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为什么选择了“坐化”
文/张治平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第119回)
这是鲁智深“坐化”前留下的一个纸条。对鲁智深的这样一个结局,我认为是小说中安排得最好的一个地方。但是有很多疑问。鲁智深本来是一个绿林好汉,“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在水浒的世界里,花和尚鲁智深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但是,他的最后结局,也就是他随宋江活捉了江南方腊以后,在六和寺内坐化这一举动,让人不解。
鲁智深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智深火烧瓦官寺”、“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这些镜头看得人荡气回肠。
为什么打镇关西,只是因为喝酒的时候,知道了金老汉父女遭人白白的欺侮,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常见的英雄救美的故事。但是,在水浒世界里出现以后,丝毫让人笑不起来,心情只是充满凝重。一般的英雄救美以后,总是会出现,美人因要回报英雄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之类。然而,这一点,水浒中是不容许存在的,因为水浒中的英雄好汉,都是不食人间美色之人。所以,当读者看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后,只是一个劲地说“打得好”!事实上,的确打得好。如果现实中,我们看到了恶人欺负一个小姑娘都无动于衷,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完了。鲁提辖的出现,恰恰说明,水浒所在的社会大背景虽然坏了,但是人的底线伦理还是存在的!纵然在这个社会中,妇女们没有社会地位,就是做了二奶都不为世人所耻笑,反而视为光明正大的事,但是,毕竟让读者看到了一点光明,——当弱者受到了强人所羞耻的时候,还会有更强者站出来打抱不平。
鲁智深填补了读者内心的这样一个空白,因而,当鲁智深因为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以后,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和我一样,在心里轻轻地呼喊,“快走,快走,走得越远越好!”这样一个好人,不能就这样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了,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使然。还好,鲁智深不是一个蛮汉,打死了镇关西以后,一面大叫,“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第3回)一面大踏步跑了。幸好跑得快,这等英雄的壮举,一定要让它存在。
应该说,鲁智深的身上,是最为完美的,特别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我认为,只有鲁智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像武松、杨雄、卢俊义之徒,是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女人的。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一读相关的章节就能够看出个子丑寅卯来的。宋江、王英之流,自然只知道如何玩弄女性,拿女性作为自己取乐的筹码,自然也是不可以说有一点柔情的。唯有鲁智深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得过去。
他见到了金老汉父女以后,听了那翠莲(金老汉之女)的一番哭诉后,马上有了同情心。试想一下,这般一个大英雄,又在官家做武术教练,哪有心思听你一个小姑娘,在自己和朋友喝酒的时候,跑来哭哭啼啼的。这就是不坏了雅性,也坏了自己的好心情不是?但是,鲁智深没有,反而,在听完了翠莲的一番哭诉后,便拿出了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又向与自己一起喝酒的史进借了十两银子,一起给了金老汉父女。这个节骨眼上,史进想到了吗?没有。史进的身世、家境可都是比鲁智深好得多啊。说明两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说就不是一个档次。第二天早上,金老汉父女俩准备离开此地,逃避郑屠,没想到,店小二不让走,说是郑屠让看着的,因为父女俩欠郑屠的典身钱。鲁智深居然想到了这一点,天刚亮就跑了过来。结果,真的就是这样。心思有多么的细腻!
送走了金老汉父女,他就跑去找郑屠的碴。其实还不就是为金老汉父女俩出气嘛。更为准确点说,是为官家不管的,他来管。就是为社会除害嘛。社会道义有此,就是有希望的!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节的时候,心里那可真是喊了一千遍“好”啊!对于金老汉父女来说,这鲁智深就是一个活菩萨嘛,而且简直是送佛送到西天了嘛!
打死了镇关西以后,不得不远走他乡。因后来遇到了金老汉,得他女婿(实际上是翠莲的姘头)赵员外赞助,得以到五台山。到了五台山以后,可以想象,平日里过惯了酒肉生活的他,怎么可能规规矩矩地待在寺庙里,自然一天到晚到处找酒找肉的。这样,五台山的一群和尚们管不住他了,纷纷到方丈智真长者那儿告状,说他的不是,终于智真长老也不能留他了。临走时,送给了他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第5回)这四句话,其实就成了鲁智深一生的行动指南。
鲁智深因为做了和尚,虽然与尘缘并未完全了结,倒是官府也不来追究他的责任,也自是相当的消遥自在。离开了五台山以后,他又做了二件好事,一在桃花村救了刘太公十九岁的小女,一是救了瓦罐寺里的一个被掳来的妇女(只可惜这个妇女,被救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投井死了)。两件事,其实都与女性有关。所以,有人认为,水泊梁山上的一群英雄都是魔王,不懂得怜香惜玉。如果从鲁智深的身上来看,其实也是不对的。他的所作所为恰好证明,所谓的梁山好汉,并非是只知道,挖人的心肝,吃人的肉的。
在面对不公平的的时候,鲁智深的确充当了一个硬汉。不仅如此,他的率性而为、嫉恶如仇都是其他的英雄好汉们所不能有的。这也正是水浒世界的悲剧,一个个看似正义的人的身上,偏偏没有正气。而一个看似有点大脑不好使的鲁智深身上,偏偏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正气,不由得人们不佩服。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在面对个人的恩怨时,居然不知道如何处理。面对自己的妻子被高衙内羞辱,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面对高俅的陷害,他也只能选择忍辱求全,临走时还特意当着全村父老的面,宣告与妻子张氏离婚,以成全高衙内,最终逼得张氏不得不寻短见;就是在野猪林里,当两个被高俅收买的公人董超、薛霸要结果他的性命的时候,他也没能认清情势。要不是鲁智深及时赶到,林冲休也。因而,我们讲,在鲁智深的身上,还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面对黑恶势力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林冲一味地忍让,显然是行不通的,最终不仅不会得到任何的妥协和安全,反而只会让事情越发变得糟糕起来。有道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当我们感觉到事情不可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的时候,就要当仁不让,果断解决,否则,最后必然还会引火烧身。林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的一味的妥协,还是没能逃脱掉火烧草料场的命运,要不是上天有眼,早已命从黄泉。
显然,与之相比,我们可以看到,鲁智深的身上的这种率真,恰恰是最为得体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关键的是,他不仅保护了自己,而且总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了别人,包括林冲。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鲁智深是小说的作者着意重点刻画的一个人物。没有鲁智深,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不完美的。在鲁智深的身上,作者分明是寄予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思想在里面。对于读者来说,我们自然也是喜欢,而且是大大地喜欢这个人物的。敢作敢为,没有什么他不可为、不能为的事,这才谓之真正的男子汉嘛。自然,在现实的世界里,女孩子们也是会百般地喜爱这样的人物的。至少与林冲比起来,也已经强过了一万倍。
对于这样一个理想的人物,作者总是在为他的出路着想与谋划。先是让他与杨志一起做了二龙山的山寨之主。托上天的福,后来武松也加入了他的队伍,成了一个好伴。再后来,曹正、施恩、张青、孙二娘都聚到了一起,应该讲也是好自在的。只到呼延灼出现,才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当然,这里也真正见到了鲁智深的真本事,(插一句,宋江做了梁山泊主之后,只将鲁智深划作步军头领,我觉得不对)你看:
见尘头起处,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了一匹白马,正是花和尚鲁智深,在马上大喝道:“那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呼延灼道:“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鲁智深轮动铁禅仗,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至四五十合不分胜败。(第57回)
能够和呼延灼在马上打得平手的,是什么样的人。可见这鲁智深绝对是胜过呼延灼的人,因为他最拿手的还是在陆上徒手搏斗嘛。如果从后文来看的话,我们还可以知道,这鲁智深虽然人长得五大三粗的,但是绝对是个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一般的习武之人。这一点,在前面,三拳打死郑屠的时候,我们从他如何脱身的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后来的打田虎、王庆、方腊的时候,鲁智深都没有参与过正面的战斗。但是,每次在关键的时候,都是他帮了大忙。这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至少有两次可以提一下。一次是,会用金砖打人的马灵被公孙胜的法术破了,只得逃跑,正在飞行的时候,撞到了花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第99回)一次是,方腊战败,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逃,大山中走得肚中饥饿,正寻得一个草庵,准备进去讨些饭吃,“只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第199回)
这就有些奇怪了,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候,总是撞到鲁智深,而且又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要抓的人抓住了。然而,这两处的描写,其实都是作者有意为鲁智深寻找出路。没有安排他参与正面的战斗,就是怕他死了。安排他做幕后英雄也许更好。抓住了马灵后,大家都问他从哪里来,鲁智深说了一段奇怪的话,像是从天上走了一遭回来一样,活灵活现的。说是落到了一个洞里面去了,碰到了一个和尚(其实是神仙了,可能他怕说神仙,大家不相信,所说还是说遇到了和尚),那和尚就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上至非非想,下至无间地。三千大千,世界广远,人莫能知。”“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狱天堂,皆生于念。是故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一念不生,则六道俱销,轮回斯绝。”(第99回)
这话只有鲁智深懂了,他是和尚出身的,应该是跟随智真长老读过。但众人哪里知道这些。而且,那和尚还说了一句,“你一入缘缠井,难出欲迷天,我指示你的去路。”这应该是鲁智深不小心说露了嘴。说明鲁智深在大家都参与正面战斗的时候,一个人寻找别的出路去了,他不愿意跟随宋江招安,他喜欢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为了让大家更相信他的话,他又编撰了一点小故事,说怎么刚下去一会儿,怎么树上的花都落尽了。结果戴宗告诉他,说这是三月了,他才恍然大悟似的,搞得戴宗眼睛睁得老大。
第二次遇到方腊的时候,也是这样。众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鲁智深就跑到这儿来了,偏偏还撞到了方腊,把他抓住了。宋江惊问经过,他说又遇到了一个老和尚,指示说,“只在此间等候。遇到一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又杜撰了一些其他的话,宋江听了,深信这是圣僧罗汉。然而,此时,鲁智深对自己的人生出路的问题,也想得差不多了。当宋江对他说,回到京城以后,当奏报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结果,鲁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再三规劝,鲁智深又摇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图囫囵尸首,便是强了。”由此可见,对于鲁智深来说,最后一次打方腊,看到那么多的曾经是好汉的兄弟们,一个个殁了的时候,就已经在打算自己的未来了。
对人生的前途的思考,鲁智深应该说是唯一一个有哲学思维的人!
是夜,鲁智深与武松在一起歇息,忽然听到潮信,便到处宣讲,智真长老送他出五台山的时候,讲的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就是说,现在我听到了潮信的声音,应该按照师傅说的,“圆寂”。可是,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前面我们说到的,那四句偈语,就应该知道,此时鲁智深所说的四句偈语,已经不是前面智真长老所说的原话。不信,大家可以再往回看。这就说明,此处的偈语是鲁智深的杜撰,目的是为自己的脱身,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
再从后文,武松对宋江说,自己现在只有一只手臂,已经是一个废人,希望哥哥造册的时候,不要写自己的名字,就让他在六和寺出家吧。宋江答应了。还写了一个人——林冲,“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第119回)这就好生奇怪,为什么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大军要进京的时候,生病死了。按照正常的推断,只有一种解释,鲁智深与林冲,都只是为自己的生路,寻找一个理由。这三个人都看清楚了,依附朝廷,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就此地隐姓埋名,了此一生。
因而说,水浒中的众好汉们,最后寻得解脱的,除了公孙胜一群人以外,那就是这三个人了——鲁智深、武松、林冲。
2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