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喜爱音乐,它带给我愉快、宁静与慰藉。有人说“如果人类没有音乐,也许就像地球没有太阳一样,处于漫漫无边的黑夜之中……”
周末之夜,携妻驱车前往音乐厅,欣赏乐器之王——管风琴名曲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女音乐家沈凡秀教授演奏。
步入灯火辉煌、典雅现代的乐大厅,临开演之前,漫步流连在环形的大堂,我被一尊尊青铜雕塑所吸引。近前观赏,一字排列着古今中外近十位音乐家的头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不仅增添了音乐殿堂的庄重与瞩目,无形中也普及了音乐知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贝多芬(1770——1827),他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尊为“古今乐圣”,我知道,这位音乐天才一生坎坷,贫病交加,他谱写了大气磅礴的《命运交响曲》,却没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57岁那年离开人世。
仔细阅读雕像底座上镌刻的生平介绍,我发现两个特别的现象:一是音乐大师无一例外均为男性,二是他们的寿命都不长,没有一个超过65岁的。
寿命最长的是德国古典作曲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巴赫(1685—1750),他活了65岁,据说他先后娶过两个老婆,生了20个孩子,今晚欣赏了他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名曲。其次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64岁,接下来是法国作曲家、“印象派大师”德彪西(1862—1918)56岁、俄罗斯作曲家、《天鹅湖》作者柴可夫斯基(1840—1893)53岁,其他的音乐家更是英年早逝,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1756—1791)35岁,舒伯特(1797—1828)31岁;波兰天才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39岁、还有韦伯(1786—1826)40岁、比才(1838—1875)37岁、门德尔松(1809—1847)38岁,贝里尼34岁,施特劳斯45岁,舒曼46岁……中国的两位作曲家也很短命,冼星海(1905-1945)40岁、聂耳(1912—1935)23岁,他是在日本游泳时溺水而亡。
再仔细琢磨,我发现音乐家其实包括两类人,一类是作曲家,一类是指挥家、演奏家或演唱家(当然也有少数兼而有之者,特别是在古典音乐领域)。同样是音乐家,往往前者短命,后者长寿,因为前者痛苦的种树,后者快乐的乘凉!
先说作曲家,他们都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几乎清一色的男性,而且短命。他们视音乐为生命,执着痴迷,充满激情、灵感和勤奋,他们倾情投入,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消耗在艰苦的创作之中,冥思苦想,耗心耗力,将灵感发挥到极致,他们像划过夜空的流星,迅速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类,创造和谱写了美妙乐章。
自古天才、神童命不长。上帝是公平的,天才的盖世英名注定要用生命来换取。上帝又是不公的,假如神童莫扎特再活十年,世上将多产生上百首美妙的乐曲!或许,为了避免江郎才尽的悲剧发生,上帝才提前让天才们升天安息呢!
命运对音乐家的不公,还反映在他们几乎都有一段曲折不幸的人生经历,许多人天生敏感细腻却命运不济,往往生活拮据,疾病缠身,情感波折,郁郁寡欢。例如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一生穷困潦倒,从未有过固定的职位和稳定的收入,生活的困苦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这位视作曲为生命的浪漫音乐诗人,死时年仅31岁。
音乐天才们生命短暂,却又永垂不朽。他们用生命谱写的精神食粮,营养了整个人类,全世界亿万音乐爱好者记得他们的名字,每天演奏和欣赏他们的音乐,一代一代,绵延不绝......
指挥家和演奏家、歌唱家却正好相反,往往长寿,八、九十岁的比比皆是。例如意大利天才指挥家和大提琴演奏家托斯卡尼尼(1867—1957)90岁,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卡拉扬(1908一1989)81岁,法国女钢琴演奏家玛格丽特·普革沃特,在她104岁时还在一次纪念大会上即兴表演,类似的指挥家和演奏家可以说出长长的一串名字。
我想,指挥家和演奏家们之所以长寿,因为他们往往有天生的肢体优势和超人的乐感,他们耳朵灵敏,手指灵活,反应敏捷,每天演奏和练习,运动四肢,锻炼大脑,他们不用痛苦地去作曲,相反,由于音乐艺术悦耳动听,可使人心情愉悦,豁达开朗,情绪稳定,在演奏的过程中,他们心无旁骛,专注静谧,使精神受到洗礼,情绪得以释放,健康得以维护,长此以往,得享天年。
(2014年8月9日)