘤。在恶性骨瘤中,软骨肉瘤仅次于骨肉瘤,男性患者较女性多。软骨肉瘤一般病程长,恶性程度低,转移发生较晚。转移一般是直接浸润、扩展,很少经血行或淋巴扩散。

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生髓。肾虚骨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骨髓空虚,外感寒湿,下陷肌肤,毒攻于内,伤筋蚀骨;或血液凝滞,经络受阻,日久不化,蕴结成毒,耗阴腐骨,结聚而成。

现代医学治疗骨瘤的方法,一般是早期截肢,然后结合放疗、化疗。本例病人拒绝手术,经一段放疗效果不佳,遂改投中医治疗。贾老治疗骨瘤的经验是,一般开始服平消片,然后配以汤药补肾养血,行气通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依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补肾当先,故贾老重用补骨脂、枸杞子温肾益髓;重甩黄芪益气,配威灵仙通络;重用仙鹤草,既有抗癌作用,又有补益作用。所用瓦楞子、山豆根、全蝎、蜈蚣、蜂房,是贾老习用抗癌的基本方,将矿物药,草药、虫类药配伍合用具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散瘀,通络抗癌之功。病人在治疗中看到效果,坚持服药几年,终获痊愈。

例2:张××,女,35岁,农民。病史:患者臀部肿起剧痛半年。1972年5月曾去山东省某医院检查,骨盆X线拍片,见骶尾骨破坏缺损。

诊断:骶尾骨恶性肿瘤,因不适宜于手术治疗,求诊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大夫,进行中医治疗。

治疗:病人于1972年8月17日初诊,但见面色萎黄,微显消瘦,行动困难,需持杖支持活动,口苦咽干,舌绛赤,苔薄白,骶尾部椎体变形,高起偏右处有压痛。证属肝虚肾亏。治以补肾养肝。

方药:金毛狗脊45克,骨碎补60克,甜瓜子90克,煅自然铜15克,枸杞子30克,巴戟天60克,菟丝子90克,薏苡仁GO克,自茅根60克,黄药子30克,熟地30克,苦参30克,龙衣15克,续断30克,制马钱子粉60克,共研细末,日服3次,每次3克。

黄鼠骨粉,日服2次,每次3克。

农吉利注射液,每日肌注1次4毫升。

1973年2月二诊,能丢杖自立,疼痛减轻,按计划继续治疗。 .

1975年三诊:停用农吉利,黄鼠骨粉,单服药粉,效果良好。

1977年1月5日四诊:共服药粉5料,能活动自如,微轻体力劳动,精神、饮食均佳。X线拍片对照:被破坏之骨质略见钙化修复,局部肿块由过去30×20厘米缩小至15×20厘米。病人属带瘤长期生存,观察8年仍在间断服药。

按:骨瘤分原发性骨瘤和转移性骨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囊肿多发于10~20岁;骨巨细胞瘤多发于20~40岁;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和转移癌多发于40~50岁以上;成骨肉瘤、软骨肉瘤多见于男性;多发于青少年,下肢多于上肢。转移性骨瘤均是恶性痉瘤,一般继发于甲状腺、乳腺、肺、前列腺及肾等部癌瘤,往往表明癌瘤到了晚期。

本例病人被诊断为骶尾骨恶性肿瘤。史大夫认为,邪之所奏,其气必壹。患者由于肾气亏损,病邪乘虚而入,故在治疗上,始终注意补肾治其本,方中狗脊、骨碎补、枸杞子、巴戟天、菟丝子、熟地、龙衣、续断均为补肾壮骨之品。自然钢味辛、性平,功效散痰止痛,续筋接骨;甜瓜子甘、寒,功效散结,消瘀,清肺,润肠;二药伍用具有修复骨质之力。此外苦参清热燥湿,白茅根清热凉血,黄药子清热解毒,马钱子苦寒,通络消肿止痛,四药共奏清热抗癌之效。

农吉利,也叫野百合。性味苦、淡、平,具有清热:剥湿、解毒、抗癌之效。自从山东省乳山县的一个老年农民用鲜农吉利全草捣成糊状外敷,治愈了他自己脚背上的鳞状上皮癌以后,引起了医学界对农吉利的全面研究。研究证明农吉利的有效抗癌成分是一种野百合碱——农吉利甲素。动物实验证实,对多种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为广谱抗癌药。野百合碱口服及注射均能较快吸收,在用小鼠某些组织与人体皮肤对野百合碱利用能力的研究中,发现子宫组织利用此碱的量最显著,次为肾、肝;人体皮肤利用力亦显著,而且是直接利用;肺、胃、肌肉、脑等组织则无利用力。野百合碱毒性可见肝脏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少数有血小板下降。农吉利的粗制剂则未呈现明显的毒性。

黄鼠骨粉具有补肾建骨之效,史大夫应用骨粉治疗骨瘤,也是依据中医食疗中“以脏补脏”的理论。药方中还运用了薏苡仁,也是一种抗癌食品,且有健脾利湿之功。中医自古很重视食疗,这是因为食药同源,许多中药本身就是食品。现在国外也日益重视饮食的抗癌治疗,在民间则被归为一种自然疗法。

在国外有一种称之为利文斯顿的抗癌食物疗法,主张吃“有活力的食物”,即指未经加工过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这些食物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叫脱落酸,它事实上是一种植物激素,故又被叫作多尔蒙,可引起秧苗秋天进入“睡眠状态,1,实际上能阻止植物的生长。脱落酸是维生素A的一种类似物,实验表明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具有使癌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种子、坚果、水果以及新鲜蔬菜,特别是生麦芽、胡萝卜、草莓、葡萄、芒果、梨、芦笋、番茄、红薯、山药、马铃薯、洋葱等,都含有脱落酸。脱落酸一经烹饪就会失活,而饮用新鲜的胡萝}、汁,每升含有6~8克脱落酸。由于脱落酸提纯工艺复杂,故在国际市场上纯脱落酸每克价值约2000美元,其价格如此昂贵,非一般患者所能承受。

例5:左××,女,22岁,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工作。病史:病人2年前右臂外伤,上臂近颈部处肿块不消,19两年4月11日经天津某医院检查,右锁骨上肿物5x4厘米,右上臂活动受限。X线见右肱骨破坏,4月14日活检,病理报告:“符合尤文氏瘤”,已转移至右锁骨。

治疗:患者于1979年4月22日就诊天津孙秉严大夫,查体见面色苍白,患肢肘上15厘米肿处疼痛,周长达48.5厘米。右锁骨上肿块5.5x4厘米,皮色无改变。甲印为溶合中期,舌、腮印(+),胃及脐左压痛(士),脉沉细而弦。证属寒热交镨,瘀滞毒结。治以滋阴回阳驱毒。

方药:麦冬20克,天花粉20克,沙参15克,桂枝15克,桑枝15克,香附15克,牡蛎15克,干姜15克,桃仁15克,姜黄15克,肉桂15克,穿山甲10克,斑蝥4个,滑石15克,祁蛇l0克,蛤蟆一个,竹茹15克,赭石20克,急性子15克,肉苁蓉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

新瘤丸,每日30~60丸。新丹,每日l付。1213液,每日砖e毫升,口服。核葵注射液,每日10支,口服。

治疗1个月后,右臂及右锁骨上肿块明显减小,因经费困难,停药回家。1979年6月病情发展,右臂肿胀处周长50厘米,右锁骨上肿块lOx7 x 5厘米,X线见病理性骨折。

续服上方,另加金钱蛇粉每日6克,斑蝥3个放入一个鸡蛋中蒸熟后,去斑蝥吃鸡蛋,每次吃2~3个鸡蛋。

治疗至1979年8月24日,右上臂肿处周长缩至28厘米,右锁骨上肿块为2.5×1.5厘米。1981年8月经X线复查,切恢复正常,原骨折处长出骨痂。1984年随访健在,并已工作,2986年结婚。

按:尤文(Ewing)氏肉瘤即骨未分化的网状细胞肉瘤,是生长迅速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比较少见,起源于骨髓内的原始细胞。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之间,好发部位是股骨、胫骨、尺骨和跖骨。此瘤恶性度极高,于早期即可发生肺转移,或其他处的骨转移。由于其对放疗极为敏感,西医治疗本病可进行放疗,也有早期即进行截肢术和化疗,但预后均极差,5年生存率为8~20%。

中医认为本病属“骨疽”、“骨瘤”、“股阻疽,范畴,《医学入门>论述其病机谓:“肾主骨,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日,骨瘤。”故历来中医治疗骨瘤,都重视补肾滋阴。孙大夫治疗本例病人,用麦冬、天花粉、沙参滋阴;桂枝、肉桂、干姜、肉苁蓉回阳;香附、姜黄理气;桃仁、穿山甲化瘀;牡蛎、赭石软坚;桑枝、急性子通络入肾;斑蝥、蛤蟆、祁蛇、核桃树枝、龙葵(1213液和核葵注射液)、新丹(蜈蚣、穿山甲、山慈姑、土茯苓、鹿角)清热解毒以抗癌。

孙老除在方中用了祁蛇外,还给病人服用金钱蛇粉。根据《本草纲目》,蛇可治中风、风湿、恶疮、瘰疬、皮肤顽痹等。孙老在本侧重用蛇,是因共有通络入骨抗癌的作用。

例4:朱天明,男,23岁,解放军战士。病史:患者1975年春打球时,不慎跌伤左腿,同年3月又跌倒一次,即送某部队医院,发现“左股骨上端囊肿”。1975年4月10武汉军区总医院X线摄片,病理活检均诊断:尤文氏肉瘤。患者不愿手术,子4月28日行深层X线照射治疗。每周6次,一放疗后1个月,1975年6月30日X线摄片复查示:左股骨上端粗隆闻内下方有大片边缘不规则透光区,正位片股干内侧显示放射状,骨刺向软组织内伸展。此片与4月10日片相比较,病变进展,病情加重,患者不愿接受手术,于6月S0日出院。

治疗:患者于1975年9月3日就诊湖南省邵阳市中医院戴求义老中医。患者病势仍在加重,明显跛行,不能久站,面黄肌瘦,精神不振,脉沉迟弱,舌质绛红,苔黄厚。查股骨有一肿块,约10 X13厘米大小,压痛,质硬,不红,推之不动,无波动感。左膝关节以上肌肉萎缩,较右膝关节以上的大腿围径小2.5厘米。证属寒湿积聚,邪克骨髓,日久化热,发为骨肉瘤。先治以清热解毒,软坚祛瘀,消肿止痛,继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强身壮骨。

方药:青蒿10克,川断10克,木瓜10,伸筋草iO克.秦艽10克,当归10克,川芎lO克,甘草10克,白英10克,穿山甲10克,银柴胡10竞,喜树菌10克,桑枝12克,天丁12克,龟板l2克,龙葵12克,猪殃殃12克,地骨皮12克,夏枯草12克,虎骨3克,桂枝6克,骨碎补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消肿软坚膏:梨树叶、桃树叶、搜山虎各10公斤,见肿梢、透骨梢、骨碎补、夏枯草、王不留行子各2公斤,三颗针5公斤。以上草药熬成药膏,加麝香10克,熊胆5克,冰片50克,外敷用,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自1975年9月3日至12月30日用上述内外治法,自觉症状好转,行走较前明显进步,精神较好,食欲尚可。X线摄片见病灶骨质破坏区比前片边缘清晰一些。上方加大活血藤12克,杜仲12克,狗后腿骨一具,焙干研粉,酒冲服。服药至1976年3月10日症状继续好转,左腿行走方便,肿、块基本消失,原肿块处无压痛。脉沉缓,舌质淡红,苔薄,调方如下:

太子参10克,川断10克,伸筋草10克,柴胡10克,牛膝10克,寻骨凤10克,甘草10克,三七3克(冲),骨碎补15克,当归12克,杜仲12克,川芎12克,地骨皮12克,虎骨5克,水煎服。上药服至1976年4月13日X线复查示:左股骨上端粗隆下,可见一圆形骨缺损,其缘有骨质增生及硬化现象,原股骨走蜊之放射状骨刺已消失,并以骨质增生代替。

自1976年6月7日至8月24日,治以调和气血,强身壮骨,调方如下:当归10克,川断10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杜仲12克,大活血藤12克,枸杞12克,黄芪12克,自芍12克,三七3克(冲),水煎服,每日1剂。病人服药后,体质恢复,患肢行走方便,能打球,骑自行车,气候变化无反应。1976年8月24日x线摄片复查示:骨质破坏区明显长好,包块完全消失。至1983年12月底已健康存活8年余,病人获得痊愈。

【按】本例病人患尤文氏肉瘤,经放射治疗,病情反而恶化,癌肿发展。病人在忍无可忍的痛苦下,没有接受高位截肢术,转而求治戴老医生,进行中医治疗。当时肿瘤发生于左股骨上端,约王O×13厘米大小,质硬压痛,舌绛红苔黄,为寒湿袭骨,日久化热,热毒与气血互结成瘀;而病人消瘦,脉沉迟弱,又为气虫两虚,肾亏髓虚之证。戴老治疗首先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瘀为主,方用白英、龙葵、猪殃殃、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当妇、川芎、穿山甲、天丁活血化瘀;夏枯草、喜树菌消肿散结;银紫胡、地骨皮、青蒿、秦艽清除骨蒸劳热;桑枝、桂枝、伸筋草、木瓜舒筋活络,祛风胜湿止痛;虎骨、龟板、骨碎补、川断补肾壮骨,并将金药引入骨内。在治疗的中后期,戴老增加了参、芪、归、地、芍补益气血,枸杞、杜仲、川断、三七补肾填髓以扶正;此外戴老还采用具有消肿软坚作用的外敷膏药,内外合治,在治疗将近1年后,病人的巨大肿瘤完全消失。

另一点值得提到的是,本例病人意志坚强,能正确对待恶性肿瘤,调动了自身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长期和医生密切配合,坚持中药治疗终于获愈。事实证明,癌症的发生、预后和精神因素关系密切。例如许多癌症病人有“好生闷气”的性格,或有精神创伤史。国外学者莱什曾综合355年间有关肿瘤病因及发病学文献75篇后发现,影响癌症发病的重大生生事件,一般先于癌症起病前6~8个月。格林通过观察大量乳腺癌病人,也证实了生离死别的忧郁悲伤和焦虑多发生

在癌症前1年左右。国内也有人调查过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结果癌症组中有精神刺激因素者占8626,而非癌症组中,有精神因素者占15%。癌症组受到的精神刺激强度也比一般组病人要强。

不良的情绪活动会对机体产生负性刺激,如果这种情绪反应受到压抑,得不到必要的疏泄,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如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过于强烈持久,又会造成多种躯体器质性的损伤和脏器功能紊乱。有人在神经机能紊乱的动物身上发现实验性肿瘤不但发生得早和多,而且生长得快。

紧张的情绪也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当人的大脑皮层接受反复的精神刺激,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缺乏必要的检弛,各种神经递质、激素、代谢产物在体内出现蓄积,得不到排泄,又会作为新的内在刺激物,形成情绪失调的恶性循、环,结果成为致癌促癌因素。

不良情绪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情绪状态可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升高,糖皮质激素的升高可抑制骨蔼T细胞发育及变化,从而影响人的细胞免疫,同时也抑制抗体合成,抑制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整个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原苏联的学者发现,积极的情绪能使患者的白血球数增加z500/立方毫米,消极情绪可使白血球数下降760/立方毫米。

既然精神因素对癌症病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用药物治病,还应学会治心。即使晚期癌症病人,也要给他们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与癌症进行顽强持久的斗争。

引用 杏林箫客2014/6/17 16:14

白血病6例

夏小宝,女,46岁,工人。病史:患者于1979年3月25日突然高热39.8。C,当时拟诊“感冒”。第二天起大便出血色紫,每日4~5次,共3日。继之口腔粘膜、牙龈、鼻窍出血,赴上海求治,经骨穿,诊为“急性早幼粒”,动员回当地治疗。由于出血增重,遂入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病人人院时体温37.4。C,两上肢、小腹部、臀部均见散在性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鼻窍、口腔粘膜、牙龈可见血迹瘀点,咽充血明显,胸骨处略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示:血红细胞23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500/立方毫米,血板38000/立方毫米,网织细胞0.2%,出血时间2分30秒,凝血时间4分30秒,凝血酶元时间相等子正常人69%。骨髓象报告:早幼粒细胞80.5%。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病人-1979年4月6日就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忻德字副主任进行中医治疗,患者精神疲惫,面色苍白,牙龈、鼻窍出血,腹部有皮下出血瘀斑,伴有低热,口千渴,大便色黑有光泽,舌尖红绛,苔中黄灰黑,质干,脉滑数。

证属热入营血,络破血溢,兼阴虚气热。治以清营泄热,安络止血,佐以养阴生津之法。

方药:犀角6克(先煎),赤芍10克,茜草炭10克,丹皮8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另煎),生地30克,水煎服。

服药3剂,鼻血停,仍有牙血,大便结,能进少量半流汁,舌尖红中灰,脉数。犀角增至8克,加仙鹤草30克,猪殃殃30克,全瓜蒌20克。

病人服药3剂后,病情逐渐稳定,鼻衄紫瘢渐消,服药22剂后;出血完全停止,饮食好转,以中药加化疗合治。9月26日检查,骨髓象呈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以后每隔l~3个月加强化疗1次,门诊中西医随治,至1983年7月报告本例时,患者已存活4年3个月,病人获得临床治愈。

【按】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高热,进行性贫血、消瘦,显著出血倾向及全身酸痛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联合化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经化疗后急淋缓解率可达80~90%以上,但仅少数能生存至5年以上,急非淋患者虽约60~80%可获完全缓解,但平均生存时间仅I~2年,慢粒和慢淋平均生存时间为3~4年。



现代医学对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疗近年来有很大进展,与其他肿瘤的治疗相比,简直可以说是获得了“大丰收”。其中一个原因是化疗药从静脉进入血液,可以与散在的白血恶性细胞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地杀伤大量癌细胞,使病人获得缓解。现在对于2岁内的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可完全用化疗治愈。异体或自体的骨髓移植配合大剂量化疗,也给一些白血病病人带来治愈的可能。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是西医学的另一突破,其机理并不是细胞毒作用,而是将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转变成正常的粒性白细胞,然后再通过化疗和骨髓移植使病人得到根治。

本病例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还没有维甲酸,也没有骨髓移植,仅有化疗,而单纯化疗对急粒效果很差。但忻老应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之。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药物组成为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治伤寒及温病,热入营血、心包而致的高热,神志不清,吐血,衄血,便血,发斑发疹,舌质红绛,脉细数,近代用于治疗急性自血病、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和各种败血症等。犀角地黄汤中,犀角价格昂贵,目前常用水牛角代替,但用量需10倍于犀角。忻老治疗本病,重用生地,并加玄参、石斛养阴,以救枯耗之津;加茜草炭、仙鹤草凉血止血;瓜蒌清热润肠以通便;用猪殃殃清热解毒抗癌。全方以治营血为主,兼清气分之热,药jiT相符,故取得较好疗效。

例2:关天才,男,18岁,农民。病史:患者因高热持续不降,鼻衄,面色苍白,皮下紫斑,湖北省沔阳县第二人民医院血象示:周围血象白细胞异常增高,并见粒细胞及幼稚细胞。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病人住院医治3月,因费用不济而中止治疗,1973年7月28日就诊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人民医院邓以林老中医。病人壮热不已,体温40.8。C,汗出热不撤,口渴喜冷饮,鼻齿衄血,咽喉肿痛,面色苍白,皮肤紫斑成片,颌下、腋下及髂窝淋巴结肿大,溲赤便结,舌绛苔黄,脉洪大鼓指,重按似无。证属毒热炽盛,热追营血,温毒发斑。治以解毒抗癌之法。

方药:大活蟾蜍1个,将其放入沸水中煎煮约半小时,去蟾蜍,取汁300~500毫升,分3~4次服,每日1个。

按上法服蟾蜍煮汁至第16天,身热退;服至1月,诸恙悉蠲。次年参加农业劳动,积劳不倦。至1983年12月已存活10年5个月,身体健壮,病人获得痊愈。

白血病的特点为体内大量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广泛增生。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在急性自血病成人患者中,急粒最多见。此病在中医属“虚劳,“热劳”、“急劳”。本例病人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祖国医学温毒发斑。病人因毒热炽盛,热追营血,动血耗血,故见壮热不已,鼻齿衄血,皮下紫斑。同时由于失血耗血,加上热势内燔,煎熬精血,病人也出现了因病致虚的症侯。但邓医生治疗本例病人,并没有传统中医的分辨证论治,而是采用民间偏方单味活蟾蜍煮水取汁内服,以毒攻毒,使邪祛正安而奏效。

《本草纲目》指出,蟾蜍辛、凉,微毒,治温病发斑。这可能是邓医生用蟾蜍治疗白血病的依据。蟾蜍可用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蟾皮腺体内饱含蟾酥,有以毒攻毒的功效,故可抗癌,疗温毒发斑。其肉质为血肉之品,补脏腑之虚,助中焦之气,取汁以生血而收功。

民间食药肿瘤专家金有景,认为食蟾蜍可引起中毒,一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蹬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齐等,心电图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金氏对付蟾蜍中毒有3个办法:

(1)在服用蟾蜍或蟾皮时,加用竹茹适量,也可在出现毒性反应时服用竹茹、芦根(1:2)煎剂,或服绿豆汤。

(2)食物与蟾蜍共煮,可减轻毒性。比如甲鱼、瘦肉或黄豆。

(3)少量频饮。

例3:马长生,男,17岁,解放军战士。病史:患者3月前自觉头昏乏力,皮肤出现少许出血点,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出血点日趋增多,更见鼻衄便血等。1967年2月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暖显活跃,白细胞显著增生,主要为单核细脆。

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甚速,出血加重,全身情况逐日恶化,共住院50余天,输血10余次约3000毫升,使用各种抗白血病疗法,不能控制病情恶化根据家属要求转回原籍,遂就诊甘肃医药研究所裴正学主任。

治疗:1967年3月15日病人初诊,体温38.5。C,脉搏112次/分,血压90/50毫米汞柱,营养欠佳,神志清晰,颜面苍白,呈急性贫血面容。全身皮肤粘膜可见散在性大小不等之出血点,压之不退色。臂部及小腿外侧可见4x6厘米及7x4厘米大小之两处出血斑。胸骨压痛明显,两肺呼吸音粗糙,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胀,腹中部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色素1. 92克%,血小板10000/立方毫米,红细胞9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200/立方毫米,分类为中性18%,淋巴72%,单核10%,网织红细胞0.i26,出血时间5分20秒,凝血时间24秒。证见壮热烦渴,骨蒸汗出,遍身血斑,吐,衄,便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证属气阴两亏,血热妄行。治以益气养阴,清热降火,固表止汗,凉血止血。

方药:生石膏30克(先煎),北沙参30克,潞党参30克,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浮小麦30克,知母12克,粳米9克,甘草9克,犀角9克,丹皮9克,人参须9克,棕炭15克,玄参15克,山药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每日l剂。

上药服8剂,同时给抗菌素、激素、维生素后,患者大热已去,口渴好转,出血减轻,惟夜热早凉,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仍细数。

上方去生石膏,加青蒿、鳖甲以清除虚热。

病人服药10余剂后,体温降至正常,鼻衄停,全身血斑退,惟有少气乏力,心悸气短,夜寐不安,骨蒸自汗等气阴亏损之证。上方去青蒿、鳖甲、犀角、棕炭、知母、丹皮,加酸枣仁、大枣、甘草。病人又服40余剂,病情明显好转,诸症减轻,改用煎汁收膏。

党参、太子参、北沙参、玄参、麦冬、白芍、枸杞子、首乌、山药、山萸肉、玉竹、百合、当归、白术、炙甘草、牡蛎、酸枣仁、柏子仁、红枣各90克,生熟地、五味子各15克,白莲子120克,白薇45克,炒丹皮45克,炙黄芪150克,上药共煎4次浓汁为膏,加入阿胶、龟板胶各15克,红糖2000克,溶为膏,开水冲服(空腹),每日2次,每次15克。

病人共服3料,历时5月余,体力增强,颜面红润,饮食可,精神佳,发热、骨蒸、口渴、多汗诸症均控制。西医仅用维生素、强的松及输血,血色素维持在5克%以上。1967年11月10日骨髓象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缓解期,除单核细胞各阶段尚少量不全化,其他各细胞系统均恢复正常。

以后病人除有时对症治疗外,续服上述汤药方,大补气阴,重镇安神,佐以固表止汗。至1968年7月,自觉身体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1973年3月24日血象:红细胞42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8.2克%,血小板2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56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33%,单核2%。1973年3月26日兰州医学院血液科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基本正常,红细胞系统基本正常。病人获痊愈,1983年7月随访,已健康存活16年余。

按:本例病人患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这是目前颇棘手的一种白血病,化疗效果差,预后不好。该患者没有接受化疗,而是采用中医为主,西医辅助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仅用输血、激素和维生素,中医治疗也未模仿西医化疗,重用以毒抗毒之品,基本上是采用辨证施治。由于病人主证很突出,表现为少气乏力、头晕目眩、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气阴两亏之证,故用人参须、潞党参、太子参、黄芪补气;北沙参、生地、山萸肉、麦冬、玄参、五味子、玉竹、百合养阴;构杞、首乌、阿胶、龟板胶补肾养血;酸枣仁、牡蛎、龙骨、浮小麦安神养心,敛阴止汗。有壮热时,用生石膏、知母;有低热时,用青蒿、鳖甲。这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既抓主证,又有灵活的变化,所以能获得奇效。

由于白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然后才释放到血液中。白血病是骨髓中的白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生长,我们确诊白血病都要作骨髓检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血病是一种骨髓病。在中医中,骨、骨髓、脑均为肾所主,故治疗白血病、骨瘤、脑瘤及肾肿瘤,都应注意补肾,而这几种肿瘤的发病原因,也与长期肾亏或先天肾不足有关。本例的成功之处,就是裴老始终抓住补肾培本这个环节,结果恶性的白细胞并不是被药物毒死,而是由于病人服用中药后,肾气逐渐得到恢复和充实,骨髓得以滋养,骨髓的异常病变最后得以纠正。应当说中医药的这种治疗,才是对白血病的根本治疗,而西医的化疗只不过是治标之法。尽管目前

骨髓移植加上大剂量化疗,可以治愈某些白血病,但病人要承受很大痛苦,要冒生命危险,治愈后的生存质量也要降低。本例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治疗白血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机理也许尚不能为现代医学所理解,然而这正是中医的奥妙和魅力所在。

例4:祈××,男,42岁,农工。病史:1982年1月中旬,患者连日失眠,头昏,四肢无力。1982年1月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象示:白细胞总数6万/立方毫米。骨髓象示:细胞增生明显,有大量各期幼稚粒细胞。

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病人住院给予马利兰治疗,自细胞降至2万/立方毫米,但因反应严重而停药,遂出院就诊湖北省中医学院洪子云教授。病人面色略晦黯,四肢明显乏力,头昏腰酸,脾脏略大,无出血现象,弱干,舌红,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兼有血热。治以滋补肝肾,活血凉血之法。一一方药:翩首乌24克,潼蒺藜10克,郁金10克,丹皮10克,玫瑰花10克,续断10克,赤芍10克,掏杞10克,生地15克,丹参15克,忍冬藤15克,鸡血藤l5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每日以猪排骨煨汤佐食,继服20剂。服药后病情进一步好转面色红润,精神振作,睡眠,食欲皆佳,脾脏不大。复查血象示:白细胞6000/立方毫米,血色素l2.5克%,红细胞420万/立方毫米,血小板13万/立方毫米,血象表明白血病已完全缓解。患者要求长期服药,防其复发,调方如下:

制首乌15克,山药15克,黄芪15克,藤梨根15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郁金10克,柏子仁10克,炒枣仁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蔻仁10克,鸡血藤10克,构杞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先服汤药20剂,再按其比例配蜜丸常服。病人服药后,临床症状消失,外周血象正常,病人获得痊愈,治后数年未再复发。

【按】本例病人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先用马利兰治疗,虽然见效,但由于反应严重而停药,改用中医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化疗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时间短,容易急变和复发。因此马利兰也仅为治标之药,而洪教授在这里所用中药治疗,则达到了治本的目的。方用制首乌、潼蒺藜,续断、枸杞、生地为补肾养髓之品,以猪排骨为药引,更增加了补髓的作用。女贞子、旱莲草、丹皮凉血止血;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这是循中医理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黄芪、山药健脾益气;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所用药物中仅藤梨根一药,现代研究谓其有抗肿瘤作用,然据洪老经验,此药又实为草药中补药之王,既可清热,亦善滋阴,本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动血现象,若出现动血,应按温病热入血分的治法,即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当以大剂量水牛角加用青黛凉血止血,其效亦著。

例5:冯×x.男,50岁.病史;病人因发热,自汗,双下肢漫肿入院。周围血象:白细胞5万以上/立方毫米,经西医检查诊为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1月,发热未退,白细胞上升至10万以上/立方毫米。遂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吴翰香医生,以中药治疗。

治疗:病人兢诊时双下肢有3处漫肿,皮肤呈浅红色,遂服用消毒化血丸,药物组成为:乳香60克,没药60克,雄精30克。乳香、浸药去油,三药共研细末,合适量米饭,捣和为丸如莱菔子大,晒干,收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3克。

同时以仙方活命饮作煎剂配服。病人服药2周后.发热退,下肢肿消,周围血象白细胞下降为2.5万.7立方毫米,早幼粒细胞消失。守原方减少用量?日服3克,仙方活命饮加养阴内托药,继服1月,目围血象白细胞降为正常。病人获得临床治愈。

【按】本例病人诊断为互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1个月后,病情反而恶化,白细胞由5万/立方毫米上升至10万/立方毫米,遂接受中医治疗。吴医生从中国古代治疗肿瘤的成药醒消丸受到启发,以雄精(雄黄之上品)化血为水,乳香、没药消肿定痛,且能化瘀止血。将三药配制成消毒化血丸,主要针对瘀血、积块等实邪化瘀消肿,适用于白血病具有肋下瘕积,瘰疬痰核、流注漫肿、疼痛不止,舌有瘀点等症。周医生曾用消毒化血丸治疗这类患者34例,证实具有迅速减少周围血液中白血细胞,能使肝、牌、淋巴结肿大缝小的作用。雄精有毒,连续服药30~50天,+可见瘙痒、皮疹,低热、日渴、头痛等副作用,立即停药。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3周为宜,孕妇以及有心、肝、肾器质性损害者忌用。

病人在服用消毒化血丸时,以仙方活命饮煎剂作引。仙方活命饮载于《校注妇人良方》,药物组成为炙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炒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赤芍、乳香、没药、防风、贝母各l钱,陈皮、金银花各3钱。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治疮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者。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防风、自芷祛风除湿,排脓消肿;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止痛;贝母、天花粉清化痰热以散结;陈皮理气行滞以消胀;穿山甲、皂甲刺溃脓消肿;甘草清热解毒。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服之可使外溃。

例6:赵××,女,44岁,铁路局干部。病史:病人乏力、心慌半月,平素多病,有肺结核、肝炎史。近半月心跳加快,心慌不寐,食少乏力,有时自汗,牙缝出血,面目浮肿。经某医院行骨髓穿刺,查见中晚幼粒细胞,淋巴系统增生活跃。病人子1972年2月8日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老中医。

治疗:患者面色潮红、浮肿,舌红无苔,舌体胀大。尿黄,大便时觉里急后重,平时易感冒,反复发烧,脉象浮虚软无力。化验血象:白细胞30万/立方毫米,淋巴细胞0.70%。肝大剑突下3厘米,脾左肋下7厘米。诊断:慢性淋巴型自血病。证属营卫气血皆虚,心肾不交。治以养心扶脾,补气益血。

方药:黄芪30克,当归15克,黄芩9克,紫草根15克,元参15克,生地15克,煅牡蛎12克,煅龙骨12克,龙眼肉9克,金银花15克,山药15克,薏苡仁12克,木香3克,鸡内金l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花粉12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9克,杭芍12克,炙鳖甲15克,炙龟板12克,水煎服。病人服药半月,体质改善,饮食增进,精神、体力均见改善。查血自细胞11万/立方毫米,幼稚淋巴细胞O.Oi~C.05。之后间断服药6个月,体质恢复良好,肝缩小,脾摸不到,继续服药。

1977年2月13日检查:白细胞9400/立方毫米,红细胞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9克/立方毫米,精神饮食佳,惟易疲倦,原方加大黄芪、当归剂量。病人至1983年报告病侧时体健,已存活11年。

本例最后被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史大夫治疗该病人未受西医的影嘀,完全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我们在总结这几例中医治疗白血病成功经验中发现,中医获效的原因并不在于攻癌,而在于扶正补肾。白血病的本质既然是骨髓中的白细胞生长异常,那么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骨髓病。而骨髓在中医中属肾的范畴,《内经》说:“肾生骨髓v。肾亏则肾不藏精,骨髓空虚,精血妄行,而发白血病。故史老在方中用生地、山萸肉、元参、麦冬、炙鳖甲、炙龟板滋阴补肾;天冬、天花粉润肺,补肾之母;龙眼肉、五味子、煅牡蛎、煅龙骨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山药、薏苡仁、鸡内金、木香健脾开胃;黄芪、当归、杭芍益气养血;金银花、黄芩、紫草清热凉血。由于本例证属气血双亏,阴阳俱虚,尤脾肾损伤更甚,以致造血系统异常。病人肝脾肿大,是因为血失生化,运行无力,寒凝气滞,痰瘀交结而成瘕积。而中医的经验是,病积者,当先补虚,使气血壮则积自消。史老重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同时鳖甲、龟板、牡蛎、龙骨也有软坚散结之功,病人服药仅半个月,肝脾就有了明显缩小。全方以补肾健脾为主,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为辅,病人长期坚持服药,不用化疗,使血象恢复,终获治愈。

查看全部评论(34)



相关分类

中医理论

中医学习

中医临床

重症辨析

中医书籍

针灸推拿

男性话题

女性话题

育儿话题

老年天地

养生专题

吃出健康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中医畅谈

中医草药

爱生护生

求医问药

休闲新闻

网站信息



手机版

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与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5-2014 民间中医网(www.ngotcm.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合作友情链接铁棍山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6627.html

更多阅读

评《中国名歌500首》 名歌500首下载

当当网购买地址(点击图片进入吧)正版,货到付款;中国名歌500首当当价格¥28.10图书原价¥40.00购买过《中国名歌500首》的评价:作  者:黄萌,孟楠 编

声明:《《中医治癌100例》 癌症中医 案例》为网友对你眷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