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思乡曲》——马思聪 马思聪思乡曲歌唱的



小提琴曲《思乡曲》——马思聪



乡愁之伤,心弦之诗——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小提琴曲《思乡曲》——马思聪 马思聪思乡曲歌唱的

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是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马思聪作为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显著重要的里程碑地位。马思聪(1912—1987),广东省海丰县人,豆蔻年华即赴法国留学,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名教授奥别多菲尔(P. Oberdoeffer)和浦舍理(Bouchoif)学习小提琴。1929年他学成回国,被誉为“东方的音乐神童”。半年后马思聪再度赴法深造,跟随毕能蓬(Binembaum)教授学习作曲及作曲理论。1931年秋,马思聪筹建私立广州音乐院并自任院长;1940年5月,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管弦乐团——“中华交响乐团”;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1增加年,马思聪被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新建立的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遭到种种人身摧残以及抄家等暴行,1966年1月被迫逃离祖国,长期旅居美国。1987年5月20日,病逝于美国费城,终年75岁。1985年2月,马思聪冤案获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比较成熟,并且有其鲜明创作个性,他的创作风格自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3],他的作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音调清丽流畅,结构乘法,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语)。[4]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马思聪明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外近代音乐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阿姆(Merriam)说:“音乐作为历史、神话和传说的媒介,通过教育的传递,对文化的延续和稳定起着至关在重要的作用。”[5]马思聪的艺术创作道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都反映时代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如1947年,他以陕北的音调创作了著名的《祖国大合唱》。1948年又创作了《春天大合唱》,表明黑暗的冬天即将过去,祖国新生的春雷已经响起,人们以无比的欢欣和信心迎接祖国春天的降临。特别是1937年,他怀着深切爱国的民族感情,创作了一系列呈现独特艺术个性的,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作品,那就是著名的大型管弦乐曲《内蒙组曲》(当时题名为《绥远组曲》)。这些作品也是我国小提琴音乐发展中第一批在国内外乐坛取得影响及声誉的音乐创作,至今她们还保持着不灭的艺术光辉。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即是马思聪《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音乐素材选自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思乡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过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从音乐符号学(Semiology of Music)的原理来研究“音乐的意义”,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景是一样的景,情却是十二万分不一样的情。”[6]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给予人们数不清、点不尽的言外之意。唐代诗人李白的《夜静思》的意境,是一种“安以乐”的“治世之音”,描绘的是人间超越时空、遥远又清晰的思恋的情愫;而马氏《思乡曲》创作于抗战的烽火之中,“乱世之音怨以怒”[7],既采纳了《夜静思》中柔和感伤的元素,更反映了离乡者对国土沦丧的乡恋悲情,受众在诗意的感性审美中激发起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精神的理性思考。乐曲采用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运用了我国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乐曲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音乐性质较接近,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转为E宫调,速度略微加快,音乐形象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部分也分三个段落(49—58小节、59—62小节、63—70小节)。第一乐段的旋律呈大的波浪型,气息宽广,情绪明朗。紧接的第二乐段歌唱性的曲调由第一乐段旋律紧缩而成。第三乐段充满柔情,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一切很快消逝。一个连接句把音乐带回乐曲的第三部分。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缩减的再现段。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小提琴明亮、辽远的高音区,更显现出了深切、浪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此时,小提琴甜美的音色揭示出了音乐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色彩,并将乐曲中思念和幻想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情此境,怎能不令听众想起王维的一首小诗《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就是家乡的写照。白石滩清清的河水,绿蒲在水中飘荡差不多可一手盈握,家住在水的东边和西边,浣纱女聚到水边在月下浣纱……是白描,极为简洁,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家乡的那幅画画下来了。是的,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对故乡的思绪寄托在宛曲的琴声里了。悠扬,徐缓,纯粹,静静地沉醉在琴声里,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月光和月下的村庄。悠扬、宛曲、却带点儿悲凉的旋律,勾起人无限的思绪。这是一个离乡者在一条河边的思念,是一个远游者看到月圆时的惆怅,是一个漂泊者听到秋虫响起时的感伤。在中华举国上下抗战的高涨情绪下,马思聪还专门为《思乡曲》填词吟唱。思乡曲(一)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举目回望四野荒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庙台的金顶闪闪光,驼群的影遮列天边,哎噢咦啊想家乡。风大啊黄沙满天,夜寒啊星辰作帐,草高啊盖着牛羊,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怅惘。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家乡想念不忘,想念不忘啊依呀噢。思乡曲(二)当那杜鹃啼过声声添乡怨,更那堪江水呜咽,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尽都已随春归去,流浪儿啊你还在嘉陵江边徘徊。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就是有水鸟翱翔的地方。在当时外寇入侵,烽火狼烟的岁月,到处都响彻着这首委婉动人的歌声。从此这首充满浓郁乡思乡情乡愁的爱国歌曲,拨动了被日寇所逼而离乡别井的中国人的心弦,成了一支流传全国的抗战歌曲。1988年5月20日,马思聪逝世一周年,著名作家徐迟以激愤的情绪撰写《祭马思聪》,怀念这位中国创造卓越艺术成就的伟大音乐家、教育家。祭文曰:“他在无可奈何中生,在无可奈何中死,生离死别,徒呼负负。呜呼哀哉,作文祭奠,其辞曰:逝者如斯,从兹离分。恨别经年,梦睹英灵。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黄钟坠地,瓦釜雷鸣。美人离宫,骚客出境。梦思沸腾,莫此为甚。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欢愿非贞,中和可经。幽幽琴生,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芬芳,千秋永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5975.html

更多阅读

《爱情盛宴》:原来人间情爱是希腊众神郁闷的产物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爱情盛宴》:原来人间情爱是希腊众神郁闷的产物(FeastofLove)车厘子/编译影片改编自查尔斯•巴克斯特2000年的同名畅销小说。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郊外的一家咖啡馆里,透过教授兼作家哈利(Harry,st

马季唐杰忠的相声《友谊颂》 马季唐杰忠相声

相声《友谊颂》中央广播说唱团马季、唐杰忠表演。甲 作为一个革命文艺战士,必须经常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乙 对,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学习,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甲 我每次外出都有很大收获。乙 噢,最近你又到哪儿去了?甲 我出国了。乙 噢

原创:《中国电视报》2012年01月12日第2期中的错别字

原创:《中国电视报》2012年01月12日第2期中的错别字说明:1.粗体字是有差异的部分,请重点关注。2.括号里面的一般为正确和规范的读音、用字或用词。A3版(责编:徐凯旋)《龙腾盛世》一文中,“今年的戏曲春晚梨园名家汇聚(会聚)一堂”一句中,应

声明:《小提琴曲《思乡曲》——马思聪 马思聪思乡曲歌唱的》为网友拼命菇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