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集名和当时写作的历史背景有关,含义深刻。
《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
《彷徨》写于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原来参加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当时鲁迅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感到孤独和彷徨。书名《彷徨》,表现他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便是题名“彷徨”的由来。他在《彷徨》一书扉页上引用《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字面上的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下午将其拾起;此处引申的含义是: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代的往事。
《野草》是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出版的一本散文诗集。鲁迅对蒋介石的叛变和血腥的白色恐怖表示了极大的愤怒,盼望新的革命运动重新起来。他相信:“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终有一天要从火山口喷出来,烧尽地面上一切丑恶的东西。而野草也甘愿被焚烧,去迎接地下火的到来。取名《野草》,歌颂了革命者倔强的斗争和为革命自我牺牲的精神。
《坟》,论文和杂文集。写于1907——1925年。鲁迅所以要出版这些旧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之词。其实,作者不但要埋藏一些东西,而且更要发展一些新的东西。
《二心集》写于1930年左右,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革命文艺的迫害,对鲁迅更不惜造谣污蔑(说他拿“苏联卢布”),还编《文艺贰臣传》攻击他。鲁迅承认自己不是统治阶级的“忠臣”,并以此自豪,把自己的书名取名《二心集》。
《华盖集》“华盖”是星名。命相家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的好运。“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鲁迅在《自嘲》诗中也说:“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鲁迅借此来说明自己收在《华盖集》里的短文,多半是受到重重阻碍,经过艰苦斗争才发表出来的,同时用以表现自己对反动派的愤懑之情。
《且介亭杂文》1934——1936年写的杂文集,共3本。当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的亭子间,是当时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且”者,“租”之左半,“介”者,“界之下半。”《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的意思。
《南腔北调集》1932——1933年间的杂文集。当时上海有人对鲁迅进行污蔑和人身攻击,说鲁迅说话口吃,用语南腔北调。鲁迅说:“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不入调,不入流。”也是指他自己说的话,不去迎合反动派,不会讨好那些无聊文人,而是坚持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